第2节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
基本营养物质
考纲点击:1.了解乙醇、乙酸的结构和主要性质及重要应
用。2.了解糖类、油脂、蛋白质的组成和主要性质及重要应用。
3.掌握常见有机反应类型。
回归教材
一、乙醇、乙酸
1.结构和物理性质的比较
物质名称 乙醇 乙酸
结构简式 CH3CH2OH CH3COOH
官能团 —OH —COOH
物质名称 乙醇 乙酸
物理
性质
色、味、
态
无 色 、 有 ________
味的液体
无 色 、 有 ____________
气味的液体
挥发性 易挥发 易挥发
密度 比水小 —
溶解性 与水_____________ _______于水和乙醇
特殊香 强烈刺激性
以任意比互溶 易溶
(续表)
2.化学性质
(1)乙醇
乙酸
[特别提醒]
(1)Na 投入乙醇中的现象是Na 在乙醇液面上下浮动,且有
气泡生成。剧烈程度不如Na 与H2O反应剧烈,说明醇—OH 比
水—OH 活性弱。
(2)乙醇的制法
①乙烯水化法:CH2==CH2+H2O CH3CH2OH。
②发酵法: 2C2H5OH+2CO2↑
(2)乙酸(写出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特别提醒] 乙酸与乙醇酯化反应的实质:乙酸中—COOH
脱—OH,乙醇中—OH 脱—H,形成酯和H2O。
CH3COOH+NaOH―→CH3COONa
+H2O
2CH3COOH+CaCO3―→(CH3COO)2Ca
+H2O+CO2↑
CH3COOH+C2H5OH CH3COOC2H5+
H2O
分子式 结构简式 官能团
C4H8O2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酯基(_____________)
名称 用途
乙醇 燃料、饮料、化工原料;常用的溶剂;体积分数为_____
时可用于医用消毒
乙酸 化工原料,用于生产醋酸纤维、香料、染料、医药和农
药等
75%
3.乙酸与乙醇的用途
二、乙酸乙酯
1.组成和结构
或CH3COOC2H5
2.物理性质
芳香
小
CH3COOH+C2H5OH
乙酸乙酯通常为无色、有________气味的液体,密度比水
____,难溶于水,易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存在于水果、花草
中,可作食品的香料和溶剂。
3.化学性质
CH3COONa+C2H5OH
在酸性或碱性条件下均可发生水解反应。
CH3COOC2H5+H2O
CH3COOC2H5+NaOH
____________________(可逆)
____________________(完全)
4.乙酸乙酯的制备实验
①反应原理:
②实验装置:
③反应特点:
④实验步骤:
在试管中加 3 mL 乙醇,然后边摇动试管边慢慢加入 2 mL
浓硫酸和 2 mL 冰醋酸;按(2)中图示连接实验装置;用酒精灯
小心均匀地加热试管 3~5 min,产生的蒸气经导管通到饱和碳
酸钠溶液的液面上。
⑤实验现象:
饱和碳酸钠溶液的液面上有无色透明、有果香味的油状液
体产生,并可闻到香味。
[特别提醒] 实验注意事项
a.为防止试管中液体在受热时暴沸,加热前在试管中加入
几块碎瓷片或沸石。
b.玻璃导管的末端不要插入饱和Na2CO3 溶液中,以防止液
体倒吸。
c.开始时要用小火均匀加热,加快反应速率,减少乙醇和
乙酸的挥发;待有大量产物生成时,可大火加热,以便将产物
蒸出。
d.装置中的长导管起导气兼冷凝作用。
e.饱和Na2CO3 溶液的作用:中和挥发出的乙酸,溶解挥发
出的乙醇,减小乙酸乙酯在饱和Na2CO3 溶液中的溶解度。
营养物质 代表物 代表物分子式 相应关系
糖
类
单糖 葡萄糖 ____________ 葡萄糖和果糖互为
______________果糖
二糖 蔗糖 ____________ 蔗糖和麦芽糖互为
______________麦芽糖
多糖
淀粉
____________
淀粉、纤维素由于 n 值不
同,所以分子式不同,
__________同分异构体纤维素
三、基本营养物质
同分异构体
1.糖类、油脂、蛋白质的种类、组成及关系
同分异构体
不属于
C6H12O6
C12H22O11
(C6H10O5)n
营养物质 代表物 代表物分子式 相应关系
油
脂
油 植物油 _______高级脂
肪酸甘油酯
含有________键,能发生
加成反应,不属于高分子
化合物
脂肪 动物脂肪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含有 C—C 键,不属于高
分子化合物
蛋白质 毛发等 _______连接成
的高分子 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续表)
不饱和
碳碳双
饱和高级脂
肪酸甘油酯
氨基酸
[特别提醒](1)符合通式Cn(H2O)m 的有机物不一定是糖类,
如CH3COOH[C2(H2O)2]。
(2)葡萄糖和果糖、蔗糖和麦芽糖分别互为同分异构体。但
淀粉和纤维素不互为同分异构体,因分子式中的“n”值不同。
(3)淀粉、纤维素、蛋白质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单糖、双
糖和油脂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4)检验蔗糖、麦芽糖、淀粉、纤维素的水解产物中的葡萄
糖时,要注意加碱液调至溶液呈碱性后再加入新制Cu(OH)2 悬
浊液或银氨溶液,进行加热。
2.糖类、油脂、蛋白质的性质
砖红色沉淀
(1)糖类的性质
银镜
乙醇和CO2
①葡萄糖[CH2OH(CHOH)4CHO]:
C6H12O6+6O2―→6CO2+6H2O
②双糖:
在稀酸催化作用下发生水解反应生成两分子单糖,如蔗糖
水解:
③多糖:
a.在稀酸催化下发生水解反应,水解的最终产物是葡萄糖。
(C6H10O5)n+nH2O nC6H12O6
b.常温下,淀粉遇碘变蓝。
(2)油脂的性质
①酸性条件下:
3C17H35COOH
②碱性条件下:
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反应叫皂化反应。
3C17H35COONa+
氨基酸
烧焦羽毛
Na2SO4 (NH4)2SO4
加热
(3)蛋白质的性质
强酸 强碱 重金属盐
[特别提醒] 糖类和蛋白质的特征反应
(1)葡萄糖的特征反应
①加热条件下,与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产生砖红色沉淀;
②碱性、加热条件下,与银氨溶液发生银镜反应。
(2)淀粉的特征反应:常温下,淀粉遇碘变蓝色。
(3)蛋白质的特征反应
①浓硝酸可以使某些蛋白质变黄,也称为蛋白质的颜色反
应;
②灼烧时,有烧焦羽毛的气味。
单
糖
葡萄糖 主要存在于水果、蔬菜和动物血液中,可用于食
品加工、医疗输液、合成药物等
果糖 主要存在于水果、蔬菜中,可用于食品加工,医
药生产等
糖 蔗糖 主要存在于甘蔗和甜菜中,可用于制白糖、冰糖
麦芽糖 主要存在于麦芽中,可用于制甜味剂
多
糖
淀粉 主要存在于植物的种子和块茎中,用于制葡萄糖
和酒精等
纤维素 主要存在于植物的叶、茎和果皮中,可用于造纸、
制造无烟火药、电影胶片的片基等
3.基本营养物质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1)糖类物质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油脂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①为人体提供能量,保持体温恒定和保护内脏器官。②增
加食物的风味。③制肥皂。
(3)蛋白质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蛋白质不仅是重要的营养物质,在工业上也有广泛的用途,
如纺织工业、制皮等。白明胶可用于照相,阿胶是一种药材。
酪素是从牛奶中凝结出来的蛋白质,除用作食品外,还能跟甲
醛合成酪素塑料,制生活用品。
错误的是(
基础测评
1.(2018 年黑龙江哈尔滨模拟)下列关于乙醇和乙酸的说法
)。
A.乙醇和乙酸均可发生取代反应
B.乙醇和乙酸均可与钠反应,二者水溶液均呈酸性
C.乙醇在一定条件下可直接氧化生成乙酸
D.可用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鉴别乙醇和乙酸
. .
解析:乙醇和乙酸可发生酯化反应,该反应属于取代反应,
A 正确;乙醇的水溶液呈中性,B 错误;乙醇可被强氧化剂如
酸性 KMnO4 溶液直接氧化生成乙酸,C 正确;Cu(OH)2 可溶于
乙酸生成蓝色溶液,与乙醇不反应,因此可用新制氢氧化铜悬
浊液鉴别乙醇和乙酸,D 正确。
答案:B
2.(2018 年山东潍坊一模)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乙醇与金属钠反应时,是乙醇分子中羟基中的 O—H 键
断裂
B.检验乙醇中是否含有水,可加入少量无水硫酸铜,若变
蓝则含水
C.乙醇在一定条件下可氧化成 CH3COOH
D.甲烷、乙烯、苯、乙醇都是无色不溶于水的有机化合物
答案:D
. . .
3.(2018 年河北唐山检测)某课外兴趣小组欲在实验室里制
备少量乙酸乙酯,该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以下四种制取乙酸乙酯
)。的装置,其中正确的是(
A B
C D
解析:B 和 D 中的导管插到试管 b 中液面以下,会引起倒
吸,B、D 错误;C 中试管 b 中的试剂 NaOH 溶液会与生成的
乙酸乙酯反应,C 错误。
答案:A
4.(2018 年江苏南通模拟)柠檬中含有大量的柠檬酸,因此
被誉为“柠檬酸仓库”。柠檬酸的结构简式为
,则 1 mol 柠檬酸与足量的金属钠
反应,最多可消耗 Na 的物质的量为( )。
A.2 mol B.3 mol C.4 mol D.5 mol
解析:羟基和羧基都能与金属钠反应,因此 1 mol 柠檬酸
最多消耗 Na 的物质的量为 4 mol。
答案:C
不正确的是(
5.制备乙酸乙酯的绿色合成路线之一如图所示,下列说法
)。
A.M 的分子式为 C6H12O6
B.N 的结构简式为 CH3COOH
C.④的反应类型属于取代反应
D.淀粉和纤维素互为同分异构体
答案:D
. . .
考点一
考向 1
乙醇、乙酸
乙醇、乙酸的结构和性质
[典例1](2018 年山东日照检测)苹果酸的结构简式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 mol 苹果酸最多与 2 mol NaHCO3 发生反应
B.1 mol 苹果酸可与 3 mol NaOH 发生中和反应
C.1 mol 苹果酸与足量金属 Na 反应生成 1 mol H2
D. 与苹果酸互为同分异构体
解析:由苹果酸的结构简式可知,只有羧基与 NaHCO3 反
应,A 正确;苹果酸中只有羧基能和 NaOH 反应,故 1 mol 苹
果酸只能与 2 mol NaOH 发生中和反应,B 错误;羧基和羟基都
能与 Na 反应放出 H2,故 1 mol 苹果酸能与 3 mol Na 反应生成
1.5 mol H2,C 错误;此结构简式与题干中的结构简式表示的是
同一种物质,D 错误。
答案:A
乙酸、水、乙醇、碳酸分子中羟基氢的活泼[方法技巧]
性比较
物质 乙酸 水 乙醇 碳酸
分子结构 CH3COOH H—OH C2H5OH
遇石蕊试液 变红 不变红 不变红 变浅红
与Na 反应 反应 反应 反应
与NaOH 反应 不反应 不反应 反应
与Na2CO3 反应 水解 不反应 反应
与NaHCO3 反应 水解 不反应 不反应
羟基氢原子
的活泼性强弱 CH3COOH>H2CO3>H2O>CH3CH2OH
考向2 Na、NaHCO3与官能团(—OH、—COOH)反应的定
量计算
[典例2](2018 年辽宁大连检测)在同温同压下,某有机物和
过量 Na 反应得到 V1 L 氢气,取另一份等量的有机物和足量
NaHCO3 反应得 V2 L 二氧化碳,若 V1=V2≠0,则有机物可能
是( )。
A. B.HOOC—COOH
C.HOCH2CH2OH D.CH3COOH
解析:相同条件下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体积之比。设
选项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均为 1 mol,则各物质与 n1、n2 的对应
关系为
答案:A
物质 n1(与Na反应生成
H2的物质的量)
n2(与NaHCO3反应
生成CO2的物质的量)
1 mol 1 mol
HOOC—COOH 1 mol 2 mol
HOCH2CH2OH 1 mol 0
CH3COOH 0.5 mol 1 mol
[方法技巧]
凡是含有—OH(如乙醇、水、乙酸)的物质都能与 Na 反应
生成氢气,1 mol 的—OH 均与 1 mol Na 反应生成0.5 mol H2。
但这三者与 Na 反应的剧烈程度不一样,反应最剧烈的是乙酸,
最缓慢的是乙醇。
考向3 乙醇、乙酸反应时的断键方式
[典例3](2018 年山东临沂检测)已知乙酸的结构如图所示:
关于乙酸在各种反应中断裂化学键的判断正确的是
( )。
A.和金属钠反应时键③断裂
B.和 NaOH 反应时键②断裂
C.燃烧时断裂所有的化学键
D.酯化反应时键①断裂
解析:乙酸与金属钠反应时,键①断裂,A 错误;与NaOH
反应时,键①断裂,B 错误;乙酸燃烧生成CO2 和 H2O,所有
的化学键断裂,C 正确;酯化反应时,键②断裂,D 错误。
答案:C
物质 分子结构 化学性质 断键位置
乙醇
与活泼金属反应 ①
燃烧 全部断裂
催化氧化 ①③
酯化反应 ①
乙酸
体现酸的通性 ①
酯化反应 ②
[方法技巧] 乙醇、乙酸反应时的断键方式与相关性质
乙醇催化氧化时,断裂①和③两处键,形成碳氧双键。乙
醇催化氧化时,与羟基相连的碳原子上含有两个氢原子时,生
成醛;与羟基相连的碳原子上含有一个氢原子时,生成酮;不
含有氢原子时,不能发生催化氧化反应。
考向4 乙醇的催化氧化实验探究
[典例4](2018 年广东梅州检测)有关催化剂的催化机理等问
题可以从“乙醇催化氧化实验”得到一些认识。某教师设计了
如下图所示装置(夹持装置等已省略),其实验操作为:先按图
安装好,关闭活塞 a、b、c,在铜丝的中间部分加热片刻,然后
打开活塞 a、b、c,通过控制活塞 a 和 b 而有节奏(间歇性)地通
入气体,即可在 M 处观察到明显的实验现象。试回答以下问题:
(1)A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B 的作用是________;C 中热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2)M 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3)从 M 管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中可认识到该实验过程中催化剂__________(填“参加”或
“不参加”)化学反应,还可以认识到催化剂起催化作用需要一
定的温度。
(4)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如果撤掉酒精灯,反应________
(填“能”或“不能”)继续进行,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解析:通过控制氧气的用量,探究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中
催化剂 Cu 的催化机理。乙醇的催化氧化过程实际为 O2 与 Cu
在加热时反应生成 CuO,CuO 再将乙醇氧化为乙醛,且自身被
还原为 Cu。
答案:(1)2H2O2=====2H2O+O2↑
MnO2 干燥O2 使 D 中乙醇
变为蒸气进入 M 中参加反应,用水浴加热使乙醇气流较平稳
Cu
△
(3)受热部分的铜丝交替出现变黑、变红的现象 参加
(4)能 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是放热反应,反应放出的热量
能维持反应继续进行
(2)2CH3CH2OH+O2—→2CH3CHO+2H2O
[方法技巧] 乙醇的催化氧化
①实验过程
操作:如图所示。
现象:螺旋状铜丝交替出现红色和黑色,试管中散发出刺
激性气味。
②反应原理
a.从乙醇分子结构变化角度看:
脱去的两个 H:一个是—OH 上的 H,一个是与—OH 直接
相连的碳原子上的 H。
b.反应历程:
2Cu+O2 2CuO(铜丝表面由红变黑)
③Cu 的作用:催化剂。
关于乙醇在各种反应中断裂键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拓展演练】
,
)。
1.乙醇分子中的各种化学键如图所示
A.和金属钠反应时键①断裂
B.和浓 H2SO4 共热到 170 ℃时键②和键⑤断裂
C.和浓 H2SO4 共热到 140 ℃时仅有键②断裂
D.在 Ag 催化下与 O2 反应时键①和键③断裂
. . .
解析:乙醇与钠反应生成乙醇钠,①键断裂,A 正确;乙
醇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乙烯和水,键②和键⑤断裂,B 正确;乙
醇发生分子间脱水反应生成醚,其中一个分子键①断裂,另一
个分子键②断裂,故 C 错误;乙醇催化氧化为乙醛,断键为①
和③,D 正确。
答案:C
2.(2018 年河北衡水检测)分枝酸可用于生化研究,其结构
简式如图。下列关于分枝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分子中含有 2 种官能团
B.可与乙醇、乙酸反应,且反应类型相同
C.1 mol 分枝酸最多可与 3 mol NaOH 发生中和反应
D.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且原
理相同
解析:该分子中含有羧基、碳碳双键、醚键、羟基 4 种官
能团,A 错误;由于既含有羟基又含有羧基,所以既能与乙酸
也能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发生反应的类型相同,B 正确;1 mol
分枝酸只含有 2 mol 羧基,所以只能与 2 mol NaOH 发生中和反
应,C 错误;分枝酸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发生加成反应,与酸
性高锰酸钾溶液发生氧化反应,原理不同,D 错误。
答案:B
考点二
考向1
乙酸乙酯的性质与制取
酯的组成和性质
[ 典例5](2018 年山西太原检测) 某羧酸酯的 分 子 式 为
C18H26O5,1 mol 该酯完全水解可得到 1 mol 羧酸和 2 mol 乙醇,
该羧酸的分子式为(
A.C14H18O5
C.C16H22O5
)。
B.C14H16O4
D.C16H20O5
2mol H2O――→1 mol羧酸+2 mol C2H5OH”,再结合质量守
解析:由 1 mol 酯(C18H26O5)完全水解可得到 1 mol 羧酸
和2 mol 乙醇可知,该酯为二元酯,分子中含有 2 个酯基
(—COO—),结合酯的水解反应原理可得“1 mol C18H26O5+
水解
恒定律推知,该羧酸的分子式为 C14H18O5。
答案:A
考向2 乙酸乙酯的制备实验探究
[典例6](2018 年湖北武汉检测)某学生在实验室制取乙酸乙
酯的主要步骤如下:
①在大试管 A 中配制反应混合液;②按图甲所示连接装置
(装置气密性良好),用小火均匀加热大试管 A5~10 min;③待
试管 B 收集到一定量产物后停止加热,撤去导管并用力振荡,
然后静置待分层;④分离出乙酸乙酯层,洗涤、干燥。
甲
乙
物质 熔点/℃ 沸点/℃ 密度/(g·cm-3)
乙醇 -117.3 78.5 0.789
乙酸 16.6 117.9 1.05
乙酸乙酯 -83.6 77.5 0.90
浓硫酸(98%) — 338.0 1.84
已知乙醇可以与氯化钙反应,生成微溶于水的
CaCl2·6C2H5OH。
有关试剂的部分数据如下:
(1)配制反应混合液的主要操作步骤为______________(不
必指出液体体积);制取乙酸乙酯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②中需要小火均匀加热,其主要原因之一是温度过
高会发生副反应,另一个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步骤③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
(4)分离出乙酸乙酯层后,一般用饱和 CaCl2 溶液洗涤。通
过洗涤可除去的杂质是________(填名称);干燥乙酸乙酯可选
用的干燥剂为________(填字母)。
A.P2O5
C.碱石灰
B.无水硫酸钠
D.NaOH 固体
(5)某化学课外小组设计了图乙所示的装置(图中铁架台、铁
夹、加热装置均已略去)制取乙酸乙酯,与图甲装置相比,图乙
装置的主要优点有________。
a.增加了温度计,有利于控制反应温度
b.增加了分液漏斗,能随时补充反应混合液
c.增加了冷凝装置,有利于收集产物
d.反应容器容积大,容纳反应物的量多
解析:(1)浓硫酸与乙醇或乙酸混合时,会放出大量的热。
本实验配制反应混合液时,应先在大试管 A 中加入乙醇,然后
分别慢慢加入浓硫酸和乙酸,边加边振荡试管。(2)本实验中的
反应物乙醇和乙酸的沸点(分别是 78.5 ℃和 117.9 ℃)都比较低,
若加热温度过高,乙醇和乙酸来不及反应就可能被蒸出,会降
低原料的利用率。(4)用 CaCl2 除去少量的乙醇,用无水硫酸钠
除去少量的水。不能选择 P2O5、碱石灰或 NaOH 固体等干燥剂,
以防乙酸乙酯在酸性(P2O5 遇水生成酸) 或碱性条件下发生水
解。(5)比较两套装置的不同之处:图乙装置有温度计、分液漏
斗、冷凝管,答题时抓住这三个方面即可。d 不正确,因为容
纳液体的量多,在本题中并不能体现出其优点。
答案:(1)在大试管 A 中加入乙醇,再分别慢慢加入浓硫酸
和乙酸,边加边振荡试管使之混合均匀(只要不先加入浓硫酸均
正确) CH3COOH+C2H5OH CH3COOC2H5+H2O
(2)反应物中乙醇、乙酸的沸点较低,若用大火加热,大量
反应物会随产物蒸发而损失
(3)试管 B 中的液体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无色油状液体,
可闻到水果香味,下层为红色液体,振荡后颜色变浅,有气泡
产生
(4)乙醇 B (5)abc
[方法技巧]
(1)酯化反应应注意
①缓慢加热主要目的是提高反应速率且防止乙酸、乙醇挥
发,其次是使生成的乙酸乙酯挥发而收集,使平衡向正反应方
向移动,提高乙醇、乙酸的转化率。
②导管不能插入到Na2CO3 溶液中。
(2)水浴加热:银镜反应(温水浴)、乙酸乙酯的水解(70 ℃~
80 ℃水浴)、蔗糖的水解(热水浴);其优点为恒温加热且受热均
匀。
(3)冷凝回流应注意,当需要使被汽化的物质重新流回到反
应容器中时,可通过在反应容器的上方添加一个长导管达到此
目的(此时空气是冷凝剂),若需要冷凝的试剂沸点较低,则需
要在容器的上方安装冷凝管,常选用球形冷凝管,此时冷凝剂
的方向是下进上出。
的装置图,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拓展演练】
3.(2018 年河南郑州检测)如图为实验室制取少量乙酸乙酯
)。. . .
A.向 a 试管中先加入乙醇,然后边摇动试管边慢慢加入浓
硫酸,再加冰醋酸
B.试管 b 中导气管下端管口不能浸入液面的原因是防止实
验过程中发生倒吸现象
C.实验时加热试管 a 的目的是及时将乙酸乙酯蒸出并加快
反应速率
D.可将饱和碳酸钠溶液换成氢氧化钠溶液
解析:向 a 试管中加入试剂的顺序为乙醇、浓 H2SO4(摇动)、
冰醋酸,A 正确;乙醇和乙酸与水互溶,则试管 b 中导气管下
端管口不能浸入液面的目的是防止实验过程中产生倒吸现象,
B 正确;实验时加热试管 a 的目的是加快反应速率并及时将乙
酸乙酯蒸出,使平衡向生成乙酸乙酯的方向移动,C 正确;试
管 b 中饱和 Na2CO3 溶液的作用是吸收随乙酸乙酯蒸出的少量乙
酸和乙醇,同时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而氢氧化钠能与乙酸
乙酯反应,b 试管中不能用氢氧化钠溶液代替饱和碳酸钠溶液,
D 错误。
答案:D
性条件下可水解为酸和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4.(2018 年吉林长春检测)分子式为C5H10O2 的有机物 R 在酸
)。
A.这些醇和酸重新组合可形成的酯共有 40 种
B.分子式与 R 相同的酸共有 4 种
C.R 水解得到的酸至少有 5 对共用电子对
D.R 水解得到的醇发生消去反应,最多可得到 4 种烯烃
. . .
解析:若R水解的醇为甲醇时,则酸为C4H8O2,有
CH3(CH2)2COOH和(CH3)2CHCOOH 2种结构;若醇为乙醇,则
酸为丙酸;若醇为C3H8O,有CH3CH2CH2OH和(CH3)2CHOH
2种结构,则酸为乙酸;若醇为C4H10O,有CH3CHOHCH2CH3、CH3(CH2)3OH、
(CH3)3COH、(CH3)2CHCH2OH4种结构,则酸为甲酸。醇共有8种结构,酸共有5种结
构,这些醇和酸重新组合可形成的酯共有40种,A正确;分子式与R相同的酸共有4种,
B正确;R水解得到的酸中碳原子数最少的为甲酸,有5对共用电子对,C正确;R水解
得到的醇发生消去反应,最多可得到5种烯烃,D错误。
答案:D
考点三 基本营养物质
考向1 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的化学性质
[典例7](2018 年河北衡水模拟)鉴别淀粉、蛋白质、葡萄糖
水溶液,依次可分别使用的试剂和对应的现象正确的是( )。
A.碘水,变蓝色;新制 Cu(OH)2,砖红色沉淀;浓硝酸,
变黄色
B.浓硝酸,变黄色;新制 Cu(OH)2,砖红色沉淀;碘水,
变蓝色
C.新制 Cu(OH)2,砖红色沉淀;碘水,变蓝色;浓硝酸,
变黄色
D.碘水,变蓝色;浓硝酸,变黄色;新制 Cu(OH)2,砖红
色沉淀
答案:D
[方法技巧]
1.对比明确油脂“三化”
油脂中的“三化”是指氢化、硬化、皂化。氢化是指不饱
和油脂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饱和油脂的反应;通过氢化反
应后,不饱和的液态油转化为常温下为固态的脂肪的过程称为
硬化;皂化是指油脂在碱性条件下发生水解生成高级脂肪酸盐
与甘油的反应。
2.盐析、变性的异同
(1)盐析:在轻金属盐作用下,蛋白质从浓溶液中凝聚成固
体析出,其实质是溶解度降低,是物理变化,此过程可逆,加
水后仍可溶解,蛋白质仍保持原有的生理活性。
(2)变性:在重金属盐、受热、紫外线、甲醛、酒精等作用
下蛋白质凝聚成固体析出,其实质是结构性质发生变化,是化
学变化,此过程不可逆,蛋白质失去原有的生理活性。
(3)二者均是一定条件下,蛋白质凝聚成固体的过程。
考向2 淀粉水解程度的判断
[典例8](2018 年湖北咸宁质检)为了检验淀粉水解的情况,
进行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试管甲和丙均用 60~80 ℃的水浴加热
5~6 min,试管乙不加热。待试管甲和丙中的溶液冷却后再进
行后续实验。
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实验 1:取少量甲中溶液,加入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加
热,没有砖红色沉淀出现。
实验 2:取少量乙中溶液,滴加几滴碘水,溶液变为蓝色,
但取少量甲中溶液做此实验时,溶液不变蓝色。
实验 3:取少量丙中溶液加入 NaOH 溶液调节至碱性,再
滴加碘水,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
)。
A.淀粉水解需要在催化剂和一定温度下进行
B.欲检验淀粉是否完全水解,最好在冷却后的水解液中直
接加碘
. .
C.欲检验淀粉的水解产物具有还原性,可在水解液中直接
加入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并加热
D.若用唾液代替稀硫酸,则实验 1 可能出现预期的现象
解析:欲检验淀粉的水解产物具有还原性,应先在水解液
中加入氢氧化钠中和稀硫酸至溶液呈碱性,再加入新制氢氧化
铜悬浊液并加热,根据砖红色沉淀的产生判断产物的还原性。
答案:C
现象 A 现象 B 结论
溶液呈蓝色 未产生银镜 淀粉未水解
溶液呈蓝色 出现银镜 淀粉部分水解
溶液不呈蓝色 出现银镜 淀粉完全水解
[方法技巧] 淀粉水解程度的判断方法
(1)实验流程:
(2)实验现象及结论:
(3)注意问题:
①淀粉的检验,应取水解液加入碘水检验,不能取中和液,
因为碘能与 NaOH 溶液反应。
②淀粉、蔗糖的水解实验是用稀硫酸作催化剂,而银镜反
应或与新制Cu(OH)2 的反应必须在碱性条件下进行,所以检验
淀粉或蔗糖的水解产物前应先加入 NaOH 溶液调至溶液呈碱
性。
考向3 应用官能团的性质鉴别常见有机物
A.鉴定蔗糖水解产物中有葡萄糖:直接在水解液中加入新
制 Cu(OH)2 悬浊液
B.鉴别织物成分是真丝还是人造丝:用灼烧的方法
C.鉴定苯中无碳碳双键:加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和苯:将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分别D.鉴别苯乙烯(
滴加到少量苯乙烯和苯中
解析:蔗糖水解实验的催化剂是稀硫酸,葡萄糖与新制
Cu(OH)2 悬浊液的反应需在碱性条件下进行,因而必须先加
NaOH 中和酸。
答案:A
[方法技巧] 依据官能团的特性鉴别有机物的试剂及现象
总结
物质 试剂与方法 现象
饱和烃与
不饱和烃 加入溴水或酸性KMnO4溶液 褪色的是不饱和烃
羧酸 NaHCO3溶液 产生无色气泡
加入新制Cu(OH)2悬浊液 蓝色絮状沉淀溶解
葡萄糖
加入银氨溶液,水浴加热 产生光亮银镜
加入新制Cu(OH)2悬浊液,加
热至沸腾 产生砖红色沉淀
淀粉 加碘水 显蓝色
蛋白质 加浓硝酸微热 显黄色
灼烧 烧焦羽毛气味
5.(2018 年新课标Ⅰ卷改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拓展演练】
)。
A.蔗糖、果糖和麦芽糖均为双糖
B.大部分酶是一类具有高选择催化性能的蛋白质
C.植物油含不饱和脂肪酸酯,能使 Br2/CCl4 褪色
D.淀粉和纤维素水解的最终产物均为葡萄糖
. .
解析:果糖不能再发生水解,属于单糖,A 错误;大部分
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活性和高度选择性的蛋白质,B
正确;植物油属于油脂,其中含有碳碳不饱和键,因此能使
Br2/CCl4 溶液褪色,C 正确;淀粉和纤维素均是多糖,其水解的
最终产物均为葡萄糖,D 正确。
答案:A
6.(2018 年河南郑州实验中学模拟)某学生设计了四种实验
方案并得出了自己的结论,其中实验方案设计及结论均正确的
是( )。
水解液
水解液
溶液变蓝。结论:淀粉完全
无红色沉淀。结论:
A.淀粉溶液
没有水解
B.淀粉溶液
淀粉完全没有水解
C.淀粉溶液 水解液 中和液 有
砖红色沉淀。结论:淀粉已水解
D.淀粉溶液 水解液 无现象。结论:淀粉
没有水解
解析:A 项,方案正确,结论错误,因为当淀粉部分水解
时,残留的淀粉也会使碘水变蓝色;B、D 项,方案设计及结论
均错误,因为当水解液呈酸性时,加入的 Cu(OH)2(或银氨溶液)
首先与硫酸发生中和反应而无法与葡萄糖作用。
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