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照秘密级管理★启用前 试卷类型:A
枣庄市 2021 届高三模拟考试
历史试题 2021.04
本试卷分第 I 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卷 1 至 4 页,第卷 4 至 6 页。第
II 卷(选择题 共 45 分)
注意事项:
第Ⅰ卷共 1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5 分。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ABCD)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
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卷上。
一、选择题(下列题目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要求,共 15 题,每题 3 分,共 45 分)
1.春秋末年,晋国赵氏宣布不管是生产奴隶还是家庭奴隶,只要立了战功,就可以成为自
由民,同时实行“旧田半税,新田不税”的政策。这些做法
A.有利于新生产关系的发展 B.直接造成三家分晋的局面
C.说明当时社会的纷争不断 D.体现宗法制度的全面崩溃
2.以下为 1991 年从唐朝金乡县主(李渊的孙女)与其丈夫合葬墓中出土的彩绘作品,据此可
得出的结论是
A.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 B.男女平等的社会地位
C.宽松开明的政治氛围 D.多元文化的交往交融
3.北宋时期,市镇的发展主要在黄河流域、而同时代的江南地区相对较少,如苏州只有 4
市镇;南宋时代,江南地区的市镇异军突起,临安府增至 28 市镇,嘉兴府达 15 市镇,苏州
达 19 市镇。这一变化反映出当时
A.黄河流域经济的萧条和衰败 B.政治中心决定商业贸易的发展
C.南方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D.海外贸易促进人口数量的增长
4.鞭打春牛是我国古代的一项传统文化民俗。明代吕坤在《题春牛图——山西示民》中,
劝谕乡民:“新春一换,万物发生。女发志于纺绩,男发志于耕农,士发志而诵法贤圣,商贾
发志而本分经营。”这一活动
A.被赋予一定的教化意义 B.开始成为竞技比赛活动
C.适应了市民群体的需求 D.受到士大夫阶层的吹捧
5.清朝雍正年间,原各省所设学官一律改为提督学政,简称学政。学政一般由具有钦差性
质的翰林出任,负责一省的学校事物,包括考察各级学校教师、生员,主持生员的岁考和科
举预备考试等,地位仅次于督抚。学政的设置可以说明当时
A.学术文化水平迅速提升 B.地方行政实行分权体制
C.中央对地方的监察强化 D.士人思想受到严格禁锢
6.中国从日本转口输入的西书数量急剧增长,英文、法文、德文等西方译书不再是输入西
学的主要部分。译书按从多到少的顺序为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应用科学,与此前几十
年的译书顺序正好相反。这种西学传播状况应存在于
A.1811—1842 年 B.1843—1860 年
C.1861—1900 年 D.1901—1911 年
7.下表为 1926—1929 年中国东北生铁的生产及输出(单位:吨)。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摘编自 1936 年《日满年鉴》(英文版)
A.经济大萧条造成粗钢产量的不断减少 B.日本侵华掠夺阻碍了中国重工业发展
C.国民政府推出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政策 D.转嫁危机的办法导致了国际关系恶化
8.抗战后期,一批先进的史学家注重研究中国古代社会的性质和历史发展趋势。如 1945
年郭沫若在《抗战中国史学研究》中说:“旧的封建生产方式早已完全过时,而且危害着现代
社会。……中国应当现代化、工业化。”这些史学家旨在
A.从历史中探寻社会发展的规律 B.尝试运用唯物史观来研究问题
C.说明历史研究应尊重客观史实 D.为建立新的社会制度制造舆论
9.1988 年,中国政府先后批准建立了 53 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又先后制定了“星
火计划”、“863 计划”、“火炬计划”、“攀登计划”、重大项目攻关计划、重点成果推广计划等
系列重要计划,并建立中国自然科学基金制度。这主要表明我国
A.科技发展新格局逐步推进 B.优先发展航天和国防科技
C.体制改革向科技领域扩展 D.“科教兴国”战略得到贯彻
10.古罗马诗人贺拉斯说:“罗马征服了希腊,但希腊文化征服了罗马”“丧失了文化傲慢
与文化仇恨的古罗马”,这古罗马的主要影响是
A.罗马法孕育着人文主义精神 B.罗马法奠定后世法律的基础
C.城邦制度被罗马帝国所沿袭 D.迎合时势需要的万民法诞生
11.14 世纪,病菌大肆横行欧洲,因其无情扼杀了众多生命、毁坏了社会秩序,被视
作恶魔。而在欧洲征服美洲时,病菌因灭杀当地土著人,为欧洲带来丰厚的战利品,被视为
忠诚的士兵。这两种看法
A.从欧洲自身的立场来看待病菌 B.反映了欧洲对人类生存的关注
C.全面看待病菌肆虐的社会影响 D.说明时代变迁影响人们的认知
12.1814 年瑞士人汉斯在听说了格拉斯哥的一个锁匠通过自我奋斗、成为拥有 4 家纺织厂
的老板的故事后,写道:“曼彻斯特、格拉斯哥和其他些工业城镇里那些富有的工厂主们,都
是通过自己的奋斗才有了今天的成就的。”这可以佐证当时
A.社会需求是技术进步的推动力 B.技术的革新推动了社会的变化
C.科技发明与社会实践紧密相连 D.科学理论和生产技术日益结合
13.在一战后的停战纪念日里,英国政府主导着社会记忆的重构,哀悼战争死难者在较长
时间内成为纪念活动的主题。后来在以退伍军人为代表的公众推动下,这一主题由庆祝军事
胜利逐渐转向多重性,在他们眼中,第一次世界大战也不再是光荣和正义的战争。这表明当
时英国
A.政府主导着民间舆论的走向 B.公众的价值观念趋向务实
C.民众对一战的反思趋于理性 D.政府与民众矛盾渐趋尖锐
14.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西方国家的基层治理强调政府、社区和非政府组织的共同作用。
英国在《竞争求质量》白皮书中指出:地方政府的任务在于明确要求和设定优先项目、制定
服务标准,不再采用直接提供公共服务。这种基层治理方式
A.扩大了政府行政开支 B.削弱了居民的政治责任感
C.减少了社会资源投入 D.有利于促进社会秩序稳定
15.1975 年到 1988 年,苏联的国民生产总值由是美国的 0.4 倍到 0.29 倍,这一时期的苏
联的核武器保有量则从是美国的 0.84 倍变成 1.82 倍。这说明这一时期的苏联
A.经济结构严重失衡 B.军备竞赛影响经济发展
C.军事实力超过美国 D.经济改革的成效并不大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 55 分)
注意事项:
1.第Ⅱ卷为非选择题,共 4 页,用钢笔直接答在试卷上。
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3.第Ⅱ卷共 4 小题。其中第 16 题 14 分,第 17 题 14 分,第 18 题 15 分,第 19 题 12 分。
二、非选择题(16 题 14 分,17 题 14 分,18 题 15 分,19 题 12 分,共 55 分)
16.(14 分)简帛文献是我国的古老文献之一,是我国文字和书写条件成熟下的产物,张家
山汉简的内容涉及西汉早期的社会政治、经济各方面。阅读下列两则材料,回答问题。
——摘自张家山出土的汉简《二年律令》 摘编自《汉书》
(1)根据以上两则材料,从中可以获取哪些相同的历史信息?(8 分)
(2)概括指出这两则材料在研究西汉前期社会的史料价值。(6 分)
17.(14 分)托波尔斯基认为历史解释可分为五种,其中:“定义性解释”,给现象提供定义,
回答“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结构性解释”,说明某一现象在给定结构中的位置,
如某一事件的意义和作用。阅读下列地图:
材料
图 1 19 世纪六七十年代工业分布示意图 图 2 民国初年民族工业分布示意图
任选一种解释的角度,解释下列两幅图所反映的历史现象。(14 分)
18.(15 分)某校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设计党史纪念馆。提供了如下材料: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在中华民族发展的各个紧要历史关头,在异常错综复杂的局势面前,
清楚地指明了中国前进的方向和办法,团结并带领人民前进。在中国这样一个世界上人口最
多的国家里,能够把如此众多的各族人民凝聚成万众一心的力量,朝着一个正确坚定的方向
团结奋进,而不是各行其是,更不是四分五裂的,只有中国共产党。——金冲及《二十世纪
中国史纲》
材料二
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为该校党史纪念馆中 1978 年至 2000 年的展板设计撰
写一份设计报告。(包含设计主题、设计目的、展板内容;表述清晰、史论结合)
19.(12 分)关于人类历史发展的动力和发展的历史趋势,马克思主义作出了科学的回答。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 卡尔·马克思和恩格斯从经济发展和唯物主义的角度解读历史,并主张历史发展的
各个阶段是以生产方式和从事生产的人的变化为发展印迹的。然而,历史上所有生产方式都
在矛盾中产生,一个阶级通过控制生产资料占用剩余价值,而另一个阶级做着实际工作却获
得极为有限的报酬。人类历史的驱动力正是由占有剩余价值引发的阶级斗争。人类发展的这
些阶段都是革命性的巨变所促成的,巨变催生了新的经济环境、与过去不同的等级结构和政
治力量的重新分配。
——摘自[英]哈里·狄金森,《关于“历史分期”问题的讨论》
如何理解“历史发展的各个阶段是以生产方式和从事生产的人的变化为发展印迹”这一
论断,并从世界近现代史中举例说明。(12 分)
2021 届高三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一.非选择题(共 15 道题,每小题 3 分,共 45 分)
1.A2.D3.C4.A 5.C6.D 7.C8.D9.A10.A11.A 12.B13.C14.D15.B
二、选择题(16 题 14 分,17 题 14 分,18 题 15 分,19 题 12 分,共 55 分)
16.(14 分)
(1)维护孝道(孝治天下)、重视社会救助,惩处官吏的受贿行为、政府征收租赋。(8 分)
(2)张家山出土的汉简是实物史料,《汉书》是官修正史属于文献史料,二者皆是研究西汉历
史的一手史料,可信度较高。汉简和《汉书》都直接记载了西汉早期的社会状况,据此记载内容,
可了解西汉早期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内容。汉简与《汉书》二者相互印证,更能准确
全面了解西汉早期的社会状况。(任答 3 点,每点 2 分,共 6 分)
17.(14 分)
示例 1:定义性解释(2 分)
19 世纪 60、70 年代,洋务企业和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产生;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民族工业获
得重大发展,出现“黄金时期”;两类工业主要分布在沿海沿江的通商口岸,空间分布不平衡。(4
分)
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打开中国大门,中国被卷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19
世纪 60 年代,洋务派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采用机器生产,中国近代
企业诞生;19 世纪 60、70 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由于西方冲击和自然经济解体程度的
不平衡,导致洋务企业和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分布的不平衡。(8 分)
示例 2:选择结构性解释(2 分)
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为中国培养了一大批近代化人
才,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产生起了诱导作用;在一定程度抵制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进一
步打开了中国人的视野。(6 分)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产生后,经过甲午战后的发展、民国初期的快速发展,民族资产阶级
和无产阶级力量发展壮大;推动了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的发生,推动了中国民主革命
的进程;推动了中国的思想解放和社会的进步。(6 分)
18.(15 分)
答案示例
设计主题:伟大转折改革开放(2 分,符合题意皆可)
设计目的:展现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历程;感悟
中国共产党领导改革开放的创新精神;体现中国共产党的凝聚力。(4 分,任答两点,其它符合
主题也可得分)
展板内容:
角度 1:从经济方面,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的重大历史事件,如:家庭联产承包责
任制,国有企业改革,经济特区设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等。
角度⒉:从政治方面,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的发展完善的历程,如:1982 年宪法制定,基层民
主建设,一国两制的提出和实践等。
角度 3:从思想文化方面,社会主义思想文化的发展,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提出(邓小
平理论)等。
角度 4:从社会生活变迁方面,人民衣食住行的变化反应出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角度 5:
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人民精神风貌的变化,新时期劳动模范的涌现等。(有三个角度即可,
每个角度 3 分,共 9 分)
19.(12 分)
示例 1:
理解:这一论断是从唯物主义的角度对人类历史发展进行解读的。生产力的进步推动生
产关系变革;阶级斗争推动生产关系的变革。(4 分)
说明: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为例。
代表封建社会生产方式的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英国资产阶
级和新贵族发动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君主立宪政体,推
动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向全球的扩张,这也是英国工业革命开展的前提条件。(8 分)
示例 2:
理解:这一论断是从唯物主义的角度对人类历史发展进行解读的。生产力的进步推动生
产关系变革;阶级斗争推动生产关系的变革。(4 分)
说明:以欧洲工人运动为例。
工业革命虽然推动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巨大发展,创造了巨大的社会财富,但是在早期工
人阶级遭受残酷剥削、生产生活条件恶劣,工人运动兴起,工人阶级对资产阶级进行斗争,经历了
从自发到自觉的阶段,迫使资产阶级政府作出让步,通过立法等措施改善工人待遇和福利,提高
政治权力和地位,推动了英国社会的发展。(或欧洲三大工人运动的原因与影响等,言之成理,即
可得分,共 8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