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19年秋九上语文上课外古诗词诵读(2)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无题等完美
加入VIP免费下载

【部编版】2019年秋九上语文上课外古诗词诵读(2)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无题等完美

ID:657844

大小:12.27 MB

页数:68页

时间:2021-04-09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 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 “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 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 称“济南二安”。 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 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典 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 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 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现存词六百多 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此词是辛弃疾被弹劾去职、闲居带湖时所作, 创作时间在公元1181年至1192年间。辛弃疾在带湖 居住期间,常到博山游览,博山风景优美,他却无 心赏玩。眼看国事日非,自己无能为力,一腔愁绪 无法排遣,遂在博山道中一壁上题了这首词。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 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 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 人年轻的时候不知道什么是 愁苦的滋味,喜欢登上高楼。  喜欢登上高楼,为写一首新 词没有愁苦而硬要说愁。  现在尝尽了忧愁的滋味,想说却最终没有说。  想说却最终没有说,却说“好一个凉爽的秋 天啊”!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 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词的上片,作者着重回忆少年时代自己不知 愁苦,所以喜欢登上高楼,凭栏远眺。 少年时代,风华正茂,涉世不深,乐观自信, 对于人们常说的“愁”还缺乏真切的体验。首句 “少年不识愁滋味”是上片的核心。 作者连用两个“爱上层楼”,这一叠句的运用, 避开了一般的泛泛描述,而是有力地带起了下文。 前一个“爱上层楼”,同首句构成因果复句,后一 个“爱上层楼”,又同下面“为赋新词强说愁”结 成因果关系。这一叠句的运用,把两个不同的层次 联系起来,将上片“不识愁”的这一思想表达得十 分完整。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 却道“天凉好个秋”! 词的下片,表现自己随着年岁的增长,处世 阅历渐深,对于这个“愁”字有了真切的体验。 作者怀着捐躯报国的志愿投奔南宋,本想与 南宋政权同心协力,共建恢复大业。谁知,南宋 政权对他招之即来,挥之即去,他不仅报国无门, 而且还落得被削职闲居的境地,“一腔忠愤,无 处发泄”,其心中的愁闷痛楚可以想见。 作者又连用两句“欲说还休”,仍然采用 叠句形式,在结构用法上也与上片互为呼应。 这两句“欲说还休”包含有两层不同的意思。 前句紧承上句的“尽”字而来,作者过去无愁 而硬要说愁,如今却愁到极点而无话可说。 后一个“欲说还休”则是紧连下文。因为, 作者胸中的忧愁不是个人的离愁别绪,而是忧 国伤时之愁。而在当时投降派把持朝政的情况 下,抒发这种忧愁是犯大忌的,因此作者在此 不便直说,只得转而言天气。“天凉好个秋” 这句结尾表面形似轻脱,实则十分含蓄,充分 表达了作者之“愁”的深沉博大。 这首词,通过“少年”“而今”,无愁、有 愁的对比,表现了他受压抑排挤、报国无门的痛 苦,是对南宋统治集团的讽刺和不满。在艺术手 法上,“少年”是宾,“而今”是主,以昔衬今, 以有写无,以无写有,写作手法也很巧妙。 词突出渲染一个“愁”字,并以此为线索 层层铺展,感情真挚委婉,言浅而意深,将词 人大半生的经历感受高度概括出来,有强烈的 艺术效果。 无题 【李商隐】字义山,擅长 骈文写作,诗作文学价值 也很高,他和杜牧合称 “小李杜”,与温庭筠合 称为“温李”。 其诗构思新奇,风格浓丽,尤其是一些爱 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但过于隐晦迷 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 无人作郑笺”之说。他的诗长于律、绝,富于 文采,风格色彩浓丽,多用典,意旨比较隐晦, 以《无题》组诗最为著名。有《李义山诗集》。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 见面的机会真是难得,分别时更是难舍难分, 况且又兼东风将收的暮春天气,百花残谢, 更加使人伤感。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 蜡烛要燃尽成灰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  女子早晨妆扮照镜,只担忧丰盛如云的鬓发改变 颜色,青春的容颜消失。男子晚上长吟不寐,必 然感到冷月侵人。对方的住处就在不远的蓬莱山, 却无路可通,可望而不可及。希望有青鸟一样的 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情人。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首联是极度相思而发出的深沉感叹,在聚散 两依依中突出别离的苦痛。前一句既写自然环境, 也是抒情者心境的反映,物我交融,心灵与自然 取得了精微的契合。 第二句则写伤别之人偏逢暮春。百花盛开 凭借的是春风之力,而春风力竭,则群芳凋逝。 花尚如此,人就不能怎样了。诗人在这里用暮 春景象进一步表达了人世遭逢的深深感伤。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颔联接着写因为“相见时难”而“别亦难” 的感情,表现得更为曲折入微。诗人以象征的 手法写出自己的痴情苦意以及九死而不悔的爱 情追求。 “春蚕”句首先是人的眷恋感情之缠绵 同春蚕吐丝绵绵不尽之间的联想,又从蚕吐 丝到“死”方止而推移到人的感情之生死不 渝,因此写出了“到死丝方尽”,使这一形 象具有了多种比喻的意义。 “蜡炬成灰泪始干”同样是用蜡烛作比 喻,却不是单一地以蜡泪比拟痛苦,而是还 进一步以“成灰始干”反映痛苦的感情终生 以随,联想比前人深微复杂得多,形象的底 蕴也因此而丰富得多了。以上四句着重揭示 内心的感情活动,使难以言说的复杂感情具 体化,写得很精彩。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上句写出了年轻女子“晓妆对镜,抚鬓 自伤”的形象,从中暗示出女方的思念和忧 愁。自己于夜间因痛苦而憔悴,清晨又为憔 悴而痛苦。这种昼夜廻环、缠绵往复的感情, 仍然表现着痛苦而执着的心曲。 下句是借生理上冷的感觉反映心理上的凄 凉之感。“应”字是揣度、料想的口气,表明 这一切都是自己对于对方的想象。想象如此生 动,体现了她对于情人的思念之切和了解之深。 直接写出年轻女子寒夜相思的悲凉情境,深夜 沉吟,孤寂无伴,会感觉月光的刺骨清寒。细 腻地描写对方的愁苦,可见诗人对女方的体贴 入微,也就更加表现出诗人感情的深挚。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尾联想象愈具体,思念愈深切,便愈会 燃起会面的渴望,这就是其内容。这个寄希 望于使者的结尾,并没有改变“相见时难” 的痛苦境遇,不过是无望中的希望,前途依 旧渺茫。诗已经结束了,抒情主人公的痛苦 与追求还将继续下去。 这首诗,从头至尾都融铸着痛苦、失望 而又缠绵、执着的感情,诗中每一联都是这 种感情状态的反映,但是各联的具体意境又 彼此有别。 它们从不同的方面反复表现着融贯全诗 的复杂感情,同时又以彼此之间的密切衔接 而纵向地反映以这种复杂感情为内容的心理 过程。这样的抒情,连绵往复,细微精深, 成功地再现了心底的绵邈深情。 咸阳城东楼 【许浑】字用晦,丹阳 (今属江苏)人,唐代 诗人。晚年归丹阳丁卯 桥村舍闲居,自编诗集, 曰《丁卯集》。 此诗大约是许浑于唐宣宗大中三年(849) 任监察御史的时候所写。此时大唐王朝已经处 于风雨飘摇之际,政治非常腐败,农民起义此 起彼伏。一个秋天的傍晚,诗人登上咸阳古城 楼观赏风景,即兴写下了这首七律。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 登上百尺高楼,引我万里乡愁。芦苇杨柳 丛生,好似家乡沙洲。  乌云刚刚浮起在溪水边上,夕阳已经沉落 楼阁后面。山雨即将来临,满楼风声飒飒。  秦汉宫苑,一片荒凉。鸟儿落入乱草之中,秋蝉 鸣叫枯黄叶间。  行人莫问当年繁华盛事,都城依旧,只见渭水不 停东流。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此诗首联扣题,抒情写景。“蒹葭”, 暗用《诗经·国风·秦风·蒹葭》的诗意, 表思念心绪。 诗人一登上咸阳高高的城楼,向南望去, 远处烟笼蒹葭,雾罩杨柳,很像长江中的汀 洲。诗人游宦长安,远离家乡,一旦登临, 思乡之情涌上心头。蒹葭杨柳,居然略类江 南。万里之愁,正以乡思为始。 “一上”表明触发诗人情感时间之短瞬, “万里”则极言愁思空间之迢遥广大,一个 “愁”字,奠定了全诗的基调。笔触低沉, 景致凄迷,触景生情,苍凉伤感的情怀落笔 即出,意远而势雄。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颔联写晚眺远景,寓意深远。这是对自 然景物的临摹,也是对唐王朝日薄西山,危 机四伏的没落局势的形象化勾画,它淋漓尽 致而又形象传神地写出了诗人“万里愁”的 真实原因。 云起日沉,雨来风满,动感分明; “风为雨头”,含蕴深刻。此联常用来比 喻重大事件发生前的紧张气氛,是千古传 咏的名句。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颈联写晚眺近景,虚实结合:山雨将到, 鸟雀仓惶逃入遍地绿芜、秋蝉悲鸣躲在黄叶 高林。这些是诗人眼前的实景。但早已荡然 无存的“秦苑”“汉宫”又给人无尽联想。 禁苑深宫,而今绿芜遍地,黄叶满林; 唯有鸟雀和虫鸣,不识兴亡,依然如故。历 史的演进,王朝的更替,世事的变化沧桑, 把诗人的愁怨从“万里”推向“千古”,以 实景叠合虚景,吊古之情油然而生。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尾联作结,融情于景。“莫问”二字, 并非劝诫之辞,实乃令人思索之语,它让读 者从悲凉颓败的自然景物中钩沉历史的教训。 一个“流”字,则暗示出颓势难救的痛 惜之情。渭水无语东流的景象中,融铸着诗 人相思的忧愁和感古伤今的悲凉,委婉含蓄, 令人伤感。 此诗用云、日、风、雨层层推进,又以 绿芜、黄叶来渲染,勾勒出一个萧条凄凉的 意境,借秦苑、汉宫的荒废,抒发了对家国 衰败的无限感慨。 全诗情景交融,景中寓情,诗人通过对 景物的描写,赋予抽象的感情以形体,在呈 现自然之景的同时又体现丰富的生活经验, 以及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思考。景别致而凄 美,情愁苦而悲怆,意蕴藉而苍凉,境雄阔 而高远,神完气足,为唐人登临诗篇之佳作。 行香子 【秦观】字太虚,又字少游,别号邗沟居士, 世称淮海先生。汉族,北宋高邮(今江苏) 人。秦观一生坎坷,所写诗词,高古沉重, 寄托身世,感人至深。 树绕村庄,水满陂塘。倚东风,豪 兴徜徉。小园几许,收尽春光。有桃花 红,李花白,菜花黄。 远远围墙,隐隐茅堂。飏青旗,流 水桥旁。偶然乘兴,步过东冈。正莺儿 啼,燕儿舞,蝶儿忙。  绿树绕着村庄,春水溢满池塘,沐浴着东风, 带着豪兴我信步而行。小园很小,却收尽春 光。桃花正红,李花雪白,菜花金黄。  远远一带围墙,隐约有几间茅草屋。青色 的旗帜在风中飞扬,小桥矗立在溪水旁。 偶然乘着游兴,走过东面的山冈。莺儿鸣 啼,燕儿飞舞,蝶儿匆忙,一派大好春光。 树绕村庄,水满陂塘。倚东风,豪兴徜徉。 词一开始“绕树”两句,写所见烂漫春光。 词人先从整个村庄写起。村庄的周遭,层层绿 树环绕;村子里的池塘,水已涨得满满的与池 岸齐平了,显然这是春到农村的标志。 接着“倚东风”两句, 是描写词人乘着温和的春 风,兴趣正浓地信步漫游 村庄,欣赏着春天的风光, 表现了词人喜爱农村景色 的神态。 小园几许,收尽春光。有桃花红,李花 白,菜花黄。 “小园”二句,写词人在漫游中为一座 春意盎然的小园所吸引。看上去园子才那么 一点点大,但却像收入了全部春光。那么, 有哪些春色呢? “有桃花红”三句,写红色的桃花,白 色的李花和黄色的菜花,正是这些绚丽的色 彩,浓郁的香味,才构成了春满小园的诱人 图画。 远远围墙,隐隐茅堂。飏青旗,流水桥旁。 “远远”四句,词人移步小园转向远处 一带的围墙,在墙内隐现出茅草小堂。在墙 外小桥流水不远,飘扬着一面青色酒旗,显 然有一家小酒店就在近旁。 偶然乘兴,步过东冈。正莺儿啼,燕 儿舞,蝶儿忙。 “偶然”二句,写词人突然萌发了酒意, 赏春也须酒佐兴,然后乘着一时的兴致,再 步行着翻过东边的小山岗。 “正莺儿啼”三句,承上两句意脉,即 翻过小山岗,“柳暗花明又一村”,另有一 番景象:莺啼燕舞、蝴蝶采蜜忙。它们最能 代表春天,比起小园来,是别一种春光。 词人运用通俗、生动、朴素、清新的语 言写景状物;使朴质自然的村野春光随词人 轻松的脚步得到展现。全词下笔轻灵,意兴 盎然,洋溢着一种由衷的快意和舒畅,如此 风格情调在秦观的词中并不多见,但崭然一 出便别开一番天地,对后代词曲在题材和意 境的开拓方面有较大影响。

资料: 4439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