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8 2021年高考语文仿真模拟专题试卷(新高考卷)(八) 含答案与解析
加入VIP免费下载

专题08 2021年高考语文仿真模拟专题试卷(新高考卷)(八) 含答案与解析

ID:664728

大小:68.21 KB

页数:18页

时间:2021-04-12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专题 08 考试时间:150 分钟 满分:150 分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共 2 题;共 35 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东坡居士 林语堂 ①苏东坡由现在起,由情势所迫,要一变而为农夫,由气质和自然的爱好所促使,要变成一个隐士。 苏东坡最可爱,是在他身为独立自由的农人自谋生活的时候。中国人由心里就赞美头戴斗笠、手扶犁耙、 立在山边田间的农人——倘若他也能作好诗,击牛角而吟咏。他偶尔喝醉,甚至常常喝醉而月夜登城徘徊。 这时他成了自然中伟大的顽童——也许造物主根本就希望人是这副面貌吧。 ②在元丰三年(1080)正月初一,苏东坡已和长子迈离开京都,启程前往幽居之地黄州。黄州是长江 边上一个穷苦的小镇,在汉口下面约六十里地。 ③苏东坡幸而死里逃生,至少是个惊心动魄的经验。他开始深思人生的意义。在六月他写的别弟诗里, 他说他的生命犹如爬在旋转中的磨盘上的蝼蚁,又如旋风中的羽毛。他开始沉思自己的个性,而考虑如何 才能得到心情的真正安宁。他转向了宗教。 ④在元丰四年(1081),苏东坡真正务农了。他开始在东坡一片田地里工作,自称东坡居士。他过去 原想弃官为农,没料到在这种情形之下被迫而成了农夫。在他那《东坡八首》前面的小序中说:“地既久 荒,为茨棘瓦砾之场,而岁又大旱,垦辟之劳,筋力殆尽。释耒而叹,乃作是诗,自愍其勤。庶几来岁之 入,忽忘其劳焉。” ⑤他看着稻茎立得挺直,在微风中摇曳,或是望着沾满露滴的茎在月光之下闪动,如串串的明珠,他 感到得意而满足。他过去是用官家的俸禄养家糊口;现在他才真正知道五谷的香味。 ⑥苏东坡的邻人和朋友是潘酒监、郭药师、庞大夫、农夫古某;还有一个说话大嗓门跋扈霸道的婆娘, 常和丈夫吵嘴。黄州太守徐大受、武昌太守朱寿昌,也是对苏东坡佩服得五体投地的人。再一个是马梦得 (字正卿),始终陪伴着苏东坡,而且非常忠实可靠,过去已经追随苏东坡二十年。苏东坡曾说,他的朋 友跟随他而想发财致富,那如同龟背上采毛织毯子。那时苏东坡又吸引了一些古怪的人物,其中两个是道 士。因为苏东坡对长生的奥秘甚感兴趣。 ⑦但是东坡最好的朋友是陈慥。今天中文里有“季常之癖”一个典故,季常是陈慥的号。陈季常这个朋友, 苏东坡是可以随便和他开玩笑的。苏东坡在一首诗里,开陈季常的玩笑说:“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 夜不眠。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地心茫然。”因为这首诗,在文言里用“河东狮吼”就表示惧内,而陈季常 是怕老婆的丈夫,这个名字也就千古流传了。 ⑧苏东坡自己善于做菜,也乐意自己做菜吃,他太太一定颇为高兴。根据记载,苏东坡认为在黄州猪 肉极贱,可惜“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颇引为憾事。他告诉人一个炖猪肉的方法,极为简单。就是用 很少的水煮开之后,用文火炖上数小时,当然要放酱油。 ⑨他又发明了一种青菜汤,就叫做东坡汤。这根本是穷人吃的,他推荐给和尚吃。方法就是用两层锅。 米饭在菜汤上蒸,同时饭菜全熟。下面的汤里有白菜、萝卜、油菜根、芥菜。下锅之前要仔细洗好,放点 儿姜。 ⑩在这种农村气氛里。他觉得自己的生活越来越像田园诗人陶潜的生活,他对陶潜极其佩服。苏东坡 写过一首诗,说陶潜一定是他的前身。这种说法若出诸一个小诗人之口,未免狂妄自大。若苏东坡说出来, 只觉得妥当自然。他越读陶诗,越觉得陶诗正好表现自己的情思和生活。 ⑪苏东坡很容易接受哲学达观思想的安慰。在雪堆的墙上门上,他写了三十二个字给自己昼夜观看, 也向人提出四种警告: “出舆入辇,厥痿之机。洞房清宫,寒热之媒。皓齿蛾眉,伐性之斧。甘脆肥浓,腐肠之药。” ⑫失去人间美好的东西之人,才有福气!苏东坡能够到处快乐满足,就是因为他持这种幽默的看法。后 来他被贬谪到中国本土之外的琼崖海岛,当地无医无药,他告诉朋友说:“每念京师无数人丧生于医师之 手,予颇自庆幸。” ⑬苏东坡现在衣食足堪自给,心满意足。他今日之使我们感到亲切自然之处,是那一片仁爱心。当年 在他所住地区溺死初生婴儿的野蛮风俗,最使他痛心。苏东坡自己成立了一个救儿会,请心肠慈悲为人正 直的邻居读书人古某担任会长。救儿会请富人捐钱.每年捐助十缗,多捐随意,用此钱买米.买布,买棉 被。古某掌管此钱。安国寺一个和尚当会计,主管账目。这些人到各乡村调查贫苦的孕妇,她们若应允养 育婴儿,则赠予金钱、食物、衣裳。苏东坡说,如果一年能救一百个婴儿,该是心头一大喜事。他自行每 年捐出十缗钱。他行的才是最上乘的佛教教义。 ⑭我总以为,不管何处,只要人道精神在,宗教即可再兴。人道精神一死,宗教也随之腐烂了。 (摘自《苏东坡传》第十五章《东坡居士》,有删节) (1)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人由心里就赞美头戴斗笠、手扶犁耙、立在山边田间的农人——倘若他也能作好诗,击牛角而吟咏。 由此可见,造物主根本就希望人应该以这副面貌出现。 B.务农是很艰辛的,特别是对一个毫无经验又要以此为生的士大夫来讲,这应是一种压力和折磨,但苏 东坡却从中感到得意和满足。 C.因为苏轼不仅仰慕陶渊明,而且越读陶诗,越觉得陶诗正好表现自己的情思和生活,所以他在诗中也 不禁表达出对陶渊明的敬仰和佩服。 D.从苏东坡写的三十二个字中,我们可以真切感受到,他之所以能够到处快乐满足,是因为他拥有豁达 的心胸和正确的得失观。 (2)对苏轼自称“东坡居士”的原因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东坡”是他被贬黄州后耕作的地方,更是他生平第一次参加农耕的地方,这里有他辛勤的汗水,更有他 自力更生的快乐,是一个有特殊意义的地方,故以“东坡”为号。 B.“居士”,即学佛的居家之士,介乎隐士和佛徒之间。他此时是一个被贬的人,而且受气质和自然的爱好 所促使,他选择做隐士。 C.他以这段特殊的经历的标志为号,表明他不以这种身份、生活为辱,反以这种身份、生活为豪,这体 现出他的豁达快乐的天性。 D.“东坡居士”的自号,是苏轼对朝廷的不满和讽刺,虽生性乐观豁达,但苏轼对自己因“乌台诗案”被贬, 内心是无法释怀的。 (3)身处逆境的苏东坡有充分的理由不快乐,但他却能事事处处体会到快乐,甚至创造快乐。请结合本 章内容概括出苏东坡的乐。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假面 契诃夫 某地社交俱乐部,出于为慈善事业募捐的目的,举办了一次假面舞会。已是午夜十二点。五个没有跳舞、 不戴假面的知识分子,围坐在阅览室里一张大桌旁,看报、打盹。阅览室里十分安静。突然响起一个低沉 而喑哑的声音,“看来这里更舒服!都上这儿来!快点,朋友们!”门敞开了,一个肩宽背厚的男人闯进阅 览室,他穿着马车夫的号衣,一顶宽边帽上插着几根孔雀毛,脸上蒙着假面。在他身后跟进来两个戴假面 的女人和一名端托盘的仆役。托盘上摆着几个酒瓶和杯子。 “都别待在这里!现在不是看报和研究政治的时候……把报纸都扔了!”“我请你安静点,”有个知识分子透 过眼镜,瞧了瞧那人的假面说,“这里是阅览室,不是喝酒的地方。” “天下怎么会有这样的聪明人,居然认为报纸比美酒还好,”插孔雀毛的男人给自己倒了一杯烈性甜酒, 开口说,“照我看来,你们这些可敬的先生之所以喜欢看报,是因为你们没钱买酒喝……你别再装模作样, 不如来喝一杯!” 插孔雀毛的男人稍稍挺起身子,从眼镜先生手里一把夺过报纸。“您竟敢放肆!”眼镜先生发怒了,“您 不知道您在跟谁打交道,我是银行经理热斯佳科夫!……”“我啐你这个热斯佳科夫!”男人拾起报纸,把它 撕成碎片。孤儿院会计别列布欣红着脸、耸着肩膀说,“我简直不明白……有个无赖闯到这里……突然说出这 种混帐话来!”“什么叫无赖?”插孔雀毛的男人大喝一声,一拳头捶在桌子上,震得托盘上的杯子都跳起来。 “你是跟谁说话?快点,给我统统滚蛋!”“我们马上会看到结果!”热斯佳科夫说,他激动得连镜片都冒汗 了。“快去把斯皮里多内奇叫来!”斯皮里多内奇,一个身着警察制服的老头,立刻到来了。“请您离开这里!” 他瞪大可怕的眼睛,耸动着染过的八字胡,声音嘶哑地说。“哎呀,吓死人了!”男人快活得哈哈大笑,“居 然有这么可怕的人,你那小胡子活像猫的触须,眼睛都瞪出来了……嘿嘿嘿……”斯皮里多内奇为了显示自己 的威风,把俱乐部里所有的警察都叫了来。他坐下开始写违警记录。“写啊,写啊,”假面人用低沉喑哑的 声音说,“哈哈!好吧,现在我让你们瞧瞧!一……二……三!”男人站起来,猛地摘下自己的假面,瞧着大 家,快活得纵声大笑。他引起的反响的确非同小可。所有的知识分子都面面相觑,吓白了脸。斯皮里多内 奇不安地清着嗓子,像个无意中做了蠢事的人。 大家认出这个捣乱分子原来是当地的百万富翁、工厂主、世袭的荣誉公民皮亚季戈洛夫,这人向来以喜 欢胡闹、热心公益事业而扬名乡里,另外,正如当地通报里不止一次所载的那样,他还“满怀对教育事业 的爱”。 知识分子们都哑口无言,踮起脚尖不声不响地走出阅览室。“你一定早知道他是皮亚季戈洛夫!”过了一 会儿,斯皮里多内奇对着那个端酒进阅览室的仆役,声音嘶哑地斥责道:“为什么你一声不吭?我把你这 个该死的畜生关起来!”“他老人家不许说,长官!”知识分子们在俱乐部里走来走去,一个个都垂头丧气, 心神不定。夜里两点钟,皮亚季戈洛夫才从阅览室里出来。他来到大厅,在乐队旁坐下,打起瞌睡…… “请问,要不要把您送回府上,或是吩咐备好马车?”别列布欣俯身凑着百万富翁的耳朵问。 “我要回……回家……你送我……回去!”别列布欣高兴得眉飞色舞,赶紧扶起皮亚季戈洛夫。其余的知识分 子立即跑过来帮忙,他们愉快地微笑着,七手八脚把这位世袭荣誉公民抬起来,小心翼翼地把他送到马车 上。 送走了皮亚季戈洛夫之后,那几个知识分子便面露喜色,开始安下心来。“临走时他还向我伸出手来哩,” 十分得意的热斯佳科夫说,“这么看来,万事大吉了,他不生气了……”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通过语言、神态、动作描写塑造人物,尤其是对比手法的运用,揭露了几位知识分子虚假违心、 惟权惟势的面目。 B.小说利用铺垫、伏笔、反差等手法,使情节高潮迭起、一波三折,从而体现了皮亚季戈洛夫荒唐表现 背后的正义感。 C.小说标题为“假面”,既指参加假面舞会的人们戴的面具,也包含了小说的作者对人们“内心的假面”的揭 露与讽刺。 D.斯皮里多内奇面对“真面”显露后的皮亚季戈洛夫深感不安,出门后却责骂仆役,小说以人物行为显现 了讽刺的艺术性。 (2)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热斯佳科夫等知识分子的前后表现及心理转变。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共 3 题;共 35 分)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 诸侯。蔺相如者,赵人也。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壁。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壁。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 谋: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宦者令 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王问:“何以知之?”对曰:“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臣舍人相如止臣曰: “君何以知燕王?臣语曰:‘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燕王私握臣手曰“愿结友。”以此知之,故欲往。’相 如谓臣曰:‘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今君乃亡赵走燕,燕畏赵,其势必不敢留君, 而束君归赵矣。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 智谋,宜可使。” 于是王召见,问蔺相如曰:“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相如曰:“秦强而赵弱,不可不许。” 王曰:“取吾壁,不予我城,奈何?”相如曰:“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赵予壁而秦不予赵城,曲在 秦。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王曰:“谁可使者?”相如曰:“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城入赵而壁留 秦;城不入,臣请完壁归赵。”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壁西入秦。 (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使人遗赵王书 遗:送。 B.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徒:白白地。 C.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 必:一定。 D.城不人,臣请完璧归赵 完:使……完整。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君何以知燕王 敛赀财以送其行 B.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 蟹六跪而二鳌 C.故燕王欲结于君 赵尝五战于秦 D.今君乃亡赵走燕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 ②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4)下面是明代史学家王世贞《蔺相如完璧归赵论》中的一段话,请用“/”断句。 入璧而秦弗予城曲在秦秦出城而壁归曲在赵欲使曲在秦则莫如弃壁畏弃璧则莫如弗予 4.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南涧中题① 柳宗元 秋气集南涧,独游亭午时②。回风一萧瑟,林影久参差。 始至若有得,稍深遂忘疲。羁禽响幽谷,寒藻舞沦漪。 去国魂已远,怀人泪空垂。孤生易为感,失路少所宜。 索寞竟何事,徘徊只自知。谁为后来者,当与此心期③。 注:①南涧:地处永州之南,作者谪居时作。②亭午:正午,中午。③期(qī):约会。 (1)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两项是( ) A.首句交待了游览的时令、地点,“集”字是纯粹的客观描写。 B.“始至”句写出游览之感,初来这里别有感触,稍入深涧似觉忘了疲惫。 C.“去国”句意思是被贬离京后,神情恍惚,怀人不见而有泪空垂。 D.回旋的风“一萧瑟”,碧树的影“久参差”,是从听觉上写出了风与影的和谐。 E.结句表明以后有人迁谪来此,看到此景,或许能真正理解这种落寞心情。 (2)苏东坡曾云:“柳仪曹(柳宗元)诗,忧中有乐,乐中存忧,盖绝妙古今矣。”说说你对本诗中“乐忧” 的理解。 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激昂大义,________,亦曷故哉?(张溥《五人墓碑记》) (2)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________。(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3)吾所以为此者,________。(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4)有善始者实繁,________。(魏徵《谏太宗十思疏》) (5)怨不在大,可畏惟人;________,所宜深慎。(魏徵《谏太宗十思疏》) (6)人生自古谁无死?________。(文天祥《过零丁洋》) (7)________,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过零丁洋》) (8)青山遮不住,________。(辛弃疾《菩萨蛮》)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共 3 题;共 20 分)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苏东坡突围 余秋雨 ①苏东坡成全了黄州,黄州也成全了苏东坡。苏东坡写于黄州的那些杰作,既宣告着进入了一个新的 美学等级,也宣告着苏东坡进入了一个新的人生阶段。他完成了一次永载史册的文化突围。黄州,注定要 与这位伤痕累累的突围者进行一场壮丽的对话。 ②我非常喜欢读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但总觉得语堂先生把苏东坡在黄州的境遇写得太理想了。 语堂先生酷爱苏东坡的黄州诗文,由酷爱渲染开去,渲染得风雅、圣洁。其实,就我所知,苏东坡在黄州 还是很凄苦的;优美的诗文,是对凄苦的挣扎和超越。 ③苏东坡在黄州的生活状态,在他写给李端叔的一封信中描述得非常清楚。信中说:得罪以来,深自 闭塞,扁舟草履,放浪山水间,与樵渔杂处,往往为醉人所推骂,辄自喜渐不为人识。平生亲友,无一字 见及,有书与之亦不答,自幸庶几免矣。 ④我初读这段话时十分震动,因为苏东坡这个大名人是有很多朋友的。应酬、唱和,几乎成了他生活 的基本内容,他一半是为朋友们活着。但是,一旦出事,朋友们不仅不来信,而且也不回信了。苏东坡那 一封封信,千辛万苦地从黄州带出去,却换不回一丁友谊的信息。原来的世界已轰然消失,一代名人就混 迹于樵夫渔民间不被人认识。本来这很可能换来轻松,但他又觉得仍有无数双眼睛注视着自己,只能在寂 寞中惶恐。即便这封无关宏旨的信,他也特别注明不要给别人看。 ⑤他真的害怕了吗?也是也不是。他怕的是麻烦,而绝不怕为道义、为百姓、为朝廷、为皇帝捐躯。 他经过“乌台诗案”已经明白,一个人蒙受了诬陷即便是死也死不出一个道理来。无法洗刷,无处辩解,就 像有些学者提出的“酱缸文化”,跳在里边,怎么也抹不干净。苏东坡怕的是这个,没有哪个高品位的文化 人会不怕。但他的内心仍有无畏的一面。他给李常的信中说: 吾侪虽老且穷,而道理贯心肝,忠义填骨髄,直须谈笑于死生之际。……虽怀坎壕于时,遇事有可尊主 泽民者,便忘躯为之…… 多么真诚的勇敢,多么洒脱的情怀!但是,让他在何处做这篇人生道义的文章呢?没有地方,没有机会。 于是,苏东坡刚刚写完,支颐一想,又立即加一句:此信看后烧毁。 ⑥这是一种真正精神上的孤独无告。那阙著名的“卜算子”道尽了这种精神遭遇: 缺月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 寂寞沙洲冷。 ⑦正是这种唯言的孤独,使他彻底洗去了人生的喧闹,去寻找无言的山水,去寻找远逝的古人。他在 寂寞中反省过去。这是极其诚恳的自我剖析,是想找回一个真正的自己。他无情地剥除每一点异己的成分, 哪怕这些曾为他带来官职、荣誉和名声。他渐渐回归于清纯和空灵,习惯于淡泊和静定。艰苦的物质生活, 又使他体味着自然和生命的原始意味。 ⑧这一切,使苏东坡经历了一次整体意义上的脱胎换骨,也使他的艺术才气获得了一次蒸馏和升华, 他真正地成熟了,成熟于一场灾难之后。幸好,他还不年老,44 岁至 48 岁,对一个男人来说,正是最重 要的年月,今后还大有可为。 ⑨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 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 厚实。勃郁的豪情发过了酵,尖利的山风收住了劲,湍急的细流汇成了湖,结果—— ⑩引导千古杰作的前奏已经鸣响,一道神秘的天光射向黄州,《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 马上就要产生。 (有删减)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在第②段提及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意在引出自己的观点,强调苏东坡在黄州时期凄苦的 生活状态。 B.文中引用苏东坡的书信和作品,更加真实地展示苏东坡的境遇与精神,丰富了文章内容,也使文章更 具说服力。 C.文中③④段叙写苏东坡在黄州时期感受着人情冷暖、世态炎凉,他断绝了与昔日好友的往来,过着孤 独的生活。 D.作者根据历史事实,又展开想象,描述了苏东坡的遭遇和心境,表达了对苏东坡的深切同情和无限敬 仰之情。 (2)简析文章第⑨段画线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妙处。 (3)简要分析题目“苏东坡突围”的含义。 7.请描述下列这幅漫画的内容并写出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60 字左右。 8.根据下面的一段文字,给“海囤族”下一个定义,不超过 40 个字(含标点)。 所谓“海囤族”就是囤货一族,而且什么都囤,囤的标准只有一个:便宜。从表面上看,“海囤族”反映的 是百姓应对日益高涨的物价的盲目和慌乱,而背后却凸显了市场经济条件下消费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失范。 海囤族的行为固然失去理智,但面对日益高涨的物价,这实在也是他们无奈的选择。与其说他们“囤”的是 生活必需品,倒不如说囤的是“安全感”。从“菜奴”“特搜族”“团购族”到“省钱攻略”“买菜秘笈”,可以说,民 众的智慧已经发挥到了极致。 四、写作(60 分)(共 1 题;共 60 分) 9.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鲁迅在杂文《华盖集·这个与那个》中提到:“中国一向就少有失败的英雄,少有韧性的反抗,少有敢单身 鏖战的武人。”在他看来,真正能够被称作英雄的唯有项羽、伍子胥、李陵、司马迁四人。 山西大学教师姬文刚说: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上,并没有刻上某一个具体英雄的名字。不要丑化 英雄的概念,只要足够努力,平凡的人都可以成为英雄。“ 习近平在颁发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 70 周年纪念章仪式上说:“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 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包括抗日英雄在内的一切名族英雄,都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围绕上述材料,谈谈你的英雄观,选好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不得抄袭,不得套 作。 答案解析部分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1.【答案】 (1)A (2)D (3)①务农之乐。②交友之乐。③做菜之乐。④无医之乐(幸存之乐)。⑤救人之乐。⑥隐居之乐。 【解析】【分析】(1)A 项,“……由此可见,造物主根本就希望人应该以这副面貌出现”错误,文章第一 段最后说“……他偶尔喝醉,甚至常常喝醉而月夜登城徘徊。这时他成了自然中伟大的顽童——也许造物主 根本就希望人是这副面貌吧”,文中说“也许”,只是猜测,选项变成“根本”,说法过于绝对化。故选 A 项。 (2)第四段,由“在元丰四年(1081),苏东坡真正务农了。他开始在东坡一片田地里工作,自称东坡 居士”可知,这是“东坡居士”最初的来源,联系这段文字的上下文可知,苏东坡是由于被贬官此地而被迫务 农,从这次事件后,东坡自然悟透了人生的意义,并开始向道,思想也变得豁达乐观。因此答题时,要从 来源、东坡的思想变化、情感态度等角度分析。从文中来看,由四、五两段可以得出 A 项,由第一、十、 十一段可以得出 B 项,由第三、十二段可以得出 C 项,这三项都可以由文中概括得出。D 项,“是苏轼对朝 廷的不满和讽刺”错误,从文章来看,文中并未交代讽刺和不满。故选 D 项。 (3)解答此题,列举苏东坡的快乐事例,可根据传记内容,从苏东坡被贬官后,务农的快乐、交友的快 乐、做菜的快乐、幸存的快乐、隐居生活的快乐等角度组织答案。如第五段“他看着稻茎立得挺直,在微 风中摇曳,或是望着沾满露滴的茎在月光之下闪动,如串串的明珠,他感到得意而满足。他过去是用官家 的俸禄养家糊口;现在他才真正知道五谷的香味”,这是务农之乐;如六、七两段是写交友之乐;如第八、 九两段讲做菜之乐;如第十二段是写无医之乐;如第十、十一段是写隐居之乐;如第十三段是写救人之乐。 故答案为:(1)A;(2)D; (3)①务农之乐。②交友之乐。③做菜之乐。④无医之乐(幸存之乐)。⑤救人之乐。⑥隐居之乐。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 的要求,如“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材 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 (2)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 即选择“正确”或“错误”“一项”或“两项”的要求,如本题“对苏轼自称‘东坡居士’的原因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这就要求考生要感知传记内容,理解苏东坡的人物精神及性格,然后找到“东坡居士”的来源段落。 (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概括整合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 如本题“身处逆境的苏东坡有充分的理由不快乐,但他却能事事处处体会到快乐,甚至创造快乐。 2.【答案】 (1)B (2)表现:斥责、亮出自己的身份并叫人驱赶闯入者;得知来人真实身份后垂头丧气,心神不定;醉酒 者要回家时又恭敬热情地将其送走。 心理的转变:因来者打破宁静、破坏规矩、粗鲁无礼而愤怒;知道来者身份后,不安、恐惧;因感觉危机 终于化解而如释重负、安心。 【解析】【分析】(1)B 项,“小说利用铺垫、伏笔、反差等手法”“体现了皮亚季戈洛夫荒唐表现背后的 正义感”错误。小说没有伏笔,也不是为了体现皮亚季戈洛夫荒唐表现背后的正义感。结合文本内容“照我 看来,你们这些可敬的先生之所以喜欢看报,是因为你们没钱买酒喝……你别再装模作样,不如来喝一杯!” 分析可知,皮亚季戈洛夫的荒唐表现是醉酒后的放纵,并无深意。故选 B。 (2)此题答题时注意抓住题干中的要求“热斯佳科夫等知识分子的前后表现”,要明确“前后”的意思,指“皮 亚季戈洛夫”身份表明的前后,由此可找到文中描写的句子分析概括,重点抓住文中对热斯佳科夫等知识 分子描写的句子,如“这里是阅览室,不是喝酒的地方。”“‘您竟敢放肆!’眼镜先生发怒了”“我简直不明白…… 有个无赖闯到这里……突然说出这种混账话来!”“快去把斯皮里多内奇叫来!”“知识分子们都哑口无言,踮 起脚尖不声不响地走出阅览室”“知识分子们在俱乐部里走来走去,一个个都垂头丧气,心神不定”“别列布 欣高兴得眉飞色舞,赶紧扶起皮亚季戈洛夫。其余的知识分子立即跑过来帮忙,他们愉快地微笑着,七手 八脚把这位世袭荣誉公民抬起来,小心翼翼地把他送到马车上”“这么看来,万事大吉了,他不生气了……” 等分析前后的表现。分析心理时注意抓住文中表现心理和情感的词语如“发怒”“垂头丧气,心神不定”“眉飞 色舞”“愉快”“小心翼翼”等重点词语。因来者打破宁静、破坏规矩等而愤怒。结合“大家认出这个捣乱分子 原来是当地的百万富翁、工厂主、世袭的荣誉公民皮亚季戈洛夫”“知识分子们都哑口无言,踮起脚尖不声 不响地走出阅览室”“知识分子们在俱乐部里走来走去,一个个都垂头丧气,心神不定”分析可知,知道来者 身份后,不安、恐惧;结合“他们愉快地微笑着”“小心翼翼地把他送到马车上”“那几个知识分子便面露喜色, 开始安下心来”等分析可知,因感觉危机终于化解而如释重负、安心。 故答案为:⑴B; ⑵表现:斥责、亮出自己的身份并叫人驱赶闯入者;得知来人真实身份后垂头丧气,心神不定;醉酒者 要回家时又恭敬热情地将其送走。 心理的转变:因来者打破宁静、破坏规矩、粗鲁无礼而愤怒;知道来者身份后,不安、恐惧;因感觉危 机终于化解而如释重负、安心。 【点评】⑴本题考查的是小说的综合鉴赏能力,注意先理解小说的内容和中心主旨。在理解小说的内容和 主旨的基础上才能正确理解小说的语言、情节、标题等,才能选择正确的答案。 ⑵本题考查的是小说人物形象的理解能力,注意概括情节中有关描写人物的段落。读有关情节,抓住关 键词句概括人物形象,再依据题干要求选择词句组织答案。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3.【答案】 (1)C (2)C (3)①(廉颇)被任命为上卿,凭借他的勇猛善战在诸侯各国闻名。②比较这两种对策,宁可答应(秦 的请求)而让秦国承担理亏的责任。 (4)入 璧 而 秦 弗 予 城 /曲 在 秦/ 秦 出 城 而 璧 归 /曲 在 赵 /欲 使 曲 在 秦/则 莫 如 弃 璧/ 畏 弃 璧 /则 莫 如 弗 予 【解析】【分析】⑴题中 C.必:假如。 ⑵A.君何以知燕王:介词,凭借、敛赀财以送其行:连词,来。 B.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转折连词,然而、蟹六跪而二鳌:并列连词,和。 C.故燕王欲结于君、赵尝五战于秦:连词,和。 D.今君乃亡赵走燕:却、度我至军中,公乃入:才。 ⑶①“拜”授予官职、“以”凭借、“闻于诸侯”介词结构倒装。②“均”比较、“宁许”宁可答应、“负”使或者是 让谁担责。 ⑷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此题较容易,注意标志性词语有 “曲”“秦”“欲”“则”。 故答案为:⑴C;⑵C;⑶①(廉颇)被任命为上卿,凭借他的勇猛善战在诸侯各国闻名。②比较这两种 对策,宁可答应(秦的请求)而让秦国承担理亏的责任。 ⑷入 璧 而 秦 弗 予 城 /曲 在 秦/ 秦 出 城 而 璧 归 /曲 在 赵 /欲 使 曲 在 秦/则 莫 如 弃 璧/ 畏 弃 璧 /则 莫 如 弗 予 【点评】主要考查对文言文语段的理解。主要的考点有实词和虚词的含义及用法,断句和翻译。实词和虚 词是理解文言文的基础,如何正确理解或者推断它们的含义极为重要,可采用的方法有:语境推断法、语 法推断法、对称结构推断法、字形推断法、联想推断法、通假推断法等。结合语境上下文判断和借助学习 过的内容迁移联想,这两种方法最为常用。 【附参考译文】 廉颇是赵国优秀的将领。赵惠文王十六年,时为赵国将军的廉颇率领赵军征讨齐国,大败齐军,夺取了 阳晋,晋升为上卿,从此他以英勇善战闻名于诸侯各国。蔺相如,赵国人,他是赵国的宦官首领缪贤家的 门客。 赵惠文王的时候,得到了楚人的和氏璧。秦昭王听说了这件事,就派人给赵王送来一封书信,表示愿意 用十五座城池交换和氏璧。赵王同大将军廉颇以及诸大臣们商量:如果把宝玉给了秦国,秦国的城邑恐怕 不可能得到,白白地受到欺骗;如果不给他,又恐怕秦国来攻打。尚未找到合适的解决办法,寻找一个能 到秦国去回复的使者,也未能找到。宦官令缪贤说:“我的门客蔺相如可以出使。”赵王问:“你是怎么知道 他可以出使的?”缪贤回答说:“微臣曾犯过罪,私下打算逃亡到燕国去,我的门客相如劝阻我不要去,问 我说:‘您怎么会了解燕王呢?’我对他说:‘我曾随从大王在国境上与燕王会见,燕王私下握住我的手,说“情 愿跟您交个朋友”。因此了解他,所以打算投奔燕王。’相如对我说:‘赵国强,燕国弱,而您受宠于赵王, 所以燕王想要和您结交。现在您是从赵国逃亡到燕国去,燕国惧怕赵国,这种形势下燕王必定不敢收留您, 而且还会把您捆绑起来送回赵国。您不如脱掉上衣,露出肩背,伏在斧刃之下请求治罪,这样也许侥幸被 赦免。’臣听从了他的意见,大王也开恩赦免了为臣。为臣私下认为这人是个勇士,有智谋,应该可以出使。 于是赵王立即召见,问蔺相如:“秦王用十五座城池请求交换我的和氏璧,能不能给他?”相如说:“秦 国强,赵国弱,不能不答应它。”赵王说:“得了我的宝璧,不给我城邑,怎么办?”相如说:“秦国请求用 城换璧,赵国如不答应,赵国理亏;赵国给了璧而秦国不给赵国城邑,秦国理亏。衡量一下两种对策,宁 可答应它,使秦国来承担理亏的责任。”赵王说:“谁可以前往?”相如说:“大王如果无人可派,臣愿捧护 宝璧前往出使。城邑归属赵国了,就把宝璧留给秦国;城邑不能归赵国,我一定把和氏璧完好地带回赵国。” 赵王于是就派遣蔺相如带好和氏璧,西行入秦。 4.【答案】 (1)A,D (2)被贬后,游南涧,寄情山水,本是解人烦闷的乐事,诗人也似乎找到了所得,忘记了疲劳。然而羁 鸟鸣叫,寒藻漂浮,却又偏偏勾引起他的苦闷和烦恼。触景生情,想到自己的去国怀人,那种孤寂与悲愤 无法摆脱,忧从中来。 【解析】【分析】(1)A 项“集”更多的是作者的主观感受,涧中寂寞,仿佛秋天的肃杀之气独居于此。D 项“是从听觉上写”错误,这是从视觉上写的。(2)此题是对诗歌的主旨的分析,所谓的“乐”就是诗歌的表 层的含义,被贬后,游南涧,寄情山水;所谓的“忧”是诗人的内心的情感:自己因去国怀人而产生的孤寂 与悲愤。 【点评】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 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 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 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此题 D 项考核手法,其余选项考核诗句的内容和情感,A 项诗意分析错 误,D 手法分析错误。 5.【答案】 (1)蹈死不顾 (2)徒慕君之高义也 (3)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4)能克终者盖寡 (5)载舟覆舟 (6)留取丹心照汗青 (7)臣心一片磁针石 (8)毕竟东流去 【解析】【分析】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 的写法。如“蹈”“盖”“覆”要理解字义去记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6.【答案】 (1)C (2)比喻和排比。将“成熟”比喻成“光辉”“音响”等,生动形象地传达出苏东坡“从容”“大气”等精神品格的 内涵;排比语势强劲,节奏铿锵,更能体现苏东坡超越人生突破自我的可贵精神,表达作者的崇敬之情。 (3)“突围”。指实现突破或超越。精神人格方面:突破了官场束缚,回归清纯、淡泊,真正走向成熟、从 容。文化方面:写于黄州的那些作品宣告着进入了一个新的美学等级,完成了一次永载史册的文化突围。 【解析】【分析】(1)C 项,曲解文意,不是苏东坡断绝与友人的往来,是友人不肯与苏东坡往来了,朋 友们不仅不来信,而且也不回信了,故 C 错误。 (2)划线的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成熟”比喻成“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光辉”、“圆润而不腻耳的 音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不理会哄闹的微笑”、“洗 刷了偏激的淡漠”、“无须声张的厚实”,生动形象地诠释了“成熟”的内涵和表现,表达了对苏东坡“从容”“大 气”等精神品格的欣赏与赞叹。划波浪线的句子还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一连串的比喻,连用七个排比 的句式,在多方位多角度诠释“成熟”内涵的同时,也使语势强劲,节奏铿锵,更能体现苏东坡超越人生突 破自我的可贵精神,表达作者的崇敬之情。 (3)题目的含义,重在理解“突围”二字。“突围”,指实现突破或超越。从文中来看,“苏东坡写于黄州的 那些杰作,既宣告着进入了一个新的美学等级,也宣告着苏东坡进入了一个新的人生阶段。他完成了一次 永栽史册的文化突围。”写于黄州的那些作品宣告着进入了一个新的美学等级,完成了一次永载史册的文 化突围。“也宣告着苏东坡进入了一个新的人生阶段”是指精神人格方面。“他在寂寞中反省过去。这是极其 诚恳的自我剖析,是想找回一个真正的自己。他无情地剥除每一点异己的成分,哪怕这些曾为他带来官职、 荣誉和名声。他渐渐回归于清纯和空灵,习惯于淡泊和静定。艰苦的物质生活,又使他体味着自然和气命 的原始意味。”他终于突破了官场束缚,回归清纯、淡泊。“这一切,使苏东坡经历了一次整体意义上的脱 胎换骨,也使他的艺术才气获得了一次蒸馏和升华,他真正地成熟了,成熟于一场灾难之后。”是说经历 苦难后的苏东坡真正走向成熟、从容。 故答案为:⑴C ⑵ 比喻和排比。将“成熟”比喻成“光辉”“音响”等,生动形象地传达出苏东坡“从容”“大气”等精神品格的内 涵;排比语势强劲,节奏铿锵,更能体现苏东坡超越人生突破自我的可贵精神,表达作者的崇敬之情。 ⑶ “突围”。指实现突破或超越。精神人格方面:突破了官场束缚,回归清纯、淡泊,真正走向成熟、从 容。文化方面:写于黄州的那些作品宣告着进入了一个新的美学等级,完成了一次永载史册的文化突围。 【点评】⑴本题考查散文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 术。本题考查内容涉及分析综合、鉴赏评价两大方面,能力层级为 C 级和 D 级。解答这种以选择题形式出 现的分析鉴赏题,要结合文本的具体语境,联系文本的基本特征、主题、进行综合分析。选择答案时还要注 意运用排除法来判断对错。 ⑵本题考查鉴赏语句中的修辞手法。解答本题思路一般为:点出手法+具体分析+表达效果+作者情感,作 者情感很明显的一般都要点出。 ⑶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标题意蕴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要求“简要分析题 目‘苏东坡突围’的含义”,然后先理解‘苏东坡突围’的表层含义,再结合文本的具体内容分析其深层含义。 7.【答案】 描述画面:这幅名为《砍》的漫画上有许多树桩,画中间有一个人脚踏在树桩上,站立着。他 一手拿着一把大斧,一手放在抬起的腿上。他砍光了树,脑袋也不翼而飞了。 寓意:滥砍滥伐森林,最终断送的是人类自己的生命。漫画告诉我们严重破坏自然环境,必将殃及人类自 身。 【解析】【分析】画面背景:树林中;人物:一个无头的人;他在做什么:握着手中的斧头,脚踩树墩。 还有树林中没有一棵树,只剩下树墩。把背景、人物、主要的事件连缀起来,即是画面的主要内容。联系 生活实际而不就图论事漫画是作者用图画的语言来表达自己对真善美的歌颂、对假恶丑的鞭挞的,是现实 生活直接或间接的反映。漫画寓意:破坏环境,必将殃及人类自身。 故答案为:描述画面:这幅名为《砍》的漫画上有许多树桩,画中间有一个人脚踏在树桩上,站立着。他 一手拿着一把大斧,一手放在抬起的腿上。他砍光了树,脑袋也不翼而飞了。 寓意:滥砍滥伐森林,最终断送的是人类自己的生命。漫画告诉我们严重破坏自然环境,必将殃及人类 自身。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图文、表文转换的能力。我们要抓住图文的构成要素,如果是表,还要注意它的变 化趋势,用文字叙述,当然,还要抓住图文所表达的主旨,是表的还要总结变化的规律。 8.【答案】“海囤族”是指应对日益高涨的物价,以便宜为标准大量囤积生活必需品群体。 【解析】【分析】首先明确下定义的格式是临近的属概念和种差,属概念为“群体”,然后根据材料提取种 差。 【点评】这是一道压缩语段的题目,压缩语段有拟写新闻标题(或一句话新闻)、提取关键词、概括并评 价材料的内容、下定义等几种类型。此题属于下定义的题目,主要有短句变长句、根据语段解说型下定义。 总之下定义的题目要首先明确格式是“种差”+“临近属概念”。答题时首先根据材料要找到这两个要素,然后 把临近的属概念按一定的顺序排列即可。 四、写作(60 分) 9.【答案】 【参考例文】 今天,中国仍需要英雄 反复品读材料中关于英雄的内容,我认为:今天,我们依然需要英雄。任何时候中国都需要一个中国的超 级英雄,他应该不自私、能觉醒、够伟大。今天,中国依然需要英雄。 今天,我们依然需要英雄,当国家利益被忽略、民众权益受损害时,他们会挺身而出。当年,鲁迅冒着生 命危险揭露走狗文人及政府的丑恶嘴脸;鉴湖女侠秋瑾冒着被砍头的风险宣传革命;戊戌变法失败后,谭 嗣同选择等待抓捕而留下我自横刀向天笑的豪迈。他们是英雄,面对生死,他们勇敢、无畏地站出来,维 护大众利益,完成国家意志。当今,崔永元冒着生命危险揭露这个社会的假恶丑,他是精神上的硬汉,代 表这个时代的国家意志,代表广大人民的意志,他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的英雄。 有人说:和平年代,英雄的用武之地何在?发此疑问者只看到世界安定如一潭幽幽湖水,宁静美好。殊不 知,这样的岁月静好正是仰赖于英雄的负重前行。杨利伟是全国人民心目中的飞天英雄,我们只看到飞天 归来时他收到的掌声和鲜花,却没看到他在飞天前艰苦卓绝的训练,以及飞行中要面临的许多未知的危险, 他每向前迈进一步,都需要极强大的素质、智慧和勇气做支撑。中国太空事业要发展,就需要更多的杨利 伟这样的英雄。从他们身上,我们才能看到国家未来光辉远大辉煌美好的前景和希望。 中国的科学研究领域从不缺少默默奉献、潜心钻专研的英雄,他们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克勤克俭, 古稀之年还在苦心钻研水稻品种的“水稻之父”袁隆平;一心扑在地球深探领域的科研疯子拼命三郎黄大年; 被网友称赞为龙之角、凤之冠,国之栋梁的中国天眼之父南仁东,这些科学巨人身上无不具有敢为天下先 的科研勇气,能为天下先的科研素养,必为天下先的科研决心,他们是代表国家意志的超级英雄,中国拥 有了这样一批科研英雄,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今天我们依然需要英雄,星火是学前故事的英雄情结,也是砥砺前行的不竭动力,更是惊世骇俗的精神源 泉。公交司机昊斌心系民众的安危,忍住钻心的疼痛,保住了一车人的性命,他是我们的英雄天津爆炸事 件中,年轻的消防队员忍受毒气的侵袭,冲进灼人的火焰,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壮歌,他也是英雄南海 领空被非法入侵时,是心系国家权益的王伟撞向敌机玉石俱焚震慑了敌人,他也同样是英雄危难时,平凡 人心底的星火被点燃了,瞬间划破了危难的阴霾,上演了惊心动魄的一幕。这时候他们是觉醒的、伟大的, 成为大众意志甚至国家意志的代言人。 罗曼罗兰说:真正的英雄不是永远没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远不被卑下的情操所屈服罢了我们呼唤英雄情 结,呼唤英雄横空出世。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此题以材料作文的方式呈现。写好这一类型的作文,有赖于对材料本身的解读。要仔细品读,揣摩 意蕴,读懂材料,把握主旨,从而确定写作的重点,这是写好该类文章的关键。英雄精神就是民族精神, 如何评价英雄,如何看待英烈,反映的是核心价值观,体现的是时代的精气神。对光辉历史的铭记、对英 烈的怀念和崇敬,是我们砥砺前行中强有力的鼓舞、鞭策和激励,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题目 给了三则材料,三则材料层次感强,角度多元。第一则什么是英雄;第二则结合天安门广场英雄纪念没有 刻上具体英雄的名字来谈论,指出只要足够努力,人人皆可为英雄,意在提醒我们要保有英雄主义的豪情, 向英雄学习;第三则材料是强调英雄对于一个民族的重要性。三则材料的核心是:如何看待(对待)英雄、 英雄精神。 进一步分析: 第一,从是什么的角度思考:什么人算英雄?英雄精神的内涵是什么? 国难当头挺身而出;见义勇为舍己救人;为弱者发声;艰苦奋斗攻克科技难题;精益求精铸造大国重器; 坚守平凡岗位几十年如一日;冲锋在前杀敌报国马革裹尸;坚守正道宁死不屈;忧国忧民心系天下;扶贫 济困声援弱者,……这些都是英雄。 英雄精神是“精忠报国”的爱国精神;是“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精神信仰;是“死在戈壁滩、埋在青山 头”的奉献精神;是“卧薪尝胆”的奋斗精神;是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是挺身而出见义勇为的无畏 精神;是舍我其谁义不容辞的担当精神;是赤诚专一不忘初心的实干精神… 第二,从为什么的角度思考:我们为什么需要英雄?(英雄精神的价值与意义) 比如:榜样的力量;模范的引领;个人成长的需要;家国发展的需要……特别要写作现实的针对性。针对现 实中的“丧文化”“佛系青年”“宅”“娘”“历史虚无主义”“娱乐化”“精致的利己主义”“功利浮躁”等。中国正处于 社会转型时期,一些人的精神世界会出现迷茫,一些道德滑坡、价值失范现象可能凸显,一些青少年对审 美、对精神气质的追求可能偏离正轨。越是这样的时候,越需要我们营造好、弘扬好英雄精神。对个人来 说,以英雄为偶像,是思想净化、精神补钙的过程。对一个社会来说,以英雄为偶像,是激浊扬清、净化 风尚的需要。对于一个国家来说,以英雄为偶像,是战胜险阻、实现梦想的动力。 第三,从怎么办的角度思考:如何看待英雄,如何评价英雄?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在新的时代,我们要崇尚英雄, 传承英雄精神;致敬英雄,为英雄正名;追随英雄,让英雄情怀成为时代的主旋律;尊重英雄,铭记英雄, 不能让英雄流血有流泪。 立意: ①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英雄。 ②在当代的中国仍然需要英雄。 ③尊重英雄也需要弘扬英雄精神。 ④平凡生活中也有默默奉献的英雄。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材料作文,要注意把握材料的内容。材料作文,先要熟读材料,审出材料的主要内 容,这是作文立意的关键,其次要围绕作文的立意选择材料组织作文。

资料: 1.9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