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试卷 第 1 页,共 8 页 高三语文试卷 第 2 页,共 8 页
上饶市 2021 届高三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卷
总分:150 分 时间:150 分钟 命题人:
第I 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共3 小题,9 分) 阅
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
座位号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随着更为尖端的体育装备的采用,体育竞技将是运动员、装备、训练的综合较量。
B. 2018 年世界杯首次使用了EPTS,将运动的时空信息自动化采集并数据化呈现。C.
动作捕捉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使其应用范围不再局限于影片制作或体育科研。 D.
英国自行车队连续三年称霸自行车赛场,高科技手段起到了推动性作用。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文章既承认训练水平提升的
意义,又肯定高科技运动装备的作用,彰显了辩证的态度。 B.文章在论证时主要运用了例
证法,也运用了正反对比的方法,来论证科技装备的作用。 C.文章先提出“科技赋能愈发重
要”的观点,再分层论述,最后谈对未来的深远影响。 D.文章第三段举MySwing 的事例,
有力的说明了科技对个人技术动作的分析的积极作用。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现代体育比赛不仅是各国运动员速度与力量的竞技场,也是世界各国展示形象,尖端科技与体育
融合的大舞台。随着人类对挑战自身的执着追求,各竞技项目的成绩不断逼近人体能力的极限,要想
进一步提高比赛成绩,哪怕是提高百分之一甚至千分之一,教练与运动员都要竭尽全力采用各种方式
和技术去实现,科技的赋能作用也就愈发重要。
2018 年俄罗斯世界杯上,数字化表现和跟踪系统(EPTS)被首次全面采用。它的主要功能是将运
动的时空信息自动化采集并数据化呈现,从而实现对训练与比赛的数字化阅读。借助摄像机与可穿戴
式传感器,EPTS 系统能够追踪球员以及足球的运动信息,并通过平板电脑向教练员提供球员的统计数
据、位置信息以及相应的视频剪辑,帮助教练员进行赛场上的决策。作为EPTS 的一部分,Catapult 可
穿戴传感器也首次在世界杯中获准使用。这款运动员智能追踪系统的核心部件是一个穿戴在运动员肩
胛骨中间、火柴盒大小的卫星定位装置,可以监测运动员的跑动距离、速度、跑动节奏、受冲击负 荷、
心率等多项数据,并进行深入分析。当前,运动员经常会穿着配备这个装置的“黑背心”进行训
练,教练员不仅能够在场边实时查看整个球队的表现并进行指导,也可以了解每个运动员的状态并给
予针对性的训练运动量调控,减少伤病的发生概率。 除了团队运动中的多人时空信息分析外,对运
动员个人技术动作的数据采集与分析评估技术近年
来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这背后的最主要动力是动作捕捉技术的进步。动作捕捉技术是数字化采集三
维人体运动的手段,过往由于需要复杂的设备与环境,使用非常不便,动作捕捉技术的主要应用局限
于电影大片制作,在体育中一般仅在科研中使用。随着动作捕捉技术向轻量化、易用性的不断发展,
基于动作捕捉技术的运动分析系统也进入了实用阶段。例如,基于可穿戴式设备的高尔夫运动动作分
析与辅助训练系统MySwing,借助穿戴在球员身上的多个微型运动传感器,可以精准捕捉球员的身体
以及球杆的空间运动数据并提供分析结果。借助这样的设备,教练对球员的指导就不再仅“凭感觉、凭
经验”,主观的经验得以量化形成数据模型,不仅对技术动作的分析更加客观,而且训练的针对性更 强,
训练效率更高。
运动员比赛成果的提高不仅来自于训练水平提升,运动装备的科技含金量提高也是其中的重要因
素,甚至某些时候会对运动带来重大的改变。纵观奥林匹克历史,装备的科技进步对竞技成绩提高起
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连续在最近三届奥运会上称霸自行车赛场的英国队就是其中的代表,英国队应
用高科技手段将人与车的完美结合做到了极致。基于流体动力学与人机工程分析,每名英国选手的比
赛用车都经过了精密调节,使人与车之间的契合程度达到最高。此外,高科技的比赛用服、特制的赛
车轮胎等,也都成为英国队的“国家秘密”。
在未来,借助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手段,以数据方式对运动员在技术、战术、体能、心智、个性等
多个维度进行评估,构建可量化的“冠军模型”将成为不仅切实可行,甚至不可或缺的训练与比赛方
法,智能科技也将在训练与比赛中对教练与运动员产生愈发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体育中的“黑科技”》,《光明日报》2020 年10 月29 日)
A. 现代体育比赛不仅是运动员速度与力量的较量,也是各国科技赋能体育的展示。
B. 尖端科技与体育的融合,有助于竞技成绩的提高,有助于运动员不断突破人体极限。
C. 教练在指导训练运动员时,有了科技装备的加持,不需要主观经验分析。
D. 在未来的训练和比赛中,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将成为对运动员进行评估的标准之一。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共3 小题,12 分) 阅
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 题。 材料一: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文艺界迅速行动起来,用作品凝聚人心,鼓舞士气,助力抗疫。但同时,
我们也看到,一些作品纯粹是为了“蹭热点”,赚取流量和关注,本质其实是消费灾难,利用灾难。还
有大量的诗歌、绘画等浮于表面,空喊口号,缺乏艺术性及感染力。
一流的文艺作品往往不以功利为创作目的,在灾难面前,不消费苦难,不利用苦难,这是基本的
伦理底线。而拥有同情、共情的能力,我们便能掂出同胞的病痛之重,让我们更加体物入微,感受他
人的情感,进而才能发现,诗歌、舞蹈、音乐……文艺正是人类情感最好的表现途径。守护常识,这
既是对人的尊重,也是对文学与艺术的尊重。
无论是文字语言还是肢体语言,都不是在图书馆里产生的,而是从乡野故里、汪洋大海、涓涓河
流、漫漫长夜,从黎明破晓中演进而来。我们对文艺作品有着诸多的高要求,但它们并不是精致的点
缀或高阁上的观赏品,也不是职业作家及艺术家的特权。
文艺作品愈是充满人性的召唤,我们的回应就愈是深刻。好的文艺作品是不朽的,所以当全国各
地的人民心系病患时,当各地医护人员义无反顾驰援湖北时,人们会一遍遍地想起那些经过时间淘洗
留下的经典文艺作品,如艾青的《我爱这土地》
(摘编自陈雪《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战“疫”文艺》)材
料二: 极端境遇的灾难不仅带来难以估量的破坏,还会带来人类在面对灾难时对生命的敬畏与
反思。就
目前发表的抗疫文学作品来说,具体内容有两个明显倾向:一是强调集体抗疫而非个体行为,二是突
出人与疾病的抗争。不少文学作品突出以向上的姿态与疾病搏斗,有激情,有担当,书写着胜利的希
望,闪耀着勇敢的光芒。
中国人历来有很强烈的民族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在民族危急时刻,绝不向命运低头。抗疫文学
通过灾难叙事,激发出民族忧患意识和民族凝聚力,进而深化国家和民族共同体。抗疫文学只有将个
体、群体的命运沉浸在国家命运的激流中去感知和表达,才能深深融入人民生活,才能对时代做出准
确记录,才能摸准中华民族奋勇前行的脉搏,才能提升为一种强劲的精神力量,才能强化文艺的思想
引领功能,才能体现出“文章合为时而著”的本色担当。
疾病让人痛苦,但痛苦不应变成伤害。抗疫文学作品短时间内呈现的时效性是人们直面疫情的
必
高三语文试卷 第 3 页,共 8 页 高三语文试卷 第 4 页,共 8 页
然反应,但真正好的文学作品还是要有生活作为底色,要有深邃的思想作为内在支撑,要有真挚情感
的切近传达,要有精到的艺术构思,从而获得更大的影响力与生命力。
(摘编自李雪《用文学凝聚抗疫精神力量》)材
料三: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正在持续深入,全国范围内迅速产生了一批以防控疫情为题
材的文艺作
品。可以说,每一次灾难发生时,艺术作品都不曾缺席。 得益于自媒体时代的即时性传播特点,大
量的音乐作品成了艺术“抗疫”的主力军。不过,抗击疫
情的歌曲基本以讴歌、宣传与劝导为主题,内容上显得“千歌一面”。从传播效果来看,能够引发广泛
传唱的寥寥无几。需要警惕的一点是,“抗疫文艺”在某种程度上成了一种扭曲的“文艺狂欢”,更直白一
点,为了创作而创作的并不在少数。
艺术创作有其内在规律。从目前的情况看,能够有较大影响力的抗疫作品大多数非常接地气,能
够让观者在灾难中会心一笑。当疫情过去,我们或许会发现,真正能留下来的经典,是因为能引发跨
越时间空间的共鸣,是因为能直面善恶并彰显于世的真实性,是因为人性的力量。
对于艺术创作者来说,灾难是创作的重要母题,因此有“国家不幸诗家幸”之说。客观而言,中国
的灾难文艺总体水平并不高,与中国多灾多难的历史与现实相比,中国为世界贡献出的优秀灾难文艺
作品还不多。从长远看,如何摆脱急功近利的心态,在人性、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等方面进行深化,
从生命、伦理、道德等方面探讨灾难的自然与人文含义,是值得中国的文艺创作者们反思的命题。
(摘编自普曼《“战疫”当前,我们需要怎样的文艺作品》)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艾青的《我爱这土地》这首诗有生活的底色、深邃的思想和真挚的情感,在抗疫斗争中常被人们
想起。
B.诗句“我要感谢你,冠状君,因为你让我看到了一种甘露叫——勇往直前”,由作者主观臆造的因果
关系,折射出作者的品性涵养,体现了“文章合为时而著”的本色担当,充满人性美好的召唤。
C.符合艺术创作内在规律的文艺作品,都非常接地气,在灾难中能让人会心一笑,有可能成为疫情
过后的经典。
D.抗疫文学作品只有把个人、群体与疾病的抗争,放到国家命运的层面进行灾难叙述,深深融入人
民生活,对时代做出准确记录,才能体现人们对疫情勇敢抗争的精神,才能体现民族认同感和民
族自豪感。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古罗马著名诗人贺拉斯的“无论风暴把我带到什么岸边,我都将以主人的身份上岸”的思想,诠释
了材料中表达的抗击疫情的精神。
B.文艺作品来源于生活,所以要接受诸多高要求,即便是职业作家和艺术家,都没有特权把这些高
要求作为作品的点缀和观赏品。
C.好的抗疫文学作品,会以独特的方式表达对人类处境的深邃思考,促使读者反思自我的行为与观
念。
D.每一次灾难发生都会出现相关文艺作品,但有时会出现类型化问题,像目前抗疫作品中的有些音
乐,就有类型化严重的缺点。
6.在抗疫斗争中,文艺创作者们如何才能创作出无愧于这个时代的抗疫文艺作品?请结合文本简要
概 括。(6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共3 小题,15 分) 阅
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 题。
一份久远的歉疚
阎连科
宛若我不知道我的出生年月一样,也说不清我是何年何月开始读书。家在中原的一个偏穷村落,
父母计时,一般都依着农历序法,偶然说到公元年月,村人们都要愣怔半晌。在中国乡村,时间如同
从日历上撕下的废纸。之所以有着时间,是因着某些事件。事件是年代的标记,如同老人脸上的皱纹
标志着的岁月。
20 世纪70 年代,我由初中晋升高中时,对阅读小说因过分迷恋,而对人生,也因此变得有些迷 惘。
想横竖反正,我的命运就是同父母一样种地,不得不作于日出,息于日落;因此,并不相信你考
取高中就可以不再耕田种地,可以让你变为不是农民的城里人了。也就无为而治,随遇而安,陪着同
学们如同打哄看戏一样,参加了那年的升学考试。其时,录取的政策是凡有城镇户口的同学,必须百
分之百地予以录取;而对农村户口的学生,既要看考试分数,还要看大队和学校的共同推荐。就分数
而言,二姐的分数远高于我;就推荐而言,我姐弟二人,就只能有一人可读高中。
话是午饭时候父亲从门外带进家的。那是夏天,知了的叫声,在果实累累的树枝上,叫得烦躁不
安。父亲坐在我家的院里,说了我和二姐只有一人可以读书上学的景况之后,他看着我和二姐,有些
为难、又有些犹豫地说道,家里的境况,你们也都明白,人多嘴多,谁都必须吃饭,又要给你们大姐
看病(我大姐那时常年有病),这样,也是确实需要你们有一个留在家里种地,挣些工分。父亲说完,我
和二姐在那个时候都端着饭碗,僵在父亲面前,谁都没有说话。有一瞬间,时间生硬,再也不会如水
样细软地流动。就像时间成了石块,无形地砌在了我与二姐和父亲之间。 就这样过了许久许久,母
亲从灶房端着饭碗出来,说都吃饭吧,吃完了饭,再说这事。 就都各自吃饭去了。 忘记了二姐
是端碗进了屋里,还是端碗去了别处。而我,端着用红薯叶子煮了红薯面条的一碗粗
粮汤饭,到了门外的一棵树下。树下空无他人。我就在那乡衬的空无里,却是无论如何也无心食咽那
碗汤水饭食。也就在这个时候,在所谓人生的十字路口上,在我正为上学还是不上的迷惘里,下乡到
我们村里的一个知青,男,穿着蓝色制服,三七分头,高个,他款款地从村街上走过,还和熟人点头
说话。说话的顺序,是村人恭敬地先和他说。而他自己,只是懒懒洋洋地点头哼哈着答话别人。
他答着去了。 可我,在他走后很长的时间里,都还看着他的背影,就像看着一条通往远处的道
路。就在那一瞬
间,我忽然猛烈地,想要继续读书,想要去念我的高中。也就匆匆地吃饭。匆匆地回到家里,看见二
姐也正端着空碗,从哪儿出来到厨房盛饭。 我们在院里对望了一眼,谁也没有
说话就和彼此谁都不太认识对方一样。 下午,下地劳动,不知为何二姐没
去。
晚饭,二姐也没有在家吃饭。
饭后,二姐也没有很快回家。
我问母亲,二姐呢?母亲说,找她同学去了。也就这样,把一段命运暂时搁着,就像把一个疮疤暂时
用膏药糊了一般,也就睡了。月落星稀,窗外有清明夜色,有蛐蛐的叫声,还有半透明的潮润的夜气。 睡
到半夜时候,也许我刚要睡着,也许我已经睡着,刚好醒来,就在这个时候,我家大门响了。二姐的 脚
步,轻柔地落在院里。接下,那脚步的声响,到了我睡的门口,犹犹豫豫,滞重下来,仿佛是犹豫之
后,二姐推开了我睡的屋门,进来站到了我的床前。
我从床上坐了起来。
二姐说:“你没睡?”
我以“嗯”做了回答。
二姐说:“连科,念高中,姐不去了,还是你去念吧。”
说完这话,二姐似乎借着窗中的月色,看了看我。我不知道那时的二姐,看见了我什么表情。而
高三语文试卷 第 5 页,共 8 页 高三语文试卷 第 6 页,共 8 页
我,却隐约看见,二姐的脸上仿佛挂着凄淡的笑容。笑着转身走时,还又对我说道:“你好好读书;姐
是女的,就留在家里种地。”
然后,就是漫长的等待高中的开学。在开学的前一天里,二姐给我买了一支钢笔,送给我时,她
眼里含着泪水,却是依然地笑着说道:“好好读书,连二姐的那份也给读上。”
现在,三十年之后,我给我的孩子和侄男甥女们说起这些他们都有些愕然,有些不敢相信。不是
不敢相信二姐因是女的,方才让我这个男孩读书,而是不敢相信,有个漫长的时代,作为父母,普遍
无力去供他们的孩子吃饱肚子,并读完初中、高中。这是一个时代给所有做父母和子女的人们,留下
的一份社会自己早已忘记了的歉疚。
我想,我应该把这份歉疚记述下来,不说留给别人,也该留给我的孩子和我的那些侄男甥女们。
(选自《今日文摘》2020 年第14 期)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首段列举了几个典型事例“说不清自己出生年月”“村人们说到公元年月要愣怔半晌”,表现了当时农
村思想文化方面的状况。
B.“就像看着一条通往远处的道路”这句话饱含深意,写出了我对外面生活的向往,我开始重新考虑如
何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
C.“有一瞬间,时间生硬,再也不会如水样细软地流动”,化具象为抽象,生动地写出我和二姐此时
因为只有一个人可以上学的问题而内心沉重。
D.文章描述男知青时,通过外貌描写突出了他与村民的不同,同时男知青“点头哼哈”的态度和村民
“先和他说话”的恭敬态度形成鲜明对比。
8.文章中的“二姐”是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 分)
9.请简要分析标题《一份久远的歉疚》的深刻内涵。(6 分) 二、
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共4 小题,19 分) 阅
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 题。
冯唐者,其大.父.赵人。父徙代。汉兴,徙安陵。唐以孝著,为中郎署长,事文帝。文帝辇过,问 唐
曰:“父老何自为郎?家安在?”唐以实对。文帝曰:“吾居代时,吾尚食监高祛数为我言赵将李齐之
贤,战于钜鹿下。今吾每饭,意未尝不在钜鹿也。父知之乎?”唐对曰:“尚不如廉颇、李牧之为将 也。”
上既闻廉颇、李牧为人,良说,而搏髀曰:“嗟乎!吾独不得廉颇、李牧时为吾将,吾岂忧匈奴 哉!”
唐曰:“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上怒,起入禁中。良久,召唐让曰:“公奈何众辱我, 独无闲.处.乎?”
唐谢曰:鄙人不知忌.讳.。”当是之时匈奴新大入朝那杀北地都尉卬上以胡寇为意乃卒复 问唐曰公何以知吾
不能用廉颇李牧也唐对曰:“臣大父言,李牧为赵将居边,军市之租皆自用飨士,赏
赐决于外,不从中扰也。委任而责成功,故李牧乃得尽其智能,遣选车千三百乘,彀骑万三千,百金
之士十万,是以北逐单于,破东胡,灭澹林,西抑彊秦,南支韩、魏。当是之时,赵几霸。今臣窃闻
魏尚为云中守,其军市租尽以飨士卒,出私养钱,五日一椎牛,飨宾客军吏舍人,是以匈奴远避,不
近云中之塞。夫士卒尽家人子,起田中从军,安知尺.籍.伍.符.。终日力战,斩首捕虏,上功莫府,一言 不相
应,文吏以法绳之。其赏不行而吏奉法必用。臣愚,以为陛下法太明,赏太轻,罚太重。且云中
守魏尚坐上功首虏差六级,陛下下之吏,削其爵,罚作之。由此言之,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 也。
臣诚愚,触忌讳,死罪死罪!”文帝说。是日令冯唐持节赦魏尚,复以为云中守,而拜唐为车骑都 尉。
七年,景帝立,以唐为楚相,免。武帝立,求贤良,举冯唐。唐时年九十余,不能复为官,乃以 唐子
冯遂为郎。
(节选自《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当是之/时匈奴新大入朝那/杀北地都尉卬上/以胡寇为意/乃卒复问唐曰/公何以知吾不能用廉颇/
李 牧也
B.当是之时/匈奴新/大入朝那/杀北地都尉卬/上以胡寇为意/乃卒/复问唐曰/公何以知吾不能用廉颇/
李 牧也
C.当是之时/匈奴新/大入朝那/杀北地都尉卬上/以胡寇为意/乃卒复问唐曰/公何以知吾不能用廉颇/
李 牧也
D.当是之时/匈奴新大入朝那/杀北地都尉卬/上以胡寇为意/乃卒复问唐曰/公何以知吾不能用廉颇/
李 牧也
11.下列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大父,母系社会,母亲的父亲叫大父;父系社会,父亲的父亲叫大父。《刘敬叔孙通列传》:
“冒顿在,固为子婿;死,则外孙为单于。岂尝闻外孙也与大父抗礼者哉?” B.闲处,既可指在家
闲居,如《魏其武安侯列传》:“屏闲处而不朝。”又可指僻静的处所,如《庄
子》:“就薮泽,处闲旷,钓鱼闲处,无为而已矣。”此处指第一种意思。
C.忌讳,避忌、顾忌。它还有因风俗习惯或迷信、禁忌某些认为不吉利的话和事的意思,如《红楼
梦》:“黛玉啐道:“大清早起‘死’呀‘活’的,也不忌讳!”
D.尺籍伍符,指记载军令、军功的簿籍和军士中各伍互相作保的守则。司马贞索隐:“尺籍者,谓
书其斩首之功于一尺之板。伍符者,命军人伍伍相保,不容奸诈。”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冯唐耿直不知忌讳。文帝赞叹李齐行事,冯唐言李齐不如李牧与廉颇;文帝感叹我有廉颇李牧这
样的将领就不用担忧匈奴了,冯唐直言文帝有也不能用,丝毫不给文帝面子。
B.文帝大度且谦恭。冯唐当面说他有廉颇李牧也不能用,他大怒,拂袖而去,但事后只不过指责冯
唐不应当着众人面说而已;匈奴边患重,他又特意询问为何说他不能用这两人。
C.冯唐颇有见识。他认为李牧成为良将,除了他诚心对待将士外,还因为作为将军他有奖罚权和战
争自主权,所谓“赏赐决于外”和“委任而责成功”,这为后文批评文帝作准备。
D.冯唐为魏尚叫屈。冯唐说文帝不能用廉颇李牧,是为魏尚叫屈。魏尚治军如李牧,善待士卒宾
客,保一方平安,却因一次战争不利而“下之吏,削其籍,罚作之”,“赏不行而吏奉法必用”。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嗟乎!吾独不得廉颇、李牧时为吾将,吾岂忧匈奴哉!
译文:
(2)其赏不行而吏奉法必用。臣愚,以为陛下法太明,赏太轻,罚太重。 译
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共2 小题,9 分) 阅
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 题。
送裴十八图南归嵩山二首(其二)
李白 君思颍水绿,忽复归嵩岑。 归
时莫洗耳,为我洗其心。 洗心得真
情,洗耳徒买名。 谢公终一起,相
与济苍生。
高三语文试卷 第 7 页,共 8 页 高三语文试卷 第 8 页,共 8 页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诗的首联简单交代
了友人归隐的原因,“忽复”写出了友人洒脱不羁的个性。B.诗人运用东汉许由“洗
耳”的典故表达对其矫揉造作、欺世盗名行为的否定。 C.诗人认为归隐须发自本
心,而以隐居为手段沽取名声的假隐士,则令人鄙视。 D.诗歌不乏生动之语,
如“君思颍水绿”将抽象意念化作可感可触的美好形象。
15.清人王夫之评价这首诗“只写送别事,托体高,著笔平”,请简要分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每空1 分,错、漏一字,本空不给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与《老子》中的“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类似,荀子《劝学》中的
“ , ”也是用行路来形象论述积累的重要性。
(2)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认为北伐抗金应当做好充分准备,如果像南朝宋文帝刘
19.下列句子中引号的用法,与文中“只有活得不耐烦的人才忍心地去‘杀时间’”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3 分) A.女高音歌唱家张鹤将在天津音乐厅举办“永恒的记忆——‘美丽中国,青春之歌’公益音
乐会”。 B.以前可能因为年龄小,不知道珍惜时间,现在我才体会到“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
寸光阴”这
句话的真正含义。
C.几年来的文治武功,在我早如幼小时候所读过的“子曰诗云”一般,背不上半句了。
D.社会上总有一些“聪明”的人铤而走险,以传销的形势贩卖鸡汤课程,轻轻松松就能骗得你倾家荡
产。
20.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 个字。(5
分)
记者从中国气象局获悉,为满足低碳发展和绿色发展的时代需求,科学推进防灾减灾、应对气候 变
化和生态文明建设,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中心现予发布《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2020)》,提供中国
义隆那样草率出兵,虽有“ ”的雄心,也只怕会有“ ”的结局。 和全球气候变化的最新监测信息,科学客观地反映气候系统变化的新状态,切实发挥应对气候变化的
(3)郦道元的《三峡》中“ , ”两句写出了三峡的水流之快,和李 科技支撑作用。《蓝皮书2020)》显示,2019 年,中国平均植被指数为0.373,较2000—2018 年平均
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有异曲同工之妙。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17—19 题。(9 分)
时光不断地在流转,任谁也不能攀住它停留片刻。“( )”,我们每天撕一张日历,日历越来越薄,快
要撕完的时候便不免矍然一惊,惊的是又临岁晚,假使我们把几十册日历装为合订本,那便象征我
们的全部的生命,我们一页一页的往下扯,那是什么样的滋味呢?“冬天一到,春天还会远吗?”可是
你一共能看见几次冬尽春来呢?
值上升5.7%;2015—2019 年为2000 年以来植被覆盖度最高的五年。2000—2019 年,中国年平均归一 化
差值被指数呈显著的上升趋势,全国整体的植被覆盖稳定增加,呈现变绿趋势。
2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
超过15 个字。(6 分) 为减少消费者使用塑料袋,各地的大型超市几乎都实行塑料袋有偿使用,价
格从两三毛到七八毛
不等, ① 。“方便”“几毛钱可以忽略不计”是很多人继续购买塑料袋的原因。随着越来
不可挽住的就让它去罢!问题在于我们所能掌握的尚未逝去的时间,如何去打发它。梁任公先生 越多的人在生鲜电商买菜买水果, ② 。在某生鲜电商平台下单4 种水果,除了一个大
最恶闻“消遣”二字,只有活得不耐烦的人才忍心地去“杀时间”。他认为一个人要做的事太多,时间根本
不够用,哪里还有时间可供消遣?不过打发时间的方法,亦人各不同,士各有志。乾隆皇帝下江南,
的塑料袋之外,每种水果都用塑料薄膜、塑料盒、塑料袋分别分装。可生物降解材料被认为是应对塑
料污染的一大利器。但受市场规模等影响,目前成本仍较高。业内人士认为,“限塑令”难落实还有一
看见运河上舟楫往来,熙熙攘攘,顾问左右:“他们都在忙些什么?”和坤侍卫在侧,脱口而出:“无非
名利二字。”这答案相当正确,我们不可以人废言。不过三代以下唯恐其不好名,大概名利二字当中还
是利的成分大些。“有钱能使鬼推磨。”时间即金钱之说仍属不诬。
例如我翻译莎士比亚,本来计划于课余之暇每年翻译两部,二十年即可完成,工作计划虽然详
细,但是我用了三十年,主要的原因是懒造成的。翻译完成之后,体力渐衰,有力不从心之感。假使
个原因是执行难,需要相应的执法支持。 ③
料袋只是给商家增加了收入。
四、写作(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会缺乏有效的处理措施,那有偿使用塑
高三语文试卷 第 7 页,共 8 页
年轻的时候鞭策自己,如今当有较好或较多的表现。然而悔之晚矣。
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二十年即可完成,虽然
工作计划详细,但是我用了三十年,主要的原因是懒造成的。 B.二十年即可完成,工作
计划虽然详细,但是我用了三十年,主要的原因是懒造成的。 C.二十年即可完成,工作
计划虽然详细,但是我用了三十年,主要的原因是懒。 D.二十年即可完成,虽然工作计
划详细,但是我用了三十年,主要的原因是懒。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引用的诗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B.彼此当年少,莫负
好时光
C.白日何短短,百年苦易满
D.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高三语文试卷 第 7 页,共 8 页
2020 年11 月,丁真因为一脸纯真朴素的笑容意外走红网络,成为“新晋顶流”。走红之
后,丁真拒 绝了很多高薪工作的邀约,选择为当地旅游贡献力量,成为所在理塘县的旅游形
象大使。接受央视采访 时,他说:喜欢整天安静地躺在草原上,看着天空自由飘荡的白云,
希望带着自己的小马珍珠在赛马中 拿第一。据悉,丁真以前上过学,但是条件有限,只会
一些拼音。接下来他要做的就是继续学习,学 说汉话、学写汉字。
丁真身上有许多闪光的精神品质,你对哪一点最有感触?请就此写一篇文章,阐述你
的观点和认 识。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 字。
上饶市 2021 届高三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参考答案
1.B
解析: B“首次使用”错误,根据原文“首次全面使用”,说明早就使用了,只是不是“全面
使用”。
2. B
解析:B 项没有正反对比
3. A
解析:B.项“逼近人体极限”,而不是“突破”;C. “不再需要”错误,经验也需要 D. 是评估
维度,不是标准
4.A
解析:B 项对种种“甘露”、诸多“精神”的歌颂,并非其由衷之情、有感而发,而本因却是“冠
状病毒君”的出现和蔓延。由作者主观臆造的因果关系,击溃了人们的正常思维认知和价值
审美,是对人性、对生命的日常化漠视;C 项有较大影响的抗疫作品,“大多数”接地气,而
非“都”);D 项“融入人民生活”,“对时代做出准确记录”是结果,而非条件)
5. B
解析:B 项强加因果;原文的意思是这些要求作家要遵守,不能把它们当作点缀,而不是作品
中的点缀。
6.答案:①创作内容上,要体现人性(人情共情),体现人类对生命的敬畏和反思,内容表达
要全面(既要有个体,也要有群体的抗疫内容)。②情感表达上,要体现人们对疫情勇敢抗争
高三语文试卷 第 7 页,共 8 页
的精神,体现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③创作思想和手法上,要摆脱急功近利(消费灾难)的
心态,从抗疫的实情出发(坚持现实主义风格),关注现实和未来。(其他角度言之有理也可)
解析:可从创作的角度分析,应该在作品的内容、情感、手法等方面着力。结合具体材料可
以看出,从作品内容上看,抗疫作品要体现人性、体现对生命的敬畏。从情感表达上看,要
体现人们战胜疫情的决心等;从创作手法上看,要稳扎稳打,从疫情的实际出发,关注现实
和未来等。
7.C
解析:应该是“化具象为抽象”
8.①渴望读书学习,且学习成绩优秀。不能继续读书时内心的伤感和痛苦,“笑容是凄淡的”
“眼里含着泪水”。
②乖巧懂事,隐忍退让。“姐是女的,就留在家里种地”“连二姐的那份也给读上”。
③爱护弟弟,对弟弟读书的期望与祝福。在弟弟面前强颜欢笑 “好好读书”的叮嘱,送给弟
弟钢笔。
9.含意:①这是“我”对二姐的歉疚。二姐在分数远高于我时,却牺牲了自己成全了“我”,
30 年来我一直心怀愧疚。
②20 世纪 70 年代,那个贫穷的、特殊的时代给农村孩子的求学生涯留下的一份歉疚,我和二
姐的命运是时代造成的。
③作者把这份特殊时代的求学悲剧记载下来,希望今人珍惜眼前幸福生活。
10、D
解析:A“当……时”为固定格式,中间不能断开,同时“匈奴”为名词,作句子的主语,应
在“匈奴”前断开。B“新大朝那”“朝那”是地名,“入”为动词,为动宾结构;“新”,重新、
再次,“大”,大肆进攻、大举进军,这两个词修饰“入”,“新”的后面不能断开。“乃卒复问
唐曰”,“卒”为终于的意思,修饰“问”,断开,意思变成了死亡,与文意不符。C 联系上下
文,“上”为名词,作“以胡寇为意”的主语,应在“上”前断开。
11、B
解析:B 项写的是文帝,他的“闲处”当指僻静的处所,而不可能是在家闲居。
12、D
解析:“却因一次战争不利而‘下之吏,削其籍,罚作之’”有误,原文为“上功首虏差六级”
,即上报的杀敌数目多了六个。
高三语文试卷 第 7 页,共 8 页
13、(1)唉!我偏偏得不到廉颇、李牧这样的人做将领,如果有这样的将领,我难道还忧虑
匈奴吗?(关键词:独、岂……哉、忧)
(2)应得的奖赏不能兑现,而法官却依法必究。我愚蠢地认为陛下的法令太严明,奖赏太轻,
惩罚太重。(关键词:行、用、明)
14、B
解析:“表达对其矫情造作、欺世盗名行为的否定”表述不正确,作者并非否定许由,而是否
定那些以隐居为名、矫揉造作、欺世盗名之人。
15、①“托体高”指立意高远。本诗写诗人送别友人归隐,尾联是诗人的临别赠言,“谢公终
一起,相与济苍生”勉励友人即使归隐也要像谢公一样,做一个具有济世安民情怀的大贤人,
格调积极向上,立意高远脱俗。②“著笔平”是指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直抒胸臆,整体风格
平易不事雕琢。
16、(1)故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
(2)封狼居胥 赢得仓皇北顾
(3)有时朝发白帝 暮到江陵
17.D
解析:病因有两个:一是语序不当,前后分句的主语不同,关联词应该在主语之前,从而排
除 B、C 两项;二是句式杂糅,“原因是……”和“……造成的”是两套句子结构,原句可删
掉其后的“造成的”,从而排除 A。
18.D
解析:括号前面的语句是“时光不断地在流转,任谁也不能攀住它停留片刻”是说明时间的
一去不复返,不能挽留住的意思。 A“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这是朱熹用切身
体会告诫年轻人的经验之谈。说明人生到老,学问难成,因而必须爱惜光阴。
B“彼此当年少,莫负好时光”意思是那时正是青春年少的时候,不要辜负这大好时光。
C“白日何短短,百年苦易满”,由时光的流逝,自然联想到人生易老,年华难驻。这样,诗
意自然而然地转到对光阴的珍惜。
D 而“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表达时间飞逝之感,不能留住的意思,更符合文意。
19.C
解析:C 项,“子曰诗云”中的引号也表示特定称谓,这与例句用法相同。
A 项,“永恒的记忆——‘美丽中国,青春之歌’公益音乐会”表示活动名称;
B 项,“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在句中表示引用名言。
D 项,“聪明”表示反语,即褒词贬用,说反话。
20、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中心发布《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2020)》。《蓝皮书(2020)》显示
高三语文试卷 第 7 页,共 8 页
全国整体的植被覆盖稳定增加,呈现变绿趋势。
21、①但购买塑料袋的消费者仍然很多。
②塑料制品的使用更频繁了。
③如果没有严格的执法。
22、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