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写作指导:“娘炮青年”充斥屏幕,我们怎么办
阅读下面材料, 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开学第一课》是央视与教育部合作的大型公益节目,至今已经举办了十一期。每年,教
育部办公厅都会发文要求各地中小学精心组织,通知到每一位学生及其家长,共同观看。而今
年的《开学第一课》由于请来一些抹粉、描眉、涂着鲜艳口红的“小鲜肉”、“流量小生”作
助演嘉宾引发吐槽与争议。有人称之为“娘炮”,认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娘到国娘”。也
有人认为现代社会进一步拓宽了审美的疆域,提供了更为多元的生活方式,将男性气质等同于
外表外貌,是一种简单化的做法。还有人说我们不认同所谓“娘炮”“不男不女”等带有贬损
性的说法,但也呼唤在青少年中有着广泛影响的明星们呈现更加积极、向上的形象。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什么感受和看法?请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要求:选好角度,
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表。
写作指导
审题:
此题考查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这是一道任务驱动
类的作文,注意对材料中评论性语言的理解和分析,可以站在不同的角度提出不同的观点分析
媒体为什么这样,受众为什么这样,以及隐含的核心价值观的问题。
参考立意:
一,可以质疑节目组做法,肯定“少年强则国强”,“娘炮”之风当休。要求全国中小学
生收看的《开学第一课》应该励志,传正能量,为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人生榜样。这些个男艺人
化着精致的妆容,女孩子们有的粉底、眼影、口红、眼线等他们一应俱全“娘炮”形象,是非
常不健康的,少年人不能把这种形象当作自己心目中的理想形象。正在成长的孩子们,需要具
有健康和积极向上形象的公众人物的引领,不能让孩子丢掉应有的阳刚之气!当阴柔之风盛行
的时候,式微的不只是阳刚之气,还有一个民族骨子里的血性。无论和平的年代有多长,我们
都不能丢掉,这是一个强大民族不可缺少的基因。一个民族绝不能丧失血性。极少的一些人可
能因为自身身体条件和爱好去追求柔弱“美”那是他的自由。但是我们的媒体和影视创作人员
却不能助长这种风气,更不能让“娘炮”成为主流。男人就应该有男人的样子,有着男人的骨
气和血性。绝不能让“娘炮”文化成为主流,蚕食我们血脉中流淌的力量,祸害我们的下一代。
二、对男性气质持有包容的看法:那种基于性别特征的价值判断,将男性气质等同于外表
外貌是一种简单化的做法。精致细腻也好,粗枝大条也好,都是自己审美的选择。一个理性、
成熟、宽容的社会理应包容。在传统社会,对于男女两性的气质是有严格区分的,女生应该阴
柔、婉约,贤良淑德,而男生则应该阳刚、潇洒,独当一面,这种刻板印象千百年来深深印在
我们心里,一旦有人偏离这种刻板印象,就会被敏感的人们口诛笔伐,即担心男人变得不像男
人,女人变得不像女人。如今的社会已经变了,是个多元化的社会,也应是自由包容的社会。
在正面积极健康的基础下,每个人都有选择怎么样生活的权利,都有自己不同的审美观和追求
个性自由的权利。我们的孩子可以去努力做硬汉,也有不去做硬汉的权利。再者阳刚、血性也
不是完全体现在外在和表面。对人对事负责,有追求有担当,正直善
良坚毅等优秀品质都是内在而不是通过外在形象就能看到的。
三、不认同所谓“娘炮”“不男不女”等带有贬损性的说法。“娘炮”“伪娘”“不男不
女”这些称呼本身就是一种伤害和侮辱。使用谩骂、蔑视、诋毁等侮辱歧视性语言其实是一种
语言暴力,这本身就是一种不文明不道德的行为。特别是网络世界让网络欺凌越来越猖獗公开,
羞辱已经形成了一个市场,羞辱本身就是商品, 就是利。在这种文化的包围下,我们变得越
来越麻木,渐渐失去了理解包容和同情心。我们只会跟风关注能够刺激我们眼球的那些人和事,
而忘记事件本身的人,他应该有很多面的,你可能知道他,但你并不了解他,他也有灵魂,有
一颗温热的跳动的心,他会因为你们的次次“羞辱”,而受到伤害。
四、公众人物要以应有的社会责任与担当精神成为真正的偶像,呼唤在青少年中有着广泛
影响的明星们呈现更加积极、向上的形象。无论男性气质怎么被大众定义,矫採造作、娱乐至
上、病态审美、萎靡颓废这些精神气质无疑是消极的,会对社会带来负面影响,对眚少年起到
不良的导向作用。“少年娘则国娘”的批评尽管不无戏谑,但一个社会和国家的流行文化拥抱
什么、拒绝什么、传播什么,确乎是关系国家未来的大事。选择角度行文即可。
范文展示
“娘炮青年”充斥屏幕,我们怎么办
最近,青少年审美的一些怪现象引起了舆论的广泛批判。这些怪现象中,首当其冲的是“男
性女性化”,说得不好听就是“娘娘腔”,集中表现为男生涂脂抹粉、搔首弄姿。 “娘娘腔”
也好,“蛇精脸”也好,都属于庸俗化的审美,实为“审丑”。
不少人把这种庸俗审美归罪于舞台上妆容精致、唱歌跳舞的青少年偶像明星,认为是他们
带坏了风气,其实不太公平。不应把“娘”与“精致”混为一谈,男生注重仪表没什么不对,
事实上,一些在外人看来“有男性魅力”的粗犷感,也是精心打磨仪表的结果,粗犷只是一种
风格,而斯文精致甚至阴柔是另一种风格,并不等于“娘娘腔”。纵观那些有影响力的男性偶
像明星,几乎没有以“娘”为人设或卖点的。
问题是,当庸俗审美变成一种“流行”,必然会影响时尚娱乐界的审美选择,影响青少年
的审美判断力,严重的还会诱发心理问题。
《美国医学会杂志》的一篇文章说,美颜照充斥社交媒体会诱发一类被称为“体象障碍”
的心理问题,即个体客观存在某种轻微的外貌缺陷或并不存在缺陷,但主观想象自己外表丑陋,
并过分纠结,最终出现病态的重复性行为,如寻求整形。此外,“娘娘腔”的流行还可能导致
一些青少年性别认知混乱、性心理困惑,去年有外媒报道,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冲动选择变性手
术,很快又后悔,再次手术改回来。
庸俗审美不是一夜之间出现的,探索解决之道也没有什么捷径。抵制审美庸俗化,关键是
加强美育。前些年有个流行词叫“非主流”,这种怪异的审美常常出现在城乡接合部的发廊,
何也?当青少年有机会接触更多时尚元素,有赶时髦的积极性,所受的美学熏陶却不够时,很
难对美丑进行正确的判断和取舍。就像前阵子书画界出现“射墨”之类的噱头,人们虽然知道
不对劲,但又说不出个所以然,这就是噱头得以生存的空间。普及美学教育,倡导健康审美,
提高公众的审美水平,当人们对美和艺术的判断力提升了,审丑的市场自然就小了。
当然,同时也需要媒体更有担当,对庸俗审美、审丑现象进行更明确的批判,决不能跟风
起哄;有关部门也须监督网络平台对内容把关,遏制低俗化倾向。
网络时代,所有青少年都能接触到鱼龙混杂的审美和文化风潮,是时候加强学习,重视我
们的品位了。
点睛
时事新闻类材料,提供的往往是现实生活中鲜活的时事新闻热点。生活中的许多事情,有
应该肯定的正面事例,也有应该批评或引为教训的反面事例;同一件事情,从不同角度去分析
也会有不同的见解。在命题上,此类材料具有开放性,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审题立意上,
可以抓住中心事件,考察中心事件的构成因素,然后选取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来立意。形式可
采取就事论事和就事论理两类。所谓就事论事,就是按照事物本身的性质来评定是非得失,不
要求作过多的材料外的拓展和延伸,主要就材料本身进行评议,发表自己的看法,能言之成理,
持之有据;所谓就事论理,就是对所评之事进行具体深入的分析,充分说理,阐明一个道理,
而不是停留在就事论事上,以达到“扶正祛邪,激浊扬清”的写作目的。就事论理,还要求“开
口要小”,抓住一个问题,讲清一个道理,一事一议,以小见大,必须从“小”中评析出大道
理来,所谓“着眼大处,落笔小处”。此题注意明确自己的观点进行论证即可。此题可从媒体、
受众和社会风气的角度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