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年高考语言表达策略与技能之九 : 精准分析句式效果,掌握句式变换技巧
现代汉语表情达意有丰富的句式可供选择,不同的句式表达,其效果肯定会有所区别。
2020 年新高考试卷中“句式”关键词的出现,意味着对“句式表达”这一基本的语言技能
的重视。
当然,在新课改新高考的大背景下,“句式表达”单独设题考查可能性不大,而是设置
一定的情境,与其他考点一起综合考查。
因此,复习时要以“句式表达”为中心,掌握常见句式的特点及表达效果,以及一些
句式变换技巧。
一、掌握四组句式的特点和表达效果
(一)常式句与变式句
常式句就是按照汉语惯常的结构规律来组合的句子。变式句是为了突出强调某一方面
的意思而改变了惯常的结构形式的句子。
这里主要讲一讲变式句,因为变式句往往能够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我们常见的变式
句有定语后置、主谓倒装、状语前(后)置等几种。
先看第一个例子:
变式句:
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朱自清《荷塘月色》)
这个句子就是变式句,属于定语后置类型。变换了句子的结构和顺序后,表达的效果
显然不一样,把“没精打采”后置,是为了强调夜深人静,也是为了强调文中“我”的百
无聊赖。这样一分析,语言的效果就凸显出来了。
我们将这个句子按照正常语序和结构复原一下:
常式句:
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没精打采的路灯光,是渴睡人的眼。
显然,变为常式句后就没有原来句子的表达效果了。因为它没有要特别强调什么,只
是在单纯地描摹景物;而且把修饰语“没精打采”放到了正常位置上,读起来反而不那么
上口了,有一种拖沓冗长之感。
再看看状语前置或后置类型:
变式句: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徐志摩《再别康桥》)
这是一个状语前置的诗句,将“轻轻的”置于主语之前,打破了平衡,突破了沉闷,
使诗句也显得活泼多姿。这就是打破正常语序后语言的魅力,让读者回味无穷。
变式句:
如果我能够,我要写下我的悔恨和悲哀,为子君,为自己。(鲁迅《伤逝》)
这个句子中,作者将“为子君,为自己”这个状语后置,就是为了突出悔恨和悲哀。
(二)长句与短句
长句是指结构复杂、字数多、容量大的句子。短句是指结构简单、字数少、简洁明快
的句子。比如下面几个例子:
短句:
听听,那冷雨。看看,那冷雨。嗅嗅闻闻,那冷雨。舔舔吧,那冷雨。(余光中《听听
那冷雨》)
长句:
雨在他的伞上这城市百万人的伞上雨衣上屋上天线上雨下在基隆港在防波堤在海峡的
船上,清明这季雨。(余光中《听听那冷雨》)
长、短句结合使用:
永远那么纯洁,永远那么活泼,永远那么鲜明,冒,冒,冒,永不疲乏,永不退缩,
只是自然有这样的力量!冬天更好,泉上起了一片热气,白而轻软,在深绿的长的水藻上
飘荡着,使你不由的想起一种似乎神秘的境界。(老舍《趵突泉的欣赏》)
长句和短句的语言表达效果各有不同。
第一个例子,给人的感觉是轻松、明快、节奏感很强,读起来朗朗上口;另外,通过
“听听”“看看”“嗅嗅”“闻闻”“舔舔”这些动词,可以让人从不同方面来感受“冷雨”
的味道。
第二个例子,读起来悠扬又绵长,像五线谱的高低音错落,充满音韵感;同时,句子
的内涵很丰富,充满了张力,充分表达了清明时节“冷雨”的淅淅沥沥和铺天盖地,不仅
写出了“冷雨”范围之广大,更写出了“冷雨”给人带来的心情的变化。
第三个例子,长、短句的结合使句式灵活多样,错落有致;“冒,冒,冒,永不疲乏,
永不退缩”一字一顿,与后面“在深绿的长的水藻上飘荡着,使你不由的想起一种似乎神
秘的境界”这个长句的舒缓语气紧密配合,造就了长、短句的自然融合和灵动气息,朗读
起来也有了明显的快慢节奏,情感也随之产生了起伏变化,充分表达了作者对趵突泉的喜
爱之情。
(三)整句与散句
整句是结构相同或相似的一对或一组句子,对偶句、排比句、反复句等都属于整句。
散句是句式灵活、富有变化、长短不一的句子。比如下面几个例子:
整句:
南国之秋,当然是也有它的特异的地方的,譬如廿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
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等等,可是色彩不浓,回味不永。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
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郁达夫《故都的秋》)
散句:
芦花才吐新穗。紫灰色的芦穗,发着银光,软软的,滑溜溜的,像一串丝线。有的地
方结了蒲棒,通红的,像一支一支小蜡烛。青浮萍,紫浮萍。长脚蚊子,水蜘蛛。野菱角
开着四瓣的小白花。惊起一只青桩,擦着芦穗,扑鲁鲁鲁飞远了。(汪曾祺《受戒》)
整、散句结合使用: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
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朱自清《匆匆》)
在语言使用过程中,整句的效果体现在结构和形式上就是整齐之美,在朗读的时候音
韵和谐,节奏协调,气势贯通,适合于加强语势,强调语意。
第一个例子,“譬如”后面几乎都是整句,读起来很上口,一气呵成,韵律十足。作者
把南方、北方的秋天作了鲜明的对比,使读者不但从色彩方面,更从具体事物的比较中读
出了二者的不同,印象格外深刻。这就是整句的魅力所在。
散句就不同了,它形式灵活、自由活泼,能够使文章语气舒缓、节奏得到调节。
第二个例子,就充分体现了散句的优势,简短又明快,读起来轻松、简洁。多种具体
事物的不同描述,不同色彩的搭配,不同形容词的有机组合,句子和词语的交叉运用,使
读者在阅读到此的时候,能够迅速联想到春天各种生物的勃勃生机。虽然是散句,却并没
有让人感觉到“散了架”,这让我们不由得佩服汪曾祺先生驾驭语言的强大功力。由此看来,
文学评论家们都说汪曾祺的语言“拯救了汉语”,是有道理的。从某种程度上说,是句式的
灵活使用给读者带来了美的体验。
一篇文章,如果基本是由整句组成的,就有可能导致语言花哨,只讲究结构和形式美,
而忽视了内容的表达和情感的真挚;如果基本是由散句组成的,长久阅读也会让读者感觉
索然乏味,视觉疲劳,削弱阅读的效果。而整、散句的恰当结合可以使文章语言错落有致,
富于变化,更适于传达写作者丰富的感情。
第三个例子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其整、散句结合表达的效果,犹如山涧流水,回环
往复,灵动,跳跃,欢快,悦耳。作者用燕子、杨柳、桃花等具体事物的整句,同我们看
不见、摸不着的“日子”的散句一组合、一比较,语言的灵动之美便跃然纸上。也恰恰因
此,近百年来,朱自清的这篇散文才为我们所熟读甚至成诵。
(四)口语句式与书面语句式
经常出现在口语里的句式,叫口语句式。它较为短小,结构简单,少用关联词,显得
活泼而自然。经常出现在书面语里的句式,叫书面语句式。它多用长句,结构较复杂,关
联词语用得较多,因而显得严谨、周密。
另外,口语句和书面语句在用词上也具有明显的区别:口语句式大都使用通俗易懂的
词语,书面语句则多由文雅庄重的词语组成。
例如:
①祝您身体好!(口语句)
②祝您安康!(书面语句)
二、掌握以句式为主的表达效果比较分析题的答题要点
以句式为主的表达效果比较分析题,是新高考全国卷中的新题型。这种题型常见的提
问方式是: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
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这种题型是融合了各种表达知识甚至结构的综合赏析题,而
“句式效果”是其中一个主要考查点。
对于这种题型,答题可分三步:
第一步:看出原句与改句不同
①句子成分位置的变化——看突出强调了什么。
②各种句式的变化——分析原句句式的表达效果。
③语序的变化——分析原句语序的合理之处。
④用词的变化——分析原句用词的妙处。
⑤修辞的变化——分析原句使用某种修辞手法的妙处。
⑥标点的变化——分析标点的表达作用。
第二步:关联语段的语境
①原句在语段中的位置。如段中或段尾,则有可能关注位置不同,句子不同。
②注意原句、改句与语段的语意、重点、上下文句式甚至褒贬协调一致问题。
第三步:多角度分析效果
主要从以下角度作比较分析:
①句式效果(重点);
②修辞效果;
③词语运用;
④描写角度;
⑤结构角度。
当然,还有不少角度,要视句子本身而定。
一、长短句互换
(一)长句变短句
1.方法
主要方法有以下两种:
(1)抽取法。直接把长句子里的附加成分抽取出来,变成短句子。
(2)复指法。把长修饰语提到句前使之成为分句或句子,同时在后面的句子里用代词(“这、
它、他、她”等)来复指它。
2.步骤
(1)找出句子主干及其直接修饰语,使它们单独成句。
(2)对直接修饰语进行分析,使它们组成新的句子;而对于那种多组性修饰语的句子,
则可以将原来共同修饰一个中心语的一组修饰语分开,使它们分别与中心语组成短句。
(3)将分解出的句子合理安排顺序。
(二)短句变长句
1.变换步骤
(1)弄清该系列短句的内在联系,从中找出可做长句主干的一个句子,作为长句的主干。
(2)将其他短句改做该主干句的修饰成分,并按一定的语法或语意关系放在相应的位置
上。
(3)检查变后的句子是否为一个单句,切不可为复句甚至句群。
2.特别提醒
下定义题在压缩语段和变换句式中均有出现。所不同的是:
压缩语段所给的是一个完整的语段,要求从中提取信息,组成定义,可以舍弃一些次
要信息;变换句式所给的是几个编组句子,可以增删词语,一般不能改变原意。
二、整句与散句互换
整句与散句的互换技巧
1.整散句互换多为散句变整句,既是对变换句式的考查,又是对排比、对偶等修辞手
法的考查。
2.整句与散句互换的思考点主要是重复性用词。整句变散句时将整句中重复使用的提
示词去掉,使相关内容变为细小成分。要使散句变成整句,就要使句子的结构相同或相似。
能够体现结构相同或相似的句子最常见的是排比句和对偶句。做题时可对句子进行分析综
合,找出其相似点,从而划类归一,变成对偶句或排比句。
三、口语句式与书面语句式互换
无论是口语转换为书面语,还是书面语转换为口语,转换后的句子必须符合各自的语
体特点。口语语体在用词上多为生活化语汇,句式多为短句;书面语体在用词上多为较典
雅、文言色彩较重的语汇,句式较长。另外,广播稿不宜使用会引起误解的同音词。
重组句子,多是改变句子的开头或改变陈述对象,让考生在不改变句子原意的情况下,
对句子进行重新组合、重新表述。
步骤:
(1)审清题目要求,明确做题“方向”。
(2)仔细分析原句特点,包括句式特点、分句间的关系、句子的结构特点等。这是极为
重要的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