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考语文 120个文言实词复习(41-80)课件(157张PPT)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1届高考语文 120个文言实词复习(41-80)课件(157张PPT)

ID:665723

大小:3.04 MB

页数:157页

时间:2021-04-1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120个文言实词复习精品 41、假 • “假”的本义是“借”。“借”不是要“给” 吗?故有“给予”之义。借来东西(比如钱) 当然就有了“凭借”。借来东西不是真的属 于自己的,故又可引申出“不是真的”,不 是真的,进一步引申出“非正式的”和“如 果”等义。 • • 成语助记: • 狐假虎威 虚情假意 假公济私 不假思 索 弄虚作假 • 【假痴不颠】重点在—个“假”字。这里的“假”,意 思是伪装。装聋作哑,痴痴呆呆,而内心里却特别清醒。 此计作为政治谋略和军事谋略,都算高招。 • 【假道伐虢】假道,是借路的意思。伐,是攻占的意思。 虢,是春秋时的一个小国。用于军事上,其意在于先利 用甲做跳板,去消灭乙,达到目的后,回过头来连甲一 起消灭,或者借口向对方借道为名,行消灭对方之实。 • 【天假其年 】原意是天意让他生存下来。后多指天意 使其延年益寿。  1是以人多以书假 余 2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 物也 3愿大王少假借之 4乃悟前狼假寐 6汉人未可假大兵权 7假令仆伏法受诛 8乃以吴叔为假王 借 凭借,借助 宽容 与“真”相对 给与 如果、假如 代理的 假 42、间 • 间的本义是“门缝”。由此引申出“夹缝、空隙”之义;小 路不是很像夹缝吗?时间的“空隙”,即“空闲”。“夹缝” 是在两个事物之中的,故有“置身其中”的意义,由此可引 申出许多意义:“间隔、参与、中间、离间”等。“离间” 再引申出“间谍”之义,间谍当然是“秘密”的。 • • 反间计 离间计        jiàn  【反间计】识破对方的阴谋算计巧妙地利用对方的阴谋诡 计进行攻击对方。  【离间计】原指使敌人的间谍为我所用,或使敌人获取假 情报而有利于我的计策。后指用计谋离间敌人引起内讧。  • 成语助记: • 挑拨离间jiàn 伯仲之间 • 【疏不间jiàn亲 】 • 关系疏远者不参与关系亲近者的事。 • 【间jiān不容发】 • 两物中间容不下一根头发。形容事物之间距离极小,也形容与 灾难相距极近,情势极其危急。 【间不容砺】 指磨治的时间也没有。形容时间的短促。 【间不容瞬 】 指眨眼的时间都没有。形容时间短促 。 【读书得间jiàn】 间:间隙。比喻窍门。读书得了窍门。形容读书能寻究窍门,心 领神会。 1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 2奉命于危难之间 3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 4彼节者有间 5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6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7间关莺语花底滑 8秦间来人,赵奢善食而遣之 9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10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11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空隙 中间,期间 一会儿 间隙,空隙 离间 参与 间关:形容 鸟声宛转 间谍 有时、偶然 从小路 秘密,暗中 间  43、见 • 甲骨文字形,上面是“目”,下面是“人”。在人的头上 加只眼睛,就是为了突出眼睛的作用。本义:看见,看到 • “见”的本义就是“看见”。看见的东西多了,就会有 “见识、见解”;至于“召见、谒见”等都与“看见” 有关。被看见即“出现”在别人眼睛里,(后作 “现”),由此被动意义虚化出介词“被”。 • 成语助记: • 一见如故 真知灼见 见风使舵 见 缝插针 司空见惯 见弃于人 见仁见智 见微知著 见贤思齐 见义勇为 见异思迁 一见钟情 远见卓识 相形见绌 捉襟见肘 图穷匕见 瑕瑜互见 百闻不如一见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刍荛ráo之见 】刍荛:割草打柴的人。认为自己 的意见很浅陋的谦虚说法。 【秋扇见捐】见:被;捐:弃。秋凉以后,扇子就被抛 在一边不用了。旧时比喻妇女遭丈夫遗弃。 【小巫见大巫】原意是小巫见到大巫,法术无可施展。 后比喻相形之下,一个远远比不上另一个。 1事不目见耳闻 2项伯即入见沛公 3秦王坐章台见相如 4谡大笑曰:“汝真女子 之见.” 5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6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7慈父见背 看见 拜见,会见 召见,接见 见解,见识 表示被动 同“现”,出 现 相当于“我” 见 44、解 • 从刀,从牛,从角。表示用刀把牛角剖开。本义:分解牛,后泛指剖 开 • 解”的本义是“分解动物”。“解释、解说”道理时需要条分缕 析;解说之后就会让人“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思 考,就会形成自己的“见解”。“分解动物”义后又引申为“解 开”一切纠结之物,故有“解放、解脱”的意义,解开纠结之物 后,纠结之物就会“松弛”下来,进一步引申为“懈怠”(心理 上的松弛,后写作“懈”)。解开心中的结,就是“和解”。 • 成语助记: • 庖丁解牛 衣不解甲 善解人意 难解难分 • 马不解鞍 不求甚解 一知半解 迎刃而解 • 【解衣衣人】脱下衣服给别人穿。 • 【解衣推食】把穿着的衣服脱下给别人穿,把正在吃的食物让别 人吃。形容对人热情关怀。 • 【解骖推食】解下驾在车前两侧的马匹,换取食物送给急需的人。 指以自己的财物解救他人之急。 • 【解民倒悬】解救头朝下倒挂着的人;比喻把受苦难的人民解救 出来。 • 【不解之缘】指不可解散的缘分,难以分开的缘分,比喻不能解 脱的联系或关系; • 【妙语解颐】解颐:开颜而笑。有趣的话引人发笑。 • 【解衣抱火 】比喻不解决问题,只招致危险。同“解衣包火”。 1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2悉埋于地,解其棕缚 3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4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5天下土崩瓦解 6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 之患 7秦军解去,遂救邯郸 8胡虏益解 剖开 解开 解释,解答 理解,懂得 分裂、涣散 解救、消除 消散、离散 通“懈”,懈怠 解 45、就 • 京尤会意。“京”意为高,“尤”意为特别。本义:到高处去住。 • “就”的本义是“走近、靠近、走上、趋向”。引申为达到 目标的含义“成就、成功、完成”。走上领导岗位,就是 “担任、赴任”。 • 成语助记: • 功成名就 避实就虚 按部就班 将计就计 慷慨就义 删繁就简 半推半就 另谋高就 一蹴而就 一挥而就 高不成,低不就 • 【移樽就教】端着酒杯离座到对方面前共饮,以 便请教。比喻主动去向人请教。 • 【推干就湿】形容抚育孩子的辛劳。同“推燥居 湿”。  • 【就汤下面 】比喻顺势或趁机行事。 • 【将机就机】利用顺便的机会。 1金就砺则利 2连辟公府不就 3轲自知事不就 4若无罪而就死地 5荆轲遂就车而去 接近,靠近 赴任,就职 完成,成功 走向,走上 上车、上路 就 46、举 • 从手,舉( yǔ)声。本义:双手托物 • “举”的本义是“举起、抬起”。这是一个“举动”,活用为动 词即“举行、发动”。举有由低到高的含义,所以有引申出“提 拔、举荐”之义;由此又引申出一般意义的“应举”。举起东西 应该是有所用,故又引申出“拿、用”,进一步引申为“占领” 之义。后又虚化为范围副词“全”。 • • 成语助记: • 不识抬举 举国上下 举案齐眉 举 目无亲 举棋不定 举手投足 举贤任能 举一反三 举重若轻 举足轻重 纲举目 张 轻举妄动 一举成名 以言举人 不识抬举 • 【举直措枉】起用正直贤良,罢黜奸邪佞人。亦作“举 直厝枉”。 • 【举枉措直】起用奸邪者而罢黜正直者。 • 【兔死凫举】象兔敢奔跑,象野鸭急飞。比喻行动迅速。 1举剑欲击之 2举类迩而见义远 3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4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5吾不能举全吴之地 6愿举国为内臣 7杀人如不能举 8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 9戍卒叫,函谷举 举起,抬起 举出,提出 发动,举行 推荐,选拔 拿 全,皆 尽 包举:并吞 攻占、占领 举 47、绝 • 从糸( mì),表示与线丝有关,从刀,从卩(人)。表示人用刀断丝。 本义:把丝弄断 • “绝”的本义是“绳索断”。由此引申出一般意义上的“断”。 比喻引申出“横渡”的意义。由“断”义可引申出许多意义:与 人断绝关系叫“绝交”;气断自然就是“死,绝命。”;路断了 当然就是“到了尽头,极点”。由“到了极点”引申出程度副词 “极”和动词“超越”(到了极点就是超越一切)之义。 • 魏武尝过曹娥碑下,杨修从。碑背上见题做“黄绢、幼妇、外孙、 齑臼”八字。魏武谓修曰:“卿解不?”答曰:“解。”魏武曰: “卿未可言,待我思之。”行三十里,魏武乃曰:“吾已得。” 令修别记所之。修曰:“黄绢,色丝也,于字为‘绝’;幼妇, 少女也,于字为‘妙’,外孙,女子也,于字为‘好’;齑jī 臼,受辛也,于字为‘辤’;所谓‘绝妙好辤’也。”魏武亦记 之,与修同,乃叹曰:“我才不及卿,乃觉三十里。” 曹操曾经途经曹娥碑下,杨修跟随着(曹操)。石碑的背面题写着 “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个字。曹操问杨修说:“你知道这 是什么意思吗?”(杨修)回答说:“知道。”曹操说:“卿相先 别说,让我先想一想。”走出三十里远的时候,曹操才说:“我已 经知道了。”命令杨修单独写出他所知道的。杨修写:“黄绢,有 颜色的丝织品,写成字是‘绝’;幼妇,少女的意思,写成字是 ‘妙’;外孙,是女儿的孩子,写成字是‘好’;齑臼,受辛之器, 盛纳五辛的器具,写成字是‘辤(辞)’;这说的是‘绝妙好辞(辤)’ 的意思。”曹操也写下了自己的想法,和杨修是一样的,于是赞叹 道:“我的才能比不上你,走了三十里路才明白(碑文的意思)。”  • 成语助记: • 韦编三绝 络绎不绝 与世隔绝 悲痛欲绝 惨绝人寰 冠绝一时 风华绝代 空前绝后 赞不绝口 悲痛欲绝 络绎不绝 拍案叫绝 深恶痛绝 • 【绝裾而去】形容离去的态度十分坚决。 1绝秦赵之欢 2不如早与之绝 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4佛印绝类弥勒 5而心目耳力俱穷,绝无 踪响 6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7哀转久绝 8抢呼欲绝 9以为妙绝 10枯松倒挂倚绝壁 断绝 绝交 隔绝,阻绝 很,非常 完全 横渡 停,止 绝命 达到极点 陡峭的 绝 48、堪 • “堪”的本义是“经得起,受得住”,引 申出“胜任”之义;虚化成助动词“可, 能够”。 • 成语助记: 不堪回首 不堪入目 苦不堪 言 • 【不堪言状】指无法用语言来形容。 【不堪其忧】 • 忧:愁苦。不能忍受那样的愁苦。 【不堪造就】 • 造就:培养并使有成就。没有培养前途;不可能 有所成就。 1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2可堪回首,佛狸祠下 3千载谁堪伯仲间 4不堪吏人妇,岂合今 郎君 经得起,忍受 能够,可以 能够,可以 胜任 堪  49、克 • 甲骨文字形,下面象肩形。整个字形,象人肩物之形。 • 本义:胜任 • 克的本义是“胜任”。引申为“战胜、攻克”,攻克堡 垒,意味着杀敌致胜,故又引申出“杀”的意义。进一 步引申出“去除,削减”等义。 • 成语助记: 克敌制胜 克己奉公 克勤克 俭 克尽职守 攻无不克 • 【相生相克】古代汉族人民言金、木、水、火、土五种 物质的互相生发以及互相克制的关系;后引申为物质之 间辩证关系,一物降一物。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 靡:无;初:开始;鲜:少;克:能。事 情都有个开头,但很少能到终了。多用以 告诫人们为人做事要善始善终。 All are [good] at first, But few prove themselves to be so at the last. 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70周年的盛典上,习近平主席讲话时引用的一句诗歌让很 多人印象深刻。  证明,证实;  验证,检定;  显示  1如其克谐,天下可定 2彼竭我盈,故克之 3克已复礼为仁 4子克家 5克已奉公 6与克期俱至 7更克画,平斗斛 能够 战胜,攻破 克制 肩负,引申为 担当 克制、约束 限定、约定 通“刻”,雕 刻 克 50、类 • 从犬,頪( lèi )声。从“犬”,因犬种 类最相似。本义:种类 • “类”的本义是“种类”,同一“种类” 就是“同类”,同类的事物当然就会有 “类似,像”的地方。 • 成语助记: • 物以类聚 触类旁通 画 虎类犬 • 不伦不类 有教无类 • 【连类比物】连缀相类的事物,进行对比。 • 【呼朋引类】呼:叫;引:招来;类:同类。指招引志 趣相同的人到一起去做某事。(含贬义) 也作“引类呼 朋 ”。 • 【物伤其类】 • 指见到同类死亡,联想到自己将来的下场而感到悲伤。 比喻见到情况与自己相似的人的遭遇而伤感。 1、举类迩而见义远。 2、皆守株之类。  3、义不杀少而杀众, 不可谓知类。 相似,相同。 拥有共性的种、属 依据相同点进行推理判 断。 类 51、怜 • 从心,粦声。本义:哀怜,怜悯 • “怜”的本义是“怜悯”,怜悯不就是有 爱心吗?故引申出“爱怜”之义。 • • 成语助记: 顾影自怜 同病相怜 摇尾乞怜 • 【我见犹怜】出自南朝·宋·虞通之《妒 记》:“阿子,我见汝亦怜,何况老奴。”原文 意思:姑娘,我见了你也很喜欢你,怪不得那老 东西喜欢你的。成语中,犹:尚且;怜:爱。意 思:我见到了都很喜欢。形容女子容貌美丽动人。 • 【儿怜兽扰】怜:宠爱,爱惜;扰:驯养。像对 小孩一样加以爱抚,对野兽一样加以驯养。 • 【怜香惜玉】比喻男子对所爱女子的照顾体贴。 1独不怜公子姊耶? 2可怜体无比 3可怜身上衣正单 4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5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 6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 士卒,楚人怜之 怜悯,同情 可怜:可爱 值得同情 可惜 疼爱、爱惜 爱戴 怜 52、弥 • “弥”的本义是“弥补”。“弥”原作 “彌”,表示弓上加柲,增加弓的弹射力, 这不正是“弥补”其本身的不足吗?弥补了 不足之后,弓可以“长久”使用,故有“长 久”之义。后又虚化为表程度的副词“更 加”。 成语助记: 弥天大谎 旷日弥久 弥留之际 欲盖弥彰 历久弥坚 弥天大罪 仰之弥 高 • 【须弥芥子】“须弥”一词原是梵文音译,相传是古印 度神话中的名山,在佛经中也称为“曼陀罗”。 同时 这个须弥山在佛教中极具意义,它又称须弥楼、曼陀罗, 是古印度神话传说中的名山。据佛教观念,它是诸山之 王,世界的中心,为佛家的宇宙观。而“芥子”是芥菜 的种子,有白、黄、黑之品种。芥子,极其微小。“须 弥芥子”,言偌大的须弥山纳于芥子之中,暗喻佛法之 精妙,无处不在。 • 【芥子须弥】指微小的芥子中能容纳巨大的须弥山。喻 诸相皆非真,巨细可以相容。 • “不识老师真面目”是笑话更是警示 •   叶祝颐 •   1月7日下午,网友@-警小天-的微博贴出一道“神 题”——选择本学期《刑法分则》的任课老师。题干部分特别提 醒:“本题答对不得分,答错扣41分。”可供选择的4个教师分 别为向群、白伟、郝薇、钟华。云南警官学院《刑法分则》任课 教师白伟回应称“期末考门槛题选任课老师”确系他出的考题。 出题的原意只为提醒师生之间应相互认识,并无刁难之意。(1月8日上游新闻) •   尽管出题老师的初衷只是师生之间应相互认识,并无刁难之 意,但是该“神考题”也观照了学生经常缺课,老师与学生见面 少的尴尬现实。学生不认识给自己上课老师的姓名,老师又何尝 认识自己的学生呢?学生平常缺勤,老师进行了详细记载,尽到 了告知义务没有?更重要的问题是,师生不互动、不交流,这些 学生如何完成学业,戴上学士帽、硕士帽呢?这些问题显然不可 小视。 •   虽说我国大学生数量让人刮目相看。但是人才培养质量令人 堪忧。不仅大学师生互不认识,就是彼此认识,也很难潜心做学 问,搞研究。虽说大学生绝对数量上去了,但是师资队伍建设并 没有同步跟进,高校学术腐败,老师与学生用剪刀与糨糊写论文 的事屡见不鲜。 • 有些导师带几十名研究生,研究生与导师长期不见面, 导师把研究生当作廉价劳动力的情况比较普遍。曾有报道说: “当下,研究生导师往往被学生称呼为老板,这不仅是因为学生 的论文能否过关,导师说了算,还因为研究生要给导师打工,成 了廉价劳动力。有些研究生整天做着导师交给的与专业毫无关系 的项目,导致学业荒废。”本科教学呈现放养状态,硕士导师 “一个茶壶三十个杯”,博士教育也存在师资不足的情况。教育 部副司长黄宝印曾坦言,博士培养面临着规模和数量较大但质量 严重不足的问题。数据显示,我国每位博导平均带5.77名博士, 比例远远高于国外大学。 •   大学生教育质量下降,就业也不理想,大学还有多少吸引力? 清华大学老校长梅贻琦说过,“大学之谓,非大楼也,乃大师 也”。现在,大学房子越盖越豪华,收费越来越高,但是老师越 来越不像老师,学生越来越不像学生,有的大学将学士帽、硕士 帽甚至博士帽敞开对外批发,高等教育质量不断下滑,大学精神 不断沦落。这或许比学生不识老师真面目的笑话更值得反思。教 育部放慢扩招步伐,督促高校与科研院所改良教育生态,主动适 应社会需要,高等教育由追求数量向注重质量华丽转身,是时候 了。(叶祝颐) 2011湖南高考作文 •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     某位知名歌唱演员在接受中央电视台采访时谈 到自己的变化:过去她出场面对观众说的第一句 话是“大家好,我来了!”而现在她说的是“谢 谢大家,你们来了!” • 也许类似的变化曾经发生在你的身上或身边,也 许你对此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请自拟题目,写 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真题解读】 •  2011年湖南高考作文题属于新材料作文的形式出现,可谓意料之外,有情 理之中。湖南从2009年的“踮起脚尖”到2010年的“早”,命题形式都属 于命题作文。按理说今年必考命题作文:此乃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是因为本 题可以说是对2008年湖南省高考作文题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 无”根据“材料”(诗意)写作文的回归。2008年材料作文后,老师们对这 种形式都应该做过比较详细的指导,考生也比较熟悉这种命题形式,做起来 应该轻车熟路。再者,命题形式的变化突出了湖南人命题力求每年创新的宗 旨,凸显了敢为人先的精神。从命题方式上来看,摄取某歌手的出场话语的 变化引导学生走出书斋,关注生活,关注身边社会现象,不仅具有现实性和 直观性,更具有深刻性和影响性。 本题为“新材料作文”,由材料和要求两 个部分组成。材料通俗而又深刻,既具有导向性,又有启发性:某歌手第一 句话由“大家好,我来了”变为“谢谢大家,你们来了”,以此为意自拟题 目写一篇作文。这句话再简朴不过,却蕴含深意:“大家好,我来了” 变为 “谢谢大家,你们来了”,不仅仅是话语的变化,更重要的是观念、态度的 变化,我们应该赋予其积极的意义:歌手由以自我为中心变为以他人为中心, 由趾高气扬变为俯下身子,由人人为我变为我为人人,由高高在上变为谦逊 感恩,推而广之,可联想到我国的一系列惠农政策,农民种田有纳税变为有 奖赏……这是当今社会的呼唤:如果人人都换位思考,世界将会变得更美好! 我们应该材料进行理性的思考,并联系生活的实际予以表达。       【真题解读】 •      材料很新鲜,与当前国人大都以自我为中心,90后的独生子 尤其如此,只注重自我的利益,忽视他人存在,凡事情先替自己 着想,后替别人打算等现状相呼应。我们写作时一定要从歌手生 发开去,要联系自己生活周围的人和事,甚至社会,运用联想和 想象加深对材料的理解:想到医生,还有为官者,为商者,为师 者,甚至为人长者,为人幼者等等,都要改变观念、改变作风, 谱写和谐之歌。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则材料作文的相关立意角度: 1、从歌手的改变角度考虑,谈谈多一点考虑别人。我很重要, 并不意味着我最重要。为自己考虑的同时是否想也到为别人考虑 呢?考虑别人,打破以我为中心的自私与狭隘,为你我他之间注 入温情,拉近彼此心灵的距离。 2、针对90后的独生子女以我为中心,只顾自己不顾别人的感受 的现象来写,指出过分以自我为中心会导致社会的灾难,分析其 成因,指出根除的方法。 【真题解读】 •      3、事物的发展总是辩证的,相互矛盾的,相互联系的。从 “为人”与“为己”的角度立意,谈“为人”与“为己”对立性、 统一性,我们应该如何对待,提出“注重自己,更要注重他人” 的观点。 4、可以联系当今的教改侃侃而谈,谈教师要实行角色改变,从 注重自我变为了胸中有教材、眼中有学生。 5、跳出常规思维,运用联想,将材料中的两句话的转变由个人 引申到社会,写党的惠农爱民政策,带来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繁荣 富强。 写作思路: 除了常规文体,还可以充分利用日记、书信、 演讲稿、诊断书、剧本等文体进行写作。比如模拟一位机关干部 的身份写转变工作作风的日记,构思三则日记;以劝谏者的身份 写书信,呼吁为官者不要高高在上:用小说的形式刻画四川某大 学的教师高高在上的可鄙的形象。 总之,这个题目要写好,必 须在思维深度、视角新颖、文体多变化上下功夫。 • 核心亮点:取材巧妙 理性飞扬 • 芥子纳须弥 • 那些把灯背在身后的人,只能看到自己的影子。 • ——泰戈尔 • 我问佛:世间为何多苦恼? • 佛曰:只因太专注于自我。 • 我问佛:何谓专注于自我? • 佛领我走出庙宇,庙外绚烂的阳光笔直地投射下来。佛曰:你背对着 太阳而行,看见的是什么? • 我说:只看见自己的影子。 • 佛曰:那面向太阳而行呢? • 我看到了远处皑皑群山,以及山腰盘旋的苍鹰,还是影影绰绰的牛 羊和牧人。只是,不再看见面前的地面上有投下的阴影。 • 佛曰:“背光而行时,你眼中只有自己。向光而走时,你看到的是 整个世界,须弥纳芥子,芥子纳须弥。只看到自己的话,不过是茫茫须弥中 一粒微不足道的芥子。若放眼远望,胸纳天下,心系苍生,则须弥山也不过 是你眼中的一颗芥子。 • 我问佛:万生困于自我之中,则该如何? • 佛曰:红尘十丈,却困芸芸众生;仁心虽小,也容我佛慈悲。你要 看到,这个世界并非只有你一人。郁郁黄花,无百般若;青青翠竹,终是法 身。把那一花一树一菩提都看做组成自我生命的一部分,则可心纳天下。 • 佛也曾如你般迷茫无知。直到一天,我在路上遇见 一位种树的老人。我问他,这树多久开花结果。老人说要七十年。 我问他,你觉得你能活七十年吗?老人说,我看过它开花,也品 尝过它的果实,既然前人肯为我栽树,那我为何不为后人栽树呢? • 那位老人,他是一颗能收纳须弥山的芥子。他在享受 别人带来的成果时,没有迷失在自我的享受中。他在为未来而奋 斗。 • 我背对太阳,只看到自己的影子。夕阳下山后,我 的影子也消失了。 • 佛曰:佛门修为的境界为:勘破、放下、自在。唯 有放下自我,多去关怀,广施仁心,方可自在。 • 我说,我只是红尘路上一颗微小的芥子。这个世界拥 抱了我,所以我也要去拥抱它。须弥纳芥子,芥子纳须弥。把自 己当成一颗纳下须弥的芥子,不要再等着别人来包容,来关心, 来爱护。在自我之外时,心系天下,胸怀苍生,则你我都能成为 两颗不凡的芥子。【名师评析】讲实话,一般考生想感悟生活的哲理,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然 而,这位考生却在考场上大说佛道真是“胆大”,要知道,对佛学没有深入的研 究和积累,自然是难以成文的。角度出新,文章也便具有了出彩的基础。纵观全 文,无论十娓娓道出的故事,还是包含哲理的人物对话,均精彩动人,耐人寻味。 如“背光而行时,你眼中只有自己”“既然前人肯为我栽树,那我为何不为后人 栽树呢”之类的句子,无不闪烁出智慧的光彩与非凡的才情。如此佳作,是非常 人所及。读一读,可以开阔胸怀;想学着写,怕是望尘莫及吧! • 参考资料: • 《芥子纳须弥》(《意林》2011年第六期) • 唐朝江州刺史李渤问智常禅师:“佛经上所讲的‘须 弥藏芥子,芥子纳须弥’不免失之玄奇了,小小的芥子怎样能够 包容那么大的一座须弥山呢?” • 智常禅师闻言而笑,问他:“人家说你读书破万卷, 可有这回事?” • “当然有!”李渤一派得意洋洋。 • “那么你读过的万卷书现在何在?” • 李渤抬手指着脑袋说:“都在这里了!” • 智常禅师合十浅笑:“奇特了,我看你的头颅只要一 粒椰子那么大,怎样能够装得下万卷书?” • 李渤听了,当下恍然大悟:原先事物本无大小的别离, 所大所小都生于人心。 • 一座须弥大山和一粒小芥子相比,到底孰大孰小?我 说,一样大,一样小。在佛法来讲,自性也是大而无外,小而无 内,不受光阴和空间支配的,也就是“理事无碍”的情理。 • • 在个别人的观点里,“一”就是只要一个,“多”, 就有很多个了;然而,在佛法看来,一就是多,多就是一,一多 不二。 • 一朵花与一个虚空,孰多孰少?孰大孰小?一粒花种 由种在土壤里到萌芽成长,须要雨水的灌溉、肥料的培养、阳光 的照射,还要有风来流传花粉,有空气来沃养成长……一朵花是 汇合了宇宙万有的力气才得以绽开的。一朵花即等于是一个虚空, “因缘有二法,实性则无二”--这也就是一多不二。 • 再进一步从世法下去说,咱们每天的生存,要吃饭穿 衣,要坐车住房子,要企求多闻、资养色身……这所有所有不是 从天上掉上去的,而是由农夫种稻、工人织布、司机开车、修建 师盖房子、专家学者讲授、科技信息流传等等而来。所谓“一日 之所需,百工斯为备”,一个人必须仰赖那么多人事的聚集辐凑 才得以生活,这个“一”岂不是蕴含了有限? • 又想起了弗洛姆的名言,“我需要你,因为我爱 你。”       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提升,从“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 到“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从中折射出“爱”的哲学,更折 射出“人”特别是“他人”的哲学。很多时候,我们内心只有自 己,没有他人,即使有,他人也是凸显自我的反衬。如果自己是 树梢的一抹红,那么他人便是那红花周围的一树绿;如果自己是 那画中的马,那么他人便是那马蹄下的草;如果自己是那空中的 鹰,那么他人便是那鹰翅下的云;甚至是自己为天堂,他人即地 狱。他人的缺失其实质就是人文的缺失,他人永远是陪衬其实质 就是人文永远陪衬。“农夫的茅草屋风可以进,雨可以进,国王 不能进”,人文是什么?人文就是什么时候都有他人的权利; “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人文是什么?人文就是 什么时候都有对他人的惦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人 文是什么?人文就是什么时候都能将自己融入其中,物我两忘; “我所做的一切,就是让人们活得更有尊严”,人文是什么?人 文便是什么时候都能想到他人的尊严和幸福;“大家好,我来 了!”“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我被人爱,因为我爱 人!”,人文是什么?人文就是什么时候都让他人高高在上、什 么时候都让自己离不开他人。 “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 “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 •    我们无意谴责那些沾沾自喜于“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 声里斜阳暮”的“有我”之痛,我们也无权干涉那些“与君歌一 曲,请君为我侧耳听”的“有我”之狂,我们更无心蜇伤那些 “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有我”之洒脱,我 们只想说,当我们倾力关注于自我内心之痛、之伤、之狂、之痴、 之洒脱的时候,是不是有更多的时间、空间倾听他人的心声、抚 平他人的创伤、关注他人的命运呢?是不是在你、我、他面对强 拆时也能脱口而出那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的苦苦呼唤呢?是不是在同学药家鑫、孩子药家鑫、大学生药家 鑫撞到农妇害怕农民难缠而对其祭起屠刀的时候大声怒喝让“激 情杀人”走开呢?是不是在面对农民、下岗工人、痴呆残疾人、 被拐儿童、被赔偿、被自愿、被精神病甚至被自杀者所遭受的非 人待遇、非人折磨的时候也能良心发现,“伸出你萎缩得太久的 双手呢?      其实,我们每个人无须都那么“感时花溅泪”“恨别鸟 惊心”;其实我们每个人也无须那么“梧桐更兼细雨”“守着窗 儿独自怎生得黑”;其实我们每个人更无须都那么“居庙堂之 高”“处江湖之远”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当我们能不忘母亲踮起脚尖抹去你头上飞雪的时候,当我们能铭 记“侵晓窥檐语”的时候,当我们还能回忆起那个靠嗟来之食过 活的乞丐为灾区同胞募捐的时候,或者当我们习惯了接受他人的 赞美、他人的祝福、他人的帮助时,也能像模像样地说一声“谢 谢大家,你们来了”或者是“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呢? (本文作者为溆浦一中一位老师) 1舸舰弥津 2芳菲菲其弥章 3弥留之际 4既而弥月不雨 满,遍 越,更加 弥留:病危 将死 经、终 弥  53、莫 • 甲骨文字形。从日,从茻( mǎng)。太阳落在草 丛中,表示傍晚天快黑了。是“暮”的本字。本义:日 落时 • “莫”,即现在的“暮”字,其字形是太阳西沉在 荒野草丛中。所以本义是指“日落时分”即“傍晚、 黄昏”。由“日落”,太阳不见之义,引申出“没 有、无”的意义,也正因为这样,莫被借为否定性 的代词“没有谁,没有什么事物”。产生这一意义 后,为了与“莫”区别,另造了“暮”字。 成语助记:莫名其妙 高深莫测 莫须有 莫衷一是 概莫能外 讳 莫如深 一筹莫展 【莫逆之交】指非常要好或情投意合的朋友。 【莫之与京】莫:没有什么,没有谁。京:大,高。大得 没有什么可与之相比。形容首屈一指,无与伦比。亦作 “大莫与京”。 【莫蹪(tuí)于山】常与“而蹪于垤(dié声)”搭配, 一起表示:没有在山上跌倒,反而在小土堆上跌倒了,比 喻小问题常易被忽视,因而造成错误。用例为《淮南 子·人间训》:“人莫蹪于山而蹪于垤,是故人皆轻小害, 易(轻视)微事,以多悔。”  1日归日归,岁也莫止 2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 名者 3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4莫如以吾所长攻敌短 5今子有大树,患其无 用,何不树之无何有 之乡,广莫之野 6其事体莫须有 通“暮”,傍 晚 没有谁,没 有(什么) 不,不要 莫如:不如 通“漠”,广 大 表测度、或许 莫  • 【无何有之乡】出自战国·庄周《庄子・逍遥 游》。其释义指空无所有的地方;多用以 指空洞而虚幻的境界或梦境,也用于逍遥 自得的状态。 • 阅读下面的内容,完成下面3题 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 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 非不呺然①大也,我为其无用而掊之。”庄子曰:“夫子固拙于 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絖②为事。客闻 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而谋曰:“我世世为洴澼絖,不过数金; 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 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 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今子有五石之 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 有蓬 之心也夫!”  惠子谓庄子曰:“吾有大树,人谓之樗③。其大本拥肿 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立之途,匠者不顾。今子 之言,大而无用,众所同去也。”庄子曰:“子独不见狸狌乎? 卑身而伏,以候敖者;东西跳梁,不辟高下;中于机辟,死于罔 罟。今夫斄牛④,其大若垂天之云。此能为大矣,而不能执鼠。 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 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不夭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 用,安所困苦哉!” ——《逍遥游》 • 【注释】①呺(xiāo)然:庞大而又中空的样子。②洴 (píng)澼(pí)絖(kuàng):浮;在水中漂洗;丝絮。 ③樗(chū):一种高大的落叶乔木,但木质粗劣不可用。 ④斄(lí)牛:牦牛。 • 阅读下面的内容,完成下面3题 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 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 非不呺然①大也,我为其无用而掊之。”庄子曰:“夫子固拙于 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絖②为事。客闻 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而谋曰:“我世世为洴澼絖,不过数金; 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 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 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今子有五石之 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 有蓬 之心也夫!”  惠子对庄子说:“魏王送我大葫芦种子,我将它培植起来后,结出的果实中间可容纳五石 的东西。用大葫芦去盛水浆,可是它的坚固程度承受不了水的压力。把它剖开做瓢,过分 大而且很平浅,无法容纳东西。这个葫芦不是不大呀,我因为它大而无用,就砸烂了它。” 庄子说:“先生实在是不善于使用大东西啊!宋国有一善于制造预防龟裂冻疮的人家,世 世代代以漂洗棉絮为职业。有个游客听说了这件事,愿意用百金的高价收买他的药方。全 家人聚集在一起商量:‘我们世世代代在河水里漂洗丝絮,所得不过数金,如今一下子就 可卖得百金。还是把药方卖给他吧。’游客得到药方,来游说吴王。正巧越国发难,入侵 吴国,吴王派他统率部队,冬天跟越军在水上交战,大败越军,吴王划割土地封赏他。能 使手不皲裂,药方是同样的,有的人用它来获得封赏,有的人却只能靠它在水中漂洗丝絮, 这是使用的方法不同。如今你有五石容积的大葫芦,怎么不系在腰间做腰舟而浮游于江湖 之上,却担忧葫芦太大不能装东西?看来先生你还是茅塞不通啊!”  • 惠子谓庄子曰:“吾有大树,人谓之樗③。其大本拥肿而不中绳 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立之途,匠者不顾。今子之言,大而无用,众 所同去也。”庄子曰:“子独不见狸狌乎?卑身而伏,以候敖者;东西跳梁, 不辟高下;中于机辟,死于罔罟。今夫斄牛④,其大若垂天之云。此能为大 矣,而不能执鼠。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 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不夭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 安所困苦哉!” ——《逍遥游》 • 【注释】①呺(xiāo)然:庞大而又中空的样子。②洴(píng)澼(pí)絖(kuàng):浮;在水中漂洗;丝絮。③樗(chū):一种高大的 落叶乔木,但木质粗劣不可用。④斄(lí)牛:牦牛。       惠子又对庄子说:“我有棵大树,人们都叫它‘樗’。它的树干有赘疣瘢痕, 疙里疙瘩,不符合绳墨取直的要求,它的树枝弯弯扭扭,也不适应圆规和角尺取 材的需要。虽然生长在道路旁,木匠连看也不看。现今你的言谈,大而无用,大 家都会鄙弃它的。”庄子说:“先生你没看见过野猫和黄鼠狼吗?低着身子匍伏 于地,等待那些出洞觅食或游乐的小动物。一会儿东,一会儿西,跳来跳去,一 会儿高,一会儿低,上下窜越,不曾想到落入猎人设下的机关,死于猎网之中。 再有那斄牛,庞大的身体就像天边的云;它的本事可大了,不过不能捕捉老鼠。 如今你有这么大一棵树,却担忧它没有什么用处,怎么不把它栽种在什么也没有 生长的地方,栽种在无边无际的旷野里,悠然自得地徘徊于树旁,优游自在地躺 卧于树下。大树不会遭到刀斧砍伐,也没有什么东西会去伤害它。虽然没有派上 什么用场,可是哪里又会有什么困苦祸害呢?”  •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字词解释都不正确的一 项是(2分)     • A.魏王贻我大瓠之种 贻:遗留  审容膝之易安 审: 审查 • B.其大本拥肿而不中绳墨 中:符合  北海虽赊,扶摇可接 赊:远 • C.卑身而伏,以候敖者 敖:通“遨”, 遨游 行比一乡,德合一君 比:比得上 • D.不夭斤斧,物无害者 夭:夭折 • 而刘夙婴疾病           婴:婴孩 A(A.贻:遗留。(赠送)审:审查(明白,知道)C. 比:比 得上。(合)D.婴:婴孩。(绕)) •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字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 一项是(2分)       • A.我为其无用而掊之 既自以心为形役 • B.以候敖者 伏惟圣朝 以孝治天下 • C.聚族而谋曰 水浅而舟大也 • D.今子有五石之瓠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 之志D(A.(因为,连词)(被)B.把,介词)(用,介 词)C.(表修饰,连词)(但是,表转折,连词) D.(的,助词)(的,助词) • 【小题3】翻译句子(4分) 不夭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 苦哉! 54、乃 • “乃”主要有两个意义:一是代词“你”; 一是连词“于是,就”。 • 成语助记:何其相似乃尔 胜 败乃兵家常事 1家祭无忘告乃翁 2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3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4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5至城东,乃有二十八骑 6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你,你的 于是,就 才 却,竟然 只,仅仅 是,就是 乃 55、内 甲骨文字形,从冂入。冂( jiōng)表示蒙盖,入表示进入 之物,合而表示事物被蒙盖在里面。本义:入,自外面进入里面 • “内”的本义是“自外入内”。由此引申出两个基本的意义:一 是“内部、内室”;一是“使进入,接纳,”这一意义后写作 “纳”。妻妾一般在内室操持家务,很少出门,故古人由把妻妾 称为“内”。后妻子的亲属也用“内”称呼,如“内侄、内弟” 等。 • • 成语助记:色厉内荏 • 【内外交攻】内部(国内)外部(国外) 交替 出现损坏利益的事情。 • 【五内俱焚】五内:五脏;俱:都;焚:烧。五 脏都像着了火一样。形容像火烧得一样。比喻非 常焦急。 • 【外感内伤】①中医指外感风邪,内有郁积而致 病。②比喻内外煎迫。 • 【外巧内嫉】外貌乖巧,内心刻忌。犹言口蜜腹 剑。 • 【出内之吝】舍不得拿出去,出手小气。同“出 纳之吝”。 1少间,帘内掷一纸出 2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3家有一堂二内 4距关毋内诸侯 5百姓内粟千石,拜爵一 级 里面 内部,朝廷内 部 内室 通“纳”,接 纳 交纳 内  56、期 • 从月,其声。金文从日,其声。战国古文从日,丌( qí)声。日、 月都有表时间的意思。本义:约会,约定 • “期”的本义是“一定的时间、期限”。所以引申为“时间、日 期”“约会、约定”“限度、限量”。由“日期”引申出“一整 年、一整月”的意思。由“约会”又引申出“期望”的意义。 • • 成语助记: 不期而遇 遥遥无期 • 【贵不期骄】指显贵的人尽管不希望自己染上骄 恣专横的习气,但它仍然在不知不觉中滋长起来 了。 • 【不期修古】 不要照搬老办法。指应根据实际 情况实行变革。 • “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诸侯者,以 其威势也 ”与这一政治思想属于同一学派的是 ( ) A.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 B.天地之间人为贵,众人之中王为本 C.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 • D.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 道家  荀子的主张  墨家 • 阅读下列材料: •   材料一 “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 • 《韩非子·五蠹》 •   材料二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万乘之主, 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诸侯者,以其威势也。” • 《韩非子·人主》 • 请回答: • (1)以上两则材料出自于何人之口? • (2)他是什么时期的人物? • (3)他是哪家学派的集大成者? • (4)以前我们学过有类似思想的改革家是谁? • (5)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思想? • (6)材料二的主张是什么? • (7)材料一、二反映的思想代表哪个阶级的利益和要求?          (1)韩非。   (2)战国末期。   (3)法家。   (4)商鞅。   (5)改革思想。   (6)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7)封建统治阶级的利益和要求。 1失期,法皆斩 2帝乡不可期 3期年之后 4期曰:“暮见火举而俱 发” 5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限定或约定 的时间 期望 jī周 约定,约会 到,及 期 57、奇 • 从大,从可,可亦声。本义:奇异,怪异 • “奇”的本义是“异乎寻常”。“异乎寻常” 说明是与众不同的,独特的,故有“单数, 不成双”之义。在战争上,则特指“军事上 或斗争策略出人意料的措施”。其意动意义 则是“以……为奇”。由“不成双”又引申 出“命运不好”之义。 • • 成语助记:奇闻逸事 千奇百怪 奇耻大 辱 奇文共赏 不足为奇 • 【飞将数奇】飞将,本作飞将军,后指矫健敏捷 的将领。数奇,即奇数,俗称单数。古人认为单 数不吉利。飞将数奇比喻运气不好,有能力但是 没有发挥能力的机会或环境。 1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 奇才 2大将军邓骘奇其才 3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4恐此事非奇 5此奇货可居 6若兵来则出奇兵击之 7奇文共欣赏 8奇生怪 奇特的,罕 见的, 以...为出众 零数 适宜,适合 珍贵的 使人不测的 佳、好、宜 好奇 奇 迁 • 成语助记 • 【迁延观望】指心情犹豫而行动迟延。 • 【一岁九迁】岁:年;迁:官职升迁。一年之 内升迁九次。比喻官职升得极快。 1迁徙之徒也 2终继五国迁灭,何哉? 3再迁为太史令 4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5情随事迁 迁移 灭亡 调动官职 (一般为升职) 贬谪,放逐 改变 迁 59、请 • 从言,青声。本义:拜访 由本义拜访引申出有所求即“请,请 求。”之意,后又引申出“请求给予”义。 • • 成语助记:不情之请 请君入瓮 • 负荆请罪 另请高明 • 【大请大受】指优厚的待遇。 • 【束蕴请火】《韩诗外传》卷七:“里妇与里母 相善。妇见疑盗肉,其姑去之,恨而告于里母, 里母日:“安行。今令始呼汝。”即束蕴③请火 去妇之家,曰:‘吾犬争肉相杀,请火治之。’ 姑乃直使人追去妇还之”。比喻求助于人。也比 喻为人排难解纷。 1请罪 2王好战,请以战喻 3乃置酒请之 4请命: 5请献十金 6公子闻之,往请 7乃请宾客,约车骑百余乘 请求 请允许我 宴请 ①请求保全生 命②请示③请 求任命官职 愿意 谒见、谒问 邀请、约请 请  60、穷 • 从穴,躬声。躬,身体,身在穴下,很窘困。简化字为会意,力在穴下, 有劲使不出。本义:穷尽,完结或阻塞不通 • “因为本义是“阻塞不通”。故仕途上不通,则是“不得仕进, 不能显贵”;生活上“阻塞不通”,则是“生活困难,无依靠”。 走到“阻塞不通”之处,当然就是“到尽头”了。由此进一步引 申出“走投无路”义,并虚化为程度副词“极,尽。” • 成语助记: • 人穷志短 穷形尽相 穷兵黩武 穷寇勿追 穷且益坚 穷乡僻壤 穷奢极欲 穷途末路 穷凶极恶 穷形尽相 穷则思变 辞穷理屈 白首穷经 黔驴技穷 言有尽而意无穷 【 穷而后工】旧时认为文人越是穷困不得志,诗 文就写得越好。 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 1人穷则反本 2穷则独善其身 3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4穷予生之光阴以疗 梅也哉 5复前行,欲穷其林 6穷巷陋室穷山恶水 7公孙衍穷张仪 8穷冬烈风 困窘,处境困难 不得志,不显贵 贫困 穷尽 寻求到尽头 僻、荒 使困窘 穷冬:严冬 穷 61、去 • 甲骨文字形。上面是人(大),下面是口(或作“凵”),表示人离 开洞口或坑坎而去。《说文》:“从大,凵声。”凵( qū)。本 义:离开 • “去”的本义是“离开”。“离开”一个地方,当然就跟那个 地方有了一定的“距离”。用于使动意义,使离开,意义即是 “除掉,去掉”。 • • 成语助记: 何去何从 刮骨去毒 陈言务去 大势已去 扬长而去 相去几何 • 【以杀去杀】 • 用严峻的法律禁止人犯法。 1欲呼张良与俱去 2我从去年辞帝京 3为汉家除残去秽 4沛公军在霸上,相去 四十里 5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6公然抱茅入竹去 7念去去,千里烟波 离开 过去的 除去,除掉 距,距离 表动作的趋势 前往 去去:越去越 远 去  62、劝 • 从力,雚( guàn)声。简化字中“又”仅是一个符号。 本义:勉励 • “劝”的本义是“勉励”,后引申为“劝说、劝导”。 • 成语助记: 劝善惩恶 赏一劝百 【诱掖奖劝】引导扶持,奖励劝勉。  1劝学 2亲故多劝余为长吏 3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4劝君更尽一杯酒。 勉励,奖励 劝说 奋发 建议  劝  63、却 从卩,谷( què )声。卩( jié),象人下跪的样子,即腿骨 节屈曲的样子。从“卩”与脚的活动有关。本义:退 “却”的本义是“退,使退”。“退”正是“不受,拒绝”形象描 绘。退后自然会“回头”,这不正是头的“转折”吗?故又虚化 为表转折的连词。 • 成语助记: • 却之不恭 望而却步 盛情难却 却病延年 1相如因持壁却立 2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 却之 3却之为不恭 4却话巴山夜雨时 5却看妻子愁何在 6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 7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 莺声似故山 却  退,退回 使…退,击退 拒绝,推却 还,再 回头 去掉、消除 但是、可是 64、如 “如”的本义是“像”。(取女孩学话很像大人,这是女 孩学语言的先天优势,古人也发现了这一点,故“像”义 “从女从口”。)要“像”当然要“遵从,依照”一定的标 准;才能、品行“像”某人,当是“比得上”他。既是 “像”,当然还不是完全一样,故又引申出“如果”义,表 假设。又因为“像”,有用作描摹事物的情态的词缀“…… 的样子”。 • 成语助记: • 突如其来 如饥似渴 如椽大笔 如法炮制 如虎添翼 如日中天 如丧考妣 如数家珍 如鱼得水 如影随形 如坐春风 恍如隔世 履险如夷 目光如豆 巧舌如簧 胜友如云 铁证如山 栩栩如生 运斤如风 狗彘不如A.老王家的橱柜里摆满了他多年收藏的各种老旧钟表,每当他向慕 名来访的参观者介绍这些宝贝时,总是如数家珍。 (2003全国卷) B.汶川县某领导在灾后重建工作总结会上,如数家珍般介绍了当地 连年发生的较大地震灾害的情况。 (2012江西卷) [目光如豆·鼠目寸光] 都比喻目光短浅,看不到远处、大处。异:“目光如豆”偏重在 “小”,强调看不到全局;“鼠目寸光”偏重在“近”,强调看不 到将来。 1坐须臾,沛公起如厕 2先生如其指 3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4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 5王如知此 6其如土石何 到 …去 依照,遵从 象,如同 及,比得上 如果,假如 如…何,把…怎么办 如 65、若 • 甲骨文字形,象一个女人跪着,上面中间象头 发,两边两只手在梳发,表示“顺从”。本义: 顺从 • 成语助记: • 大智若愚 若无其事 若即若离 洞若观火 噤若寒蝉 口若悬河 冷若冰霜 寥若晨星 了若指掌 敬若神明 命若悬丝 判若两人 门 庭若市 趋之若骛 受宠若惊 虚怀若谷 昭然若揭 • 【翩若惊鸿】比喻美女的体态轻盈 。 1天涯若比邻 2若入前为寿 3若使烛之武见秦君 4曾不若孀妻弱子 5若夫霪雨霏霏 6若何: 7若…何 像 你,你的, 假如,如果 及,比得上 若夫:象那 怎么办,怎么样 “对……怎么办” “对……怎么样” 若  • 有一幅对联,非常有意思: • 上联:若不撇开终是苦; • 下联:各自捺住即成名。 • 横批:撇捺人生。 • ‘’若”字的撇如果不撇出去就是“苦” 字; “各”字的捺笔只有收得住才是 “名”字; 一撇一捺即“人”字。 凡世间之事,撇开一些利益纠结就不苦 了;看方寸之间,能按捺住情绪才是人 生大智。 •  有一副对联,上联是“若不撇开终是苦”,下联是 “各能捺住就成名”,横批“撇捺人生”。“若”字如 果不向左撇就是“苦”字,“各”字如果能把那一捺变 成一点就是“名”字,一撇一捺即“人”字。 •   这副对联所蕴涵的人生哲理,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 或联想,根据你的思考或者联想写一篇文章,不少于 800字。注意: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书写规范,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④每一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不计; ⑤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 分析:作为材料作文,我们看到的是一副带 横批的对联,上下联及横批含意丰富。写作时要把握 “撇”“捺”二者的关系。“撇”与“捺”是对立统一 的辩证关系,既要放得开,又要收得住;既要学会放弃, 又要懂得坚守,这样才能做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只 “撇”不“捺”,为人就没有原则、分寸;只“捺”不 “撇”,视野就显得很狭窄。“撇”“捺”互相弥补, 互相支撑,相辅相成,否则就不是一个完整的“人”。 对联中奉劝人们“撇”开的是人生的欲望、诱惑、贪念 等等,建议人们“捺”住的是淡泊、寂寞、坚守等等。 • 【精彩例文】 不撇捺无以致远 “如不撇开终是苦,各能捺住就成名。”一撇一捺,成 就了大写的“人”。 凡世间之事,撇开虚名、幻想、得失,捺住方寸,才能 有一颗坚守的心。只要我们用坚守的心来对待万事,我们的人生 终会走向成功。 不撇捺无以致远。能撇能捺,如一阵风,静静地荡过湖 面,却不愿掀起一丝波澜;如一缕烟,悠然地在屋顶上袅袅升起, 不带走任何尘埃。用坚守的心来感知万物,我们终会有所获得。 其实,人生就像是去参加一次宴会,没有必要一路喧嚣,惊得花 草树木不安。带着一颗宁静的心,我们采一束金菊,携一缕清风, 以一种超然于物外的精神去赴这次宴会,又何尝不是乐事呢? 走进历史的河流,我静静地感受着那些亘古的一撇一 捺。 他,采摘一束菊花,在那条小路上静静地走着。没有 世俗的杂念,我看到了他眼中干净的风,看到了他脸上闲适的惬 意。撇开功名利禄,在动荡之中仍然安分如此,陶潜,他把心化 成了一潭水,超脱世俗之外,流进了宁静之中,他的人生成功了。 撇开才能致远,“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永远的碑塔,后 人永远记住了他——隐逸者。 •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文天祥带着 一身正气而来,却只能在惶恐滩头独自惶恐,在零丁洋里苦叹零 丁。当曾经的繁华不再,他并没有随波逐流,而是用另一种方 式——坚守来实现人生的价值。人们记住了他的“人生自古谁无 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但更多的是折服于他在荣华富贵面前的 平常心态。不坚守无以致远,一身正气的他并没有随风而逝,反 而在历史的天空中久久飘荡。他,走进了人们的心中。 无论是旭日和风还是狂风暴雨,我们应该始终坚守着 人生的“撇”“捺”。如陶潜,在坚守中飘出一抹淡菊的幽香; 如文天祥,在坚守中释放出一身傲然正气。我们何不用坚守来书 写出人生辉煌的篇章呢? 坚守是一轮不落的太阳。不撇不捺无以坚守,更无以 致远。倘若没有它,我们就不会越过重重困难,在迷途中觅得心 灵的港湾、找到停靠的彼岸。把人生当做一艘船吧,用一颗坚守 的心慢慢地积蓄力量,不管世事如何变化,终有一天,我们会以 饱满的精力渡向成功的彼岸。 人生中,不撇捺无以致远。 • 【点评】这篇作文内容丰富,文笔流畅,点题意识强,在内容项上,这篇文章化用警 句开篇,开宗明义,举陶渊明的事例论证“撇开以致远”,举文天祥的事例论证“捺 住以致远”,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最与众不同之处在于,作者化生疏为熟悉,把 “撇捺”的话题引到自己熟悉的“坚守”层面上,并且紧扣住材料内涵展开论述。在 表达项上,作者借助细腻的描写给我们展现了不凡的想象力,恰当举例,充分论证, 有的放矢,有放有收,收放自如。在发展等级项上,这篇文章能透过现象深入本质, 得出“不撇捺无以致远”这一结论,具有很强的思想深度;描写丰满细腻,文采鲜活 华丽。 • 撇捺人生 •   上联:若不撇开终是苦; •   下联:各能捺住就成名。 •   横批:撇捺人生。 •   从会摇头背《静夜思》开始,我就对人类的智慧疯狂地崇拜。 而今,这一“撇”一“捺”即为“人”的对联,更是开启了我思 考人生的大门。 •   凡尘旧事,寒烟衰草,“神马都是浮云”,撇开一些,让 “苦”成“若”,只留下甜。 •   人间的繁华不止三千,人类的欲望也永无止境。如果我们能 及时捺住欲望,捺住方寸,那么,我们的心空就会明朗许多。 •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 间,樯橹灰飞烟灭”,这是当年的周瑜,也是未遇见诸葛亮时的 周瑜,那时的他自信、自豪、自大,自诩文韬武略无人能及,可 最后却落得个英年早逝的下场。这是为何?因为他撇不开对虚名 的追求,捺不住对诸葛孔明的嫉妒。一声仰天长啸“既生瑜,何 生亮”,终结了他撇不开、捺不住的人生。 •   •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一部历史与文学高度结 合的鸿篇巨著《史记》,收获了多少人心中的喜爱与崇敬!不仅 仅是对书,更是对作者的崇敬!当年一句为李陵辩护的谏言让他 承受了对于一个男人来说最残酷、最耻辱的刑罚,可是,为了实 现父亲与自己的梦想,他隐忍泪水,毅然踏上征程。最终,他耗 尽半生心血完成了那部“绝唱”!司马迁,一个谜一样的人!他 撇开了别人的嘲笑和鄙夷,捺住了心中的痛苦和愤怒,终于,他 用自己的“撇”“捺”描绘出了自己辉煌的人生。 •   若不撇开终是苦,各能捺住就成名。 •   让我们撇开世俗的羁绊,撇开无谓的纠缠,捺住心中的欲望, 捺住心中的不甘,用轻松、明朗的心态对待人生,用一“撇”一 “捺”的艺术书写自己的完美人生! • 【点评】这是一篇比较优秀的考场作文。文章布局精妙,文笔流畅。 •   内容项上,这篇文章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最与众不同之处在于,作者 没有把过程抽象出来作概括式的分析,而是还原到具体的读书过程中,用过 程的“享受”和“取得”来诠释题目的内涵。 •   表达项上,作者对历史材料非常熟悉,运用概括力极强的语言进行形象 化的叙述后,恰当地进行议论,充分挖掘出材料的内涵并为己所用。语言精 练,长短句结合,整散句搭配,富有摇曳之美。 •   发展等级项上,本文个性鲜明,思绪飞扬,议论深刻,引用恰当,举例 精巧,层次清楚,具有一种建筑美,更使得文章因语言简练而意味深长。 66、善 • 会意,从言,从羊。言是讲话。羊是吉祥的象征。本义:吉祥 • “善”的本义是“好,美好”。“有道德”、“有本领”、“做 得对”当然是“好”。有道德的人是“好人”。有道德的事是 “善事”。做好人做好事是与人“亲善”,与人“交好”。做得 对自然是令人满意的“好的行为、优点”,美好的一切都是让人 “喜欢”的。 • 成语助记: • 与人为善 善解人意 善始善终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善始善终 独 善其身 尽善尽美 乐善好施 择 善而从 多愁善感 明眸善睐 知 人善任 与人为善 • 【矜功伐善】夸耀自己的功劳和才能。形容极不 虚心。 • 【善贾而沽】比喻怀才不遇,等有的赏识的人再 出来做事。也比喻有了肥缺,才肯任职。 1积善成德 2素善留侯张良 3善假于物也 4善刀而藏之 5先主曰"善" 6尝学琵琶于穆、 曹二善才 8工欲善其事 9善乃物之得时 好事,好的行为 友好,亲善 擅长,善于 通“缮”,修治。 引申为揩拭 好 善才:琵琶师或曲 师 做好 、处理好 喜欢、羡慕 善 67、少 • 会意。小篆从小,丿( piě)声。本义:不多 • “少”的本义是“多的反面”。“稍,略微” 指程度轻:“时间短暂”就是时间少,进一 步引申出年龄少的“少年,青年”的意义; 把人看“小”了,就是“轻视,瞧不起。” • 成语助记:少不更事 缺衣少食 僧多粥少 • 【悔其少作】指不满其年轻时未成熟的作品。 • 【安老怀少】尊重老人,使其安逸;关怀年轻 人,使其信服。 • 【齿少气锐】指年轻气盛,锐意进取。 • 【主少国疑】君主年幼初立,人心疑惧不安。 • 【人多阙què少】求官职的人多而空额少。 阙,旧时指官职的空额。 1邻国之民不加少 2自经丧乱少睡眠 3宾客意少舒 4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5吾闻二世少子也 6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 建诸侯而少其力 7显王左右素习知苏秦, 皆少之 8少间,少顷,少时,少焉 数量少,不多 不足,缺少 稍微 少年,青年 少子:小儿子 削减、减少 瞧不起、轻视 一会儿,不久 少  68、涉 • 从水步。甲骨文字形。中间是水,两边两只脚,象涉 水之形。本义:趟水过河 • “涉”的本义是“徒步渡水”。由“渡”引申出 “度过、通过”。进一步引申出“经历”。学习的 经历是“涉猎,学习”,经历一些事情必然会与他 人有“牵涉,关联”。 • 成语助记: 跋山涉水 涉笔成趣 • 【三豕涉河】子夏之晋,过卫,有读史记 者曰:“晋师三豕涉河。”子夏曰:“非 也,是己亥也。夫己与三相近,豕与亥相 似。”至于晋而问之,则曰:“晋师己亥 涉河。”比喻文字传写或刊印讹误。 1楚人有涉江者 2驱中国士众远涉江 湖 之间 3今少卿抱不测罪, 涉旬月,迫季东 4涉猎: 徒步渡水;引 申为渡过 进入,到 经历,经过 泛览群书而不 一定求其精 涉  115 译文: • 1 上胡不法先王之法?【国君为什么不沿用古 代帝王的法令制度(呢)?胡:为什么、为何、怎么能。法: 前一为动词“取法”】非不贤也,为其不可得而法。 【(并)不是(它)不好,(而是)因为它不可能被取法。贤: 善、好;为:去声,因为;不可得:没有可能、不可能、不能; 而:被。】先王之法,经乎上世而来者也,人或益之, 人或损之,胡可得而法?【古代帝王的法令制度,(是) 经过(漫长的)古代流传下来的,人们有的增补它,有的删减 它,(今天)怎么能够照搬照用呢?乎:助词无实意。益:增 补。损:删减。法:照搬照用。】虽人弗损益,犹若不可 得而法。【即使人们没有增补删减(它),(也)仍然不能 照搬照用。虽:即使。弗:不或不能。犹若:仍然、还是。】 116 • 2 凡先王之法,有要于时也。【凡是古代帝王的 法令制度,总是切合当时的情况。有:是。要:切要、切合。时: 当时的情况。 • 时不与法俱在,法虽今而在,犹若不可法。【(过去的) 时代不能同(过去的)法令制度一同保存到(今天),(古代的) 法令制度即使现在(还)保存下来,也仍然不能照搬照用。】故 释先王之成法,而法其所以为法。【因此要抛弃古代帝王 现成的法令制度,而取法古代用来制定法令制度的根据。故:因 此、所以。释:抛弃、舍弃、放弃。成:现成。所以:用来-- --的根据。为:制定。】先王之所以为法者,何也?先王 之所以为法者,人也,而己亦人也。【古代帝王用来制定 法令制度的根据是什么呢?根据是人啊,而我们自己也是人啊。 己:自己,这里指当前制定法令制度的人。】故察己则可以知 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古今一也,人与我同耳。【所以 明察自己就可以推知别人(的情况),明察今天就可以推知古代 (的情况)。古代和现在基本精神是一样的,别人和自己也是相 同的。】 117 • 有道之士,贵以近知远,以今知古,以所见知所不见。 【明白事理的人,贵在能够根据近的推知远的,根据所看到的推 知所没见到的。以:根据。】故审堂下之阴,而知日月之行, 阴阳之变;见瓶水之冰,而知天下之寒,鱼鳖之藏也。 【因此查看房子下面的阴影,就知道太阳、月亮的运行,早晚和 季节的 变化;看见瓶子里水结的冰,就知道已经到了寒冷的季 节,鱼鳖已经进入潜藏的时候了。审:审查,查看。而:就或可 以。藏:潜伏。】尝一脟肉,而知一镬之味,一鼎之调。 【尝一块肉,就可以知道整锅(肉)的味道,全鼎味道调和的 (好坏)。】 • 3 荆人欲袭宋,使人先表澭水。澭水暴益,荆 人弗知,循表而夜涉,溺死者千有余人,军惊而坏都舍。 【楚国人要偷袭宋国,派人先在澭水里作标记。(后来)澭水突 然大涨,楚国人不知道,(还是)顺着标记夜间渡水,(结果) 淹死了一千多人,士兵惊骇(的声音)如同倒塌了大房子一样。 表:作标记,名动用法。益:通“溢”后一“而”作“如”讲。 都:大。】 118 • 向其先表之时可导也,今水已变而益多矣,荆人尚犹循 表而导之,此其所以败也。【当初他们设立标记的时候是可 以(根据标记渡澭水)的,现在水位已经变化,水涨了很多,可 是楚国人还是顺着(原来的)标记来渡河,这(就是)他们失败 的原因。向:以前。导:引导。】今世之主法先王之法也, 有似于此。【现在的国君照搬照用古代帝王的法令制度,(就) 有点像这种情况。】其时已与先王之法亏矣,而曰此先王 之法也,而法之。以此为治,岂不悲哉!【那时代已经同 古代帝王的法令制度不相适应了,但(还在)说(这是)古代帝 王(制定)的法令制度,因而照搬照用它。用这种(方法来)治 理国家,岂不是很可悲吗!亏:读“鬼”音,差异,不适应。】 • 4 故治国无法则乱,守法而弗变则悖,悖乱则 不可以持国。【所以治理国家没有法令制度就会混乱,死守 (古代的)法令制度却不改变就会行不通,,混乱和不合时宜都 不能治理好国家。悖:背谬,行不通。持国:守国,治理国家。】 世易时移,变法宜矣。【社会改变了,时代不同了,改变法 令制度(也是)应该的。宜:适宜,应该。】 119 • 譬之若良医,病万变,药亦万变。病变而药不变,向之 寿民,今为殇子矣。【比方它就像好的医生(为人治病那 样),病症千变万化,用药也要千变万化。(如果)病症变化了, 但是用药不变,本来(可以)长寿的人,现在(也要)变成未成 年而死的人了。譬:比如,打比方。若:像,好像。向:本来。 殇子:未成年而死的人。】故凡举事必循法以动,变法者 因时而化。【因此凡是做事情一定要根据法令制度来进行,修 订法令制度要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是故有天下七十 一圣,其法皆不同;非务相反也,时势异也。【因此统 治过天下的七十一位帝王,他们的法令制度都各不相同;不是一 定要有不同,(而是因为)时代和时势都不一样啊。】故曰: 良剑期乎断,不期乎镆铘;良马期乎千里,不期乎骥驁。 夫成功名者,此先王之千里也。【所以说:好剑只要求能 斩断东西,而不必要求(它一定)是镆铘;好马只期望能日行千 里,而不必期望(它一定)是骥驁。那些所谓“成功名”的人, 是古代国君所设定的达到千里的目标。 120 • 5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 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有个渡江的楚国人,他 的宝剑从船上掉进水里,(他就)急忙用刀在船边刻了个记号, 说:“这儿是我的宝剑掉下去的地方。”遽:急忙,急速。契: 同“锲”,刻地意思。】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 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船停下后, (那人就)从刻着记号的地方下水找剑。(其实)船已经移动了, 但是剑却没有移动,像他这样寻找宝剑,不是很糊涂吗?】以 故法为其国与此同。时已徙矣,而法不徙。以此为治, 岂不难哉!【用旧的法令制度治理他的国家和这一样啊。时代 已经变啦,可是法令制度却不改变。用这种方法来治理国家,怎 么能不困难呢?故:旧的,老的,以前的。】 • 6 有过于江上者,见人方引婴儿欲投之江中,婴 儿啼。人问起故。曰:“此其父善游。”【有个从江边走 过的人,看见(一个)人正拉着婴儿想把婴儿投到江里去,婴儿 大哭起来。别人问他这样做的原因,(那个人)说:“这孩子的 父亲会游。” 121 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善游哉?以此任物,亦 必悖矣。荆国之为政,有似于此。【孩子的父 亲很会游泳,难道孩子就一定会游泳吗?用这种方法 来处理事情,也必然是行不通的。楚国人处理国家政 事,就有点像这样。】 69、胜 • 从力,朕( zhèn)声。本义:胜任,禁得起 • “胜”的本义是“禁得起,忍得住”,所以能坚持到最后(即 “尽”)并“胜过、超过”他人而取得最后的“胜利”,胜利当 然要举行“盛大的”庆祝宴会,胜利是“美好”的事,由此又引 申出“优美的山水古迹”。 成语助记:不胜枚举 名胜古迹 胜友如云 稳操胜券 哀兵必胜 旗 开得胜 • 【聊胜于无】聊:略微。比没有要好一点。 1沛公不胜杯杓 2刑人如恐不胜 3而犹有可以不赂而 胜之之势 4此时无声胜有声 5予观夫巴陵胜状 能承受,禁得起 尽 胜利,战胜 胜过,超过 优美的,好的 胜  70、识 • 从言。戠( zhí)声。善于言谈,表示有 知识,故从言。本义:知道;懂得 • 推导提示:“识”的本义是“知道,认识, 能辨别”。既然“知道”,当然就能“记 住”。为了更好的记住事物,需要做一些 “标记”,故又有“标记”的意义。 • 成语助记:博闻强识 不识大体 不识时务 有识之士 老马识途 见多识广 目不识丁 1相逢何必曾相识 2鄙夫寡识 3新妇识马声 4默而识之 5出珠授 之,封识宛然 6素为李德裕识拔 认识 知识,见识 识别 通“志”,记住 标记,记号 赏识 识 71、使 • 从人,吏声。从人表示人的动作行为。本义:命 令 • “使”有两个基本义:一是连词,假使;一是 叫,让。由“叫,让”引申出“奉使命”(奉 使命不就是被“叫”去做事吗?),进一步引 申出奉使命的人“使臣”。 • 成语助记:鬼使神差 不辱使命 颐指气使 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1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 2不如因而厚遇之,使 归赵 3臣愿奉璧往使 4人皆得以隶使之 5大王派一介之使至赵 6时周瑜受使至番阳 7周公之逮所由使也 8向使三国各爱其地 派遣,命令 使,让 出使 使唤 使者 使命 主使,指使 假使 使  72、是 • 小篆字形,从日正。本义:正,不偏斜 • “是”的本义是“正直”。由此引申出事理的“正确”。其 意动意义即是“认为正确”,我们同意别人的看法会说: “是,是的,是这样的”,故又引申出判断词“是”和指示 代词“这,这样”。 • 成语助记:自以为是 莫衷一是 是 非得失 是可忍,孰不可忍 似是而非 • 【从恶是崩】学坏象高山崩塌一样迅速.比喻学 坏很容易. • 【寸阴是竞】寸阴:指短暂的时间;是:文言助 词,用在动词与宾语之间,起把宾语提前的作用; 竞:争取.一寸光阴也应当争取,不能浪费.形容时 间极其宝贵 • 【寸阴是惜】日影移动一寸的时间也应当爱惜. 表示时间极其宝贵. 1觉今是而昨非 2是已而非人 3是又在六国下矣 4尽是他乡之客 5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6余是以记之 7唯利是图 正确 认为正确 这个,这样 表示肯定判断 是故:因此 是以:因此 宾语前置标志 是  73、适 • 从辵( chuò),啻( chì)声。本义:往,到 • 适的本义是“到[某地]去。”。到丈夫家去,就是 “嫁”。古代女子“嫁鸡随鸡,嫁狗随狗”,有父 母决定,毫无自主权,故引申出“顺从”之义,并 进一步引申出“适应”“舒适”“恰好”等义。 • 成语助记: 削足适履 适可而止 适逢其时 无所适从 • 【孔席不适】指孔子急于推行其道,到处奔走, 每至一处,坐席未暖,又急急他往,不暇安居。 同“孔席不暖”。 • 【适性忘虑】指顺悦情性忘却忧虑。 1适莽苍者,三餐而反 2始适还家门 3处分适兄意 4从上观之适与地平 5适得府君书 6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 人 7向晚意不适 到……去 女子出嫁 顺从,适合 恰好 刚才 同“谪”, 被流放或贬 职 舒适,满足 适 74、书 • 从聿,者声。聿( yù),即笔。隶书省“者”成“曰”。 《说文》:“书,箸也。”箸(著)即显明。合起来表示用笔使文字 显明,“者、箸”音近,故“者”有表意作用。本义:书写,记录,记 载 • “书”的本义是“写,写字”。作名词是意义为“字”: “信”,“书籍”等都是一个字一个字写成的,古又引申出 “信”和“一般的书籍”等意义。 成语助记:罄竹难书 书香门第 焚书坑儒 乡书难寄 奋笔疾书 • 【拥书百城】比喻藏书极其丰富或嗜书之深 。 • 【飘零书剑】古时谓文人携带书剑,游学四方,到处飘 泊。  • 【箧书潜递】谓秘密传递书信。 • 【曝书见竹】意思是指睹物思人,看见死去或离别的人 留下的东西就想起了这个人。 • 【以书为御】按照书本上学来的知识去驾驭马匹。比喻 死守教条,难以成事。 • 【书画卯酉】犹言上下班。卯时签到,酉时签退。 黄耳传书 • 晋之陆机,畜一犬,曰“黄耳”。机官京师, 久无家信,疑有不测。一日,戏语犬曰:“汝 能携书驰取消息否?”犬喜,摇尾。机遂作书, 盛以竹筒,系犬颈。犬经驿路,昼夜不息。家 人见书,又反书陆机。犬即上路,越岭翻山, 驰往京师。其间千里之遥,人行往返五旬,而 犬才二旬余。后犬死,机葬之,名之曰“黄耳 冢”。 比喻传递家信 。 读书三到 • 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出于吾之 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 以有得尔。……古人云: “读书千遍,其义自 见一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余尝 谓,读书有三则,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 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1) 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 到最急(2).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 注释:①漫浪:随随便便。②急:要紧。 这段话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 读书要熟读精思,要做到“三到”。  1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2得鱼腹中书 3家书抵万金 4家贫,无以致书以观 5拜送书于庭 6举世唯知其书 7《书》曰:“满招损, 谦得益” 8诏书特下,拜臣郎中 写,记下 文字 书信 书籍,书 国书 书法、字体 《尚书》简 称 公文 书 75、孰 • 小篆字形。左上是“享”,左下是“羊”,表示食物是羊肉;右边 是“丮”( jí),表示手持。合起来表示手持熟食来吃。本义: 熟,煮熟 • “孰”的本义是“谁”。后借做“熟”义,由此进一步引申出 “深透,深入”的意义。 成语助记: 是可忍,孰不可忍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1唯大王与群臣孰 计议之 2孰能无惑 3孰与君少长 4寒暑和节,而五 谷以孰 5 孰若: 通"熟",仔细 谁,哪个 孰与:与…,哪一 个更… 成熟 哪如、哪里比得上 孰 76、属 • 从尾,蜀声。“尾”与身体相连。①( zhǔ )本义:连接。 ②类,族 • “属”的本义是“连接”。“撰写”正是把一个个字连接起来: “跟随”也是连接的形象描述。跟随某人自然“属于”某人一伙 的,“隶属”当然是同一“类”被“管辖”的,“亲属”更是属 于同一类的。 • • 成语助记: • 【属词比事】zhǔ cí bǐ shì 连缀 文辞,排比史事。后亦泛指撰文记事。 • 【比物属事】bǐ wù zhǔ shì连缀相 类的事物,进行排比归纳。 • 【波属云委】  bō zhǔ yún wěi 属:连接;委:累积。波涛连绵,云层堆叠。 比喻连续不断,层见叠出。 • 【貂狗相属】diāo gǒu xiāng shǔ指真伪或优劣混杂在一起。 1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 2属予作文以记之 3举酒属客 4名属教坊第一部 5在骨髓,司命之所属 6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7若属皆且为所虏 8查明属实,事属可行 连接,连缀 通“嘱”嘱托 通“嘱”劝酒 隶属,属于 掌管 类 等、辈 系、是 属  77、数 • “数”的本义是“计算”。“数目”是“计算”出来的;计算 成为一门技术就叫“算术”,并引申出一般意义上的“技艺”。 “占卜”计算“命运、规律”等,故又有“占卜”“命运”等 义。列举罪状,加以斥责当然就需要“计算”一项一项指出; 数目多了,就可引申出“几”“屡次,多次”“密”等义。 • 成语助记: 数不胜数 不计其数 数 典忘祖 数见不鲜 劫数难逃 如数家珍 恒河沙数 滥竽充数 擢发难数 • 【恒河沙数】恒河:南亚的大河。象恒河里的沙粒一样, 无法计算。形容数量很多。 • 例句:晴朗的夏夜,躺在广阔的草原上望着天上恒河沙 数般的星星,惬意极了。(2005江西卷) • 【论黄数白】①谓任意评论是非好坏。②点了黄金又数 白银。极言财富之多。 • 【数往知来】明了过去,可以推知未来。   1众数虽多,甚未足畏 2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 3蒙冲斗舰乃以千数 4盈虚之有数 5又数刀毙之 6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 7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 8范增数(shuò )目项王 9数罟不入洿池 数目,数量 命运 计算 定数 几 法则、规律 技艺、方术 屡次 密 数  78、率 • 甲骨文字形,象捕鸟的丝网。本义:捕鸟的丝网 • “率”的本义是“循着,沿着”,就是有所“遵循,依照”。有 所“遵循”,当然就会有“一定的标准”,有了标准,所有的人 “一律”必须遵从。 • 成语助记: 率兽食人 率由旧则 1率疲弊之卒 2大率用根者,若有宿根, 须取 无茎叶时采 3六国互丧,率赂秦耶 4将率不能 5率性而为 6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 7建始以来,日食地震, 以率言之,三倍春秋 带领,率领 大概,大约 全都,一概 主将 顺着、沿着 规格、标准 频率、比率 率  79、说 • 从言,兑( duì)声。本义:用言语解说,开 导,说明 • “说”的本义是“说明,解说”,经过“解 说”,就能“说服”别人(音shuì); 还可形成自己的“学说,主张”。说服别人, 当然很高兴,故又有“喜悦”之义,后写作 “悦”字。 • 成语助记: 口说无凭 众说纷纭 代人说项 痴人 说梦 和颜说色 不由分说 道听途说 自圆 其说 • 【代人说项】项:指唐朝诗人项斯。遇人便赞扬项斯。比喻到处 为某人某事吹嘘,说好话。 • 唐朝时期,江东年轻人项斯,字子迁,参加会考开始没有什么名 气,别人拿他的卷子去给杨敬之看。杨特别喜欢就作诗“几度见 诗诗尽好,及观标格过于诗,平生不解藏人善,到处逢人说项 斯。”没多久,他就被长安方面录取。[2]  • 项斯(唐约公元八三六年前后在世),字子迁,浙江仙居县人。 项斯是台州第一位进士,也是台州第一位走向全国的诗人。他的 诗在《全唐诗》中就收录了一卷计88首,被列为唐朝百家之一。 1说尽心中无限事 2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 人 3是说也人,常疑之 4《师说》《捕蛇者说》 5范增说(shui)项羽曰 6秦王不说 7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讲,谈 谗言 言论,说法 文体的一种 劝说,说服 通“悦”,高兴 通“脱”,脱身 说  80、私 • “私”的本义是“私人的”,私人的事就是 “私事”,并进一步引申出“私情”义, “私情”当然是“偷偷地”。 成语助记:徇私枉法 以私害公 公 报私仇 结党营私 微服私行 中饱私囊 大公无私 假公济私 铁面无私 • 【乌鸟私情】古时传说,小乌能反哺老乌。比喻 侍奉尊亲的孝心。 1以先国家之急而后 私仇也 2吾妻之美我者,私 我也 3私见张良 4丹不忍以已之私 5项王乃疑范增与汉 有私,稍夺之权 私人的,自已的 偏爱 私下,私密地 私利、私事 私交、秘密的活 动 私 

资料: 1.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