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届高考作文名师大课堂:教你写好讨论稿(解题、指导及佳作)
百校联盟 2021 届高考复习语文模拟卷——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右骁卫大将军长孙顺德接受他人赠送的丝绢,事情被发觉后,唐太宗说:“顺德是对国家
有功的,我和他共同享有官府仓库的财物,他为什么会贪婪到这地步呢?"但考虑他有功绩,就
不惩罚他,只是在大殿中当众赠送丝绢几十匹。大理少卿胡演说:“顺德违法接受财物,所犯
的罪行不可赦免,怎么还送他丝绢?"唐太宗说:“他是有人性的,获得丝绢的侮辱,超过了接
受刑罚。如果不知道惭愧,就如同一只禽兽了,杀了他又有什么益处呢?”
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唐太宗与胡演对待长孙顺德的不同态度,
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
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一、读书会
在娱乐方式迅速发展的现今阶段,读书成为一种被遗忘的娱乐方式;也在自媒体的多
元化化后,读书成为知识获取最不受重视的方式。但是,读书的乐趣就在于它本身的安静
与孤独,是最契合人性本真、人类灵魂的独我享受。
也许,我们不能一概否定知识的碎片化获取途径,毕竟,有获取的心愿总大过堕落的
自我放逐,使心灵成为一茫荒漠;也许,我们也不能否认娱乐至上的时代给予人的短暂欢
乐时光,只是这种类似于“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堙塞方式总比不上大禹的治水更见功
效。所以,读书依然是一个人能够变得醇厚,能够排解忧愁,获得长久快乐的最佳方式。
读书,有时想一个人孤独地读书,有时想跟知心伴侣分享着读,有时想邀约三五好友
聚在一起读,有时想集结一群同好大伙儿来读。一个人读有一个人的趣味,两个人读有两
个人的趣味,大伙儿读有大伙儿的趣味,确实人数不同趣味各异。想要独尝,当然可以关
在斗室,点亮孤灯,泡杯上茗,遨游在私密的心灵世界;若要分享,则必须敞开心胸,走出
书房,畅谈各自捕捉的神韵。读书会也就在这样的认识中悄然开展起来,并逐渐成为一种
社会时尚。
读书会联盟以"搭建读书平台,推进读书交流、营造读书氛围"为宗旨,通过开展读书
活动,提高会员的思想政治素养,开拓视野,增加阅历,促进会员的个人发展。读书会是
一种在于拓展视野、宏观思维、知识交流、提升生活的活动。让社会各界知识分子体会在
生活、工作当中学习,亦正是学习生活的素质;在思维运转中成长,亦正是成长思维的动能;
在彼此交流中精进,亦正是思想交流的平台。
二、讨论稿格式与内容
讨论稿、发言稿的格式实际上同于演讲稿,只是内容的写作上有细微的分别,演讲稿
和讨论稿都是为了论证自我观点的正确性或可行性,不同的是,演讲稿在内容上除了需要
注意自己演讲的对象外,写作手法上与议论文相似;而讨论式的发言稿相比于演讲更加注
重具有针对性,也就是注意虚拟的情境的营造,要在他人观点基础之上进行针对性的补充、
延伸、反对或赞成,使讨论能够向更深层的方向延伸,使讨论能够具有效果和意义。同时,
发言稿没有必要在开头进行客套性的表述,因为读书会的成员都是彼此间较为熟悉的人。
我们讲思维的碰撞能够产生火花,所以,讨论稿的写作要注意把握火花的产生,即体
现自我对他人所讲述内容的倾听与理性思考。
在语言上,需要注意把握驳论的尺度,讨论的目的在于问题的解决,所以,必须使讨
论能够顺畅地深入内层。写作中,营造的情境可以是对某种观点的针锋相对,但是,注意
论述需有理有据,写作难度较大;也可以是对某种观点进行纵向或横向的延伸,使讨论能
够更加深刻,写作难度较小;也可以是对某种观点的赞成,但这样的讨论价值作用并不是
太大。
三、材料分析方法
1.写作情境分析
2.参考立意
四、写作提示与注意事项
读书会写作的难度在于需要假象他人的观点,以便使自己的观点能够在他们的基础之
上更加具有价值,实际上也就是情境的营造。这样的作文题目类似于 2017 年的作文题目,
即给出几个词语让写作者在此基础上进行有机的整合,唯一不同的是难度的加大!
在这样的情况下,写作者需要一一罗列这些立意,决定自己要从辩论的角度论述还是
递进的角度论述,或者是总结的角度,辩论的角度即找到相反的立意进行一一辩驳,递进
的角度则是找到相同的立意,分开先后,逐渐深入,总结的角度相对比较容易,即抓住他
们的观点进行辩证的统一分析,如 2020 年高考全国卷 1 的作文可先罗列这些立意:
这其中相同的颜色就是表示同类的立意,写作者即可以根据此而确定自我写作中的内
容,然后进行排序,确定自我的观点,找到相关的论据,如此,文章就会内容丰富,思想
深刻。
针对本则材料,我们首先罗列这些立意:
在内容写作的组合上,可以只是唐太宗层面的,也可以只是胡演层面的,这是属于递
进层面;也可以是胡演与唐太宗对立层面的,这属于驳论的角度;也可以是对二者的总结
方面,找到德治与法治的辩证统一关系。
四、下水作文
范文一:
法者,所以爱人也
各位同学:
大家好!
今天我发言的题目来自《商君书》:“法者,所以爱人也”。
大家都知道,人一字,在古代汉语中是“民”的意思,也就是老百姓。在宗法制盛行
的中古时代,话语权基本上无法下行到老百姓,而人治或德治的好与坏最终掌握在当权者
自身的道德水平的高低上。我们从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中就可以看到作为一个统治者
的艰难,时时刻刻都需要修养自己,也即朱熹主张的“存天理,灭人欲”,这其中的艰难可
想而知,这其中的不确定性也无法预知。所以,我更赞成胡演依法治国的主张,是非分明,
赏罚分明才能保证社会的正常的运转!
白小勇认为胸襟广阔可以在一次次的感化中使一个人改变自我,反省自我,但从更广
阔的角度讲,我们绝不可以以牺牲更多人的利益与幸福而只为成就一个人。
一次次的宽容常常会走入纵容的怪圈。唐玄宗宽容藩镇长官,酿成安史之变,为唐灭
亡埋下祸根;清王朝更是纵容满洲贵族,结果是吏政腐朽,身死国灭。历朝历代不乏胸襟
宽阔的人,宽容最终流于纵容,结果只能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总结其中的原因
无外乎统治者的评判标准不能严格。如果以法治的规则来治理国家,就可以实现三代的“鸣
琴垂拱,不言而治”的大同局面,也才是真正的爱民如子。
蒋小勋认为德可以根据一个人的性格本性进行决策,会是帮助他改过自省的一种和谐
方式,当然,在唐太宗与长孙顺德的身上是绝对正确的,可这样的个例并不能作为一般性
的准则存在。
哲学上讲,个性是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性质,在一定场合为共性的东西在另一
场合则变为个性的事物,反之亦然。长孙顺德与太宗皇帝一起马上打天下,治天下,太宗
深知此人的性格秉性,且物以类聚,不然他们无法长时间地和平共处,何况古代统治者常
常会使狡兔死,走狗烹,敌国破,谋臣亡呢?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人的性格在不了解他的人看来本身就是不一定
的,就像李莫愁看杨过是浮皮浪子,柯镇恶看他是违经背道,可郭襄视他为偶像,黄老邪
引他为知己,就杨过迎娶小龙女一事,不同的统治者一定会给与不同的判罚!如果没有一
定的准则标准,离经叛道的事情就会如决堤之河,一发而不可收。那么,与其依据变量的
德治不如依靠法治的常量!
欧晓娟认为法律制度神圣不可侵犯,原则必须保有底线,否则将贻害无穷。我十分赞
成她的观点,尤其在社会主义的中国,法律原则是为了保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宋代王安石《周公》一文讲:“立善法于天下者,则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国者,则一国
治”,取得天下治的根基在于善法,善法的构建在于是否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水
能载舟,亦能覆舟”,人民始终是国家建设的基石。而“奔车朽索,岂可忽乎”,我国要实
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的伟大构想,法治的绳索必须牢固,必须代表人
民的利益,以人民为上。
“法者,所以爱人也”,法治的最终目的在于维护人民的利益,维护国家的利益,这应
该才是最广阔的胸怀,也是《老子》一书所讲的“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这实际上才
是最大的仁!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范文二:
心安即是归处
各位同学:
大家好!
我今天发言的题目是“心安即是归处”。
唐太宗没有惩罚长孙顺德,而以一种委婉的方式使其将错误内化于心,从而实现真正
的改变,这正是百年后宋代苏轼“此心安处是吾乡”的思维方式,心安是自我道德层面的
自然,而法治是外在社会层面的约束!一个人只有真正做到心安,才能在抉择到来时能够
淡然面对,才能在人生道路上活出“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坦然与豁达!
张小正称赞太宗皇帝心胸宽广,我更认为这表现出他辩证全面地看待问题。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常常是我们面对他人错误时的常用态度,但是太宗皇帝跳出了“身
在此山中”的泥淖,能够综合顺德的错误性质、性格秉性、功劳战绩而做出最终的决断,
这是太宗思考问题的方式。辩证全面地看待问题,不会使英雄寒心,不会使罪犯放纵。“东
榆有失谁能免”,在人生路上,错误不可避免,而是怎样能够自主地认识错误,改正错误,
而不是通过法律一味地指责与施以严厉的惩罚,经历挫折,改过自新的人往往能够更加坦
然心安地观照人间世事!
李小俚也同意太宗胸怀宽广,能够包容他人,我认为这表明的恰恰不是太宗皇帝的心
胸,而是善于发掘事件的内外因。
哲学上说,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依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一个人
心胸宽广与否是在涉及个人利益的情况下,而顺德所犯的错误属于国家层面,太宗皇帝代
表的是国家利益。没有以法律形式惩罚顺德,实际上这属于初犯,可以悬崖勒马,顺德贪
腐的根本在于内在道德品质被玷染,太宗皇帝的做法既是勾引出他内在的羞恶之心,使其
在根本上杜绝这种行为的再发生,也是注意到了错误性质的表现,是抓住内因,辅以外因,
是使其回归心安的睿智。
安小石认为法律制度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基石,我认为内化于胸的羞恶之心才是使民风
归于淳朴最一劳永逸的解决之道。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这是曾子对社会人生经验的总结,长孙顺德收受他人财物
正是源于其被当时现实世俗玷污,使德行操守流于轻浮与下乘。而一个厚重的人往往能够
在“乱花渐欲迷人眼”的繁华中保持一份操守与清醒,所以陶渊明能够挂冠归隐,在自我
构建的一方桃花源中享受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淡泊,千百年后,依然为人所追慕。如果
顺德能够抵得住诱惑,那么便止住了他人行贿的渠道, 发挥其榜样的力量,一而十,十而
百,百而千,淳朴民风就会如雨后春笋,呈现一派生机。
同学们,在社会的发展中,在与人的相处中,我们只有全面辩证地看待问题,才能做
到心安自得,只有修炼好内在的品德才能在世事纷杂中不困于心,才能找到人生的归处。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范文三:
法者,治之端也
任昱竹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很高兴参加本次读书会,来和大家分享一些我的看法。我发言的题目是“法者,治之
端也”。
面对长孙顺德接受他人赠送的丝绢,唐太宗采取了宽容并继续送顺德丝绢的方式,让
他进行内心的自我反省并改正,但我认为,“法者,治之端也,”任何人都不能违反法律,
顺德需接受应有的刑罚。
小杨从维护百姓利益的微观角度证明法治施行的必要性,我想,社会的和谐稳定更需
要社会的名人与统治者以身作则来维护法律的尊严,从而能够上行以致下效!
秦代商鞅变法倡导“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这极大的维护了社会的公平与正义,同时
也为秦国一统天下奠定了重要基础。在社会主义的中国,我们追求“大同”世界,即康有
为所说:“人人相亲,人人平等,天下为公是谓大同”。无论任何人,在法律面前都是平等的,
不能因为其是身价过亿的大明星,就偷税漏税,不合法履行自己的义务。也不能因为自己
位高权重,就大肆贪污受贿钻法律的空子,以致打“人情牌”逃避他人的监督。每个人都
应在自己心中树立法制的“红线”,无论是逆境还是辉煌,都不去触犯法律,打“擦边球”。
小张认为功过相抵可以避免人情上的亏欠,主张德法兼备,也能使事件不会出现再一
再二再三的反复性,但我想,功过应当分而论之。
清葛亮曾在《出师表》中说道“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
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评价一个人要把他的功与过分开来看,不能
混为一谈。政治学上也讲:“矛盾即对立统一,要求我们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赏罚
分明,不能因为功大于过,就任意践踏法律,这样法律就失去了其公信力,也就成了一纸
空文,对于社会的稳定将造成严重破坏。
小宋认为法律具有当下立现的效果,是及时止血的办法,但我更认为法治是治国的根
本,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切实保障!
魏征曾真诚地劝谏太宗:“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对
于右骁卫大将军给于应有的惩戒,可以从源头治理社会的贪腐问题,起到杀鸡儆猴的效果,
也为国家法治建设提供典范与表率。正如商鞅的徙木赏金,在增强法律威信与公信力的同
时,也让社会自上而下产生尊敬法律的心理,从而培育了公民的法治意识。
法治是治国之重器,在当代中国,我们的法治观念在逐渐深化,《民法典》《国安法》
等的出台,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法治进程不断加快。同时,
我们也大力打击贫污腐败行为,为人民建设更加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