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21古诗词三首优质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新人教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21古诗词三首优质

ID:660025

大小:15.35 MB

页数:105页

时间:2021-04-10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古诗词三首21 你知道这是什么季节吗? 秋天 《山居秋暝》这首诗写初秋时节山居所见雨后黄昏的景 色,这么美的景色,让我们一起走进诗中去领略一下吧! 王维(约701—761),字摩诘,号摩诘居士, 世称“王右丞”,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因笃 信佛教,又被称为“诗佛”。苏轼评价其: “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 有诗。”他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主要作品:《竹里馆》《山居秋暝》等。 这首诗是王维晚年隐居辋川时所作,写秋晚山景,借 以表达作者对纯朴安静、放纵山林生活的热爱。诗人描 绘了山中秋雨过后清朗明净的月夜:松间的明月、石上 的清泉、竹林中的浣女、溪中的渔舟有机地构成了一幅 明丽的画图。 学习目标 1.会写“孙”字。(重点) 2.在读中感悟《山居秋暝》这首诗描绘的静态美和动态美。 (重点) 3.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培养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 能,激发对秋天的美的欣赏,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难点) 听范读,边听边画出诗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朗读视频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自读提示 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 句子是否通顺。 检查自读情况 【暝】 【空山】 【新】 【竹喧】 【浣女】 日落,天色将晚。 刚刚。 空旷,空寂的山野。 洗衣服的姑娘。浣:洗涤衣物。 试着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竹林中笑语喧哗。喧:喧哗,这里指竹叶发出 沙沙声响。 【随意】 【春芳】 【歇】 【王孙】 【留】 居住。 春天的花草。 原指贵族子弟,后来也泛指隐居的人。 任凭。 消散,消失。 试着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孙 提示:点击生字进入详细讲解。 王孙 书写指导:左窄右宽。 “子”的横撇要短,第二 笔稍带弧度,横变为一提。 孙 sūn 结构:左右 组词:子孙 公子王孙 造句:爷爷正在哄着小孙子玩。 音序:S 部首:子 诗意:山上刚刚下过一场雨,晚上天气凉爽带来了秋意。松林沐浴着 皎洁的月光,清清的泉水从河床的石头上流过。洗衣物的女子归来, 竹林里笑语喧哗,渔船顺流而下,搅动了一片片莲叶。任凭春天的花 凋谢,我自己却要居住在这风光秀丽的山中。 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把地点——“山”、时间——“晚”、季 节——“秋”、环境——“雨”全点出来了。 诗中明确写有浣女渔舟,诗人为什么下笔说是“空山”? 大概诗人来到山林,远离了嘈杂烦扰的市朝,山居给 他的突出印象就是非常寂静;当然,山中林木茂盛,掩盖 了人们活动的痕迹,正所谓“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这是课后第2题哦! 颔联一静一动,一光一声。先视觉后听觉,写出了山间自然 景物的幽静。明月的清辉从松林间隙照射下来,林地上洒满 了斑驳的光点;清冽的山泉,在山石间淙淙流泻,诗人以动 写静,以有声写无声,巧妙地写出了山林的幽静。 这句话描绘了哪些景物?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月、青松、泉水。其中明月、青松是静态的。清泉 是动态的。诗人以动写静,以有声写无声,巧妙地写出了 山林的幽静。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这是课后第2题哦! 竹林里传来一阵阵欢歌笑语,那是一群天真无邪的姑 娘们洗衣归来了;荷叶纷纷向两旁摆动,那是打鱼人 收起渔网,划着船穿过荷塘顺流而归了。 这句话描绘了哪些景物?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翠竹、青莲、渔舟。其中翠竹是静态的。青莲、渔舟 是动态的。作者以动写静,以有声衬无声,先听觉后视觉, 进一步突出了山间生活的幽静。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尾联写此景美好,是洁身自好的所在。 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指导朗读: 概念:动静结合,就是构成画面的事物有的是动态的,有的是静态 的,二者有机地结合在同一个画面和情境之中。 作用:静态描写与动态描写相互映衬,使描写对象更加生动形象, 能更好地突出其特点。 运用:“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中,“照”与“流”,一上一 下,一静一动,静中有动,动中有静,把自然的美与心境的美完全 融为一体。 认识动静结合的方法 山居秋暝 空山、明月、松间 流、喧、归、动、下 留 静态 动态 归隐 诗中有画 《山居秋暝》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 绮丽风光和山中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 山水田园的高洁情怀和对理想生活的执着追求。 《山居秋暝》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此诗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 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 并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以自然美来表现人格美和社会美。 全诗将空山雨后的秋凉,松间明月的光照,石上清泉的声音以及浣女归 来竹林中的喧笑声,渔船穿过荷花的动态,和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给 人一种丰富新鲜的感受。它像一幅清新秀丽的山水画,又像一支恬静优 美的抒情乐曲,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创作特点。 课堂小结 古诗词三首21 《枫桥夜泊》 作者:张继 张继,字懿孙,汉族,襄州(今湖北 襄阳)人。唐代诗人。他的诗爽朗激越, 不事雕琢,比兴幽深,事理双切,对后 世颇有影响。 主要作品:《枫桥夜泊》。 根据《唐才子传》卷三记载,张继于“天宝十二年(753)礼部侍郎 杨浚下及第”,也就是说考取了进士。而就在天宝十四年一月爆发了 安史之乱,天宝十五年六月,玄宗仓皇奔蜀。因为当时江南政局比较 安定,所以不少文士纷纷逃到今江苏、浙江一带避乱,其中也包括张 继。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泊舟苏州城外的枫桥。江南水乡秋夜幽美 的景色,吸引着这位怀着旅愁的客子,使他领略到一种情味隽永的诗 意美,写下了这首意境清远的小诗。 学习目标 1.会写“泊、愁、寺”3个生字,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知道诗句的 意思。 2.在读中感悟《枫桥夜泊》这首诗描绘的静态美和动态美。 (重点)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默写课文。通过对诗句 的诵读感悟,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重点) 4.通过诗句体会诗人孤寂忧愁之情并学会乐观看待生活中的不如意。 (难点) 听范读,边听边画出诗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朗读视频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自读提示 【枫桥】 【夜泊】 【乌啼】 【霜满天】 【江枫】 江边的枫树。 夜间把船停靠在岸边。 在今江苏苏州。 乌鸦啼叫。 试着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霜,不可能满天,这个“霜”字应当体会作严 寒;霜满天,是空气极冷的形象语。 【渔火】 【对愁眠】 【姑苏】 【寒山寺】 【夜半钟声】 渔船上的灯火。 半夜里敲响的钟声。 指旅人怀着忧愁入眠。 苏州的别称,因苏州有姑苏山而得名。 苏州枫桥附近的一座寺庙。 试着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 句子是否通顺。 检查自读情况 泊 愁 寺 提示:点击生字进入详细讲解。 停泊 书写指导:“氵”的两点小, 一提要长。“白”的横折在转 折时要顿笔。 泊 bó 结构:左右 组词:泊船 飘泊无定 造句:海边停泊着好几艘轮船。 音序:B 部首:氵 愁绪 书写指导:“禾”首撇短平, 横稍向上斜,“火”要写紧凑, 注意“心”三点的位置。 愁 chóu 结构:上下 组词:忧愁 愁眉不展 造句:因马上要考试了,小明 一副愁绪满腹的样子。 音序:C 部首:心 寒山寺 书写指导:“土”要扁,下 横长。“寸”竖钩的竖与 “土”的竖分两笔写。 寺 sì 结构:上下 组词:佛寺 太常寺 造句:我曾经到过寒山寺游玩。 音序:S 部首:土 诗意:月亮落下去了,乌鸦不时地啼叫,茫茫夜色中似乎弥漫着满天的霜, 面对着江边的枫树与江中闪烁的渔火,愁绪使我难以入眠。姑苏城外那寂 寞清静的寒山古寺,半夜里敲响的钟声传到了我乘坐的客船里。 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枫 桥 月落乌啼霜满天。 诗句中的动静结合:诗的首句,写了午夜时分三种有密切关联 的景象:月落、乌啼、霜满天。上弦月升起得早,半夜时便已沉落 下去,整个天宇只剩下一片灰蒙蒙的光影。树上的栖乌大约是因为 月落前后光线明暗的变化,被惊醒后发出几声啼鸣。整个一句,月 落写所见,乌啼写所闻,霜满天写所感,层次分明地体现出一个先 后承接的时间过程和感觉过程。 月落乌啼霜满天。 这是课后第2题哦!读这句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看到月亮渐渐落下去。听到了乌鸦在啼叫。 给你带来什么样的感觉? 清冷。 江枫渔火对愁眠。 诗的第二句接着描绘“枫桥夜泊”的特征景象和旅人的感受。在朦 胧夜色中,江边的树只能看到一个模糊的轮廓,之所以径称“江枫”, 也许是因枫桥这个地名引起的一种推想,或者是选用“江枫”这个意 象给读者以秋色秋意和离情羁思的暗示。透过雾气茫茫的江面,可以 看到星星点点的几处“渔火”,由于周围昏暗迷蒙背景的衬托,显得 特别引人注目,动人遐想。“江枫”与“渔火”,一静一动,一暗一 明,一江边,一江上,景物的配搭组合颇见用心。 江枫渔火对愁眠。 这是课后第2题哦! 这句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茫茫的江面上点点的渔火给你什么感觉? 看到“江枫”“渔火”。感到孤单、寂寞。 江边有火红的枫叶,闪烁着灯火,又给你带来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温暖、美丽。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从这两句诗你看见了什么?寺里还传来了什么? “寒山寺”。传来了 钟声,传得很远,传到了客船 上诗人的耳朵里。 读古诗,要读出诗的韵味,要使诗歌读 得有韵味,就要读出诗的抑扬顿挫;大家可 以划出诗的节拍,也可以模仿古人“摇头晃 脑”的去读。大家尝试一下。 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指导朗读: 假如你就是诗人张继,你还会想到什么样的诗句? u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 u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唐】杜甫《月夜忆舍弟》 u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唐】张九龄《望月怀远》 u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宋】王安石《泊船瓜洲》 u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宋】苏轼《水调歌头》 这首绝句,写诗人在江南旅途中,路过苏 州枫桥停船过夜的情景。全诗围绕哪两个字展 开叙述? 全诗围绕“客”“愁”二字,展开了景物 描写和气氛渲染。 诗人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觉到什么? 诗人看到了渔船上忽隐忽现的灯火,西天的上 弦月渐渐落下去了,天色变得漆黑;听到了远远近 近有几只乌鸦惊叫起来,寒山寺的钟声;感觉到气 温更低了,霜飞满天,寒气袭人…… 枫桥夜泊 看到:月落 江枫 渔火 听到: 乌啼 钟声 孤寂忧愁 《枫桥夜泊》描写了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泊 船苏州城外的枫桥的所见所闻所感,描绘了江南水 乡秋夜幽美的景色,表达了诗人旅途中孤寂忧愁的 思想感情。 《枫桥夜泊》是唐朝安史之乱后,诗人张继途经寒山寺时,写下的 一首羁旅诗。在这首诗中,诗人精确而细腻地讲述了一个客船夜泊者对 江南深秋夜景的观察和感受,勾画了月落乌啼、霜天寒夜、江枫渔火、 孤舟客子等景象,有景有情有声有色。此外,这首诗也将作者羁旅之思, 家国之忧,以及身处乱世尚无归宿的顾虑充分地表现出来,是写愁的代 表作。这首诗句句形象鲜明,可感可画,句与句之间逻辑关系又非常清 晰合理,内容晓畅易解。不仅是中国历代各种唐诗选本和别集选入此诗, 连亚洲一些国家的小学课本也曾收录此诗。寒山寺也因此诗的广为传诵 而成为游览胜地。 课堂小结 古诗词三首21 《长相思》 作者: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字容若,号楞 伽山人。清代词人,其词在中国词坛上享 有很高声誉。 主要作品 :《通志堂集》《纳兰词》。 清康熙二十一年二月十五日,康熙因云南平定,出 关东巡,祭告奉天祖陵。纳兰随从康熙帝诣永陵、福陵、 昭陵告祭,二十三日出山海关。塞上风雪凄迷,苦寒的 天气引发了纳兰对京师中家的思念,写下了这首词。 学习目标 1. 认识本诗的3个生字,会写2个生字,认识多音字“更”。能字正腔圆、 深情地朗读,进一步感受词的抒情韵律。 2.在读中感悟《长相思》这首诗描绘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重点) 3.通过想象画面、质疑、情境诵读,体验作者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矛 盾心情,感悟作者天涯行役时的相思之苦与情感之深。(重点) 4.初步了解诗词的特点,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古代经典诗词的方法。 5.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难点) 听范读,边听边画出诗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朗读视频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自读提示 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 句子是否通顺。 检查自读情况 树 湖 五 噪 yú pàn gēng guō 榆 畔 更 聒 提示:点击生字进入详细讲解。 榆钱 榆枋之见 yú 榆 榆树 河畔 萦绕耳畔 pàn 畔 湖畔 打更 三更半夜 gēng 更 五更 聒耳 絮聒不休 guō 聒 聒噪 更 gēng (更换) gèng (更好) 读一读下面的句子,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读一读:为了让同学们更(gèng)好地学习,学校为我们 更(gēng)换了教室。. . 注意加点字 的读音! 【程】 【更】 【长相思】 【榆关】 【那畔】 词牌名。 道路、路程;山一程,水一程,即山长水远。 旧时一夜分成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风一更, 雪一更, 即言整夜风雪交加。 那边,这里指关外。 试着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山海关。 【帐】 【聒】 【故园】 【此声】 指风雪交加的声音。 声音嘈杂,这里指风雪声。 军营的帐篷。千帐,言军营之多。 故乡。 试着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榆 畔 提示:点击生字进入详细讲解。 榆树 榆 yú 结构:左右 组词:榆钱 榆枋之见 造句:我家门口种了好几棵榆树。 音序:Y 部首:木 书写指导:左窄右宽,“ ” 要扁宽,下边有一短横,“ ” 和“刂”要写紧凑。 湖畔 书写指导:田字要扁小,半字 两横居中、紧凑、下横要长, 中间一竖贯穿上下最长。 畔 pàn 结构:左右 组词:河畔 萦绕耳畔 造句:我和爸妈正在湖畔上散步。 音序:P 部首:田 诗意:走过一条条山路,走过一条条水路,正向山海关那 边走去,夜深了,千万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晚上又刮风 又下雪,风雪声搅碎了思乡的梦,家乡没有这样的声音。 长相思 [清]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 夜深千帐灯。 写出了旅程的艰难曲折,遥远漫长。词人翻山越 岭,登舟涉水,一程又一程,愈走离家乡愈远。 你从“身向榆关那畔行”读懂了什么? 点明了行旅的方向。词人在这里强调的是“身”向榆关, 那也就暗示出“心”向京师,它使我们想到词人留恋家园,频 频回首,步履蹒跚的情况。“那畔”一词颇含疏远的感情色彩, 表现了词人这次奉命出行“榆关”是无可奈何的。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 夜深千帐灯。 写出了夜已经深了,千万个帐 篷里都点起了灯的情景。 “夜深千帐灯”一句由动到静,既是上阙感情酝酿的高潮, 也是上、下阙之间的自然转换,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为什么羁旅劳顿之后深夜不寐呢? 作者由描写白天的人声鼎沸、骏马嘶鸣转入对“夜深千帐 灯”的静态描写。这里借描述周围的情况而写心情,实际是表 达纳兰对故乡的深深依恋和怀念。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 故园无此声。 和上阕的“山一程,水一程”一样,这儿的“风一更, 雪一更”指的是荒寒的塞外,一整夜风雪交加。 “风一更,雪一更”的动态与“故园无此声”的静态形成 了强烈的反差,进一步体现了故园的温馨、宁静、祥和。 从“聒碎乡心梦不成”能感受到什么? “聒碎乡心梦不成”与上阙“夜深千帐灯”相呼应,直接 回答了深夜不寐的原因。结句的“聒”字用得很灵脱,写出了 风狂雪骤的气势,表现了词人对狂风暴雪极为厌恶的情感。 长相思 羁旅怀乡 上阕 下阕 山长水远——叙事 千帐灯—— 写景 风雪交加——写景 思乡——借叙事抒情 《长相思》描写了戍守边关的将士们在北方的风雪 声中辗转反侧的状态,全词于写景叙事之中,表达了 浓烈的羁旅怀乡之情。 这是课后第3题哦! 动静结合 动静结合指将事、景的动静有机地结合起来描写 的一种手法。在写文的时候,如果将动态描写与静 态描写结合起来,以静写动,以动衬静,动静相对, 则会塑造出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 举例: 比如王维《山居秋暝》诗人在描绘的景物中,静中有动,以动 衬静,动静结合,构成动人的意境。 第二联写物,“明月松间照”是静景,是所见,写的是月光透 过松枝洒遍大地;而“清泉石上流”,是动景,是所闻,动静融为 一体,构成一副清幽可爱的风景画。 第三联是诗人用“竹喧”烘托山静,是所闻,用“莲动”衬托 水幽,是所见,见闻交错,“喧”“幽”互衬,颇具艺术感染力。 练一练: 读王维的《鸟鸣涧》,体会动静结合的方 法。 这首词以白描手法,朴素自然的语言,表现 出真切的情感,是很为前人称道的。词人在写景 中寄寓了思乡的情怀。格调清淡朴素,自然雅致, 直抒胸臆,毫无雕琢痕迹。 课堂小结 鸟鸣涧 [唐]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绝句 [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这三首诗词都是动静结合描写景物的,大家课后再搜集 一首这样的古诗,一起交流一下读古诗的收获吧。 主题延伸 漫成一首 [唐]杜甫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思考:作者写景运用了什么手法?诗中寄寓着作者怎样的思 想感情? 雨后池上 [宋] 刘 攽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思考:1.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2.分析诗中是如何运用动静结合的方法的。 习题源于《点拨》“当堂练习” 一、给加点字注音。 寒山寺( ) 榆( )关 风一更( ) 停泊( ) 那畔( ) 聒( )碎 • • • • • • guō sì yú ɡēng bó pàn 二、解释加点词。 1. 随意春芳歇,王孙 自可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 • • • • • • • • 歇:尽。 王孙:原指贵族子弟,此处指诗人自己。 满:布满。 愁眠:忧愁得难以入眠。 榆关:山海关。 那畔:那边,这里指关外。 聒:声音嘈杂,这里指风雪声。 故园:故乡。 三、读《古诗词三首》,任选一首,发挥想象,用一段话写出诗(词)所描 绘的景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长相思》描绘的景象:为了打胜仗,将士们跋山涉水,走了一 程又一程,浩浩荡荡向山海关进发。 夜里,每一个帐篷都燃起了 橘红色的火苗,大家都想早早睡下。 然而,呼呼的北风伴着鹅毛 大雪,让将士们辗转反侧,久久不能入眠。 他们仿佛看到了儿女 们纯真可爱的笑脸和父母那慈祥的微笑,便情不自禁地思念起了 故乡。 在故乡,没有这风雪声…… 请完成本课《典中点》中的习题。 提示:点击 进入习题。 一 二 三 基础练习 三一 二 主题探究 一 二 拓展提升 三 一、读拼音,写词语。 tíng bó yōu chóu zǔ sūn sì yuàn yú guān hú pàn 停 泊 忧 愁 祖 孙 寺 院 榆 关 湖 畔 二、比一比,再组词。 泊(    ) 寺(    ) 伯(    ) 持(    ) 怕(    ) 诗(    ) 榆(    ) 畔(    ) 偷(    ) 伴(    ) 愉(    ) 拌(    ) 泊船 寺庙 伯父 害怕 榆树 小偷 愉快 主持 古诗 江畔 伙伴 凉拌 三、读诗句,解释加点词。 1.随意春芳歇    歇:_____________________ 2.枫桥夜泊   泊:_____________________ 3.竹喧归浣女   浣女:___________________ 4.山居秋暝   暝:_____________________ 5.身向榆关那畔行   那畔:___________________ 尽。 停靠。 洗衣物的女子。 日落时分,天色将晚。 那边,这里指关外。 一、走向山林——晚秋之美 1.《山居秋暝》是______朝诗人__________写的, 首联写出了地点________,季节________,时间_ ______,环境________。 2.诗中描写的景物有: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雨后傍晚 秋天空山 王维唐 空山 明月 松林 清泉 山石 竹 莲 渔舟 3.诗中描写的四幅画面是:①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 这画面有_______有_______,有_______有 _______,有_______有_______,构成了清新秀 丽的乡村生活图。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 莲动下渔舟 声 色 景 人 静 动 4.山中明明有那么多美丽的景物,作者为什么还称之为 “空山”呢?(多选)(   ) A.山中树木繁茂,掩盖了人们活动的痕迹。 B.这座山名称为“空山”。 C.“空”写出了清幽安逸之境,也反映了诗人向往田园生活。 有关“空山”的诗句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C 示例: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 5.最能表达诗人思想感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随意春芳歇, 王孙自可留 留恋山中美景, 不愿离去的感情。 二、走向枫桥——秋夜之愁 1.作者停泊地点:________________; 停泊的时间:________________。 2.作者看到的景物有: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听到的声音有:__________、__________。 枫桥边 夜晚 残月 霜天 江枫 渔火 乌啼 钟声 4.能体现作者心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诗句中一个“________”字,让人感受到作者是 ______________的。 5. 关于忧愁的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江枫渔火对愁眠 愁 孤寂、忧愁 愁眉苦脸 唉声叹气 忧心忡忡 郁郁寡欢 三、走向榆关——风雪夜行 1.行军之难: (1) “山一程,水一程”说明了征途的______________, “风一更,雪一更”突出了征途的______________。 (2) 用成语来形容这样的行军生活之艰难: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遥远艰难 环境恶劣 跋山涉水 风雪交加 日夜兼程 2.梦不成: 理解词的下阕,判断下面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 A.夜深了,风雪之声让人无法入睡。 (  ) B.这里的“梦”与“乡心”是没有关系的,指的是行军打仗之梦。 (  ) C.这里的“梦”是思乡之梦,行军途中只能在“梦”中与家人团 聚,所以只有这样的“梦”才是美好而温馨的。 (  ) D.“此声”指风雪之声。“故园无此声”说明将士们觉得故乡才 是温暖、宁静、祥和的。 (  ) √ × √ √ 一、主题积累 人们常称赞王维的诗“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更是将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誉为“诗中有画”的典范之句。 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池 上 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二、延伸阅读、 1.给加点的词选择合适的解释。 (1) 小娃撑小艇(  ) A.小船    B.小型的舰艇 (2) 偷采白莲回(  ) A.趁人不知道拿人东西据为己有 B.行动瞒着人 (3) 不解藏踪迹(  ) A.不懂得,不知道 B.不解释,不争辩 (4) 不解藏踪迹(  ) A.脚印 B.行动所留下的痕迹 A B B A 2.判断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1) 这首诗刻画了一个天真好奇、烂漫无邪、胆大能干 的儿童形象。 (  ) (2) 这首诗批评了那些不听话、爱捣乱的孩子。(  ) (3) “浮萍一道开”是“小艇”划过去造成的。(  ) √ × √ 三、百字练笔 请用自己的话把上面这首诗描述的情景写下来,和同 桌交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池塘中一个个大莲蓬,新鲜清香,多么诱人啊! 一个小孩儿偷偷地撑着小船去摘了几个又赶紧划了回来。 他还不懂得隐藏自己偷摘莲蓬所留下的痕迹,小船驶过, 水面原来平铺着的密密的绿色浮萍被划出了一道明显的 水线。

资料: 4439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