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 学年八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 12 课《二首 》知识梳理
12 《诗经》二首
关 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鉴赏品读
1.开篇用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开篇起兴,在河心小洲上“关关”鸣叫的雎鸠鸟,情谊深挚、互相
唱和的样子,与君子淑女的恭敬相处非常相似。写雎鸠鸟是为了引起读者的联想,酝酿气氛。
然后进入正题,抒写自己的倾心所思和强烈向往,提出文静美好的女子才是小伙子的理想配
偶。“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是全诗的纲目,统领全篇。
2.“参差荇菜,左右流之”这里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以景物为出发点,借景抒情,用时而向左,时而向右采摘荇菜的动作,隐喻这个男子对淑女
锲而不舍的追求。
3.如何理解诗歌中渗透的感情?
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它既写了思慕追求,又深刻细微,止当所止,
虽然有对爱情求而不得的相思之苦,但也不陷于难以自拔的境地。此诗的感情率真、淳朴、
健康。
蒹 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鉴赏品读
1.全诗重章叠句有何作用?
重章叠句更显韵味悠长,一再“溯洄”“溯游”,几度求索,表现了主人公对心仪女子的情
真意切。反复咏唱,强烈地表达了主人公殷切、焦急、惆怅的心情,强化了诗歌的抒情性和
音乐美。
2.谈谈每章的前两句写景,后六句写人的样式有怎样的作用?
每章前两句写景,以蒹葭和白露,给人萧瑟冷落之感,既烘托了环境气氛,又流露出主人公
凄婉的感情。每章三、四句,写心上人可望而不可即,表现主人公的惆怅之情。每章五到八
句,写道路的险阻,表现主人公对爱情的执着追求和怅惘情怀。同时,这种表现手法还为诗
歌增添了一份朦胧美。
3.此诗没有直接诉说主人公的思念之情,但其思念绵远悠长;没有直接描写“伊人”,但其
身影无处不在。说说这首诗是怎样达到这种效果的。
诗歌在写法和模糊的意象方面都体现了诗歌的朦胧美。诗歌没有直接描写、倾诉主人公对伊
人的思念之情,而是采用曲笔,作写意式的远距离的勾勒,距离产生美感。主人公和“伊人”
的身份、面目、空间位置都是模糊的,给人以雾里看花、若隐若现、朦胧缥缈之感,达到了
可望而不可即的效果。
课文内容概括
《《诗经>二首》中的名篇《关雎》,表达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与追求;
《蒹葭》表达了主人公对远方的意中人强烈的思念之情。
课文结构图
课后习题解答
一、《诗经》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即上下句或上下章基本相同,只是有几个字不同,造
成回环往复的表达效果。选择本课中的一首诗,做具体分析。
运用相同的句式,仅对文字略加改动的重章叠句,是《诗经》中常用的手法。具体到《蒹葭》,
这种改动多在韵脚上——第一章“苍、霜、方、长、央”押韵,第二章“萋、晞、跻、坻”
押韵,第三章“已、涘、沚”押韵,如此形成各章内部韵律协调而各章之间韵律参差的效果,
这种改动也造成了语义的往复推进。如“白露为霜”“白露未晞”“白露未已”——夜间的
露水凝成霜花,霜花因气温升高而融为露水,露水在阳光照射下蒸发,在重复中变换个别词
语,写出了白露从凝结为霜到融化为水再到逐渐干涸的过程,表现了时间的推移。而主人公
又在这时间的推移中,上下求索,徘徊瞻望,显示了主人公情感的逐层加深。
二、《诗经》经常使用比、兴手法。比,即比喻;兴,指先说别的事物,引出所吟咏的对象。
诵读这两首诗,看看哪些诗句使用了比、兴手法,并举例分析。
《关雎》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以河洲上和鸣的水鸟比兴,以
河洲上关关鸣叫求偶的雎鸠为“比”的对象来比喻男子追求淑女,也由此兴起写淑女是君子
的好配偶。“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参差荇菜,左右采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以
荇菜的流动不定比喻淑女的难求;以时而左、时而右捞取荇菜的动作,隐喻君子对淑女锲而
不舍的追求。
《蒹葭》一诗分为三部分,每一部分均以秋水岸边凄清的秋景起兴,“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蒹葭采采,白露未已”,引出主人公对意中人的追求。
三、《蒹葭》一诗没有直接诉说主人公的思念之情,但其思念却绵远悠长;没有直接描写“伊
人”,但其身影却无处不在。说说这首诗是怎样达到这种效果的。
从“白露为霜”到“白露未晞”再到“白露未已”,明写时间的推移,暗写抒情主人公凝望
追寻“伊人”的时间之长;从“在水一方”到“在水之湄”再到“在水之涘”,从“宛在水
中央”到“宛在水中坻”再到“宛在水中沚”,写地点的转换,象征着“伊人”踪迹的缥缈
难寻;从“道阻且长”到“道阻且跻”再到“道阻且右”,则是反复渲染追寻“伊人”过程
的艰难,以凸现抒情主人公执着思念、锲而不舍的精神。
诗歌没有直接描写“伊人”,但通过诗中主人公不停地追寻伊人的过程,可以间接反映出伊
人的美丽动人。“伊人”虽音容体貌均无,但在叙述中始终让其处于若即若离的状态,故让
人觉得其身影无处不在。
五、下面是对《关雎》第一章的一种翻译,你喜欢吗?为什么?另选一章,试着翻译成白话
诗。
雎鸠鸟关关合唱,在河心小小洲上。
好姑娘苗苗条条,哥儿想和她成双。
(余冠英《诗经选译》)
1.喜欢。因为这个翻译既简洁流畅,又顺口押韵,好理解、好记忆,朗朗上口。
2.示例:
关雎
雎鸠鸟关关和唱,在河心小小洲上。
好姑娘苗苗条条,哥儿想和她成双。
水荇菜长短不齐,采荇菜左右东西。
好姑娘苗苗条条,追求她直到梦里。
追求她成了空想,睁眼想闭眼也想。
夜长长相思不断,尽翻身直到天光。
长和短水边荇菜,采荇人左采右采。
好姑娘苗苗条条,弹琴瑟迎她过来。
水荇菜长长短短,采荇人左拣右拣。
好姑娘苗苗条条,娶她来钟鼓喧喧。
蒹葭
芦花一片白苍苍,清早露水变成霜。
心上人儿她在哪,人儿正在水那方。
逆着曲水去找她,绕来绕去道儿长。
逆着直水去找她,像在四面不着水中央。
芦花一片白翻翻,露水珠儿不曾干。
心上人儿她在哪,那人正在隔水滩。
逆着曲水去找她,越走越高道儿难。
逆着直水去找她,像在小小洲上水中间。
一片芦花照眼明,太阳不出露水新。
心上人儿她在哪,隔河对岸看得清。
逆着曲水去找她,曲曲弯弯道儿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