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各地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语文月考试题汇编现代文阅读专题(一)
加入VIP免费下载

湖北省各地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语文月考试题汇编现代文阅读专题(一)

ID:672528

大小:79.04 KB

页数:32页

时间:2021-04-15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1 湖北省各地 2020-2021 年高一下学期 3 月语文月考试题汇编 - 现代文阅读专题(一) 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县国际育才高级中学 2020-2021 学年高一 3 月月考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I(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材料一: 整体而言,网络小说的典型形态和传统通俗文学是一脉相承的。互联网的作用体现在使小说创作者与 读者之间建立新的联系,读者通过互联网推动创作者开发出更多新题材、新创作方式和新内容。创作者们 在同一平台上相互竞争,也会推动内容进化,使得内容走向“多元化”。可以说,中国网络小说在全球都 是走在前列的,对中国当代文化发展产生了很强的推动力。 互联网传播和反馈速度更快,交流更直接。用户通过互联网贴出小说,瞬间就能到达读者手中。作家 可以快速调整内容,写作水平也会快速提高。很多小说开头很一般,甚至漏洞百出,但写了几个月之后, 作品渐入佳境,让人无法割舍。互联网对创作的提升帮助非常大。 网络文学的面貌几年就会发生一次巨大变化,不断推陈出新。近 20 多年来,网络文学有三个最直观 的变化:一是数量更加庞大。最早的时候,论坛上前一晚所有小说的更新内容,早上起来花一两个小时就 可以看完。现在网络小说每天的更新量之大,无论你怎么翻页都翻不完。二是从模仿到原创。当时大部分 内容,10 部有 9 部是玄幻类作品,题材比较单一,而现在仅大类就有 200 多个,下面小流派更多,原创性 大大提高。三是质量大幅提高。当时作品大多模仿痕迹很重,语言和构思也比较稚嫩。现在很多作家文笔 老练。今天,网络小说可以说聚集了通俗文学领域的很多优秀作家作品。 在日本、韩国和东南亚各国,我们的网络小说已经大量进入,翻译后不存在接受障碍,国内的热门作 品,在国外受欢迎程度也很高。在欧美,近两年也开始出现翻译中国网络小说的趋势,截至 2019 年初已 翻译 100 多部,起点国际上线后,有了专业译者组的帮助,迄今翻译 500 多部。这是我们以前很难想象的, 尤其是我们网络小说都很长,几百万字、上千万字的都有。有国外爱好者花如此大的精力和成本主动翻译, 2 说明我们的网络文学有内容品质优势,成功走出去本身很能说明问题。 在中国整个文化市场中,网络文学行业发展是超前的,广度大,种类丰富,内容质量过硬。但一个国 家的文化实力不是单一文艺领域就能造就的,它是各行各业协作的结果。目前为止,除了孙悟空这样的传 统经典形象之外,我们还没有一个全新创作的、在全球市场都广受欢迎的当代文化符号。如果我们能在网 络文学作品中发掘出这样的资源,再通过下游改编把它放大,打造出一个代表新时代中国的文化符号,才 算是中国流行文化真正的成功。 (摘编自《互联网加速文学进化》) 材料二: 网络文学,作为改革开放带来的文化成果,于 20 世纪 90 年代随着互联网进入中国而诞生。作为一种 大众文字样式,网络文学在诞生之初,从技术上实现了普通文学青年的写作零准入,打破了传统文学通过 印刷出版的高门槛,情感爆发力、创作想象力空前高涨,大批玄幻、仙侠、科幻、都市等类型作品纷纷登 场,并得以迅速发展壮大。同时,在内容表现和手法运用上,网络作者自觉、自发、自愿地接续了中华优 秀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学经典的脉络,大量优秀作品随之产生。经过二十几年的发展,网络文学一路走来, 逐渐进入主流视野,不断迈向经典化、精品化。 时至今日,越来越多的作者、读者加入网络文学中来,这与网络文学的本体特征和属性有着内在的关 联。网络小说作为互联网时代的产物,作为大众文化的果实,作为以青年为主体的广大作者抒发情感和想 象的载体,也作为以青年为主体的广大读者寄予情感和梦想的阵地,随科技更新迭代,从 PC 到移动,从 文字到 IP,以文字为源头的主体性从没改变。创作与阅读的主体关系不仅互为表里,也伴随着网络文学的 发展进程,成为以青年为主体的娱乐化的必然诉求。网络文学成为当代中国重要的文化现象,同时也成为 创作与阅读双方的日常,陪伴着他们成长。 网络文学的热血幻想不仅是一个“白日梦”,而且是基于人类社会的终极愿望,携带着人类文化基因 密码,合乎人类情感的发生发展。如果说网络文学是专指在网络上发表并传播的一种带有大众文化属性的 外在表达,那么,热血幻想就是网络文学内在的本体特征,也是网络文学创作的主体标识。 (摘编自《凸显本体特征 深植现实观照——二零一九年网络文学创作管窥》) 材料三: 在新媒介语境中,现实主义传统应该重新得到重视与强调,被赋予新的生命力。 3 在中国作协发布的“2018 中国网络小说排行榜”上,现实类题材作品占据了一半的席位,而有的文学 网站“现实频道”上线不到一年,就有 4 万多部现实题材作品。与此同时,传统的幻想类题材也开始生活 化,被称为“生活流”。这种现实题材的创作倾向既是网络文学发展 20 年之后自我转型、突破瓶颈、扩 大创作空间的需要,也与网络社会由早期的虚拟空间日渐转向虚拟与现实的互渗相关,这在客观上为现实 主义传统的回归与重建奠定了基础。 网络文学突出的社会性,要求重建现实主义传统。数字媒介前所未有地加强了文学的社会性。网络文 学成为一种社会形式,它的生产、运营与阅读模式具有突出的社会性特征。写作与阅读不再是传统文学的 个人行为,而是社会性、群体性事件。与此同时,网络文学与日常生活具有密切的相关性,并通过影视、 游戏、动漫等衍生品进行了广泛地传播,改造着参与者的日常生活,发挥着重要的社会与文化功能。由于 网络文学的过度商业化,部分网络文学作品呈现出利已主义、拜金主义等不良思想倾向。面对这种情况, 显然需要重新强调现实主义传统的思想性、倾向性,强调文学的教育作用与社会责任意识,要求网络文学 传递社会正能量,提升整个社会的人文精神。这样既有利于中国年轻一代价值观的塑造,也有利于网络文 学的海外传播。 (摘编自《开启新媒介现实主义 切近网络文学发展实际》)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网络小说尽管依赖新兴的互联网而产生、发展,但从整体上说,在题材、创作方式等方面还是和传统通 俗文学一致的。 B. 近 20 多年来中国网络文学数量更加庞大,原创性大大提高,质量大幅提高,优秀作家作品大都聚集于 通俗文学领城。 C. 作为改革开放的文化成果的网络文学,凭借写作的零准入、发表的无门槛,表现出强大的情感爆发力、 创作想象力。 D. 当前网络文学出现向现实主义传统回归的趋势,具体表现为现实类题材作品数量增多,传统的幻想类题 材生活化。 2.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网络小说走在世界前列,推动中国当代文化发展,大量进入日本、韩国和东南亚各国,颇受欢迎, 近两年开始走进欧美。 4 B. 凭借着互联网迅捷的传播与反馈速度,网络小说创作者与读者可以互相交流,作家能快速调整内容,甚 至迅速提高写作水平。 C. 网络文学诞生之初,玄幻、仙侠、科幻、都市等类型作品纷纷登场;网络作者并未丢弃中华优秀传统文 化与西方文学经典的脉络。 D. 网络文学是大众文化的果实,成为以青年为主体的娱乐化的必然诉求,其本体特征与创作的主体标识是 基于现实的热血幻想。 3. 下列说法中,不属于文中“网络文学中重建现实主义传统”表现的一项是( )。 A. 《大国旗舰》《大国重工》虽然是穿越文,但分别展现了中国造船工业、重型装备工业的发展壮大。 B. 《你在万丈荣光中》有穿越元素,也有以大篇幅文字展现“最美逆行者”消防员的生活,充满正能量。 C. 由网络小说改编成的电视剧《大江大河》的热播,让投资方看到了现实类题材剧的广阔商业前景。 D. 网络文学作品《上海繁华》展现了社会底层小人物艰苦奋斗、顽强创业、自强不息的精神。 4. 材料三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 5. 当前如何推动网络文学健康发展?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1. D 2. D 3. C 4. ①开门见山亮出观点,能引发关注。②主体部分采用并列式结构,从可能性与必要性两个方面论证,层 次清晰,逻辑严密。③运用了举例论证等方法,论证时密切联系现实,现实针对性强。 5. ①利用网络文学打造代表新时代中国的文化符号;②密切关注广大青年的情感与梦想的诉求,凸现主体 特征;③促进现实主义传统的回归与重建。(主管部门要求网络文学传递正能量) 【解析】 【分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5 A.“在题材、创作方式等方面还是和传统通俗文学一致”错误,原文是“网络小说的典型形态和传统通俗 文学是一脉相承的”“读者通过互联网推动创作者开发出更多新题材、新创作方式和新内容”。 B.“优秀作家作品大都聚集于通俗文学领域”错误,原文是“网络小说可以说聚集了通俗文学领域的很 多优秀作家作品”。 C.“写作的零准入、发表的无门槛”错误,原文是“文学青年的写作零准入”“打破了传统文学通过印 刷出版的高门槛”。 故选 D。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材料中信息,辨析材料中信息要点能力。 D.“网络文学是大众文化的果实,成为以青年为主体的娱乐化的必然诉求,其本体特征与创作的主体标 识是基于现实的热血幻想”理解有误,依据原文中“创作与阅读的主体关系不仅互为表里,也伴随着网络 文学的发展进程,成为以青年为主体的娱乐化的必然诉求”“……,热血幻想就是网络文学内在的本体特 征,也是网络文学创作的主体标识”分析可知,“成为……必然诉求”的是“创作与阅读的主客体关系”, “其本体特征与创作的主体标识”是“热血幻想”,不是选项中“基于现实的热血幻想”,故此项表述 “基于现实”“热血幻想”属于无中生有,于文无据。 故选 D。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筛选辨析材料中信息能力。 C.“让投资方看到了现实类题材剧的广阔商业前景”理解片面,从材料三的第三段可知,“重建现实主 义传统”着重于强调文学的教育作用与社会责任意识,传递正能量,此项仅指出“现实类题材剧的广阔商 业前景”,没有说明该剧“传递正能量”的作用。 故选 C。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论证方法和论证思路的能力。 6 本题要求学生简要说明材料三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解答时,考生可从论证思路(提分解式:提出论题、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论证的结构模式(总分式结构、对照式结构 、层进式结构、并列式结构)、论证 方法等角度考虑。掌握几种常见的论证方法及其表达效果。重点:引证、例证、比喻论证、正反对比论证 (有时文本从反面进行论证,但未必有正反对比,这时只答从反面论证即可)。仔细阅读材料三,首先在 论点的提出上,材料三首句单句成段,直接表明观点,开门见山,提出“在新媒介语境中,现实主义传统 应该重新得到重视与强调,被赋予新的生命力”的观点; 第二、三段进行论证,采用并列式结构,依据各段的关键句“……,这在客观上为现实主义传统的回归与 重建奠定了基础”“网络文学突出的社会性,要求重建现实主义传统。数字媒介前所未有地加强了文学的 社会性”,从可能性与必要性两个方面论证,分析出各自的论证内容,分析出他们的论证关系; 在分析论证时,作者运用了举例论证和作比较论证的方法,如“在中国作协发布的‘2018 中国网络小说排 行榜’上,现实类题材作品占据了一半的席位,而有的文学网站‘现实频道’上线不到一年,就有 4 万多 部现实题材作品”,联系现实,具有说服力。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材料中信息,针对材料中某一问题提出自己见解能力。 本题要求学生结合材料谈谈对当前如何推动网络文学健康发展的看法。仔细阅读题目所给的三则材料,依 据材料一中关键句“但一个国家的文化实力不是单一文艺领域就能造就的,它是各行各业协作的结果。目 前为止,除了孙悟空这样的传统经典形象之外,我们还没有一个全新创作的、在全球市场都广受欢迎的当 代文化符号。如果我们能在网络文学作品中发掘出这样的资源,再通过下游改编把它放大,打造出一个代 表新时代中国的文化符号,才算是中国流行文化真正的成功”,考生可提取关键词“文化符号”,概括出 “利用网络文学打造代表新时代中国的文化符号”之要点; 依据材料二“从技术上实现了普通文学青年的写作零准入,中时打破了传统文学通过印刷出版的高门槛, 情感爆发力、创作想象力空前高涨,大批玄幻、仙侠、科幻、都市等类型作品纷纷登场,并得以迅速发展 壮大”“创作与阅读的主体关系不仅互为表里,也伴随着网络文学的发展进程,成为以青年为主体的娱乐 化的必然诉求。网络文学成为当代中国重要的文化现象,同时也成为创作与阅读双方的日常,陪伴着他们 成长”,考生可提取关键词“青年”“情感与梦想”“诉求”,概括出“密切关注广大青年的情感与梦想 的诉求,凸现主体特征”之要点; 依据材料三扣住“现实主义”“回归”“重建”,概括出“促进现实主义传统的回归与重建”;如答“部 7 门要求网络文学传递正能量”亦可。 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咸丰县春晖学校 2020-2021 学年高一 3 月月考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材料一: 《伟大的转折》用镜头寻觅红军战士的闪光足迹,用艺术丈量惊心动魄的血色距离,力图通过一幕幕 以少胜多的浴血搏战、一场场殊死战役的惨烈与凶险,叩问如今的人们:我们当年为什么出发的初心可还 记得清?红军在长征路上书写的壮烈史诗可还读得懂? 《伟大的转折》选择深入植根史实,坚持现实主义创作手法,尽量对长征的真实状态做历史和艺术的 还原——艰难的抉择、艰苦的跋涉、艰窘的生活和浴血的战斗。作品讲述的是红军长征最关键的一段时间, 即湘江战役后,转战黔、滇、川等地的 5 个月发生的事情。应当说,这是我党的一次思想解放,是我党带 领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走向胜利与复兴的伟大转折和起点。 经过 80 多年的岁月淘洗、时空化合,长征精神已不仅仅属于一个军队、一个政党、一片地域,它已 经成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一部分,成为人类战胜邪恶所表现的敢于牺牲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伟大的 转折》真实地再现历史,艺术地揭示历史经验,这是为了坚守和传承留存在历史中的高贵英雄主义精神, 以期其成为今天的思想烛照和精神钙质。当然,这部剧还存在一些不足,如制作不够精致、特型演员的形 似与神似拿捏得不够到位等。长征有着说不尽的深厚历史内涵、思想内涵、人文内涵,它在历史长河中渐 渐远去,但艺术创作的长征任重道远。 (摘编自李树声《让长征精神成为我们的精神之钙》,2019 年 11 月 5 日《光明日报》) 材料二: 80 多年前,长征的胜利促使当时大批进步青年奔赴革命圣地延安,投身革命事业,这直接促进了我们 党和军队在抗日战争中的大发展。80 多年后的今天,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就是新的长征。长征精 神没有丢,不能丢,更不会丢,因为它具有更多新的时代意义。 长征途中,“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革命战士为何有如此英雄气概?答案是他们坚守 着共产主义信仰追求。正所谓:心有所信,才能行远;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 8 走过的这 95 年,又何尝不是一场始终“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伟大长征?80 多年前的长征体现了中国 共产党人的精神自信与文化自信,这种“走自己的路”的自信正逐渐沉淀升华为中华民族前进的强大定力 和深厚历史底蕴。正如毛泽东同志后来所说:“我们现在遇到的困难不算很大,有什么了不起呀!比起万 里长征,爬雪山过草地,总要好一点吧。”长征的胜利表明,中国共产党只有高扬理想信念的风帆,保有 对社会主义事业的必胜信念,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摸索中、自省中、挫折中、成功中获得自信, 才能从容应对各种考验,不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向前进。. “一个行动胜过一打纲领。”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当年的红军既尊重客观规律,又永葆斗志 和毅力;既勇于直面困难,又敢于接受挑战。长征的胜利启示我们:艰难困苦,玉汝于成。长征不常有, 长征亦常态。当前,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精神懈怠的危险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我们 应明确关键时期还会有许多新的“雪山”“草地”需要跨越,许多新的“金沙江”“大渡河”需要征服。 绝不能看到困难就畏首畏尾、喊苦喊累,提条件讲难度,向挫折和压力妥协,否则,任何工作都只能受困 于“泥沼”,寸步难行。 在长征前,红军的三大任务之一就是要向群众宣传,做群众工作,帮助群众建立政权和地方党组织。 长征途中,红军用实际行动丰富和发展了党的群众路线。在红军途经少数民族地区时,很多少数民族同胞 主动为红军带路、送粮草、救护伤病员。可以说,长征精神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红军是人民的军队, 人民群众是红军的胜利之本。 80 多年前的长征有终点,中国共产党人、中国人民的长征没有终点。中国梦的具体表现是国家富强、 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它归根结底是人民的梦。但幸福不会从天而降,美梦不会自动成真。只有把党的战 略目标变成群众的自觉实践,不忘密切联系群众,不断调动人民群众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 聚合众力、融合众智,以实现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摘编自《新时期长征精神的时代意义》,2016 年 12 月《大庆社会科学》) 材料三: 长征是“当今时代无与伦比的一次史诗般的远征”。令人感叹的是,长征其实也是“一群年轻人的进 发”。因为在这支一往无前的队伍里,大约 54%的人是 24 岁以下的年轻人。在江西信丰,中央红军长征路 上牺牲的第一位师长洪超只有 25 岁;在湖南道县,死守湘江阵地的陈树湘只有 29 岁…就是这群胸怀理想 的年轻人,在这条淬火成钢的道路上舍生忘死、抛酒热血,谱写了一曲壮丽的青春之歌。 对今天的年轻人来说,怎么看待来时的路,往往决定了能否走好未来的路。让人欣慰的是,不断有年 9 轻人回到长征路上,用脚步与先辈对话,切身感受这一传奇史诗。一名 20 多岁的网络主播,用直播的形 式挖掘红军艰苦卓绝的英雄故事,观察长征路上变化与发展中的今日中国;一名 95 后大学生在重走长征 路时,为过去不了解红军的艰辛而流泪。精神是可以传承的,这条地球红飘带孕育的英雄的基因,感染与 召唤着一代又一代人在这条曲折而顽强的道路上努力奔跑、奋力前进,探寻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密码。 有人曾提出疑问,今天的年轻人还用“长征”、还能“长征”吗?答案当然是肯定的。因为长征除了 是脚步的丈量,更是精神的洗礼、思想的升华。青年的人生目标会有不同,职业选择也有差异,在成长和 奋斗中会收获成功和喜悦,也会面临困难和压力。只有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 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才能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升华人生境界。 (摘编自盛玉雷《激扬新长征的青春力量》,2019 年 6 月 24 日《人民日报》)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长征精神表现出了敢于牺牲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因而成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一部分。 B. 长征精神启示我们,只有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才能克服精神懈怠的危险,在新时代阔步前行。 C. 长征的历史告诉我们,只有依靠人民群众,才能建立政权,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D. 对今天的年轻人来说,要想走好未来的路,就要以直播的形式挖掘红军的英雄故事。 2.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伟大的转折》采用现实主义创作手法,聚焦红军长征最关键的一段时间,引发人们的思考。 B. 用艺术再现历史,更利于大众接受,也益于传承长征精神,但艺术并不代表历史。 C. 年轻人重走长征路,不仅可以用脚步与先辈对话,还可以确定未来之路的方向,探寻成功的密码。 D. 新时代的年轻人,依然需要“长征”,只不过“长征”的含义有所变化,它更强调精神和价值。 3. 下列说法中,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 A. 闽南师范大学校团委组织团员开展“重走红军路”主题活动,通过带领学生们体验“红军长征路”,提 升新时代青年的思想和精神境界。 B. 近日,电影《红色往事》在共青团江西省委“创在江西”青创 AI 基地举行公益放映活动,这标志着电 10 影《红色往事》重走长征路公益放映万里行活动正式开始。 C. “他们这种长征精神,将成为我人生中重要的一课,我也会坚守和发扬这种精神,从而走好我今后的人 生路。”广西大学生“重走长征路”主题活动结束后,参加的学生说。 D.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扎实推进,州委书记率州级领导干部前往红 原县、松潘县开展革命传统教育活动,沿着红军在阿坝的足迹重走长征路,从红色基因中汲取营养和力量。 4. 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 5. 我们应该如何传承和发扬长征精神?请结合材料和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1. B 2. C 3. B 4. ①运用比喻论证。在论证长征精神是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时,以“雪山”“草地”“金沙江”大渡河” 等比喻新时期无数个需要面对的挑战,指出我们绝不能看到困难就畏首畏尾、喊苦喊累。②运用引用论证。 引用诗词和名言增加文章的文学性,引用毛泽东的话,增加论述的可信度。③运用对比论证。文章无论是 在提出观点时,还是在中间论述时,时时不忘用 80 多年前和 80 多年后进行对比,突出了长征精神的时代 意义。④采用总分总结构。开头先提出总论点“长征精神具有更多新的时代意义”,然后分为“坚定理 想”“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依靠人民群众”三个分论点进行论述,最后再次总结观点,强调长征精神的 时代意义。 5. ①重走长征路,用脚步与先辈对话,在心底与先辈共鸣,了解红军英雄们的艰辛;②积极主动地组织或 参加不同形式的红色教育活动,了解更多的红军故事,从中汲取精神营养,使自己的人生思想得到升华; ③生活中,当遇到困难的时候,想想当年红军长征的不易,鼓励自己勇敢向前;④坚定理想,不断追求, 朝着自己的人生目标不断奋进。 【解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对 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 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 A 项,“长征精神表现出了敢于牺牲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因而成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一部分”错误, 11 选项因果关系错误,在材料一第三段中,“成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一部分”与“成为……敢于牺牲的大 无畏的英雄气概”应该是并列关系,而非因果关系; C 项,“只有依靠人民群众,才能建立政权”错误,这一说法在文中没有依据,材料只是说长征前红军的 任务之一是“帮助群众建立政权和地方党组织”; D 项,“要想走好未来的路,就要以直播的形式挖掘红军的英雄故事”说法绝对,“以直播的形式挖掘红 军的英雄故事”只是今天的年轻人切身感受长征的一种做法。 故选 B。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分析概括内容要点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 择“正确”或“错误”“一项”或“两项”的要求,如本题“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 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材料一和三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 C 项,“年轻人重走长征路,不仅可以用脚步与先辈对话,还可以确定未来之路的方向,探寻成功的密码” 错误,选项曲解文意,材料三第二段说的是“对今天的年轻人来说,怎么看待来时的路,往往决定了能否 走好未来的路”,文中是“怎么看待来时的路”,而不是“重走长征路”。 故选 C。 【3 题详解】 本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 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同时关注选项叙述与文章内容表达的细微差别。本题要求选出“下列说法中,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 观点的一项”。 首先要明确材料二的观点,材料二主要论证的观点是长征精神具有更多的时代意义。然后分析选项。 B 项,“……这标志着电影《红色往事》重走长征路公益放映万里行活动正式开始”说的是电影《红色往 事》重走长征路公益放映万里行活动正式开始,与材料二中长征精神在新时期的时代意义无关。 故选 B。 12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议论文论证方式以及论证结构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 题“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然后回顾议论文论证特点包括哪些内容,再结合材料二 分析。议论文的论证特点,不仅包括比喻论证、举例论证、引用论证、类比论证等论证方法的使用,也包 括论证的结构特点。通读材料二,从以上特点入手分析即可。 首先看论证方法,如第二段中,“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 “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我们 现在遇到的困难不算很大,有什么了不起呀!比起万里长征,爬雪山过草地,总要好一点吧”,这些诗词名 言属于引用论证,这可以增加论述的可信度;如第三段“当前,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 精神懈怠的危险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我们应明确关键时期还会有许多新的‘雪山’‘草地’需要跨越, 许多新的‘金沙江’‘大渡河’需要征服”,这里的“雪山”“草地”“金沙江”“大渡河”等比喻新时 期无数个需要面对的挑战,这是运用比喻论证;如第一段“80 多年前”“80 多年后的今天”以及在中间 论述时用 80 多年前和 80 多年后进行对比,这是对比论证,突出了长征精神的时代意义。 然后看论证结构。材料二共五段文字,第一段结尾以“长征精神没有丢,不能丢,更不会丢,因为它具有 更多新的时代意义”总领全文,提出观点,然后从第二段到第四段从“坚定理想”“发扬艰苦奋斗精 神”“依靠人民群众”三个方面进行论述,第五段再次总结观点,强调长征精神的时代意义。由此可知采 用了总分总的结构。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本内容,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 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我们应该如何传承和发扬长征精神?请结合材料和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 的看法”,然后浏览材料,找到材料中传承发扬长征精神的方式,根据这些内容概括,同时还要结合自己 的生活实际。由题干中的“结合材料和自己的生活实际”这一关键信息可知。在答题时,既要考虑到材料 本身,又要考虑到自己的生活实际,尤其是要和生活、理想相结合做到这两点。 如材料三中,“怎么看待来时的路,往往决定了能否走好未来的路。让人欣慰的是,不断有年轻人回到长 征路上,用脚步与先辈对话,切身感受这一传奇史诗。一名 20 多岁的网络主播,用直播的形式挖掘红军 艰苦卓绝的英雄故事,观察长征路上变化与发展中的今日中国;一名 95 后大学生在重走长征路时,为过 去不了解红军的艰辛而流泪。精神是可以传承的,这条地球红飘带孕育的英雄的基因,感染与召唤着一代 又一代人在这条曲折而顽强的道路上努力奔跑、奋力前进,探寻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密码”,由这些内容可 13 以概括为重走长征路,用脚步与先辈对话,在心底与先辈共鸣,了解红军英雄们的艰辛;如材料三最后一 段“长征除了是脚步的丈量,更是精神的洗礼、思想的升华。青年的人生目标会有不同,职业选择也有差 异,在成长和奋斗中会收获成功和喜悦,也会面临困难和压力”,当遇到挫折,遭受压力时,可以想想长 征的不易,以此来鼓励自己;如“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与时代同步伐,与人 民共命运,才能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升华人生境界”,这就要求我们要坚定理想,把自己和国家融为一 体,朝自己的目标前进;最后结合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的经历来看,可以参加各种红色教育活动,通过这些 活动来了解红军的故事,从中汲取精神影响,鼓励自己勇敢向前。 湖北省麻城市二中 2020-2021 学年高一 3 月月考语文试题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①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姓氏的国家,原始母系氏族社会就产生了姓氏。在关永礼先生所著的《中国 姓氏文化》一书中讲到,许多欧美国家名前姓后的姓氏构成方式,迟至中世纪才产生并传承下来。亚洲越 南、朝鲜等国的姓氏在 14 世纪左右才普及兴盛,而且多由中国传入。日本则更晚,1876 年才颁布《平民 必称姓氏、名字义务令》,普遍推行姓氏制度,改变了此前只有贵族、武士、神职官员才享有姓氏的历史。 ②而细致考究下来,“姓”的来历要比“氏”更古老。“姓”字是由“女”字和“生”字组成的,《说 文解字》解释:“姓,人所生也。”远古的人类只知其母不知其父,姓就代表了一个人母系血统,一个始 祖母所生的后代即为同姓。中国的古姓中大多都有“女”字偏旁,如姬、姜、嬴、姒、妫、姚等,也正反 映了“姓”和母系血统的密切关系。 ③远古的人们把氏族繁衍的功劳归于某种神秘的自然力量。比如在周人的传说中,他们的始祖母姜嫄 因踩了熊的脚印而生了后稷,因此周人以熊为图腾,并姓姬,甲骨文“姬”字的右半部,就是熊的脚印的 象形。而在商人的传说中,他们的始祖母简狄因吞食了燕子蛋而生了契,所以商人就以鸟为图腾,并姓子, 子就是卵或蛋的意思。 ④如果说,“姓”是来自母系,那么“氏”就是来自男性。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的繁衍,男性在生 产和战争中的优势不断凸显,氏族群体中出现了强有力的男性首领,他们要对自己率领的群体用某种称号 作出区分,这就是“氏”的来历。最初的氏,是这个氏族男性首领的称呼。 ⑤战国以后,随着经济的发展,政局的动荡,许多贵族降为平民。原本只有卿大夫之家才有资格立氏, 14 随着士和平民地位、权力的上升,他们也开始称氏。氏已不再是贵族特有的标志,人们在交往中互相称名 称氏,成为社会发展的需要。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彻底废除分封制,全面推行郡县制,氏只剩下了标记直 系血统的作用,性质上没有了贵贱之别。汉代以后,通称为姓,自此姓氏彻底合一。 ⑥现在人们所说的名字是指一个人的名,与古代所说的名字不同。古代的名与字分指,均为一个人的 称号。名,是一个人在成年之前的称呼,字则是他成年后步入社会时的称呼。 ⑦中国的这种名、字双轨制早在周代就已经形成。古人的名,主要用于自称;士人的字,主要用于他 称。古代婴儿出生满两个月就要命名。《礼记》中说“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许嫁,笄而字”。这 是因为古代男子二十岁时行结发加冠之礼,以示成年,开始取字。女子十五岁结发加笄(束发的簪子), 作为成年的标志,可以取字。一个人成年后,由长辈原先为其取的名已不便在社交场合中被人指名道姓地 径直称呼,应另外换一个平辈或晚辈可以称呼的新名,否则被视为无礼。因此,以字相称,表示尊敬。 ⑧字独立于名之外,又与名密切相关。如诸葛亮字孔明,“亮”与“明”可以相互注释,字义相近。 也有名与字互为补充,可以连义推想的,如岳飞字鹏举,“鹏举”取大鹏振翅高飞之意,与“飞”互为补 充。还有以反义相对取字的,如宋代理学家朱熹字元晦,“熹”与“晦”字义相反。 ⑨除了名、字以外,有些古人还有号。虽然春秋时期已有称号的现象,但宋代才是号的大普及时代。 明清时期,士人取号之风特盛。清未民初以后,字与号逐渐被笔名、艺名所取代。 (选自《北京日报》2014.02.19) 1. 下列关于“中国姓氏”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姓氏产生于原始母系氏族社会,关永礼先生认为中国姓氏远远早于欧美国家,更早于亚洲的越南、 朝鲜、日本等国。 B. 中国最初的姓来源于母系,而氏来自男性,而且汉代以前氏是贵族特有的标志,汉以后姓氏就完全合一, 统称“姓”。 C. 中国古姓的字形大多带有女字偏旁,这种造字结构蕴藏着一个历史事实,即中国大多古姓与母系血统有 着密切的关系。 D. 中国人称氏最初只有卿大夫之家才有资格,后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政局的动荡,士和平民地位逐渐上升, 他们也开始称氏。 15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在古代,名和字是不同的称号:名,是一个人在成年之前由长辈为其所取的称呼,而字,则是他成年后 步入社会时的称呼。 B. 中国名与字的双轨制自周代形成以来,延续了几千年,清末民初以后,字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 的是笔名、艺名。 C. 古代男子年龄到了二十岁才加冠取字,有“字”之后,“字”就在社交场合被广泛应用,而“名”则退 出了社交场合。 D. 古人的“名”与“字”之间的联系十分密切,或字义相近,相互注释,或连义推想,互相补充,或反义 相对,对比鲜明。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到 14 世纪左右亚洲越南、朝鲜等国的姓氏才普及兴盛,日本则更晚,而且多由中国传入,由此他们的 姓氏和母系血统关系密切。 B. 中国古代的氏与分封制有着密切的关系,分封制彻底废除后,氏只剩下标记直系血统的作用,性质上已 没有了贵贱之分。 C. 古人称自己通常称自己的名,称别人通常称他的字,以表示对对方的尊敬,如诸葛亮自称“亮”,鲁肃 则称他“孔明”。 D. 有些古人会取号,号出现于春秋时期,但到了宋代,号才进入了大普及时代,而到了明清时期,士人取 号之风非常盛行。 【答案】1. B 2. C 3. A 【解析】 【分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 16 B.“汉代以前氏是贵族特有的标志”错,原文是“战国以后……氏已不再是贵族特有的标志”。 故选 B。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C.“‘名’则退出了社交场合”错,结合“古人的名,主要用于自称”“一个人成年后,由长辈原先为 其取的名已不便在社交场合中被人指名道姓地径直称呼,应另外换一个平辈或晚辈可以称呼的新名,否则 被视为无礼”分析,可以用于社交场合自称。 故选 C。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A.“他们的姓氏和母系血统关系密切”错误。结合“原始母系氏族社会就产生了姓氏”“日本则更晚, 1876 年才颁布《平民必称姓氏、名字义务令》,普遍推行姓氏制度,改变了此前只有贵族、武士、神职官 员才享有姓氏的历史”等分析,“他们的姓氏和母系血统关系密切”无中生有。 故选 A。 湖北鄂州梁子湖高中 2020-2021 学年下学期高一年级月考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经过 30 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但制造业大而不强,产品档次不够高,自 主创新能力较弱,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需要一大批具有工匠精神的劳动者挥洒汗水、奉献智慧。 工匠精神是一种严谨认真、精益求精的精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工匠精神,大至“格 物致知”的理念,小如“家有良田万顷,不如薄艺在身”的意识,都与工匠神有着密切联系。回顾历史, 从古代的鲁班、庖丁,到新中国成立后的八级工,我国一直不缺乏对工匠精神的推崇。上世纪五六十年代 流传的一句歇后语“八级工拜师——精益求精”,反映了当时社会上对工匠精神的崇尚。但近些年来,“速 度为王”成为一些地方和企业的时髦用语,工匠精神逐渐被忽视,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我国制造业大而 17 不强。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期,如果说提高科技创新水平、强化工业基础能力、提升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水平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硬件”,那么,工匠精神则是制造业转型升级必不可少的 “软件”。缺少“软件”支撑的“硬件”,难以充分发挥作用,建设制造强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精益求 精、注重细节的工匠精神。把品质从 99%提高到 99.99%,将产品的每个细节尽可能做到极致,是工匠精 神的精髓。在建设强国的进程中,现代产业工人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价值,具有工匠精神的产业工人不 仅是现代化大生产中的“螺丝钉”,更是具有“匠心”的工业艺术品大师,是现代制造业的栋梁。 当今世界,凡拥有发达制造业的国家,无不重视工匠精神的培育。德国人素以严谨的工作态度著称, 德国的现代化之路,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条技术兴国、制造强国的道路。从内涵看,支撑这条道路的则 是工匠精神。当欧盟其他国家经济处于衰退中时,德国经济却能一枝独秀、表现抢眼,这与德国人追求卓 越的工匠精神密不可分。在日本,制造者认为制作出一件优良的产品是自己的荣耀;如果由于自身疏漏而 导致产品缺陷,即是耻辱。这种“荣誉法则”推动很多日本企业数十年如一日专攻一种产品、一门技艺, 使其工业制造能力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培育工匠精神,需要改善社会文化环境、完善激励制度。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应具备“四个崇尚”, 即崇尚劳动,尊重生产一线劳动者的劳动;崇尚技能,让技能型人才有地位、有较高收入、有发展前途; 崇尚创造,真正的工匠应富有强烈的创新和创造精神;崇尚“十年磨一剑”的理念,摒弃急功近利的思想。 同时,合理的激励制度能够促使产业工人养成精益求精的习惯,最终形成体现工匠精神的行为准则和价值 观念。为此,应围绕产业工人的培训、奖励、社会保障等建立完善的制度体系,转变“重装备、轻技工, 重学历、轻能力,重理论、轻操作”的观念,逐渐形成培育工匠精神的良好土壤。 (摘编自李洋泉《在全社会培育弘扬工匠精神》) 材料二: 湖北省文联主席熊召政说,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同样适用于文化领域。这句话具有很强的现实 针对性。环视文化市场,一方面,百花齐放,佳作迭出;另一方面,虽然每年都有海量文学作品出版,上 万集电视剧播出,数百部电影上映,但仍存在着有数量缺质量的现象。浮躁之气、“将就”之风,不仅对 文化产品造成了浪费和伤害,更是对整个社会精神生活的一种伤害。要解决这些问题,文艺工作者必须从 “心”做起,坚守艺术理想,弘扬“工匠精神”,笃定恒心,才能创作出更多叫好又叫座的文艺作品。 “工匠精神",其核心在于“精益求精”,对文艺工作者来说,“工匠精神”就是对“思想精深、艺术 精湛、制作精良”的不懈追求。柳贵在皇甫村蹲点 14 年,深入了解农民生活,才创作出鸿篇巨制《创业 史》;海明威的《老人与海》先后修改 200 多次。古往今来,文艺精品无不是厚积薄发、千锤百炼的结晶。 而今,时代呼唤重拾“工匠精神”,文艺工作者责任重大,责无旁贷。希望我们的文艺工作者“铁肩 把 18 道义,妙手著文章”,领风气之先,塑“工匠精神”,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发好中国精神, 凝聚起中国力量,创作出更多为人民喜闻乐见的文艺精品。 (摘编自刘泉《文艺也应弘扬“工匠精神”》)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我国要完成经济发展的转型升级,具有工匠精神的产业工人将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B. 相较于德国,欧盟其他国家之所以经济衰退,主要在于他们忽视了工匠精神的培育。 C. 日本制造业水平长期领先世界,在于他们尊崇“荣誉法则”,长期专攻一种产品。 D. 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和建立合理的激励制度,是培育工匠精神的必要条件。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要建设制造强国,应当汲取传统文化的营养,借鉴外国经验,在质量、品牌、创造力等方面下功夫。 B. 产业工人如果没有严谨的工作态度,缺乏追求卓越的信念,就难以成为真正的工业艺术品大师。 C. 文艺领域的浮躁之气、“将就”之风,使得文化市场上大部分文艺作品粗制滥造,造成了极大的浪费。 D. 时代呼唤文艺工作者重拾“工匠精神”,从“心”做起,厚积薄发,千锤百炼,创作出更多文艺精品。 3.下列各项中,不足以体现“工匠精神”的一项是()(3 分) A. 在《红楼梦》创作过程中,曹雪芹曾经在悼红轩披阅十载,増删五次。 B. 景德镇的匠人仿制前人瓷器时,往往在细节处露一点破绽,以示敬畏 。 C. 在短短 35 年生活历程中,莫扎特完成了 600 余部不同体裁与形式的音乐作品。 D. 为给球面射电望远镜选择一个台址,南仁东用 12 年时间在贵州山区翻山越岭。 4. 结合文本,请说明材料一第 3、4 自然段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4 分) 5. 请根据材料内容,分条说明我们为什么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6 分) 【答案】 1.D【解析】A 项,“决定性的作用”说法绝对。只是强调重要,没有说“绝对性作用。B 项,无中生有, 原文并未提到欧盟其他国家经济衰退的原因。C 项,“在于他们尊崇‘荣誉法则’,长期专攻一种产品”错 误,选项将“日本企业制造能力”偷换成“日本制造业水平”,同时文章并未说明这是日本工业制造能力 19 长期领先世界的原因。故选 D。 2.C【解析】“造成了极大的浪费”错。结合原文“虽然每年都有海量文学作品出版,上万集电视剧播出, 数百部电影上映,但仍存在着有数量缺质量的现象”,可见文中只是说文艺作品粗制滥造的数量多,并未 强调比重大。 3.C【解析】突岀的仅是莫扎特创作的曲目数量多,与题干中的“工匠精神”无关。 故选 C。 4.①比喻论证,以“软件”为喻,论述了工匠精神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作用。 以“螺丝钉”为喻,论述了工匠的重要作用。 ②举例论证,举例日本、德国,说明拥有发达制造业的国家重视工匠精神的培育。 ③对比论证,德国和欧盟其他国家的对比,说明了德国经济在欧盟体系中一枝独秀。 (1 点 2 分,答出 2 点给 4 分。) 5.①有助于提高国家创新能力,加快制造强国建设。 ②有助于完成经济发展的转型升级,增强国家的国际竞争力。 ③可以激励更多的人投身技术工人队伍,推动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 ④可以改善社会文化风气,提高整个社会精神面貌。 (1 点 2 分,任意答出 3 点给 6 分(未分条说明扣一分)) 湖北省石首一中 2020-2021 学年高一下学期 3 月月考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 《周易·家人·彖辞》说“女正位于内,男正位于外”,这是男女居处隔离规范的思想基础。后世的 思想家在论述男女关系时,每每流露出这一思想的痕迹。《内则》说:“礼,始于谨夫妇,为宫室,辨内 外。男子居外,女子居内……男不入,女不出。”这大致说出了男女的不同活动范围。古人还经常引用《周 易》来论证这个理论。《左传·昭公元年》:“近女室,疾如蛊……女惑男,风落山,谓之‘蛊’。”从 一些细微的地方,如饮食、洗浴、出行等也可以看出两性的隔离,《内则》说,“七年,男女不同席,不 共食”;“外内不共井,不共浴。不通寝席,不通乞假。男女不通衣裳”;“男子入内,不啸不指,夜行 以烛,无烛则止。女子出门,必拥蔽其面,夜行以烛,无烛则止”。另外,由居处的隔离推延至言论上的 隔离,如“内言不出,外言不入。外言不入梱,内言不出梱”,它指男子事务不让女子知道,这与早期社 会中常见的“男子会社”可能有着密切的关系。在那里,为了保守属于男子的秘密,女子很自然地就被排 斥在外了。 性别隔离还表现为男女“授受不亲”。这一原则最先见于《孟子·离娄上》,《礼记·坊记》则从礼 制的层面对“男女授受不亲”作了规范。前面我们在谈到两性初期教育时,已经知道“七年,男女不同席, 不共食”,《坊记》所说还可以看到这一原则在现实中的强大束缚力和贯穿两性始终的精神,其中说:“姑、 姊妹、女子已嫁而反,男子不与同席而坐。”这是就常时、常事而言,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礼制又有特 殊的规定。《坊记》就说:“礼,非祭,男女不交爵。”《内则》所言与之相类:“非祭非丧,不相授器。” 20 从《内则》所记女子的教育中我们看到,女子可以“观于祭祀”,可以“礼相助奠”。也正是在祭祀时, 男女才有合法接触的可能。非礼即为越礼。 男女之防,著于叔嫂。礼书中特别对叔嫂之间的接触作了明确而严格的规定。如《礼记·杂记》:“嫂 不抚叔,叔不抚嫂。”《礼记·曲礼》:“叔嫂不通问。”《礼记·奔丧》:“无服而为位者,唯叔嫂。” 考《仪礼·丧服》,家庭同辈成员如兄弟、兄弟姊妹、娣姒之间,死后皆有相应服制,唯叔嫂无服。古代 人死大殓,哭者必以手抚尸,而《杂记》所说是人虽死,彼此不得接触。淳于髡与孟子的问答有助于我们 进一步理解男女之“授受不亲”。《孟子·离娄上》:淳于髡曰:“男女授受不亲,礼与?”孟子曰:“礼 也。”曰:“嫂溺,则援之以手乎?”曰:“嫂溺不援,是豺狼也。男女授受不亲,礼也;嫂溺,援之以 手者,权也。”权者,权衡也,权而得中。在遵循礼制精神的同时,可以对礼的某些教条作出变通,这在 孟子看来,并非越礼之举。但淳于髡与孟子的对话正好说明了在正常的情况下,“男女授受不亲”的礼制 还是应该遵循的。可见,这种观念在当时来说,仍然对两性的接触有着规范作用。 ( 摘选自肖发荣《“男女有别”观念探源》) 材料二: OswaldSpengler 在“西方陆沉论”里曾说西洋曾有两种文化模式,一种他称作阿波罗式的 (Apollonian),一种他称作浮士德式的(Faustian)。阿波罗式的文化认定宇宙的安排有一个完善的秩 序,这个秩序超于人力的创造,人不过是去接受它,安于其位,维持它;但是人连维持它的力量都没有, 天堂遗失了,黄金时代过去了。这是西方古典的精神。现代的文化却是浮士德式的。他们把冲突看成存在 的基础,生命是阻碍的克服;没有了阻碍,生命也就失去了意义。他们把前途看成无尽的创造过程,不断 的变。 这两种文化观很可以用来了解乡土社会和现代社会在感情定向上的差别。乡土社会是阿波罗式的,而 现代社会是浮士德式的。这两套精神的差别也表现在两种社会最基本的社会生活里。 男女生理上的分化是为了生育,生育却又规定了男女的结合。这一种结合基于异,并非基于同。在相 异的基础上去求充分了解,是困难的,是阻碍重重的,是需要不断地在创造中求统一,是浮士德式的企图。 浮士德是感情的象征,是把感情的激动,不断的变,作为生命的主脉。浮士德式的企图也是无穷止的,因 为最后的统一是永远不会完成的,这不过是一个求同的过程。不但这样,男女的共同生活,愈向着深处发 展,相异的程度也愈是深,求同的阻碍也愈是强大,用来克服这阻碍的创造力也更需强大,在浮士德的立 场说,生命力也因之愈强,生活的意义也因之愈深。 把浮士德式的两性恋爱看成是进入生育关系的手段是不对的。恋爱是一项探险,是对未知的摸索。这 和友谊不同,友谊是可以停止在某种程度上的了解,恋爱却是不停止的,是追求。这种企图并不以实用为 目的,是生活经验的创造,也可以说是生命意义的创造。恋爱的持续依赖于推陈出新,不断地克服阻碍, 也是不断地发现阻碍,要得到的是这一个过程,而不是这过程的结果。从结果说可以是毫无成就的。非但 毫无成就,而且使社会关系不能稳定,使依赖于社会关系的事业不能顺利经营。依现代文化来看,男女间 感情激动的发达已使生育的事业摇摇欲坠。 在乡土社会中这种精神是不容存在的。它不需要创造新的社会关系,社会关系是生下来就决定的,它 更害怕社会关系的破坏,因为乡土社会所求的是稳定。它是阿波罗式的。男女间的关系必须有一种安排, 21 使他们之间不发生激动性的感情。那就是男女有别的原则。“男女有别”是认定男女间不必求同,在生活 上加以隔离。这隔离不只是有形的,所谓“男女授受不亲”,而且还是在心理上的,男女只在行为上按着 一定的规则经营分工合作的经济和生育的事业,他们不向对方希望心理上的契洽。 在社会结构上,因之发生了同性间的组合。中国乡土社会里,家族取代家庭,以家族为基本社群,是 同性原则较异性原则更为重要的表示。 (摘选自费孝通《乡土中国·男女有别》)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男女有别是男女居处隔离规范的思想基础,它影响着后世思想家对男女关系的论述。 B.古代男女不仅居处隔离,言论上也是隔离的,男子事务不让女子知道,事实上女子事务男子也不 知道。 C.《内则》所言:“非祭非丧,不相授器。”言下之意是在祭祀和丧事时,男女就可以直接接触。 D.材料一引用孟子与淳于髡的对话主要是为了证明特殊情况下可以对礼的教条作出变通。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从浮士德文化观来看,两性恋爱的目的不是结婚生子,而是生活经验和生命意义的创造。 B.乡土社会的社会关系是阿波罗式的,它追求稳定,拒绝破坏,所以它不欢迎激动的、热烈的感情。 C.在中国乡土社会里,家族取代家庭,成为基本社群,表明当时人们认可同性原则比异性原则更为 重要。 D.阿波罗式的文化认为宇宙安排了一个完善的秩序,人可以适当改变它,但更重要的是接受它、维 持它。 3.根据材料,下列分析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现代社会的生育率持续走低、离婚率不断升高等等均可看出我们社会在由传统的阿波罗式向浮士 德式转变。 B.男女的结合基于异,在此基础上求相互充分了解就困难,而且男女的共同生活,越向着深处发展, 相异的程度愈深。 C.没有推陈出新,恋爱便难以为继。“恋爱是一项探险”便是对这一观点的形象表达。 D.乡土社会为了社会的安稳,采取两性隔离的方式,隔离产生距离,甚至筑下鸿沟。这是对个性的 抹杀,作者对此深恶痛绝。 4.简述材料一的论证思路。(4 分) 22 5.结合材料,分析浮士德文化和阿波罗文化对如今“男子休产假照顾孩子”这一做法可能持有的不同看 法。(6 分) 【答案】 1.B(解析:A 项由第一段“‘女正位于内,男正位于外’,这是男女居处隔离规范的思想基础。后 世的思想家在论述男女关系时,每每流露出这一思想的痕迹”可以得出“女正位于内,男正位于外”是“男 女居处隔离规范的思想基础”;B 项由第一段“由居处的隔离推延至言论上的隔离,如‘内言不出,外言 不入。外言不入梱,内言不出梱’,它指男子事务不让女子知道”,可以得知是正确的;C 项由第三段“《内 则》所言与之相类:‘非祭非丧,不相授器。’从《内则》所记女子的教育中我们看到,女子可以‘观于 祭祀’,可以‘礼相助奠’。也正是在祭祀时,男女才有合法接触的可能”可以得出“男女就可以直接接 触”是错误的;D 项由第四段“淳于髡与孟子的问答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理解男女之‘授受不亲’”及“但 淳于髡与孟子的对话正好说明了,在正常的情况下,‘男女授受不亲’的礼制还是应该遵循的”可知引用 孟子与淳于髡的对话不是为了证明特殊情况下可以对礼的教条作出变通而是证明应该遵循“男女授受不亲” 的礼制。) 2.D(解析:A 项由“把浮士德式的两性恋爱看成是进入生育关系的手段是不对的”,“这种企图并 不以实用为目的,是生活经验的创造,也可以说是生命意义的创造”可以得出是正确的;B 项由“在乡土 社会中这种精神是不容存在的。它不需要创造新的社会关系,社会关系是生下来就决定的,它更害怕社会 关系的破坏,因为乡土社会所求的是稳定。它是阿波罗式的。男女间的关系必须有一种安排,使他们之间 不发生激动性的感情”可以推知;C 项由“中国乡土社会里,以家族为基本社群,是同性原则较异性原则 更为重要的表示”可以得出;D 项“人可以适当改变它”文中无据。) 3.D(解析:D 项作者并非对此深恶痛绝,而是在作理性客观的分析。) 4.首先,作者指出礼制规定男女性别隔离体现在居处隔离及言论隔离上;接着,论证性别隔离还表 现为“男女授受不亲”;最后,论证男女之防,著于叔嫂。(答对 1 点得 1 分,答对 2 点得 3 分,答对 3 点得 4 分) 5.“男子休产假照顾孩子”,阿波罗文化是绝对不能接受这一做法的。因为阿波罗文化主张将男女 从生活到心理加以隔离,男子做了女人该做的事就是对稳定社会关系的破坏,这是离经叛道。(3 分) “男子休产假照顾孩子”是浮士德文化所认可和欢迎的。对于浮士德文化而言,追求男女对彼此的充 分了解,男人去做平常女人做的事就是了解女人的途径之一;浮士德文化喜新,求创造,对于他们而言, 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在于不断地创新,而“男子休产假照顾孩子”也可以说是一项“创举”。(3 分) 湖北省麻城市实验高级中学 2020-2021 学年高一 3 月月考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3 一夜之间,官员直播“带货”风靡全国。许多政府官员化身网红,为农副产品代言,成为老百姓眼中 的“带货员”。 领导干部“直播带货”的背后,是一个包括物流、存储、包装、配送、售后服务等多个环节的产业系 统。领导干部的直播间,对接起农户与市场。从公共管理的角度看,这更是一场政府服务的变革。在新媒 体日新月异的背景下,领导干部做工作不能只是文山会海、发号施令、签字审批、纸上来纸上去,还要走 出办公室,走到田间地头,深入移动互联网世界,实实在在为老百姓干实事儿。 不可否认,领导干部“直播带货”,兴起于疫情特殊环境,有其偶然性。但其必然性,是新技术的滚 滚浪潮对基层治理理念、方式和效能产生的根本性影响。 在一些地方的实践中,也确实出现官员“直播带货”走样变形的情况。部分领导干部将直播间当成秀 场,有的地方专门发文搞摊派,有的地方“亏本赚吆喝”,搞成了形式主义。 然而,以发展的眼光来看,任何一种新兴形式在初期都有利有弊,这并不妨碍基层治理理念更新与改 革的大方向。尤其是这种嵌入移动互联网、利用新技术手段优化行政生态、提高行政效能的有益尝试,拓 宽了政府与民众互动的空间和渠道,增强了老百姓对政府的信任感,值得大力探索并给以一定的容错空间。 (摘编自翟永冠、唐弢《要带货,更要带新思维》) 材料二: 前不久,南昌市民万女士向南昌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投诉称,自己在某电商平台直播间购买了深圳一家 贸易公司销售的虾,收到后发现部分虾已经变质,“虾头都是黑的”, 她在直播间向商家询问原因时, 竟被污蔑为“专业差评”。 无独有偶,今年,某明星主播一场直播下来销售额超 1 亿元,但其中多个产品此前涉虚假宣传曾被处 罚过。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直播电商购物消费者满意度在线调查报告》也显示,消费者对于虚假宣传 和商品来源渠道不正等乱象颇为担心。“假货太多”、“鱼龙混杂”、“货不对板”,是消费者反馈较多 的内容。 而直播带货频频“翻车”的背后,是部分主播运营公司和主播缺乏足够的产品鉴别能力,有的甚至不 问质量、给钱就播。 今年 5 月,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将“ 互联网营销师”列为 10 个拟新增的职业之一,并专门下 24 设了“直播销售员”工种。业内人士希望,相关部门尽快完善法律法规,制定行业标准,引导直播带货从 野蛮生长走向规范,促进行业长远健康发展。 (摘编自《半月谈》2020 年第 12 期) 材料三: 在传统商业体系中,基于用户心理和消费行为,商业模式包括:20 世纪早期出现的“饵与钩”模式, 即“搭售”模式; 50 年代麦当劳率先推出的“特许经营”模式; 60 年代沃尔玛的“超级市场”模式…… 这些传统零售业的基本商业模式和关键成功因素主要基于 LDF:Location(位置)、Detail(细节)、Franchise(连 锁化)。 而在新的商业形态里,零售业的关键成功因素变成了 SSS: Social(社群化)——企业与顾客不能只是 交易关系,必须是社群化的生活伙伴关系,才能生存; Service(服务化)——传统零售的服务仅限于卖场 内的便利,未来零售的服务必须提供直达家庭的服务;Supply-chain(供应链)——在渠道决定购买的阶段, 供应链体现为采购的强权与压价,未来供应链则体现为对优质供应资源的争夺与供应链关系的维护。 事实上,自 20 世纪 90 年代互联网快速发展之后,全球商业模式革新的速度始终在加快。搜索引擎、 社交媒体、O20、移动支付、数字货币、区块链等新兴思想和商业模式的诞生,对传统商业模式产生了巨 大冲击。商业模式从最早的线下实体商店,到后来的线上电商,再到移动互联网电商,此番疫情进一步催 热直播电商模式。 直播电商是对传统电商的一场颠覆。这不仅体现在渠道、终端、传播、支付等方面,更体现在流量格 局的重新分配。流量就是网民的自然访问量,是所有互联网经济的基础。传统电商需要靠其他网站引流, 但是直播电商把直播过程做成内容,本身自带流量。究其原因,是商业生态背后的社会形态发生了巨变。 社会化媒体、即时通讯媒体的出现,使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实现了信息的无障碍、自由、高保真、即时化的 传递及互动。这让每个人都可以不受地域、生活圈的限制,与互联网上的任何个人实现交流。自此,商品 售卖不用跨越万水千山,也无须在强势媒体上大搞宣传,只要掌握新媒体的社交化属性,便可相对容易地 与目标顾客建立关系。 (摘编自吕本富王静云《直播带货风靡,商业模式升级》)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领导干部直播带货既是疫情催生的偶然结果,也体现了新技术浪潮对基层治理产生的根本性影响。 25 B. 尽管直播带货出现虚假宣传等种种销售乱象,但面对新兴形式带来的这些问题,要给以容错空间。. C. 从传统电商到直播电商,在渠道、终端、传播、支付和流量格局的重新分配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化。 D. 直播带货走样、翻车,一是因为地方官员搞形式主义,二是因为部分主播方缺少鉴别力,一味追求利益。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嵌入了移动互联网和新技术手段的官员直播带货,优化提升行政生态和效能,增加了政府与民众的互动, 是政府服务的变革。 B. 居民投诉被污蔑为“专业差评”以及消协发布的调查报告说明消除商家与消费者之间存在的矛盾、促进 行业健康发展还需时日。 C. 从线下实体商店到直播电商的发展,反映了零售业的关键成功因素已从原先的位置、细节、连锁化转向 社群化、服务化、供应链。 D. 商业生态背后社会形态的巨变,使得新媒体的社交化属性具有不受地域、生活圈限制,相对容易地与目 标顾客建立关系。 3. 下列各项中,没有涉及新商业形态下零售业关键成功因素的一项是( ) A. 欧尚超市提供的淘鲜达服务,让消费者足不出户,在 1 小时内即可收到指定的新鲜蔬菜和水果。 B. 区长走进淘宝直播间,为当地商品“打 call”,对接起农户与市场,“带货”取得丰硕成果。 C. 在疫情常态化防控期间,永辉超市利用智能购物自助结算功能,减少消费者.在门店的停留时间。 D. 小米以用户参与为核心,建造了粉丝用户的自生产、自传播和自消费的循环式社群商业模式。 4. 请简要梳理材料三末段的行文脉络。 5. 请结合材料内容,谈谈如何营造“直播带货”的健康生态。 【答案】1. B 2. D 3. C 4. 首先指出直播电商对传统电商的颠覆性;接着指出其颠覆性的具体体现;然后指出其颠覆性的原因;最 后指出直播电商的优势。 26 5. ①提倡务实理念;②提升主播方产品鉴别力;③培养专业人才;④完善法律法规;⑤制定行业标准;⑥ 掌握新媒体社交化属性。 【解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 B 项,“尽管直播带货出现虚假宣传等种种销售乱象,但面对新兴形式带来的这些问题,要给以容错空间” 说法错误。结合“尤其是这种嵌入移动互联网、利用新技术手段优化行政生态、提高行政效能的有益尝试, 拓宽了政府与民众互动的空间和渠道,增强了老百姓对政府的信任感,值得大力探索并给以一定的容错空 间”分析可知,给以容错空间的是直播带货这种新兴形式,而不是新兴形式所带来的这些问题。不能给种 种销售乱象以容错空间。 故选 B。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D 项,“商业生态背后社会形态的巨变,使得新媒体的社交化属性具有不受地域、生活圈限制,相对容易 地与目标顾客建立关系”说法错误。不受地域、生活圈限制本就是新媒体的社交化属性具有的特点,而非 由商业生态背后社会形态的巨变所致。 故选 D。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本题要求选出没有涉及新商业形态下零售业关键成功因素的一项,作 答本题,首先要明确新商业形态下零售业关键成功因素,结合材料三可知,新商业形态下零售业关键成功 因素是:SSS:Social(社群化)——企业与顾客不能只是交易关系,必须是社群化的生活伙伴关系,才能生 存;Service(服务化)——传统零售的服务仅限于卖场内的便利,未来零售的服务必须提供直达家庭的服务; Supply-chain(供应链)——在渠道决定购买的阶段,供应链体现为采购的强权与压价,未来供应链则体现为 对优质供应资源的争夺与供应链关系的维护。 27 A 项,“欧尚超市提供的淘鲜达服务,让消费者足不出户,在 1 小时内即可收到指定的新鲜蔬菜和水果” 这是服务化的角度,符合。 B 项,“区长走进淘宝直播间,为当地商品‘打 call’,对接起农户与市场,‘带货’取得丰硕成果”这 是供应链的角度,符合。 C 项,“在疫情常态化防控期间,永辉超市利用智能购物自助结算功能,减少消费者.在门店的停留时间” 这是具体的防疫措施,不是零售业成功的因素。 D 项,“小米以用户参与为核心,建造了粉丝用户的自生产、自传播和自消费的循环式社群商业模式”这 是社群化的角度,符合。 C 项, 在疫情常态化防控期间,永辉超市利用智能购物自助结算功能,减少消费者.在门店的停留时间。 故选 C。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的行文思路的梳理的能力。本题,题干要求简要梳理材料三末段的行文脉络。作答本 题,首先明确本段的中心话题是“直播电商”,然后分析围绕中心话题怎样行文。 结合“直播电商是对传统电商的一场颠覆”分析可知,本段开头就直接指出直播电商对传统电商的颠覆性; 结合“这不仅体现在渠道、终端、传播、支付等方面,更体现在流量格局的重新分配”分析可知,接着指 出其颠覆性的具体体现; 结合“究其原因,是商业生态背后的社会形态发生了巨变”分析可知,然后指出其颠覆性的原因; 结合“社会化媒体、即时通讯媒体的出现,使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实现了信息的无障碍、自由、高保真、即 时化的传递及互动。这让每个人都可以不受地域、生活圈的限制,与互联网上的任何个人实现交流。自此, 商品售卖不用跨越万水千山,也无须在强势媒体上大搞宣传,只要掌握新媒体的社交化属性,便可相对容 易地与目标顾客建立关系”分析可知,最后指出直播电商的优势。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本题,题干“请结合材料内容,谈谈如何营造‘直播带货’ 的健康生态”。 28 结合“部分领导干部将直播间当成秀场,有的地方专门发文搞摊派,有的地方‘亏本赚吆喝’,搞成了形 式主义”分析,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可概括出:提倡务实理念; 结合“而直播带货频频‘翻车’的背后,是部分主播运营公司和主播缺乏足够的产品鉴别能力,有的甚至 不问质量、给钱就播”分析可概括出:提升主播方产品鉴别力; 结合“今年 5 月,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将‘互联网营销师’列为 10 个拟新增的职业之一,并专门 下设了‘直播销售员’工种”分析可概括出:培养专业人才; 结合“业内人士希望,相关部门尽快完善法律法规,制定行业标准,引导直播带货从野蛮生长走向规范, 促进行业长远健康发展”分析可概括出:完善法律法规,制定行业标准; 结合“自此,商品售卖不用跨越万水千山,也无须在强势媒体上大搞宣传,只要掌握新媒体的社交化属性, 便可相对容易地与目标顾客建立关系”分析可概括出:掌握新媒体社交化属性。 【点睛】筛选信息归纳要点,就是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经过辨别把相关的信息提取出来,然后将文中相 关的而又分散的信息集中起来,并加以整体处理。归纳内容要点的途径,在具体的文章中找出相关的概括 性语句,概括性的语句与具体的叙述描写或阐述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概括时,要提取精要,独立归纳。 有的文章,虽然有概括力强的语句,但与试题要求归纳的角度不一致,这时,就要根据题目的要求,确定 范围,提取精要,用自己的语言归纳概括。归纳概括时要注意,尽可能用原文中的词语作归纳。要注意防 止要点遗漏。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中学 2020-2021 学年高一下学期 3 月份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 最近,一档全新的原创文化类节目《上新了,故宫》成为现象级电视节目,引发全民关注。《上新 了, 故宫》打破了大众对故宫的刻板印象,让文物“活”了起来,既有内容,又有产品,“零距离” 走进大众视野,以一种喜闻乐见的方式向年轻人传递文物的温度与文化的内涵。 节目将静默的文物转化为富含精神文化内涵的文艺产品。每期节目都有一个主题,明星嘉宾围绕 主题 探寻文物的前世与今生,挖掘文物背后的价值与精神内核;通过与国内设计师和高校设计专业学生合 作,设计与时代接轨的“年轻化”文创产品,让“旧文物”焕发“新生机”,实现深层次的“温故知 新”。 29 “温故知新”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故”在探寻故宫未知领域,“新”在获得文化新认 知; 另一方面,“故”在感知文化记忆与历史内涵,“新”在打造全新文创产品。 节目实现故宫与创新的完美结合,打开了故宫文化的另一种解读方式。它通过将文物变为文创、 文创 变为产品的方式,让故宫文化以具象化的文化产品被更多年轻人“带回家”,打通了观众与传统文化 双向互动的新通道。“故”与“新”、“旧文物”与“新文创”的平衡实现了观众与古老文明的对话, 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活力,为优秀文化的弘扬开启了新纪元。 (摘编自滕华琳《从看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 材料二: “超级网红”故宫又一次登顶热门话题。从故宫“紫禁城元宵灯会”的吸睛式宣传,到网友对活 动质 量的褒贬不一,再到网媒、专家对“故宫开发利用的边界”的广泛讨论,一系列话题让我们意识到, 当故宫顶着闪耀了 600 年的历史光环走到当下,变得可亲可近时,文物保护与文化创新的冲突正在悄然 酝酿着。 不可否认,故宫作为皇家文化代表,在文创研发上,其占有的资源无可匹敌。故宫文创品类从朝 珠耳 机、书签等“小玩意”拓展到珠宝、美妆等多个领域,融入当下生活场景。显然,故宫文创自成一派, 也带动了中国各地博物馆的文创之风。不过,对于以传承传统文化为责任的文物文创,再创作的尺度 依据什么测量?是否需要建立行业标准?这些问题需要故宫作为“龙头”有所作为。一些文创产品同 质化严重、质量不够好等问题,也需高度重视。既然是文创产品,也应当符合商品价值的一般规律, 满足不同消费者需求,既要有适合普通大众所需的生活小玩意,也需要有追求高端品位的精致工艺品。 供给以创意审美为底线,无论是趣味化还是高雅范,自内而外新生的力量才是艺术表达的本真诉求和 创新方式。 故宫作为文创的先行者,在文创传播方式上常有突破。从“雍正卖萌图”开始,故宫的文物有了 “深 入民间”的温度和“与民同乐”的态度,故宫持续的“花式卖萌大法”成为年轻人热衷的流行表达。 但当沉默的文物变得热闹起来,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社会关注时,是以突破传统保护的方式达到展示价 值和传播需求,还是以更安全的方式爱惜羽毛般保存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一些过火的宣传提醒我 们,过于迎合观众的设计可能非但不能达到目的,还会给人留下缺少自信的印象。如果说文物创新是 一种对历史文化的现代创造,那么,文化顺应时代趋势被创造和利用的方式应当更加自信。 无论是物质文化遗产还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遗产活化都是一条被认为能激活文化价值生命力的有 效途 径。然而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呈现,开放的底线却难以衡量。对于故宫而言,关乎的是历史,是标 志, “过去”的姿态固然重要,但现在以及未来更值得思考。在市场热闹、消费者追捧的背景下,引 发争议的文创可能带来了传统文化的新生,但也让以博物馆为代表的文物保护陷入盲目发展态势。文 创商品的复制雷同、传播方式的低俗献媚,都会丧失文化传承的根本需求。 30 相比于热度,文物资源的开发需要“保护和利用”的冷思考。无论是用受众喜欢的艺术方式来表 达文 化审美内涵,还是通过满足商业价值来实现文化创意的结果,文化遗产再创造的最终意义还是要实现 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摘编自岑梅玲子《从故宫文创看文化遗产创意边 界》)\ 材料三: 近年来故宫推出的文创产品多成了爆款,让“束之高阁”的文物走入寻常生活,收获市场美誉度 的同时,也成功引领了国内博物馆做大做强文创产业的热潮。这已然说明,故宫的跨界正在让沉睡的 历史博物馆迈向苏醒,不仅对激活内在丰富的文化价值盘活传统文化和故宫超级 IP(知识财产)作出 了重要贡献,更为现代商业体系带来股清流。 一项近 40 万人参与投票的调查显示,超半数投票者反对故宫取消年夜饭。在某种程度上,故宫火 锅、 故宫年夜饭等越来越接地气的载体,体现了现实中消费者的实际需求。其实,在不影响文物保护的前提 下,类似的创新之举价值几何,没有具体的判定标准,最终还应取决于市场的效果导向。不管是此前 被叫停的 “故宫火锅”,还是此次被取消的“故宫年夜饭”,只要在保证文化传承、创意融合的同时, 保持质量稳定,与民众生活贴近,得到大众认可,皆是可以接纳的。支持“故宫年夜饭”,并不是意 味着鼓励高价消费,而是给予消费者选择的自由。 (摘编自孔徳淇《“故宫年夜饭”该不该取消,让市场效果说 话》)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一些故宫文创以具象化的文化产品打通观众与传统文化互动的新通道,在深层次上对文化“温故知 新”。 B.材料二认为,故宫作为行业领袖的应有担当是让文创融入当下生活场景,进而带动各地博物馆的文创 之风。C.以博物馆为代表的文物保护陷入盲目发展,导致文创产品复制雷同,让文物保护和文化创新存 在冲突。 D.材料三认为文创价值的大小没有具体判断标准,最终还应取决于市场效果,这与材料二观点是截然相 反的。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上新了,故宫》引发人们关注,部分原因是节目在内容上让观众获得文化新认知的同时打造了全新 的文 创产品。 B.不管文创产品与商业应该保持何等的距离,通过创新激活文物内在的丰富文化价值、盘活传统文化应 是基 本共识。 31 C.在故宫文创掀起一波波网络热潮时,材料二站在文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的角度上进行冷思考,表现出 了理 性思维。 D.故宫为遗产活化探索出了不少有效方式,但在传播方式上,因为对开放的底线不够自信,也存在低 俗献 媚等非议。 3.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3 分)( ) A.从某种程度来看,文创的底线思维和高线思维都是基于文化遗产的守候:不利于文化遗产保护的事 儿坚 决不做,有利于文化遗产传承的事儿都敢于推动。 B.文创产品作为博物馆文化的载体,正以不同的方式与形式,履行公共教育的职能,进入寻常百姓的消 费视 野,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一定的影响和改变。 C.火锅店以乾隆《紫光阁赐宴图》为主题,推出皇宫特色的“圣旨菜单”以及“万寿菊花锅”,让游客 能够 身临其境地感受宫廷文化,开张后一座难求。 D.一座博物馆的价值,不仅在于拥有悠久历史、丰富藏品,更在于应用这些文化资源为人们做些实实 在在 的贡献,在于将这些文化资源融入人们的现实生活。 4.材料二是如何一步步地展开论述的?请结合材料内容具体分析。(4 分) 5. 随着社会的发展,原先家家都张贴的年画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某年画博物馆想就年画的传承与发展开 展文 创活动,请结合文本内容,为他们提三条建议。(6 分) 【答案】 1.A B.“故宫作为行业领袖的应有担当是让文创融入当下生活场景,进而带动各地博物馆的文创之 风” 无中生有;C.“导致文创产品复制雷同”,因果关系不成立,材料二原文为:在市场热闹、消费者追捧的背 景下,引发争议的文创可能带来了传统文化的新生,但也让以博物馆为代表的文物保护陷入盲目发展态势。 文创商品 的复制雷同、传播方式的低俗献媚,都会丧失文化传承的根本需求;D.“截然相反”错误,“取决于市场效 果” 是两则材料共同的观点。 2.D. “因为对开放的底线不够自信”因果关系错误,材料二原文为:文创商品的复制雷同、传播方 式的低俗献媚,都会丧失文化传承的根本需求。 32 3.A 材料二的观点是文创应该以文化的可持续发展为最终意义。A.支持了材料二的观点。B.强调 博物 馆文创产品的公共职能;C.不是博物馆文创,是以市场为导向;D.支持博物馆资源融入现实。这三项 都没有支持材料二的观点。 4.答案:①首先借现象明论题,即文物保护与文化创新的冲突。②从文创研发的角度,提出要坚守供给底 线。 ③从传播方式的角度,提出文创要自信发展。④最后作总结亮观点,指出文创应以文化的可持续发 展为最终意 义。(每点 1 分) 解析:材料二第一段“当故宫顶着闪耀了 60 年的历史光环走到当下,变得可亲可近时,文物保护与文 化创 新的冲突正在悄然酝酿着”交代话题。 第二段从文创研发的角度,提出“供给以创意审美为底线,无论是 趣味化还是高雅范,自内而外新生的力量才是艺术表达的本真诉求和创新方式”;第三四段从传播方式的 角度,提出 “如果说文物创新是一种对历史文化的现代创造,那么,文化顺应时代趋势被创造和利用的方式 应当更加自信”。 最后明确观点,指出“文化遗产再创造的最终意义还是要实现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5.答案:①把握传承与创新的平衡。挖掘年画背后的价值与精神内核,设计与时代接轨的文创产品。②创 新传 播方式。选用现代人喜欢的流行表达,让年画融入当下生活场景。③注重市场导向。满足不同消费 者需求,保 证产品质量。(每点 2 分) 解析:相关建议可以结合材料一“每期节目都有一个主题,明星嘉宾围绕主题探寻文物的前世与今生, 挖 掘文物背后的价值与精神内核”“通过与国内设计师和高校设计专业学生合作,设计与时代接轨的‘年轻 化’文创产品”、材料二“故宫作为文创的先行者,在文创传播方式上常有突破”“故宫持续的‘花式卖 萌大法’成为年轻人热衷的流行表达”、材料三“在不影响文物保护的前提下,类似的创新之举价值几何, 没有具体的判定标准,最终还应取决于市场的效果导向”概括得出。

资料: 1.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