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促织》教学课堂生成实录
加入VIP免费下载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促织》教学课堂生成实录

ID:665798

大小:16.58 KB

页数:5页

时间:2021-04-1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促织》教学课堂生成实录 语文难教就难在学生不感兴趣。如何让学生对学语文感兴趣?这是值得语文教师思考 的。语文教学中有些情境可能往往又会被我们忽视,像课堂上学生的动态生成,其实,它 是我们进行课堂教学的较好素材。抓住了它,也就抓住了课堂,更抓住了学生。实践表明, 课堂中,学生自主生成的课堂内容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挖掘学生的潜能, 因为它的创意来自学生。实践也表明,动态的、开放的课堂教学是可取的,因为它反映了 新课程理念下教师与学生以及教与学的关系。教师是课堂的引领者,学生是课堂的表演者; 教师教要创设情境,学生学要自主、合作、探究。这方面,笔者深有感触。 记得在《促织》的教学课堂上,一个偶然使我改变了整个一堂课的教学设计。那天, 学生喊完起立后,我开始上课。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蒲松龄的文言短篇小说《促织》 的情节内容。人们都说《促织》的情节曲折离奇,跌宕起伏,一波三折。我觉得很有道理。 不知同学们对《促织》的情节内容是怎么看的?有没有什么思考和想法?这堂课,我们就 一起来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个学生随口说道。“太好了,精彩”,惊诧之 余的我叫道。学生的一句话提醒了我:何不就用这句宋诗来展开《促织》的情节教学。于 是,我立刻板书“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师:我个人觉得用宋代诗人陆游的这句诗来概括评价《促织》的情节是恰当的。同学 们,你们认为呢?(学生想了一会儿,有人举起了手) 生 1:有道理。因为文章的情节起起伏伏;成名一会忧,一会喜。 生 2:《促织》展开的情节内容与这句宋诗包含的内容意思较吻合。 师:能结合课文情节作具体分析吗?(学生边读,边找,边划。过一会儿,学生举起 了手) 生 3:“会征促织,成不敢敛户口,而又无所赔偿,忧闷欲死。”(学生照着课本读)成 名陷入了绝境之处。“即捕得三两头,又劣弱不中于款”“杖至百,两股间浓血流离”“惟思 自尽”(学生选用课本中的句子读)成名于绝境中已无路可走。这不就是“山重水复疑无路” 吗? 师:先打断一下。能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一下你刚才读的句子的情节内容吗? 生 3:成名被刁蛮的小吏报到县里担任里正,捕不到满意的蟋蟀,被杖打了。 师:很好。说的简单一点,就是“报里正,遭杖刑”,这是成名“一落”,真的是“山 穷水尽”了。那又如何“柳暗花明又一村”呢? 生 3:“时村中来一驼背巫,能以神卜。成妻具资诣问。”“食顷,帘动,片纸抛落。拾 视之,非字而画:中绘殿阁,类兰若;后小山下,怪石乱卧,针针丛棘,青麻头伏焉”“成 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蹑迹披求,见有虫伏棘根。”(学生选用课本中的句子读) 师:能具体的说说情节内容吗? 生 3:成妻向红女白婆占卜得纸团,成名根据纸团上所画之情景,终于捕捉到了一头 很好的促织。全家喜庆,希望满怀。这不就是“柳暗花明又一村”吗?(学生热烈鼓掌) 师:很好!同学的概括分析能力真的很不错。其实,就是“按图索虫,终获佳品”,成 名真的是“柳暗花明”了,这是“一喜”。(教师小结没多久,一个学生又举起了手) 生 4:我觉得说得还不够完整。正在举家庆贺时,万没想到,成子却弄死了促织。这 真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成名的希望破灭了。此时没想到的事又发生了,成 子害怕,投井自杀。对于成名夫妇而言,这无疑是雪上加霜。他们悲痛欲绝,又陷入了“山 重水复疑无路”的地步。 师:很好。同学能用自己的语言来概括小说的情节内容。虫子被儿子弄死了,儿子又 投井自尽,这是成名的“二落”。那又如何“柳暗花明又一村”呢? 生 4:“东曦既驾,僵卧长愁,忽闻门外虫鸣,惊起觇视,虫宛然尚在。喜而捕之。”(学 生照着课本读)一番英勇善斗,这只劣虫斗败了村中少年驯养的“蟹壳青”,接着又斗败了 宫中名虫“蝴蝶”“螳螂”“油利挞”“青丝额”。从此,成名因祸得福,走出了“山重水复”, 走向了“柳暗花明”。 (学生又鼓掌) 师:我们的同学不仅熟悉文章情节内容,还能边梳理边分析。真是难能可贵。成名的 儿子魂化小虫,英勇善战,打败了所有的虫子,这就是他从“山重水复”,走向了“柳暗花 明”。这又是“一喜”。还有同学有看法吗?(老师话音刚完,一个学生又举起了手) 生 5:刚才同学们说的很好,但我还想补充一下。用“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 一村”这句话来评价《促织》的情节内容,文中有些情节内容还可以分析得再细点。成子 “气息惙然”“半夜复苏”(学生选用课本中的句子读),成名夫妻心里稍微宽慰。这时成名 又喜获促织。尽管如此,成名仍未走出“山重水复”,因为这只虫“短小,黑赤色”,是一 个劣物。成名害怕上官不满意,自己又遭痛打之苦。此虫与村中少年驯养之虫搏斗时,少 年笑之;此虫被少年驯养之虫撩拨几次仍不动时,少年又笑之。从内心深处剖析看,成名 似乎是“山重水复疑无路”,好像不可能有“柳暗花明又一村”。恰恰的不可能却又是恰恰 的可能。“小虫跃起,张尾伸须,直纥敌领。” (学生读课本中的句子)成名大喜,眼前仿佛又出现了“柳暗花明”。风雨难料,“一 鸡瞥来,径进以啄。虫已在爪下矣。”(学生读课文中的句子)成名顿足失色,完了,立刻 又要陷入“山重水复”的境界。再一看,“鸡伸颈摆扑,临视,则虫集冠上,力叮不释。” (学生读课文中的句子)成名惊喜。这不又走进了“柳暗花明又一村”吗? 师:你们看呢? 生:(有的说“是”)(有的点点头)(有的紧皱眉头,作思索状)(一学生再次举手) 生 6:我觉得同学刚才分析的很好。他从小处着手,抓住人物心理细腻的变化过程, 结合情节内容作了一番分析,这不也正体现了“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 界过程吗? 生:(精彩)(鼓掌) 师:其实,这位同学概括分析的情节内容体现了成名的“三落”“四落”及两次“喜”。 也就是说小说的情节内容体现了成名的“四落四起”,那真的可以说是“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结合文本,同学们对《促织》的情节作了梳理、分析和评价。《促织》的情节确实如此: 故事情节波澜起伏,变化多端,曲折生动。你觉得蒲松龄为什么要设计这样的情节内容? (请同学们讨论) 生 7:有可读性,让人感兴趣。 师:回答也不错。但想一想:蒲松龄没什么用意吗? 生 8:揭露社会的黑暗,统治阶级的腐朽。 师:好。我们把两位同学的理解结合起来就比较完整了。设置这样的情节,既能引人 入胜,又能更充分、深刻地揭露统治阶级的荒谬、苛酷及给百姓带来的灾难。这就是小说 情节的妙处和魅力,正所谓“文似看山不喜平”嘛。(下课铃声响) 其实,这堂课体现了教师善于利用学生的智慧和把握课堂机会巧妙进行的一种教学行 为,也体现了新课标倡导的新课程理念。新课程的理念非常强调张扬学生的主体精神与个 体特点。本堂课就体现了学生与文本、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平等的、互动的对话过程。 彼此间的思想碰撞与交流对话,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心 灵与情意,增加了学生的言语与体验。按照学习动机的理论,学生的学习活动,如果过于 固定,一切按即定的内容、材料、方式、方法和手段,甚至在固定的时间里完成,一定是 一种机械性的教育。这种教育忽视了学生学习动机的课堂存在。而这堂课打破了传统的教 学习惯,顺着学生动机的发展因势加以引导,带领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 抓住了学生的思维启动和诱因,因而取得了比较好的教学实效。 由此可见,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教师应正确审视自己,准确给自己定位,不断 调整教学形态;重视与学生的平等对话,努力创设情境激活学生思维,抓住学生学习动机 的诱因加以正确引导。同时,我也在想,语文课堂没有生机,学生不感兴趣,主要原因是 教学方法单一、模式固定、内容枯燥。课堂是教师事先就设计好的。这堂课给我的启示: 今后在教学中不应完全备好教案,可多备学生,尤其备课堂上学生自主生成的那些问题。 这样的课堂才会有生机,这才是教会学生怎么学。这堂课的处理,应当说是教师观念转变、 理念提升的一个重要载体,反映了新课标下学生的角色行为问题。如果我们以后一直认真 想、努力做,语文教学就会“柳暗花明又一村”,否则真的会“山重水复疑无路”。

资料: 1.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