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东市 2021 年高三总复习质量测试(一)
地理试卷
时间:75 分钟分值:100 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巻上无
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 16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
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表 1 为浙江省“十四五"(2021-2025 年)电力装机容量和结构目标(单位:万千瓦),据此完
成 1~2 题。
表 1
水电 火电 核电
非水可再生能源
光伏发电 风电 生物质发电
2020 年
装机 1171 5994 911 1517 186 240
占比 11.55% 59.1% 8.98% 14.96% 1.83% 2.37%
2025 年
装机 1513 7462 1401 2800 630 270
占比 10.65% 52.54% 9.86% 19.71% 4.44% 1.9%
1.“十四五”期间,浙江省
A.火电发电量下降B.核电增速最快
C.能源结构转化为清洁能源为主D.各类能源供给都有所增长
2.浙江省“十四五”期间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发电的原因是
A.电力需求量激增 B.风能、太阳能资源丰富
C.能源结构调整 D.成本低,清洁能源
年轮是树木在生长过程中,受到外部环境影响后,细胞分裂速度产生变化而导致的结果,它
是大自然的记录者。图 1 为某树木年轮示意图,据此完成 3~4 题。
3.树木年轮较宽时期的环境条件是
A.风力微弱 B.土层深厚,土壤肥沃 C.海拔较低 D.热量充足,降水较多
4.有些地区的树木年轮不明显,甚至没有,这些树木所在的地区最可能是
A.云南西双版纳 B.江南丘陵 C.横断山区 D.东北平原
职住平衡是指城市在规模合理的范围内所提供的就业岗位数量与该范围内居民中的就业人口
数量大致相等,且大部分有工作的居民可以就近工作。通常用职住比来评价一个地区的职住
平衡状况,计算公式为职住比=就业岗位数量/居民中的就业人口数量。图 2 为上海市 2017 年
部分行政区的职住比统计。据此完成 5~6 题。
5.相比较而言,图示区域职住最不平衡的区域为
A.宝山区 B.崇明区 C.黄浦区 D.杨浦区
6.崇明区的职住比为 1.00,推测可能的原因
A.劳动密集型产业集中 B.与其他区有水域阻隔
C.多为高档住宅区 D.人口大量迁出
位于重庆东北部的城口县熏制老腊肉始于明朝,现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当地居民选
用本地土猪肉撒盐后晾干,用青冈木、柏树枝及中药材熏制、烘烤。图 3 为城口县地形图,
据此完成 7~9 题。
7.古代城口居民热衷于熏制“老腊肉”,主要原因是当地
A.阳光充足 B.地形崎岖 C.森林丰富 D.腊肉销量大
8.古代城口居民熏制老腊肉的季节主要选在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9.城口老腊肉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主要原因是
①生产历史悠久②生产工艺独特 ③产品畅销全国 ④自然环境优越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清远市位于珠江三角洲北缘,南邻广州和佛山,北接韶关、湖南和广西,人口空间分布不均
衡。图 4 为清远市 2005 年一 2015 年人口重心迁移轨迹图。据此完成 10-11 题。
10.推测清远市人口空间分布格局及主要影响因素
A.北疏南密一一热量 B.北密南疏一一河流
C.北疏南密一一地形 D.北密南疏一一经济
11.2005 年以来,与清远市人口重心迁移关联度最小的是
A,自然环境区位 B.城市规划政策
C,轨道交通发展 D.经济发展水平
降水再循环率是指局地蒸发的水汽对降水的贡献率,反映了该区域陆气相互作用的强度。近
日研究发现,当前年冬天发生厄尔尼诺事件时,次年夏季对流层低层有大尺度的异常反气旋环
流抑制了印度半岛中北部降水,进而影响青藏高原。下图为青藏高原夏季大气水循环示意图。
据此完成 12-13 题。
12.推测前冬发生厄尔尼诺事件后,青藏高原夏季降水再循环率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无法确定
13.在厄尔尼诺事件影响下,青藏高原夏季降水再循环率变化的原因
①高压控制下,青藏高原降水减少
②高压北部的偏西风促进热带水汽向青藏高原输送
③多晴天,蒸发加强
④阴雨天增加,蒸发减弱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近些年来科学家们通过光敏定位仪来获取小型鸟类的位置数据。光敏定位仪通过传感器收集
光照的信息(日出日落时间、日照时数等),通过计算大致确定鸟儿所在的位置。图 6 是据此
方法绘制的北京雨燕 2014-2015 年的迁徙路线图,图中数据表示往返日期,据此完成 14-16 题.
14.图示迁徙路线绘制,借助的地理信息技术有
A.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 B.遥感技术和全球定位系统
C.全球定位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 D.数字通讯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
15.通过获取的光照数据进行纬度计算时,结果最易相混的两个地点是
A.乙地和甲地 B.乙地和丙地
C.丙地和丁地 D.丁地和乙地
16.北京雨燕在丁地越冬期间,北京
A.日出方位逐渐南移 B.日落时间逐日推迟
C.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减小 D.昼长有时相同
二、非选择题,共 3 道大题,总计 52 分,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对应的位置上。
1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6 分)
2020 年 2 月 10 日,随着被当地人民称为“梦想之桥”的帕德玛大桥成功合龙,在“一带一路”
上树立起中国新里程碑。该大桥位于孟加拉国首都达卡西南约 40 千米的恒河上,主桥长约 6.15
千米,是中国企业在海外承接的最大单体桥梁工程。该大桥项目引进了我国先进的混凝土预
制块生产工艺,即在多个工厂或工地预先加工制作建筑物或构筑物的混凝土部件,然后运至
现场采用预制混凝土构件进行装配化施工。图 7 为帕德玛大桥地理位置示意图。
(1)从气候和地貌角度,分析该项目建设难度大的原因。(6 分)
(2)说明该项目预先加工制作建筑物或构筑物的混凝土部件,然后运至现场进行装配化施工
的益处。(4 分)
(3)简述修建帕德玛大桥对当地社会经济的意义。(6 分)
18.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8 分)
峡湾地貌是冰川侵蚀地貌的一种,常分布于高纬度沿海地区。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侧海岸是
世界上峡湾地貌最为典型的分布区域。图 8 为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地形及峡湾形成过程示意图。
(1)描述峡湾地貌的景观特点。(4 分)
(2)结合图示说明峡湾地貌的形成过程。(8 分)
(3)分析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侧有利于峡湾地貌形成的环境特点。(6 分)
19.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8 分)
材料一海草房主要分布于山东半岛烟台、威海、青岛、荣成等沿海地区,因其海草屋顶而得
名.当地居民以厚石砌屋墙,用晒干的海藻盖屋顶,创造出了独特的海草房民居。但随着时代
的进步以及海水养殖业的发展,许多海草房屋漏和倒塌,一些比较完好的海草房居住的几乎
都是上了年纪的人,海草房已经慢慢地退出历史舞台。
材料二图 9:山东半岛区域图(局部)
(1)指出山东半岛海草房分布地的气候特点。(6 分)
(2)说明海草房建筑特色的形成与当地地理环境的关系。(6 分)
(3)分析海草房慢慢地退出历史舞台的原因。(6 分)
2021 年高三总复习质量监测(一)
地理试题答案
选择题(共 16 小题,每题 3 分,总计 48 分)
1~5:DCDAC 6~10:BBDAC 11~15ABBAB 16:D
17.(16 分)
(1)气候湿热,影响施工人员的身体健康;雨季降水多,多热带气旋活动,难以施工,影响
施工进度; 位于恒河三角洲,淤泥沉积层厚,土质松软,易沉降; 地势低洼,易受洪涝威
胁。(6 分,答出 3 点即可)
(2)(该项目)工程量巨大,由多个工厂同时生产,缩短工期;(2 分)部件运至现场拼装,
减少现场(恶劣自然条件下)施工的时间和难度。(2 分)
(3)该桥梁有利于加强区域间的联系,完善地区交通运输网络,提高运输效率; 带动与桥
梁建设相关产业(钢铁、水泥)的发展,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促进区域间的协调发展和文化
交流与融合; 增加就业机会,提高收入。(6 分,答出 3 点即可)
18.(18 分)
(1)轮廓(海岸线)曲折破碎,锯齿状;两侧岸壁高直、陡峭,谷底宽;海水深度
大。 (4 分,答出 2 点即可)
(2)冰川作用前,由河流切割成 V 型谷;冰川作用时,随着冰川不断下滑,对河谷
进行巨大的侵蚀作用;侵蚀后形成冰川侵蚀地貌(U 型谷、刃脊);冰川融化,海平面上
升,淹没了深入海洋的 U 型槽谷底部,形成了锯齿状海岸线的“峡湾地貌”。
(8 分,每点 2 分)
(3)纬度高,气温低; 沿海地区,冰川分布的海拔低; 有与海岸线平行的海岸
山脉,地形有坡度,利于冰川利用重力下滑形成冰川侵蚀地貌(U 型谷、刃脊);北大西洋暖
流利于大西洋海水源源不断进入谷底。(6 分,答出 3 点即可)
19.(18 分)
(1)夏季高温多雨潮湿;冬季寒冷,降雪多;多大风。(6 分,每点 2 分)
(2)墙体厚,屋顶海草层厚实,有良好的保暖隔热效果;同时也有效防止雨水渗漏;屋顶坡
度大,夏季加速排水,冬季减少积雪;当地海草等原料丰富,就地取材。
(6 分,答出 3 点即可)
(3)城市化发展使渔村的年轻人大多外出工作学习,人口逐渐减少;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
展,建筑材料的进步,海草房已不能满足现代生活的需要; 由于海上养殖业的发展影响近
岸海草的生长,海草房的原料紧缺; 海草房建造工艺复杂,工艺传承人越来越少。(6 分,答
出 3 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