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届高考语文晨读晚背材料(第六周)
周一
模块一高频语言成语素材积累(早上必背上课必提问作文必运用)
趁火打劫 vs 浑水摸鱼
【释义】趁火打劫:指趁人家失火时去抢劫,比喻别人有危难时捞取好处。亦作“乘
火打劫”。浑水摸鱼:指在浑浊的水里去摸鱼,比喻乘混乱的时机捞取好处。亦作“混
水摸鱼”。【误用】在那些天过小年的日子里,每天都有各色人等光顾着宁王府,并
趁火打劫带走些什物。【纠错】句中表达过小年的日子里宁王府并没有遭受危难,而
是比较混乱,所以各色人等只能是趁着混乱带走些东西,因此在句中恰当的成语应该
是“浑水摸鱼”。
模块二经典名言语言素材积累(早读必背上课必提问作文必运用)
高岸为谷,深谷为陵。——《诗经•十月之交》 [解读]高地变成山谷,深谷变成山陵。
据科学推测,喜马拉雅山这个地方在七千万年以前还是一片汪洋大海,沧海变桑田,
比喻世事多变。也比喻事物在一定的条件下总是向它相反的方面转化。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解读]工匠要想做好自己的工作,
必须事先磨快工具。由此可知,一个人要胜任工作,必须首先学好本领。今日读好书,
来日才能大展鸿图。
志在顶峰的人,决不会因留恋半山腰的奇花异草而停止攀登的步伐。——高尔基(俄
罗斯)
模块三时代经典人物素材积累(概括人物事件积累分析观点启迪思路拓展)
高度重视体育的育人功能(新论)
周叶中
2021 年 04 月 09 日 05:28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
发展,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锻炼意志。”体育是
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功能既包括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也包括塑造品格、养成精
神。
长期以来,很多人只是将体育作为锻炼身体的一种手段。实际上,体育的育人功
能才是最本质的功能,育人功能非常重要、不容忽视。正如教育家蔡元培所说,“夫
完全人格,首在体育”。因此,我们不仅要重视体育强身健体的作用,更要发掘和弘
扬体育的育人功能。
体育的育人功能内涵丰富,关键是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体育精神包括的内容很
多,但主要内容有三条。第一,坚韧不拔的意志。体育是一项艰苦而愉悦的活动,追
求的是更高更快更强。学生在体育运动中不仅面临体力上的考验,更要经受意志力的
磨炼。体育没有捷径。唯有奋发向上、积极进取、艰苦训练、坚持不懈,才能取得进
步,获得成功的喜悦。在体育运动中,学生要迫使自己走出“舒适圈”,走向运动场,
向自己的惰性、体力、运动技能发起一次次挑战,在经年累月的坚持中挥洒汗水、磨
炼意志和享受快乐,最终养成坚韧不拔的意志和乐观向上的品格。
第二,团结协作的精神。团体体育项目要求每个成员齐心协力、团结协作、艰苦
奋斗,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优势、特长和潜能,才能凝聚成强大的团队合力,在激烈竞
争中脱颖而出。在学校教育中,学生们的学科学习考验的是个人学习能力,而体育运
动则可弥补学科教育的不足,打破以自我为中心、孤军奋战的格局,增进集体凝聚力,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让学生拥有开放的心态和主动合作意识。当今时代,单打独
斗已很难成功,唯有团结协作方可取得胜利。体育带给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将使其
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更好地与人共处、与人交往、与人合作。
第三,遵守规则的意识。体育运动有明确的竞技规则。规则面前人人平等。每个
参与者都必须遵守规则,服从裁判。因此,体育是学生规则意识培养的重要途径。现
代社会是法治社会,讲规矩、讲规则是合格公民的基本要求。在体育中养成的规则意
识有助于培养学生对法律规范和社会公德的认同与遵循,从而促进学生成为自觉遵纪
守法的好公民。
总之,体育运动不仅有利于增强学生体质,而且对培育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团
结协作的精神和遵守规则的意识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从体育中获得的这些品质和精
神将使学生受用终身。可以说,学校体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学生综合素
质的基础性工程,对于培养学生奋发向上、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具有独特功能,有助
于实现以体育智、以体育心。因此,我们应在加强体育上下大力气,并基于育人功能
设计和实施体育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担
当民族复兴大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作者为武汉大学副校长、教授)
模块四古典诗歌积累(早读必背作文必用点亮诗意人生)
云
来鹄(唐)
千形万象竟还空,映水藏山片复重。
无限旱苗枯欲尽,悠悠闲处作奇峰。
译文:旱云形象千姿百态竞返长空,片片重叠藏进深山映入水中。
无数旱苗枯干欲死急盼甘雨,空中云朵悠然自在化作奇峰。
赏析
夏云形状奇特,变幻不常。“夏云多奇峰”,是历来传诵的名句。但这首诗的作
者似乎对悠闲作态的夏云颇为憎厌,这是因为作者的心境本来就并不悠闲,用意又另
有所属的缘故。
首句撇开夏云的各种具体形象,用“千形万象”四字一笔带过,紧接着下了“竟还空”
这几个感情份量很重的词语。原来,诗人是怀着久旱盼甘霖的焦急心情注视着风云变
幻。对他说来,夏云的千姿百态并没有实际意义,当然也就想不到要加以描写。对事
物关心的角度不同,描写的方式也自然有别。这一句对夏云的描写尽管抽象,却完全
符合诗人此时的感情。它写出一个过程:云不断幻化出各种形象,诗人也不断重复着
盼望、失望,最后,云彩随风飘散,化为乌有,诗人的希望也终于完全落空。“竟还
空”三字,既含有事与愿违的深深失望,也含有感到被作弄之后的一腔怨愤。
次句写“竟还空”后出现的情形。云彩虽变幻以至消失,但切盼甘霖者仍在寻觅
它的踪影。它仿佛故意与人们捉迷藏:到处寻觅不见,蓦然低头,却发现它的倒影映
入水中;猛然抬头,则又见它原来就隐藏在山后。又好像故意在你面前玩戏法:忽而
轻云片片,忽而重重叠叠。这就进一步写出了云的容与悠闲之状,怡然自得之情,写
出了它的故作姿态。而经历过失望、体验过被作弄的滋味的诗人,面对弄姿自媚的云,
究竟怀着一种什么样的感情,也就可想而知了。
“无限旱苗枯欲尽,悠悠闲处作奇峰。”第三句是全诗的背景,按自然顺序,似
应放在首句。诗人把它安排在这里,一方面是使这首篇幅很狭的小诗也有悬念,有波
澜;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是让它在感情发展的关节点上出现,以便与第四句形
成鲜明尖锐的对照,取得更加强烈的艺术效果。第三句明显地蕴含着满腔的焦虑、怨
愤,提得很高,出语很重,第四句放下去时却很轻,表面上几乎不带感情。一边是大
片旱苗行将枯死,亟盼甘霖,一边却是高高在上,悠闲容与,化作奇峰在自我欣赏。
正是在跌宕有致的对比描写中,诗人给云的形象添上了画龙点睛的一笔,把憎厌如此
夏云的感情推向了高潮。
一首不以描摹刻画为能事、有所托寓的咏物诗,总是能以它的生动形象启发人们
去联想,去思索。这首诗,看来并不单纯是抒写久旱盼雨、憎厌旱云的感情。诗中“云”
的形象,既具有自然界中夏云的特点,又概括了社会生活中某一类人的特征。那千变
万化,似乎给人们以洒降甘霖希望的云,其实根本就无心解救干枯的旱苗。当人们焦
急地盼它降雨时,它却“悠悠闲处作奇峰”。不言而喻,这正是旧时代那些看来可以
“解民倒悬”,实际上“不问苍生”的权势者的尊容。它的概括性是很高的,时至今
日,诗里所描绘的人格化了的“云”是依然能给人留下印象的。
古代诗歌中咏云的名句很多,但用劳动者的眼光、感情来观察、描绘云的,却几
乎没有。来鹄这位不大出名的诗人的这一首《云》,也许算得上最富人民性的咏云之
作。
模块五文化常识(考试必考,知识点必掌握)
学校称谓
【校】夏代学校的名称,举行祭祀礼仪和教习射御、传授书数的场所。
【序】殷商时代学校的名称。“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齐桓晋文之事》)。
【庠】周代学校的名称。古人常以庠序称地方学校,或泛指学校或教育事业。
【太学】中国封建时代的教育行政机构和最高学府。魏晋至明清或设太学,或设国
子学(监),或两者同时设立,名称不一,制度也有变化。
周三早读
模块一高频语言成语素材积累(早上必背上课必提问作文必运用)
蹉跎岁月 vs 峥嵘岁月
【释义】蹉跎岁月:也作“岁月蹉跎”,指白白地虚度了光阴,而并非时间飞快地度
过的意思。峥嵘岁月:“峥嵘”即不平凡,不寻常,形容不平凡的年月。【误用】光
阴似箭,岁月蹉跎,古老的北京城现在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纠错】句中的
“岁月蹉跎”与“光阴似箭”相并列,显然把意思理解错了,可以改用“日月如梭”
等成语。
模块二经典名言语言素材积累(早读必背上课必提问作文必运用)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论语•卫灵公》 [解读]多责备自己,而少责备别人。这句
话说的是要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严格要求自己,进步就快;宽容别人,就会远离怨
恨。躬自:自己。“厚”后省略了一个“责”字。责:责备,要求。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礼记•大学》 [解读]如果天天洗涤能使面容清洁
新鲜,那就每天都要洗涤干净,保持清洁、新鲜,而且要日日都保持下去。这句名言
是商朝开国贤君汤刻在盘子上的铭文,叫“汤盘铭”。刻在洗涤的盘子上,天天可以看
到,起警告、提醒、勉励的作用。这里借指要让自己的道德修养、精神面貌永远是新
鲜而清洁的。日新:这里指在道德上日日更新。
谁若游戏人生,他就一事无成;谁不能主宰自己,便永远是一个奴隶。——歌德
(德国)
模块三时代经典人物素材积累(概括人物事件积累分析观点启迪思路拓展)
从典籍中汲取自信力量(评论员观察)
张 凡
2021 年 04 月 06 日 05:25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根植在中华文明血脉中的民族精神和家国情怀,内含着穿越时空、直抵人心的文
化力量
让那些沉淀着历史烟云、凝结着先贤智慧的文字、故事、文物、遗产“活起来”
“热起来”,一定可以为人们的精神世界提供更多滋养
打开典籍,对话先贤。最近,一档聚焦中华优秀文化典籍的电视节目《典籍里的
中国》广受欢迎,成为现象级文化亮点,并带动“典籍热潮”,让我们再次看到,中
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所产生的无穷魅力。
“惟殷先人,有册有典。”中华典籍浩如烟海,是古人思想的宝藏,是先贤智慧
的结晶。但提起古籍,人们的印象往往是晦涩难懂,导致部分典籍或高悬在象牙塔,
或尘封在藏书馆。如何让经典不再“高冷”?如何让今天的观众对古老的典籍产生共
情?《典籍里的中国》的创新之处就在于,以戏剧化的结构和影视化的表达对典籍进
行了可视化、故事化、直观化的艺术转码。“百岁老人”伏生讲述自己一生舍命守护
《尚书》的故事,宋应星与袁隆平实现跨越三百多年的握手,司马迁子承父志、著书
立说……节目的创新演绎,为我们识读古籍经典、触摸中华文化打开了新的可能。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风险挑战,文化是重要力量源泉”。
《典籍里的中国》之所以动人,不仅在于其用视觉化的语言呈现典籍的“前世今生”,
让我们直观了解一部部典籍的闪光故事、流转传承,它还将那些蕴含在古雅文字中的
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等精神标识提炼出来,将那些具有当代价值、时代意
义的文化精髓展示出来,实现了知识的传播和中国文化精神传承的融汇。根植在中华
文明血脉中的民族精神和家国情怀,内含着穿越时空、直抵人心的文化力量。从展现
《尚书》中华夏九州的家国概念、“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民本思想,到致敬“古
有《天工开物》,今人继往开来”的科学精神,再到讲述《史记》所体现的家国情怀
和大一统思想……正是这些闪耀的思想光芒,让节目在声光电交织的宏大场面之外,
更有着强大而有生命力、感染力的精神内核。
“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近年来,传统文化类节目成为荧屏上的一大
亮点。从《典籍里的中国》让厚重典籍变得愉悦可亲,到《国家宝藏》用故事化演绎
的手法讲述国宝文物背后的传奇;从《上新了!故宫》寻觅故宫的历史脉络与文化元
素,到舞蹈节目《唐宫夜宴》用秀逸韵致的舞姿演绎大唐盛世的文化形象,这些节目
无不是从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源头活水,用符合当代人审美的表达方式与历史握手,
让更多人感受到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感动于中国文化的弦歌不辍。推动更多打动人
心的作品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处走来,让那些沉淀着历史烟云、凝结着先贤智慧的文
字、故事、文物、遗产“活起来”“热起来”,一定可以为人们的精神世界提供更多
滋养。
今天我们为什么要读经典?为什么如此强调赓续文脉香火?《典籍里的中国》的
开场白,或许可为答案,“知道我们的生命缘起何处,知道我们的脚步迈向何方”。
那些在血脉和文脉中代代传承的文化基因,形塑了我们今天的精神世界和价值体系,
影响着我们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中国人民历磨难而不屈、中华民族经考验而不衰,
文化正是内在的密码。迈步新征程,把文化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触摸中华文化脉
络,汲取中华文化精髓,不断开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影响力、凝聚力、创
造力,我们的文化自信必将更加饱满,我们乘风破浪的勇气将更加昂扬。
模块四古典诗歌积累(早读必背作文必用点亮诗意人生)
蜂
唐代:罗隐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译文无论是在平地,还是在那高山,哪里鲜花迎风盛开,哪里就有蜜蜂奔忙。
蜜蜂啊,你采尽百花酿成了花蜜,到底为谁付出辛苦,又想让谁品尝香甜?
赏析
罗隐的咏物诗“切于物”而“不粘于物”,往往别出心裁,独具寓意,讽刺深
峻犀利又耐人寻味。清沈祥龙《论词随笔》云:“咏物之作,在借物以寓性情,凡身
世之感,君国之忧,隐然蕴于其内,斯寄托遥深,非沾沾焉咏一物矣。”罗隐正是在
对物象深入细致的观察基础之上,对所咏之物融进他强烈的家国之忧与身世之慨,刺
时讽世使得其能在晚唐诗坛脱颖而出。《蜂》通过吟咏蜜蜂采花酿蜜供人享用这一自
然现象,表现了他对社会和历史问题的思考。
前两句写蜜蜂的生存状态,在山花烂漫间不停穿梭、劳作,广阔的领地给了它们
相当大的施展本领的空间。“不论”“无限”,蜜蜂在辛勤劳动中“占尽风光”,简
单写来看似平平无奇,纯行直白,几乎是欣赏、夸赞的口吻,实则是匠心独运,先扬
后抑,为下文的议论做出了铺垫。
后两句紧乘“蜜蜂”这一意象,把它象征的“劳动者”意象加以引申、扩大,发
出“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的一声叹息。同时也提出一个耐人寻味的问
题:已采的百花酿成蜜,辛辛苦苦的劳作终于有了可喜的成果,话锋一转,这般辛劳
到底又是为了谁呢?在当时黑暗腐朽的社会里,为的正是那些不劳而获、占据高位、
手握重权的剥削者,此中的讽意不言而明。诗人以反诘的语气控诉了那些沉迷利禄之
人,感喟良久之余不禁又对广大的劳苦人民产生了矜惜怜悯之情,从另一个侧面对这
种劳者不获、获者不劳的不平现实加以嘲讽和鞭笞,在为劳动人民鸣冤叫屈的同时也
是对自己久沉下僚、大志难伸的境遇予以反省,表达对唐末朋党倾轧、宦官专权、战
乱频仍、民不聊生的社会现象更深的痛恨之情。
这首咏蜂诗运用象征的手法、设问的形式反映了劳动者不能享受其劳动成果的社
会现象,与张碧《农夫》中的“运锄耕劚侵星起”“到头禾黍属他人”以及梅尧臣《陶
者》中“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可作同一理解,都是叹苦辛人生之历练,社会世
道之多艰,于人于己都是一番深省之言。
罗隐此篇歌咏“蜂”之作,在艺术表达形式上独具特色。以“蜜蜂”为张本,
所咏之物形神兼备,更为难得是所咏之物兴寄明显、寄慨遥深,“不粘不脱,不即不
离,乃为上乘”(《带经堂诗话》),追求“神似”的工艺正如严羽《沧浪诗话·诗
辨》云:“诗之极至有一,曰入神。至矣,尽矣。蔑以加矣。”体物工妙,词近旨远,
夹叙夹议的手法配合默契,语言叙述中不尚辞藻,平淡而具思致,清雅辅以言深。
模块五文化常识(考试必考,知识点必掌握)
纪年法
1.干支纪年:用天干和地支一一相配来纪年的方法。
天 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 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①天干和地支各一位组成一个纪年,如甲子年→乙丑年→丙寅年等。
②天干和地支的相配永远是单数对单数、双数对双数,不可能出现奇偶相组合。
③每 60 年一循环,周而复始,所以每 60 年称为“一甲”。
2.年号纪年:从汉武帝起,帝王即位都有年号,后就用帝王年号来纪年。如:康熙
元年等。年号纪年和干支纪年可兼用,如:顺治二年乙酉四月。
3.王公年次纪年:春秋战国时使用的一种纪年方法,如:赵惠文王十六年。
周五早读
模块一高频语言成语素材积累(早上必背上课必提问作文必运用)
灯火阑珊 vs 灯火辉煌
【释义】灯火阑珊:“阑珊”是指衰残、将尽。“灯火阑珊”用来形容灯火行将熄灭
之状。灯火辉煌:形容灯火的光辉十分灿烂夺目。【误用】她为了即将出版的小说笔
耕不辍,直到晚上走出家门也没有看一下这满天星斗、灯火阑珊的夜景。【纠错】句
中“阑珊”指的是“稀落”,因此与“满天星斗”相匹配的一定不会是“灯火阑珊”,
而应该是“灯火辉煌”。模块二模块二经典名言语言素材积累(早读必背上课必提问
作文必运用)
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礼记•大学》 [解读]对你所喜欢的人,要知道他的
缺点,不可偏袒;对你所厌恶的人,要知道他的优点,不可抹杀。我们评价一个人要
客观公正,不要感情用事,不要因为自己的好、恶而产生偏见。 好(hào):喜爱。
前“恶”(è):缺陷和丑恶。后“恶”(wù):讨厌,憎恨。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老子》 [解读]灾祸啊依存着幸福,幸福啊潜伏着
灾祸。它告诉我们,祸福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互相转化的,要居安思危,若身处逆
境,也不要灰心丧气。兮(xī):语气词,相当于“啊”。 倚(yǐ):倚靠。伏:潜伏,
隐藏。
不要努力成为一个成功者,要努力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爱因斯坦(美国):
模块三时代经典人物素材积累(概括人物事件积累分析观点启迪思路拓展)
祭奠英烈忠魂,弘扬英烈精神
来源:光明网-时评频道 2021-04-03 11:53
作者:向秋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清明追思,家国永念。清明,不只是一个节
气,更是一个时间节点,让人们归宗溯祖、慎终追远,祭奠先烈、先人、先贤,激荡
家国情怀、传承血脉基因。
岁岁清明,今又清明。清明节前夕,一份对 1521 名受访者的问卷调查显示,78.0%
的受访者今年清明节会祭扫革命先烈墓,56.5%的受访者会现场祭扫,75.5%受访者认
为青少年可以从先烈身上继承坚定不屈、百折不挠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据不完全统
计,从 1921 年至 1949 年,牺牲的全国有名可查的革命烈士达 370 多万人。硝烟已逝,
功勋永存。祭奠革命先烈,了解革命先烈,感受“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的豪情壮志,敬献一束小白花,亦将感恩的心、思念的情永恒传递。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百年披荆斩棘、风雨兼程、接续奋斗,党与人
民血肉相连、生死相依、患难与共,党领导人民创造了伟大历史,铸就了伟大精神,
实现了伟大飞跃,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无论在中华民族历史上,还是世界历
史上,这都是一部感天动地的奋斗史诗,背后有一群可歌可泣的英雄前辈。回望百年
党史、祭奠英烈忠魂,弘扬英烈精神、牢记初心使命、汲取前行力量,正是清明的意
义所在。
中国共产党走过的百年历程,是筚路蓝缕、披荆斩棘、艰苦创业、充满艰险的百
年,是无数仁人志士用鲜血、汗水、泪水、勇气、智慧、力量写就的百年。全民族抗
战的同仇敌忾,渡江战役的横扫千军,抗美援朝的英勇无畏,抗洪抢险的勇往直前,
抗疫斗争的逆行出征,脱贫攻坚的不畏艰难……在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
来的伟大飞跃中,处处都有着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处处都有着舍我其谁的英风浩气。
“家有谱、州有志、国有史”,英雄烈士的事迹和精神是中华民族共同的历史记忆和
宝贵的精神财富,值得永远铭记和发扬。
英雄是一个时代的精神坐标,是一个社会的价值引领。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路上,
涌现出无数舍生忘死、为国捐躯的英雄人物,他们或为理想艰难求索、艰苦奋斗,或
为国家挺身而出、力挽狂澜,用热血浇灌理想,用生命捍卫信仰,他们是真正的中华
民族脊梁。他们身上所展现的坚守信仰的忠心、以身许国的壮志、舍己为人的抉择、
民族复兴的宏愿,树立了人生价值的标杆,构成了今日中华民族复兴路上的精神坐标。
清明,纪念英雄。最好的缅怀是传承,最好的纪念是明志。当前党史学习教育中
的重要一课,就是要从英烈彪炳史册的功勋里,深刻认识到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铭记我们党走过的光辉历程、付出的巨大牺牲、展现的巨大勇
气、彰显的巨大力量,从中汲取丰厚滋养和智慧力量。争做真心英雄,勇当逐梦先锋,
这是奋进新时代的号角。英雄前辈昂首开辟了历史,我们更应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传承信仰的力量、担当的精神,以更加勇毅而沉稳的步伐迈向美好未来。(向秋)
模块四古典诗歌积累(早读必背作文必用点亮诗意人生)
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
唐代:高蟾
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
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未开。
译文:天上的碧桃树用露水浇种,日边的红杏倚着云彩而栽。芙蓉生长在这秋天的江
边,不必去向春风抱怨花不开。
赏析
唐代科举尤重进士,因而新进士的待遇极优渥,每年曲江会,观者如云,极为荣
耀。此诗一开始就用“天上碧桃”、“日边红杏”来作比拟。“天上”、“日边”,
象征着得第者“一登龙门则身价十倍”,地位不寻常:“和露种”、“倚云栽”比喻
他们有所凭恃,特承恩宠:“碧桃”、“红杏”,鲜花盛开,意味着他们春风得意、
前程似锦。这两句不但用词富丽堂皇,而且对仗整饬精工,正与所描摹的得第者平步
青云的非凡气象悉称。
《镜花缘》第八十回写打灯谜,有一条花名谜的谜面就借用了这一联现成诗句。
谜底是“凌霄花”。非常切贴。“天上碧桃”、“日边红杏”所以非凡,不就在于其
所处地势“凌霄”吗?这里可以体会到诗句暗含的另一重意味。唐代科举惯例,举子
考试之前,先得自投门路,向达官贵人“投卷”(呈献诗文)以求荐举,否则没有被
录取的希望。这种所谓推荐、选拔相结合的办法后来弊端大启,晚唐尤甚。高蟾下第,
自慨“阳春发处无根蒂”,可见当时靠人事“关系”成名者大有人在。这正是“碧桃”
在天,“红杏”近日,方得“和露”“倚云”之势,不是僻居于秋江之上无依无靠的
“芙蓉”所能比拟的。
第三句中的秋江芙蓉显然是作者自比。作为取譬的意象,芙蓉是由桃杏的比喻连
类生发出来的。虽然彼此同属名花,但“天上”、“日边”与“秋江”之上,所处地
位极为悬殊。这种对照,与左思《咏史八首》名句“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类似,
寄托贵贱之不同乃是“地势使之然”。这里还有一层寓意。秋江芙蓉美在风神标格,
与春风桃杏美在颜色妖艳不同。《唐才子传》称“蟾本寒士,……性倜傥离群,稍尚
气节。人与千金无故,即身死不受”,又说“其胸次磊块”等等。秋江芙蓉孤高的格
调与作者的人品是统一的。末句“不向东风怨未开”,话里带刺。表面只怪芙蓉生得
不是地方(生在秋江上)、不是时候(正值东风),却暗寓自己生不逢辰的悲慨。与
“阳春发处无根蒂,凭仗东风次第吹”同样“怨而切”,只不过此诗全用比体,寄兴
深微。
诗人向“大人物”上书,不卑不亢,毫无胁肩谄笑的媚态,这在封建时代,是较
为难得的。说“未开”而非“不开”,这是因为芙蓉开花要等到秋高气爽的时候。这
里似乎表现出作者对自己才具的自信。
模块五文化常识(考试必考,知识点必掌握)
【五谷】古代所指的五种谷物,主要有两种说法:“稻、黍、稷、麦、菽”;“麻、
黍、稷、麦、菽”。古代经济文化中心在黄河流域,稻的主产地在南方,北方种稻少,
所以“五谷”中最初无稻。
【六畜】指六种家畜:马、牛、羊、猪、狗、鸡。
【五声】也称“五音”,即我国古代五声音阶中的宫、商、角、徵(zhǐ)、羽五个
音级。“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荆轲刺秦王》)中的“变徵”是
角、徵二音之间接近徵音的声音,声调悲凉。
【文房四宝】笔、墨、纸、砚四种文具的总称。文房即书房。传统名品:安徽泾县
宣纸、安徽歙县歙墨、广东端州端砚、浙江吴兴湖笔。
【牺牲】古代祭祀用的牲畜,色纯为“牺”,体全为“牲”。“牺牲玉帛,弗敢加
也,必以信”(《左传·曹刿论战》)。
【三牲】古代用于祭祀的牛、羊、猪,后也称鸡、鱼、猪为三牲;夏、商、周三代
也指所用牺牲的总称。
【太牢、少牢】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时,牛、羊、豕(猪)三牲全备为“太牢”。古代
祭祀所用牺牲,行祭前需先饲养于牢,故这类牺牲称为牢;又根据牺牲搭配的种类不
同而有太牢、少牢之分。少牢只有羊、猪,没有牛。天子祭祀社稷用太牢,诸侯祭祀
用少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