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年茂名市高三级第二次综合考试作文导写及下水作文
题目回放: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庄子•山木》篇记述:庄子和弟子们行于山中,看到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伐木
的人并没有砍伐它,原因是“无所可用。”庄子便对弟子们说:“此木以不材得终其
天年夫!”下山后,朋友命人杀雁来招待庄子一行。仆人问:“其一能鸣,其一不能
鸣,请奚杀?”回答说:“杀不能鸣者。”于是,弟子们就有了疑问,对庄子说:“大
树因不材而活,主人之雁因不材而死,请问先生要怎样处世呢?”庄子说,要顺其自
然而处世,“以时俱化”,不偏滞于任何一个固定点。
庄子的回答已成历史,弟子的问题更值得我们深思。今天,身处新时代大发展中
的你,如何来回应弟子们的千年之问呢?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题目自拟;不要套作,不得
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字数不少于 800 字。
作文导写:
作文材料选自《庄子•山木》篇,因为命题者已经人为地降低了阅读难度,所以,
考生理解材料应该没有太大的问题。由材料可知,“山木”的命运和“雁”的命运截
然相反,为什么会这样呢?前者“无所可用”,后者“不能鸣”。尽管都是“不材”,
但是结局却不同。
面对着弟子们的疑问:“请问先生要怎样处世呢?”庄子说:“要顺其自然而处
世,‘以时俱化’,不偏滞于任何一个固定点。”回答虽然带有浓厚的哲学味道,但
并不影响我们的作文。因为题目问的是:“今天,身处新时代大发展中的你,如何来
回应弟子们的千年之问呢?”它偏重的是弟子的问题——要怎样处世!像“山木”那
样,还是像“雁”那样?抑或两者都不是呢?
题目设置了一个语境“今天,身处新时代大发展中的你”,所以,我们要立足当
下,用现代的眼光去看待这个问题。作文既要谈自己的认识,也要体现自己的思考。
我们可以从庄子的回答中立意,如,顺其自然处世;以时俱化
我们也可以综合整则材料来立意,如,价值体现
下水文一:
人生于世,要活出自己的价值
山木因为“无所可用”而得以“终其天年”,一雁因“不能鸣”而遭到杀戮。同
是“不材”,但两者的命运截然相反。虽说如此,可它们的身上却是有着相通之处的:
没有价值!想想,山木百无一用,即使高寿,它的价值又体现在何处?雁“不能鸣”,
留着何用,不死何为?读罢《庄子•山木》篇,山木和雁给身处新时代大发展中的我们
予启示:人生于世,要活出自己的价值。
山木,“用来作舟船,则沉于水;用来作棺材,则很快腐烂;用来作器具,则容
易毁坏;用来作门窗,则脂液不干;用来作柱子,则易受虫蚀”,它是匠人眼中彻头
彻尾“不中用的木材”,几乎没有任何价值;雁,“不能鸣”,只知道饱食终日无所
事事,同样,它在主人的眼中也是一无是处的。它们在世人眼中都是没有价值的物,
所以,山木遭遇匠人的鄙弃,雁成为主客的盘中物,这也就不足为奇了。作为社会人,
我们实在是要从它们身上吸取教训的。
可是,在我们的身边还真的有不少类似于“山木”和“雁”这样的人。君不见,
我们身边那些患有“巨婴症”的人,一把年纪了还在享受着父母无微不至的照顾,宅
在家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沉迷于网游的生活;君不见,我们身边的“啃老族”终
日游手好闲却像吸血鬼一样吮吸着父母的血汗;君不见,一些不学无术、碌碌无为之
辈在职场上疲于奔命找工作难以安身……想想,这些人能真正为我们社会创造多少价值
呢?
可喜的是,我们这个社会拥有更多的是像袁隆平、钟南山、彭士禄这样为国家无
私奉献创造巨大价值的人。正是有了他们,我们的国家才会实现从“站起来”到“富
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转变,我们才能拥有今天美好的生活。也正是因为他们为
国家作出的伟大贡献,他们才被人民称为“国士”!
即使我们不能够成为像他们一样的人,但是我们也要努力地向他们靠近。用自己
的辛勤汗水为祖国的建设、经济的发展添砖加瓦。我们可以像河南郑州街头凌晨摆摊
的 96 岁的“励志奶奶”一样,30 年如一日做好一件事情;我们也可以像身残志坚的
在考场用脚写字考上同济大学研究生的无臂考生彭超一样,用坚强的意志克服重重困
难去追求理想,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我们也可以像……
俗话说:“人过留名,雁过留声。”人生于世,我们既要杜绝充当“山木”及“不
能鸣”之雁,又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创造价值,在自己的人生画板上涂上厚重的色
彩!
下水文二
勇当良木,不做非鸣之雁
吴超丽
大木无用得以存活,而大雁不鸣而遭杀食,这虽是一则寓言,但倘若把大木和大
雁的处境看作人的处境,处于这样的两难境地,我们该怎样才能保全自身?是该材,
还是不材?
千年前庄子给困惑的弟子的答案是“顺其自然”,千年后的今天呢?我要这样回
答:勇当良木,不做非鸣之雁。
倘若你是一棵大树,大而无用,既不能被经济学家发现你的可用之处,或被制作
家私或被制作房子,也不能被科学家发现你的可用之处,或被用来研究或被用来做实
验;既不能被美术家看上,把你画进画框里供人欣赏,也不能被作家看在眼里,把你
写进诗篇里让人歌颂。那么,试问你作为一棵这样的大树,又何意义?难道就是甘心
这样被人遗弃、自生自灭吗?如此生活,即便活上千岁、万岁,又有何乐趣可言?会
鸣的雁因为在主人看来有用,所以得以活下来,不能鸣的雁难道不恰恰是因为无用而
被宰杀的吗?既然“无用“的结果都是难逃被“遗弃”的命运,那么何不勇当一个“有
用”之人呢?
列夫托尔斯泰曾经说过人的生命不在于长度,而是在于深度。此观点与司马迁所
说的“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有异曲同工之处。他们更看重死得其所,
而非活得长久。因为有深度的人生,会像恒星般熠熠生辉、会如太阳般光芒四射,不
但成就了自己,更美丽了世界。董存瑞 19 岁的生命在举起炸药包的那一刻永远地停
止了,但他不畏牺牲的精神如一曲壮美的赞歌,永远飘荡在中华大地的上空,荡气回
肠;雷锋虽只有 22 年的短暂人生,但他助人为乐的精神如一面旗帜,永远飘扬在中
华民族的精神高地;黄文秀——牺牲在一线的基层干部,30 岁的芳华虽短暂,但却如
一朵永不凋谢的“黄花”,把风景映在百色的大山里、把馨香撒在脱贫的战场上。萧
伯纳说:“生命的道路在于把地狱变为天堂,把人变为上帝,在于在那‘苦难的山谷’
里点起一盏万年灯,普照大千世界。”所以,人不应在“有用无用”中苦恼彷徨,更
不应为了活出生命的长度而畏首畏尾、明哲保身,而应勇于进取、勇于担当,努力做
一个对他人对社会有用的人。
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怎样才算一个有用的人?如袁隆平爷爷这样,在水稻的田地
里扎根,专注、认真,只为“禾下乘凉梦“;如张桂梅老师那样,在偏僻的山沟里坚
守,热情、奉献,只为替大山的女孩打开人生之窗;又或者像任正非这样,做一个有
骨气不屈服的企业家?又或者如钟芳蓉同学那样,在浮躁的社会中坚定地选择一个自
己感兴趣的考古专业?……但无论如何,绝不能苟且地活着。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中
国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或者我们怀揣一颗家国情怀的心,与祖国一起追
梦,这样的人生也许才有价值,做这样的人或许可称为“有用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