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
表达技巧
之
描写手法
一、表达技巧(表达方式,表现手法,艺术特点
二、严格按照答题思路走,规范答题
(一)抒情手法
(二)描写(表现)手法
(三)修辞手法
(四)结构手法
1渲染(营造了一种······氛围)、2烘托、3衬
托(正反) 4对比、 //5白描(粗寥寥数语就
勾勒出了······ ) 、6细节(工笔)// 7象征//
七结合:8动静、9虚实(联想、想象、神话
和现实) 、10乐哀、11点面、12抑扬、13正
侧、14声色、15明暗、 //
1手法+2依据(结合句子分析)+3手法作用+4情感作用
16讽刺、17以小见大、18赋、比、兴、 19铺排
1对比:两物出现 不分主次 共同表现思想、意境
2衬托:两物出现,主次分明
3渲染烘托:多客一主,侧面描述、铺排,
突出主体(渲染氛围,烘托感情,一事暗示
另一物)
1赏析本首诗的表达技巧:
一丛花 张先
伤高怀远几时穷?无物似情浓。离愁正引千丝乱,更
东陌、飞絮蒙蒙。嘶骑渐遥,征尘不断,何处认郎踪!双
鸳池沼水溶溶,南北小桡通。梯横画阁黄昏后,又还是,
斜月帘栊。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
1烘托:诗人在表达某种感情(寻求某种效果)时,用描绘
景色、勾勒事物来使某种氛围更突出,以衬托出这种感情
(效果)。
2对比:两物出现 不分主次 共同表现思想、意境
3衬托:两物出现,主次分明,以次托主
1直抒胸臆 2烘托:借景烘情
3反衬(孤独)
3移情 4谐音
虚实结合
2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
只今惟有鹧鸪飞。
3反衬、对比
38之3 12
夜雪 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1这首咏雪诗,最大的艺术特点就是完全采用侧面烘托、间接
表现的手法。请对此加以简要分析。
2“时闻折竹声”的含义应该诗多重的,你能够从中想到什么?
作者从触觉、视觉、听觉等角度来侧面烘托写夜雪。
一是雪大,而使竹子被折断;二是夜静,才可以“闻”到这
细小的响动;三是作者夜不能寐,心情的孤寂苦闷可见一斑。
第一句从触觉写天冷,衾枕冷暗示外面下雪;
第二句从视觉角度,窗户明写雪强烈的反光,暗示外面雪大,
第四句从听觉的角度,时闻折竹声暗示雪大。这四句全都是
对雪的间接反映,而并非直接感受。
第三句为心理猜测雪大,依据是第四句;
人、景、物刻画手法:1写事 2环境烘
托 3描写:语言、动作、肖像、外貌、
神态、心理、细节;形、态、声、光、
色;视、听、触、味;远近、点面 4修
辞 5用典 6议论抒情
含义:1表层意思
2隐含的意思、情感、观点
1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
只今惟有鹧鸪飞."盛衰无常
2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3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4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5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6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怜京国人南窜,不
似湘江水北流。《渡湘江》
7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
船尾跳鱼拨剌鸣。
一 指出下列诗歌中用到的描写手法哪些是“对比”,
哪些是“衬托”,哪些是“渲染、烘托”。
烘托
4反衬(以声衬静)正衬
5 渲染 色彩对偶
6对比(今昔 虚实 乐悲 人物) 反衬
反衬(以动衬静)
对比
1 判断下列诗歌的描写手法:
1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
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丛菊两开他日
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寒衣处处催刀尺,白
帝城高急暮砧。
2花不尽,柳无穷,应与我情同。
3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
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4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寂寞小
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4反衬
3反衬 对比
2正衬
1渲染萧条涌动悲凉氛围 烘托忧思、不平
早行(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 问: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 答: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
• 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
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
骤二)。
• 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
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步骤三)。
答题思路
白梅 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
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
散作乾坤万里春。
为了塑造梅花的形象,作者主
要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表达
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主要运用了衬托和对比。
衬托,以冰雪衬梅之坚毅
耐寒;对比,用桃李对比
以显示梅之高洁守志。作
者托物言志,表达了坚持
理想操守,不与世俗同流
合污的思想感情。
雨过山村 王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
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
闲着中庭栀子花。
简析诗中“闲”字的妙处
。
诗中“闲”字反衬
出农家劳动的繁忙
。 对比两物不分主次
衬托两物主次分明
烘托侧面描述、铺
排,突出主体
下列四首诗中,主要的表现手法是景物烘托的一
首( )
A《下江陵》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
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B《春怨》 [刘方平] 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
泪痕。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
C《鹿柴》 [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
景入深林,复照菁苔上。
D 《越中览古》(李白)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
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
飞。”
对比
景物烘托
反衬
对比
夸张B
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青玉案(宋)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
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
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注释:蛾儿、雪柳,都是妇女的头饰。
全词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
怎样的感情?
以繁华热闹的元夜反衬“那人” 的孤寂,从中表达
了作者耐得冷落寂寞、不趋流俗、保持志士操守的高
洁品性。
下列四首诗中,运用托物言志表现手法的两首是
A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紫盖黄旗,
多应借得,赤壁东风。 更惊起南阳卧龙,便成名八阵
图中。鼎足三分,一分西蜀,一分江东。
B感遇二首(其一) [张九龄]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草
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C《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
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
D杨柳枝词[白居易]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黄金软于丝。
永丰西园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
虚实结合
托物言志 兰、桂--孤芳自赏、不求人知(比兴)
情景交融借景抒情-乡愁
B D借典故抒情 借史抒情 设问
托物言志 柳树独出荒园无人观赏--人才被埋没
06安徽散文 行吟阁遐想 黄秋耘
不知道为什么,对于屈原,我有一种“旷百世而相感”
的特别感情。……不过,我真正理解屈原的精神和《离骚》
的真谛,还是在直接受到闻一多先生的教诲以后。
且说我那天来到了行吟阁畔,东湖两岸,积雪茫茫,素裹
红装,江山如画,四顾无人,万籁俱寂,连几里外水鸟振翅
的声音都听得到。我参观过屈原纪念馆之后,又在矗立湖滨
的屈原像前凭吊一番。我仿佛看到这位项上挂着花环、腰间
佩着长剑、足下穿着芒鞋的古代诗人,披发伫立,蹙额低吟:
“瞻前而顾后兮,相观民之计极。夫孰非义而可用兮,孰非
善而可服!”我又仿佛看到穿着破旧的长袍、飘拂着长髯、
背着双手的闻一多先生,昂首仰天,血脉偾张,作狮子吼:
“有一句话说出就是祸,有一句话能点着火,别看五千年没
有说破,你猜想透火山的缄默?说不定是突然着了魔,突然
青天里一个霹雳,爆一声:‘咱们的中国!’”后来这两个
形象就合而为一,何者是屈原,何者为闻先生,我都分不清
楚了。
17.文中画线部分所描写的自然环境有什么特征?这样描写
起什么作用?(6分)
作用:以秀美的山河烘托两位爱国诗人的伟大形
象,以宁静的环境衬托作者激荡的内心世界。
秀美 宁静
二 分析下列诗歌中哪些是“实”,哪些是“虚”
1《念奴娇·赤壁怀古》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2《雨霖铃》执手相看泪眼, 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时
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3《望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4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
龙,花月正春风。《梦游天姥吟留别》
5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乌衣巷》 刘禹锡)
虚 虚
实
实 虚
虚实(虚实相生、虚实相济、虚实结合)
诗歌的“虚”,是指直觉中看不见摸不着,却又能从字里
行间体味出那些虚象和空灵的境界。景实情虚
1、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2、已逝之景之境。
3、设想的或者未来之境。4想象、幻想、联想、回忆
“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
虚 以虚衬实
虚实
1赏析本首诗的表达技巧:
一丛花 张先
伤高怀远几时穷?无物似情浓。离愁正引千丝乱,更
东陌、飞絮蒙蒙。嘶骑渐遥,征尘不断,何处认郎踪!双
鸳池沼水溶溶,南北小桡通。梯横画阁黄昏后,又还是,
斜月帘栊。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
1烘托:诗人在表达某种感情(寻求某种效果)时,用描绘
景色、勾勒事物来使某种氛围更突出,以衬托出这种感情
(效果)。
2对比:两物出现 不分主次 共同表现思想、意境
3衬托:两物出现,主次分明,以次托主
1直抒胸臆 2烘托:借景烘情
3反衬(孤独)
3移情 4谐音
虚实结合
2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
只今惟有鹧鸪飞。
3反衬、对比
2 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间题。(5分)(天津卷)
凉州词(其一)张籍
边城(吐蕃对峙的一座城镇)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
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
注:当时吐蕃辖管着安西(新疆库车)都护府。碛
(qì)沙漠。练,白绢,丝织品的一种。
(1)“无数铃声遥过碛”句表现了怎样的边塞景象?
(2)本诗运用衬托对比和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请简要
分析。
长长的驼队行进在广袤的沙漠上。(1)
压抑荒凉萧瑟的远景与生机昂扬的近景、高雁与低笋、
飞雁与静笋以及一抑与一扬形成强烈对比(1分),互相
衬托,写出芦笋的蓬勃生机给边境带来的春色(1分)。
诗中前两句雨、雁、芦、笋为实写(1分),后两句
通感手法实写驼队穿过沙漠后,“应驮白练到安西”为想
象之景(1分),为虚写,两句以虚为主,虚中有实。
1对比:两物出现 不分主次 共同表现思想、意境
2衬托:两物出现,主次分明
3渲染烘托:多客一主,侧面描述、铺排,
突出主体(渲染氛围,烘托感情,一事暗示
另一物)
虚实(虚实相生、虚实相济、虚实结合)
诗歌的“虚”,是指直觉中看不见摸不着,却又能从字里
行间体味出那些虚象和空灵的境界。
1、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2、已逝之景之境。
3、设想的或者未来之境。4想象、幻想、联想、回忆
“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
5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此曲只应天上有,
人间能得几回闻。
6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
半夜鲤鱼来上滩。
7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
犹是春闺梦里人。
8头上倭堕髻,耳着明月珠。 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梢头。耕
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9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
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
峦
10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1 判断下列诗歌的描写手法:
5虚实结合 联想
7虚实结合
6动静结合
8正侧结合
9点面结合 夸张
面
点(特写)
白描
黄昏时分,边城阴雨连绵,雁儿在阴沉沉的暮雨中低
飞,似乎在寻找着什么?透过丝丝细雨,看见远处的沙漠
在低吟着,似乎在诉说着久违的感觉.
河边的芦苇发芽似笋,抽枝吐叶,每一片嫩嫩的叶
子,都被雨水洗刷着,争着向上生长,仿佛看到了春天的
到来,生命的希望.
这时,从沙漠遥遥传来的络绎不绝的驮铃声,眼前仿
佛出现了一支驮运货物在缓缓行进的骆驼队伍,由远及
近,穿过沙漠,到达遥远的安西.
同时,诗人的那颗无比沉重的心也随那逐渐向远方
消逝的驮铃声,越过了沙漠,飞到了那虽然远在视线之
外,却时时进入思念中的安西.
下面两首词作者是怎样抒情的?
踏莎行 欧阳修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
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
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
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
更在春山外。
江 城 子 苏 轼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
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
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
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
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
注:这首诗是诗人悼念亡妻王弗之
作。
2 这首诗通过虚实
结合的写法来抒情。
上片先实写入梦前的
思念,后虚写设想相
逢的情景。下片先虚
写梦中相见的悲喜,
后实写梦醒后的感慨。
这样由实而虚,由虚
而实,充分表达了词
人对亡妻的思念之深
之苦。最后三句从字
面来看是写亡妻;
“年年断肠”,实际
上是词人自己念念不
忘亡妻。
1、 这首诗通过虚
实结合的写法来抒
情。上阙写实,通
过初春景象反衬
“行人”的离愁别
绪;下阙写虚,通
过 “行人”设想妻
子凭栏远望,思念
“行人”的愁苦之
象,来写愁思。妻
思夫,夫想妻。虚
实相生,从而将离
愁别绪抒发得淋漓
尽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