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湖北省部分学校
2020-2021 年高二下学期 3 月语文月考试题汇编
- 文言文阅读专题
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汉阳一中 2020-2021 学年高二下学期 3 月月考语文试卷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彭越,昌邑人,字仲。常渔钜野泽中,为群盗,陈胜之起,少年或谓越曰“诸豪桀相立畔秦,仲可效
之。”彭越曰:“两龙方斗,且待之。”
岁余泽少年百余人往从彭越曰仲为长越谢少年强请乃许与期旦日日出会,后期者斩。旦日日出,十余
人后。越谢曰:“臣.老,诸君强以为长。今期而多后,不可尽诛,诛最后者一人。”令斩之。皆笑曰:“何
至是?请后不敢。”于是越引一人斩,设坛祭,乃令徒属。徒属皆大惊,莫敢仰视。乃行略地,收诸侯散
卒,得千余人。
沛公击昌邑,彭越助之。汉二年,沛公与诸侯击楚,彭越将其兵三万余人归汉,拜越为魏相国..。擅将
其兵,略定梁地。汉王败彭城,越复亡其所下城,将其兵北居河上。汉三年,越往来为汉游兵,击楚,绝
其后粮。汉四年,项王与汉王相距荥阳,越下睢阳、外黄十七城。汉五年秋,项王南走,越复下昌邑旁二
十余城,得谷十余万斛,以给汉王食。项籍已死。立越为梁王,都定陶。
十年秋,陈豨反,高帝自往击,至邯郸,徵兵梁王。梁王称病,使将将兵诣邯郸。高帝怒,使人让梁
王。梁王恐,欲自往谢。其将扈辄曰:“王始不往,见让而往,往则为禽矣。不如遂发兵反。”梁王不听。
梁王怒其太仆,欲斩之。太仆亡走汉,告梁王与扈辄谋反。上使使掩梁王,梁王不觉,捕梁王,囚之洛阳。
有司治反形已具,请论如法。上赦以为庶人,传处蜀青衣①。至郑, 逢吕后从长安来,道见彭王。彭王为
吕后泣涕,自言无罪,愿处故昌邑。吕后许诺,与俱东至洛阳。后白上曰:“彭王壮士,今徙之蜀,此自
遗患,不如遂诛之。”于是吕后令其舍人告彭越复谋反。廷尉..王恬开奏请族之。上乃可,遂夷.越宗族。
选自《史记·魏豹彭越列传》
[注]①青衣:县名。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岁余/泽少年百余人/往从/彭越曰/请仲为长/越谢/少年强请/乃许/
B.岁余/泽少年百余人/往从彭越/曰/请仲为长/越谢/少年强请/乃许/
C.岁余/泽少年百余人/往从彭越/曰/请仲为长/越谢少年/强请/乃许/
D.岁余/泽少年/百余人往从彭越/曰/请仲为长/越谢/少年强请/乃许/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 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臣,君主时代的官吏,也指官吏对君主的自称,有时还可以表示谦卑时自称。
B.相国,古官名,春秋战国时除楚国,各国都设相,称相国、相邦,为百官之长。
C.廷尉,位列三公,是中央最高司法审判机构长官,主管诏狱和修订律令的事宜。
D.夷,古代一人犯死罪而深灭其亲属的刑罚制度,通常犯谋反罪的人会受此刑罚。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彭越为人冷静,富有管理才能。陈胜起义,少年劝他效仿,他没有此想法,成为首领后,他明确命令
坚定执行,确立了威信。
B. 彭越助汉灭楚,立下汗马功劳。在楚汉之争中,彭越帮助刘邦攻楚,曾截断过楚国粮道,还攻下很多
2
城池,最后被封为梁王。
C. 彭越拒绝将兵,引来高祖责备。汉高祖率兵讨伐陈稀,向彭越征兵,彭越称病,只派将领带军队到邯
郸,高祖派人责备他。
D. 彭越坚持己见,未听造反建议。彭越害怕高祖怪罪,本想亲自前往谢罪,他的部将扈辄建议他发兵反
叛,可彭越并未听从。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与期旦日日出会,后期者斩。旦日日出,十余人后。(4 分)
(2)汉王败彭城,越复亡其所下城,将其兵北居河上。(4 分)
14. 彭越作为一个功臣最后却被灭族,你认为有哪些原因。(3 分)
【答案】
10. B
句子大意是:过了一年多,泽中一百多个年轻人,前去追随彭越,说:“请你做我们的首领。”彭越拒绝
了他们,年轻人们执意请求,才答应了。
少年前去投奔彭越,彭越是“往从”的宾语,“曰”的主语为少年,排除 A 项;“少年”作为“强请”的
主语,排除 C 项;“百余人”为“泽少年”的定语,排除 D 项。
故选 B。
11. C “廷尉,位列三公”错。三公是中国秦朝地位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秦朝以后多为虚职。周代
已有此词,西汉今文经学家据《尚书大传》、《礼记》等书以为三公指司马、司徒、司空。古文经学家则据
《周礼》以为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廷尉不是三公。
12. A “他没有此想法”错。从原文“彭越曰:‘两龙方斗,且待之。’”可见他有想法,只是在等待
机会。
13. (1)彭越跟他们约好明天太阳出来集合,迟到的人杀头。第二天太阳出来的时候,迟到的有十多人。
(“与”后补出省略“他们”,“期”,约定;“后期”,迟到;“后”,迟到。)
(2)刘邦在彭城战败,彭越又丢掉了他攻占的城池,带领他的军队向北驻守在黄河沿岸。(“败彭城”,
省略句,“败(于)彭城”;“亡”,丢失;“下”,攻占;“河”,黄河。)
14. ①没有亲自帮刘邦讨伐陈豨;②手下人告发彭越谋反;③吕后认为不杀彭越会养虎遗患。
参考译文:
彭越,是昌邑人,字仲。常在钜野湖泽中打鱼,伙同一 帮人做强盗。陈胜揭竿而起,有的年轻人就
对彭越说:“很多豪杰都争相树起旗号,背叛秦朝,你可以站出来效仿他们"彭越说:现在两条龙刚刚搏斗,
还是等一等吧。”
过了一年多,泽中一百多个年轻人,前去追随彭越,说:“请你做我们的首领。”彭越拒绝了他们,年
轻人们执意请求,才答应了。彭越跟他们约好明天太阳出来集合,迟到的人杀头。第二天太阳出来的时候,
迟到的有十多人。彭越很抱歉地说:“我老了,你们执意要我当首领。现在,约定好的时间而有很多人迟
到,不能都杀头,只杀最后来的一一个人。 ”命人杀掉他。大家都笑着说:“何必这样呢,今后不敢再迟
到了。”于是彭越就拉过最后到的那个人杀了。设置土坛,用人头祭奠,号令所属众人。众人都大为震惊,
没有谁敢抬头看他。于是就带领大家出发夺取土地,收集诸侯逃散的士兵,有一千多人。
刘邦攻打昌邑,彭越援助他。汉二年,刘邦和各路诸侯攻打楚国,彭越率领他的部队三万多人归附汉
王,刘邦就任命彭越做魏国国相,独揽兵权,平定梁地。刘邦在彭城战败,彭越又把他攻占的城池都丢掉
了,带领他的军队向北驻守在黄河沿岸。汉三年,彭越经常往来出没替汉王游动出兵,攻击楚军,断绝他
们的后援粮草。汉四年,项羽和刘邦在荥阳相持,彭越攻下睢阳、外黄等十七座城邑。汉五年秋天,项羽
的军队向南撤退,彭越又攻克昌邑旁二十多个城邑,缴获谷物十多万斛,来供给刘邦的军队食用。项羽死
后,立彭越为梁王,定都定陶。
汉十年秋,陈豨造反,汉高祖亲自率领部队前去讨伐,到达邯郸,向彭越征兵。彭越说自己生病了,
3
只派出将领带着军队到邯郸。刘邦很生气,派人去责备彭越。彭越很害怕,打算亲自前往谢罪。他的部将
扈辄说:“大王当初不去,被他责备了才去,去了就会被捕。不如就此出兵造反。"彭越没有听从他的意见。
彭越对他的太仆很生气,打算杀掉他。太仆逃到汉高帝那儿,控告彭越和扈辄阴谋反叛。于是,刘邦派使
臣出其不意地袭击彭越,彭越不曾察觉,因此被逮捕,刘邦把他因禁在洛阳。主管官吏审理,认为他谋反
的罪证具备,请求刘邦依法判处。刘邦赦免了他,废为平民百姓,流放到蜀地青衣县。彭越走到郑县,正
赶上吕后从长安来,路上遇见彭越,彭越对着吕后哭泣,亲自分辩没有罪行,希望回到故乡昌邑。吕后答
应下来,和他一块向东去洛阳。吕后向刘邦陈述说:“彭王是豪壮而勇敢的人,如今把他流放蜀地,这是
给自己留下祸患,不如就此杀掉他。”于是,吕后就让彭越的门客告他再次阴谋造反。廷尉王恬开呈报请
诛灭彭越家族,刘邦就批准,于是诛杀了彭越,灭其家族。
湖北省沙市五中 2020-2021 学年高二下学期 3 月月考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颜籀,字师古,雍州万年人,齐黄门侍郎之推孙也。父思鲁,以学艺称,武德初为秦王府记室参军..。
师古少传家业,博览群书,尤精诂训,善属文。隋仁寿中,为尚书左丞李纲所荐,授安养尉。尚书左仆射
杨素见师古年弱貌贏,因谓曰:“安养剧县,何以克当?”师古曰:“割鸡焉用牛刀。”素奇其对。到官
果以干理闻。时薛道衡为襄州总管,与高祖有旧。又悦其才,有所缀文,尝使其掎摭疵病,甚亲昵之。从
(高祖)平京城,再迁中书舍人,专掌机密。于时军国多务凡有制诰皆成其手师古达于政理册奏之工时无及
者。太宗践祚..,擢拜中书侍郎,封琅邪县男。以母忧去职。服阕,复为中书侍郎。太宗以经籍去圣久远,
文字讹谬,令师古于秘书省考定《五经》,师古多所厘正,既成,奏之。太宗复遣诸儒重加详议,于时诸
儒传习巳久,皆共非之。师古辄引晋、宋已来古今本,随言晓答,援据详明,皆出其意表,诸儒莫不叹服。
于是颁其所定之书于天下,令学者习焉。贞观七年,拜秘书少监,专典刊正。所有奇书难字,众所共惑者,
随疑剖析,曲尽其源。之后物论称其纳贿,由是出为郴州刺史。未行,太宗惜其才,谓之曰:“卿之学识,
良有可称……不忍遐弃,宜深自诫励也。”于是复以为秘书少监。俄又奉诏与博士等撰定《五礼》,十一
年,《礼》成,进爵为子。时承乾在东宫..,命师古注班固《汉书》,解释详明,深为学者所重。十五年,
太宗下诏,将有事于泰山,太常卿韦挺、礼部侍郎令狐德菜为封禅..使,参考其仪,多从师古之说。其所注
《汉书》及《急就章》,大行于世。
(选自《旧唐书·颜籀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于时军国多/务凡有制诰皆成/其手师古达/于政理册/奏之/工时无及者。
B.于时军国多务/凡有制诰皆成/其手师古达于政/理册奏之/工时无及者。
C.于时军国多务/凡有制诰/皆成其手/师古达于政理/册奏之工/时无及者。
D.于时军国/多务凡有制/诰皆成其手/师古达于政/理册奏之工/时无及者。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4
A.参军,中国古代官职,官品不高,陶渊明、杜甫、白居易都曾担任过此职。
B.东宫,封建时代太子居住的宫殿,因方位而得名,也借指太子本人。又称“储宫”。
C.践祚:即“践阼”,古代庙寝堂前两阶,主阶在东,称阼阶。践祚指皇帝登临帝位。
D.封禅,封为祭地,禅为祭天,是帝王在太平盛世或止乱复治时举行的大型祭祀典礼。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颜师古少承家风,广读书善作文。襄州总管薛道衡喜欢他的文才,曾经请他修正文章,因为写作和颜师
古交往甚密。
B.颜师古精通治理,于已才干自信。尚书左仆射杨素质疑其治理能力,他轻松奏对,到任后才能出色并且
治理得很好。
C.颜师古学识出众,深得太宗爱惜。师古遭众人非议说他收受贿赂,被贬出京,太宗惜其才,将他重新调
回任秘书少监。
D.颜师古勤于治学,学术成就斐然。太宗让读书人学习他考定的《五经》,他所注释的《汉书》和《急就
章》,广为流传。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因谓曰:“安养剧县,何以克当?”师古曰:“割鸡焉用牛刀。”(4 分)
(2)俄又奉诏与博士等撰定《五礼》,十一年,《礼》成,进爵为子。(4 分)
14.颜师古在学术上取得成就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说明。(3 分)
【答案】
10.C(3 分)
11.D(3 分)(封为祭天,禅为祭地)
12.C(3 分)(还未出京就重新任命)
13.(8 分)(1)(4 分)就对他说:“安养是个难以治理的县,你凭借什么能担当此任?”师古说:“割(杀)鸡
哪里(何必)用牛刀。”(“因”,“何以”,“焉”各 1 分,句意 1 分)
(2)(4 分)不久又奉诏令与博士等撰定《五礼》,贞观十一年,《五礼》修成,师古晋升为子爵。(“俄”,
“十一年”,“进”各 1 分,句意 1 分)
14.(3 分)①家庭环境的熏陶,博览群书,勤于写作。(1 分)②严谨缜密、追根溯源的治学态度。(答“严格
考证”、“勇于探究”也可,意思对即可)(1 分)③太宗皇帝的重视和支持。(1 分)
文言文翻译:
颜籀,字师古,雍州万年人,是北齐黄门侍郎颜之推的孙子。他的父亲颜思鲁,因学识文才受到人们的称
5
许,武德初年曾任秦王府记室参军。师古从小受到家学的熏陶,博览群书,尤其精于训诂之学,擅长写文
章。隋文帝仁寿年间,由尚书左丞李纲推荐,被任命为安养县的县尉。尚书左仆射杨素见师古年轻体弱,
就对他说:“安养是个难以治理的县,凭什么能担当此任?”师古回答说:“割鸡焉用牛刀。”杨素对他
的回答感到惊奇。师古到任后果然以办事能干,把地方治理得好而闻名。当时薛道衡是襄州总管,与其祖
有交情,又喜欢师古的文才,有所著作,曾让他指摘文章中的毛病,与他非常亲昵。跟随(高祖)平定京城,
两次升迁任中书舍人,专掌机密。当时军国政务繁多,凡是诏令,都经他亲手完成。他明于政务事理,所
草拟的册奏工整美好,是当时他人所不及的。太宗即位,提拔他为中书侍郎,封爵琅邪县男。师古因母亲
去世离职。居丧期满,恢复中书侍郎之职。太宗认为经书典籍距离古圣人初创之时已经久远,在长期的辗
转传抄过程中文字谬误很多,命令师古在秘书省考定《五经》文字,师古做了很多订正,《五经》定本撰
成后,上奏皇上。太宗又召集诸儒重新进行详细的评议,当时诸儒对承袭的师说相习已久,都一起非议五
经定本。师古总是根据晋、宋以来的各种古今版本,对大家提出的各种问题,做了清楚明白的回答,广征
博引论据详明,都出乎大家意料之外,诸儒没有不叹服的。于是太宗把他考定的书颁布于天下,令读书人
学习。贞观七年(633),师古被任命为秘书少监,专管校订古书的工作。所有大家都疑惑不解的奇文难字,
他都能一一辨析清楚,说明其深隐的本源。后来众人议论说师古收受賄賂,因此出京任郴州刺史。师古还
未走,太宗惜其才,对他说:“卿的学识,可称是优良的……不忍远弃,卿应当深刻地告诫自勉。”于是
重又授师古任秘书少监。不久又奉诏令与博士等撰定《五礼》,贞观十一年(637),《五礼》修成,师古
晋升为子爵。当时承乾为皇太子,命师古注释班固的《汉书》,师古对《汉书》解释详明,深为学者所看
重。贞观十五年,太宗下诏,准备去泰山举行封禅典礼,太常卿韦挺、礼部侍郎令狐德菜任封禅使,考证
相关礼仪,多依从师古的说法。他所注释的《汉书》和《急就章》,在当时广为流传。
湖北省黄冈市麻城市实验高级中学 2020-2021 学年高二下学期 3 月月考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庞统,字士元,襄阳人也。少时朴钝,未有识者。颍川司马徽清雅有知人鉴,统弱冠..往见徽。徽采桑
于树上,坐统在树下,共语白昼至夜,徽甚异之,称统当为南州士之冠冕..,由是渐显。后郡命为功曹..。性
好人伦,勤于长养。先主见与善谭,大器之,以为治中从事。遂与亮并为军师中郎将。亮留镇荆州。统随
从入蜀。益州牧刘璋与先主会涪,统进策曰:“今因此会,便可执之,则将军无用兵之劳而坐定一州也。”
先主曰:“初入他国,恩信未著,此不可也。”璋既还成都先主当为璋北征汉中统复说曰阴选精兵昼夜兼道
径袭成都璋既不武又素无预备大军卒至一举便定此上计也杨怀、高沛,璋之名将,各仗强兵,据守关头,
闻数有笺谏璋,使发遣将军还荆州。将军未至,遣与相闻,说荆州有急,欲还救之,并使装束,外作归形。
此二子既服将军英名,又喜将军之去,计必乘轻骑来见,将军因此执之,进取其兵,乃向成都,此中计也。
退还白帝,连引荆州,徐还图之,此下计也。若沉吟不去,将致大困,不可久矣。”先主然其中计,即斩
怀、沛,还向成都,所过辄克。于涪大会,置酒作乐,谓统曰:“今日之会,可谓乐矣。"统日:“伐人之
国而以为欢,非仁者之兵也。”先主醉,怒曰:“武王伐纣,前歌后舞,非仁者邪?卿言不当,宜速起出!”
6
于是统逡巡引退。先主寻悔,请还。统复故位,初不顾谢,饮食自若。先主谓曰:“向者之论,阿谁为失?”
统对曰:“君臣俱失。”先主大笑,宴乐如初。进围雒县,统率众攻城,为流矢所中,卒,时年三十六。先
主痛惜,言则流涕。拜统父议郎,迁谏议大夫。追赐统爵关内侯,谥曰靖侯.。
(节选自《三国志·蜀书·庞统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璋既还成都/先主当为璋北征汉中/统复说曰/阴选精兵/昼夜兼道/径袭成都/璋既不武/又素
无预备/大军卒至/一举便定/此上计也/
B.璋既还成都/先主当为璋北征汉中/统复说曰/阴选精兵/昼夜兼道/径袭成都/璋既不武/又素
无预备大军/卒至/一举便定/此上计也/
C.璋既还/成都先主当为璋/北征汉中/统复说曰/阴选精兵/昼夜兼道/径袭成都/璋既不武/又
素无预备大军/卒至/一举便定/此上计也/
D.璋既还/成都先主当为璋/北征汉中/统复说曰/阴选精兵/昼夜兼道/径袭成都/璋既不武/又
素无预备/大军卒至/一举便定/此上计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弱冠,古时汉族男子到 20 岁时行冠礼,后来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
B.冠冕,古代皇冠或官员的帽子,借指高官,在本文中指庞统在南州做官。
C.功曹,亦称功曹史,官名,为郡守、县令的主要佐吏,主管考察记录业绩。
D.侯,文中指我国古代的爵位。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庞统受人赞赏。司马徽和庞统交谈,对庞统的才能感到非常惊异;刘备会见庞统并和他长谈,庞统
受到刘备的器重,与诸葛亮共事。
B.庞统足智多谋。刘备和益州牧刘璋在涪地会面时,庞统一口气给了刘备上中下三条计策,刘备采取
了中计,并攻下了许多地方。
C.庞统耿直敢言。刘备在涪地大会将士,庞统直接指出刘备的言语错误,虽惹怒刘备,但仍然坚持原
则,直言自己没错,不向刘备道歉。
D.庞统忠孝两全。庞统生性注重伦理关系,尽心尽力履行赡养职责;跟随刘备进军围攻雒县,被飞箭
射中英年早逝,刘备悲痛惋惜。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统进策曰:“今因此会,便可执之,则将军无用兵之劳而坐定一州也。”(4 分)
7
(2)将军未至,遣与相闻,说荆州有急,欲还救之,并使装束,外作归形。(4 分)
14.庞统才华得以实现的外界条件有哪些?请结合文章进行简要分析。(3 分)
【答案】
10.A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断句的能力。原文标点:璋既还成都,先主当为璋北征汉中,统复说曰:“阴选
精兵,昼夜兼道,径袭成都;璋既不武,又素无预备,大军卒至,一举便定,此上计也。
11.B 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在本文中指庞统在南州做官”错,应是居于首
位的意思。
12.C 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直言自己没错”分析错误,原文为“统对曰:‘君
臣俱失。’”
13.(1)庞统献策说:“现在趁这次会面的机会,马上就擒住刘璋,那么将军您就可以不动用军队而能平定
一个州。”(得分点:“因”“执”“用兵”各 1 分,句意 1 分)
(2)将军您在还没到他们驻地的时候,派人向他们通报,就说荆州有紧急情况,打算回兵救援,并命令军队
整理行装,表面上做出要回军的样子。(得分点:“相闻”“急”“装束”各 1 分,句意 1 分)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子确定其含义,再整体翻
译。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注意特殊句式和虚词,把握语境推断。
14.①司马徽的赏识,庞统的声名逐渐显著而被人知道。②刘备的器重,刘备为一代贤君,知人善任,有
容纳贤士之量,为庞统才华的实现提供了机会。(答对一点得 1 分,全部答对得满分)
本题考查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本题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只要找到文章相关答题区域,读懂相关
内容,即可写出答案。本题要结合全文内容进行分析,重点看庞统受到赏识、看重的内容。
【参考译文】
庞统,字士元,是襄阳人。他年少时老实憨钝,没有人了解他的才能。颍川人司马徽清名儒雅,有能鉴定
人才的名声,庞统成年的时候前去拜见司马徽。司马徽正在树上采桑,让庞统坐在树下,两人一起谈论从
白天一直到夜里,司马徽认为庞统很不一般,说庞统应该是南州读书人中首屈一指的人才,从此渐渐出名。
后来郡府任命他为功曹。庞统生性注重伦理关系,尽心尽力履行赡养职责。刘备会见了他并和他长谈,非
常器重他,任命他为治中从事。于是和诸葛亮共同担任军师中郎将。诸葛亮留守荆州。庞统随刘备进入蜀
地。益州牧刘璋和刘备在涪地会面,庞统献策说:“现在趁这次会面的机会,马上就擒住刘璋,那么将军
您就可以不动用军队而能平定一个州。”刘备说:“刚来到别国境内,恩德威信还没有树立,这样做不行。”
刘璋回到成都后,刘备要为刘璋北征汉中,庞统又劝他说:“暗地选拔精兵,日夜兼程,直接偷袭成都;
刘璋不会打仗,平时又没有防备,我们的大军突然来到,一举就能拿下益州,这是上策。杨怀、高沛,是
刘璋的名将,各自凭借强大的兵力,镇守关头,听说多次向刘璋上表章进谏,让刘璋打发将军您回荆州。
将军您在还没到他们驻地的时候,派人向他们通报,就说荆州有紧急情况,打算回兵救援,并命令军队整
理行装,表面上做出要回军的样子。这两人既佩服您的英名,又对您的离去感到高兴,估计必定会轻装来
见您,将军您利用这个机会捉住他们,前去夺取他们的军队,然后就向成都进军,这是中策。撤军返回白
帝城,和荆州大军结合,慢慢再来图谋他,这是下策。如果犹豫不决按兵不动,就会陷入困境,不能长期
这样。”刘备同意了他的中策,就杀了杨怀、高沛,回军攻向成都,经过的地方都攻打了下来。(刘备)在涪
地大会将士,设酒宴欢庆,对庞统说:“今天的盛会,可以说是其乐无穷啊。”庞统说:“征伐别人的国家
却很高兴,这不是仁义之人的军队。”刘备喝醉了,大怒说:“武王伐纣,百姓在前后歌舞相送,他不是仁
者吗?你的话不对,应该马上离席出去!”于是庞统不知所措地退了出去。刘备不久就后悔了,请他回来。
庞统回到原来的座位上,开始并不和刘备相看、道歉,喝酒吃饭依然如故。刘备问庞统:“刚才的争论,
是谁不对?”庞统回答说:“我们君臣两个都有不对。”刘备大笑,酒宴又回到原来的欢乐气氛。刘备进军
包围雒县,庞统率部队攻城,被飞箭射中,死了,享年三十六岁。刘备非常悲痛惋惜,一说起来就流泪。
8
任命庞统的父亲为议郎,又升任谏议大夫。追赐庞统为关内侯,谥号叫作靖侯。
湖北省部分省重点 2020-2021 学年高二 3 月联考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张载,字子厚,长安人。少喜谈兵,至欲结客取洮西之地。年二十一,以书谒范仲淹,一见知其远器,
乃警之曰:儒者自有名教可乐,何事于兵。因劝读《中庸》。载读其书,犹以为未足,又访诸释、老,累
年究极其说,知无所得,反而求之《六经》。尝坐虎皮讲《易》京师,听从者甚众。一夕,二程①至,与论
《易》,次日语人曰:比见二程,深明《易》道,吾所弗及,汝辈可师之。撤坐辍讲,与二程语道学之要,
涣然自信曰:吾道自足,何事旁求。于是尽弃异学,淳如也。
举进士,为祈州司法参军、云岩令。政事以敦本善俗为先,每月吉,具酒食,召乡人高年会县庭,亲
为劝酬。使人知养老事长之义,因问民疾苦,及告所以训戒子弟。
熙宁初,御史中丞吕公著言其有古学,神宗方一新百度,思得才哲士谋之,召见问政道,对曰:“为
政不法三代者,终苟道也。”帝悦,以为崇文院校书。
移疾屏居南山下,终日危坐一室,左右简编,俯而读,仰而思,直得则识之,或中夜起坐,取烛以书,
其志道精思,未始须臾息,亦未尝须臾忘也。敝衣蔬食与诸生讲学每告以知礼成性变化气质之道学必如圣
人而后已以为知人而不知天求为贤人而不求为圣人此秦汉以来学者大蔽也
因吕大防之荐,诏知太常礼院。与有司议礼不合,复以疾归,中道疾甚,沐浴更衣而寝,旦而卒。贫
无以敛,门人共买棺奉其丧还,翰林学士许将等言其恬于进取,乞加赠恤。诏赐馆职半赙。
载学古力行,为关中士人宗师,世称为横渠先生。著书《西铭》曰:“乾称父而坤母,予兹藐焉,乃
混然中处。故天地之塞吾其体,天地之帅吾其性,民吾同胞,物吾与也。”程颢尝言:“《西铭》扩前圣
所未发,与孟子性善养气之论同功,自孟子后盖未之见。”
嘉定十三年,赐谥曰明公。淳祐元年封郿伯,从祀孔子庙庭。
(选自《宋史·张载传》,有删节)
【注】①二程:即程颐、程颢,他们兄弟二人都是南宋著名的理学家。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9
A.敝衣蔬食/与诸生讲学/每告以知礼成性变化气质之道/学必如圣人/而后已以为知人/而不知天/求
为贤人/而不求为圣人/此秦汉以来学者大蔽也/
B.敝衣蔬食/与诸生讲学/每告以知礼成性变化气质之道/学必如圣人而后已/以为知人而不知天/求为
贤人而不求为圣人/此秦汉以来学者大蔽也/
C.敝衣蔬食与诸生/讲学每告以知礼成性/变化气质之道/学必如圣人而后已/以为知人而不知天/求为
贤人而不求为圣人/此秦汉以来学者大蔽也/
D.敝衣蔬食/与诸生讲学/每告以知礼成性/变化气质之道/学必如圣人/而后已以为知人/而不知天求/
为贤人而不求为圣人/此秦汉以来学者大蔽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易》,“六经”之一,广大精微,包罗万象,是记载儒家思想的著作中最古老、最深邃的经典。
B.吉,文中指“朔日”,即农历每月初一,还有吉祥、吉利或古代祭祀鬼神的礼仪等意。
C.赙,本义是不拘形式或不限定财物种类的资助,文中指拿钱财帮助别人办理丧事。
D.从祀,即配享,宗庙祭祀中常设的、次于主祭祀对象但与其密切关联的祭祀对象。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张载天资聪明,为人谦虚好学。他年轻时投书拜谒范仲淹,范认为他能成大器,勉励他读《中庸》,
多钻研儒学;他和二程谈论《易》后,让听讲之人拜二程为师。
B.张载以民为本,引导民俗向善。在作云岩县令时,处理政事以“敦本善俗”为先,每月吉日召集
乡里老人到县衙聚会,亲自劝酒招待,倡导社会良好风尚。
C.张载潜心苦读,教导学生。他称病隐居南山,整日端坐房中,俯读仰思,有心得就记下来,有时
半夜坐起来,点上蜡烛书写,告诉弟子学习要以圣人的标准为要求。
D.张载学古力行,开宗立说。他学习古道并身体力行,在其著述中他认为天地充塞身体,百姓是同
胞,万物是朋友,和孟子的性善养气说接近,被关中士人奉为宗师。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0
(1)使人知养老事长之义,因问民疾苦,及告所以训戒子弟。(4 分)
(2)贫无以敛,门人共买棺奉其丧还,翰林学士许将等言其恬于进取,乞加赠恤。(4 分)
14.张载学古力行,其“学古”在文中具体表现是什么?(3 分)
【答案】
10.B
11.A(A.“是记载儒家思想的著作中最古老的最深邃的经典”有误。道家和儒家学派成型之前,《易》已
经成书,后为道家和儒家所信奉。故选 A。)
12.D(“他认为……和孟子的性善养气说接近,”错误,此观点是程颢的评价,不是张载的观点。故选 D。)
13.(1)使百姓都懂得敬养老人、尊奉长辈的道理,并以此询问百姓疾苦,以及教给他们训导告诫子弟的
方法。 分析:关键词:事,侍奉、尊奉;因,凭借、以(此)、借(此)或者“趁机”都可给分;
所以,用来……的;训戒:教诲告诫。
(2)家贫无法入殓,他的弟子共同买好棺材将他送回家乡,翰林学士许将等人进言说他不在乎追求仕途,
请求给与封赠和抚恤。 分析:关键词:无以,没有用来……的;恬,满不在乎,不热衷等,如“恬
不知耻”;乞,请求;赠抚,封赠抚恤。
14.①深研古代典籍、参悟道学之要;②治理政务效法三代;③以圣人的标准要求自己和弟子。
分析:第①点来自于第一段的提炼概括,学生如答“深研古代典籍”也可得 1 分;第②点来自于第三段的
提炼概括,“为政不法三代者,终苟道也。”;第③点来自于第 4 段的提炼概括,“学必如圣人而后已”,
学生如答“以圣人的标准要求弟子”也可得 1 分。
译文:
张载,字子厚,长安。少年时代喜好谈论军事,以至于想纠集人去夺取洮西的地盘。二十一岁那年,
他以书信拜谒范仲淹,范仲淹一看就知道他是一个能成大器的人,于是就告诫他说:“儒学之士自有名教
作为乐事,为什么要谈论军事呢?”于是鼓励他读《中庸》。张载读了这本书,还以为不满足,又访求佛教、
道家之书,长年累月探究这种说教的深刻含意,无所收获,就返归而研求《六经》。他曾经在京城坐在虎
皮上讲解《易》,跟随他听讲的人很多。一天傍晚,程颐、程颢二兄弟来了,与他谈论《易》,第二天张载
11
告诉众人说:“近来(或译为“等到”)见到二程,看他们都深刻明晓《易》中道义,我比不上,你们可以
去拜他为老师。”于是撤座罢讲。他同二程谈论道学的要领之后,精神焕发,充满自信,说道“:我求得的
道义已满足了,为何还要向别处寻求呢?”从此他全部抛弃异端的学说,十分纯粹。
张载考中进士后,作了祁州司法参军,云岩县令。治理政务把敦促百姓务本、引导民俗向善放在首位,
每月初一,准备好酒菜,召集乡里年纪大的老人会聚在县衙署,亲自劝酒招待。使百姓都懂得敬养老人、
尊奉长辈的道理,并以此(借此)询问百姓疾苦,以及教给他们训导告诫子弟的方法。
熙宁初年,御史中丞吕公著进言张载具备古人之学,(这时)神宗正在推行改革,盼望得到睿智的才
士来谋划诸事,于是召见了张载,向他询问治国之道,他回答说:“治理政事如果不效法三代(夏、商、
周)的话,终究是苟且之道。”神宗很高兴,让他作崇文院校书。
张载称病隐居于南山之下,整天在房中正襟危坐,左右都是书籍,附身阅读,仰面而思,有心得就记
下来,有时候半夜坐起来,点上蜡烛书写。他的志向道义、精于思考,一刻也未曾停止一刻也未曾忘记。
穿着破旧的衣服吃着粗劣的饭菜,和诸位弟子一起讲学论道,常常告诉他们遵循礼以养成道德、改变气质
的道理,告诉他们学习一定要达到圣人的标准才可以停止。认为只知道人而不知道天,只求做贤人而不求
做圣人,这是秦、汉以来学者的一大弊病。
因吕大防的推荐,皇帝下诏张载授知太常礼院。跟有关官员论礼意见不合,于是又因病而归,半路上
病情加重,沐浴更衣而卧,第二天早晨去世。家贫无法入殓,他的弟子共同买好棺材将他送回家乡,翰林
学士许将等人进言说他不在乎(不热衷)追求仕途,请求给与封赠和抚恤。皇帝下诏赐予馆职和一半的丧
葬费。
张载学习古道并且身体力行,是关中士人的宗师,世人称他为“横渠先生”。写了《西铭》,写道:“乾
称为父而坤称为母,我很弱小,于是处于其中。所以天地充塞我的身体,天地统领我的本性,百姓都是我
的同胞,万物都是我的朋友。”程颢曾经说:“《西铭》发前人所未发,与孟子的性善论养气说有同等功绩,
从孟子后没见过它。”
嘉定十三年,赐谥号为明公。淳祐元年封为郿伯,在孔子庙接受配祭(配享)。
湖北省巴东县第一高级中学 2020-2021 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李德林,字公辅,博陵安平人。幼聪敏,年数岁,诵左思《蜀都赋》。年十五,该博坟.
典.,阴阳纬候,无不通涉。任城王湝为定州刺史,重其才,召入州馆。朝夕同游,殆均师友,
12
不为君民礼数。尝语德林云:“窃闻蔽贤蒙显戮。久令君沈滞,吾独得润身,朝廷纵不见尤,
亦惧明灵所谴。”于是举秀才入邺,王因遗尚书令杨遵彦书云:“燕赵固多奇士,此言诚不
为谬。今岁所贡秀才李德林者,文章学识,固不待言,观其风神器宇,终为栋梁..之用。至如
经国大体,是贾生、晁错之俦;雕虫小技,殆相如、子云之辈。今虽唐、虞君世,俊乂盈朝,
然修大厦者,岂厌夫良材之积也?”遵彦即命德林制《让尚书令表》,援笔立成,不加治点。
时遵彦铨衡深慎选举秀才擢第罕有甲科德林射策五条考皆为上授殿中将军武平初,加通直散
骑侍郎。寻丁母艰去职,勺饮不入口五日。因发热病,遍体生疮,而哀泣不绝。诸士友为合
汤药,德林不肯进,遍体洪肿,一时顿瘥,身力平复。诸人皆云孝感所致。五年,敕令撰录
作相时文翰,勒成五卷,谓之《霸朝杂集》。高祖谓德林曰:“自古帝王之兴,必有异人辅
佐。我昨读《霸朝集》,方知感应之理。必令公贵与国始终。”于是追赠其父恒州刺史。未
几,复赠定州刺史、安平县公,谥曰孝,以德林袭焉。德林既少有才名,重以贵显,凡制文
章,动行于世。或有不知者,谓为古人焉。初,德林称父为太尉谘议,以取赠官,李元操与
陈茂等阴奏之曰:“德林之父终于校书,妄称谘议。”上甚衔之。因出为湖州刺史。德林拜
谢曰:“臣不敢复望内史令,请预散参。待陛下登封..告成,一观盛礼,然后收拙丘园..,死且
不恨。”上不许,转怀州刺史。在州逢亢旱,课民掘井溉田,空致劳扰,竟无补益,为考司
所贬。岁余,卒官,时年六十一。
(节选自《隋书• 李德林传》,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时遵彦铨衡深慎/选举秀才/擢第罕有甲科/德林射策/五条考皆为上/授殿中将军
B. 时遵彦铨衡/深慎选举/秀才擢第/罕有甲科/德林射策五条/考皆为上/授殿中将军
C. 时遵彦铨衡/深慎选举/秀才擢第/罕有甲科/德林射策/五条考皆为上/授殿中将军
D. 时遵彦铨衡/深慎选举秀才/擢第罕有甲科/德林射策五条/考皆为上/授殿中将军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坟典,三坟、五典的并称,后通称古代典籍。三坟,伏羲、神农、黄帝之书;五典,少昊、
颛顼、高辛、尧、舜之书。
B. 栋梁,屋顶最高处的水平木梁,是建筑上部构架中最重要的部分,承托着建筑物屋面的全
部重量,比喻堪当大任的人。
C. 登封,登山封禅,相传始于秦始皇。古代帝王登基时必须登泰山祭天地,这种大型祭祀活
动带有“君权神授”的意味。
D. 丘园,家园、乡村,也指隐逸之地或坟墓,文中指家乡。古人指代家乡的词还有桑梓、乡
井、梓里、乡国、乡关等。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李德林聪颖博学。他很小就能诵读《蜀都赋》,十五岁时已广泛涉猎阴阳、纬候等学问;
受命起草的《让尚书令表》,虽略有瑕疵,但顷刻完成。
B. 李德林深受赏识。任城王高湝看重他的才能,召他入州府,相待如师友,不计君臣之礼;
高祖欣赏他的作品,说一定要长期让他处于尊贵的地位。
C. 李德林孝顺母亲。母亲去世后,他连续几天都食不下咽,哀哭不止,又发热生疮,浑身红
肿,朋友为他调制汤药他也不肯喝,却奇迹般地康复了。
D. 李德林晚年多舛。他为了取得皇帝的赠官,假称自己的父亲是太尉谘议,遭到同僚的弹劾;
在怀州任刺史,又因抗旱无果,官员考核部门给了差评。
13.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久令君沈滞,吾独得润身,朝廷纵不见尤,亦惧明灵所谴。
2.德林既少有才名,重以贵显,凡制文章,动行于世。
13
14.任城王高湝称赞李德林为“奇士”,请结合文本概括李德林的奇异之处。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中学 2020-2021 学年高二 3 月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李德林,字公辅,博陵安平人也。幼聪敏,年数岁,诵左思《蜀都赋》。年十五,该博坟典..,阴阳纬
候,无不通涉。任城王湝为定州刺史,重其才,召入州馆。朝夕同游,殆均师友,不为君民礼数。尝语德
林云:“窃闻蔽贤蒙显戮。久令君沈滞,吾独得润身,朝廷纵不见尤,亦惧明灵所谴。”于是举秀才入邺,
王因遗尚书令杨遵彦书云:“燕赵固多奇士,此言诚不为谬。今岁所贡秀才李德林者,文章学识,固不待
言,观其风神器宇,终为栋梁..之用。至如经国大体,是贾生、晁错之俦;雕虫小技,殆相如、子云之辈。
今虽唐、虞君世,俊乂盈朝,然修大厦者,岂厌夫良材之积也?”遵彦即命德林制《让尚书令表》,援笔
立成,不加治点。时遵彦铨衡深慎选举秀才擢第罕有甲科德林射策五条考皆为上授殿中将军 武平初,加
通直散骑侍郎。寻丁母艰去职,勺饮不入口五日。因发热病,遍体生疮,而哀泣不绝。诸士友为合汤药,
德林不肯进,遍体洪肿,一时顿瘥,身力平复。诸人皆云孝感所致。五年,敕令撰录作相时文翰,勒成五
卷,谓之《霸朝杂集》。高祖谓德林曰:“自古帝王之兴,必有异人辅佐。我昨读《霸朝集》,方知感应之
理。必令公贵与国始终。”于是追赠其父恒州刺史。未几,复赠定州刺史、安平县公,谥曰孝,以德林袭
焉。德林既少有才名,重以贵显,凡制文章,动行于世。或有不知者,谓为古人焉。初,德林称父为太尉
谘议,以取赠官,李元操与陈茂等阴奏之曰:“德林之父终于校书,妄称谘议。”上甚衔之。因出为湖州
刺史。德林拜谢曰:“臣不敢复望内史令,请预散参。待陛下登封..告成,一观盛礼,然后收拙丘园..,死且
不恨。”上不许,转怀州刺史。在州逢亢旱,课民掘井溉田,空致劳扰,竟无补益,为考司所贬。岁余,
卒官,时年六十一。
(节选自《隋书·李德林传》,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时遵彦铨衡深慎/选举秀才/擢第罕有甲科/德林射策/五条考皆为上/授殿中将军
B. 时遵彦铨衡/深慎选举/秀才擢第/罕有甲科/德林射策五条/考皆为上/授殿中将军
C. 时遵彦铨衡/深慎选举/秀才擢第/罕有甲科/德林射策/五条考皆为上/授殿中将军
D. 时遵彦铨衡/深慎选举秀才/擢第罕有甲科/德林射策五条/考皆为上/授殿中将军
14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坟典,三坟、五典的并称,后通称古代典籍。三坟,伏羲、神农、黄帝之书;五典,少昊、颛顼、高
辛、尧、舜之书。
B. 栋梁,屋顶最高处的水平木梁,是建筑上部构架中最重要的部分,承托着建筑物屋面的全部重量,比
喻堪当大任的人。
C. 登封,登山封禅,相传始于秦始皇。古代帝王登基时必要登泰山祭天地,这种大型祭祀活动带有“君
权神授”的意味。
D. 丘园,家园、乡村,也指隐逸之地或坟墓,文中指家乡。古人指代家乡的词还有桑梓、乡井、梓里、
乡国、乡关等。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李德林聪颖博学。他很小就能诵读《蜀都赋》,十五岁时已广泛涉猎阴阳、纬候等学问;受命起草的《让
尚书令表》,虽略有瑕疵,但顷刻完成。
B. 李德林深受赏识。任城王高湝看重他的才能,召他入州府,相待如师友,不计君臣之礼;高祖欣赏他
的作品,说一定要长期让他处于尊贵的地位。
C. 李德林孝顺母亲。母亲去世后,他连续几天都食不下咽,哀哭不止,又发热生疮,浑身红肿,朋友为
他调制汤药他也不肯喝,却奇迹般地康复了。
D. 李德林晚年多舛。他为了取得皇帝的赠官,假称自己的父亲是太尉谘议,遭到同僚的弹劾;在怀州任
刺史,又因抗旱无果,官员考核部门给了差评。
13.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久令君沈滞,吾独得润身,朝廷纵不见尤,亦惧明灵所谴。
(2)德林既少有才名,重以贵显,凡制文章,动行于世。
14. 任城王高湝称赞李德林为“奇士”,请结合文本概括李德林的奇异之处。
【答案】10. B 11. C 12. A
15
13. (1)让你长久地呆在我身边得不到升职,而只让我自身受益,纵然朝廷不怪罪我,我也害怕受到神灵
的谴责。
(2)李德林本来少年就有才名,(现在)又因为身居显贵之位,凡是他所写的文章,动辄广泛流传于世。
14. ①文章学识卓然出众;②风神器宇颇似栋梁之才;③治理国家的本领堪比贾生、晁错;④作文赋诗的
能力与相如、子云比肩。
【解析】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选举”,古代指选拔举用贤能。“擢第”,意思是科举考试及第。“遵彦”分别作为“选举”“擢第”
的主语,“秀才”前面需要断开,排除 A、D。
“射策”,意思是汉代考试取士方法之一,“五条”为“射策”的宾语,不需要断开,排除 C。
句意:当时杨遵彦主管选拔人才的事务,他非常谨慎地选拔,举行秀才考试,很少有甲等成绩的。而李德
林所回答的五道试题,都为上等,被授为殿中将军。
故选 B。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C.“古代帝王登基时必要登泰山祭天地”错误,古代帝王登基时不是一定要登泰山祭天祭地。
故选 C。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A.“虽略有瑕疵”错。“不加治点”指不需要做任何修改润色。
故选 A 。
16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沈滞”,仕宦久不迁升,此处只要理解为得不到官职或官职不升、仕途不显即可;“润身”,使
自身收益;“尤”,埋怨,怨;“谴”,谴责。
(2)“贵显”,显贵,地位高;“凡”,凡是;“动”,动辄,动不动,常常。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进行评价探究的能力。
结合“幼聪敏,年数岁,诵左思《蜀都赋》。年十五,该博坟典,阴阳纬候,无不通涉”“今岁所贡秀才
李德林者,文章学识,固不待言,观其风神器宇,终为栋梁之用”分析,年幼时,天资聪慧,只有几岁时,
读左思的《蜀都赋》。十五岁时对于古代典籍、天文地理、阴阳之学,无不通晓。今年所选拔的秀才李德
林,文章学识,自不必多说,只看他的风度神采,就知他终究会成为栋梁之材。李德林文章学识卓然出众,
风神器宇颇似栋梁之才。
结合“至如经国大体,是贾生、晁错之俦;雕虫小技,殆相如、子云之辈”分析,至于说到他治理国家的
本领,可与贾谊、晁错同列;作文赋诗的能力,可与相如、子云相比。主要从治理国家的本领和作文赋诗
的能力方面概括。
参考译文:
李德林,字公辅,博陵安平人。年幼时,天资聪慧,只有几岁时,读左思的《蜀都赋》。十五岁时对
于古代典籍、天文地理、阴阳之学,无不通晓。任城王高湝做了定州的刺史,看重李德林的才能,把他召
入州府。他们俩早晚相随,几乎成了师生和朋友,不拘于君民间的礼仪。高湝曾经对李德林说:“我私下
里听说埋没人才就应受戮。让你长久地呆在我身边得不到升职,而只让我自身受益,纵然朝廷不怪罪我,
我也害怕受到神灵的谴责。”于是李德林被举荐为秀才,送入邺京。任城王给尚书令杨遵彦写了一封信,
信中说道:“燕赵本来多奇才,这话确实不错。今年所选拔的秀才李德林,文章学识,自不必多说,只看
他的风度神采,就知他终究会成为栋梁之材。至于说到他治理国家的本领,可与贾谊、晁错同列;作文赋
诗的能力,可与相如、子云相比。即使尧舜临世,贤才豪杰满朝,然而建造大厦的人,怎么会嫌栋梁之才
太多呢?”杨遵彦随即令李德林起草《让尚书令表》,他拿起笔,顷刻间写成,不需做丝毫修改润色。当
时杨遵彦主管选拔人才的事务,他非常谨慎地选拔,举行秀才考试,很少有甲等成绩的。而李德林所回答
17
的五道试题,都为上等,被授为殿中将军。武平初年,升为通直散骑侍郎。不久因母亲去世而离职,五天
颗米不进、滴水不沾。因此发热病,浑身生疮,还是哀哭不绝。许多为官的好友,亲自替他调制汤药,但
李德林不愿喝,浑身红肿,几天过去,竟出人意料病愈了,身体很快恢复。大家都说是因他的一片孝心,
感动天地所致。开皇五年,皇上诏令李德林写篇文章,记述他做宰相时的国家大事,完成后,编为五卷,
命名为《霸朝杂集》。高祖对李德林说:“自古以来,无论哪个帝王的兴盛,一定都有奇才贤士辅佐。我
昨天读了您的《霸朝杂集》,才知道因皇上盛德而感动天地降贤人于世的道理。我一定要让您处于尊贵的
地位,与国家相始终。”于是追封李德林的父亲为恒州刺史。不久又追赠他的父亲为定州刺史、安平县公,
谥号为孝,让李德林承袭。李德林本来少年就有才名,现在又身居显贵,凡是所写的文章,动辄广泛流传
于世。有些不知道他的人,还以为他是古人呢。当初,李德林说他的父亲是太尉谘议,以此获取赠官,李
元操与陈茂等人暗地里上奏道:“李德林的父亲,去世时为校书,而他自己妄称谘议。”皇上更加恨他。
因此贬他为湖州刺史。李德林叩拜谢罪道:“我不敢希望再任内史令了,只请给我一个闲散的官职。等陛
下登封告成之时,好让我一观那时的盛况,然后回我故土,死而无憾。”皇上没有答允,他转任怀州刺史。
在怀州,逢大旱,李德林责成人民挖井灌溉田地,空废劳力,竟然无丝毫裨益,被考司所贬。过了一年多,
李德林在任上去世,时年六十一岁。
湖北省石首市一中 2020-2021 学年高二 3 月月考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杨继宗,字承芳,阳城人。天顺初进士..,授刑部..主事。成化初,用王翱荐,擢嘉兴知府。以一仆自随,
署斋萧然。性刚廉孤峭,人莫敢犯。而时时集父老问疾苦,为祛除之。大兴社学。民间子弟八岁不就学者,
罚其父兄。遇学官以宾礼。师儒竞劝,文教大兴。御史孔儒清军,里老多挞死。继宗榜曰:“御史杖人至
死者,诣府报名。”儒怒。继宗入见曰:“为治有体公但剔奸弊劝惩官吏若比户稽核则有司事非宪体也”
儒不能难,而心甚衔之。濒行,突入府署,发箧视之,敝衣数袭而已,儒惭而去。中官..过者,继宗遗以菱
芡、历书。中官索钱,继宗即发牒取库金,曰:“金具在,与我印券。”中官咋舌不敢受。入觐,汪直欲
见之,不可。宪宗问直:“朝觐官孰廉?”直对曰:“天下不爱钱者,惟杨继宗一人耳。”九载秩满,超
迁浙江按察使。数与中官张庆忤。庆兄敏在司礼,每于帝前毁继宗。帝曰:“得非不私一钱之杨继宗乎?”
敏惶恐,遗书庆曰:“善遇之,上已知其人矣。”闻母丧,立出,止驿亭下,尽籍廨中器物付有司。惟携
一仆、书数卷而还。继宗力持风节,而居心慈厚。为浙江按察时,仓官十余人坐缺粮系狱,至鬻子女以偿。
继宗欲宽之而无由。一日,送月俸至,命量之,则溢原数。较他司亦然。因悟仓吏缺粮之由,将具实以闻。
众惧,请于继宗,愿捐俸代偿。由是十人者获释。尝监乡试..得二卷,具朝服再拜曰:“二子当大魁天下,
18
吾为朝廷得人贺耳。”及拆卷,王华、李旻也,后果相继为状元。人服其鉴。
(节选自《明史·杨继宗传》,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为治有体/公但剔奸弊/劝惩官吏/若比户稽核/则有司事/非宪体也/
B. 为治有体公/但剔奸弊/劝惩官吏/若比户稽核则有司事/非宪体也/
C. 为治有体/公但剔奸弊/劝惩官吏/若比户稽核则有司事/非宪体也/
D. 为治有体公/但剔奸弊/劝惩官吏/若比户稽核/则有司事非宪体也/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隋炀帝大业年间始置进士科目。
B. 刑部是封建时代官制六部之一,掌管国家的法律、刑狱等事务,长官为刑部尚书。其他五部为吏部、
礼部、兵部、户部、工部。
C. 中官,即宦官,通称太监,是古代被阉割后再在宫廷内侍奉皇帝及其家族成员的男性官员,宦官本为
内廷官,不能干预朝政,但历史上也有宦官专权的事实。
D. 乡试是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的选拔人才的考试,因在春天举行,故又称春闱。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杨继宗重视教育,成效突出。任嘉兴知府时,他大力兴办地方学校,要求年满八岁的孩子都要入学,
对学官以礼相待,形成了教师文人学者竞相劝勉、文化教育繁荣兴盛的局面。
B. 杨继宗为民说话,得罪权贵。御史孔儒清查军队,却把多位里老杖死,杨继宗张贴告示调查此事,惹
怒孔儒,杨继宗又当面指责孔儒越职行事,让孔儒非常恼恨。
C. 杨继宗刚正廉洁,抵制腐败。他不爱金钱,任嘉兴知府时,宦官路过他那里,向他要钱,他只送了普
通物品,要金子则要求对方出示印券,巧妙地拒绝了宦官。
D. 杨继宗慧眼识才,很有远见。他监考乡试时,发现两份优秀试卷,非常郑重和高兴地说这两位考生将
是天下的一流人才,后来,这两位考生相继考中状元,人们佩服他有眼光。
19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成化初,用王翱荐,擢嘉兴知府。以一仆自随,署斋萧然。
(2) 闻母丧,立出,止驿亭下,尽籍廨中器物付有司。
14. 明宪宗询问朝中官员谁最廉洁时,为什么汪直说“天下不爱钱的,只有杨继宗一个人”呢?请简要说
明。
【答案】10. A 11. D 12. C
13. (1)成化初年,因为王翱的推荐,升任为嘉兴知府。(杨继宗赴任时)仅用一个仆人跟随,官署书斋
也简易朴素。
(2)得知母亲去世的消息,杨继宗立即离任出发,来到驿亭下,将官署中的器物全部登记交付给官府。
14. ①杨继宗生活简朴,赴嘉兴知府任时仅有一个仆人跟随,官署书斋也简易朴素。②为官清廉,不贪污
受贿,御史孔儒突然查看他的箱子,发现只有几件破旧衣服。③鄙视那些贪官污吏,不行贿别人,太监们
索要钱财,杨继宗取出府库金银给予,太监不敢接受。
【解析】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公”是对人的敬称,在句中做主语,“公但剔奸弊”意思是您只管剔除奸邪和弊病,因此应从“公”前
断开,排除 BD。“则”表判断,放在句首,与后文的“非”在结构上相对,故排除 C。
这段话的意思是:治理百姓有一定的规矩。您只管剔除奸邪和弊病,劝勉和惩治官吏。如果挨家挨户稽查
核实,则是相关政府机构的事,不是御史的职责范围。
故选 A。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
D.“因在春天举行,故又称春闱”错误,乡试在秋天举行,故又称秋闱。
20
故选 D。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C.“宦官路过他那里,向他要钱,他只送了普通物品”有误,从文中来看,“中官过者,继宗遗以菱芡、
历书。中官索钱,继宗即发牒取库金”,意思是经过嘉兴的太监,杨继宗只拿菱角、芡实和历书送给他们。
太监们索要钱财,杨继宗当即发出公牒领取府库金银,可见赠送物品在前,宦官要钱在后。
故选 C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
得分点:(1)用,因为;擢,升任、提拔;以,用(带着);自随,宾语前置,随自;萧然,简易朴素。(2)
闻,得知、听闻;籍,登记;付,交付;有司,一般官吏的通称。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
汪直说“天下不爱钱的,只有杨继宗一个人”,是因为以下三点:①生活俭朴。当杨继宗被提拔为“嘉兴
知府”时,他“以一仆自随,署斋萧然”,赴嘉兴知府任时杨继宗仅带着一个仆人,并且他的官署书斋也
简易朴素,这些都说明杨继宗生活简朴。②为官清廉,不贪污受贿。文中说,“突入府署,发箧视之,敝
衣数袭而已,儒惭而去”,这段话是说御史孔儒突然查看他的箱子,发现只有几件破旧衣服,这说明杨继
宗为官清廉。③鄙视那些贪官污吏,不行贿别人。文中说,“中官过者,继宗遗以菱芡、历书。中官索钱,
继宗即发牒取库金,曰:‘金具在,与我印券。’中官咋舌不敢受”,由此可见,太监们索要钱财,杨继
宗取出府库金银给予,太监不敢接受。
参考译文:
杨继宗,字承芳,是阳城人。天顺初年考中进士,授官刑部主事。成化初年,因为王翱的推荐,升任
为嘉兴知府。(杨继宗赴任时)仅用一个仆人跟随,官署书斋也简易朴素。他生性刚正廉洁孤独冷峭,没有
人敢冒犯。他经常召集当地的老人询问民间的疾苦,替他们解除。又大力兴办社学。民间有年满八岁不上
21
学的子弟,则要处罚他们的父兄。杨继宗总是以宾客之礼接待学官。教师、学者竞相劝勉,文化教育事业
兴盛发达。御史孔儒来嘉兴清理军籍,各里老人多被鞭挞而死。杨继宗张榜公告说:“有被御史杖责致死
的,到府衙来报告姓名。”孔儒十分恼怒。杨继宗去拜见他说:“治理百姓有一定的规矩。您只管剔除奸
邪和弊病,劝勉和惩治官吏。如果挨家挨户稽查核实,则是相关政府机构的事,不是御史的职责范围。”
孔儒无法与他争辩,但心中深为忌恨。离开嘉兴前,孔儒突然闯入府衙,打开(杨继宗的)箱子查看,里面
只有几件破旧衣服罢了,孔儒羞惭地离开。对待经过嘉兴的太监,杨继宗只拿菱角、芡实和历书送给他们。
太监们索要钱财,杨继宗当即发出公牒领取府库金银,说:“钱都在,请给我印券。”太监吃惊得不敢接
受。杨继宗进京觐见,(宦官)汪直想要见他,他不去拜见。明宪宗问汪直:“朝觐官中谁廉洁?”汪直
回答说:“天下不爱钱的,只有杨继宗一个人罢了。”九年任满,杨继宗被破格升迁为浙江按察使。杨继
宗多次与太监张庆意见不合,张庆的哥哥张敏在司礼监做官,经常在皇帝面前诋毁杨继宗。宪宗说道:“(你
说的)恐怕就是那个不要一文钱的杨继宗吧?”张敏惶恐不安,写信给张庆说:“好好对待杨继宗,皇上
已经了解这个人了。”得知母亲去世的消息,杨继宗立即离任出发,来到驿亭下,将官署中的器物全部登
记交付给官府。只带着一个仆从、几卷书回家。杨继宗极力维持风纪节操,而且心肠慈厚。他任浙江按察
使的时候,有十余名仓库官吏因短缺库粮被关在狱中,以至于卖掉子女赔偿。杨继宗想从宽处理他们,却
没有理由。有一天,他的月俸银送到,他让人称量一下,超出了原数。再量别的官吏俸银,也都如此。因
此明白了仓吏缺粮的原因,他准备据实上报。众人恐惶不安,请求杨继宗,甘愿捐出俸禄代替仓吏们赔偿。
十余名仓吏因此获释。杨继宗曾监考乡试,得到两份好考卷,便身着朝服一再拜天道:“这二位考生必当
为天下人才之魁,我为朝廷得人才而祝贺。”等到拆开考卷,知道二生为王华、李旻,后来两人果然相继
考中状元。人们因此佩服杨继宗有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