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写作指导:中国味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
倾听了不同国家的音乐,接触了不同风格的异域音调,我由此对音乐的“中
国味”有了更深刻的感受,从而更有意识地去寻找“中国味”。
这段话可以启发人们如何去认识事物。请写一篇议论文,谈谈你对上述材
料的思考和感悟。
要求:自拟标题,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写作指导
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题目的重点和核心是:“启发人们如何去认识
事物”。那么如何认识呢?根据材料,在“倾听不同国家的音乐”“接收不同
风格的异域音调”后,我对“中国味”有了更深刻的感受。“不同”,意味着
存在差异,各有特色;认识到这种不同,需要比较,需要广博的见识;在比较
中发现彼此的特色,需要“倾听”“接受”。所以,“我们”不能堵住耳朵,
蒙住双眼,而应该在开放包容的心态下,去感受,去认知,去接纳,去增长见
识。音乐的“中国味”和“异国味”,是如此。那么,其他领域的“异国味”
与“中国味”呢?自然也是如此。文化,乃至各种事物,都是如此。参考立意:
会接纳,多了解,多见识,才能深刻地认识事物的特点与本质;各美其美,美
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爱自己民族的文化,也要接纳其他民族的文化;
接纳其他民族的文化,更能理解,也会更爱自己的文化。
范文展示
中国味
在历史的回眸中,上下五千年的中华民族拥有其厚重的历史文化,成就着这
多滋多味的中国味。
回眸历史,仰望苍穹,中国味是什么?
中国味是“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中对恋人的思念,她在帘卷
西风中,人比黄花瘦地等待着,她对明诚的等待坚如磐石,衣带渐宽终不悔。
无言的爱孕育那份心酸,中国味是无尽含蓄的等待。
中国味是“问汝平生之功绩,黄州惠州詹州”的淡然。乌台案平息后,你的
政敌为你在黄州划下了一方窄窄的土地,并判你一个“监视居住”,他们的丑
恶嘴脸大笑着,要看你那高贵的头颅如何低垂。但你只是“一蓑烟雨任平生”
竹杖芒鞋地淡然处之。中国味是安之若素的淡泊。
中国味是“死亦为鬼雄”的豪迈。乌江边,天空已被染成血红色,你身边的
士兵一个个地倒下,接着,爱妃的自刎更使你怒不可遏,你和着四面的楚歌,
在乌江边将自己的一腔热血洒向那奔腾不息的乌江,你知道,江东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来未可知,但你亦知道,跟随你的三千子弟一去不复返。你自人愧对江
东父老,愿以死来保全他们以后的安定生活。中国味是不惧生死的豪迈。
中国味是我心一片磁石针,终向南方心不改的忠贞。在蒙古铁骑入侵,国破
家亡,在惶恐的滩头,零丁洋里叹零丁的世界,你被俘虏,他们威逼利诱你投
降,你只选择了三条路:腰斩,活剐,下油锅。你皆不怕,秉着,我以我血荐
轩辕的信念。中国味是无畏的忠肝义胆。
中国味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坚定; 中国味是“横眉
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淡定; 中国味是“曳尾涂中”于濮水临竿而
钓,夜梦蝴蝶的逸出尘世;中国味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辟天下寒士具欢颜”
的忧思情怀; 中国味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文人志向;
中国味是……
透过历史的眸子,中国味是中国几千年来历史文化的厚重沉淀,它给我们以
信念。
点睛
材料作文的审题:
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
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
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
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
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
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
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
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
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
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比如本则作文,根据材料看,作文供料的关键词句有:
陪着、起跑线、榜样、培育、不能受委屈。
以上关键词句是考生审题立意的关键,审准题意后,充分结合现实生活中
对孩子教育的事实进行写作,这样作文才能写的有现实的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