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21 年高考考点:“论证思路”易错题整理(试题版)
考点:
1.开头的论证思路
2.中间的论证思路
3.结尾的论证思路
【考点研究】
一、开头、中间、结尾中的论证思路
1.开头部分,看作者是否做了这三件事(对接五句法):
(1)提出论点——是否提出了观点,提出了什么观点?【观点句】
(2)提出分论点——作者在阐述观点时,是否提出了几个分论点,通过直接论证分论点,间接论证中心论
点?【观点句】
(3)过渡——作者是否运用过渡句,引出论据?【阐述句】
2.主体部分,看作者是否做了这四件事(对接五句法):
(4)选择论据——引用了什么内容,充当什么论据?【材料句】
(5)选择阐述角度——从哪个角度(正面还是反面)?【分析句】
(6)确定论证方法——运用什么论证方法?【分析句】
【补充】追加比喻论证——作者在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的基础上,是否又运用比喻论证对文章的观点进行
了阐述?
(7)深入剖析增强论证力度——作者举出事实论据后,是否对论据进行了剖析说理?【分析句】
【补充】追加推理论证——作者在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的基础上,是否运用推理(因果推理,转折推理,
假设推理),对自己的观点再次进行了论证?
3.结尾部分看作者是否做了这三件事(对接五句法):
(8)消除误解——作者在归纳总结前,是否强调了什么,以避免读者误解观点,保证论证逻辑的严密性。
【结论句】
(9)总体归纳总结——作者是否对前面的论证进行了总体上的归纳总结? 【结论句】
(10)做出结论——作者在归纳总结时,是得出了一个什么结论或者发出了什么倡议或警示?【结论句】
【正题】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9 分,每小题 3 分)
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有两个重要的基础:一是小农自然经济的生产方式;二是家国一体,即由家及国
的宗法社会政治结构。在此基础上产生的必然是以伦理道德为核心的文化价值系统。因为家族宗法血缘关
系本质上是一种人伦关系,这种关系的扩展就形成了社会伦理关系。家族本位的特点,一方面使得家族伦
理关系的调节成为社会生活的基本课题,家族伦理成为个体安身立命的重要基础;另一方面,在家国一体
社会政治结构中,整个社会的组织系统是家族——村落——国家,文化精神的生长路向是家族——宗族—
—民族。家族的中心地位使得伦理在社会生活秩序的建构和调节中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在传统社会中,
人们的社会生活是严格按照伦理的秩序进行的,服式举止,洒扫应对,人际交往,都限制在“礼”的范围
内,否则便是对“伦理”的僭越。这种伦理秩序的扩充,便上升为中国封建社会政治体制的基础——家长
制。家长制的实质就是用家族伦理的机制来进行政治统治,是一种伦理政治。
与此相适应,伦理道德学说在各种文化形态中便处于中心地位。中国哲学是伦理型的,哲学体系的核
心是伦理道德学说,宇宙的本体是伦理道德的形而上的实体,哲学的理性是道德化的实践理性。因此人们
才说,西方哲学家具有哲人的风度,中国哲学家则具有贤人的风度。中国的文学艺术也是以善为价值取向
的。“文以载道”,美善合一,是中国文化审美性格的特征。即使在科学技术中,伦理道德也是首要的价
值取向。中国传统科技的价值观是以“正德”即有利于德性的提升为第一目标,然后才考虑“利用、厚生”
的问题。因此,中国文化价值系统的特点是强调真、善、美统一,而以善为核心。
中国文化的普遍信念是“人为万物之灵”。而人之所以能为“万物之灵”,就是因为有道德,因而中
2
国文化特别重视人与人之间的“道”,以及遵循这种“道”而形成的“德”。老子曾从本体论的高度说明
“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的道理。“尊道贵德”的基本精神,就是强调人兽之分,以德性作为人兽区分的
根本,突显人格尊严。孔子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
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因而中国人都以成德建业、厚德载物为理想。早在孔子前,鲁国大夫叔孙
豹就提出过“立德、立功、立言”的“三不朽”思想,在此基础上,一种以道德为首要取向的具有坚定节
操的文化人格就逐渐形成了。“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为追求仁道,虽箪饭陋巷,不
改其乐,这是一种道德至上的价值取向和文化精神。
(选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有删改)
【考点题】1.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第一段从中国传统文化形成的基础入手,论述了源于家族宗法血缘关系的伦理关系对中国传统的社会生
活秩序的建构和调节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B.第二段以中国的哲学、文学艺术、传统科技为例,论证伦理道德学说在各种文化形态中处于中心地位,
最后强调中国文化价值系统是以善为核心的。
C.第三段首先强调人与兽之分在于有无德性,再论述中国人的文化人格是以道德为首要取向的,在此基础
上指出成德建业、厚德载物是中国人的理想。
D.全文首先阐述伦理在社会生活和政治结构中的重要性,再论证各种文化形态中伦理道德学说所处的地位,
最后引古代哲人之语论述人格尊严问题。
2.与“家族”有关的内容,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 分)( )
A.家族是宗法社会政治结构中社会组织系统形成的基础。
B.家族是中国传统社会中文化精神的生长道路上的起点。
C.家族伦理关系的调节构成了传统社会生活的全部内容。
D.家族伦理成为个体在社会生活中安身立命的重要基础。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以伦理道德为核心的中国文化价值系统,是在小农自然经济生产方式和家国一体社会政治结构的基础上
产生的。
B.西方哲学家具有哲人的风度,是因为西方哲学体系是形而上的,其哲学理性是道德化的实践理性。
C.中国的文学艺术与中国的传统科技一样,也是以善为价值取向的,然后才考虑“利用、厚生”的问题。
D.按照中国文化的普遍信念是“人为万物之灵”的认识,人必须有道德,因而中国人一贯坚持道德至上的
文化精神。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9 分,每小题 3 分)
①科学所研究的是那些被认为是独立于研究者个人而存在的关系。这也适用于把人本身作为研究对象的科
学。科学陈述的对象还可以是我们自己创造出来的概念,像在数学中就是那样。我们不一定要假设这种概
念是同外在世界里的任何客体相对应的。但是,一切科学陈述和科学定律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它们是“真
的或者假的”(适当的或者不适当的)。粗略地说来,我们对它们的反应是“是”或者是“否”。
②科学的思维方式还有另一个特征。它为建立它的贯彻一致的体系所用到的概念是不表达什么感情的。对
于科学家,只有“存在”,而没有什么愿望,没有什么价值,没有善,没有恶;也没有什么目标。只要我
们逗留在科学本身的领域里,我们就决不会碰到像“你不可说谎”这样一类的句子。追求真理的科学家,
他内心受到像清教徒一样的那种约束:他不能任性或感情用事。附带地说,这个特点是慢慢发展起来的,
而且是现代西方思想所特有的。
③由此看来,好像逻辑思维同伦理毫不相干。关于事实和关系的科学陈述,固然不能产生伦理的准则,但
是逻辑思维和经验知识却能够使伦理准则合乎理性,并且联贯一致。如果我们能对某些基本的伦理命题取
得一致,那么,只要最初的前提叙述得足够严谨,别的伦理命题就都能由它们推导出来。这样的伦理前提
在伦理学中的作用,正像公理在数学中的作用一样。
④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根本不会觉得提出“为什么我们不该说谎?”这类问题是无意义的。我们所以觉得这
类问题是有意义的,是因为在所有这类问题的讨论中,某些伦理前提被默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于是,只要
3
我们成功地把这条伦理准则追溯到这些基本前提,我们就感到满意。在关于说谎这个例子中,这种追溯的
过程也许是这样的:说谎破坏了对别人的讲话的信任。而没有这种信任,社会合作就不可能,或者至少很
困难。但是要使人类生活成为可能,并且过得去,这样的合作就是不可缺少的。这意味着,从“你不可说
谎”这条准则可追溯到这样的要求:“人类的生活应当受到保护”和“苦痛和悲伤应当尽可能减少”。
⑤但这些伦理公理的根源是什么呢?它们是不是任意的?它们是不是只是以权威为根据而建立起来的?它
们是不是来自人们的经验并且间接地受着这些经验的制约呢?从纯逻辑看来,一切公理都是任意的,伦理
公理也如此。但是从心理学和遗传学的观点看来,它们决不是任意的。它们是从我们天生的避免苦痛和灭
亡的倾向,也是从个人所积累起来的对于他人行为的感情反应推导出来的。
⑥只有由有灵感的人所体现的人类的道德天才,才有幸能提出应用如此广泛而且根基如此扎实的一些伦理
公理,从而人们会把它们作为自己在大量个人感情经验方面打好基础的东西而接受下来。伦理公理的建立
和考验同科学的公理并无很大区别。真理是经得住经验的考验的。
(选自许良英等编译《爱因斯坦文集》第三卷,略有改动)
【考点题】1.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①②段首先明确科学研究的内容以及科学研究所创造的概念,然后从科学陈述和科学定律是“真的或者
假的”这一特征推导出科学的思维方式的另外一个特征。
B.③段承②段,表明逻辑思维和经验知识能使伦理准则合乎理性;叙述得足够严谨的最初伦理前提在伦理
学中的作用就像公理在数学中的作用一样,由此引出④段。
C.④⑤⑥段先确定伦理问题有意义,举例阐述由伦理准则追溯到伦理公理的过程;接着探寻伦理公理的根
源所在;最后重点明确伦理公理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
D.文章前一部分着重阐述科学研究的特点,后一部分着重阐述伦理公理的根源、特点和作用;全文意在明
确伦理公理同科学公理在构建和验证过程中是有本质差别的。
2.联系上下文,对第②段画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在科学本身的领域里,科学家构建严谨完整的科学体系所用到的概念是不充分表达个人感情的。
B.在科学本身的领域里,科学家只关注、研究客观存在,决不会碰到“你不可说谎”这一类的命题。
C.在科学本身的领域里,科学家都像清教徒一样追求真理而不放任自己或者凭一时冲动处理问题。
D.在科学本身的领域里,科学家运用的不表达愿望、善恶等感情的概念,是现代西方思想所特有的。
3.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科学研究的内容包括独立于研究者之外的客观事物和关系,作为科学陈述对象的概念未必要与外在世界
里的任何客体对应。
B.“你不可说谎”的伦理前提是人类生活应当受到保护和苦痛悲伤应尽可能减少,这样的伦理前提是经得
住经验考验的真理。
C.伦理公理源自人们的经验,是从个人对于他人行为的感情反应推导出来的;从心理学和遗传学的观
点看,它决不是任意的。
D.人类道德天才提出的根基扎实、应用广泛的一些伦理公理,被人们自觉接受并运用于丰富自我情感、打
好知识基础等方面。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①当今的艺术仿佛在兴致勃勃地享受一场技术的盛宴。戏曲舞台上眼花缭乱的灯光照射,3D 电影院里上下
左右晃动的座椅,魔术师利用各种光学仪器制造观众的视觉误差,摄影师借助计算机将一张平庸的面容修
饰得貌若天仙……总之,从声光电的全面介入到各种闻所未闻的机械设备,技术的发展速度令人吃惊。然
而,有多少人思考过这个问题:技术到底赋予了艺术什么?关于世界,关于历史,关于神秘莫测的人心—
—技术增添了哪些发现?在许多贪大求奢的文化工程、文艺演出中,我们不难看到技术崇拜正在形成。
②技术是艺术生产的组成部分,艺术的创作与传播从来没有离开技术的支持。但即便如此,技术也从未扮
演过艺术的主人。《史记》《窦娥冤》《红楼梦》……这些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它们的思想光芒与艺
术魅力,而不是因为书写于竹简,上演于舞台,或者印刷在书本里。然而,在现代社会,技术的日新月异
4
造就了人们对技术的盲目崇拜,以至于许多人没有察觉艺术生产正在出现一个颠倒:许多时候,技术植入
艺术的真正原因其实是工业社会的技术消费,而不是艺术演变的内在冲动。换言之,这时的技术无形中晋
升为领跑者,艺术更像是技术发明力图开拓的市场。
③中国艺术的“简约”传统隐含了对于“炫技”的不屑。古代思想家认为,繁杂的技术具有炫目的迷惑性,
目迷五色可能干扰人们对于“道”的持续注视。他们众口一词地告诫“文胜质”可能导致的危险,这是古
代思想家的人文情怀。当然,这并非号召艺术拒绝技术,而是敦促文化生产审慎地考虑技术的意义:如果
不存在震撼人心的主题,繁杂的技术只能沦为虚有其表的形式。
④这种虚有其表的形式在当下并不少见,光怪陆离的外观往往掩盖了内容的苍白。譬如众多文艺晚会和其
他娱乐节目。大额资金慷慨赞助,大牌演员频频现身,大众传媒提供各种空间……形形色色的文艺晚会如
此密集,以至于人们不得不怀疑:这个社会真的需要那么多奢华呈现吗?除了晚会还是晚会,如此贫乏的
文化想象通常预示了主题的贫乏——这种贫乏多半与技术制造的华丽风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此时的技术
业已游离了艺术的初衷,众多的娱乐节目——而不是艺术——充当了技术的受惠者。
⑤技术是一个中性的东西,是一种工具,关键在于怎么使用。对于技术的盲目崇拜无异于对于工具的盲目
崇拜,这种崇拜的实质,是重技而轻道,重物而轻人。如果任由其泛滥,容易遮蔽掉技术背后真正关键的
东西——使用技术的人的作用与良知。前一段诸多社会事件引起舆论大哗的时候,并没有多少人将这些社
会事件与技术联系起来。从瘦肉精饲料、三聚氰胺奶粉、毒胶囊的制作到利用电话、互联网精心设计的钱
财欺诈,舆论同声谴责的是无良企业、利欲熏心的商家、心狠手辣的骗子以及失职的监管机构,而技术研
发者的责任似乎被轻轻放过,人们没有看到参与这些社会事件的技术人员出面道歉,这个环节成为盲点因
而遭到遗忘——文化领域的事情也似乎常常如此。社会的进步、文化的繁荣,需要让技术与道德的关系重
回人们的视野之中,如此我们方可避免陷入技术盲目崇拜的陷阱与误区。
(选自《新华文摘》2013 年第 23 期,有删改)
【考点题】1.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①段针对当前许多文化工程、文艺演出中技术应用贪大求奢的现象,对技术的作用进行了反思和追问,
明确指出艺术领域中技术崇拜正在形成,自然引出本文话题。
B.②段先明确艺术和技术的关系,接着分析文学作品成为经典的原因,指出在现代社会艺术和技术本末倒
置;③段联系中国艺术传统,进一步阐述艺术和技术的关系。
C.④段与②③两段形成递进关系,先指出光怪陆离的外观往往掩盖了内容的苍白,接着通过一些娱乐现象
表明由技术主打的娱乐节目主题贫乏,技术游离了艺术的初衷。
D.⑤段首先指出技术的工具性,然后联系社会现象,揭示技术使用人员的作用和良知才是真正的关键所在,
从而得出重新审视技术和道德关系的结论,与①段相照应。
2.下列关于“技术崇拜”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
A.从现象看,技术崇拜就是大型文艺晚会中声光电的全面介入和各种闻所未闻的机械设备等诸多技术手段
的过度应用。
B.从原因看,技术崇拜过分强调日新月异的现代技术对艺术创作和传播的作用,许多时候源于艺术生产中
的技术消费。
C.从结果看,技术崇拜所形成的华丽风格,弥补了娱乐节目艺术主题的不足,从而让娱乐节目成为技术使
用的受惠者。
D.从实质看,技术崇拜无异于工具崇拜,重技而轻道,重物而轻人,忽视了艺术演变的内在冲动在艺术生
产中的作用。
3.下列对原文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艺术生产从来离不开技术的支持,如果艺术作品不存在震撼人心的主题,那么炫目的技术就只能是虚有
其表的形式。
B.古代思想家反对“文胜质”的倾向,认为繁杂的技术具有炫目的迷惑性,“炫技”势必干扰人们对于“道”
的持续关注。
C.技术是艺术生产的组成部分,艺术是技术发明力图开拓的市场,因而从事文化生产应该审慎地考虑技术
使用的意义。
5
D.如果让技术和道德的关系重回人们的视野,就能避免陷入技术盲目崇拜的误区,就能实现社会的进步和
文化的繁荣。
四、《许多事不必在乎》
许多事不必在乎
人生在世,有些事是应该在乎的,比如我们的人格,我们的尊严,做人的道德操守,人生的价值取向
等等。如果这些你根本不在乎,那你就枉自顶着一个人头,空来人世一遭。然而人要活得豁达、潇洒,又
有许多事是不必在乎的。
宠辱不必在乎。人生是个曲折过程,有得有失,有升有沉,可以得人宠信,也会遭诬受辱。古往今来,
这样的人和事演绎了千千万万,谁能数得清?故达观者宠亦淡然,辱亦泰然,早就有“宠辱不惊,看庭前
花开花落”之说。我们自然也应学会从容面对。
名利不必在乎。名利取之有道不是个坏东西,但决不可做功名利禄的奴隶,否则,一定活得不自在,
活得很累,其甚者不择手段攫取之,还将造成祸害和罪恶。我们如果淡泊,量力而拼,从容而搏,坦然自
若地去追求属于自己的那一份真实,有也自然,无也自在,如淡月清风一般来去不觉,不是要轻松得多吗?
成败不必在乎。“失败乃成功之母”,“成功若不正视,也可能变为失败之母”,这都是智者哲人掷地有
声的金石之言。懂得了成败之间的这种辩证关系,我们便没有多少理由因失败而苦恼沮丧,或因成功而骄
傲狂妄。在成功面前,最该提醒自己的是:胜不骄,败不馁,既不骄纵自己,也不隳颓自己。
人言不必在乎。许多人之所以举手畏触,抬足畏坠,患得患失,诚惶诚恐,一辈子干不成什么大事,
与其说是缺乏才智,倒不如说是丧失了自己。他们成天跪伏在别人的阴影里,太在乎上司的脸色,太在乎
老板的眼神,太在乎周围人对自己的态度,对别人的一言一行,甚至一声咳嗽都煞费猜度,尽力迎合,完
全没有了自己的精、气、神。要治好这种精神上的“侏儒症”,就要挺起脊梁,堂堂正正做人,自己该做
什么就做什么,“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至于那些不涉原则的纷争、鸡零狗碎的恩怨、飞短流长
的中伤、亲朋同事的误解等等,都只能算是生活中的小插曲,更不必在乎。人生一世,不如意事常八九,
哪能处处认识一致,事事无怨无艾,人人对你理解?要学会自我调节,化解块垒,放下那些不必要的精神
负担。对那些烦人的小事说一声“不在乎”,对别人是一种宽容,对自己也是一种解脱。
许多事不必在乎,是修养,是气度,也是睿智。它能使我们沉迷时变得清醒,贪求时变得淡泊,对任何
事也便拿得起,放得下,甩得开。人达到了这种境界,精神的天空晴空一碧,云卷云舒,是那么令人神往。
【试题】试分析文章在论述“宠辱不必在乎”这层意思时的论证过程和论证方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2021 年高考考点:“论证思路”易错题整理(试题版)答案
一、
1.选 B(A 项,第一段论述了家族的中心地位使伦理对中国传统的社会生活秩序的建构和调节起到的重要作
用,选项故意混淆“家族的中心地位”与“伦理”的关系。C 项,第三段首先论述中国人的文化人格就是以
道德为首要取向的,再强调人与兽之分在于有无德性;选项属顺序颠倒之误。D 项,文章最后引古代哲人之
语论述“以道德为首要取向的具有坚定节操的文化人格就逐渐形成”的问题,选项谈及的“人格尊严”是
“尊道贵德”精神的体现,与古代哲人之语无关。)
2.选 C。(解答概念题,要特别注意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本题主要错在概念的外延上。“家族伦理关系的调
节成为社会生活的基本课题”而不是 C 项所说“家族伦理关系的调节构成了传统社会生活的全部内容”。)
3.选 A。(A 项,正确,见第一段开头两句。B 项,“形而上”“道德化的实践理性”是中国哲学的特点,
不是西方哲学的特点。见第二段第二句。C 项,无中生有,原文只论述“中国的文学艺术也是以善为价值取
向的”,未谈及“利用、厚生”的问题。见第二段第四句。D 项,从第三段内容看,“道德至上的文化精神”
是“逐渐形成”的,而不是“一贯坚持”的。)
二、
1.选 B (A 项,“首先明确科学研究的内容以及科学研究所创造的概念”错误。由原文“科学陈述的对象
还可以是我们自己创造出来的概念”可知,“概念”是“我们自己创造出来的”,属于科学研究的内容;C
项,“举例阐述由伦理准则追溯到伦理公理的过程”错误,原文是说“把这条伦理准则追溯到这些基本前
提”;D 项,“全文意在明确伦理公理同科学公理在构建和验证过程中是有本质差别的”错误,原文是说“伦
理公理的建立和考验同科学的公理并无很大区别”。)
2.选 B (A 项,“不充分表达”错误。从第②段第 2 句话来看,应该是“不表达什么感情”,而不是“不
充分表达”。C 项,“像清教徒一样追求真理”错误。第②段中说“追求真理的科学家”“内心受到像清教
徒一样的那种约束”,而不是“像清教徒一样追求真理”。D 项,第②段中为“现代西方思想所特有”的“这
个特点”指的是“它为建立它的贯彻一致的体系所用到的概念是不表达什么感情的”,而不是指“概念”。)
3.选 D (D 项,从第⑥段来看,人们会把这些“伦理公理”“作为自己在大量个人感情经验方面打好基础
的东西而接受下来”,但文中并没有说是“自觉接受”,更没有说“运用于丰富自我情感、打好知识基础
等方面”。)
三、
1.选 C (C 项,“递进关系”错误,第④段论述的是“当下”重技术轻艺术的现状,而第②③两段则以古
代艺术创作为例强调技术服从于艺术的道理,因此第④段与第②③两段构成对比关系。)
2.选 D (A 项,以偏概全,“技术崇拜”并非仅出现在“大型文艺晚会中”;B 项,偷换概念,“源于艺
术生产中的技术消费”表述不当,原文表述为“技术植入艺术的真正原因其实是工业社会的技术消费”;C
项,无中生有,“弥补了娱乐节目艺术主题的不足”的说法不当,原文只提到了“光怪陆离的外观往往掩
盖了内容的苍白”,并没有“弥补”的说法。)
3.选 A (B 项,“‘炫技’势必干扰人们对于‘道’的持续关注”的表述夸大事实,原文第③段中表述为
“可能干扰人们对于‘道’的持续注视”。C 项,“艺术是技术发明力图开拓的市场”的表述断章取义,原
文第②段重在说明技术与艺术本末倒置的现状,原文“艺术更像是技术发明力图开拓的市场”的表述,实
际表达了作者对这一现状的批评。D 项,第⑤段结尾句,“让技术与道德的关系重回人们的视野之中,如此
我们方可避免陷入技术盲目崇拜的陷阱与误区”,该句前者是后者的必要条件;而选项中的表述“让技术
和道德的关系重回人们的视野,就能避免陷入技术盲目崇拜的误区”则使得前者成为了后者的充分条件,
混淆条件。)
四、
文章在这里是先提出问题(论点)——宠辱不必在乎,再从一般事理出发,讲宠辱不必在乎的道理,接着
7
试图举例论证,指出得宠受辱的人和事很多,然后再以达观者的正确态度和有说服力的名言论述了“宠辱
不必在乎”的道理。最后,以“我们自然也应学会从容面对”作结。这段文字,提出问题——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论证过程相当清晰,论证的方法主要是道理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