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 读 书26
世纪老人冰心是文学界的常青树,从19
岁成名到耄耋之年仍在创作。她能取得这
么高的文学成就与她的勤奋读书是分不开
的。
她是怎么读书的呢?今天我们来学习她
的文章《忆读书》。
冰心(1900—1999),福建长乐人,原
名谢婉莹,笔名冰心。现代著名诗人、作
家、翻译家、儿童文学作家。
主要作品:诗集《繁星》 《春水》,
散文集《寄小读者》,小说集《超人》,
儿童文学作品选集《小橘灯》等。
1.会认本课14 个生字,会写14 个生字,认识多音字“传、
着、卷”,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重点)
2.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知道作者的读书经历。(难点)
学习目标
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朗读视频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自读提示
父 断 歌 诸 亮 水 记 力
智深 地 敌 宝玉 万 书
斩
jiù zhǎn kǎi ɡě hǔ zhuàn zhuó
浒
煞 寇
书 烦 栩如生 无病 吟 年
lǔ shà kòu jiǎ juàn
栩
卷
传
刊 琐
凯
贾
kān suǒ xǔ shēn mǒu
呻 某
舅
鲁
葛 着
提示:点击生字进入详细讲解。
舅舅
小舅子
jiù
舅
舅父
斩首
斩草除根
zhǎn
斩
斩断
元凯
凯旋而归
kǎi
凯
凯歌
姓葛
葛天氏
ɡě
葛
诸葛亮
浒苔
水浒传
hǔ
浒
水浒
小传
言归正传
zhuàn
传
传记
着手
着手成春
zhuó
着
着力
鲁迅
粗鲁
lǔ
鲁
鲁智深
天煞
凶神恶煞
shà
煞
地煞
贼寇
落草为寇
kòu
寇
敌寇
贾政
富商大贾
jiǎ
贾
贾宝玉
卷轴
第一卷
juàn
卷
万卷书
报刊
停刊
kān
刊
书刊
琐事
琐屑
suǒ
琐
烦琐
称栩
栩栩欲活
xǔ
栩
栩栩如生
呻吟
无痛呻吟
shēn
呻
无病而呻
某人
某种
mǒu
某
某年
传 chuán (传说)
zhuàn (传记)
读一读下面的句子,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因为看《三国演义》引起了我对章回小说的兴趣,
对于那部述说“官迫民反”的《水浒传》尤其欣赏。.
读一读:电视剧《白蛇传(zhuàn)》是根据民间传(chuán)
说改编的。 . .
注意加点字
的读音!
【豪杰】
【津津有味】
【期待】
【催促】
【一知半解】 知道得不全面,理解得不透彻。
才能出众的人。
使赶快进行某事或使某事的进程加快。
期盼,等待。
形容非常有滋味,有趣味。
试着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哭哭啼啼】
【荒唐】
【兴亡盛衰】
【栩栩如生】
【索然无味】 形容事物枯燥无味(多指文章)。
哭个没完没了。
错误到使人觉得奇怪的程度;行为放荡,没有节制。
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
指人与事变化发展的各种情况。
试着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朦朦胧胧】
【堆砌】
【无病而呻】
【心动神移】
形容某处景色或某件作品特别能够感染、打动人,
使人心神为之移动。
垒积砖石并用泥灰黏合,比喻写文章使用大量华丽
而无用的词语,以扩大或加长篇幅(如书籍、杂志的
文章、讲话)。
模模糊糊,不清楚。也可指人意识不十分清
晰或事物界限不清。
没生病而装病呻吟。比喻感情不真挚。
试着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
句子是否通顺。
检查自读情况
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本文记叙了作者自己亲身的读书经历,表
达了自己热爱读书、以读书为乐的情感以及对
读书的认识,希望我们少年儿童认识到“读书
好,多读书,读好书”。
津舅 斩 限 凯 葛
衰贾 刊 琐 朴 篇 某
提示:点击生字进入详细讲解。
述
舅父
书写指导:“臼”要写扁,
不要写成“白”,里面两短
横要分开,末笔撇舒展。
舅
jiù
结构:上下
组词:舅舅 小舅子
造句:暑假里,我和妈妈到北京
看望了生病的舅父。
音序:J 部首:臼
津津有味 津
jīn
结构:左右
组词:津液 津津乐道
造句:这些故事书我看得津津有味。
音序:J 部首:氵
书写指导:右上边“ ”口朝
左、中间一横要长,下边是两
横,一竖贯穿上下、要长。
斩断 斩
zhǎn
结构:左右
组词:斩首 斩草除根
造句:党中央下决心斩断一切侵
害人民利益的黑手。
音序:Z 部首:车
书写指导:左右都要窄长,
“ ”第二笔撇要长折要短、
下边是一提,“斤”首撇短平。
无限
书写指导:右上边框要窄、里
边有一短横,竖提的竖要长、
提在右边,捺收笔时要重。
限
xiàn
结构:左右
组词:局限 不可限量
造句:每到过年,同学们都有无
限的期待。
音序:X 部首:阝
凯歌
书写指导:“山”要扁,“己”
要窄小、下边竖弯钩变为竖提,
“几”上窄下边宽展。
凯
kǎi
结构:左右
组词:元凯 凯旋而归
造句:比赛获胜,同学们高唱
凯歌回到学校。
音序:K 部首:几
诸葛亮
书写指导:上宽下窄
“曰” 要扁小,末笔
竖折稍偏左。
葛
ɡě
结构:上下
组词:姓葛 葛天氏
造句:诸葛亮的聪明才智让我们
佩服的五体投地。
音序:G 部首:艹
述说
书写指导:“术”字横短竖
要长,捺变为点,右上角的
点要小,“辶”的捺要长。
述
shù
结构:半包围
组词:叙述 述而不作
造句:小芳用一个个精彩的案例,
述说着雷锋的动人事迹。
音序:S 部首:辶
贾宝玉 贾
jiǎ
结构:上下
组词:贾政 富商大贾
造句:贾宝玉是《红楼梦》中的
人物。
音序:J 部首:覀
书写指导:“ ”要扁宽,
“贝”末笔点稍长、收笔
要重。
盛衰
书写指导:上窄下宽,“口”
要扁、有一长横贯穿,下边长撇
和捺舒展、长撇下的竖提要短。
衰
shuāi
结构:上中下
组词:兴衰 未老先衰
造句:党的建设关系到我们国家
的盛衰。
音序:S 部首:亠
书刊
书写指导:“干”下横要长、
起笔稍向上拉,末笔竖钩的
竖要长、起笔要重。
刊
kān
结构:左右
组词:报刊 停刊
造句:爸爸订了好多的书刊。
音序:K 部首:刂
烦琐 琐
suǒ
结构:左右
组词:琐事 琐屑
造句:妈妈放下烦琐的工作照顾
生病的我。
音序:S 部首:王
书写指导:“ ”稍窄、末
笔提稍长,“ ”上边中间
是短竖不是点,末笔点要重。
质朴
书写指导:木字横短且稍向
上提、右点要小,卜字的竖
要长、右点居中、要有力。
朴
pǔ
结构:左右
组词:朴实 返朴归真
造句:爷爷质朴的性格,赢得全
村老百姓的赞扬。
音序:P 部首:木
篇章
书写指导:“户”上边有一点、
框要扁、撇稍向外展,下框要
扁宽、里边一横两竖要小。
篇
piān
结构:上下
组词:名篇 一篇论文
造句:这部小说的好多篇章都写
得非常精彩。
音序:P 部首:
某年
书写指导:“甘”中间有一短
横,“木”的横要长、竖上面
出头要短、撇和捺要舒展。
某
mǒu
结构:上下
组词:某人 某种
造句:忘了是某年了,我们曾经
见过面。
音序:M 部首:甘
初读课文后,你感受到了什么?
读完这篇课文,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读
书可以丰富生活,完善自我;读书可以扩
充知识面。
课堂小结
习题源于《点拨》“当堂练习”第一、二题
一、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栩( )栩如生 水浒( )传
无限( ) 报刊( )
烦琐( ) 荡寇( )志
某( )年 兴亡盛衰( )
• •
• •
• •
• •
xǔ hǔ
xiàn kān
suǒ kòu
mǒu shuāi
二、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 )( )有味 一知( )( )
( )( )无味 兴亡( )( )
( )( )如生栩 栩
津 津 半 解
索 然 盛 衰
忆 读 书26
学习目标
1.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谈谈你对“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
快乐”这句话的体会。
2.了解作者的读书经历,就课文中作者的读书方法谈谈自己的看法,感
受作者读书的快乐,激发读书的兴趣,懂得“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的道理,联系生活实际,交流读书经验与启示。 (重点)
3.体会作者不同年龄段的读书生活对她的影响,体会作者的读书心得。
(难点)
作者有着怎样的读书经历?什么样的
书才是好书?
这是课后第1题哦!
本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介绍读书经历的?找
出文中表示顺序的词语。
时间顺序。
表示这种顺序的词语:七岁时、十二三岁时、
中年以后、1980 年。
第一部分 (第1 自然段):点题。开篇点题,引出读书的话题。
第二部分 (第2-8 自然段):读书经历。回忆读书经历,点出读书是人生
最大的快乐。
第三部分 (第9、10 自然段):择善而读。以丰富的阅读经验说明如何挑
选好书。
第四部分 (第11、12 自然段):读书感悟。总结全文,告诉我们“读书
好”,要“多读书,读好书”。
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
总说。突出作者对
读书感受十分强烈。
我会认字后不到几年,就开始读书。倒不是四岁时
读母亲教给我的国文教科书,而是七岁时开始自己读的
“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三国
演义》。
“读书好”
“不是……而是……”这句一方面写出了作者很小
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喜欢读书了,另一方面写出了作
者喜欢读的是《三国演义》之类的书。
那时,我的舅父杨子敬先生每天
晚饭后,必给我们几个表兄妹讲一段
《三国演义》,我听得津津有
味,……在母亲的催促下含泪上床。
“津津有味”,“含泪上床”表现了作者对故事下文的
无限惦记,写出了作者对《三国演义》的着迷。
此后,我决定咬了牙拿起一本《三国演义》来,
自己一知半解地读了起来,居然越看越明白,虽然
字音都读得不对,比如把“凯”念作“岂”,把
“诸”念作“者”之类,因为就只学过那个字的一
半。
读书越多,知识积累越多,理解能力
就会越强,所以就看明白了。
我第一次读《三国演义》,读到关羽死了,哭了一场,
便把书丢下了。第二次再读时,到诸葛亮死了,又哭了
一场,又把书丢下了。后来忘了是什么时候才把全书读
到“分久必合”的结局。
从读了哭,哭了读可以看出作者读书很用心,很投入。
为什么作者在读《三国演义》时会有这样的表现?
一方面这“哭”反映出冰心是一个爱憎分明、情感丰富
的人。另一方面这“哭”说明了作者确实非常喜欢《三国演
义》,被故事中的人物给感染了。
因为看《三国演义》引起了我对
章回小说的兴趣,对于那部述说“官
逼民反”的《水浒传》尤其欣赏。
言简意赅地点出了《水浒传》的主题。
那部书里着力描写的人物,如林冲、武松、智智深,
都有极其生动的性格,虽然因为作者要凑成三十六天罡七
十二地煞,勉勉强强地凑满了一百零八人的数目,但我觉
得比没有人物个性的《荡寇志》强多了。
“凑成”有拼凑而成的意思,“勉勉强强”有将就凑合的意思,“凑满”
有拼凑够数目的意思。这句话既肯定《水浒传》着力刻画的人物性格极
生动,又指出《水浒传》的一百零八人并非个个性格鲜明,但比没有人
物个性的《荡寇志》强得多。是一种客观中肯的评价。
《红楼梦》是我在十二三岁时看的,起初我对它
的兴趣并不大,贾宝玉的女声女气、林黛玉的哭哭
啼啼都使我厌烦。还是到了中年以后再拿起这部书
看时,才尝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所包含
的一个朝代和家庭兴亡盛衰的滋味。
作者在不断地阅读中对这本书的认识与理解也在不断地加深。
总而言之,统而言之,我这一辈子读到的中外
文艺作品不能算太少。
“多读书”
“总而言之”“统而言之”连用起突出
强调的作用,有自豪之感。
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
从读书中我还得到了做人处世要独立思考的
大道理,这都是从修身课本中得不到的。
作者说:“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文中哪些地方能表现出来?
《三国演义》让作者感到“津津有味”,“好听极了”,还“含
泪上床”,“大哭了一场;《水浒传》让作者大加欣赏;《红楼梦》
让作者尝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一个朝代和家庭兴亡盛衰的
滋味”;现代优秀的文学作品让作者“心动神移,不能自已”。
○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谈谈你对“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
的快乐”这句话的体会。
读书可以丰富知识,明白事理,引起思考。书是我们的良师益友,
我们可以从中得到一种很大的乐趣。例如:读写历史人物的书,不仅
让我了解了屈原的爱国、司马迁的忍辱负重、唐太宗的阔达心胸、岳
飞的铁胆忠心等,还让我了解了古代中国的兴亡盛衰;读写景的古诗
文,即便你没去过这些地方,也可以从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
是银河落九天”中感受到庐山瀑布倾泻而下的壮阔,从杜甫的“会当
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中感受到泰山的雄伟壮丽。
这是课后第2题哦!
我自1980年到日本访问回来后,即因
腿伤闭门不出,“行万里路”做不到了,
“读万卷书”便是我唯一的消遣。
“读好书”
引用名言点出读书占用了平时空闲的全部时间,表
达出对读书的强烈喜爱之情。
我每天都会得到许多书刊,知道了许多事情,也认识了
许多人物。同时,书看多了,我也会挑选、比较。
不仅写出了读书的好处,而且点出学会了挑
选、比较,说明作者在读书中不断地成长。
比如说看了精彩的《西游记》就会丢下烦琐的
《封神榜》,看了人物栩栩如生的《水浒传》就不
会看索然无味的《荡寇志》。……那怕只有几百上
千字,也往往使我心动神移,不能自已!
作者是通过什么方法来挑选书的呢?
方法:比较、选择。
《西游记》精彩 《封神榜》烦琐
《水浒传》人物栩栩如生 《荡寇志》人物索然无味
书看多了,从中也得到了一个体会,物怕比,人怕比,
书也怕比,“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
点明了读书不能盲目,要择优而读。
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从读书的意义讲到读书的方法,言简意
赅,含义深刻,既是对自己读书经验的
总结,也是对儿童的殷切期望。
“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这三个分句各自强调的
重点是什么?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读书好:开卷有益,读书是最大的快乐,并且能让自己
从书中懂得做人处世的道理。
多读书:博览群书,数量要多、品种要多。
读好书:择善而读,要学会选择,只有好书才能让自己
心动神移。
梳理信息,理清思路是把握文章内容要点,进而对文章
进行深层理解的基础。
方法:
1. 抓文段结构。
2. 抓文中的关键词句。
3. 对文中相关联的词句进行梳理,提取有用的信息。
梳理信息,把握内容要点
作者是个对书非常有感情的人,你从
文中哪些词句能感受到这种感情?
(1)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
(2)那时,我的舅父杨子敬先生每天晚饭后,必给我们几个表兄妹讲一段《三
国演义》,我听得津津有味,什么“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
功”,真是好听极了。但是他讲了半个钟头,就停下去干他的公事了。我
只好带着对故事下文的无限期待,在母亲的催促下含泪上床。
(3)此后,我决定咬了牙拿起一本《三国演义》,自己一知半解地读了起来,
居然越看越明白。虽然字音都读得不对,比如说把“凯”念作“岂” ,把
“诸”念作“者”之类,因为只学过那个字的一半。
(4)我第一次读《三国演义》,读到关羽死了,哭了一场,便把书
丢下了。第二次再读时,到诸葛亮死了,又哭了一场,又把书
丢下了。后来忘了是什么时候才把全书读到“分久必合”的结
局。
(5)《红楼梦》是我在十二三岁时看的,起初我对它的兴趣并不大,
贾宝玉的女声女气、林黛玉的哭哭啼啼都使我厌烦。还是到了
中年以后再拿起这部书看时,才尝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
泪”所包含的一个朝代和家庭兴亡盛衰的滋味。
作者说:“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
大的快乐!”文中哪些地方能表现出来?
(1)那时,我的舅父杨子敬先生每天晚饭后,必给我们几个表兄妹讲一段
《三国演义》,我听得津津有味,什么“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
英雄首立功”,真是好听极了。但是他讲了半个钟头,就停下去干他
的公事了。我只好带着对故事下文的无限期待,在母亲的催促下含泪
上床。
(2)我第一次读《三国演义》,读到关羽死了,哭了一场,便把书丢下了。
第二次再读时,到诸葛亮死了,又哭了一场,又把书丢下了。后来忘
了是什么时候才把全书读到“分久必合”的结局。
(3)《红楼梦》是我在十二三岁时看的,起初我对它的兴趣并不大,贾宝
玉的女声女气,林黛玉的哭哭啼啼都使我厌烦。还是到了中年以后再
拿起这部书看时,才尝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所包含着一个
朝代和家庭兴亡盛衰的滋味。
结合冰心老人的选择和自己的阅读经验,说说
什么样的书才是好书呢?
能感染人、陶冶人,有助于提高人的品德修
养,有助于扩大知识面,有助于写作的书,才能
算是好书。
忆
读
书
最
大
的
快
乐
总说:读书感受
多读书:“读万卷书”
丰富情感,获得美感
扩大知识面
提高写作能力
提高人的品德修养
读书好
读好书:比较、选择
本文作者回忆了自己的读书经历,表达了热爱读书、
以读书为乐的情感以及对读书的认识,告诉青少年“读
书好”,勉励青少年“多读书,读好书”。
按时间顺序记叙
按时间顺序记叙是指按照事件发生、发展
的先后顺序来记叙。在文章中恰当地使用时
间顺序,可以使文章层次井然有序,脉络清
晰。
举例:
本文的作者就是按照时间顺序写了自己的读书经历。
①“我”会认字后不到几年,就开始读书,七岁时就
开始读《三国演义》;②十二三岁时看《红楼梦》与
中年以后看此书感受不同;③ 1980 年到日本访问回来
后不能“行万里路”,便“读万卷书”。
练一练:
按时间顺序写一件令你印象深刻的事。
作者冰心通过回忆自己的读书经历,提醒
大家平时要多读书,要读好书,最终才能明白
读书的好处,希望同学们今后也要多读书,读
好书,因为“书是人类最好的朋友,是使人类
进步的阶梯。”
课堂小结
我决定咬了牙拿起一本《三国演义》,自己一知半解地读了起来,居
然越看越明白。虽然字音都读得不对,比如说把“凯”念作“岂”,把
“诸”念作“者”之类,因为只学过那个字的一半。
这是课后第3题哦!
你是否赞同作者的这种读书方法?和同学讨论,说明理由。
主题延伸
赞同。这段文字主要写出了冰心年幼,却在看那么深奥的书,因
此读起书来非常的困难,但是她的这种求知精神以及对读书的渴望值
得我们学习。
星期天收拾房间,顺便整理书柜。书大都是新的,买回来还没翻过。有
几本落了厚厚的灰,用湿布擦了,随手丢在窗台上晾着。
再进书房时,只觉眼前一亮。迎面窗台上的书随意躺着,有一本斜放在
红红的“中国结”上。淡紫色窗纱轻拂过书面,宽大的窗台显得生动明媚。
原来,书可以不用整齐地码在书柜里,也可以不用机械肃穆地正襟危坐着。
书在窗台上很显眼,淡雅的鲜艳的封面堆叠,有些乱,却是明亮可喜,一
进门就入了眼。我的心情也轻松愉快,就想坐下来,细读一番。
留几本书在窗台
翁秀美
这个念头,让我吃了一惊。细致认真地读一本书,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
书,曾经是我的最爱。端着饭碗看,躲在被窝里看,连上厕所也是手不离
书。最喜黄昏时,端了小凳坐在院子里,看《当代》,看《花城》,不知
天黑不觉肚饿,每次被母亲催着赶着进屋还舍不得放下。那会儿,好书,
如友。
那一年生病住院,怕闷,带了《宋词三百首》《闲情偶寄》。医院建在
山下僻静处,病房夜里不熄灯,正好读书。字字句句如清水,将五脏六腑
涤荡得妥帖舒畅。精神面貌实不像一个病人。出院时,书角已被翻得起毛
打卷。好书,胜药。
只是不知什么时候,时间长了翅膀,“哧溜”一下就过去了。一天、一
月、一年,快得让人招架不住。每天来去匆匆,总有做不完的事情,一天
恨不能掰成两天用。日子仿佛是被抽打着的陀螺转个不停,再难挤出时间
来读书了。黄庭坚有言:“三日不读书,便觉面目可憎。”想来我早已是
面目全非了。
坐在窗台,伸直腿,书搁在腿上,慢慢翻看。午后的阳光透过玻璃笼在
书页上,文字构建的美妙意象和感觉瞬间渗入全身,心在字里行间跳跃飞
翔,喜悦漫溢开来。窗外,天蓝如洗,云作奇峰。这景被窗户框成了画,
清新至极。身边的书故人一般围拢着,久违的亲切感油然而生。
捧着书坐着,直到最后一缕阳光从书页里消失,暮色在身边聚集,犹不忍释
卷。因为阅读,匆忙枯燥的时间被文字的墨细细研磨了,书香适意怡人。这
个下午也变得安静美好,有了回味。其实,日出日落,每天的时间并没有走
快一分,是现代生活的快节奏,让我们的神经紧绷了,脚步加快了,也让我
们的心浮躁不安。想起时下正流行的“慢生活”观念,提倡慢工作、慢餐、
慢运动、慢休闲、慢阅读等,提醒生活在高速发展时代的人们,适时慢下来
关注心灵、环境和传统,是多么的重要与必要。是的,即使停一停看看身边
的风景,读读手边的书,哪怕是安静地听完一首优美的曲子,也会让单调的
生活充满暖暖阳光,使精神舒缓、愉悦、充实。
眼前,无意中留在窗台上的书,让我知道,阅读,其实一直是我心里最
深切的渴求与向往。留几本书在窗台,以便随时翻阅,在忙碌中休闲一回,
给心灵放个假,重新体验读书的乐趣,并且也将改变以往一成不变的生活
方式。
思考:1.作者在文中提到了哪些书?
2.读书给作者带来了哪些感受?
小时家穷,肚子像歉收的田地,老是空荡荡的;可是呢,精神却长年吃
着奢华的鲍鱼海参。把精神喂得饱饱的,是书籍。
捉襟见肘的父母,餐桌上可能只有青菜豆腐,可是,屋子里,书本永远
不虞匮乏。
晚餐过后,便是一家子进入文字世界的大好时光了。一人读书和一家读
书,感受是完全不同的。新买的书,有淡淡墨香,非常好闻,它能把一瓣
瓣心叶都熏得香香的;屋内此起彼落地翻动着书页的声音,宛如天籁。
追寻书籍的味道
尤 今
明明只是一本书嘛,可是,握在手里,大家却变成了哭笑难以自主的傀
儡。爸爸捧书哈哈大笑的那一刻,却见进入悲情世界的妈妈眼噙泪光;爸
爸在严肃的政论书中忙忙碌碌地写着眉批的当儿,妈妈却高高兴兴地在她
所寻获的妙言妙语底下画线。当字里行间闪出了睿智的思想亮光时,父母
亲总会兴奋地读出来,让彼此分享精神的资产。
我们几个孩子呢,在盈屋的暗香里,随意抽选散置四处的书来读。在那
略识字的年龄里,只能一知半解地读、懵懵懂懂地读;读着、读着,读懂
了,一颗心,便跳舞。
阅读,这个美丽的嗜好,就像种子,在我们四兄弟姐妹的心田里萌芽、
茁长,一直长呀长的,迄今,已长成了根深叶茂的巨树了,丝毫撼动不得。
书籍,于我们而言,无所不能。
当生活的小舟遇上了惊涛骇浪时,书籍是令我们安心的避风港;当超负
荷的工作把我们的心揉成一叶咸菜时,我们以书籍抚平内心的皱褶;当难
以化解的忧伤把我们逼进黑暗的死角时,书籍便是一束束亮丽的阳光;当
我们的思想患上营养不良症时,书籍就充当了我们的维他命。
书籍之所以会深深地嵌进我们的血肉和骨髓里,紧密地成为我们生命的
一部分,追溯原因,是父母从小就以“身教”的方式让我们知道,书籍是
精神“永远的伊甸园”;它既是小孩的棉花糖,也是成人的花生糖;棉花
糖软而可口,花生糖硬而适口,都能给生命的味蕾带来怡人的甜味。
现代阅读风气不盛,分析年轻人不爱阅读的因素时,一般人都归咎于娱
乐多元化、课业繁重或工作压力太大,让他们无暇分心或分心乏力。
不是的。
我认为真正的关键是:童年时,他们不曾用书籍把精神养肥,成年之后,
当然不会“食髓知味”地追寻书籍的味道啦!
不读课外书,可以有千万个不同的借口。阅读课外书,原因却只有简简
单单的一个:快乐。当父母用美食和玩具堆砌孩子的童年时,孩子当然快
乐,可是,那种快乐,是甜而短的,它不能无止无尽地延伸到成人的世界
里;然而,如果高瞻远瞩的父母能把年幼的孩子引进文字的世界里,就等
于给了他们一份终生保值的礼物。
近日,与思齐聊天,她以温暖的语调忆述她那“贫瘠得十分璀璨”的童
年。她说:“当年,家在福建。尽管家境贫苦,可家人还是给钱让我去租
书来看。5分钱租一本,几天内得还。于是,一目十行,飞快地读,
还分秒必争地把自己喜欢的篇章逐字逐句逐行地抄录下来。把笔记本子收
在一口箱子里,一本叠一本,抄了很多本。箱子满了,便买个锁头锁起来,
满箱都是奇珍异宝哪!到新加坡定居多年了,那口大箱子,还好好地留在
福建老家呢!”
这个有着丰实童年的女子,现在,从事出版事业,以文字去喂养万千读者
的精神。
爱读书的人,人生各自精彩,而读书的嗜好,必须从小养起。
思考:“我们”一家人各是怎样读书的?读书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启示?
习题源于《点拨》“当堂练习”第三题
三、精彩赏析。
1. 文中提到了读哪几本书的感受?重点提到了哪本?为什么?
《三国演义》《水浒传》《荡寇志》《红楼梦》《西游记》
和《封神榜》。
重点:《三国演义》。理由:这是作者自己读的第一本小说,
曾经在听书的时候对这本书十分渴望,在半懂不懂的状态下开
始读的,所以印象深刻,在文章中用的笔墨也多。
2. 同样是读《红楼梦》,作者在十二三岁时和中年以后对
此书有不同的理解,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呢?
一方面:十二三岁时作者对《红楼梦》的兴趣不大。
另一方面:《红楼梦》本身含义深刻,不好理解,随着
年龄的增长,作者看问题的广度和深度增强了,对《红
楼梦》的理解也加深了。
3.“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这句话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
用?这三个短句可以互换位置吗?为什么?
这句话是对全文的总结,也是对大家的勉励。不能。
因为这三个短句之间有先后依存的关系,“读书好”是
先决条件,是总的原因;“多读书”是在先决条件下产生
的结果;“读好书”是更进一步说明“多读书”的具体内容。
故不能互换。
提示:点击 进入习题。
一 二 三
基础练习
四
三一 二
主题探究
一 二
拓展提升
五
三
一、给下列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 ) ( )
( ) ( ) 卷 传
juàn 画卷
juǎn 卷尺
chuán 传说
zhuàn 自传
二、读拼音,写词语。
piān zhānɡ shù shuō zhì pǔ
kān wù zhǎn shǒu kǎi xuán
篇 章 述 说 质 朴
刊 物 斩 首 凯 旋
三、形近字组词。
限( ) 衰( )
银( ) 哀( )
律( ) 琐( )
津( ) 锁( )
有限
银子
衰败
哀伤
法律
天津
烦琐
开锁
四、把下列四字词语补充完整,并完成练习。
( )( )有味 一知( )( )
栩栩( )( ) 索然( )( )
( )( )而呻 ( )( )多情
风( )雪( ) ( )动( )移
1.以上词语中有两个词语是反义词,它们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形容没生病而装病呻吟,比喻感情不真挚的词语是
__________________。
津津有味 索然无味
无病而呻
津 津 半 解
如 生 无 味
无 病 自 作
花 月 心 神
五、用“然”组词,填在句中的括号里。
我拿起一本《三国演义》,自己一知半解地读了起
来,( )越看越明白。( )字音好
多都读得不对,因为我只学过少部分字,(
)有好多不认识。
居然 虽然
自然
一、要多读书
1.《忆读书》的作者是________,原名________,
现、当代女作家,________文学作家。写有散文
集_______________,我读过她的儿童文学作品
____________。
冰心 谢婉莹
儿童
《寄小读者》
《小橘灯》
2.作者自小就喜欢读书,读各种各样的书,如:
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_____等等,作
者喜欢读的作品是______________,作者不喜欢读
的作品是________________。(后两空填序号)
《三国演义》 《水浒传》
《荡寇志》 《红楼梦》
《西游记》 《封神榜》
①②⑤
③⑥
3.作者多读书的收获是:
(1)读书给她的生命带来________。
(2)获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大道理。
快乐
做人处世要独立思考
二、要读好书
1.“物怕比,人怕比,书也怕比,‘不比不知道,
一比吓一跳。’”这句话表明书也怕比,书也有
______和______之分。像“不比不知道,一比吓
一跳”这样的十字成语,我也会写一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好 坏
示例: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2.怎样的书才算好书?选一选,打上“√”。
a.写得朦朦胧胧的书。 ( )
b.堆砌了许多华丽词句的、无病而呻的文字的书。
( )
c.故事情节精彩,人物栩栩如生的书。 ( )
d.有真情实感,质朴浅显的书。 ( )
√
√
三、获得启示
1.冰心指导少年儿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作者的读书经历和感受中,你获得哪些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从小养成用心读书的习惯,学会品味和鉴
赏文学作品。
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一、主题积累
在横线上填上有关读书的名言警句。
1.明明不喜欢看课外书,妈妈对他说:“古人云,
‘一日无书,____________’,‘书犹药也,
__________________’。你现在‘黑发不知
__________’,将来‘白首方悔_________’。”
百事荒芜
善读之可以医愚
勤学早 读书迟
2.欢欢不知道如何写好作文,老师说:“读书有三
到,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书读多
了,你的作文自然就能写好了,就像杜甫说的那
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心到 眼到 口到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二、延伸阅读
煮 书
爷爷的书房里挂着一张条幅,上面写着“煮书”两个苍劲有力的大字,
我感到很奇怪:书只能读,怎么可以煮呢?
一天,爷爷刚刚写完一篇文章,正坐在藤椅上品茶。我指着条幅问爷爷
:“书怎么可以煮呢?书放锅里煮,不是要煮坏了吗?”
爷爷笑了,说:“书是精神食粮嘛,既是食粮,怎么不可以煮呢?煮熟
了,吃下去才好消化吸收嘛。”
爷爷看见我疑惑不解的样子,便接着说:“你知道唐代诗人杜
甫吧?他小时候读书,就能反复诵读品味,非把书读透不可。其实,这
就是‘煮书’。这样,他做起诗来就感到得心应手了。所以他说:‘读
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们学习语文,对那些好的文章也就应该学
会怎么‘煮’,否则,就很难把语文学好。”
“爷爷,你看我该怎么‘煮’书呢?”
“你可以从‘煮’语文书入手嘛。语文课文都是范文,每天清晨起来,
放声读几遍,仔细品味一番,多有意思!这样煮下去,你不但能体会到
文章的情感,还可以牢记妙词佳句,好处可多啦。肚子里的词儿多了,
今后说话和写文章还会犯愁吗?”
爷爷的话使我豁然开朗,“煮书”还真有道理哩!
1.从短文中找出与下面意思相对应的四字词语,写在括号里。
(1)指心里不明白,不相信。 ( )
(2)心里怎么想,手就能怎么做,形容运用自如。
( )
(3)形容开阔或通达,一下子就明白了。
( )
疑惑不解
得心应手
豁然开朗
2.阅读短文后填空。
(1)“我”感到奇怪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认为“煮书”是把书放在锅里煮,而爷爷说
的“煮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煮书”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一点即可)
书只能读,怎么可以煮呢?
书多读几遍,仔细品味一番
有利于知识的消化吸收
3.写出你对“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书读的遍数多了,自然会读出不同的韵味,有自己
不同的理解,书读得多,积累的词汇多,说话写文
章就会得心应手,如有神助。
三、百字练笔
你一定读过不少书吧?请写写你和书的故事,也
可以写你读书的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