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考作文备考写作题型专项提升练习:(人大附中三月月考关系型作文)高处与低处(附标杆文12篇)
加入VIP免费下载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 2021 届北京高考备考一模写作题型专项提升练习:(人大附中三月月考关系型作文) 高处与低处 【试题回放】 按要求作答。不少于 700 字。将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 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高处有高处的风景,低处有低处的景观。人生 和社会亦有高处与低处。高处与低处并不矛盾,还可能相互转换…… 请围绕“高处与低处”,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议论文。要求: 观点鲜明,有理有据。 议论文标杆文 1 号文 高与低(47 分) 《巴比伦塔》中的矿工不断攀登想要达到天堂的地窖,但最终发现世界如同一个印 花滚筒,宇宙的极限和坚实的大地看似分列两极,但实则紧紧相依。我们人生中的“高” 与“低”也是如此,它们并非二元对立的概念,人生的高峰和低谷也紧紧相依。如何打破 那层间隔他们的薄膜,则要看自己的本事。 何谓人生的“高处”,其应当是人生价值被实现,达到生命灿烂极点的时刻。而人 生的“低处”则是困于物质条件和生存状态的恶劣,前途未有光明的时刻。这样的高处和 低处,并非物质上连续不断的积累,而是精神上层级的跃进。正是在那“困于心,衡于虑” 的时刻,你才能有机会打破自我的壁垒,通向自我理解和生命价值实现的高处,去承担“天 降大任”的职责。 著名的“北大屠夫”曾困于人生的低谷,困于精神的挣扎和生存的需求。在经过 了十几年笔与刀的挣扎后,他最终回归肉案。就在此时,他终于挣脱了阴霾,因为他明晓 了将他“困在低处”的北大精神并非他的束缚,而是教会了他拿笔秉笔直书,握刀一斤一 寸,而这正是他成功的关键。低处的挣扎实际上是对于高处和低处之间薄膜的冲击,未有 低处,何谈高处?低处让你明晓自己的灵魂,磨练自己的心志,并以其为剑,来到高处。 梁思成夫妇困于战火,文若洁先生陷于文革。而就在那样挣扎的低处,我们看到 了如“不可移栽的植物”一般的文人风骨和那磅礴的野草精神,最终才有那拨云见日的古 建筑之光和那无数本翻译巨著,他们的灵魂才会闪耀着光芒来到高处。 人生价值的高处也许也会将我们引到物质条件和生存状态的低处。但正如孔子所 言,若是处在贫贱的境地,是因为行仁道而至,那便泰然处之。穷山恶水,一贫如洗,只 会让闪耀的灵魂更加明亮。张桂梅扎根搭讪,贫困和恶劣,不能阻止这悲壮的,打破阶级 的光从大山深处射出。 在当下社会,我们更要明晰高低之意,在纷繁的声音中,我们要摒弃物质的高低 之见,更要关注在物质和灵魂中的转换,这才能给予我们脱颖而出的魄力和机会。 太阳从低处升起,黎明就在前方。太阳终将高悬,何处无光亮。 2 号文 高度与低处 俗话说:“人往高处走”,似乎生命的顶点才是人们应不断追求的方向;然《老子》有 言:“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又强调了处于低处之水 精神上的崇高。而我认为,人生的高处和低处,只是个体生命的相对位置,身在低谷,亦 可能是精神之高处;而身在高处,或许正是滑向深渊的前兆。 人生的高处与低处,也许对应着个体命运起伏中的顺境与逆境。高处意味着顺风 而行,抵至名利双收的成功巅峰;低处则是生命中遭受打压、低头蛰伏的失意阶段。然而, 生命的高度并非取决于用旁人的眼光测量的一时处境的高下,得意与失意皆是教会我们如 何应对不同的人生境况的必修课,因此二者并不矛盾,还可能相互转换。 身处人生的低谷,生命的失意与逆境更能激发我们对精神高处的追求和向往。作 为天地间渺小的个体,人终究是有限度的,当在浩浩荡荡的时代激流中挣扎翻滚,以至于 淹没沉沦时,我们更能在泥泞和绝境中激发与逆境搏斗的精神意志。譬如左丘失明,厥有 《国语》;仲尼困厄,而作《春秋》;路遥在极度的贫困与艰苦中,酿就了《平凡的世界》 这一黄土地上与命运搏斗的血泪之歌。个体生命的苦难与低谷永远无法压垮精神上的强者, 反而让他们的生命在与限度搏斗的过程中得到磨洗锻造,迸发出人性中最磅礴的精神力量。 身处人生的颠峰,往往更需引起我们对一着不慎、滑向深渊的警惕。高峰与低谷 或许只有一步之遥,数不尽的鲜花、荣誉和掌声,未尝不是自此止步不前、躺在功劳簿上 睡大觉,以致最终放弃对自我底线的要求,而跌入泥潭的先兆。自古即有“伤仲永”的寓 言,正是讲许多年少成名的“神童”,幼年时被他人惊叹、赞赏的目光推向一时的巅峰,却 往往自此以处处高人一等自居,却忽视了脚踏实地、埋首耕耘的重要性,最后只化作人们 一句惋惜的喟叹。可见人生的高处更要求我们时刻鸣响警钟,时时检视心中底线的枷锁, 避免放松警惕、贪慕荣利带来的堕落沉沦。 高处与低处,顺境与逆境,往往是人一生中必经的生命状态。而如何在其中泰然 处之,不因外在境遇磨灭的心中的热忱和毅力,才是我们终其一生都要努力修习的功课。 愿我们都能居高不自傲,处低不自怨,无论在高处与低处,都能找到最美的生命姿态。 3 号文 “眼高手低”新解(46 分) “眼高手低”这一成语,长久以来被当作一个贬义词使用——人们批判那些目标定得 过高却能力不足的人。但是,若将“眼高”解作高处、胸怀高远之志,而将“手低”理解 为着眼低处,从本职工作做起,那么“眼高手低”无疑是值得赞美发扬的。 眼高时,并不拒绝手低;手低时,眼界却在高处,不为眼前的一切所局限,明白自己 还有更大的追求。若想成功攀登人生的高峰,饱览高处胜景,则必须“眼高手低”,从低处 迈着坚实的步伐一步一个脚印地向上攀登。岳麓山下有个“自卑亭”启发人们若想登高则 必先自低而上。古今多少伟人正是从低处至微至简的工作做起,同时不忘鸿鹄之志,不让 雄心在低处的挣扎中磨灭,从而走向人生的高处。孔子“十有五而志于学”,有“为天地立 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太平”的宏伟志向。但他虽“眼高”却甘愿“手 低”。他从不起眼的掌管仓库的小吏做起,忠于本分,经他之手的仓库都仓禀充实,牛羊壮 实。而他正是在这“眼高手低”的不懈坚持中,一步步官至大司徒,并成为照亮中华民族 千年文化的圣人。中国共产党立志弘扬马克思主义,救万千中国人民于水火,未尝不是“眼 高”?但党致力于做好群众基础工作,从大山深处的井岗山革命根据地开始,一步步从“农 村包围城市”,终于从南湖的一艘小小红船成为领航的巍巍巨轮,获得了伟大胜利。由此可 见,唯有“眼高手低”才能有所成就。 “眼高手低”不仅仅是做人做事的一种方法,更是一种心怀理想、踏实肯干的精神。 温家宝总理曾说:“仰望星空,脚踏实地。”心怀万千星辰,脚踏坚实土地,这便是“眼高 手低”的精神内涵。在新时代的建设过程中,“航天精神”、“天眼精神”等都与“眼高手低” 不谋而合。南仁东立志建造大射电天文望远镜,仅为了选址便花费七年光阴,走遍祖国西 南的山山水水,终于找到了完美选址。我国的万千航天人更是脚踏实地日夜工作,从无到 有,实现了我国航天事业的宏伟蓝图。“平凡铸就伟大”。低处看似平凡的工作是企及高处 的重要前提,而唯有坚守心中鸿鹄志,踏实走好脚下路,亲身实践这一“眼高手低”的精 神,才能从低处走向高处,从平凡走向伟大。 你我皆心向高处胜景,但唯有心怀有星辰大海,手中踏实地把握航向,才能从低处走 向高处,由平凡铸就伟大。 4 号文 高处与低处(46 分) 俗语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高低各处各有其独特之景致。万物守恒,彼在高 处,便有此在低处;或者同一事物在不同时期,会经历高低起伏。高低并不一定矛盾,亦 可相互转化,人生如是,社会如是。 亦如“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人的一生也会经历不同时期,处于不同境遇。 高处风光无限好,但若无基础层层堆砌,便如空中楼阁,摇摇欲坠,最后坠入低谷。但谁 谓低谷便无风光?低下头,俯下身子,用心体味人间百态,世之冷暖,亦可有非凡之意。 如若每个人踏踏实实在低处夯实基础,层层积累,何愁社会不向上迈一层台阶? 没有人的一生是一帆风顺的,起伏高低在所难免。我们应该感激生活给予我们的磨砺, 每一次被击入谷底时,也许恰好是崛起的机会。总结经验教训,充分利用资源,跌倒了爬 起来,再跌倒再重新爬起来,不断筑牢地基,终能到达新的高点。“北大才子”陆步轩农村 出身,从低处向上,通过努力拼搏考上理想的学府,此谓迈上人生第一高峰。而后却跌下 来,顶着极大的压力与他人不理解的目光从头开始,以贩卖猪肉为生,一点一滴,苦心经 营,终于再次达到新的人生巅峰,书写了劳动者不懈奋斗的奇迹,在社会引起强烈的反响。 人生每一次登顶都步履维艰,惟有凭借超凡的毅力与一步一步的脚踏实地,才不致踏空而 坠落。 人的进步如此,社会亦如此。社会的每一次迈阶都需要每个人的奋斗以浇筑,血泪以 灌溉。众人拾柴火焰高,万众一心把肩挑。脱贫攻坚战的巨大成就离不开中华儿女的努力 拼搏。譬如从“高处”的城市回到农村,俯下身子埋头干的村官书记们,有毅然回乡奋斗 的黄文秀,带领村民农业创新致富的“背包书记”任敏,还有“最美校长”张桂梅,她点 燃深山女孩儿们的希望,带她们走向人生的辉煌。正是由于千千万万俯下身子加油干的人 们,才成就了祖国脱贫攻坚战的巨大胜利,实现了全面小康,为世界减贫事业做出了巨大 贡献。但国家并未因这一成就而止步不前,相反,祖国只将这一胜利视为阶段性的成果。 脱贫攻坚战的胜利是新起点,新征程,中国要从新的“低处”向下一个“高处”不断迈进! 奋斗的目标是明确的,前进的道路是曲折的。也许会不断地经历“高处”与“低处”。 以平常心面对低处,以谦逊到达高处,将每一次低处都当作新的起点,那么我们就已经向 着高处在行进! 5 号文 踏在低处,走向高处(45 分) 自古以来,人们对“高”,“低”便赋予了深厚的内涵,父母教育孩子常言“人 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似乎不渴望跨越低处现实的人连“人”都算不上,“高”,“低” 之辩,相反地,不应成为唯一标准。 人们过度重视升官发财之“高”,便衍生出了与之对应的“低”,殊不知,人生的高度 更有不同的姿态,强行将人分为二等是对潜力的剥夺,正确的态度应是踏在低处,走向高 处。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又怎能因“低处”而限制了眼界,北京大学毕业生大概是 众人梦寐以求的“高处”,前途一片光明开阔。头戴此头衔的陆同学却因不可抗力成为了屠 夫,或许又成了为世俗所不齿的低处,但他并未被低谷局限住眼界,而是潜心研究,研发 出自己的生猪品种并最终大卖,走向举世瞩目的高台。自暴自弃者或许会说,他都考上了 北大,怎能称为低处?但陆同学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出不得已从事“低微”工作时内心的自 卑,然而,是踏在低处也要走向高处的心态使他从卑微中奋起,在谷底中也开出高岭之花 来,反观现实,多少人沉湎于低谷的心态,自认为人生已然至此,被高低之辩所蒙蔽双眼, 这大概是他们无相走向高处的真正原因吧。 “走向高处”的功利主义,始终不能成为人生的终极目标,人或许可以成为“高人”, 但心性应始终拥有一份“自卑”,不心高气傲,使人踏实肯干,面对未来更高峰的迎面而来, 不至于惶惑不安而跌落于地。“非典”时期一句“危重病人送到我这里来”,使钟南山院士 成为了英雄。但英雄一时,伟人千古,若当年的钟院士沉溺于成就,不再继续虚心研究, 坚持锻炼,又怎能成为新冠之后人尽夸赞的伟大人物?我想高高在上的声势仅是昙花一现, 在没有记忆的互联网时代更是如此。青史留名更需不断虚心好学,提升自己,才能成为真 正的“高人”。 “高”与“低”本身真的有那么重要?我认为并非如此。一个人若想攀向高处,他可 以有无数种方式,不过唯一符合义理的途径,便是一步一步靠着自己走出路来。“高低之辩”, 滋生的唯利是图大可避免。只需人人心中有一把尺:何为高?何为低? 踏在低处是本分,走向高处是理想。二者都不矛盾,便无需一味的追求“高”而以“低” 为“差”了。 6 号文 高低处见人生(45 分) 鲍尔吉原野曾说:“失败是常有的事,成功的机遇随时都有。”人生沉浮,总是在低谷 与高峰间不断地交替行走着上下坡路。而我们,正是在这旅途中锻炼自己。故言:低处赋 予我们谦逊踏实,高处给予我们胸襟,二者相结合由此才有更好的人生。 其实,“低处”就是不甚得意的人生低谷,“高处”即略有小成的人生高峰,二者相依 存,相辅助。 处在低处,我们学会踏实。正是因为处于黑暗,所以一心朝着光明。已经在低谷中的 我们,没什么可失去,唯有脚踏实地,用自己的努力向上攀爬,将内心的企盼化作努力的 动力,这时,我们便学会了踏实。当年的顾城在文学刚复苏的时期,背着布包投出无数封 稿件,在坚持与踏实中,低谷的他才见到希望;马化腾的踏实肯干也不是 QQ 上市后才炼 就,而是在无人支持的博客时代,低谷中的他用踏实杀出一条新路。试想,若是没经历过 低处,世人岂非个个孤高清傲的白日梦想家?只有走过低处,才能明白踏实努力的可贵, 也才奠定走向高处的可能。 而“人往高处走”也不无道理,因为站在高处,我们才有更广阔的眼界和胸怀。自古 中国人就明白“井底之蛙”的道理,放在如今也依然成立。井中难窥天下,高处才“不畏 浮云遮望眼”。只有见过成功的景象,明白另一座山顶的绝色,我们才明白非我一家独大, 胸怀才更宽广。陆步轩曾经站在北大的高处,才能拥有不鄙视屠夫行业的胸怀;秦玥飞曾 经站在耶鲁的高处,才拥有回村致福致富的胸襟。只有见过高处,站在高处,胸怀才更广 大,才更能理解低处之风景。 当然,低处虽有益,不可终不见高处;高处虽好,也难免终不落低谷。人生的境遇百 转千回,总在跌宕起伏中勇进,在这高低的相互转化中,最关键的是永怀淡定从容之心。 不怕跌落,从容地用踏实努力再造高峰;不畏登高,淡定自若地一览众山。正如杨绛先生 说:“我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可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美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和 从容”。高高低低的一生中,陪伴我们度过一无所有的低谷与凌绝顶的高峰时期的,是那份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平和心态。 低处学踏实,高处展胸襟,莫听高处语,平和之中见一生。 7 号文 高处与低处(45 分) 人生和社会均有高处与低处,人们在社会的不同阶层,在人生的不同阶段总会经历“高” 与“低”,高处有高处的风景,低处也有低处的景观。面对“高低”之辩时,我们应以一颗 平和的心,豁达地看待。 处于高处,有利于我们统筹全局,规划整体,同时也能增强我们的信心。俗话说“站 得高,看得远”,只有站在高处,我们才能一览远方风景,坚定自己前行的信心,为自己未 来的发展做出合理的规划。站在高处,也能提醒自己“高处不胜寒”,避免因一时自满而做 出错误决定。例如华为老总任正非一路将华为品牌做大、做强,已然站在了科技企业的高 处,他利用自己高处的优势看清当下智能手机发展的趋势,及时对企业战略做出调整,为 未来发展合理规划,使华为能更好发展。因此,高处有利于我们整体布局,统筹规划。 而处于低处,则能激励我们奋发向上,坚持不懈,能锻炼并提升我们的抗压能力。暂 时处于低处不意味着永远处于低处,也不意味着安于低处。处于低处,有利于我们坚定目 标,向目标努力前行。即使是低处的一株“苔花如米小”,也最终能像牡丹一样绽放,正如 司马迁受刑后可谓位干人生与社会的低处,但他也因此更坚定了自己写史书的目标,奋发 向上,最终成就了《史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由此可见,处于低处,可以使我 们的意志更加坚定,使斗志更加昂扬,激励我们奋勇前行。 高处与低处是相对而言的,并不矛盾,甚至可能相互转换。一个人的价值不因他处于 人生的高光时刻或低谷,处于社会的高位或低位而决定,决定他价值高低的是他对社会奉 献的多少。人生与社会的低处不能掩盖一个人精神上的高处。正如蹬三轮车的白芳礼老人, 身形佝偻,衣着褴褛,被一些人所嘲笑、不耻,认为他处于社会的低处,但他靠着蹬三轮 车资助了数百名贫困大学生,白芳礼老人精神的高度显然不是那些嘲笑他的人所能企及的。 因此,一个人处于低处并不意味着他的精神也处于低处,同样的,社会地位高也不意味着 精神就能处于高处。人生价值的高低,应以精神高度判断。 面对高处与低处,我们应当做到高处不骄、低处不馁,在高处不忘低处,在低处仰望 高处。以一颗平和的心对待,始终努力奋斗,才能达到精神的高处。 高处与低处是相对的,高处有高处的风景,低处有低处的景观,我们应辩证地看待“高 与低”的问题,方能成就自己。 8 号文 人生的高处与低处(45 分) 人生的高处低处往往指代人生的某一阶段,高处低处各有各的风景,二者亦可以 相互转化。 人生的高处,是我们人生某个阶段的至高点。它可以是我们达成了具有重大意义 的目标之时,也可以是我们成为了某个领域的佼佼者的时刻。登山至顶峰四面瞭望,我们 的视野会更开阔,声音会传的更远;同样,达到了人生的高处,意味着我们上一个阶段的 努力得到了肯定,能力得到了认可,同时具有了更开阔的人生视角与更大的个人影响力。 人生高处,正是一个这样让我们施展影响、创造自我价值的平台,鲁迅先生的人生高处是 他成为作家叱咤文坛之时,在这段时间内他对国民性的剖析与批判日益深入,同时也留下 了无数影响深远的醒世著作。由此观之,人生之高处是我们经努力砌成的平台,是让我们 充分释放能量、带动他人的高光时刻。 但人生的低处亦有其风景。虽然低处可能是我们刚定下目标,收获甚少的起步期, 也可能是各方面能力尚弱、正面对漫漫修炼长路的节点,抑或是我们失败过后跌落谷底的 失意时刻,但只要我们在山脚下不气馁,不颓丧,有志于高处,低处不失为一种起点。它 是我们收获成功的序曲,意味着我们尚有充足的机会,在沿途为登顶打下基础。低处不若 山顶可能云雾缭绕,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自己的不足,打磨自己。再谈鲁迅先生,他在其 学医的“人生低点”积累了医者条分缕析的缜密思维,为他日后解剖国民愚昧的病灶提供 了手术刀;而观古人,屈原在受尽排挤诽谤后看清清高气节应为人生追求,孔子在不被任 用时坚定了对礼乐的信仰,二人的低谷经历奠定了他们日后思想境界的高度。把握人生的 低处,它是我们自我修炼的机会。 人生之高低并不绝对,二者关系如翘翘板一般时刻相互转化着。“居庙堂之高则忧 其民”,处在高处的人能看到更高的山峰,会有更高的志向,相对“山外山”,他们处在低 处;而处在低处的人,可能回头会惊觉自己已经走了很远的路,亦可以通过一步一个脚印 登上高处的节点,超越自我。只要我们处高处时不迷茫而不懈怠,处低处时不气馁,时刻 心许下一个山头,人生便在这高低转化间往复前进了。 “坡上的人不要瞧不起坡下的人,他们可能在下一刻超越你;坡下的人也无需太 羡慕山上的人,回首看看,自己或许也在许多人之上”。愿我们于高处观山峰静默,与低处 看风卷云舒,在人生的高低行进间寻的一份修歇安放。 9 号文 高处与低处( 45 分) 当今社会中打击腐败的呼声越来越高。而那些因贪污受贿受到法律制裁的官员大多竟 身居高层,本应有着良好的职业素养并承担着人民服务的重任。这样的现象警醒着我们登 高易失足,而低谷有时也暗含转机。应时刻保持警惕,以平和的心态面对人生中的高高低 低。 高处,是指处于人生中比较成功,顺心的一段时期,事情的发展与自己心中的期待相 符。而低处则是指人生中前进阻力比较大的一段时期。此时人做事会遇到许多困难,而心 态也容易倾于消极颓靡,行动则容易迷惘不前,不知所措。 实际上,人生中的高高低低时常交错出现。高峰时期的放松自我和不加谨慎也容易成 为将自己推下高峰的助力。人生中常常会出现事事顺心的时期,学习成绩较为理想或工作 上一路高升。此时的人们自身感觉事态的发展符合自己内心的期望,而耳中听到的也大多 是旁人的夸赞之声。沐浴在轻松和平静的环境中,人们绷紧的警惕神经也会自然的松开, 进而达到一种过度自信以至于自满的心理,随之人便会逐渐丧失自省的能力。通由自我反 思和他人建议都无法知晓自己现一阶段的问题和错误,进而使自己的问题不断积累。最终 致使量变为质变,小错成大错。而大错也就成为从高峰失足的导火索。 相反的,人生中的低谷有时也会成为通往高峰的奠基石。当人生遭遇重大失败后,若 能及时脱离颓废的心理怪圈,便能从失败中总结,从失败中学习,收获曾经不了解的知识 以及更为精进的学习能力。将不足缺漏一一弥补,这样坚持脚踏实地地努力,定能稳步前 进通向高峰。著名作家木心因文革被捕入狱,在极端艰苦的环境中,他用写“反思”的纸 进行文学创作。在看似低处的物质生活中从狱中生活发掘灵感,努力创作,最终创造了了 属于自己的精神高峰和属于世界的文学高峰。由此可见,低处有时也蕴藏着转机,低处是 通向高处的开始。 当代社会中有不少青年常因一点进步而沾沾自喜,放弃努力。因一点挫折消极靡退, 跳楼轻生。殊不知高和低其实能够相互转化,而高和低的经历都是人生中宝贵的财富。我 们应以平和的目光看待高峰和低谷,时时警惕,时时学习,这样才能胜而不骄败而不馁。 不要让一时的得意失意成为扰乱心神的梦魇,时刻理智,时刻谨慎,让我们一起用包 容和通达拥抱属于自己那些“高处”和“低处”吧! 10 号文 高处与地处(44 分) 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但我认为不然,人生既能识乾坤之大,又能辨草 木青青,高处固然风景无限,但要肩负起更大的责任,低处虽不被世人仰慕,但自可成就 一番伟业。 我认为,高处与低处并不矛盾,一个人处在低处,但他以一己之力推举众人,于是众 人将其仰慕于高处。一个人处在低处,但他的精神可能在高处。 有的人自愿站在低处,是为了让他人更好的爬上高处。贵州中学校长张桂梅,从名牌 大学毕业的她自愿钻进深山,自办学校,从业二十余年,她带领数千名贫困山区的孩子, 冲向美好的未来。三尺讲台,四季轮回,站在低处的她,托举起无数有志向的孩子们走向 人生的高处。一时授人以口,百世授人以书。张桂梅校长深知教育扶贫才是改善现状的根 本,这样的眼界,这样的奉献精神,她虽站在低处,但已到达我们不可企及的高度。同为 扶贫,“苹果教授”在中国农业大学毕业后,亲自来到农村,将先进的农业知识以通俗易懂 的方式传授给农民,真正做到“把论文写在写到土地上”。这些人,他们的身体往下走,但 他们的精神向上走。 有的人生来站在低处,但他们却仰望高处的天空。建筑工人李小刚,因在诗词大会上 的满腹经书而为人惊叹。“脑瘫诗人“余秀华,以近乎童真的乐观心态面对这个复杂而充满 苦难的世界。网络的便携使站在低处的人拥有和高处的人同样俯视这个世界的机会,通过 诗词通过文学,他们抒发自己在苦难中不朽的希望,因真诚而动人。正如林徽因所说,”真 正的诗意生活不是远离车马喧嚣,而是在心中修篱种田“。向往高处,不一定要取得多大 成绩,有时所需的只是一种达观的心境。 相反的,现在社会有部分“投机者“,不择手段地敛财,将他人踩在低处而使自己爬 上高处,只会为人所不齿。如不断被曝光谩骂的”老赖“,因贪污而入狱的高官,表面光 鲜亮丽,实则违法犯罪的明星……浮躁的人心下,太多因想到达高处而放弃低处的反例。 因此,高处与低处,需由我们经过良心的拷问,根据自身志向决定,正如尼采所说: “只要知道为什么而活,便能忍受任何一种生活。” 11 号文 在低谷守候心灵的高地(44 分) 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可所谓的“高处”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拥有的归 宿。比起一时的高光闪耀,作为普通人的我们,在生活中可能更多的是身处低谷时的黯然 无光。但即便如此,我仍认为,不论身处的环境是何等的低谷,我们需要的,都是守住自 己心灵的高地。惟有如此,低谷才不会沦为深渊,下坡路后彩虹也便不远。 人生中所谓的“高”与“低”,大多为外世横行的价值判断所赋予,它往往也仅是凭着 处境的光鲜与否粗卤地将种种人生划为三六九等。可这样在横向比较中诞生的高与低,于 每个独一无二的个体而言既不公平也无意义。毕竟诸如此等的判断只是流言蜚语,真正决 定身处“低谷”中人们的,仍是自己内心的选择。哪怕生命的轨迹运行到了谷底,其中的 人们仍可选择拥抱内心的热爱,追寻心灵的寄托,以自我内在的追求为奠基石,筑起心灵 与世界相处的原点。 站在心灵的高地上远望,低谷的狭隘不再,生命便自然有了光芒雨露的眷顾。诚然, 身临低谷与否并非完全以个人意志为转移,“向下”的挫败感总是令人窒息。但就是在这低 落的处境中,心灵的高地才能体现出莫大的意义——它是低谷中的人们无形而坚实的依靠, 予受伤的人们以继续向前的底气与信念。我想起外卖小哥雷海为,生活的困窘曾将只身漂 泊的他逼向最底下的角落。可当他蜷缩于墙角之时,心中想到了儿时钟爱的诗词,一句“破 纸窗间自语”使他的心灵与辛弃疾相遇。从此,他的外卖生涯与诗词为伴,身处生活低谷 的他,为心灵筑起唤作诗词的高地,站在这里,他望向中国诗词大会的冠军奖台。而患脑 瘫之症、身处生活低谷,却仍以诗歌创作为心灵提供高处的农民诗人余秀华,不也曾如此 吗?毛姆曾言“一个人能观察落叶、羞花,从细微处欣赏一切,生活就不能把他怎么样”, 想必也是因心灵有所倾注与寄托吧。 然而,反观那些对所谓的“高处”趋之若鹜的人们,眼中所聚焦的尽是事物表象的高 贵华丽,却无暇顾及自己内心的高处。当经济的空前发展与快节奏生活的裹挟,使人们盲 目地趋向那表面化、功利化的“高”时,我们是否应时时停下反思,一昧追求外在的“高” 而内心实则茫然不知所从又有何意义。相反,若是心中已有一方属于自己的高地,又何患 外世之高低?毕竟,在心灵的高地上,生命扎根于灵魂,朝着渴望的方向不断生长,世人 所谓的高处还会远吗? 苏轼词云: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纵然身处低谷,不忘心灵之高 地,我们便能在那里自由而真切地生活。 12、高处与低处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自古以来,人生的高处和低处就好似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 古有士农工商四级,万般皆下品而惟有读书高;今有不断向社会地位的高处攀登的追求和 欲望。我却认为在人生中,高处与低处必定是相伴而生的,要想达到理想的高处,心灵与 身体须先置身于低处。 何谓心灵的低处?那便是一种谦虚的态度和扎根于于泥土的境界。只有沉下心来,深 耕于一块土地,才能打稳人生大厦的根基。南仁东领导工人修建天眼,在偏僻的乡村一干 就是四十年,他虚心向当地人请教气候条件的变化,向不支持天眼计划的人请教天眼的不 足。耐得住学术的冷清与寂寞,受得了外界的批判与打压。抛弃了名校毕业带来的骄傲, 他把一颗心放到了最低的地方。把心放在低处,方能得到山间清泉的不断浇灌,洗尽尘华, 然后一颗洁净谦卑的心灵才能开出理想事业的花瓣。 人生高处的获得,同样可能历经身体之低处的磨练。黄沙漫天的敦煌,樊锦诗义无反 顾地只身前往,几十年后,同样有人放弃高薪和热门专业踏印着她的脚步前去。林徽因拖 着患肺结核的病体游历中国,只为丰富中国建筑学的史册。你很难说他们位于生活水平的 高处,但是不可否认他们板凳一坐十年冷,粗粝能甘的精神已然站立在心灵的高地。 现如今有许多人盲目追求生活水平的高质量,以为拥有了所谓的高质量生活就意味着 站了社会的顶端。更有人以为短暂地拥有了权力就能得到众人的尊敬。有多少人的豪华生 活是由为人不齿的投机换来,又有多少人尸位素餐,只会阿谀奉承。 当我们鼓吹物质的浮华,却忘记了什么是真正的人生高处。天眼所能观测到的天空中 的群星正照耀着我们,大敦煌的遗迹、建筑学的成就在人类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粗粝能甘,铅华不染,看似是处在身体和心灵的低处,孰不知高尚者以低处为阶梯,坚定 地迈向理想的高处。踏过自己所经历的磨难,我们最终方能走入人生的至高殿堂,那里陈 列着为人类发展而努力的理想与事业。 13、永恒的攀登 没有谁的人生能够一帆风顺,没有哪个社会的发展会是一片坦途。高处与低处,顺利 与困顿,成功与失败,本就是相伴而生、不可避免的两个方面。真正的智慧,是在低处聚 集能量,使暂时的谷底成为跃向高处的踏板,亦是不断向更高的山峰攀登的热情和坚毅。 暂时的“低处”是无可避免的,无论是一次失败的尝试、一段不利于己的困境,还是 先天条件决定的弱势,它们都在我们漫长的人生旅途中占有不可忽视的席位。它们让人痛 苦,给人磨难,也激人奋起,让人成长。而所谓成长,便是从低处挑战的勇气,是向高处 跃进的执着,也是到达高处后获得的全新视野和人生体验。做事也是如此,只有经历了从 逆境到顺利、“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过程,我们才能对其中的原理方法有更深的体悟,也才 让这份属于高处的荣耀更有价值。事实上,由低到高并不困难,很多时候,它往往只需要 勤勉的努力、坚持的毅力,以及最重要的,一颗渴望高处、向往美好、抗争命运的心。下 庄村作为昔日的深度贫困村,处在被大山包围的深坑中,四周的悬崖峭壁似乎永远阻隔了 人们通往富裕和幸福的道路。村委书记毛相林却不甘于让子孙后代永远处在贫困的“低处”, 他带领村民们募集资金,组建队伍,身先士卒,在悬崖峭壁上开凿通往山外的路。七年的 艰苦奋战,多名村民兄弟的牺牲,终于换来了这条通往高处的“天路”,让贫困村摇身一变 为富裕村,带来了美好生活的希望。不甘于处在命运的低谷,拼尽全力够到不可及的幸福, 毛相林和下庄村村民们追求高处的热情、决心和毅力让他们将逆境变为坦途,实现了对于 困境的超越与逆袭。 然而到达高处也只是暂时的,如果放松懈怠、停止前进,“高处”也有可能坠下深渊, 在新的竞争形势中转移至不利的地位,成为明天的“低处”。因此,我们需要时刻保持警惕, 并不断向更高的高处进发。因为此时的高处未尝不是崭新的起点,是书写未来奋斗华章的 全新的一页,这条向上攀登、止于至善的旅程还远远没有终结。北斗三号总设计师谢军在 取得“三年一跨越,十年一腾飞”的卓越进展后仍不满足于已有的成果,还在总结经验为 下一步的“腾飞”做准备;张瑞敏认为即使是海尔这样规模巨大的成功企业也需要“每天 清零”,他带领海尔不断创新和完善管理模式,每天在新的起跑线上与自己为敌、全力狂奔。 他们都清醒的知道,暂时的高处并非永远的归宿,而只是短暂的歇脚处,是为将来积攒能 量、蓄势待发的跳板。正因为有这种信念和热情,他们的事业虽可能经历细微的起伏,但 他们的道路总体上是前进的,他们的高度是在不断攀升的。 在人生这场永恒的攀登中,永远有新的“高处”在等待着我们。这些“高处”,给我们 的人生以使命,给每个平凡的日日夜夜以不灭的热忱。不要畏惧一时的“低处”,向高处进 发吧!在不断向上的攀登中,我们绽放着生命的火花,留下奋斗的足迹,永远驰骋在充满 无限可能的征途上。

资料: 1.9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