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谈读书25
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来进一步了解古人对
读书的看法。
《论语》: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
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
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
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
《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
经”。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
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别:
文言文是古代用来写文章的一种文体,将日常说话的
意思用简短的文字表现出来,意思比较丰富。
现代文是将日常我们说的话直接记录下来,直白干净,
意思明确简单。
1.会认“耻”1个生字,认识多音字“识”,会写“耻、诲”
等2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词句间的停顿,背诵课文。
(重点)
3.能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简单说出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别。
积累文中出现的精辟的句子。(难点)
学习目标
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朗读视频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自读提示
不 下问 默而 之耻
chǐ zhì
识
提示:点击生字进入详细讲解。
可耻
奇耻大辱
chǐ
耻
不耻下问
附识
心存目识
zhì
识
默而识之
【敏】
【好】
【耻】
【下问】 以……为耻。
聪敏。
向地位、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
喜好。
试着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知(zhì)】
【识】
【厌】
【诲】 记住。
满足。
教诲。
同“智”,智慧。
试着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
句子是否通顺。
检查自读情况
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本文讲了古人对读书的看法。
诲耻
提示:点击生字进入详细讲解。
不耻下问
书写指导:“耳”要窄、第二
个竖要长、与下提交叉,“止”
右竖要长、中间有一短横。
耻
chǐ
结构:左右
组词:可耻 无耻
造句:学习中,同学们都应该
做到不耻下问。
音序:C 部首:耳
诲人不倦
书写指导:“母”竖折与横折
钩起笔相接、收笔时交叉,一
横居中。
诲
huì
结构:左右
组词:训诲 不屑教诲
造句:李老师诲人不倦的精神
值得我们学习。
音序:H 部首:讠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译文:聪敏而又喜好学习的人,不以向比自己地位低或不如自己的人
请教为耻。
出处:《论语•公冶长》第五篇: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
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示例:真正的大学问家,在学术上都是精益求精,不断完善认知,有
时甚至不耻下问,全方位的汲取营养。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文:知道的就是知道的,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的,这才是真正的智慧。
出处:《论语•为政》: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
不知,是知也。”
示例:数学老师在上课的时候讲一道思考题,因为这道题比较复杂,而
且有些步骤又比较难懂,所以老师讲了两遍,讲完以后老师问我们懂了
没有,有很多同学都点头试意,表示明白。可我还是有几步不明白,可
我看见那么多的同学都懂,便想混弄过去。当 时我忽然想起:知之为
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于是又问了老师,老师又认认真真得给我
讲了一遍,这下我弄明了这道题的全过程。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译文:把所学的知识默默地记在心中,勤奋学习而不满足,教导别人而
不倦怠。
出处:《论语•述而》: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
有于我哉。”
读解:这一章紧接前一章的内容,继续谈论治学的方法问题。前面说他
本人“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此章则说他“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反映了孔子教育方法的一个侧面。这对中国教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产生
了很大的影响,以至于在今天,我们仍在宣传他的这一教育学说。
《论语》中还有有关读书学习的句子还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积 累:
这三句话告诉我们在学习中要善于向别人请教,人
们应当虚心学习、刻苦学习,尽可能多地加以掌握,
遇到不懂的问题应当有实事求是的态度。在今后的读
书和学习中只有这样,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
课堂小结
古人谈读书25
古人谈读书
朱熹(1130—1200),字元晦,号晦庵,
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南宋著名的理学家、
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世尊称
为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
儒学的大师。
主要作品:《春日》 《观书有感》。
学习目标
1.认识“矣、岂”2个生字,会写“谓、诵、岂”3个生字,
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重点)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词句间的停顿,背诵课文。
3.能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了解课文大
意,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难点)
朗读视频
听范读,边听边画出诗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自读提示
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
句子是否通顺。
检查自读情况
心既到 不 矣
yǐ qǐ
岂
提示:点击生字进入详细讲解。
足矣
悔之晚矣
yǐ
矣
心既到矣
岂敢
岂有此理
qǐ
岂
岂不
【谓】
【心不在此】
【漫浪诵读】
【决】
【心到最急】
说。
急:要紧、重要。
漫浪:随随便便。
试着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一定。
此:这里。
诵 岂谓
提示:点击生字进入详细讲解。
所谓 谓
wèi
结构:左右
组词:可谓 无所谓
造句:这些所谓的大事根本不
值得一提。
音序:W 部首:讠
书写指导:“田”要扁、第一
笔竖与第二笔横折的折都稍向
里收,“ ”稍窄、首笔是竖。
诵读 诵
sòng
结构:左右
组词:朗诵 家传人诵
造句:我参加了学校国学班的
诵读比赛。
音序:S 部首:讠
书写指导:“甬”横撇要小、
末端有一点,“ ”稍宽、
里边是两横。
岂不
书写指导:“山”要扁宽,
“己” 扁框稍小,竖弯钩
的竖要短、弯要长一些。
岂
qǐ
结构:上下
组词:岂敢 岂有此理
造句:你不来参加演出岂不遗憾?
音序:Q 部首:山
译文: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叫作心到、眼到、口到。心思不在书
本上,那么眼睛就不会仔细看,心和眼既然不专一,却只是随意地诵
读,那一定不能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三到之中,心到最重
要。心已经到了,难道眼和口会不到吗?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
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
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宋]朱熹
这是课后第2题哦!
朱熹的读书方法“三到”具体指的是什么?
三到:指的是心要悟到,眼要看到,口要读到。心悟指
思考,只有“悟”——反复品味,才能理解书中精义;眼
要仔细看,才能全面准确地记住知识;嘴要读出声来,以
便调动听觉、视觉的综合作用,增强记忆,帮助理解。这
三个“到”,概括准确,要言不烦,发人深省,因而成为
后世读书人的准则。
鲁迅的读书五到:鲁迅先生能写出那么多不朽的作品,
主要受益于他的博读。他读书做到了“五到”,即心到、
口到、眼到、手到、脑到。心到是讲读书时要精力集中,
专心致志;口到就是读出声来,有些文章还要大声有感情
地朗读;眼到指目光专注,善于观察、善于发现;手到指
边读边做笔记。
小资料
读书三到
心到
眼到
口到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古人谈读书的方法,
让我们要从小养成好读书、读好书的习惯。
课堂小结
古人谈读书25
古人谈读书
曾国藩(1811—1872),字涤生,号伯
涵,谥文正。中国近代政治家、文学家,
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与胡林翼并称
“曾胡”,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
学习目标
1.会写“恒、窥、皆、缺”4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重点)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词句间的停顿,背诵课文。
3.能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了解课文大意,并用
自己的话说一说。 (重点)
4.引导学生用结合生活实践、自主学习的方法把握课文的思想内容。
联系自己的读书体会,说说课文中的哪些读书方法对你有启发。
(难点)
听范读,边听边画出诗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朗读视频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自读提示
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
句子是否通顺。
检查自读情况
得 dé (得到)
děi (就得)
读一读下面的句子,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
读一读:小学生就得(děi)多读书,这样才能从书中得(dé)
到更多的知识。
..
注意加点字
的读音!
【士人】
【恒】
【下流】
试着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泛指知识阶层。
下等,劣等。
恒心。
恒 窥 皆 缺
提示:点击生字进入详细讲解。
恒心
书写指导:左窄右宽,“忄”
的中竖要长,右边上横稍短、
“日”要扁、下横最长。
恒
héng
结构:左右
组词:永恒 持之以恒
造句:大家一定要有恒心完成
这项工作。
音序:H 部首:忄
窥视
书写指导:三部分要写紧凑,
“穴”要扁,“夫” 两横稍
向上拉、捺变为一小点。
窥
kuī
结构:上下
组词:窥探 偷窥
造句:从望远镜中我们可以窥视
天空的神奇。
音序:K 部首:穴
人人皆知
书写指导:“比”要扁宽、右
边要比左边高些,“白”稍窄
小、首笔是一短撇不能丢。
皆
jiē
结构:上下
组词:皆大欢喜 比比皆是
造句:小明的各种故事人人皆知。
音序:J 部首:比
缺一不可
书写指导:“夬”横折
要小、下横要长、左边
不封闭。
缺
quē
结构:左右
组词:缺少 完美无缺
造句:我们几个同学都要参加,
缺一不可!
音序:Q 部首:缶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
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
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清]曾国藩
译文: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向,第二要有见识,第三要有恒心。有了志
向就一定不会甘心做一个地位微贱的人;有了见识就能明白学无止境,不
敢稍有所得就自满自足,像观海的河伯,像观天的井蛙,这都是没有见识
的人;有恒心的人就一定没有做不成的事情。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这是课后第2题哦!
曾国藩提出的读书的“三有”你是怎么理解的?
曾国藩提出的读书“三有”:第一要有志向,第二要
有见识,第三要有恒心。有了志向就不会甘心做一个地
位微贱的人,有了见识就能明白学无止境的道理,有了
恒心就没有做不成的事情。要想有所成就,这三个方面
缺一不可。
联系自己的读书体会,说说课文中的哪些内容对你有启发。
朱熹的“三到”读书法对我有启发。我有时候读书心不在焉,
眼睛到处乱看,也没有出声诵读的习惯,结果读书效率很差,
读完收获很小。今后,我要学习朱熹的读书方法,做到心到、
眼到、口到,使自己的阅读效率逐渐提高,学习成绩不断进步,
并将这个读书方法宣传给别人,让大家都有个良好的读书习惯。
这是课后第3题哦!
方法:读懂古文最快捷的方法就是借助课文中的注释。在读好、读通
课文的基础上,对照课文中的注释,结合自己平时掌握的文言文语言
表达的特点来理解。自己尝试弄懂每个词、每句话的大概意思。实在
不理解的地方可以借助外界的各种力量来进行理解。
运用:比如文中的节选的《论语》中的三句话,就可以在熟读课文的
基础上借助注释就能把每个词、每句话的意思理解了,还能根据文中
提供的信息来把握课文内容的要点,从中明白读书的方法。
借助注释读懂古文
读书三有
有志
有识
有恒
敏而好学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古人谈读书的方法和益
处,告诉我们要从小养成好读书、读好书的
习惯。
借助注释是理解古文最快捷的方法之一,由于
学生能力有限,每一篇古诗词中都配有注释,对
关键字词做出了解释和说明。在学习古文时就要
借助注释提供的信息来快速把握内容,有助于提
高学习语文的能力。
举例:
比如读古文《学奕》中的句子:“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
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
思援弓缴而射之。”
就可以借助课后的注释(弈秋:弈:下棋。(围棋)秋,人名,因他善于下
棋,所以称为弈秋。通国:全国。善:善于,擅长。使:让。诲:教导。鸿
鹄:天鹅。援:引,拉。)
就能理解原文的意思: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围棋的人。让弈秋教导两个人
下围棋,其中一人专心致志的学习,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
弈秋的教导,却一心以为有天鹅要飞来,想要拉弓箭去把它射下来。
练一练:
读古文《截竿入城》借助注释来理解内容。
俄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
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一些与读书
有关的名句,希望同学们能够学会其中的读书
方法,用以指导自己以后的阅读。
课堂小结
在今后的学习中我要明确学习目标,要做到心到、眼到、
口到,养成良好的读书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
今天学习了一些古人读书的方法,你一定有很大的收获。
说说你今后在学习中怎么运用学到的方法来读书呢?
主题延伸
冬夜读书示子聿
[宋]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思考:1.借助注释,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2.这首诗给你什么启示?
观书
[明] 于 谦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
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
思考:1.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2.诗句“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抒
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习题源于《点拨》“当堂练习”
一、给加点字注音。
诲( )人不倦 有恒( )
窥( )天 诵( )读
不耻( )下问 缺( )一不可
所谓( ) 皆( )无识者
• •
•
•
•
•
•
•
jiē
huì hénɡ
kuī sònɡ
chǐ quē
wèi
二、解释加点词。
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
记亦不能久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
• •
• •
• • •
• • •
敏:聪敏。 下问:向地位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
识:记住。 厌:满足。
知:知道。 知:同“智”,智慧。
此:这里,指书本。 漫浪:随意。
断:一定。 下流:下等,劣等。
三、你还知道古人的哪些读书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诸葛亮的“观其大略”读书法。诸葛亮读书不是钻进书堆,死记
硬背,而是泛读大概,撷取精华,掌握其实质。
2.陶渊明的“会意”读书法。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中写道:“好
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实际上,他追求的是
读书会意,着重领会书中深含的旨意,而不死抠个别字句。
3.郑板桥的“精当”读书法。郑板桥的“求精求当”读书法中的“求
精”,是指读书要有选择,选好书,读精品;“求当”是指所读的
书要符合自己的水平和工作需要。
提示:点击 进入习题。
一 二 三
基础练习
四
三一 二
主题探究
一 二
拓展提升
五
三
一、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上“____”。
岂止(qǐ kǎi)
论语(lún lùn)
可耻(chǐ cǐ)
诵读(sòng shòng)
二、读拼音,写词语。
quē diǎn suǒ wèi lǎng sòng
xiū chǐ héng xīn tōu kuī
缺 点 所 谓 朗 诵
羞 耻 恒 心 偷 窥
三、加偏旁变新字,再组词。
( ) ( )
( ) ( )
( ) ( )
( ) ( )
止 每
比 甬
耻 羞耻
址 地址
悔 后悔
诲 教诲
毕 毕业
皆 皆是
诵 诵读
桶 木桶
四、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句
话中五个“知”都是知道的意思。 ( )
2.“默而识之,学而不厌”中“识”字读“zhì”。
( )
×
√
五、解释加点词。
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敏:____________ 耻:______________
2.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识:____________ 厌:______________
3.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
漫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勤勉。 以……为耻。
记住。 满足。
随意。
一、《论语》谈学习
1.《论语》是中国__________时期的一部语录体散
文集,主要记录________及其________的言行,
较为集中地反映了________________,是
_________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
春秋
孔子 弟子
孔子的思想
儒家
2.学习态度。
(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
句话告诉我们要______________ (填一成语)。
(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意思是: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
句话告诉我们要_______________(填一成语)。
勤勉而又喜好学习
的人,不以向比自己地位低或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
谦虚好学
知道就
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智慧。
实事求是
二、朱熹谈读书
1.朱熹是____朝人,世尊称________。他说读书有三
到,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朱熹说: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这句话运用了
________的修辞手法,强调“三到”之中________最
重要。
宋 朱子
心到 眼到 口到
反问 “心到”
3.“心不在此,则_______________,心眼既不专一,
却_____________,决不能记,记亦___________。”
读书时“心”和“眼”不专一的后果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眼不看仔细
只漫浪诵读 不能久也
所读的一定记不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
三、曾国藩谈读书
1.曾国藩是________朝人,号伯涵,他的人生、他的智慧、
他的思想深深地影响了几代中国人。
2.曾国藩认为读书的要诀是:第一要________,第二要
________,第三要________。即要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河伯之__________,如井蛙之________”,作者举
这两个例子告诉人们要有________。
清
有志
有识 有恒 有志向
有见识 有恒心
观海 窥天
见识
一、主题积累
补充关于读书的四字词语。
悬梁( )( ) 废( )忘( )
( )( )偷光 专心( )( )
( )( )群书
刺 股 寝 食
凿 壁 致 志
博 览
二、延伸阅读
名人读书法
古今中外,圣贤先哲,留下的读书之法,浩如烟海。但究竟自己适合
怎样的读书法,还是应该因人而异的。鲁迅先生喜欢“跳读法”,因
为他认为“若是碰到疑问而只看到那个地方,那么无论过多久都不懂
的。所以,跳过去,再向前进,于是连以前的地方都弄明白了。”而
爱因斯坦的“总分合”三步读书法,特点同样十分明显。所谓“总”
,就是对全书形成总体印象。所谓“分”,就是在总体了解的基础上
,再逐字略读一下全文的内容。
而在略读中,则要特别注意书中的重点、要点以及与自己的需要密切
相关的内容。最后是“合”,就是在略读全文后,着重把已经获得的
印象条理化、系统化,使观点与材料有机地结合起来。
英国作家毛姆的“乐趣”读书法,是他在自己的读书实践中摸索出来
的。他提出“为乐趣而读书”的主张。他说:“我也不劝您要读完一
本再读一本。就我个人而言,我觉得同时读五六本反而更合理。因为
,我们无法每天都保持不变的心情,而且,( )在一天之内,(
)不见得对同一本书怀有一样的热情。”如此脚踏多条船,使自己的读
书始终处于一种兴奋状态,其效果肯定要比“感
情专一”地抱着一本书疲惫地一啃到底要好得多。
当然,( )哪种读书法,对每个读书人来说,它( )只是一种
工具而已。所以,万不可被某种方法左右,尤其忌讳死读书、读死
书的恶习。对所捧之书,( )能钻进去,( )能跳出来,这样
才能把书读活,使他人的知识为己所用。正如孟子所言:“尽信书
则不如无书。”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即使 也 无论 都 既 又
2.作者在短文中向我们介绍了三位名人总结的读书法,
分别是:鲁迅的______________,爱因斯坦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毛姆的______________。
3.孟子言:“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这句话告诫我们
不应该__________________,而应该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死读书、读死书 选用适合自
己的读书方法,把书读活,使他人的知识为己所用
“跳读法”
“总分合”三步读书法 “乐趣”读书法
4.你喜欢哪种读书方法?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我喜欢爱因斯坦的“总分合”三步读书
法。因为这样更有利于我在了解全书的情况下合理
地根据自己的需要抓住重点、要点去读,从而在满
足需要的同时节约更多的时间。
三、百字练笔
你平时是怎样读一本好书的?与大家分享一下你
的读书方法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