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届高考作文写作指导:素材多维解读
一、小小车厘子内藏的“乾坤”
2021 年新年伊始,“车厘子价格腰斩”话题冲上微博热搜,点击阅读量近 10 亿。据央视财经
消息,今年 1 月车厘子价格比上月降了 30%左右,规格较小的车厘子每公斤降到 25 元以内。曾经有
网友说“26 岁月薪过万,却买不起车厘子”,而今终于实现“车厘子自由”了。
车厘子是舶来品,能越过重洋进入“寻常百姓家”,这不仅呈现了世界经济现象,更彰显了新
一轮疫情背景下的中国力量。把消费得起车厘子作为一种身份象征,这本身意味着攀比的虚荣。此
外,也在一定程度上泄露了城市年轻人的心理焦虑。
角度一 小小车厘子,大国大动能
今年智利果农的车厘子喜获丰收,约有 50 万吨车厘子进入中国市场,这在疫情背景下堪称奇迹。
异国“奢侈品”何以远涉重洋飞入中国寻常百姓家?这无不得益于我国大力推进的开放政策。我国
与包括智利在内的多国签订了自贸协定、实行零关税政策,同时启动国内大循环。另外车厘子供大
于求,价格走低是必然趋势。
小小车厘子,彰显了我国的实力和担当。中国帮助丰产的智利果农实现了车厘子出口的自由,
也让中国一些普通家庭实现了购买车厘子的自由。须弥藏芥子,芥子纳须弥。任何国家是世界的一
部分,世界也是任何国家的一部分,任何国家与世界紧密相连。当新一轮疫情席卷而来,全球经济
衰退,发展失衡,世界面临严峻考验,中国不仅高效地进行疫情防控,还以开放的姿态为世界经济
发展助力。与世界人民共克时艰,贡献中国力量,是我国坚定不移的选择。
角度二 甭管车厘子是否自由,我有我的自由
“车厘子自由”一词来自 2019 年 2 月网上的一张图片,一个网友买了一颗价格为 1.25 元的车
厘子,感叹自己何时才能拥有“车厘子自由”。后来有人把“车厘子自由”解读为购买车厘子时无
须为生活开销发愁的生活状态。为生活开销发愁的人是没有多少闲钱去买车厘子的,于普通老百姓
而言,价格昂贵的进口车厘子是一种奢侈品,买了车厘子,也许得勒紧裤带过日子。其实,买不起
车厘子没什么,还有别的水果可选择,车厘子不过是车厘子。
然而,有的人把车厘子当成了面子。网上有人调侃“终于实现车厘子自由,它却要跌出中产阶
级水果榜单”。关于“中产阶级”没有统一的概念,大致可理解为薪酬较高、地位较高的人群。若
把车厘子当成“中产阶级”标配,多少有些虚荣的成分。别把车厘子作为身份的象征,实现“车厘
子自由”,没有想象的那样重要。
角度三 “车厘子自由”泄露了城市年轻人的心理焦虑
“26 岁月薪过万,却买不起车厘子”,这是一种怎样的无奈。一些在一、二线城市打拼的年轻
人,他们承受着较大的压力,吃外卖、挤地铁、加班到深夜是生活常态。他们咬牙坚持,渴望买车
买房,扎根城市。对他们来说,车厘子不仅是一种价格昂贵的水果,还是身份的象征。
一座城市的发展离不开年轻人的奋斗,如何留住年轻人,是每一座城市的规划者要思考的问题。
不妨多想办法,如优化人才引进政策,鼓励创新企业,丰富城市文化生活等。提升年轻人的生活品
质,避免过度内卷,不掏空年轻人的健康。在这样的城市,年轻人才敢安放他们的青春。当然,正
确地看对待压力,摆正心态,也是年轻人应有的态度。
二、智能坐垫:不要凉了打工人的心
前不久一网友发帖,说所在公司给员工发的“智能坐垫”,可检测心跳、呼吸、坐姿等。直到
公司 HR(人事)问她“为什么每天上午 10:00 到 10:30 都不在工位上”,她怀疑公司用坐垫监控自
己。公司负责人称坐垫专为办公室人群研发,有助于预防职业病,而非为了监控。
无论将智能坐垫介入员工日常管理是否有意为之,终属“使用不善”。科技产品因“善”研发,
还须以“善”服务于人。善待员工,就是善待公司。任何人在享受高科技的便利时,不能回避相应
的伦理问题。
角度一:研之以“善”,还须用之以“善”
科技产品的研发大多是为满足人的需求。长期坐办公室的人肩颈容易劳损,智能坐垫应运而生。
智能坐垫针对的是办公室人群,关注的是健康问题,只要坐上去,连上手机,心跳、呼吸、坐姿等
数据可随时掌握,堪为福音。公司研发出智能坐垫,并发给员工,此举不失善意。然而管理者以此
介入日常工作,令人倍感不安,何来善意?
使用行为违背了研发初衷,善意变成了恶意。即使加强个人信息管理,处分涉事管理人员,也
难以消除员工隐忧。研之以“善”,还须用之以“善”。去“善”逐“利”,只会凉了“打工人”
的心。归根到底,还是公司善意不够。
角度二:享受科技成果,守住伦理底线
科技能带给人们想要的,但并不能决定人类怎样支配自身。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带给世界是好
是坏,取决于支配者的伦理道德。一切科技创新,都应该以尊重人的生命价值为前提,若眼里没有
人,便是对科技的亵渎。
智能坐垫推向市场会怎样?该公司的行为,已初显“眼中无人”的乱象,不免让更多的“打工
人”担心。将来会不会遭遇盯住“臀部”的公司,让坐垫沦为监视人的工具?社会的相似性源自模
仿,虽然模仿不算是一种明智行为。康德说:“世上最使我们震撼的,是头顶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
律。”如果道德不能阻止他们,请亮出法律之剑。
角度三:彼此尊重,相互需要,才能共赢
员工是独立的个体,不是工作的机器,一个企业想要发展得更好,肯定得在“人”字上下功夫。
试图把员工牢牢地绑在工作岗位上,甚至不惜用违法的手段去实施,只会激起“打工人”的愤怒。
最好的关系是相互需要的关系。员工需要被尊重,需要提高待遇;公司需要提高效率,需要发
展更好,两者并不相冲突。相互尊重,相互信任,才能共赢。这位网友的遭遇可谓尴尬以极。试想,
如果连坐姿稍微改变一下,公司都了如指掌,还有什么隐私可言?当然也就没有安全感了。若公司
多方听取员工的意见,改善工作环境,提高工资待遇,这样员工自然积极性高涨。工作效率提上去,
公司发展也会更好;反之,则人心疏离,人才流失,公司利益受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