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整本书阅读学生读什么,怎么读
关于《红楼梦》整本书的实施路径,笔者将它分解为“教师读什么”(《福建基础教育
研究》2020 年第 4 期)、“学生怎么读”两个问题。本文具体探讨学生怎么读。针对教材设
置的《红楼梦》整本书阅读六项阅读任务的第一项,即如何绘制小说人物关系表,如何透
过人物关系进行人物性格研究的角度,提供了典型案例和操作路径。
一、教材要求
任务 1:把握《红楼梦》中的人物关系
《红楼梦》人物众多,性格各异,社会关系错综纷繁,情感互动复杂微妙。小说通过
对诸多人物之间关系的精妙描写,在人物的互动中展现其身份地位、性情气质,描摹出一
幅幅封建社会晚期社会生活的图画。
理清小说主要人物之间的关系并绘成图表,将你对人物之间关系的认识及相关的情节
简要记录在图表上。以此为基础,选取一对或一组人物,谈谈你对这些人物之间关系的理
解。[1]
教材提出了两项明确的任务,一是绘制相关人物关系表;二是理解人物之间的关系。
下面我们分别以案例形式展示。
图片
二、如何落实教材任务
(一)绘制《红楼梦》里的人物关系表
研究《红楼梦》里的人物关系,不只是绘制出人物关系图,重要的是分析人物之间的
关系,以便更深刻地理解和剖析人物性格。人物关系是指小说里人物和人物在叙事进程和
情节发展中形成的关系。有人认为,人物关系可以分成“处事人物关系”和“相互人物关
系”两类。[2]围绕问题的解决形成动力与阻力的人物关系,叫处事人物关系,如贾母、
贾政、王夫人、王熙凤等对于贾宝玉与林黛玉婚事的态度和行为,构成了全书重要的情节
走向,从复杂的处事人物关系中可以分析不同的人物形象。围绕主角的利益、情感、价值
形成相向与相背的人物关系,叫相互人物关系,如贾政和王夫人对宝玉进行教育时不同的
管教行为,黛玉和宝钗对待宝玉读书的不同态度行为等。
我们在梳理、分析人物关系之前,有必要了解一下《红楼梦》里的主要人物及身份。
由于各家统计标准及依据的版本不一,得出的结论也不一。统计结果最少 421 人,最多 975
人。[3]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列出以下人物关系表:①四大家族关系表,②贾府近支族
人表,③与贾王两家联宗者人物表,④与四大家族联姻者人物表,⑤奴仆们的亲属关系表。
四大家族人物关系表,见于各种纸媒和网媒,本文限于篇幅,不列。这里仅以“奴仆
们的亲属关系表”为例,列出司棋的相关人物关系表(如表 1 所示,人名后方括号内的数
字,表示人物在书中首次出现的回数,×表示婚姻关系,虚线表示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关系
群里的位置)。
表 1
此表显示:①司棋与潘又安是姑表兄妹关系,即司棋的姑姑和姑父是潘又安的父母。
( 后来司棋因母亲阻碍自己的婚事愤而自杀,潘又安看到司棋死了,也自杀而亡。这是一
双忠贞于爱情、具有强烈反抗精神的青年男女。)②司棋的母亲是王善保的女儿,王善保的
妻子是邢夫人的陪房丫头、心腹和耳目(抄检大观园中,司棋与姥姥王善保家的故事汇集
在一起,刻画了王善保家的丑态)。③司棋的叔叔秦显在贾政手下当差,婶子在厨房当差。
(司棋的婶子和柳家的都在林之孝家的手下做事,通过秦显家的,写出了下层奴仆之间的
勾心斗角)——绘制这样的人物关系表,有助于我们理解人物的行为、心理和性格特点。
(二)研习人物关系,深入了解人物性格和心理
人物关系的分类很多,可以讨论的话题很广泛,可以是同一事件对不同人物性格的影
响,读者由此窥见人物性格的深层心理;也可以是同一场景中不同人物的表现,读者由这
些表现透视不同人物的性格;还可以描写重要人物在重大事件上的表现,读者由此深入了
解人物性格的复杂微妙之处。《红楼梦》塑造了上百个丰满的人物形象,我们在研习文本时,
可以分析主要人物之间的关系,也可分析次要人物与主要人物之间的关系。人物之间的关
系可能是友谊、爱情、亲情,也可能是敌视、仇恨,水火不相容,等等。宝玉和黛玉的关
系肯定是一切关系的重中之重,但这个关系被研究的很多,本文不做讨论。本文列举若干
人物关系如下,实际人物关系还有很多,可依此类推。
1. 主人公之间的关系,如贾宝玉与林黛玉的关系,林黛玉与薛宝钗的关系;
2.代际之间的关系,如贾政与宝玉,贾母与宝玉、黛玉,王夫人与黛玉;
3. 情趣相投者的友谊与爱情,如妙玉与黛玉,妙玉与宝玉;
4.兄弟之间关系,如贾政与贾赦,贾琏与宝玉;
5.妻妾关系,如王夫人与赵姨娘;
6.姐妹关系,如元春迎春探春惜春;
7.主仆关系,如王夫人与金钏,黛玉与紫鹃;
8. 奴婢之间的关系,如晴雯与袭人,秦显家的与柳家媳妇;
9. 次要人物的恋爱关系,如贾蔷与龄官、司棋与潘又安。
下面给出两个典型的人物关系研究案例,以供参考。
1
情趣相投者的友谊与爱情:妙玉与宝玉
长篇小说在构思情节、反映人物命运、思考人生意义的时候,总会涉及生老病死以及
贪嗔痴带来的苦恼。性格气质相同相近的人,总有机会在人生旅途中相遇;但是深情款款
的两人,未必能终身相守;还有一种更荒谬也更真实的情况,经历无数波折的两个人终于
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却把当初克服无数困难挣脱“爱别离”终于抵达甜美的日子,变成了
“怨憎会”;正如叔本华说的,得不到满足的欲望是痛苦的根源,得到满足的欲望带来的空
虚,更是痛苦的源泉。下面的案例讨论的是情志投契的人之间的关系,他们相互体恤,温
柔相待;虽然最后是悲剧结局,但不影响美好的品格、高雅的志趣、悲悯的情怀映照出的
人性的光辉。妙玉与宝玉的亲密关系,有如下几次描写。(见表 2)
表 2
妙玉这种对宝玉的不同寻常的态度,有的认为她爱上了宝玉,而态度上却扭捏矫作,从而
加以非难。其实,妙玉果真爱上了宝玉,又有何不可呢?[4]
妙玉的判词是“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高鹗的续作将
妙玉的结局写成被强盗污辱杀害,有人据脂砚斋评语推测她嫁给了瓜州一个老朽做妾。不
管哪种结局都是无限凄凉的。
作者塑造这样一个出身孤苦、天分极高却要和青灯古佛作伴的青春少女,对她是怀有
深切同情的。上面分析了妙玉与宝玉交往的三处细节描写,表现了宝玉的怜香惜玉之情,
突显了妙玉洁净、狷介个性中的少女柔情。
人物的个性、性格常常通过人物之间的交往体现出来,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相同性
格、志趣的人,在彼此的相赏相惜中,迸发出友谊或爱情的火花,这是小说塑造人物的习
见手法。值得思考的是,性格近似的人物,命运未必相同;惺惺相惜的人,未必能长相守;
有着美好爱情的双方,未必能走到一起。还有更强大的力量在决定人物的命运走向,人物
还生活在更复杂的关系网络中,这让我们对此有了更多的思考。
《红楼梦》里关于妙玉的描写,在八十回之后还多次出现,只是同样是妙玉,续作者
笔下的人物与曹雪芹笔下的人物却有很大差异。请看第八十七回“感秋声抚琴悲往事,坐
禅寂走火入邪魔”中宝玉到庵中看妙玉与惜春下棋的片段:
宝玉……又笑问道:“妙公轻易不出禅关,今日何缘下凡一走?”妙玉听了,忽然把脸
一红,也不答言,低了头自看那棋。宝玉自觉造次,连忙陪笑道:“倒是出家人比不得我们
在家的俗人,头一件心是静的。静则灵,灵则慧——”宝玉尚未说完,只见妙玉微微的把
眼一抬,看了宝玉一眼,复又低下头去,那脸上的颜色渐渐的红晕起来。……
那妙玉忽想起日间宝玉之言,不觉一阵心跳耳热,自己连忙收摄心神,走进禅房,仍
到禅床上坐了。怎奈神不守舍,一时如万马奔驰,觉得禅床便恍荡起来,身子已不在庵中。
便有许多王孙公子要来娶他……一回儿又有盗贼劫他,持刀执棍的逼勒。只得哭喊求救。
早惊醒了庵中女尼道婆等众,都拿火来照看。只见妙玉两手撒开,口中流沫。急叫醒时,
只见眼睛直竖,两颧鲜红……那女尼原是自南边带来的,服侍妙玉自然比别人尽心,围着
妙玉坐在禅床上。妙玉回头道:“你是谁?”女尼道:“是我。”妙玉仔细瞧了一瞧,道:“原
来是你!”便抱住那女尼呜呜咽咽的哭起来,说道:“你是我的妈呀!你不救我,我不得活
了。”
请注意上面加点的句子,从脸红心跳,一直写到口中流沫、眼睛直竖,两颧鲜红,甚
至抱住女尼哭叫“你是我的妈呀”,将曹雪芹笔下前四十回高标傲世的妙玉写得如此不堪。
妙玉在前八十回只与黛玉、宝钗、湘云略有交往,根本瞧不起其他人。妙玉与惜春这两个
人根本就凑不到一起。续作者这样写,是因为俩人都成了尼姑而胡乱牵合,缺乏深入人物
内心的性格逻辑。妙玉一见宝玉就又“脸红”又“心跳”,与前面“吃体己茶”“乞红梅”
“叩芳辰”的高雅微妙判若霄壤。至于“走火入邪魔”,又哭又叫,则简直是滑稽剧了。从
这个小小的细节,可以看出原著与续书,在人物性格心理的揭示、人物关系的理解上不可
同日而语;两个作者的精神境界也完全不同。这是我们阅读《红楼梦》分析人物形象和人
物关系时值得关注的一点。
2
代际之间的关系:贾母对黛玉婚事的复杂态度
《红楼梦》最主要的线索是宝黛爱情。这两个冤家为何不能聚首,在阅读的最浅层次,
读者也会关注这个问题。由此,我们肯定会思考,是什么力量造成了这一悲剧?顺着这个
思路,我们肯定会想到贾母、王夫人、王熙凤,包括邢夫人、薛姨妈,是不是他们联合绞
杀了本该幸福的一对恋人?如果真是这样,批判的矛头倒是很容易找到刺击的方向;但最
深刻的悲剧,我们在细致剖析之后,有可能会将手中悲愤的矛头无奈地放下。当年王国维
以叔本华的悲观主义哲学解释《红楼梦》的悲剧意识,可能也有这种巨大的无力感吧。
宝玉和黛玉自幼亲密,异于他人,这在贾母等长辈人眼中还只是孩子气的感情,并不
十分认真。在五十七回之前,在老太太的意识中是否让宝、黛联姻并没有明确。贾母内心
深处,希望把黛玉配宝玉。鉴于形势微妙,她难于出口,没有明说。好在宝玉、黛玉都还
小,她也就乐得拖一拖了。这就出现了前八十回中种种有些令人迷惑不解的现象。一是贾
府上上下下有一种明明暗暗的舆论,说贾母希望宝黛相配。如第二十五回凤姐和黛玉开玩
笑:“你既吃了我们家的茶,怎么还不给我们家作媳妇?……”当然这仅仅是开玩笑,作不
得准。但凤姐是最善于揣摸、逢应贾母之意的,凤姐敢于在大庭广众之下开这样的玩笑,
至少说明贾母对宝、黛之间超乎寻常的亲密是默许的。
第二十九回“享福人福深还祷福痴情女情重愈斟情”,写宝、黛呕气也透露和强化了这
些信息。
第五十回“芦雪庵争联即景诗,暖香坞雅制春灯谜”的微妙描写,尽管宝琴不是书中
主角,贾母“尚未明说”,薛姨妈只是“度其意思”,但后来凤姐凑趣,似乎很清楚,贾母
确实有过为宝玉求配宝琴的意思。
贾母真正拿定了主意,做出宝玉与黛玉联姻决断,是在第五十七回“慧紫鹃情辞试忙
玉”之后。如果说此前对宝、黛的感情关系贾母还没有深刻了解,当做是“小孩子气”,因
而还有为宝玉另择配偶的打算的话(具体表现是为宝玉求配宝琴),那么在此之后,贾母可
就心里雪亮了。这一回只因紫鹃说了一句“林妹妹要回苏州”的玩话,便使得宝玉“死了
大半个”,以至于“贾母一见了紫鹃,眼内出火”。及至问明缘故,“贾母流泪道:‘我当有
什么要紧大事,原来是这句顽话。’……”,贾母“流泪”的心情非常复杂。她感动,因为
让这两个“心肝”结合在一起,正了却自己最大的心愿。她也有一丝不安,因为宝玉虽是
贾母的掌上明珠,但他还有父母——贾政和王夫人。黛玉是姑表,贾母的亲外孙女,父系
亲戚,可还有个宝钗,是姨表,王夫人的亲外甥女,母系亲戚。再加上黛玉父母双亡又体
弱多病,而宝钗家中大富又容貌丰美,于是贾母在考虑把黛玉许配宝玉时就有点为难了。
如果由贾母一力主张宝、黛相配,显得好像贾母有私心,偏袒自己的外孙女。这正是贾母
虽然“万般怜爱”黛玉却始终没有定准把黛玉许配宝玉的根本原因。她为宝玉求配宝琴,
却绝口不提宝钗,正是这种微妙心理的反映。[5]
一百二十回本《红楼梦》让宝玉和宝钗结婚,有研究者认为这未必是曹雪芹的原意。
我们不讨论最后的结局,单就前八十回来看,老太太的这一番婉曲的心肠最堪玩味。当然,
最值得欣赏的还是曹雪芹通过他的生花妙笔,塑造了这样深通世故又不乏温情的贾母形象,
并将其潜意识活动表现得如此玲珑剔透。
贾母对黛玉的疼爱无以复加,但对她的婚事也不能完全把握,这是人物关系最微妙的
地方,也是小说最有意思的地方。从小说情节设置的角度看,这叫情节的摇摆。
三、完成本项任务的基本结论
不急于明确人物命运的走向,留下许多空白,但同时又给了许多暗示,让读者猜想主
人公未来的命运,这是我们最要关注的人与人之间的复杂微妙的关系,因为这些关系影响
着情节的发展进程。阅读小说,重要的不是情节的梳理概括,而是通过“情节的摇摆”,来
理解人物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及人物性格发展的内部逻辑。
情节的摇摆,与情节的曲折、人物性格的不稳定、主题的多重性等有关。曹文轩说:
“摇摆是小说运行的动力所在。通过语言、情节、性格以及主题的摇摆,小说才得以如河
流一般地不住地奔流向前。小说的运行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摇摆过程。”[6]
阅读小说,最要玩味的是人的情感,因为人性的真实都蕴藏在情感的表达中。人的情
感是一个变幻多端的复合体,它不断受到周围的环境和人物的影响,正因为是活跃的,变
幻多端的,人才是有生命的。情感的变幻多端,直接催生了“摇摆”手法,从一种常态到
一种极端状态的两极间摆动,在摆动的弧线中将人物的喜悦、悲伤、绝望、怨恨、忠诚、
软弱等等人性的本真不断的拷问出来。——上面分析宝玉黛玉对未来婚事的揣摩,对涉及
个人未来婚姻的风吹草动的极度敏感,都是情节摇摆的体现。
如果情感已经固化不迁,也就不需要小说来表现。小说要反映的永远是人与人之间情
感的波动、不稳定。所有的王子与公主的童话,重点都在叙述王子如何一波三折地接近公
主,而一旦有情人终成眷属,故事就戛然而止;因为情感已经固定,情节无须摇摆。当然,
写婚后感情的小说又是另一回事。
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要在情节的进展中不断变化和深化,这样的安排既符合生活
的真实,也有利于通过复杂的情节展现人物丰富的心灵。否则人物关系一直在一个层面滑
行,从主人公出场到情节终了,关系都恒定不变,阅读这种小说还有什么意趣?
宝玉、黛玉、宝钗三个人物之间的关系一直在“摇摆”“移动”中,阅读《红楼梦》最
大的乐趣之一就是欣赏这些变动不居的关系,一会哭了,一会笑了,一会好了,一会恼了。
有人认为这是小儿女的小情调,好吧,那你去读大历史,读火与剑,其实也是利益集团代
表人之间的关系,也还是一会恼了,一会好了。阅读小说,我们要关注的是这种关系变化
的演进历程,不是变化的内容本身。
当然,上文结合原著相关片段,理清人物关系,对人物性格进行分析解读,只是提供
一个样例,未必是确论。我们在阅读原著理清人物关系时,可以提出自己的观点,但一定
要结合原文,尽可能做合理的阐释。对别人的观点可以批驳,但批驳时也要全面理解原文,
还要理解和掌握别人观点的提出和论证过程,而不能简单地以“我觉得”“我认为”代替分
析和阐释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