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6生活与哲学选择题预测押题(解析版)-2021年高考政治全国卷预测押题
加入VIP免费下载

专题6生活与哲学选择题预测押题(解析版)-2021年高考政治全国卷预测押题

ID:670215

大小:790 KB

页数:27页

时间:2021-04-14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21 年政治高考选择题主观题预测押题 专题 6 生活与哲学选择题预测押题 (解析版) 命题考向一:物质观与意识观 【命题预测】 从命题内容看,考查的重点有:意识的能动作用,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2021 年高考可能以选择题形式以科技新成就、新发现为载体考查规律、意识能动性的知识;结 合国家政策制定或实施情况,考查如何一切从实际出发;结合国家政策制定或实施情况,综合考查唯物论 的知识。 【精研真题】 题型一 对哲学内涵和作用的考查 1.(2020•江苏卷)有人说:你我一起看一棵被称之为“树”的植物,我看到的是我理解的树,你看到的是 你理解的树,不管你我看到的树是多么相似,而“树”本身究竟是什么样子,我们并不知道。下列选项 中与材料蕴含的哲学观点一致的是( ) A.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B. 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 C. 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D. 若在理上看,则虽未有物,而已有物之理 【答案】A 【解析】材料中,“树”本身究竟是什么样子,我们并不知道,这体现的是不可知论。“子非鱼,安知鱼之 乐”的意思是你又不是鱼,哪里知道鱼是快乐的呢?可见,这体现的是不可知论,与题干蕴含的哲理一 致,A 正确。该选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与题干蕴含的哲理不一致,排除 B。该选项体现的是脱离物质谈 运动,犯了唯心主义错误,这与题干蕴含的哲理不一致,排除 C。该选项的说法是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这与题干蕴含的哲理不一致,排除 D。故本题选 A。 2. (2018·全国Ⅰ)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 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 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时代课题,形成了习近平新 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表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 ①源于理论研究和理论斗争 ②是时代变化和社会发展的产物 ③是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的结晶 ④完成了对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C 解析 ①错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源于社会实践,不是源于理论研究和理论斗争。④错 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但没有完成这一认识。 题型二 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考查 3. (2018·全国Ⅲ)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 200 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在人类思想史上,没有一 种思想理论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人类产生了如此广泛而深刻的影响。马克思主义极大推进了人类文明进程, 至今依然是具有重大国际影响的思想体系和话语体系。马克思主义对人类文明发展的深远影响,来自于它 ( ) ①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②对未来理想社会的构想与设计 ③提供了解决社会问题的现成答案 ④是揭示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客观真理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①对:马克思主义是指导无产阶级改变世界的科学理论,遵循了社会发展规律,站在了最广大人民 的立场上,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所以得到了世界人民的支持,对人类文明产生了深远影响。④ 对:马克思主义指明了社会历史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预见了资本主义社会必然会被无产 阶级推翻,从而建立社会主义社会并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这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②错:很多 理论都能够对未来理想社会进行构想和设计,但只有马克思主义科学地指明了社会发展的前进方向。③错: 马克思主义没有提供解决社会问题的现成答案,而是提供了解决社会问题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题型三 对意识的本质和特点的考查 4.(2020•江苏卷)“乡野路,田地旁,帮扶队员不辞忙;东家奔,西家访,不落一个送芳香。”这一民谣成 为某地脱贫攻坚中广大扶贫干部工作状况的真实写照。由此可以看出( ) ①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②发展必须对人民群众负责 ③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④文化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材料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但没体现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①排除。材 料强调,在某地脱贫攻坚中,广大扶贫干部深入基层,帮扶贫困群众脱贫致富,这说明发展必须对人民 群众负责,②正确。该民谣是某地脱贫攻坚中广大扶贫干部工作状况的真实写照,这说明意识对客观存 在的反映,③正确。潜移默化强调的是不知不觉,润物细无声,可见,材料没体现文化具有潜移默化的 特点,排除④。故本题选 C。 5. (2016·全国Ⅱ)《韩非子·说林上》记载:一年春天,管仲跟随齐桓公去打仗,冬天返回时迷失了路。 管仲说:“老马之智可用也。”于是,他们让老马在前面走,军队在后面跟着,果然顺利地找到了返回的路。 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 ①老马的识途功能的客观实在性取决于人的发现 ②正确认识老马识途的功能是解决迷路问题的关键 ③用老马找到返回的路体现了人的意识活动的能动性 ④老马之“智”与人之“智”归根到底都源于实践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C 解析 老马识途的功能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①错误;知道老马识途并跟随老马找到返回 的路,这是具体分析老马识途的功能、发挥人的意识能动性的体现,②③正确,答案为 C;人之“智”源于 实践,但意识是人特有的,④错误。 题型四 对意识的作用的考查 6. (2015·全国Ⅰ)安全生产是生产发展的底线。缺乏安全意识是最大的安全隐患,麻痹大意往往导致生产 事故频发。从哲学上看,安全意识之所以成为安全生产的关键,是因为( ) ①人的意识决定了实践发展的方向和进程 ②人的意识影响实践发展的趋势和结果 ③人的意识是促成实践中的矛盾转化的重要条件 ④人的意识不同,实践结果的性质就会不同 A.②③ B.①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 A 解析 “人的意识决定了”,夸大了意识的作用,故①排除;意识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对改造客 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所以②③符合题意,正确;人的意识不同,结果就会不同,仍夸大了意识的作用, 且材料也未体现“实践结果的性质”,故排除④。故选 A。 题型五 对物质运动和静止的关系的考查 7.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发生变化,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 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这说明( ) A.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 B.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C.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D.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了社会意识的变化 答案 C 解析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发生变化,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 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这说明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C 正确且符合题意。 题型六 对规律的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考查 8.(2020•全国卷Ⅱ)习近平指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要尊重规律,摒弃征服水、征服自然 的冲动思想。“禹之决渎也,因水以为师。”大禹之所以能成功治理水患,原因在于尊重规律。这说明( ) ①认识规律就能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 ②掌握和尊重规律才能避免主观盲动 ③根据规律特点利用规律才能造福人类 ④按规律办事就不能改变其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认识世界的目的是改造世界,但并不是认识世界就能改造世界,因而“认识规律就能达到改造世 界的目的”说法错误,①错误。尊重规律,摒弃征服水、征服自然的冲动思想,禹之决渎,因水以为师, 这说明掌握和尊重规律才能避免主观盲动,也说明根据规律特点利用规律才能造福人类,②③正确且符 合题意。人们可以在尊重、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 条件,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④错误。故本题选 C。 9.(2020•全国卷Ⅲ)“岁月不居,时节如流”。这客观规律谁也无法改变,可以改变的是人们对待时间的态 度。毛泽东讲,“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邓小平说,“我就担心丧失机会。不抓呀,看到的机会就丢掉 了,时间晃就过去了”。人们在时间规律面前要“争”,要“抓”,其哲学依据是( ) ①时间的价值因人而异,没有客观性 ②承认时间规律的客观性是科学利用时间的前提 ③时间规律的普遍性决定了人们对待时间态度的统一性 ④时间的流逝是客观的,对时机的把握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因人而异、具有主体差异性,但其仍然具有客观的评判标准,①错误。尊重 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尊重客观规律,才能更好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 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认识、掌握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因此,若要科学利用时间,首先要承认时间 规律的客观性,②符合题意。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 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时间规律也具有普遍性,客观规律谁也无法改变,但并不是所有人对待 时间的态度都是一致的,③错误。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由题意知,毛泽东和邓小 平都认识到了客观规律谁也无法改变,因此在时间规律面前要“争”、要“抓”,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 C。 10.(2017·全国Ⅰ)2016 年 12 月,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讲话强调,做好高校思想政 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 长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上述论断包含的哲学方法论是( ) ①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②以创新意识作为实践的出发点 ③从一般到个别、再到一般的认识方法 ④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遵循客观规律结合起来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是坚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的体现,①当选;做好高校 思想政治工作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等,体现了坚持发挥主观能动性和遵循客观规律的统一,④当选,答 案为 B;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是客观实际而非创新意识,②错误;认识事物的顺序是从个别到一般,再到 个别,即由特殊到普遍再到特殊的顺序,③错误。 题型七 对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考查 11.(2016·全国Ⅱ)在长征途中,毛泽东非常重视情报工作,及时掌握敌方的部署与动向,根据敌我双方力 量的变化,寻找敌方薄弱环节,灵活调动军队,四渡赤水,终于摆脱了敌兵的围追堵截。毛泽东用兵如神 的奥秘在于( ) ①重视调查研究,依据不断变化的情况决定军事部署 ②把对战争规律的真理性认识作为军事行动的出发点 ③善于在瞬息万变的战场形势中掌握和利用战争规律 ④认识到红军将士的主观能动性在战争中起决定性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及时掌握敌方的部署与动向,根据敌我双方力量的变化,寻找敌方薄弱环节,灵活调动军队,这是 从不断变化的实际出发、遵循利用规律用兵的体现,故①③正确且符合题意,答案为 B。行动的出发点是实 际情况而不是认识,②错误;人的主观能动性在战争中重要但并非起决定性作用,④错误。 命题考向二:实践观与真理观 【命题预测】 2021 年高考可能以习近平讲话用典为切入点,考查实践的内涵和方法论;以科技新信息材料为载体考 查实践和认识的关系知识;结合科技创新或社会热点,综合考查认识论知识。 【精研真题】 题型一 对实践的基本特征的考查 1. (2018·全国Ⅲ)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 展新的历史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 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从认识论看,提出上述创新性重大论断表明( ) ①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越来越深化 ②改革发展的实践的自觉性、创造性不断增强 ③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可以超越具体条件的限制 ④认识的发展是一个不断用新认识否定、代替已有认识的过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A 解析 ①对: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以及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的转化, 说明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越来越深化。②对:改革发展的丰富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让我 们更加坚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题干中党的十九大报告的创新性论断表明了改革发展的实践的自觉 性、创造性不断增强。③错: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受具体条件的限制,因为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④错: 认识的发展应该是不断用新认识超越和发展已有认识的过程,而不能表述为“否定、代替”。 题型二 对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的考查 2.(2020•全国卷Ⅲ)1869 年,门捷列夫公布了自己制作的元素周期表,将已发现的化学元素纳入一个统一 的体系中。依据元素周期律,门捷列夫推断当时的一些原子量测定结果存在误差,预言“类铝”(镓)、“类 硼”(钪)等当时尚未发现元素的存在,他的推断和预言后来在实验中被逐一证实。这表明( ) ①科学发现来源于认识的不断深化与积累 ②科学原理对探索和发现客观真理具有指导作用 ③任何科学理论都必须在实践中验证自己的真理性 ④科学原理——科学预测——实践检验是认识发展的一般规律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科学发现来源于实践,①错误。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能够推 动社会实践的发展,错误的认识阻碍社会实践的发展。由题意知,门捷列夫依据元素周期表推断当时的 一些原子量测定结果存在误差,预言一些尚未发现元素的存在,在这一科学原理的指导下,他展开了科 学研究并在实验中逐一证实了他的推断和预言,这体现了科学原理对探索和发现客观真理具有指导作用, ②符合题意。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由题意知,门捷列夫展开了科 学研究并在实验中逐一证实了他的推断和预言,这表明任何科学理论都必须在实践中验证自己的真理性, ③符合题意。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 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④错误。故本题选 C。 3. (2019·全国Ⅲ)废旧塑料的回收利用一直受到污水排放问题的困扰。一位“草根发明家”转变思路,经 过反复试验,研制成无水清洗的废旧塑料自动化生产线,脏兮兮的废旧塑料进入生产线,变成了“新鲜、 干净”的塑料颗粒。这表明( ) ①实践的需要推动人的创新能力不断发展 ②批判性思维能够促进认识发展和实践创新 ③观念创新决定着创新思维活动的内容和性质 ④能否应用于实践是衡量创新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A 解析 废旧塑料回收利用一直受到污水排放问题的困扰,“草根发明家”在实践中转变思路,坚持创新,解 决了这一问题,这表明实践的需要推动人的创新能力不断发展,批判性思维能够促进认识发展和实践创新, ①②符合题意。③中“决定”犯了唯心主义的错误。衡量创新是否成功还要看其能否促进实践的发展,④ 错误。 题型三 对真理的客观性、条件性、具体性的考查 4.(2020•新课标全国卷Ⅱ)2020 年是恩格斯诞辰 200 周年。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恩格斯在谈到 马克思主义产生时说:“同任何新的学说一样,它必须首先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虽然它的根子深深扎 在经济的事实中。”上述论断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 ①理论发展具有相对独立性 ②理论只能反映当前经济事实人 ③理论总是受到客观现实的制约 ④来源于现实的理论就具有真理性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同任何新的学说一样,马克思主义必须首先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虽然它的根子深深扎在经济 的事实中,这说明新的学说与经济现实并不完全同步,反映了理论发展具有相对独立性,①符合题意。 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不仅能追溯事物的过去,复制事物的当前,还能预测事物的未来,因此“理 论只能反映当前经济事实”说法错误,②排除。实践决定认识,任何真理都是理论与实践具体历史的统 一,因此同任何新的学说一样,马克思主义的根子深深扎在经济的事实中,这表明理论总是受到客观现 实的制约,③符合题意。来源于现实的理论有的是正确的有的是错误的,不一定都具有真理性,④排除。 故本题选 B。 5. (2013·山东高考)下面漫画(作者:周锐)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 ①对事物的认识受主体差异的影响 ②认识和改变规律是克服困难的条件 ③辩证的否定是事物之间相互的否定 ④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B 【解析】规律是客观的,不能被改变,②错误。辨证的否定是事物自己否定自己,是事物自身的否定,③ 错误。不同的人对“门槛”的解析不一样,说明对事物的认识受主体差异的影响,①正确;“门槛”在不同 条件下定义不一样,说明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超过这个条件和范围就可能成为谬误,④正确。 故答案选 B。 题型四 对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的考查 6.(2020•江苏卷)18 世纪,科学在发现自然规律方面成就斐然,以至于很多人认为,已经没有什么真理可 以发现了……像钟表一样有序运转的世界观完全取代了混乱的世界观。该观点( ) ①肯定了追求真理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 ②肯定了自然科学已完成发现真理的任务 ③否认了真理是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认识 ④否认了真理会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解析】科学在发现自然规律方面成就斐然,以至于很多人认为,已经没有什么真理可以发现了。该观点 肯定了自然科学已完成发现真理的任务,但是否认了真理具有上升性,真理会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 ②④符合题意。材料观点否认真理的发展,但并未肯定追求真理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排除①。材料 观点否认真理的发展,但并未否认真理是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认识,排除③。故本题选 C。 7.(2020•天津卷)1979 年,邓小平同志提出了“小康之家”的概念,从此“小康”被用来诠释中国现代化 坐标上一个重要阶段。从党的十五大提出“建设小康社会”,到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再到 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十九大提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过程体现了( ) A.认识的根本目的是获得真理 B.认识的最基本属性是客观性 C.真理通过不断战胜谬误得到发展 D.认识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深化和发展 【答案】D 【解析】认识的根本目的是指导实践,A 说法错误。真理的最基本属性是客观性,B 说法错误。真理在实践 中得到检验和发展,而不是通过不断战胜谬误得到发展,C 说法错误。从党的十五大提出“建设小康社会”, 到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再到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十九大提出“决胜全面建 成小康社会”,这表明党对“小康社会”的认识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实践的发展在不断深化 和发展,D 符合题意。故本题选 D。 8. (2017·全国Ⅲ)恩格斯指出,认识中“不仅每个已经解决的问题都引起无数的新问题,而且每一个问题 也多半都只能一点一点地、通过一系列常常需要花几百年时间的研究才能得到解决”。对这种认识现象的合 理解释是( ) ①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决定了认识的反复性 ②认识的局限性意味着达不到真理性认识 ③真理与谬误的转化使认识呈现为封闭式循环运动 ④认识对象、认识主体和实践的无限发展导致认识的无限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每一个问题常常需要花几百年时间的研究才能得到解决”,这是因为认识具有反复性,①当选;“已 经解决的问题都引起无数的新问题”,这是因为认识具有无限性,④当选,答案为 B;认为人不可能获得真 理性认识属于不可知论,②错误;认识的发展是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③错误。 命题考向三:联系观与发展观 【命题预测】 2021 年高考可能会运用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分析实际问题,或考查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系 统优化方法与“两点论和重点论”的交会。2021 年高考可能会以社会热点事件为背景或以漫画、古诗词等 形式,考查发展的相关知识。 【精研真题】 题型一 对联系的特点的考查 1.(2020•全国卷Ⅰ)工业遗产的开发利用是城市转型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许多城市巧妙利用闲置的厂房 和设备,精心打造文创产业园、时尚设计园、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厂房变成博物馆,仓库改成音乐厅, 厂区转为影视基地……工业遗产的“华丽转身”表明( ) ①事物间的联系是客观的,与人的意识无关 ②把握联系的多样性是正确认识和有效利用事物的前提 ③事物发展的关键在于把事物的内部联系转变为外部联系 ④人们可以通过实践调整事物之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联系分为自在事物的联系与人为事物的联系,自在事物的联系与人的意识无关;人为事物的联系 是人类实践的产物,呈现着“人化”的特点,因此,不能说所有的联系都与人的意识无关,①排除。许 多城市巧妙利用闲置厂房和设备,精心打造文创产业园、时尚设计园、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对工业遗 产的合理利用表明了,把握联系的多样性有利于正确认识和有效利用事物,也说明了人们可以通过实践 调整事物之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②④正确。发展最终都是通过质变来实现的,因此,质变是 事物发展的关键,③错误。故本题选 C。 2. (2019·全国Ⅱ)最近,科学家设计和制造出一种小蛋白,这种小蛋白自我组装成螺旋状的蛋白长丝。该 研究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天然蛋白丝,进而研制出自然界没有的全新材料,如超过蜘蛛丝强度的人造纤维等。 这表明( ) ①人类能够基于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②实践可以把自在事物的联系转化为人为事物的联系 ③人为事物的联系比自在事物的联系更高级、更复杂 ④人为事物的联系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具有“人化”的特点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A 解析 科学家设计和制造出一种小蛋白,并根据这项研究成果研制出全新材料,说明人类能够根据事物固 有的联系,创造条件建立新的联系,①正确。天然蛋白丝属于自在事物,科学家通过研究更加了解天然蛋 白丝,进而研制出人造纤维等,说明通过科学实验可以把自在事物的联系转化为人为事物的联系,②正确。 自在事物的联系在人类产生以前就存在,人为事物的联系是通过实践活动形成的,二者不存在高低、简单 与复杂之分,③说法错误。人为事物的联系虽然具有“人化”的特点,但仍然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 转移,④说法错误。 题型二 对整体与部分、系统与要素辩证关系的考查 3. (2019·全国Ⅰ)在科技创新中,时常存在“管理孤岛”“资源孤岛”“信息孤岛”“技术孤岛”等现象, 各子系统之间的资源、信息、人才等流动不畅,导致科技创新效率低下。消除科技创新中的“孤岛现象”, 就要( ) ①立足关键部分,充分发挥其对整体功能的决定作用 ②克服封闭观念,实现系统中各个要素功能的最大化 ③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和处理问题,促进系统优化 ④破除体制机制障碍,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效果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D 解析 “孤岛现象”的突出表现是各子系统之间的资源、信息、人才等流动不畅,这启示我们要用综合的 思维方式来认识和处理问题,促进系统优化,③正确。在科技创新中,“孤岛现象”的存在导致科技创新效 率低下,这需要破除体制机制障碍,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效果,④正确。我们应立足整体而 不是立足关键部分,①说法错误。材料强调我们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实现整体功能的最大化, 而不是实现各个要素功能的最大化,②排除。 题型三 对发展的状态的考查 4.(2020•天津卷)火箭呼啸而去、飞船摇曳而归。长征五号 B 运载火箭的成功发射,开启了中国载人航天 “三步走”战略的最后一步——空间站时代。空间站和航天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将带动众多科技领域的 进步,使航天成果广泛应用。由此可见( ) A.航天技术是引领我国科技创新的根本动力 B.制定正确 战略是航天事业成功的决定性因素 C.开启空间站时代是中国载人航天事业一次质的飞跃 D.航天技术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存在着必然联系 【答案】C 【解析】引领我国科技创新的根本动力是社会实践,A 说法错误。制定正确的战略有利于航天事业成功,但 不是决定性因素,B 说法错误。“长征五号 B 运载火箭的成功发射,开启了中国载人航天‘三步走’战略 的最后一步——空间站时代。空间站和航天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将带动众多科技领域的进步,使航天成 果广泛应用”,这说明开启空间站时代是中国载人航天事业一次质的飞跃,C 符合题意。联系具有多样性 和条件性,航天技术与社会生活存在着联系,但不一定是必然联系,也不是方方面面都有联系,D 说法错 误。故本题选 C。 5. (2019·全国Ⅰ)习近平在谈到领导工作的方法时强调,对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重大战略部署,要一以 贯之地贯彻。我们要有钉钉子的精神,钉钉子往往不是一锤子就能钉好的,而是要一锤一锤接着敲,直到 把钉子钉实钉牢,钉牢一颗再钉下一颗,不断钉下去,必然大有成效。这一论述体现的唯物辩证法道理是 ( ) ①量变比质变更能推动事物的发展 ②只有事物数量的不断增加才能引起质变 ③量的变化的不断积累必然导致质的飞跃 ④事物的发展是从量变到质变再到新的量变的循环往复的上升过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D 解析 材料强调,一以贯之地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重大战略部署,必然会取得重大成效,说明量的变 化的不断积累必然导致质的飞跃,③正确。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重大战略部署,需要发扬钉钉子精神, 一锤一锤接着敲,钉牢一颗再钉下一颗,说明事物的发展是从量变到质变再到新的量变的循环往复的上升 过程,④正确。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并非量变比质变更能推动事物的发展,①说法错误。事 物数量的增加或减少,只是引起质变的一种情形,②说法错误。 题型四 对事物发展趋势的考查 6.(2020•江苏卷)灯泡的发明曾被认为是骗局、外科消毒法曾被人们拒绝、疫苗刚出现时曾受到抵制…… 今天,它们不仅得到了广泛应用,相关的技术和产品还在不断更新。材料说明( ) 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辩证统一的 B.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矛盾的特殊性之中 C.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解决矛盾的关键 D.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答案】D 【解析】本题强调事物发展的前途与道路,没有涉及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排除 A。矛盾的普 遍性寓于矛盾的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B 说法正确但没有体现,排除。本题考查前进性与曲 折性的统一,没有体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解决矛盾的关键,排除 C。灯泡的发明曾被认为是骗局、外科 消毒法曾被人们拒绝、疫苗刚出现时曾受到抵制,这说明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它们不仅得到了广 泛应用,相关的技术和产品还在不断更新,这说明事物发展前途是光明的,故本题说明事物的发展是前 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D 符合题意。故本题选 D。 命题考向四:矛盾观与否定观 【命题预测】 高考主要考查对矛盾的含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矛盾分析法的理解和运用。题型上选择题和非 选择题兼有。2021 年高考注意结合人与自然的关系、效率与公平的维护、网络发展对青少年的影响等理解 矛盾的含义;结合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我国各种政策改革等重大问题理解矛盾的 普遍性和特殊性。注意区分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会运用矛盾分析法分析和解决问题。 【精研真题】 题型一 对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的考查 1.(2020•山东卷)习近平强调,城市发展和治理要统筹好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布局。在我国城市化 进程的推进和城市规模的拓展过程中,只有实现人口与环境、生产与生活、城市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 平衡,“鱼与熊掌”兼得,才能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生共荣的宜居城市。对上述材料分析正确的是 ( ) A.联系的客观性和无条件性要求人们统筹好生产、生活、生态三者关系 B.“鱼与熊掌”兼得是基于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结合推动事物发展 C.建设宜居城市需要人们通过实践搭建新的自在事物的联系 D.宜居城市建设要坚持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统一 【答案】B 【解析】城市发展和环境保护,一方面,二者有对立的一面;另一方面,如果在城市发展和治理中统筹处 理好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布局,在对立中把握统一,是能实现鱼与熊掌兼得的。因此“鱼与熊掌” 兼得体现了矛盾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B 符合题意。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 要求我们统筹好生产、生活、生态三角关系。但联系是有条件的,而不是无条件的,选项观点错误,排 除 A。联系具有客观性。建设宜居城市需要我们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通过实践建立新 的具体联系(即新的人为事物的联系),而不是搭建新的自在事物的联系,C 不符合题意。宜居城市建设 要正确处理好人口与环境,生产与生活,城市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即处理好矛盾的两个基本方面之 间(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的关系,坚持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统一,而不是主要矛盾和 次要矛盾的统一,D 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 B。 2. (2014·全国Ⅰ)拿破仑说过,中国是一头沉睡的狮子,当这头睡狮醒来时,世界都会为之发抖。习近平 主席强调,中国这头狮子已经醒了,但这是一只和平的、可亲的、文明的狮子;实现中国梦给世界带来的 是机遇不是威胁,是和平不是动荡,是进步不是倒退。从哲学方法论看,这里强调的是( ) ①以全面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不要“盲人摸象”“刻舟求剑” ②以辩证否定的观点看问题,要“吐故纳新”,不要“厚古薄今” ③以实践的观点看问题,要“事必躬亲”,不要“纸上谈兵” ④以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要“和而不同”,不要“同而不和”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习近平主席的观点是要求人们以全面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要克服片面性和静止地看问题。同时 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①④符合题意,选 B。材料没有体现辩证否定的观点,②不符合 题意;③“事必躬亲”说法错误,不选。 题型二 对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的考查 3.(2020•山东卷)假如青春有颜色,它或许是志愿红、迷彩绿,又或许是医务白、工装蓝……青春的理想, 铺就奋斗的底色。新时代,各行各业涌现出许许多多担当有为的青年,他们在奋斗中实现人生理想,以 开拓进取的精神成就时代荣光,以胸怀大我的姿态绘就人生画卷。上述材料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 ①把握矛盾的普遍性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②实践是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基本途径 ③矛盾的普遍性只能存在于特殊性之中 ④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C 【解析】由题意知,新时代的新青年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投身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或是志愿红、 迷彩绿,又或是医务白、工装蓝……在平凡的岗位上,奋斗、奉献实现人生价值,这表明实践是正确发 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基本途径,②观点符合题意。由题意知,各行各业中涌现出来的有为青年,实现人 生价值的方式虽各不相同(如有的是志愿者,有的当兵,有的从事医务工作,有的当普通工人,即矛盾 的特殊性),但他们都崇尚奋斗、开拓进取、胸怀大我(矛盾的普遍性、共性),在奋斗中实现人生理想, 成就时代荣光,表明矛盾的普遍性是不能独立存在的,矛盾的普遍性只能存在于特殊性中,并通过特殊 性表现出来,我们要以新时代的青年的新精神为榜样,③观点符合题意。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 辩证法的前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①观点错误。材料侧重强调充分正确发挥主 观能动性,实现人生价值,没有强调尊重客观规律,④观点与题意无关。故本题选 C。 4. (2019·全国Ⅰ)漫画主要讽刺了( ) (改编自苏学兵《杂文月刊》) ①不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现象 ②脱离生活实际而拘泥于书本知识的现象 ③否认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标准的现象 ④书本知识不符合客观实际的现象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A 解析 从辩证法的角度看,漫画中的做法没有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从认识论的角度看,漫画中的做 法脱离实际,照搬书本,犯了教条主义的错误,故选①②。漫画讽刺了某些人照搬书本知识,脱离生活实 际,并没有涉及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③与题意不符。漫画说的是某些人脱离实际,照搬 书本,不是书本知识不符合客观实际,④不选。 题型三 对两点论与重点论的考查 5. (2018·全国Ⅰ)2018 年 4 月,习近平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强调,新形势下推动长江经济 带发展,关键是要正确把握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总体谋划和久久为功、破除 旧动能和培育新动能、自我发展和协同发展的关系,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探索出一条生态优先、 绿色发展新路子。这一论断反映的辩证法道理有( ) ①“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结合 ②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既相互联结又相互分离 ③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 ④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是辩证统一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①④符合题意:题干材料中“整体”“重点”等关键词表明的辩证法道理是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 一,原理是主次矛盾和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②错误: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不是相互联结和相互分 离的关系。③排除:材料中没有体现这一观点。 题型四 对辩证否定观的考查 6.(2019·全国Ⅲ)中华老字号要成为“常青树”,需要不断创新。从哲学上看,这是因为( ) ①只有不断吐故纳新,事物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②事物的优势和劣势相互转化依赖于人的主观能动性 ③只要不断批判和否定,新事物就能保持质的稳定性 ④事物只有通过自我否定、自我超越才能得到不断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①④对:创新是坚持辩证否定观的具体体现,是事物发展的需要,只有通过创新,不断吐故纳新, 自我否定、自我超越,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才能不断发展。②错:该论断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作用。 ③错:说法绝对,并且创新并不是要保持新事物的质的稳定性。 题型五 对创新作用的考查 7.(2016·全国Ⅱ)某市打造北斗卫星导航功能型平台,初步建成智能公交应用、高精度位置服务等六大应 用系统和产业技术创新基地等,部署完成了 78 275 台套北斗终端,产品商业性开发应用取得显著成效,北 斗卫星导航系统也在应用中得到进一步完善。这表明( ) ①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是科技创新价值的重要体现 ②不断发展的社会需要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动力 ③科技创新以思想观念的创新为先导 ④科技创新总是通过吸收、改造传统技术而实现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A 解析 材料是通过科技创新转化为生产力的体现,①当选;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应用中得到进一步完善, 表明不断发展的社会需要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动力,②当选,答案为 A。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科技创新的 先导,③错误;科技创新需要正确对待传统技术,但并非“总是通过吸收、改造传统技术而实现”, ④错 误。 命题考向五:社会历史观与人生价值观 【命题预测】 从命题内容看,考查的重点有: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人民群众是历 史的主体、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价值的创造与实现等。2021 年高考可能以选择题的 形式考查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社会基本矛盾和基本规律、人民群众的作用等。2021 年高考可 能以社会热点事件等为背景材料考查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以典型人物的事迹为背景材料考查实现人生价值。 【精研真题】 题型一 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考查 1.(2020•全国卷Ⅰ)广西某山村有许多珍稀鸟类,但一直存在打鸟、捕鸟等现象。近年来,该村引导村民 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建设观鸟基地,吸引天南海北的“鸟友”前来参观,以护鸟观鸟、 旅游观光、休闲度假为特色的产业蓬勃发展,以前打鸟、捕鸟的村民成为爱鸟、护鸟的“土专家”和良好 生态环境的自觉守护者。这表明( ) ①社会意识的发展变化根源于生产生活的发展变化 ②不与社会存在同步变化的社会意识是落后的社会意识 ③社会意识能够转化为改变社会存在的物质力量 ④社会意识能否推动社会发展取决于其是否反映社会存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解析】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引导下,该村放弃了打鸟、捕鸟,反而建设了观鸟基地,吸 引众多“鸟友”前来参观,带动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这表明了社会意识的发展变化根源于生产生活的 发展变化,社会意识通过社会实践能够转化为物质力量,①③正确。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即社会意 识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具有不完全同步性,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因 此,不与社会存在同步变化的社会意识可能是落后的社会意识,也可能是先进的社会意识,②错误。社会 意识都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先进的社会意识推动社会的发展,落后的社会意识阻碍社会的发展,故“取 决于其是否反映社会存在”的表述错误,④排除。故本题选 B。 2. (2017·全国Ⅲ)“爆竹声中一岁除”是传承千百年的中国春节习俗,然而 2017 年春节期间,许多人选 择少放甚至不放烟花爆竹,北京、上海等许多城市的烟花爆竹燃放量较往年大幅减少,空气质量明显改善。 在从“放”到“少放”或“不放”的变化中,人们的环保意识不断增强。绿色环保过春节正成为“新年俗”。 年俗的这种变化表明( ) ①社会意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自主变化的 ②社会意识可以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 ③社会意识的变化总是滞后于社会存在的变化 ④社会意识的变化归根到底是社会存在变化的反映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C 解析 社会意识的变化归根到底是由社会存在决定的,①错在“自主”;社会意识的变化有时会先于社会存 在的变化,有时会滞后于社会存在的变化,③错在“总是”。②④正确,故答案选 C。 题型二 对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考查 3.(2020•全国卷Ⅲ)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一部体现对生命健康、 财产安全、交易便利、生活幸福、人格尊严等民众各方面权利平等保护的基础性法律,对加快建设社会主 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依法维护人民权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都具有 重大意义。制定民法典体现的唯物史观原理是( ) ①经济基础的变革总是先于上层建筑的变革 ②上层建筑为经济基础服务,就能推动生产力发展 ③上层建筑的变化发展离不开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 ④上层建筑定要适合生产力和经济基础发展的要求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D 【解析】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但经济基础的变革不一定先于上层建筑的变革,①错误。经济基础决定 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 当上层建筑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由题意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对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依法维护人民权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 现代化,都具有重大意义。民法典属于上层建筑,它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因此能够推动生产力发展。即上 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和经济基础发展的要求。②错误,④正确。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落后的 社会意识阻碍社会的发展;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 推动作用,进而推动上层建筑的发展变化。《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一部体现对生命健康、财产安全、 交易便利、生活幸福、人格尊严等民众各个方面全力平等保护的基础性法律,它的制定离不开正确的社会 意识的指导作用,③符合题意。故本题选 D。 4. (2016·全国Ⅰ)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的《关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意见》强调,推动中国特色和谐劳 动关系的建设和发展,最大限度增加劳动关系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 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从唯物史观看,之所以重视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因为( ) ①劳动关系是生产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决定着生产关系的性质 ②劳动关系矛盾是制约生产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矛盾 ③劳动关系矛盾的解决决定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④正确解决劳动关系矛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C 解析 劳动关系指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它属于生产关系的范畴,生产关系的性质是由生产资料归谁所 有决定的,①错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③错误;之所以强调劳动关系,原因在于其重要性,②④当选。 题型三 对社会历史的主体的考查 5. (2016·全国Ⅲ)从唯物史观看,之所以讴歌劳动者,是因为( ) ①劳动者是创造历史的社会主体和真正英雄 ②脑力劳动者与体力劳动者在劳动创造中的作用日益融合 ③劳动者的知识结构随社会的发展而不断优化 ④劳动者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讴歌劳动者的原因在于劳动者的重要性,答案为 B;脑力劳动者与体力劳动者在劳动创造中的作用日 益融合、劳动者的知识结构随社会的发展而不断优化均与设问指向不符。 题型四 对价值观的导向作用的考查 6.(2020•新课标全国卷Ⅰ)2019 年 3 月 18 日,习近平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青少年 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德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 生第一粒扣子。因为( ) ①青年学生 价值观决定于其行为选择 ②青年学生的价值观一旦形成就会稳定不变 ③价值观教有是青年学生健康成长的必修课 ④正确价值观是青年学生走好人生道路的重要向导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D 【解析】青年学生的价值观影响其行为选择,“决定于”的表述错误,排除①。“稳定不变”的表述属于形 而上学的观点,排除②。习近平强调,在青少年的“拔节孕穗期”,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帮助他们在心灵 深处埋下真善美的种子,这是基于价值观教育是青年学生健康成长的必修课,正确价值观是青年学生走好 人生道路的重要向导,③④正确。故本题选 D。 7.(2020•江苏卷)灾难,是观照一个民族灵魂的镜子。抗击疫情过程中,从白衣战士冲锋在前的身影里, 我们看到了“苟利国家生死以”的英勇无畏;从八方驰援的物资洪流中,我们看到了“岂曰无衣,与子同 袍”的血脉深情……这一幕幕感人场景说明( ) ①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 ②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是因人而异的 ③价值观影响着人们的行为选择 ④实现人生价值要全面提高个人素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A 【解析】从白衣战士展现出的“苟利国家生死以”的英勇无畏,从八方驰援的物资中展现出的“岂日无衣, 与子同袍”的血脉深情……,这些场景都展现出了我们民族的民族精神,而这种精神却是支撑中华民族生 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①正确。材料强调灾 难面前,中华民族精神对人们的作用,未强调“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往往因人而异”,排除②,抗击疫情过 程中,白衣战士不顾个人安危冲锋在一线,在他们身上体现出“苟利国家生死以”的英勇无畏,说明了价 值观影响着人们的行为选择,③正确。材料强调灾难面前,中华民族精神对人们作用,未强调“实现人生 价值要全面提高个人素质”,该选项表述与题意不符,排除④。故本题选 A。 8. (2018·全国Ⅰ)在高铁时代,我国仍不惜亏损运营 81 对“慢火车”,2016 年运送旅客约 3 000 万人次。 运营近半个世纪的 5 633、5 634 次列车仍然运行在大凉山,送大山里的孩子去上学,为当地乡亲出行提供 便利。这种做法反映的价值观道理有( ) ①价值观的差异导致人们的利益的差异 ②发展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 ③正确的价值选择以正确的价值判断为前提 ④价值判断的正确性依赖于价值选择的合理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C 解析 ②③符合题意:在高铁时代,仍然运行“慢火车”,为当地乡亲提供便利,体现了发展必须坚持以人 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该做法坚持了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价值判断是价值选择的基础。①错误: 价值观影响人们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但不能导致利益的差异。④错误:价值判断是价值选择的基础。 题型五 对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考查 9.(2017·全国Ⅱ)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 80 周年大会上发表讲话强调,理想信念的坚定,来自思想理 论的坚定,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的基础之上,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展示的 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之上,建立在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崇高价值的基础之上。上述论断蕴含的价值 观道理是( ) ①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有什么样的真理观 ②有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就能把握社会发展的规律 ③只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才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④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衡量价值观正确与否的最高标准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D 解析 价值观并不决定真理观,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有什么样的真理观不正确,①不选;把握社会发展的 规律不仅仅需要正确价值观的引导,②说法绝对;材料说明只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才能树立正确 的价值观,也说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衡量价值观正确与否的最高标准,③④正确。故本题答案选 D。 题型六 对实现人生价值的考查 10.(2018·全国Ⅱ)2018 年 5 月 2 日,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幸福都是奋斗出 来的,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是我们人生难得的际遇。每个青 年都应该珍惜这个伟大时代,做新时代的奋斗者。这是因为( ) ①奋斗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 ②奋斗能减少人生道路上的障碍与困难 ③奋斗能让理想摆脱条件制约而变为现实 ④奋斗有助于克服不利条件影响而获得成功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①入选:人生的真正价值是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的,积极投身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 必由之路,也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④入选:奋斗有利于帮助我们调动积极性,增强自身素质,树 立正确的价值观,也有利于帮助我们争取更有利的客观条件,从而克服不利条件影响而获得成功。②错误: 奋斗能帮助我们克服人生道路上的障碍与困难,但并不能减少。③错误:人生价值的实现受到主客观条件 的限制,奋斗能让我们争取有利于价值实现的主客观条件,但不能让理想摆脱主客观条件的限制。 生活与哲学选择题命题点预测押题专练 1.漫画《这里没有水,换个地方再挖》主要讽刺了一些人( ) ①没有做到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统一 ②不懂得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③缺乏坚强意志、不能持之 以恒的行为 ④不理解实践具有社会性、历史性的特点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A 【解析】 漫画中的人没有恒心,做事情不能持之以恒,主观臆断该地没有水,没有做到主观与客观的具 体的统一,①③符合题意。漫画没有体现不懂得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②不符合漫画寓意。漫画中 主人公并未否认实践具有社会性、历史性的特点,④不合题意。 2.毛泽东指出:“许多新接任的工作干部,喜欢一到就宣布政见,看到一点表面,一个枝节,就指手画脚 地说这也不对,那也错误。这种纯主观地‘瞎说一顿’,实在是最可恶没有的。”看到一点表面、一个枝 节就指手画脚的行为主要错在不懂得( ) ①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矛盾的特殊性之中 ②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应以矛盾普遍性原理为指导 ③只有全面看问题才能真正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 ④只有占有丰富的感性材料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D 【解析】 材料中提及的“一点表面”“一个枝节”只是整项工作的一个部分,因此材料反映的是整体与部 分的关系,而不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①②排除,③正确。只看到一点表面、一个枝节,表明所掌握的 感性材料很少,不能把握整个事物的本质,④正确。 3.60 多年前,交通大学师生从黄浦江畔迁至渭水之滨,毅然投身祖国的西部建设。在筚路蓝缕、艰苦奋斗 的历程中,西安交大人形成了“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的“西迁精神”。“西迁精 神”的形成体现的历史唯物主义道理是( ) ①先进的社会意识能够促进社会存在的发展 ②社会意识归根到底都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③社会意识会独立于社会存在而不断向前发展 ④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D 【解析】 在筚路蓝缕、艰苦奋斗的历程中,西安交大人形成了“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 创业”的“西迁精神”。这说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归根到底都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有什 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②④符合题意。本题考查社会存在的决定作用,不是先进的社 会意识能够促进社会存在的发展,排除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但不能 据此得出“社会意识独立于社会存在”的错误结论,③排除。 4.被英国《卫报》誉为“新世界七大奇迹”之首的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停车楼引入了自动导引(AGV)停车机 器人,旅客将车开进交接站即可离开,停车、取车等工作将由机器人“代劳”。该技术解决了旅客“车位 不好找”“技术差不好停”等难题。下列关于(AGV)停车机器人说法正确的是( ) ①它是人类智能的物化,是对人类思维活动的模拟 ②它是人类实践的产物,其思维与功能必然落后于人类 ③它代表着科技与未来,与人类一样具有意识 ④它只能接受人的指令,其发展依赖于人类实践水平 A.②③ B.②④ C.①③ D.①④ 【答案】D 【解析】 机器人是人类智能的物化,是对人类思维活动的模拟,①符合题意。机器人是人类实践的产物, 人类的实践水平决定了人工智能的发展水平,人工智能只是接受人的指令,人工智能的发展依赖于人类 实践的进步,④符合题意。意识是人类特有的,机器人也是机器,没有思维和意识,但其某些功能是可 能超过人类的,②③观点错误。 5.当前,我国经济形势总体是好的,但经济发展面临的国际环境和国内条件发生了深刻而复杂的变化。只 要我们站稳脚跟,在改革创新中挖掘潜能,中国经济航船就一定能够乘风破浪、行稳致远。这启示我们 ( ) ①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②改革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源泉动力 ③把握矛盾的主要方 面能够预判经济发展走势 ④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可以带动次要矛盾解决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答案】C 【解析】 材料阐释的是我国经济形势总体是好的,但也面临问题,只要我们站稳脚跟,在改革创新中挖 掘潜能,中国经济航船就一定能够乘风破浪、行稳致远,这说明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①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对当前我国国内外经济形势的认识,不是强调改革创新的重要性,故②不符 合题意主旨。“只要我们站稳脚跟,在改革创新中挖掘潜能,中国经济航船就一定能够乘风破浪、行稳致 远”说明我们抓住了矛盾的主要方面,能够预判经济发展走势,③符合题意。材料主旨是矛盾的主次方 面,而未涉及主要矛盾,也就不体现“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可以带动次要矛盾解决”,④排除。 6.马克思说:“劳动只有作为社会的劳动或者只有在社会里和通过社会,才能成为财富和文化的源泉,人 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就是说首先必须劳动,然后才能争取统治,从事政治、宗教和哲学等。”这 说明( ) A.劳动具有社会性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B.具有社会性的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C.只要物质条件充足了精神活动就必然会丰富发展 D.生产关系的变革会对生产活动产生重要推动作用 【答案】B 【解析】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A 错误。人们首先必须吃、喝、 住、穿,就是说首先必须劳动,然后才能争取统治,从事政治、宗教和哲学等。这说明物质资料的生产 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B 符合题意。物质条件充足了有利于促进精神活动的丰富发展,C 说 法过于绝对,错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 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材料没有涉及生产关系的变革,排除 D。 7.收入分配问题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在收入分配 制度改革方面进行了不懈的探索: 1949~1978 年 主要实行单一“按劳分配”的收入分配制度 1978~1992 年 确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形式为补充的分配制度 1992~2002 年 明确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实行按劳分 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002~2012 年 逐步完善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政策, 明确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原则,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 较大问题 2012~2019 年 注重提高增加居民收入的同时,将重视公平放在更加突出 位置,着力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2019 年党的 十九届四中全会 首次把“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列入基本 经济制度,首次提出要“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发 展慈善等社会公益事业” 以上探索过程,充分说明( ) ①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②真理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 ③运动是永恒、有条件的 ④矛盾普遍性 中包含着特殊性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A 【解析】 党和政府根据不同时代的国情,调整了收入分配政策,这说明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真理在 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①②正确。运动是永恒、无条件的,③错误。矛盾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④ 错误。 8.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科学如何进步,马克思主义依然显示出科学思想的伟力,依然 占据着真理和道义的制高点。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只有马克思主义能够引领我们始终立于时代 前列,立于思想和精神的制高点。这说明马克思主义能够( ) ①发挥精神导引功能,为时代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②揭示时代发展状况,精准把握当今时代发展的脉搏 ③科学解答时代课题,提供解决实际问题的具体方法 ④经得起实践的检验,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解析】 “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科学如何进步,马克思主义依然显示出科学思想的伟力,依然占据着真 理和道义的制高点。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只有马克思主义能够引领我们始终立于时代前列,立 于思想和精神的制高点。”这说明马克思主义能够发挥精神导引功能,为时代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也 经得起实践的检验,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①④符合题意。马克思主义不能把握当今时代发 展的脉搏,②错误。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是整个世界,揭示的是一般规律,而不是提供解决实际问题的具 体方法,③错误。 9.2020 年 2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意见》发布, 这是 21 世纪以来第 17 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文件明确 2020 年要集中力量完成打赢脱贫 攻坚战和补上全面小康“三农”领域突出短板两大重点任务。材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①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的原理 ②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③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关系的 原理 ④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关系的原理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解析】选 C 材料体现的是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主旨强调的是抓住主要矛盾,矛盾普遍性与 特殊性关系的原理在材料中未体现,①排除。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从 哲学角度体现了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②符合题意。集中力量完成打赢脱贫攻坚战和补上全 面小康“三农”领域突出短板两大重点任务,从哲学角度体现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关系的原理,办事 情要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③符合题意。材料主旨强调的是抓主要矛盾,而不是抓主要矛盾的主要方 面,④排除。 10.人们研究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工作的原理,并根据这些原理发明新的设备、工具和科技,创造出适用 于生产、学习和生活的先进技术,这是近几十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门新科学,叫作仿生学。仿生学的诞生 表明( ) ①承认自然物的客观存在是我们利用自然物的前提 ②没有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就不会有科技的进步与发展 ③对某些生物卓有成效本领的认识是科技创新的基础 ④人类认识手段的完善源于实践发展所提供的认识工具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A 【解析】选 A 仿生学以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工作原理为前提,说明承认自然物的客观存在是我们利用自然 物的前提,①正确切题。人们根据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工作原理,创造出适用于生产、学习和生活的先 进技术,说明没有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就不会有科技的进步与发展,②符合题意。尊重客观规律是科技创 新的基础,③错误。人类认识手段的完善受实践发展所提供的认识工具的影响,但不是源于认识工具, ④错误。 11.从哲学角度看,漫画《必要的约束也是一种保护》告诉我们( ) ①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 ②矛盾双方相互依赖、相互联结 ③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④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B 【解析】选 B 漫画的意思是放风筝时,手中的线是对风筝的约束,也是一种保护,此观点说明矛盾双方具 有同一性,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②③正确且符合题意;①是指矛盾的斗争性,不合题意,排除;主要 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④错误。 12.“像牛一样劳动,像土地一样奉献”是路遥的生命信念。路遥深情书写普通劳动者,颂扬拼搏奋进、敢 为人先的时代精神,他和他的《平凡的世界》激励了一代又一代青年人向上向善、自强不息,积极投身 改革开放的时代洪流中,在献身集体事业的同时也充分实现个人价值。2019 年 9 月,路遥被授予“最美 奋斗者”荣誉称号。路遥的生命信念启迪我们( ) ①一个人人生价值的大小取决于其对社会的精神贡献 ②脚踏实地,利用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实现人生价值 ③坚持正确价值观指引,在奉献社会中实现人生价值 ④奋斗是我们创造美好生活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D 【解析】选 D 评价一个人的价值,主要看他的贡献;既要看物质贡献也要看精神贡献,①错误。材料未涉 及利用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实现人生价值,②不符合题意。路遥的生命信念启迪我们坚持正确价值观指 引,在奉献社会中实现人生价值,也启示我们奋斗是我们创造美好生活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③④ 符合题意。

资料: 1.9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