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考语文精选专题复习小说精读精练:汪曾祺《异秉》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1届高考语文精选专题复习小说精读精练:汪曾祺《异秉》

ID:664371

大小:29.95 KB

页数:11页

时间:2021-04-12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21 届高考语文精选专题复习小说精读精练:汪曾祺《异秉》 文 本 研 读 (注:>>>处为文章精析) 异 秉 作者:汪曾祺 王二是这条街的人看着他发达起来的。 >>>倒叙,引出主人公及其生活的场景;制造王二发达的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他家在后街濒河的高坡上。这家总是那么安静,从外面听不到什么声音。后街的人家总 是吵吵闹闹的。男人揪着头发打老婆,女人拿火叉打孩子。王家从来没有这些声音。他们家 起得很早。天不亮王二就起来备料,然后就烧煮。他媳妇梳好头就推磨磨豆腐,帮王二烧火, 火光照得她的圆盘脸红红的。 每天下午,他出摊很早,他摆摊的地点是在保全堂。这地点好,东街西街和附近几条巷 子到这里都不远。到了上灯以后,王二的生意就到了高潮。只见他拿了刀不停地切,一面还 忙着收钱,包油炸的、盐炒的豌豆、瓜子,很少有歇一歇的时候。一直忙到九点多钟,在他 的两盏高罩的煤油灯里煤油已经点去了一多半,装熏烧的盘子和装豌豆的匣子都已经见了底 的时候,他媳妇给他送饭来了,他才用热水擦一把脸,吃晚饭。吃完晚饭,总还有一些零零 星星的生意,他不忙收摊子,就端了一杯热茶,坐到保全堂店堂里的椅子上,听人聊天,一 面拿眼睛瞟着他的摊子,见有人走来,就起身切一盘,包两包。他的主顾都是熟人,谁什么 时候来,买什么,他心里都是有数的。 >>>介绍王二家如何与别家不同,以及王二做生意的地点和日常生活状态。 这一条街上的店铺、摆摊的,近几年,景况都不大好。只有王二的生意却越做越兴旺。 (转折,为下文王二的发迹以及张汉说王二有“异秉”埋伏笔。)每天晚上到了买卖高潮的时 候,摊子外面有时会拥着好些人。遇上下雨下雪,叫主顾在当街打伞站着,实在很不过意。 于是经人说合,出了租钱,他就把他的摊子搬到隔壁源昌烟店的店堂里去了。源昌烟店是个 老名号,专卖旱烟。王二来了,就占了半边店堂。他的摊子原来在保全堂廊檐是东西向横放 着的,迁到源昌,就改成南北向,直放了。所以,已经不能算是一个摊子,而是半个店铺了。 他所卖的东西的品种也增加了。最显眼的变化是他把长罩煤油灯撤掉,挂起一盏呼呼作响的 汽灯。这白亮白亮的汽灯,越显得源昌柜台里的一盏煤油灯十分的暗淡了。 >>>王二卤货摊子的陈设及其生意发展的过程,与“源昌烟店”的冷淡形成对比,突出王二卤货摊 子生意的红火。 王二的发达,是从他的生活也看得出来的。第一,他可以自由地去听书。王二最爱听书。 以前去听书都要经过考虑。一是花钱,二是费时间,更主要的是考虑这于他的身份不大相称: 一个卖熏烧的,常常听书,怕人议论。近年来,他觉得可以了,想听就去。下午的书一点开 书,不到四点钟就“明日请早”了,这耽误不了他的生意。第二,过年推牌九。王二平常绝不 赌钱,只有过年赌五天。过年赌钱不犯禁。下注时,王二把五吊钱稳稳地推出去,心不跳, 手不抖。推牌九这玩意,财越大,气越粗,王二输的时候竟不多。 >>>通过对王二两个爱好的描写,侧面反映王二的发达,但这仍然是小人物极普通的兴趣爱好, 与王二身有“异秉”并无关联。 王二把他的买卖迁到隔壁源昌去了,但是每天九点后他还是端了一杯茶到保全堂药店来。 药店里的“先生”里分为几等,最低等的叫“同事”。“同事”每年都有被辞退的可能。像陶先生, 就有三次差点被辞退。他咳嗽痰喘,人也不精明。没有辞退,是因为店伙纷纷说情,加上他 也越来越勤勉谨慎了。“先生”以下,是学生意的,叫做“相公”。保全堂现有的“相公”姓陈。 陈相公嘴唇厚厚的,说话呜噜呜噜地说不清楚。他老是挨打。挨打的原因大都是做错了事: 纸裁歪了,灯罩擦破了。这孩子也好像不大聪明,记性不好,做事迟钝。有时,他会想一会 家,想想他的守寡的母亲,想想他家房门背后的贴了多年的麒麟送子的年画。 王二每天到保全堂来,是因为这里热闹。别的店铺到九点多钟,就没有什么人,往往只 有一个管事在算帐,一个学徒在打盹。保全堂正是高朋满座的时候,这些先生都是无家可归 的光棍,这时都聚集到店堂里来。总有几个常客,其中有一个叫张汉的。这张汉有七十岁了, 年轻时走过很多地方,见多识广。有一天,对门万顺酱园连家的一个亲戚兼食客万事通张汉 谈起人生有命。说凡是成大事业,有大作为,兴旺发达的,都有异相,或有特殊的秉赋。汉 高祖刘邦,股有七十二黑子——就是屁股上有七十二颗黑痣,谁有过?燕人张翼德,睡着了 也睁着眼睛。就是市井之人,凡有走了一步好运的,也莫不有与众不同之处。必有非常之人, 乃成非常之事。大家听了,不禁暗暗点头。 >>>保全堂里的“众生相”:平凡的小人物们分工明确,富有坚韧活泼的生命力和生活情味。这也 是王二喜欢每天晚上到这里来的原因。同时,张汉的“异秉”之说,将琐碎的小人物们收拢一处,小说主 旨开始明了。 忽然张汉话锋一转,向王二道:“即以王二而论,他这些年飞黄腾达,财源茂盛,也必 有其异秉。” 王二不解何为“异秉”。 “就是与众不同,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你说说,你说说!”大家也都怂恿王二:“说说! 说说!” >>>小说分头叙述的各色人等终于被“张汉”聚集到王二的“异秉”上,小说结构到此圆满,先前若 隐若现的中心线索也终于露出水面——认真生活的小人物们,内心深处却都有一种对自己无法理解的 命运的顺从和敬畏。 王二虽然发了一点财,却随时不忘自己的身份,从不僭越自大,在大家敦促之下,只有 很诚恳地欠一欠身说:“我呀,有那么一点:大小解分清。”他怕大家不懂,又解释道:“我解 手时,总是先解小手,后解大手。” >>>王二看似揶揄的回答,却让听众们信以为真,为下文“陈相公”躲在茅房里为改变命运而尝试“大 小解分清”作铺垫。 张汉一听,拍了一下手,说:“就是说,不是屎尿一起来,难得!” 说着,已经过了十点半了,大家起身道别,该上门了。掌柜向柜台里一看,经常挨打的 学生意的小伙计陈相公不见了,就大声喊:“陈相公!”喊了几声,没人应声。(谨小慎微的 学徒哪里去了?不怕再挨打吗?) 原来陈相公在厕所里。这是陶先生发现的。他一头走进厕所,发现陈相公已经蹲在那里。 本来,这时候都不是他们俩解大手的时候。 >>>点明主旨:无法理解命运又无力抗拒命运的小人物们,内心深处却都有改变命运的幻想,以 至于他们会采取滑稽的形式去“逆天改命”——在茅房里尝试“大小解分清”。 一九四八年旧稿 一九八〇年五月二十日重写(有删改) 知 识 建 构 //倒叙及其作用// 倒叙是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重要、最突出的片段提到文章的前边,然后再从事件的开 头按事情先后发展顺序进行叙述。 其作用是:1.能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使文章产生悬念,更能引人入胜,同时也可以避免 叙述的平板和结构的单调。2.造成悬念,引人入胜,起到特殊的表达效果。运用倒叙,非有 过渡句或过渡段衔接不可。3.倒叙的方式打乱事件发展的顺序,使人猝不及防的进入到故事 发展的紧要关头,从而给读者造成强烈的悬念,使故事更加惊心动魄、扣人心弦。 本文从开头即设置悬念,倒叙王二的发达,由此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文中再对王二发 达的过程加以解释,与文章开头形成呼应,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 试 题 解 析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异秉”意思是与众不同,异于常人之处,通常能带来好运富贵。而王二的“异秉”本质 上是他的勤劳能干,自守自持。 B.文章开头“后街的人家总是吵吵闹闹的”,与王二家形成对比,突出了王二家庭和睦, 妻子贤惠。 C.王二早起备料烧煮,下午摆摊做生意,他清楚“谁什么时候来,买什么”,到后来搬摊 子,增加品种,可见其用心经营,灵活变通。 D.文中写到王二“可以自由地去听书”和“过年推牌九”,展现了王二忙中偷闲、张弛有度 的生活状态,主要是因为王二“发达了”,身份变了。 参考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对理解小说内容的能力。题中 D 项,“身份变了”错,原文“王二的发达,是从 他的生活也看得出来的。第一,他可以自由地去听书”“第二,过年推牌九”“推牌九这玩意, 财越大,气越粗,王二输的时候竟不多”,可知王二“可以自由地去听书”“过年推牌九”是因为 现在“发达了”,并未提到他“身份变了”。 2 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作者以简洁恬静的笔调,描绘了苏北小镇的风土人情,世事云烟。 B.文章多处运用对比的手法,陶先生、陈相公的境遇和王二形成了对比,与王二相比他 们缺少一颗积极向上的心。 C.小说以第三人称叙述了人生百态和世事冷暖,流露出作者对弱势群体悲悯的关怀。 D.本篇小说没有大起大落的故事情节,呈现的多是平淡的生活画面,体现了汪曾祺作品 的独特魅力。 参考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题中 B 项,“与王二相比他们缺少一颗积极 向上的心”错,从“他也越来越勤勉谨慎了”“有时,他会想一会家,想想他的守寡的母亲,想 想他家房门背后贴了多年的麒麟送子的年画”“原来陈相公在厕所里。这是陶先生发现的。他 一头走进厕所,发现陈相公已经蹲在那里。本来,这时候都不是他们俩解大手的时候”,可 知他们并不是“缺少一颗积极向上的心”。 3 有人说“《异秉》中处处体现温情,又隐藏着太多的无情”,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 (4 分) 参考答案: (1)《异秉》中保全堂药店充满了温情:陶先生“咳嗽痰喘,人也不精明”,没有被辞 退,是因为“店伙纷纷来说情”;晚上九点多无家可归的光棍们欢聚到保全堂(保全堂高朋满 座,气氛欢乐)。 (2)隐藏着太多的无情:陶先生患有咳嗽痰喘,总是要被辞退;陈相公他每天干着最 苦最无聊最脏的活,老是挨打;两人都难以改变自己的苦难处境;有“异秉”的人好命,没有 “异秉”的人不幸,将不同人的不同人生进行对比,更突显世事的无情。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本内容的能力。 理解分析“保全堂药店充满了温情”,原文“像陶先生,就有三次差点被辞退。他咳嗽痰喘, 人也不精明。没有辞退,是因为店伙纷纷说情”中,“店伙纷纷说情”是对弱者的体恤与同情, 体现出“保全堂药店充满了温情”;原文“别的店铺到九点多钟,就没有什么人,往往只有一个 管事在算帐,一个学徒在打盹。保全堂正是高朋满座的时候。这些先生都是无家可归的光棍, 这时都聚集到店堂里来”,与别的店铺的冷清相比,保全堂先生们的欢聚热闹欢乐,体现出“保 全堂药店充满了温情”。理解分析“隐藏着太多的无情”,原文“‘同事’每年都有被辞退的可能。 像陶先生,就有三次差点被辞退,他咳嗽痰喘,人也不精明”“陈相公嘴唇厚厚的,说话呜噜 呜噜地说不清楚。他老是挨打。挨打的原因大都是做错了事:纸裁歪了,灯罩擦破了”,可 知“两人都难以改变自己的苦难处境”,体现出“隐藏着的无情”;小说大部分内容写王二的发 达经过与发达后的生活状态,与陶先生、陈相公这些弱势群体的不幸境遇形成了对比,可分 析出“有‘异秉’的人好命,没有‘异秉’的人不幸,突显世事的无情”。 4 “万事通张汉”在小说中有什么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6 分) 参考答案: (1)引出“异秉”,照应标题。“万事通张汉”是小说的次要人物,在小说后半部分出现, 借他之口谈起“凡成大事业、兴旺发达的都有异相或有特殊的秉赋”,引出话题“异秉”,照应 题目; (2)衬托人物形象。侧面衬托主人公“王二”生意的兴旺与成功,表现王二对周围人产 生的影响,丰富了人物形象; (3)使文章主题深刻。万事通张汉谈“异秉”,展现了更为广阔的社会生活,深化文章主旨。 (4)推动情节发展,使文章结构严谨。前文写王二的发达,后文写异秉的内涵,万事通张 汉使前文看似散淡的材料联系成为一个整体。 解析: 本题考查小说人物形象作用的能力。 从结构上看,原文“就是市井之人,凡有走了一步好运的,也莫不有与众不同之处。必 有非常之人,乃成非常之事。大家听了,不禁暗暗点头”“忽然张汉话锋一转,向王二道:‘即 以王二而论,他这些年飞黄腾达,财源茂盛,也必有其异秉’”,可知借他之口引出话题“异秉”, 与标题“异秉”形成照应;从人物形象角度,原文“忽然张汉话锋一转,向王二道:‘即以王二 而论,他这些年飞黄腾达,财源茂盛,也必有其异秉。’”“‘就是与众不同,和别人不一样的 地方。你说说,你说说!’大家也都怂恿王二:‘说说!说说!’”,众人对王二的飞黄腾达财源 茂盛的认同,认为他与众不同,必有异秉,可分析出“侧面衬托主人公‘王二’生意的兴旺与成 功,表现王二对周围人产生的影响”;从主题看,小说前半部分内容写王二的发达,后半部 分写事通张汉谈“异秉”,周围人的反应,展现的社会生活更为广阔,可知“深化文章主旨”; 从情节发展看,前文写王二的发达,后文借张汉之口谈“异秉”,揭示王二发达的原因,将前 后文紧密联系在一起,对情节起到推动作用,使结构严谨。 反 馈 检 测 1.小说以“异秉”为题,有什么寓意? 2.请简要分析“王二”的形象。 相 关 链 接 鸡鸭名家 汪曾祺 “三爷,鸭都丢了!” 佃户和长工一向都叫我父亲为“三爷”。 “怎么都丢了?” 这一带多河沟港汊,出细鱼细虾,是个适于养鸭的地方。有好几家养过鸭。这块地上的 老佃户叫倪二,他要养鸭。从来没有养过鸭,这怎么行?他说他帮过人,懂得一点。没有本 钱,没有本钱想跟三爷借。父亲觉得让他种了多年草田,应该借给他钱。父亲也托他买了一 百只小鸭,由他代养。事发生后,他居然把一趟鸭养得不坏。 前两天倪二说,要把鸭子赶去卖了。父亲问他要不要请一个赶过鸭的行家帮一帮,怕他 一个人应付不了。运鸭,不像运鸡。鸡是装了笼的。运鸭,还是一只小船,船上装着一大卷 鸭圈,干粮,简单的行李,人在船,鸭在水,一路迤迤逦逦地走。鸭子路上要吃活食,小鱼 小虾,运到了,才不落膘掉斤两,精神好看。指挥鸭阵,划撑小船,全凭一根篙子。一程十 天半月。经过长江大浪,也只是一根竹篙,晚上,找一个沙洲歇一歇。 “不要!” 他怕父亲再建议他请人帮忙,偷偷地一早把鸭赶过荡,准备过白莲湖,沿漕河,过江。 “倪二在白莲湖里。三爷赶快去看看吧。一趟鸭子全散了!” “散了”,就是鸭子不服从指挥,各自为政,四散逃窜,钻进芦丛里去了,而且再也不 出来。这种事过去也发生过。白莲湖是一口不大的湖,离窑庄不远。出菱,出藕,藕肥白少 渣。二五八集期,父亲也带我去过。湖边港汊甚多,密密地长着芦苇。断芦苇很高了,黑森 森的。莲蓬已经采过了,荷叶的颜色也发黑了。人过时常有翠鸟冲出,翠绿的一闪,快如疾 箭。 小船浮在岸边,竹篙横在船上。倪二呢?坐在一家晒谷场的石辘轴上,手里的瓦块毡帽 攥成了一团,额头上破了一块皮。几个人围着他。他好像老了十年。他疲倦了。一清早到现 在,现在已经是下午了,他跟鸭子奋斗了半日。他一定还没有吃过饭。他的饭在一个布口袋 里——一袋老锅巴。他木然地坐着,一动不动。不时把脑袋抖一抖,倒像受了震动。——他 的脖子里有好多道深沟,一方格,一方格的。颜色真红,好像烧焦了似的。老那么坐着,脚 恐怕要麻了。他的脚显出一股傻相。 怎么办呢? 围着的人说: “去找陆长庚,他有法子。” “哎,除非陆长庚。” “只有老陆,陆鸭。” 陆长庚在哪里? “多半在桥头茶馆。” 桥头有个茶馆,是为鲜货行客人、蛋行客人、陆陈行客人谈生意而设的。区里、县里来 了什么大人物,也请在这里歇脚。卖清茶,也代卖纸烟、针线、香烛纸码、鸡蛋糕、芝麻饼、 七座散、紫金锭、莱种、草鞋、写契的契纸、小绿颖毛笔、金不换黑墨、何通记纸牌……总 而言之,日用所需,应有尽有。这茶馆照例又是闲散无事人聚赌耍钱的地方。茶馆里备有一 副麻将牌,一副牌九。推牌九时下旁注的比坐下拿牌的多,站在后面呼吆喝六,呐喊助威。 船从桥头过,远远地就看到一堆兴奋忘形的人头人手。船过去,还听得吼叫:“七七八八— —不要九!”——“天地遇虎头,越大越封侯!”常在后面抖着头看人赌钱的,有人指给我们 看过,就是陆长庚,这一带放鸭的第一把手,诨号陆鸭,说他跟鸭子能通话,他自己就是一 只成了精的老鸭。——瘦瘦小小,神情总是在发愁。他已经多年不养鸭了,现在见到鸭就怕。 “不要你多,十五块洋钱。” 说了半天,讲定了,十块钱。他不慌不忙,看一家地杠通吃,红了一庄,方去。 “把鸭圈拿好。倪二,赶鸭子进圈,你会的?我把鸭子吆上来,你就赶。鸭子在水里好 弄,上了岸,七零八落的不好捉。” 这十块钱赚得太不费力了!拈起那根篙子(还是那根篙,他拈在手里就是样儿),把船撑 到湖心,人仆在船上,把篙子平着,在水上扑打了一气,嘴里啧啧啧咕咕咕不知道叫点什么, 赫!——都来了!鸭子四面八方,从芦苇缝里,好像来争抢什么东西似的,拼命地拍着翅膀, 挺着脖子一起奔向他那只小船的四周来。本来平静辽阔的湖面,骤然热闹起来,一湖都是鸭 子。不知道为什么,高兴极了,喜欢极了,放开喉咙大叫,“呱呱呱呱呱……”不停地把头没 进水里,爪子伸出水面乱划,翻来翻去,像一个一个小疯子。岸上人看到这情形都忍不住大 笑起来,倪二也抹着鼻涕笑了。看看差不多到齐了,篙子一抬,嘴里曼声唱着,鸭子马上又 安静了,文文稚稚,摆摆摇摇,向岸边游来,舒闲整齐有致。兵法:用兵第一贵“和”。这个 “和”字用来形容这些鸭子,真是再恰当不过了。他唱的不知是什么,仿佛鸭子都爱听,听得 很入神,真怪! 这个人真是有点魔法。 “一共多少只?” “三百多。” “三百多少?” “三百四十二。” 他拣一个高处,四面一望。 “你数数。大概不差了。——嗨!你这里头怎么来了一只老鸭?” “没有,都是当年的。” “是哪家养的老鸭教你裹来了!” 倪二分辩。但也没用。他一伸手捞住了。 “它屁股一撅,就知道。新鸭子拉稀屎,过了一年的,才硬。鸭肠子搭头的那儿有一个 小箍道,老鸭子就长老了。你看看!裹了人家的老鸭还不知道,就知道多了一只!” 倪二只好笑。 “我不要你多,只要两只。送不送由你。” 怎么小气,也没法不送他。他已经到鸭圈子提了两只,一手一只,拎了一拎。 “多重?” 他问人。 “你说多重?” 人问他。 “六斤四,——这一只,多一两,六斤五。这一趟里顶肥的两只。” “不相信。一两之差也分得出,就凭手拎一拎?” “不相信?不相信拿秤来称。称得不对,两只鸭算你的;对了,今天晚上上你家喝酒。” 到茶馆里借了秤来,称出来,一点都不错。 “拎都不用拎,凭眼睛,说得出这一趟鸭一个一个多重。不过先得大叫一声。鸭身上有 毛,毛蓬松着看不出来,得惊它一惊。一惊,鸭毛就紧了,贴在身上了,这就看得哪只肥, 哪只瘦。晚上喝酒了,茶馆里会。不让你费事,鸭杀好。” “杀的鸭子不好吃。鸭子要吃呛血的,肉才不老。” 什么事都轻描淡写,毫不装腔作势。说话自然也流露出得意,可是得意中又还有一种对 于自己的嘲讽,这是一点本事,可是人最好没有这点本事。他正因为有这些本事,才种种不 如别人。他放过多年鸭,到头来连本钱都蚀光了。鸭瘟,鸭子瘟起来不得了,只要看见一只 鸭子摇头,就完了。这不像鸡,鸡瘟还有救,灌一点胡椒、香油,能保住几只。鸭,一个摇 头,个个摇头,不大一会,都不动了。好几次,一趟鸭子放到荡里,回来时就剩自己一个人 了。看着死,毫无办法。他发誓,从此不再养鸭。 “倪老二,你不要肉疼,十块钱不白要你的,我给你送到。今天晚了,你把鸭圈起来过 一夜。明天一早我来。三爷,十块钱赶一趟鸭,不算顶贵噢?” 他知道这十块钱将由谁来出。 当然,第二天大早来时他仍是一个陆长庚:一夜“七戳五在手”,输得光光的。 “没有!还剩一块!” 一九四七年初,写于上海 (取材于汪曾祺的同名小说,有删改)

资料: 1.9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