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轮复习中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与
议论文写作增分方法探讨课件
探讨内容:
1、周考(五)情况分析
2、二轮复习中材料作文的审题
立意
3、议论文写作增分技法
①掌握议论文核心段落写法
②巧妙用例展开论证
③掌握分析句的写法
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
弄清材料的中心、实质
抓住材料的关键词、关键句。
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
弄清材料的中心、实质
抓住材料的关键词、关键句。
注意关键词句的转换
把握材料中的因果关系
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
弄清材料的中心、实质
抓住材料的关键词、关键句。
注意关键词句的转换
把握材料中的因果关系、对比关系、
取舍关系、主次关系
散步 贾宝泉
散步的时候/我走直路/
儿子却故意/把直路走弯/
我说/把弯路走直/就是捷径了/
儿子说/把直路走弯/路就延长了
直路:捷径
弯路:延长路程,欣赏收获美景
• 立意角度:
• 走“直路”,虽快捷,却错过风景,留下遗憾;
• 走“弯路”,虽费时费力,但可欣赏美景;
• 辩证。
多角度立意
有几个原因就有几个立意角度
有几个人、物就有几个立意角度
一个材料一般可以从正反两个方向立意
• 材料的关键词、关键句?
• 材料中的因果关系、对比关系?
• 立意的角度?
1、能触及题目或材料主旨
2、贴近生活、启迪人生
3、适合自己
如何选取最佳的立意角度?
多中选稳,稳中选优,
优中选深,深中选新。
一.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
章。(60分)
时值暑假,来自京沪一些医院的变形外科统计数字显
示,青少年占到了就诊人数的60%至70%,就诊的青少年
除了极少数因为无耳、兔唇等原因必须进行修补以外,
绝大多数是为了“锦上添花”,甚至有的举着一些名模
明星的照片前来就诊,照片上的形象就是其变形标准。
社会心理学家指出,由于缺乏人生阅历和渴望被周围人
承认的双重原因,青少年比成年人更容易被“面子”观
念困扰。
古语说“树怕没皮,人怕没脸”,俗语又说“死要面
子活受罪”,这岂不是互相矛盾?你的看法呢?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
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
袭。
【名师点睛】审题关注点明确——
“面子”。思辨:面子关乎自尊和
自爱;面子又涉及虚荣与盲从。
参考立意(1)人为何而活?是浮
华的外在,还是内在的力量(自信、
实力等)。(2)人要活出自己。
(3)人不要被世俗裹胁。(4)单
纯地写“面子”话题亦可。
•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
文章。
材料一:报载,成都一妙龄女因感情问题跳楼,围
观者起哄,并有吉他“伴奏”。
材料二:一名动了轻生念头的青年男子,在海南省人
民医院的一座楼上作生死抉择的时候,禁不住楼下围
观看客们的起哄,“显然被激怒”后,纵身一跳,结
束了自己的生命。
材料三:广西柳州市一名有轻生念头的女子也因为围
观者的“嘲讽挑逗而情绪激动”,从窗台上跳下身亡。
令人气愤的是,还有围观者打电话叫朋友“快来看”,
有的干脆坐下“细细品味”,还有的小贩趁机叫卖望
远镜.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
文体,确定标题;不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 【命题理由】
本题的命制意在引导考生思考“生命”的内涵。
纵观当今现实生活中的种种情景,从事故频发的
各地“煤窑爆炸”,到山西的“黑砖窑”,再到
材料中列举的情景,都表现出当代社会人们漠视
生命、不尊重生命的现状。
【写作指导】
三则材料极其相似,透过材料看内涵,我们要明
白,那是人啊,那是一个血肉鲜活的生命,不是
一具玩偶,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的尊严是现代社
会维持道义和良知的底线,越过它,恐怕也就越
过了做人的底线。
什么是
漠视生命!
2011年10月13日,2岁的小悦
悦(本名王悦)在佛山南海黄岐广
佛五金城相继被两车碾压,7分钟
内,18名路人路过但都视而不见,
漠然而去,最后一名拾荒阿姨陈贤
妹上前施以援手,引发网友广泛热
议。2011年10月21日,小悦悦经
医院全力抢救无效,在零时32分离
世。
应该如何
敬畏生命!
一、掌握议论文核心段落写法
• 议论文核心段落指议论文中间的若干起重
要论述作用的段落,其写法是有规律可循
的。掌握以下基本步骤,便可以快速构思,
写出一个符合要求的段落。当然,在写作
水平不断提高后,你便可以不拘于此,随
意发挥了。
“五步法”
• (1)第一步,段的首句:一定要摆放这一小
节的论点。开门见山,使阅卷老师明白你这一
节要论证什么问题。(观点句)
• (2)第二步:对提出的观点进行阐释,或引
用名人名言,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理论论证。要
简单明了。(阐释句)
• (3)第三步:列举典型事例,古今中外,正
反事例均可。所举事例要紧扣分论点。写法上
简要叙述即可,不要过多描写。(材料句)
• (4)第四步:分析说理(点明示例与论点的
关系)。这是本段最重要的一步。因为没有分
析说理,光列举一个两个事例,不进行分析说
理,那这举出的事例就不能成为分论点的论据,
也就没有说服力。(分析句)
• (5)第五步:本段小结。照应本段开头,重
申这一节的分论点。可加上“因此”或“所以
我认为”等字样。这样一来,本小节就形成了
一个完整的说理板块 (结论句)
• 一个标准的议论段一般来说依次包含上面五种
功能不同的句子:观点句、阐释句、材料句、
分析句、结论句。
• 例文1
• 知识就是力量。(观点句)它首先是一种难以量化
的、伟大的精神智慧,当然更可转化为具体的、可见的、
巨大的物质力量。(阐释句)一介书生,手无缚鸡之力,
却可以坐知天下之事。(材料句)凭什么?知识,以及
知识带来的预见性。(分析句)史蒂芬·霍金,被卢伽
雷氏症(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禁锢在轮椅上20多年,
全身能“活动”的,除了眼睛,只剩一根食指,但这并
不影响他能够成为继爱因斯坦之后当代最伟大的理论物
理学家、享有国际声誉的伟人、超人。(材料句)靠什
么?知识——关于宇宙奥秘:天体物理、时空本质的最
新知识,最富有想象力、创造力的智慧。(分析句)可
见,知识能够改变世界,知识能够决定命运,知识能够
给人自由。(结论句)
思考:漫画有何特点
从生活现象中取材
夸张、比喻、象征等手法
讽刺、批评或表扬某些人和事
取材于 社会现实
热点问题
时代感
现实性
强烈的
漫画的特点
1.有针对性
2.捕捉人事物的本质特征
3.运用变形、夸张、比喻
等手法
4.具有幽默或讽刺的效果
高考再回首
漫话作文
那些年,高考考过的漫画
1993年全国卷漫画作文《这下面没有水,再换个地方挖》
1996年全国卷漫画作文《给六指做整形手术》
2007年全国卷漫画作文《摔了一跤》
2008年江西卷漫画作文《助鼠为患》
2010年全国卷漫画作文《啥年月了,有鱼吃还捉老鼠!》
2012年湖南卷图片《双手》
2016年全国卷一漫画作文《掌印与吻痕》
2019年全国卷三漫画作文《你们再看看书,我再看看你们》
1993年全国卷高考作文题
写作要求:
(一)仔细观察
右面这幅漫画,写
一段说明性文字,
字数在300字以内。
不要写成诗歌或抒
情散文。
(二)根据上面
这幅漫画的内容,
自拟题目,写一篇
议论文,字数在800
字以内。不要写成
诗歌或抒情散文。
1996年全国卷高考作文题目
1、仔细观察上面两幅漫画,用说明文介绍两幅漫画的画面和内容,
不少于200字。
2、在一漫画欣赏会上,对这两幅漫画有人说这幅好,有人说我喜
欢那幅,那么你呢?请以“我更喜欢漫画《》”为题,写一篇议论
文,表达你的看法, 不少于800字。
场景:一个
小孩跌倒了,周
围站着三个人,
分别代表了社会、
家庭和学校,三
个人异口同声地
说“出事了
吧!”。文体自
拟,自命标题,
800字以上。
2007年
全国卷作文
2010年全国卷
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
2012年湖南卷
伸出是温暖的服务,摊开是放飞的想象,张大是创造
的力量,捧起是收获的快乐……
根据上述图文,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
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2016年全国一卷:
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
文章(60分)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
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19全国卷三:
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
的文章。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
明确问题,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
露个人信息。
备考再提醒
了解漫画,掌握特点
1、漫画从生活现象中取材,通过
______、_______、______等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某些人
和事。
高考漫画多取材于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
夸张 象征比喻
讽刺 表扬批评
社会现实
热点问题
如何读懂漫画?
习 惯
寓意:讽刺不接受新事物的人。
小结方法1:看标题。
标题是漫画的眼睛,有时透
过这“画眼”,可洞察整幅画的
主题。故在审画时首先要看标题
是什么,然后再把标题同漫画的
内容结合起来进行分析,这样就
容易弄清漫画的寓意所在,进而
得出观点。
1、从漫画中讽刺的节能措施的弄虚作假,延
伸到生活中的各种弄虚作假、欺上瞒下的丑恶行
径;
2、从漫画中人物夸夸其谈、好大喜功,扩展
到生活中的只做表面文章、表里不一、形式主义
等官僚主义作风。
小结方法2: 看画中字
漫画为了表达其寓意,常常配有言简意
赅、画龙点睛的语言文字。因此,我们在解
漫画题时,要仔细品味画中的语言文字,认
真思考这些语言文字中所隐含的观点,有时
它会成为我们弄清漫画寓意的钥匙。
认真审读下面的两幅漫画,弄清其寓意,联系现实,确立最佳
立意。
寓意:批评社会上“重钱轻文”的现
象。
小结方法3: 看细节
这幅图的寓意可
理解为批评某些不学
无术,却喜欢摆架子
的人;
也可理解为赞扬
具有真才实学,却谦
虚谨慎的人;
也可理解为批评
了一种不正常的社会
现象:不学无术之徒
反倒对饱学谦恭之士
颐指气使。
小结方法4: 看夸张处
漫画为了说明某种观点,常常对
人物行为或场景描绘给以变形夸张,
以引起观者共鸣。因此,解漫画题时
要注意分析漫画的夸张之处。夸张之
处往往就是漫画的弦外之音,是漫画
所要表达的寓意所在。
• 漫画作文如何读图?
“四看”
1.看标题 2.看画中字
3.看细节 4.看夸张处
漫画作文如何
立意?
1.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由画面到生活:
人物、百科全书、水井、鱼竿。
书上说鱼儿离不开水、空桶
理关系:
找对象:
抓细节:
寓意
表意
作者感情倾向:
钓鱼竿把人物与井联系起来
否定
(翻着书本钓鱼 )
理论不能脱离实际
立意:
遇事不要迷信教条生搬硬套
学会灵活变通
2.阅读下边这幅漫画(05年湖北卷)
指出漫画内涵,设定立意.
由画面到生活:
一棵大树,两棵小树。
大树枝繁叶茂,变形为“心” ;
小树一棵细小瘦弱,一棵歪斜倾倒。
大树荫庇小树
父母呵护孩子
理关系:
找对象:
抓细节:
寓意
表意
作者感情倾向:否定
大树以自己的高大荫
庇小树,反而妨碍了
小树的成长,这正如
父母对孩子的溺爱。
作者告诉我们:不要
溺爱孩子,不要把
“爱”变“碍”
给孩子自由的成长空间
立意:
立意:
漫画作文立意的方法
1、看画面
找对象、定主体
理关系、找联系
抓细节、辨特征
二、寓意 由画面到生活(引发):对接本体
标题
画中字2、品文字
一、表意
作者的感情倾向:批评、讽刺、赞扬
1、由物及人
2、联系现实
3、选择最佳立意角度
学法小结
备考再提醒
容易出现问题及解决措施
1、题意理解不准,主旨把握有偏差
措施:在理解画面义时,学会找联系、抓主体
2、缺乏联想、想象的能力,就画说画。
措施:留心生活,关注时代热点、注重积累,
培养联想能力,揭示 内在的寓意。
3、混淆单幅画面和多幅画面
措施:单一画面:看关系、找联系;
多个画面:作比较、看变化。
4、多种立意,选点偏颇
措施:从画面整体考虑立意
知识再巩固
1.仔细观察下面的漫画,根据寓意,拟订立意
(06年重庆卷)
四个人,一龙舟、旗帜、鱼。
最后一个人手里拿的不是浆而是网兜 ;
船头插着一面“团结奋进”的旗帜。
关系:
对象:
细节:
生活中假公济私的现象
一个团队正尽心龙舟竞赛,前三人齐心协
力划船,第四人却借机捞鱼。
表意
由画面到生活:
寓意
作者感情倾向:批判
批判社会中假公济私、暗饱私囊的现象
立意
• 公私理应分开
• 假公济私危害大
立意:
判断对错:
感情倾向:赞扬
正面立意:赞扬团队分工协作意识好(三个
人负责划船,一个人负责捞鱼)
错误类型:题意理解不准,主旨把握有偏差
出错原因:观察不细致,没有注意到旗帜上
面的字是“团结协作”而非“分工协作”,
导致关系理错,认为是在捞鱼 ,而非划船。
改进措施:观察要全面细致,注意抓细节,
理清关系。
2.写出下面漫画的寓意(2005年高考天津卷)
由画面到生活:
四只小狗,一口井。
三只健全的小狗戴着望远镜只顾眺望远方,第
四只盲狗却低头不断用拐杖触地
三只健全的小狗在前面带路,结果全掉进了
井里,一只盲狗跟在后面,反而安然无恙。
有些人做事一味好高鹜远,
有些人则脚踏实地
理关系:
找对象:
抓细节:
寓意
表意
作者感情倾向:否定前三只狗
肯定第四只狗
批评那些一味好高鹜远的,赞扬那些脚踏实地的人
立意
做人要脚踏实地,
关注当下。
立意:
判断对错:
立意: 否定盲从的现象
理由: 观察第二只和第三只小狗所得。
错误类型:多种立意,选点偏颇
错误原因:一幅漫画可以有多个立意,但最好的
只有一个,何为最好?当然是观察画
面最全面,从画面整体考虑,最能体
现作者的创作意图的立意。该立意观
察不够全面,忽略了画面上的盲狗部
分,那么作者画次岂非“画蛇添足”?
改进措施:观察画面要从整体出发,不能仅着眼
于局部画面,并且应考虑作者的创作
意图。
3.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由画面到生活:
猫、盘子里的鱼、偷粮食的老鼠
鱼是放在盘子里的,可见不是抓来的,而是送来
猫的职责是抓老鼠,但因为一盘鱼摆在面前,就
对偷了粮食逃跑的老鼠视而不见,只盯住了鱼。
抓老鼠喻职责,
鱼比喻利益、诱惑甚至贿赂
理关系:
找对象:
抓细节:
寓意
表意
作者感情倾向:否定
当有人把能满足自己私欲的利益送到自己
眼前时(受贿),就放弃了自己应有的职
责。职责和私欲孰重孰轻?作者告诉我们:
不能为一己私欲放弃自己的本职。
职责大于私欲
立意:
立意:
判断对错:
作者感情倾向:赞扬
立意:赞扬老鼠聪明,善于想办法。
错误类型:题意理解不准,主旨把握有偏差
出错原因:仍是观察不够全面,因为没有注
意到标题《重视》,即说的是作
为猫应该重视的是什么,不应该
重视的是什么,导致在抓画面主
体对象时,把老鼠作为主体对象
来立意。
改进措施:观察全面,注意画中字;
分清主体对象。
2016年全国一卷:
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
文章(60分)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
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由画面到生活:
人物(2学生)、分数、吻、巴掌。
100分吻,98分巴掌
55分巴掌,61分吻
理关系:
找对象:
抓细节:
寓意
表意
作者感情倾向:
分数把吻和巴掌联系起来
否定
(科学的育人观)
由画面到生活:
老师、学生、教室。
文字:毕业前最后一节课
理关系:
找对象:
抓细节:
寓意
表意
作者感情倾向:
老师和学生的关系
赞扬
(师生情)
漫画作文立意的方法
1、看画面
找对象、定主体
理关系、找联系
抓细节、辨特征
二、寓意 由画面到生活(引发):对接本体
标题
画中字2、品文字
一、表意
作者的感情倾向:批评、讽刺、赞扬
1、由物及人
2、联系现实
3、选择最佳立意角度
学法小结
漫画作文
审图立意三步走
1.细读图,把握画面的表层意思。
2.悟倾向(作者的思想),探究
漫画的深层寓意。
3.展想象,联现实,确定作文立
意。
二、巧妙用例展开论证
• ①排比用例
• 事例多可以用 排比的方式写出,增加其说
理的气势。亮点是材料丰富 。
• 例(1 ) 心灵的选择悠扬而壮烈,如楚王项羽
与虞姬在乌江之畔的诀别;心灵的选择清冽
而浩瀚,如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的苦冥,使
佛教源远流长;心灵的选择刚劲而缠绵,是
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绝唱;
心灵的选择悲切而欢乐,是范仲淹“先天下
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誓言。心灵
的答案是七彩的,我愿选择其中那颗赤诚的
爱心;心灵的答案是丰富的,我愿选择那颗
诚信的忠心;心灵的答案是美丽的,我愿永
葆那颗童稚的真心;心灵的答案是缤纷的,
我愿用一生去选择。
• ②对比用例
• 对比用例就是用正反的事例来论证观点,亮
点是全面辨证,对比鲜明,更富说服力。
• 例(1)、詹姆斯·卡梅隆的《阿凡达》一举刷新
票房纪录,影片中逼真的画面,紧凑的剧情令
人拍案叫绝。可本部影片可是耗费了卡梅隆十
余年的心血,如果没有长期的准备,只是单单
图快图早,哪里有如此震撼人心的大作?反观
国内部分导演,为了名利仓促上阵,有的甚至
一年几部影片,企望能早些将作品搬上荧屏,
殊不知这些作品只能是如水珠落入池塘,难以
长久地在人们心中留下记忆,仅仅是“早”行
吗?
• 例 (2 ) 、失去了厚重的文化支撑,一个民
族很难立足于世界。正如四大文明古国中除
中国外其它三国的没落与衰亡,它们的衰亡
归根到底是文化缺失和没落。相反美国只有
两百多年的建国历史却成为全球唯一的超级
大国同样得益于那民主自由的先进文化。当
中华文明经历了数千载的传承后,能否在当
代发扬光大,确实还有悬念。
• 例(3)西汉时期著名的史学家司马迁,虽然遭受了
惨烈的宫刑,但他却以顽强拼搏的精神,忍辱负重,
历数十余年,拼尽自己所有的心血,最终写出了历史
上的鸿篇巨作《史记》,也成就了他的一世英名。他
的著作能够流传千古,与他背后付出的艰辛和拼搏是
分不开的。而蜀国皇帝刘禅,军国大事全部由诸葛亮、
蒋琬等人全权负责,而他自己却昏庸无能,沉湎声色,
不思进取,更别谈什么拼搏了,等到诸葛亮等人去世
之后,国家便外忧内患,刘禅也最终落得一个投降的
下场,蜀国也随之灭亡了。由此可见,人生如果懂得
去拼搏,即使像司马迁这样遭受奇耻大辱的人,也可
以取得巨大的成就,名垂青史;而如果不懂得去拼搏,
即使像刘禅那样贵为皇帝,也终将落得身死国灭的下
场,遗臭万年……
• ③、单一用例
• 单一用例是指用一则事例来论说论点。单一事例的使
用技巧如下。
• 1、将事例具体展开,写得非常充实饱满:
• 穿越历史的烟云,你发出一声呐喊:“三千越甲可吞
吴否?”在徒有四壁的小屋里,你踌躇徘徊,你卧薪
尝胆。你对外继续讨好吴王,不断送礼;对内休养生
息,充实府库,开垦田畴,缓刑薄罚,减省赋税,富
国强兵,并鼓励增加人口以增强国力。经过长期准备,
国力日益强大,士兵个个斗志昂扬,最后一举灭吴。
正因为你做好了充分准备,养精蓄锐,才最终取得胜
利!心有准备,才能离成功更近!
• (点评):写越王勾践灭吴的准备,对外、对内条理清楚,充
实饱满,极具说服力;再加上事例后面有点题句画龙点睛,议
论的效果自然很好。
• 2、换人称——将常用的“他”换成“你”,拉近读者
与事例主人公的距离。
• 用心准备,蕴育了一部伟大著作。记得你20岁便
开始南下漫游,足迹遍及江淮和中原,只为考察风俗、
采集传说;记得你任太史令后,广泛阅读、整理史料,
研究历史人物和事件,并对史实作反复核对;记得你
用了16个年头,忍受肉体和精神上的巨大痛苦,用整
个生命写成了永远闪耀光辉的伟大著作。废寝忘食,
你用赤诚之心完成了无韵之《离骚》;含垢忍辱,你
用顽强之志铸就了史家之绝唱。是你用心准备,才蕴
育出了中国的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 (点评):事例主人公对读者来说是“第三者”,
这里作者把他变成了“对方”,拉近了他与读者的距
离,亲切感、感染力、说服力自然更强。如果全部用
“他”,还能产生这种效果吗?
• 3、改句式——不用常见的陈述句式,而用对偶句、
排比句等增强气势。
• 钱学森,中国科技界的巨擘,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
人,中华民族的脊梁。他历经艰难于1955年回到祖
国后,长期担任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研制的技术领导
职务,为组织领导新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的研究
发展工作发挥了巨大作用,作出了卓越贡献。在他心
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5年归
国路,10年两弹成。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
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
• (点评):这段文字既概括了钱学森的主要贡
献,又运用了对偶、排比等句式,精练隽永,朗朗上
口,表现力自然很强。
• 4、加描写——充分发挥想象力,用贴切的词语着力
描写人物、事件,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 历史终于等来了一位衰朽的书生,他长须弓背,
双手托着一封奏折,一步一颤走上大殿。韩愈,这个
时刻准备为民解忧、为国效力的文弱书生,在满朝文
武自保乌纱、官官相护的污浊中毅然挺身,直言不讳。
虽然他最终单人瘦马、形影相吊地走向天涯海角,但
是他始终泰然处之。他没有停留于江畔沉吟,反而大
开教育之功,著文倡道。就算在蛮夷之地潮州,他仍
时刻不忘为百姓谋安乐,为国家谋昌盛。“一封朝奏
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八月为民兴四利,一片江
山尽姓韩”成为了对韩文公最美的赞歌。
• (点评):“衰朽”“长须”“弓背”“一步一颤”“文
弱”“毅然”“单”“瘦”“形影相吊”“泰然”,用这些生
动形象的词语描写韩愈的外貌、神态、动作、心理,表现力大
大提高。如果删除这些描写部分,则韵味全无。
• 5、多修辞——恰到好处地运用各种修辞手法,使语
句更有表现力,使事例更加文采飞扬。
• 心有准备,宠辱不惊。得意时,你没有沾沾自喜;
失意时,你没有一蹶不振。你把贬谪当成笔,把苦难
研成墨,把胸中郁闷之气凝成一张又一张白纸,挥洒
出一首又一首豪放旷达的辞章。贬官黄州,你却在长
江边快哉亭高唱“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谪居
岭南,你却在罗浮山梅花亭笑吟“日啖荔枝三百颗,
不辞长作岭南人。”苏子,你何能如此?只因你心有
准备,居高位时常思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被贬谪
时常想“长风破浪会有时”,人生何处没有好风光。
只因你心有准备,面对生活坎坷,面对人生浮沉,你
才能时时处处乐观豁达,最终化身为一座让人仰止的
高山。
• (点评):对偶、排比、比喻、引用、设
问,错落有致,异彩纷呈,将一个活生生
的苏轼带到了读者面前。如果仅仅是平铺
直叙,把苏轼的生平罗列一番,定会索然
无味。
三 、掌握分析句的写法,突破议
论文的难点
• 使用了事例,即材料,那么,这个材料和
你要论证的论点有什么关系呢,你要运用
恰当的语句点明二者的关系,这就是分析
句,也就是分析法。
• 常用的分析法有下面几种。
• (一)、因果分析法
• “因果分析法”: 就是抓住论据所述的事实,
并据此推求形成原因的一种分析方法。
例1:
好集体不会埋没人才。孙膑与庞涓同出于鬼谷子门下。
他们二人可说是精于谋略,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但是
当孙膑来到庞涓任职的魏国时,庞涓嫉妒他的才能,表
面恭敬,内心狠毒,多次向魏王进谗言,以致使孙膑被
挖去膝盖骨,不得展其才志。而齐王听说孙膑之才,费
尽心力,将孙膑请到齐国,委以重任,终有马陵道之胜。
同是孙膑,为何落得两种境遇呢?就是因为他效劳于优
劣不同的两个统治集团。在魏国,庞涓只为私利,妒贤
嫉能,魏王昏庸,偏听偏信,而且缺乏识别千里马的伯
乐眼光。试想孙膑在这么一个集体中,如何施展大志呢?
而齐王任贤用能,身边的臣子也不像庞涓那样谋私,因
而上下齐心,孙膑在此,可说计出即行,正得以充分发
挥作用。可见,好集体不会埋没人才。
• (二)、假设分析法
• 注意:对语段进行假设分析时,如果举的
例子是正面的,那么就应从反面来假设分析;
如果举的例子是反面的,那么就应从正面来
假设分析。
• 假设分析法可以多用几个“试问”“试想”
的问句,并且注意多角度阐述材料,紧密联
系中心论点,就可以使分析更加深入更加透
彻。
• 例1:
• 贝多芬28岁那年得了耳病,到57岁逝世,中间
20多年的岁月,都是在与可怕的聋疾苦战。但
是贝多芬没有向命运屈服,他凭着顽强的意志
与病魔做斗争,终于在逝世前几年写成了一生
中最著名最富有战斗力的作品《第九交响曲》。
• 试问,是什么使贝多芬走向了成功?是顽强的
意志,不屈的奋斗精神。试想,如果贝多芬在
厄境中缺少了顽强的意志,还会成为世界上最
伟大的音乐家吗?显然,答案是否定的。所以
我敢肯定的说,只有有了顽强的意志,才可能
征服世界上的任何一座高峰。
• (三)、归纳分析法为了增强说理的气势,
我们在进行议论文写作时常常用一组相似的
典型论据,让这些事实“胜于雄辩”。然后,
根据这些论据,得出一个共同的结论。
• 例1、司马迁的《报任安书》给我们提供了
很好的范例:
• 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
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
《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
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
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
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
事,思来者。
• (点评):象这样运用短例列举的形式,高
度概括事实,大大强化了语势,增强了论证效
果。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在列举了多个典型论
据之后,需要对这些论据进行比较分析,归纳
总结出它们的共同点,这个共同点必须紧扣论
点。
• 例2、左思为写《三都赋》,闭门谢客,数载
耕耘。“衣带渐宽终不悔”的执着,换来了丰
硕的成果,《三都赋》轰动全城,一时洛阳纸
贵。李时珍为完成《本草纲目》这一鸿篇巨制,
历时27年,三易其稿,才成就了这部享誉世界
的“中国古代百科全书”。英国物理学家法拉
第,为了揭示电和磁的奥秘整整奋斗了10年。
10年之后,他成为揭示电磁奥秘的第一人。
• 左思、李时珍和法拉第,不同时代,不同国籍,
不同的研究领域,而他们成功的道路却是相同
的——付出,执着地付出。付出心血和汗水,
付出精力和智慧。当这种付出达到一定程度的
时候,就一定能浇开成功的花朵。【一定要有归
纳论证的文字,从而引向自己的观点。】
• 例3、自卑像根受潮的火柴,难以将希望之火点燃;
自负像个可怕的陷阱,一旦身陷其中即难以自拔;唯
有自信自强,才能扬起生活的风帆。//我国宋朝的文
豪苏洵,几次赶考都名落孙山,一些人更是对他冷嘲
热讽,但他没有灰心,而是闭门苦读,终于因散文有
极高的造诣而名列唐宋八大家;举世闻名的音乐家贝
多芬,30岁就耳聋,他没有屈服于命运的安排,在听
不见声音的情况下,创造了大量优秀作品,并谱写出
时代的最强音“扼住生命的咽喉”;居里夫人,这位
伟大的科学家,作为镭的发现者,荣获诺贝尔化学奖,
耀眼荣誉没有使她陶醉,他仍如从前一样孜孜不倦的
工作,使它成为获得这一殊荣的唯一女性。//这些伟
人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是因为他们在挫折面前毫不
自卑,在成就面前毫不自负,始终有自强不息的精神。
(考场优秀作文《自卑?自负?自强》)
• (四)、对比分析法
• 对比分析就是在正面和反面材料后面,点出
其中的不同之处,在强烈的对比中点明道理。
• 例1、俗话说:勤能补拙。//就拿我国明代的
张溥来说吧,他小时候很“笨”,别人读一
会儿就能背下来的东西,他往往要读几十遍
才能背下来。但是,他并没有灰心,每拿到
一篇文章,先认真抄一遍,校正好,再大声
朗读一遍,然后烧掉,接着再抄。这样,一
篇文章往往要抄六七遍。后来,他逐渐变得
文思敏捷,出口成章。26岁写下了名扬天下
的《五人墓碑记》。(正面事例)
• 相反,仲永5岁就能赋诗,可谓天赋出众。
凭着聪明,他父亲带他四处作诗炫耀。仲永
再也不思进取,长大以后,他变得庸庸碌碌,
“泯然众人矣”! (反面事例,注意其转述
的简洁及侧重点)不难看出,张溥虽然很
“笨”,但他肯勤学苦练,正是勤学苦练才
使他的文思变得逐渐敏捷起来;而仲永虽然
天赋出众,但他后来不思进取,终致庸庸碌
碌,“泯然众人矣”! (分别对两个事例作
对比分析论证)由此可见,尽管先天智力因
素的差异不可否认,但后天的勤奋则能弥补
先天智力上的不足。(结论句)
• 例2、只有那些淡泊于名利的人,才能登上科学的
顶峰,才会创造出辉煌的业绩。 (提出观点层)诸葛
亮说:“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
句名言道出了谈泊名利对人生的意义。而一个人一
旦沉湎于名利,就如同鸟儿的翅膀上系上了眩目的
黄金,难以展翅高飞了。(简要说理层) 居里夫人曾
把自己获得的奖章给她的小女儿当玩具,她是这样
看淡荣誉的。而瓦特发明蒸汽机后,便沉迷于名利
之中,以权威自居。(列举事例层) 正因为居里夫人
淡泊名利,她再次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正因为瓦
特沉迷于名利,因此,以后他再也没有取得什么成
就了,只落得个江郎才尽的结局。(对比分析层) 由
此可见,一个人要进步要发展,就必须淡泊名利。
• 例3、两粒种子躺在泥土里,春天到了,一
粒种子破土而出。//而另一粒种子说到:
“我没那么勇敢。我若向下扎根,也许会碰
到岩石;我若向上长,也许会伤到我的茎。”
于是它甘心呆在泥土里。几天后,它被一只
母鸡吃掉了。(寓言型事例,两种截然不同
的表现)生长在同一片土地上,一颗种子敢
于面对挑战与困境,破土而出,为自己开创
了一个美好的未来。而另一颗种子,却害怕
挫折与磨难,甘心呆在自已的“安乐窝”里,
结果埋葬了自己。从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出
• 发,可以看出,困难与挑战虽往往给人以挫
折,却也可以催人奋进,给人以力量;而安
逸与保守虽可以暂时保身,但最终却使人堕
落而遭淘汰。有一句话说得好:苦,可以折
磨人,也可以锻炼人;蜜,可以养人,也可
以害人。可见:人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对两种截然不同的表现进行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