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届高考作文写作指导:乡愁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商务印书馆《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乡愁:深切思念家乡的忧伤的心情。
美国密歇根大学教授 Warren 认为:乡愁属于在陌生环境下的一种反应,“人
本能地寻求自我保护。我们知道家永远不会伤害自己,所以总想回家”。
岑参《宿关西客舍》“孤灯燃客梦,寒杵捣乡愁”,算是乡愁的先声。
余光中祖籍福建,1949 年离开大陆去台湾,1972 年在台北厦门街旧居他写
下《乡愁》。
中央电视台制作百集大型纪录片《记住乡愁》,节目寻根中国百座传统村落,
记录它们的前世今生,以凝聚国人对传统文明的体悟。
家国情怀是中华民族文明的传承和生命的自觉,而我们自觉的精神家园里有一
种情感叫乡愁,生活在崭新时代的青年要住乡愁。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
请据此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写作指导
本题考查学生写作能力。
这是一则暗含任务驱动的材料作文。材料给出任务,要求生活在崭新时代
的青年来谈对于乡愁的思考和认知。明确了任务之后再来分析材料,先辨清材
料的表达方式,是叙事类、说明类,还是描写类;然后针对不同类型的材料采
取不同的应对策略进行立意。
本次作文一共由五则材料组成,而这四则材料的中心词都是“乡愁”,商
务印书馆《现代汉语词典》提供乡愁的概念,即“深切思念家乡的忧伤的心情”,
美国密歇根大学教授 Warren 分析乡愁产生的根源,“乡愁属于在陌生环境下
的一种反应”“人本能地寻求自我保护。我们知道家永远不会伤害自己,所以
总想回家”,岑参《宿关西客舍》“孤灯燃客梦,寒杵捣乡愁”是乡愁的先声,
余光中先生身处异地写下《乡愁》,中央电视台制作百集大型纪录片《记住乡
愁》,这里的乡愁上升到对传统文明、文化的追寻体悟。“乡愁”这一词语并
不陌生,它在诗词歌赋中都有提及,“乡愁”为情而为歌,更早有《诗经•采薇》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乡愁”为词为咏则出现在
唐人的诗句里,岑参《宿关西客舍》有“孤灯燃客梦,寒杵捣乡愁”语,岑参
还有一首《武威春暮闻宇文判官西使还已到晋昌》,也说“ 塞花飘客泪,边柳
挂乡愁”。“乡愁”为题而为诗,较早有余光中。千古乡愁说到今,“乡愁”
往小处说是乡土情结,往大处说则是家国情怀。
考生可以从小处落笔谈自己的或他人的乡土情结,也可以从大处着墨谈今
人和古人的家国情怀。最后分析文体,材料没有限定文体,考生可以选择自己
擅长的文体作文,但写作的时候要文体清晰。
本题考查的是材料作文,要注意把握材料的内容。材料作文,先要熟读材
料,审出材料的主要内容,这是作文立意的关键,其次要围绕作文的立意选择
材料组织作文。
范文展示
乡愁
余光中是一个传奇,他被文坛大师梁实秋赞誉为“右手写诗,左手写散文,
成就之高,一时无两”。而他最为人熟悉的作品还是《乡愁》。
《乡愁》是余光中 1972 年在台北厦门街旧居里创作的,完稿仅用了 20 多分
钟,而这种情感的堆积却用了 20 多年。诗人定义了中国人的一种情感模式:乡
愁。这是关于母亲、妻子、家园和祖国的纠缠性情感,也是许多历经苦难的民
族在历史与现时的演进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第一次读到《乡愁》,是在小学语文课本里,诗中写道:“小时候,乡愁是
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
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听老师眼
含泪水讲读这首诗的时候,我还小,我几乎触摸到一位瘦诗人的悲情,却无法
体验不长文字里所容纳的关于一个民族的苦难,但可以流利地将它背诵出来。
一种对家国的念念在怀的情感,便根植在我的精神世界里。乡愁,无关乎荣
华富贵、钟鸣鼎食、肥马轻裘,它其实是一种关于家的故土难离的观念,而这
种观念在我心中与日生长,攀援成满园绿荫。
儿时,父母为了我,不曾像邻家青壮年外出创业,忙完农活,就在本地务工。
我是被父母呵护的花骨朵,他们不让我感受生活的艰难,我只是一味快活地生
长。
父母到底因我长大,学业的需要,点着油灯,相商了整整一个夜晚,做出抉
择,领我离开那山清水秀的家乡,来到这人儿扎堆的城市。异地求学离父母也
远了,从一己的情感来说,乡愁里最多的是对父母亲的一种念想。城市的霓虹
固然漂亮,随处摊点各种小吃,尽可以满足我这个小吃货。出行也格外方便,
但我还是不习惯,且不说太多汽车排放的尾气污染着生存的空间,单是那路边
蒙着尘土的花朵,也让我看着难受。
梦里依稀,还在家乡吧,每天清晨都有一缕阳光透过窗户照在我的床头,每
天清早呼吸一口新鲜的空气,都让人神清气爽,一天的美好从清晨开始。我仿
佛看到家园老屋上的炊烟,土灶间母亲拉着风箱,头上的白发,随着一两声咳
嗽颤动。屋前一围篱落一脉溪水,缓缓淌过,流水幽幽,我心忧忧……
一杯浊酒家万里,两行清泪述乡愁。余光中写《乡愁》,40 多年弹指一挥间,
这首诗不再属于某个特定的人,它早已引发了全球华人的共鸣。无论你身处世
界的哪个国度,在回望家园的那一刻,乡愁都会化为两行清泪,打湿衣襟。有
这么一个说法——凡是有华人脚印的地方,就会响起《乡愁》的吟诵声。从国
家与社会的层面看,《乡愁》是中华儿女盼望国家统一的一种呼喊。《乡愁》
传诵的时候,也是中国社会出现历史上最大规模人口迁徙的阶段。当下中国,
城镇化脚步轰隆作响,无数人离开家园去城市创业。随着城市版图的扩张,乡
村景象日渐凋敝,传统文化也正被人遗忘,许多人的故乡已然变成了自己不认
识的模样,现代人找不到自己的精神家园。乡愁成为一个极易引人伤感、唏嘘
的字眼。居住大城市日久的人们,这时候又不免勾起对昔日时光的追忆。《乡
愁》始终以其巨大的感染力,穿越地域的阻隔,勾起全球华人的文化记忆和命
运共感。
在我看来,乡愁,不光是一个空间的地理概念,还是一个时间的生活概念,
贯穿了时代的风风雨雨。余光中写《乡愁》这首诗,堪称民族美学的一个代表
性作品。
乡愁是具象的,也是抽象的。乡愁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正是如此,乡愁
带给我的情感体验,挥之不去,抵达了我的心魂深处。
留得住绿水青山,系得住乡愁。从开始接触《乡愁》这首诗到现在,在我心
中就一直存在这一个希望——期盼祖国早日统一,台湾早日回到祖国的怀抱。
我相信这是两岸人民共同的心愿。
岁月流逝,乡愁永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