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素材:央视神综《故事里的中国》, 董卿的主持词
董卿的主持词,一张口就是满分作文!将《故事里的中国Ⅰ》中的高级文案写进作文,当龙
头凤尾都很精彩。
文段一:描写中国
每一片土地都有自己的故事,故事里的中国是什么样子?是《永不消逝的电波》里李侠的
舍生取义;是《创业史》里梁生宝的克己奉公;是《渴望》里刘慧芳的上善若水;是《人到
中年》里陆文婷的医者仁心。
——第一期:永不消逝的电波
#适用主题
描写对中国的热爱,爱国故事等
#解析
此段最开始提出设问,之后用一段高质量的排比句将众多爱国人物的例子依次列举,给人们带来很大的直观冲
击。我们也可以用这样的方式列举爱国故事,如:《林海雪原》里杨子荣的临危不惧,《风声》里顾晓梦的舍身赴
死,《山海情》里马德福的艰苦奋斗”。
文段二:歌颂英雄
七十年前,革命先烈们向死而生,舍身取义。因为他们坚信,生的快乐将代替了死的悲哀,
明媚的花园将代替了凄凉的荒芜。如今他们美好的愿望,已经变成了现实。
——第五期:烈火中永生
#适用主题
歌颂英雄,无私奉献等
#解析
该文段中间运用了两个并列的“代替了”来突出一种强烈的对比,那是生与死的碰撞,更是中国由羸弱走向富
强的契机。短短两句,便将英雄烈士们舍生取义的爱国精神展现得淋漓尽致。没有他们,就没有现在的我们;没有
他们,更不会有今天的中国。
文段三:为民奉献
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暮雪朝霜,毋改
英雄意气!焦裕禄就是这样一位好官,他为老百姓倾尽所有,而他所献出的光和热也让九曲黄
河的最后一道弯熠熠生辉。
——第六期:焦裕禄
#适用主题
为民奉献的美德,爱民之情等
#解析
开头直接引用了习近平主席的《念奴娇·追思焦裕禄》,以文笔优美的记叙写出了英雄的功绩,表达了强烈的追思
和爱戴之情。除了焦裕禄,这段高级的话术还可以用以赞扬其他清廉的官员身上,如人民公仆孔繁森,公安英雄任长霞
等。文段最后将英雄的奉献比喻为点亮黄河光和热,升华了精神,直击奉献的伟大内涵。
文段四:民族自豪
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这是 1935 年毛泽东主席站在岷山顶上写下的诗句,他用
横空出世来形容昆仑山的雄伟险峻。但是在这个世界上没有比人更高的山峰。
1964 年那震惊世界的东方巨响,汇聚着十万中华好儿女的坚守和奉献。他们就像是一颗颗原
子汇聚在了一起,爆发出了比核弹更炽热的能量,这能量擎天撼地,也让新中国以更自信的面貌
屹立在了世界的东方。
——第七期:横空出世
#适用主题
民族自信,两弹一星精神,自主创新等
#解析
“两弹一星”的英雄事迹和精神,是我们写民族自信,自主创新的高分素材,而这段堪称万能的学霸模板,一用就
高分。
第一段可用作开头,引用毛主席的诗句,文采斐然的同时尽显磅礴大气,用昆仑山横空出世的雄伟之气来暗喻
我国科研创新事业发展的壮举,最后落在论点:在这个世界上没有比人更高的山峰。
第二段可用作结尾,深情地用心灵触摸“两弹一星”精神的巍峨丰碑,向“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
先辈们致以由衷的敬意。
文段五:青春少年
提到青春,你首先会想到什么?我会想到理想主义,1953 年新中国的大地被前行的号角
唤醒,除旧恶,展新颜;少年志,报国情。历史的巨变,击中了一位敏感而热情的少年的心。
——第十一期:青春万岁
#适用主题
少年志气,热血奋斗,回顾历史等
#解析
这种自问自答,开门见山的方式很适合用来借鉴写作文的开头,从关于青春与家国关系的思考引出。然后用铿锵有
力的十二个字给出了答案,告诉世人中国的进步离不开代代青年的努力。然后用“击中了一位敏感而热情的少年的心”
来引发接下来的自我感受。
文段六:精准扶贫
春风拂面,天宽地阔。仅仅用了四年的时间,十八洞村就从一个深度贫困的苗乡变成了全国
小康示范村寨。一个村落的脱胎换骨,是全国无数扶贫工作的缩影,也向全国,向世界解决贫困
问题提供了一个湘西答案。
——第十三期:十八洞村
#适用主题
精准扶贫,打赢脱贫攻坚战等
#解析
毋庸置疑,“脱贫攻坚”是 2021 的大热考点,若在考场运用此段,定能使文章增色不少。首先,这个文段为我们提
供了“扶贫”话题下的优质素材——十八洞村。我们可先叙述十八洞村四年里的惊艳转变,再以此段作感慨过渡,瞬间
高级亮眼。
文段七:精神传承
新中国成立前那一段惊心动魄的战斗,为文学的书写赋予了魂魄,而艺术所塑造的这些不
朽的英雄形象,也必将会继续激励着我们,来日方长显身手,甘洒热血写春秋。
——第三期:林海雪原
#适用主题
精神传承,英雄事迹给予人力量等
#解析
该文段非常适合用来写读红色作文后的读后感,从历史背景(惊心动魄的战斗)出发,自然地将话题过渡到文学本
身,最后叙述红色文学作品带给人们深远的影响。逻辑层层递进间辅以热血澎湃的讲述,更显情真和深厚的文学功底。
其中“来日方长显身手,干洒热血写春秋”还可用在赞美英雄先烈的作文中。
中国,从来不缺好的故事,缺的只是听故事的人。
看了《故事里的中国》才知道,原来在自己脚下站立的土地上,曾上演了这么多感人肺腑的
情节。
感谢英雄们,不仅造出了原子弹,保住了敦煌,铸出了亮剑,护住了祖国的飞天。
也感谢央视和董卿,将这些历史化为画面和文字,让我们铭记感动之余,还能提升文笔,增强文学底
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