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名师课堂:彰显习作例文的价值
习作单元是统编版教材在教材编排尝试中的一大创举,除了常规性的精读课文之外,
编者还设置了“交流平台”“初试身手”和“习作例文”等栏目,旨在帮助学生依托语文
要素,达成习作的训练目标。其中,“习作例文”虽然在其他版本中也经常出现,但细细
考量不难发现,统编版习作单元中习作例文的编排可谓新意十足。怎样才能让习作例文的
价值彰显出来,为达成习作目标服务呢?下面以统编版三上习作单元的两篇习作例文为例,
谈谈自己的实践和思考。
一、承接:统整精读文本,构建范例类群
从整体上观照,统编版教材习作单元的编排极具联系性和融合性,无论是精读课文,
还是交流平台,不管是初试身手,还是习作例文,都是指向最終的习作教学,单元中所有
的板块、栏目和资源,都是为了让学生写好一篇习作。因此,习作单元中所编选的两篇习
作例文自然也承载着这样的功能,最为关键的是这两篇习作例文与单元中的精读课文有着
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果教师无视这种关联,只是就例文教例文,就严重违背了统编版教材
单元读写一体化的编排理念。因此,教师要发挥习作例文承接性的价值定位,将其与精读
课文进行统整,将四篇文本构建成为类群化的阅读文本,形成教学资源的合力。比如这两
篇习作例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视角出发,发现四篇文章语言中所展现出
来的关于观察的共性特征。
学生在交流中认识到:第一,描写观察所得不仅要写看到的,也要写自己想到的。比
如第一篇习作例文《我家的小狗》的最后一段:“不知是允许火车开走呢,还是骂了火车
一顿。”这句话就是作者听到小狗冲着火车汪汪叫了几声之后的联想,不仅更加形象地凸
显了小狗叫的状态,更赋予了小狗天真活泼的形象特点。第二,观察有时需要特意为之,
但更多是生活中的偶然所得,要有留心观察生活的意识。比如精读课文《搭船的鸟》就是
作者和母亲去外祖父家的路途中的偶然所得,《金色的草地》也是作者一次偶然中的发现,
都没有特意进行观察。类群文本所形成的教育价值,让学生懂得要关注生活,留心周围的
事物,只要稍加注意,就能从看似司空见惯的事物中看到奇妙的变化。
单篇教学终觉浅,绝知此文要整合。教师应巧妙地利用习作单元的整体性编排用意,
通过文本资源的统整,让学生在提炼和归纳中发现观察方法,历练观察意识。
二、析异:对比文本差异,开掘独特价值
读者对文本的感知,其本质是从一般走向个性的过程。我们不仅要把握教学内容隶属
于类群“这一类”的共性价值,更需要把握其作为独特个体所承载的“这一个”的教学价
值。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探寻与精读文本的共性特点之后,还需要密切关注习作例文的
价值归属。统编版习作单元中的习作例文一般都是两篇,对比之下就可以发现,这两篇习
作在风格和内容上完全不同,旨在借助两篇习作例文各自不同的特点,扩展学生的认知思
路,为选择相应内容的学习提供直接的风格支撑。以这个单元为例,习作例文《我的小狗》
和《我爱故乡的杨梅》的不同点主要包括:观察描写的对象不同:一个是动物小狗,一个
是植物杨梅;观察的方式不同:观察小狗时,作者以相处的方式来感知和体验,将观察融入
故事之中,而观察杨梅时,作者则充分调动了眼睛、鼻子、嘴巴等多种感官;观察和描写的
方式不同:描写小狗时,作者关注小狗的叫声和举动,并通过自己的想象来展现其淘气可
爱的特点,而描写杨梅时则是从外形、颜色和味道等不同方面展开。
洞察两篇文本之间的差异,在学习每一篇习作例文时,教师都不能将其与精读课文等
同起来,追求不切实际的大、全、深。习作例文的运用绝不需要一网打尽,而要紧扣单元
训练的要点,开掘其中与语文要素相关的资源。以《我家的小狗》为例,教师可以在学生
通读例文之后,引导他们圈画出描写“王子”淘气可爱的语句,和同学交流。一方面,紧
扣关键性词句,说说“王子”究竟淘气可爱在哪里;另一方面,以例文的语言为载体进行思
考:作者究竟是怎么观察的。这样既从内容层面感受观察之后语言表达的魅力,同时又还
原了作者的观察状态,形成了言意兼得的表达效果。再以《我爱故乡的杨梅》为例,借助
表格引导学生从描写杨梅外形、颜色和味道的语句中提炼核心信息,并且运用这些关键性
信息,链接出其中的核心语句,引导学生关注杨梅的变化,比如第四自然段中“小刺”由
硬变软的变化,第六自然段杨梅从淡红到深红最后到黑的变化,第七自然段味道从又酸又
甜到甜津津,最后带有一丝丝酸味的变化,感受作者具有细致性和连续性的观察方法,梳
理例文语言的生动形象与文本内容之间的关系。
三、顺延:奠基习作板块,提供方法支撑
说一千,道一万,习作例文的最终价值归属是为了习作单元的最后一个板块,即为写
好最后的单元习作服务。如果教师无视两者之间的联系,始终只是以逼仄的视角关注习作
例文本身,这就完全割裂了例文与习作之间的关联,教学效益必然会大打折扣。因此,教
师讲解习作例文时,就需要深入通透地把握单元习作的具体要求。
还以统编版三上习作单元为例,这个单元的习作主题是“我眼中的缤纷世界”,要求
如下:“把最近观察中印象最深的一种食物或一处场景写下来”——这就规定了本次习作
选材的范畴;要写出自己在这次观察中的感受——这是在提醒学生将观察与自己的思考结
合起来,将自己的感受与思考融入到习作之中;观察不仅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还可以用
手摸、用鼻子闻,还可以尝一尝——这是在进一步指导学生观察的方法。
鉴于单元习作所提出的要求,教师要在习作例文的教学中有所体现和关注。比如第一
条要求,教师可以在习作例文动植物的基础上,鼓励学生拓展思维,将学生所选择范畴扩
展到自己生活的事物与场景中,力争实现习作选材的多样性。第二条要求描写自己观察所
得时,要能够融入自身感受,可以将《我家的小狗》中“一边埋怨”“从不在乎”“不知
是……还是……”等句式与《搭船的鸟》第三自然段进行联系,让学生学习作者一边描述
自己观察所得,一边展现自己内心感受的写作思路,从而将习作写得更加翔实、全面,且
富有生活的气息。第三条调动多种感官来全面地感知事物,因此,《我爱故乡的杨梅》这
篇习作例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知道作者从外形、颜色和味道三个维度对杨梅展开
了描写,同时需要进行辨析:哪些是作者看到的,哪些是作者闻到的、尝到的,哪些又是
作者摸出来的。在关注作者观察方式的同时,学生内在的认知体验和感知手段丰富了,从
而建构了一条感知描写对象的多维路径,达成了习作单元中“缤纷”的主题。
统编版习作单元习作例文的运用需要秉持承上启下的原则,将其作为连接习作单元众
多板块的一条纽带,成为学生感知方法、巩固方法、运用方法的中转站,让学生在不断迈
向单元习作目标的道路上实现言语能力的不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