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1 2021年高考语文仿真模拟专题试卷(新高考卷)(一) 含答案与解析
加入VIP免费下载

专题01 2021年高考语文仿真模拟专题试卷(新高考卷)(一) 含答案与解析

ID:664733

大小:57.97 KB

页数:16页

时间:2021-04-12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专题 01 考试时间:150 分钟 满分:150 分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共 2 题;共 35 分) 1.阅读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110 年前,无锡学前街一所书香老宅迎来了一个灵慧可爱的婴儿。随后的一个世纪里,这个婴儿漫步学 海诗坛,研习文理珠玑,成就了与郭沫若、朱自清、钱钟书、徐悲鸿等大家齐名的声望,而他所诞生的那 所老宅,也因他的俊敏与其家族的荣耀而独得“一门五博士,毓秀称翘楚”的美誉。 这美誉中的“毓秀”,正是他的名字﹣﹣顾毓琇。 彼时,顾毓琇的家族在无锡可谓书香门第,名人辈出。无锡顾氏乃东林书社领袖顾宪成之后,家中祖母 为秦观后裔,母亲则是王羲之的后裔,按照陈寅恪先生的说法,这一家人“具有极优美之家风”。 顾毓琇的大半生正值中国各种矛盾爆发的混乱时期,“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反帝运动”、“抗日战 争”……古老的中国没有片刻安宁,也无时无刻不牵动着顾毓琇的心。 1929 年他学成归国,在国内从事电机工程教学和教育行政工作。同时身为文人,他将满腔热情诉诸文 学,创作了一部部鼓舞人心的话剧作品。 书生投笔从戎热,国土贡言献爆狂。 岂为揪杆争黑白,欲凫肝胆报炎黄。 这是顾毓琇在抗日战争年代写下的诗句,言辞间充满着对侵略者的仇恨以及热忱的报国之心。在那个动 荡不安的年代,他写下了很多抗日诗句:“好男谁说不当兵,好女今朝亦请缨。”“不辞石柱中流砥,宁别沙 坪万里征。”这些喷勃着性情与才华的诗句,无不凝固着诗人顾毓琇赤诚的爱国之心。 翻开顾毓琇的作品集,一首首诗词清雅、俊逸,无不流淌着他丰富的思想情感,渲染着他多姿的精神追 求。伴着诗词的唱和,音乐的世界里他亦留下了自己的足音。 精通音律的顾毓琇,在我国古典音乐方面做出了极大贡献。日本音乐界对他极为称赞,称他为“中国古 典音乐的泰斗”。 顾毓琇对我国的音乐、尤其是古典音乐有着十分精湛的研究。上世纪四十年代,他对我国古代音乐史进 行了研究和阐述,同时对国外一些著名的乐章也做了翻译和介绍。1940 年,他走马上任国立音乐学院的首 任院长,并很快提出了以“三四八”为黄钟标准音的建议,这是很专业的一个讲法。这个建议经过当时国民 政府教育部音乐教育委员会通过后得以施行。 受到笃信佛教的祖母影响,他学会了在面对各种可能使人沦陷的虚荣时,心中自留一片净土,时刻保持 对人生的清醒认识。而在此基础之上,他还曾撰写出版了《中国禅史》和《日本禅史》。 行走世间一个世纪,顾毓琇不断拓展着生命的领域,践行着人生的修行。心与行的修行铸就着他的生命, 使得他的道路越走越宽。 1950 年,已伴随战乱的中国度过半生的顾毓琇做出了一个选择,应母校麻省理工学院之邀担任客座教 授,这一去竟开启了他长达半个世纪的海外漂泊生活。 顾毓琇虽然身处国外,却一心挂念着祖国,在旅居美国期间,写下了大量的怀乡思国的诗词。1957 年, 他在《蝶恋花》一词中写到“重阳更比重山远”,他只能在梦里湖山寻觅遍,足见他的爱国思乡情切。 后来有人曾记载,就在他加入美国国籍以后两个月,美国前总统尼克松首次访问中国后不久,应周恩来 总理的邀请,他毅然决然地冒险飞回了中国。其间辗转经过伦敦、香港,回到了阔别 24 年的故土。中美 建立外交关系以后,他回国的次数越来越多,也为国家的建设不断献计献策。 由于长时间生活在海外,顾毓琇的形象在过去的半个世纪中渐渐淡出于国人的视线,所以提到这位旷世 奇才,当下的大部分年轻人可能感到陌生。然而,作为一位曾经辛勤耕耘的老师,他的学生并没有忘记他。 “重教尊师新地天,艰辛攻读忆华年。微分运算功无比,耄耋恢恢乡国篇。”这首满含崇敬之情的诗是顾毓 琇的一位学生写给他的,这位学生就是前国家主席江泽民。 2002 年 9 月 9 日,顾毓琇走完了他长达一个世纪的人生。作为世纪老人,他堪称是一位文理通融、博 学多才的传奇式人物。海内外媒体称誉他是“电机权威、教育专家、文坛耆宿、桂冠诗人、话剧先驱、古 乐泰斗、爱国老翁”,这 28 个字深刻地概括了他一生的风采和传奇。 (摘编自《中国青年报》2013 年期) 【相关链接】顾毓琇,他是国际上公认的电机权威和自动控制理论的先驱。1927 年,曾获得国际上素有电 机与电子领域“诺贝尔”奖之誉的“蓝姆”金质奖章(Lammer Medal)。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1902 年 12 月 24 日,顾毓琇诞生于无锡学前街的一所书香老宅,小时候就被认为是神童,在随后的一 个世纪里,他漫步学海诗坛,研习文理珠玑。 B.顾毓琇是明代东林书社领袖顾宪成的后代,他的祖母是秦观后人,而母亲则是王羲之的后裔,他的家 庭有着令人羡慕的优美家风。 C.顾毓琇一生都生活在中国的各种矛盾爆发的混乱时期,“辛亥革命”“抗日战争”等让古老的中国没有片刻 安宁,而他的心也没有安宁过。 D.1929 年,顾毓琇从美国学成归国以后,一面从事电机工程教学和教育行政工作,一面用文字为民族呐 喊,表达自己的爱国之心。 E.美国前总统尼克松首次访问中国以后,顾毓琇终于回到了魂牵梦萦的祖国;其后,他回国的次数越来 越多,为国家的建设不断献计献策。 (2)顾毓琇被称为“旷世奇才”,他的成就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3)顾毓琇的人格魅力是他被人推崇的一个重要原因。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门 克·莫利[美国] ①开门和关门是人生中含意最深的动作。在一扇扇门内,隐藏着何等样的奥秘! ②没有人知道,当他打开一扇门时,有什么在等待着他,即使那是最熟悉的屋子。时钟滴答响着,天 已傍晚,炉火正旺,也可能隐藏着令人惊讶的事情。也许是修管子的工人就在你外出之时已经来过,把漏 水的龙头修好了。也许是女厨的忧郁症突然发作,向你要求得到保障。聪明的人总是怀着谦逊和容忍的精 神来打开他的前门。 ③门有各种各样。有旅馆、商店和公共建筑的转门,它们是喧闹的现代生活方式的象征。还有古怪的 吱吱作响的小门,它们依然在变相的酒吧间外面晃动,只有从肩膀到膝盖那样高低。更有活板门、滑门、 双层门、后台门、监狱门、玻璃门……然而一扇门的象征和奥秘在于它那隐秘的性质。玻璃门根本不是门, 而是一扇窗户。门的意义就是把隐藏在它内部的事物加以掩盖,给心儿造成悬念。 ④开门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当侍者用托盘端给你晚餐时,他欢快地用肘推开厨房的门。当你面对 上门推销的书商或者小贩时,你把门打开了,但又带着猜疑和犹豫退回了门内。彬彬有礼、小心翼翼的仆 役向后退着,敞开了属于大人物的壁垒般的橡木门。牙医的那位富于同情心然而深深沉默的女助手,打开 通往手术室的门,不说一句话,只是暗示你,医生已为你作好了准备。一大清早,一扇门猛然打开,护士 走了进来,是个男孩! ⑤门是隐秘、回避的象征,是心灵躲进极乐的静谧或悲伤的秘密搏斗的象征。没有门的屋子不是屋子, 而是走廊;无论一个人在哪儿,只要他在一扇关着的门的后面,他就能使自己不受拘束。在关着的门内, 头脑的工作最为有效。人不是在一起牧放的马群。 ⑥开门是一个神秘的动作:它包容着某种未知的情趣,某种进入新的时刻的感知和人类烦琐仪式的一 种新的形式。它包含着人间至乐的最高闪现:重聚,和解,久别的恋人们的极大喜悦。即使在悲伤之际, 一扇门的开启也许会带来安慰;它改变并重新分配人类的力量。然而,门的关闭要可怕得多,它是最终判 决的表白。每一扇门的关闭就意味者一个结束。在门的关闭中有着不同程度的悲伤。一扇门猛然关上是一 种软弱的自白。一扇门轻轻关上常常是生活中最具悲剧性的动作。每一个人都知道把门关上之后接踵而来 的揪心之痛,尤其是当所爱的人音容犹在,而人已远去之时。 ⑦开门和关门是生命之严峻流动的一部分。生命不会静止不动并听任我们孤寂无为。我们总是不断地 怀着希望开门,又绝望地把门关上。 ⑧一扇门的关闭是无可挽回的。至于另一扇门是不存在的。门一关上,就永远关上了,通往消逝了的 时间脉搏的另一个入口是不存在的。 (1)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通过对各种各样的门的描写,赋予“门”以象征意义,写出了自己独特的人生感悟。 B.作者笔下的门都是实实在在的,是读者最熟悉的,拉近了作者与读者的距离。 C.作者笔法自然,信笔有感而发。如第二段说“聪明的人总是怀着谦逊和容忍的精神来打开他的前门”,就 与上文工人修水龙头和女厨突发忧郁症没有内在联系。 D.第四段对开门方式的描写,作者精选了各具特色的生活场景,生动细致地表现出不同社会层面的人的 不同心态,紧扣文章主题,具有典型意义和强烈的现实意义。 (2)作者开头说:“开门和关门是人生中含意最深的动作。”请根据文意写出“开门”和“关门”的含意。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共 3 题;共 35 分)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高防,字修己,并州..寿阳人。性沉厚,守礼法。事母孝,好学,善为诗。张从恩移澶州防御使表为判官有.............. 亲校段洪进盗官木造器市取其直从恩闻之怒将杀之洪进惧思缓其罪.............................绐曰:“判官使为之。”从恩召防诘之, 防即引伏,洪进得免。居帐下岁余,稍稍有言防自诬以活人,从恩益加礼重。契丹入汴,晋主北行。从恩 欲归款契丹,召拜计议,防为陈逆顺,请固守臣节。为左右所摇,从恩遂归契丹。既行,从恩所亲王守恩 与防以城归汉祖。汉祖召防赴太原,加检校金部郎中。俄而周祖即位,起为刑部..员外郎。宿州民以刃杀妻, 妻族受赂,伪言风狂病喑。吏引律不加考掠,具狱上请覆。防云:“其人风不能言,无医验状,以何为证? 且禁系逾旬,亦当须索饮食。愿再劾,必得其情。”周祖然之,卒置于法。世宗..尹京,判官崔颂忤旨,简 求僚佐,宰相以防荐。周祖曰:“朕.方欲用之。”乃以防代颂。世宗即位,从征淮南,初下泰州,即命防权 知州事。扬帅韩令坤驰骑召防,吴军复至广陵,防与令坤败之。诏书嘉奖。太祖还自陈桥,防所居为里民 所略,诏赐绫绢、衣服、鞍马。建隆二年,出知秦州,州与夏人杂处,罔知教养,防齐之以刑,旧俗稍革。 州西北夕阳镇,连山谷多大木,夏人利之。防辟地数百里,筑堡要地。募卒三百,岁获木万章。夏部尚波 于等率诸族千余人,涉渭夺木筏,杀役兵。防出与战,俘四十七人以献。归为枢密直学士,复出知凤翔。 乾德元年卒,年五十九。太祖甚悼惜,赐其子诏曰:“尔父怀匪躬之节,素尚清白,谅无余资,凡所费用, 并从官给。”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二十九》)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张从恩移澶州/防御使表为判官/有亲校段洪进盗官木造器/市取其直从恩/闻之/怒将杀之/洪进惧/思缓 其罪/ B.张从恩移澶州防御使/表为判官/有亲校段洪进盗官木造器/市取其直从恩/闻之/怒将杀之/洪进惧/思缓 其罪/ C.张从恩移澶州/防御使表为判官/有亲校段洪进盗官木造器/市取其直/从恩闻之怒/将杀之/洪进惧/思缓 其罪/ D.张从恩移澶州防御使/表为判官/有亲校段洪进盗官木造器/市取其直/从恩闻之怒/将杀之/洪进惧/思缓 其罪/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并州,古州名,为九州之一,其地约在今河北保定和山西太原、大同一带。 B.刑部,古代官制中的“六部”之一,是司法部门,掌管全国的财经、刑罚、律令。 C.世宗,文中是后周皇帝柴荣的庙号,庙号是在太庙祭祀时对已去世皇帝的称呼。 D.朕,古代第一人称代词,相当于“我”,从秦始皇时成为皇帝自称的专用词语。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高防沉稳宽厚,代人受过。段洪进犯了罪,把责任推到高防身上,高防就认了罪,救了段洪进的性命; 直到一年多以后,张从恩才知道了真相。 B.高防心志坚定,善权利害。契丹入汴,张从恩命令高防与之一起投靠契丹,高防不仅不从,还给他陈 述利害,劝其守住臣节,可是张从恩不肯听从。 C.高防执法如山,断案认真。宿州杀人犯假装疯哑,想逃脱法律制裁;高防接案后对情况进行了深入分 析,最终使之受到应有制裁,为死者伸了冤。 D.高防历仕四朝,颇受器重。晋时他受到张从恩的礼遇,汉时他被任命为检校金部郎中,周时替代崔颂 担任了判官,宋时做了秦州知州和凤翔知府。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出知秦州,州与夏人杂处,罔知教养,防齐之以刑,旧俗稍革。 ②尔父怀匪躬之节,素尚清白,谅无余资,凡所费用,并从官给。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各题。 送李端 卢纶 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 (1)颔联用了哪两种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2)本诗的诗眼是“悲”字,围绕“悲”字,诗中写了哪几种悲情?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氓》以桑叶之润泽有光,比喻女子的容颜亮丽,也用桑叶茂盛比喻情感甜蜜之时的句子是:“________, ________。” (2)《赤壁赋》里概括了曹操军队在攻破荆州顺流而下的军容盛状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3)《富贵不能淫》中展示,大丈夫应做到仁、礼、义,当他发展一帆风顺的时候,能和老百姓一同前 进,相反,也要做到“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共 3 题;共 20 分) 6.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大上海拥有的咖啡店___________,但这一家无疑是其中____________的。它只供应 4 种咖啡,且一天 只营业 4 个小时。门口告示里提醒:非经营场所,不对外营业。“这里不是普通的咖啡店,是‘自闭症实践 基地’。”咖啡馆创始人曹小夏说,“做咖啡不是目的,跟人交流才是目的。” 自闭症患者被称为“冰箱里的孩子”,有语言及社会交往行为刻板、智能障碍等特征,而教育和训练干预 是_________的治疗方法,这家“自闭症实践基地”便是通过卖咖啡、服务于顾客的形式,帮助年轻的自闭症 患者进行职业锻炼,学着独立跟陌生人打交道,进而融入社会。这个过程是漫长艰难的,非常简单的微笑 鞠躬说“欢迎光临”,老师就要用 80 分钟,且要每天重复训练以免忘记,但老师和“顾客”们都__________。 为了帮助这些患者走出自己孤独的世界,慈善人士及相关部门不遗余力,一起用爱心、耐心和宽容为这些 孩子营造出仿真的温馨世界。 然而,仅有爱心和宽容是不够的,( )。走出这间咖啡店,他们要面对的真实世界要复杂得多,这就 需要更专业的指导,更科学的训练,更长久的等待,以及更多力量的支撑。因此,要唤起更多的社会主体 长期关注自闭症患者,帮助他们改善病痛、生存能力、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乃至融入社会。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不胜枚举 别具一格 行之有效 不厌其烦 B.不一而足 独辟蹊径 立竿见影 不厌其烦 C.不一而足 别具一格 行之有效 不胜其烦 D.不胜枚举 独辟蹊径 立竿见影 不胜其烦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这会导致他们沉溺于这个特殊环境 B.还要培养他们走向真实世界的能力 C.特殊对待会让他们更加受到歧视 D.过分宽容会让整个探索失去意义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帮助他们改善病痛和生存能力,提高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进而融入社会。 B.帮助他们改善病痛和生存能力,提升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乃至融入社会 C.帮助他们解除病痛,提高生存能力和自理能力,提升生活质量,进而融入社会。 D.帮助他们解除病痛,提高生存能力,提升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乃至融入社会。 7.下而文段有四处语言表达的问题,请指出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①飞沫和气溶胶是呼吸道病原在人与人之间的重要传播途径。②飞沫和气溶胶是由带有病原者咳嗽、 打喷嚏甚至说话时从呼吸道进入外部环境的,③所以佩戴口罩对阻断病原传播有一定的作用。④一般医 用外科口罩可连续使用 4 小时左右,⑤N95 级别的口罩理论上可使用 1 至 2 天,⑥长时间佩戴需根据口 罩类型更换。⑦摘下口罩后要立即洗手,⑧请勿重复使用一次性口罩,⑨使用过的口罩切勿随意丢弃。 8.把下面一段话的主要意思压缩成一段话,不超过 60 个字。 近代以来,国际社会的“杂音”时有出现有的外国学者认为中华文明能实证的没有五千年,而只有 3500 年左右。如良渚水坝、良诸城墙以及高度发达的稻作农业和制作精美的玉器,为中国以及该地区在新石器 晚期到青铜时代早期的文化认同、社会政治组织以及社会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无可替代的证据,是中华五千 年文明史的实证圣地。申遗成功意味着良诸遗址所代表的中华五千多年文明拨开了“杂音”,在国际上得到 了广泛认可,充分展示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和自信。 四、写作(60 分)(共 1 题;共 60 分) 9.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 倾听了不同国家的音乐,接触了不同风格的异域音调,我由此对音乐的“中国味”有了更深刻的感受,从 而更有意识地去寻找“中国味”。 这段话可以启发人们如何去认识事物。请写一篇议论文,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思考和感悟。 要求:自拟标题,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答案解析部分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1.【答案】 (1)B,D (2)①他是国际公认的电机权威和自动控制理论的先驱,曾获得“蓝姆”金质奖章;②他曾创作了一部部 鼓舞人心的话剧作品,写下了很多抗日诗句,旅美期间,还写了大量的怀乡思国的诗词;③他对我国古代 音乐史进行了研究和阐述,提出了以“三四八”为黄钟标准音,还对国外一些著名的乐章也做了翻译和介绍; ④他曾撰写出版《中国禅史》和《日本禅史》. (3)①心怀赤子之心:祖国处于混乱时期,他为祖国鼓舞呐喊;祖国处于和平时期,他为祖国的建设献 计献策;②清醒认识人生:面对虚荣时,他不为虚荣所累,做到心中自留一片净土,时刻保持对人生的清 醒认识;③一生走在追求的路上:作为世纪老人,电机权威人士,他不断拓展着生命的领域,成为文理融 通的奇才. 【解析】【分析】(1)此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道题综合性比较强,既涉及到了 对传主精神品质的理解,也涉及到了对文章主旨的探究。解答这类体的方法是:①解读标题,确定文体, 找出传主,联系现实思考传主的人生及经历;②快速通读全篇,抓住中心句关键句理清全文结构;③认 真品读重要段落,把握传主精神品质,概括作者观点态度评价;④细致咀嚼重要语句,总结文章手法技巧; ⑥将选项与原文对照,一一排除得出答案。 A.“小时候就被认为是神童”无中生有。 C.“一生都生活在中国的各种矛盾爆发的混乱时期”错,原文是“大半生正值中国各种矛盾爆发的混乱时期”。 E.“其后”表述不准确,时间跨度较大,准确地说,应是“中美建立外交关系以后”。 故选 BD。 (2)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基本能力。题干问的是“顾毓琇被称为‘旷世奇才’,他的才能 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这是考查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首先应注意审题,“被称为‘旷世奇才’”“他的才能”提 供了信息的方向性,“哪些”提示了答案的多样性;文章最后一段“电机权威、教育专家、文坛耆宿、桂冠诗 人、话剧先驱、古乐泰斗”,然后依据这些信息到文中找到答题的区域。文章链接部分“他是国际上公认的 电机权威和自动控制理论的先驱。1927 年,曾获得国际上素有电机与电子领域“诺贝尔奖”之誉的“蓝姆”金 质奖章”,文章第六、七段他曾创作了一部部鼓舞人心的话剧作品,写下了很多抗日诗句,旅美期间,还 写了大量的怀乡思国的诗词;第八、九段“精通音律的顾毓琇,在我国古典音乐方面做出了极大贡献”“1940 年,他走马上任国立音乐学院的首任院长,并很快提出了以“三四八”为黄钟标准音的建议”;第十段“他还 曾撰写出版了《中国禅史》和《日本禅史》”。找到这些内容进行概括即可。 (3)本题考查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的基本能力。回答此题, 要以“人格魅力”为纲,在文本中筛选信息,并列举例子。比如,从顾毓琇在祖国处于混乱时期为祖国鼓舞 呐喊,在祖国处于和平时期为祖国的建设献计献策,可见他心怀赤子之心;从他在面对虚荣时不为虚荣所 累,时刻保持对人生的清醒认识,可见他能清醒认识人生;从他不断拓展着生命的领域,成为文理通融的 奇才,可见他一生走在追求的路上。 故答案为:(1)BD(2)①他是国际公认的电机权威和自动控制理论的先驱,曾获得“蓝姆”金质奖章; ②他曾创作了一部部鼓舞人心的话剧作品,写下了很多抗日诗句,旅美期间,还写了大量的怀乡思国的诗 词;③他对我国古代音乐史进行了研究和阐述,提出了以“三四八”为黄钟标准音,还对国外一些著名的乐 章也做了翻译和介绍;④他曾撰写出版《中国禅史》和《日本禅史》。(3)①心怀赤子之心:祖国处于 混乱时期,他为祖国鼓舞呐喊;祖国处于和平时期,他为祖国的建设献计献策;②清醒认识人生:面对虚 荣时,他不为虚荣所累,做到心中自留一片净土,时刻保持对人生的清醒认识;③一生走在追求的路上: 作为世纪老人,电机权威人士,他不断拓展着生命的领域,成为文理融通的奇才。 【点评】(1)此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2)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 基本能力。(3)本题考查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的基本能力。 2.【答案】 (1)A (2)“开门”的含意是:预示着一个新的开始,一个新的发现。“关门”的含意是:意味着结束。 【解析】【分析】⑴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表现手法的分 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正 确的一项”,立足考查对散文的赏析,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本题中,B 项,“作者笔下的 门都是实实在在的”错误,从文中来看,作者笔下的门,有的实实在在,有的则赋予象征意义,“实在的门” 是读者最熟悉的,拉近了作者与读者的距离;象征意义的“门”,蕴含深刻的这里,给读者以极大的启迪。C 项,“……信笔有感而发”错误,应是看似信笔所至,实则前后多有内在联系;“与上文工人修水龙头和女厨 突发忧郁症没有内在联系”中“没有内在联系”错误,从文中来看,第二段“聪明的人总是怀着谦逊和容忍的 精神来打开他的前门”与上文工人修水龙头和女厨突发忧郁症有一定的内在联系。D 项,“第四段对开门方 式的描写……具有典型意义和强烈的现实意义”错误,从文中来看,“典型意义”还说得过去,而“现实意义” 则根本谈不上,说有“强烈的”就更错了。故选 A 项。 ⑵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 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作者开头说:‘开门和关门是人生中含意最深的动作。’请根据文意写出‘开门’和‘关门’ 的含意”,这就需要考生梳理全文的内容,明确文中“门”所指的内涵,然后再来思考“开门”“关门”的含意。 从文中来看,文章与“开门”和“关门”相关的文字不少,但直接阐述“开门”和“关门”含意的段落在第六、七、 八段,特别是文章的第六段,如“开门是一个神秘的动作:它包容着某种未知的情趣,某种进入新的时刻 的感知和人类烦琐仪式的一种新的形式。它包含着人间至乐的最高闪现:重聚,和解,久别的恋人们的极 大喜悦。即使在悲伤之际,一扇门的开启也许会带来安慰;它改变并重新分配人类的力量”“每一扇门的关 闭就意味者一个结束……”,如第七段“开门和关门是生命之严峻流动的一部分。生命不会静止不动并听任我 们孤寂无为。我们总是不断地怀着希望开门,又绝望地把门关上”。本题的问题出自第一段,答案却出自 文章第六段,这就增加了本题的难度,这就要求考生通过快速阅读,迅速理清文章的脉络,迅速找出相关 的信息。相比较而言,“关门”的含义好归纳一些,因为文中有现成的句子“每一扇门的关闭就意味者一个结 束”,可以直接概括出“关门的含意是意味着一个结束”,而关于“开门”的含义,相关的句子很多,不容易抽 取,但是可以参照归纳“关门”的含义,平行比较,得出答案“‘开门’的含意是:预示着一个新的开始,一个 新的发现”。 故答案为:⑴A;⑵“开门”的含意是:预示着一个新的开始,一个新的发现。“关门”的含意是:意味着结束。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散文的阅读能力。 ⑴此题考核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要注意对文本的全面理解。文学作品的 阅读,一要读题目,抓住题目的关键词来理解文本内容;二要读作者和背景,弄清作者写作文本的感情基 调;三要抓文本的重点句段,来全面理解文本,推出文本的中心思想。 ⑵本题考查的是理解语句的重点词,要注意结合文本的段落来理解。理解语句的重点词,一要看重点词 的特点,二要看句子所在的位置,结合原文的信息来组织答案即可。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3.【答案】 (1)D (2)B (3)B (4)①(高防)出京担任秦州知州,秦州人与夏国人杂处在一起,不懂得教化,高防用刑法治理他们, 从前的习俗渐渐改变。②你的父亲心怀奋不顾身的节操,一向崇尚高洁的品格,料想没有多余的钱财,所 有费用,都由公家供给。 【解析】【分析】(1)如果在“防御使”前面断开,则“防御使”与前面的“张从恩”的关系就不明晰;而在“防 御使”后面断开,前两句都是以“张从恩”为主语,语意顺畅。排除 A、C 项。“闻之”的主语是“从恩”,中间 不能断开,排除 B 项。译文为“张从恩调任澶州防御使,上表推荐他担任了判官。张从恩有个很亲信的校 官叫段洪进的,偷盗公家的木材制造器具,卖了之后获得利益。张从恩听说后十分愤怒,要杀他。段洪进 害怕,想要减轻自己的罪”。故选 D。 (2)B 项, “掌管全国的财经”错误,“财经”是由户部掌管的。故选 B。 (3)B 项,“张从恩命令高防与之一起投靠契丹”说法错误,从原文“欲归款契丹,召拜计议”看,张从恩 只是招来商量,并没有命令他。故选 B。 (4)赋分点:①“出”,京官外调,出京;“齐”,治理;“稍”,渐渐。②“素”,一向;“谅”,料想;“并”, 都。 故答案为:(1)D (2)B (3)B (4)①(高防)出京担任秦州知州,秦州人与夏国人杂处在一起,不懂得教化,高防用刑法治理他们, 从前的习俗渐渐改变。 ②你的父亲心怀奋不顾身的节操,一向崇尚高洁的品格,料想没有多余的钱财,所有费用,都由公家供 给。 【点评】(1)本题考查文言文的断句能力。应对此类问题,要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 的对称,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相反的两个事件句子再短, 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 (2)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对文化常识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古代的称谓、官职 的变迁、人才的选拔、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机构、 典章制度、行政区域划分、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与课本注释相关的内容。 (3)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 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 错位、语句翻译错误、手法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 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 (4)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 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 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 参考译文: 高防,字修己,是并州寿阳县人。天性沉稳厚重,遵守礼法。侍奉母亲非常孝顺,喜欢学习,善于写诗。 张从恩调任澶州防御使,上表推荐他担任了判官。张从恩有个很亲信的校官叫段洪进的,偷盗公家的木材 制造器具,卖了之后获得利益。张从恩听说后十分愤怒,要杀他。段洪进害怕,想要减轻自己的罪,欺骗 说:“是判官让我这样做的。”张从恩召来高防询问,高防就认了罪,段洪进得以免死。在张从恩帐下过了 一年多,渐渐有人说高防是自承有罪以救人之命,张从恩更加尊重他。契丹攻进汴州,晋主向北而去。张 从恩想要归顺契丹,召来高防商量,高防为他陈述利害,请求他坚守臣子的节操。但张从恩被身边的人动 摇,最终归顺了契丹。归顺契丹之后,张从恩的亲信王守恩与高防一同献城归顺汉祖。汉祖召高防去太原, 加官为检校金部郎中。不久周祖做了皇帝,起用他任刑部员外郎。宿州一百姓用刀杀了妻子,妻子的族人 接受贿赂,骗官吏说他患了疯狂病哑了。官吏援引法律不加拷问鞭打,把定案案卷送上来请求复核。高防 说:“这个人患疯病不能说话,没有医生检验的文书,用什么来证明?况且拘禁超过了十天,也应当索要 饮食啊。希望再审查,一定要获得真实情况。”周祖认为他说得对,最终把杀人者法办。世宗为京兆尹时, 判官崔颂违背了圣旨,朝廷选求僚佐,宰相把高防推荐上去。周祖说:“我正想任用他。”就用高防代替崔 颂。世宗做了皇帝,高防跟随世宗征伐淮南,刚攻下泰州,就任命高防暂且管理州中事务。扬州军帅韩令 坤派骑兵来召高防,吴军又攻到了广陵,高防与韩令坤打败了吴军。皇帝下诏书嘉奖。太祖从陈桥回来, 高防的家被乡里百姓劫略,高祖下诏赐给他绫绢、衣服、鞍马。建隆二年,出京担任秦州知州,秦州人与 夏国人杂处在一起,不懂得教化,高防用刑法治理他们,从前的风俗渐渐改变。秦州西北的夕阳镇,山谷 连绵,树木高大众多,夏人以之谋利。高防开辟土地几百里,在险要之地建起城堡,招募了三百士兵,每 年能得到上万根木材。夏人部落尚波于等率领各族共一千多人,涉过渭河夺取木筏,杀害服役的士兵。高 防出兵与之作战,俘虏了四十七人献给朝廷。回京后担任枢密直学士,又出京担任凤翔府知府。乾德元年 去世,时年五十九岁。太祖非常哀伤惋惜,在赐给他儿子的诏书中说:“你的父亲心怀奋不顾身的节操, 一向崇尚高洁的品格,料想没有多余的钱财,所有费用,都由公家供给。” 4.【答案】 (1)①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借“寒云”“暮雪”,写环境的阴冷,抒发了诗人送别友人的凄 冷悲伤之情;②烘托,“寒云”伴着友人而去,烘托出诗人对友人离别的悲凉心境;“暮雪”伴着诗人而归, 烘托出诗人送别友人后回家时的孤独悲伤之感。 (2)①故园衰败之悲,诗人借衰草、寒云、暮雪写出了对故园衰败之悲;②送别友人之悲,直言“自堪 悲”,别后“掩泪空相向”,写出送别友人的悲伤;③感叹身世之悲,小时丧父,多年客居他乡,在外漂泊, 历经磨难,晚逢知己;④社会动乱之悲,“多难”写出了社会动荡,“风尘何处期”写出因社会动荡,与友人 相见无期的悲伤 【解析】【分析】(1)“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这两句写送别的情景,仍紧扣“悲”字。故人沿着这条 路渐渐远离而去,由于天空浓云密布,天幕低垂,低沉阴郁,远望那条路,一直伸向远方,好像生出了寒 云之外。“寒云”二字,下笔沉重,给人以无限阴冷和重压的感觉,对主客别离时的悲凉心境起了有力的烘 托作用。这里写的是送别之景,但这一笔是情藏景中。前路遥远,前路茫茫,这句满含了诗人对朋友的牵 挂和不舍之情。朋友终于走远,只有诗人还静静地立在空旷的原野间,这表现了诗人无限的孤寂之情。偏 偏这时,天又下起雪来了,郊原茫茫,暮雪霏霏,诗人再也不能久留了,只得回转身来,挪动着沉重的步 子,默默地踏上风雪归途。这一句紧承上句而来,处处与上句照应,这里的“人归”照应了的第一联的“路出”, “暮雪”照应了“寒云”,发展自然,色调和谐,两联紧密联系在了一起,构成一幅萧条凄凉的隆冬送友图, 于淡雅中见出沉郁。(2)本题考查诗歌的情感。情感的表现方式如下:直接表达情感,借景、事、物表 达情感。题干已经明确“悲”,考生应从诗句和注释中找到悲的原因。这是一首感人至深的送别诗,以一个“悲” 字贯串全篇。诗中夹杂了诗人多年漂泊之苦、朋友惜别之悲和与朋友相识甚晚之恨,种种情绪交织在一起, 写得悲凄感人。“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写送别的环境氛围。时令已经是隆冬之际,郊外枯萎的野草, 正迎着寒风抖动,四野苍茫,一片凄凉的景象,让人心中悲凉。诗人和朋友在这个萧瑟的季节里即将分别, 心情更加悲伤。“离别自堪悲”这一句写来平直、刻露,但由于是紧承上句脱口而出的,应接自然,故并不 给人以平淡之感,相反倒是为此诗定下了深沉感伤的基调,直抒诗人惜别时的悲伤心情,起了提挈全篇的 作用。首联这两句话为整首诗奠定了悲伤的感情基调。“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第三联回忆往事,感 叹身世和世事变化,还是没离开这个“悲”字。诗人送走了故人,心中愁绪万千,百感交集,不禁想到了艰 难往事,产生抚今追昔的情怀。诗人少孤,加上社会动乱,过早地离开家乡,浪际天涯,知音难觅。这两 句不仅是诗人表达了自己身世凄苦的悲伤,而且从侧面反映出时代动乱和人们在动乱中漂流不定的生活, 战乱给广大百姓带来的巨大痛苦,感情沉郁,显出了这首诗与大历诗人其他赠别之作的重要区别。在这个 多难动荡的年代遇到知音,着实难得,诗人把送别之意,落实到“识君迟”上,这句话将惜别、感世伤怀等 种种复杂的情感融合在了一起,使整首诗的思想感情达到了高潮,悲哀之情回荡不绝。在写法上,这一联 两句,反复咏叹,词切情真。“早”、“迟”二字,配搭恰当,音节和谐,前急后缓,顿挫有致,读之给人以 悲凉回荡之感。颈联这两句是全诗情绪凝聚的警句。“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最后两句收束全诗,仍 归结到“悲”字。诗人经历了悲伤的送别一幕,回忆过了不胜伤怀的往事之后,就更加觉得朋友的可贵,便 更加不舍得朋友的别离。于是,诗人回首遥望朋友远去的方向,不禁泪流。掩面而哭是前面几联,诗人或 惜别,或追伤往事而产生的所有悲凉心情的爆发。但是朋友已经走远,望不到了,哭泣也是徒然。“空”字 表现了诗人凄凉而又茫然的心境。于是,诗人寄希望于下次见面,希望下次早点见面,但世事纷乱,风尘 扰攘,社会动荡不安,不知何时才能相会。这一问,可以引发读者的遐想。“掩泪空相向”,总汇了以上抒 写的凄凉之情;“风尘何处期”,将笔锋转向预卜未来,写出了感情上的余波。 【点评】考查诗歌的技巧,主要包括:修辞技巧、描写技巧、表现技巧、抒情技巧、篇章结构技巧。 5.【答案】 (1)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2)舳舻千里;旌旗蔽空 (3)不得志独行其道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每句 1 分, 句中有误该句不得分。要求学生养成回头望的习惯,避免笔误。本题中易错字“舳舻”“旌”。 故答案为;(1)桑之未落 其叶沃若 (2)舳舻千里 旌旗蔽空 (3)不得志独行其道 【点评】古诗文默写经常出现的问题是内容错误,书写错误。备考要回归课文,弄懂文意,准确记忆,书 写检验。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6.【答案】 (1)A (2)B (3)C 【解析】【分析】⑴不胜枚举:无法一个一个全举出来,形容同一类的人或事物很多。不一而足:不止一 种或一次,而是很多。别具一格:另有一种风格。独辟蹊径:自己开辟一条路,比喻独创一种新风格或新 方法。行之有效:实行起来有成效,指某种方法或措施已经实行过,证明很有效用。立竿见影:比喻立见 功效。不厌其烦:不嫌繁琐与麻烦,形容耐心。不胜其烦:烦琐得使人受不了。 ⑵本题根据理解前文说的是“仅有”,所以后面应该跟着是“还要”句式,这样前后文意就紧密了,根据理解 本题选 B。 ⑶A 项,“改善——病痛——生存能力,提高——自理能力”搭配不当。选项 B 前面和选项 A 的问题一致,后 面“乃至”和前面的逻辑关系不当。选项 D“提升——自理能力”搭配不当。 故答案为:⑴A;⑵B;⑶C 【点评】(1)此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成语主要有语意内涵不明、褒贬误用、对象错配、似是而 非四种误用方式,成语只能分类记忆,没有什么捷径,如果不知道意思一切方法都失灵,所以要注意平时 的积累。 (2)此题考查补写句子的能力。首先认真阅读文段,了解大意;然后可以根据空句的位置来判断,还可 以根据上下文语境的提示来分析补写的内容。要求选择语意连贯,逻辑严密的句子。 (3)此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病句题历来是高考热点,复习中首先要熟悉高考常考的六种病句 类型——搭配不当、语序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积累经验,辨析时可 采用紧缩主干法,先审主干再审枝叶。 7.【答案】①“在人与人之间的重要传播途径”改为“在人与人之间传播的重要途径”;②“由”改为“在”;⑥ 在“更换”前加“定时”;⑧“请勿”改为“不要”。 【解析】【分析】“在人与人之间的重要传播途径”语序不当,改为“在人与人之间传播的重要途径”;“由带 有病原者咳嗽、打喷嚏甚至说话时”搭配不当,“由……时”不搭配,“由”改为“在”;“长时间佩戴需根据口罩 类型更换”表意不明,在“更换”前加“定时”;“请勿重复使用一次性口罩”书面语比较强,“请勿”改为“不要”。 故答案为: ①“在人与人之间的重要传播途径”改为“在人与人之间传播的重要途径”; ②“由”改为“在”; ⑥在“更换”前加“定时”;⑧“请勿”改为“不要”。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句子得体的能力。首先应熟知病句的类型,最常用的判别方法是 划分句子结构成分,先看主谓宾,再看定状补,判断句子是否存在成分残缺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 语序不当等问题。如果结构上没有问题,可从逻辑意义上分析,看是否有表意不明、句意关系不当等问此 题考查辨析病句能力。要了解病句的类型,并能对句子做语法分析。 8.【答案】 关键信息:①中华文明五千年被认为缺乏实证;②良渚遗址提供了无可替代的证据;③申遗 成功表明中华五千年文明得到国际广泛认可。 【解析】【分析】本题,材料共三句话,每一句话抓住关键信息,“有的外国学者认为中华文明能实证的 没有五千年,而只有 3500 年左右”“如良渚水坝、良诸城墙……提供了无可替代的证据”“申遗成功意味着良 诸遗址所代表的中华五千多年文明拨开了‘杂音’,在国际上得到了广泛认可”,根据字数限制,每一点压缩 成短句子,比如第一条压缩为“中华文明五千年被认为缺乏实证”。 故答案为:关键信息:①中华文明五千年被认为缺乏实证;②良渚遗址提供了无可替代的证据;③申遗 成功表明中华五千年文明得到国际广泛认可。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压缩语段的基本能力。这种题一般是为学生提供一个详细完整的信息材料,里面包 含一个确切的信息术语,而与信息术语相关的信息,都在材料中。完成这种工作,作题者需首先提取相关 信息,然后重新组合成连贯的语句表达出来。 四、写作(60 分) 9.【答案】 【参考例文】 中国味 在历史的回眸中,上下五千年的中华民族拥有其厚重的历史文化,成就着这多滋多味的中国味。 回眸历史,仰望苍穹,中国味是什么? 中国味是“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中对恋人的思念,她在帘卷西风中,人比黄花瘦地等待着, 她对明诚的等待坚如磐石,衣带渐宽终不悔。无言的爱孕育那份心酸,中国味是无尽含蓄的等待。 中国味是“问汝平生之功绩,黄州惠州詹州”的淡然。乌台案平息后,你的政敌为你在黄州划下了一方窄 窄的土地,并判你一个“监视居住”,他们的丑恶嘴脸大笑着,要看你那高贵的头颅如何低垂。但你只是“一 蓑烟雨任平生”竹杖芒鞋地淡然处之。中国味是安之若素的淡泊。 中国味是“死亦为鬼雄”的豪迈。乌江边,天空已被染成血红色,你身边的士兵一个个地倒下,接着,爱 妃的自刎更使你怒不可遏,你和着四面的楚歌,在乌江边将自己的一腔热血洒向那奔腾不息的乌江,你知 道,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但你亦知道,跟随你的三千子弟一去不复返。你自人愧对江东父 老,愿以死来保全他们以后的安定生活。中国味是不惧生死的豪迈。 中国味是我心一片磁石针,终向南方心不改的忠贞。在蒙古铁骑入侵,国破家亡,在惶恐的滩头,零丁 洋里叹零丁的世界,你被俘虏,他们威逼利诱你投降,你只选择了三条路:腰斩,活剐,下油锅。你皆不 怕,秉着,我以我血荐轩辕的信念。中国味是无畏的忠肝义胆。 中国味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坚定; 中国味是“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的淡定; 中国味是“曳尾涂中”于濮水临竿而钓,夜梦蝴蝶的逸出尘世; 中国味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辟 天下寒士具欢颜”的忧思情怀; 中国味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文人志向; 中国味是…… 透过历史的眸子,中国味是中国几千年来历史文化的厚重沉淀,它给我们以信念。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题目的重点和核心是:“启发人们如何去认识事物”。那么如 何认识呢?根据材料,在“倾听不同国家的音乐”“接收不同风格的异域音调”后,我对“中国味”有了更深刻 的感受。“不同”,意味着存在差异,各有特色;认识到这种不同,需要比较,需要广博的见识;在比较中 发现彼此的特色,需要“倾听”“接受”。所以,“我们”不能堵住耳朵,蒙住双眼,而应该在开放包容的心态 下,去感受,去认知,去接纳,去增长见识。音乐的“中国味”和“异国味”,是如此。那么,其他领域的“异 国味”与“中国味”呢?自然也是如此。文化,乃至各种事物,都是如此。参考立意:会接纳,多了解,多见 识,才能深刻地认识事物的特点与本质;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爱自己民族的文化, 也要接纳其他民族的文化;接纳其他民族的文化,更能理解,也会更爱自己的文化。 【点评】材料作文的审题: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 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 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 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 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 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 个不同的审视角度。比如本则作文,根据材料看,作文供料的关键词句有:陪着、起跑线、榜样、培育、 不能受委屈。以上关键词句是考生审题立意的关键,审准题意后,充分结合现实生活中对孩子教育的事实 进行写作,这样作文才能写的有现实的深度。

资料: 1.9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