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湖北省部分学校
2020-2021 年高二下学期 3 月语文月考试题汇编
- 现代文阅读专题(一)
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汉阳一中 2020-2021 学年高二下学期 3 月月考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
随着我国居民精神文化消费比重的显著提高,人们开始追求个性化、差异化的商品,关注其蕴含的精
神内涵。在互联网技术的助推下,信息交流、品牌文化传播等不断增强,许多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发
设计的文创产品呈热销态势,由此带动了文创产业的持续发展。在这一热潮中,也存在产品开发同质化、
定位模糊、质量不高等问题。那么,如何通过文创产品使优秀传统文化焕发生机,成为滋养当代人生活的
养分呢?
文创产品研发的重心应是实现从文化遗产到文化资源的转化,而文化遗产转化为文化资源,关键之处
在于对文化精神的创新表达。从传统造物的形状、色彩、纹饰中提取元素,把它凝练为直观鲜明的文化艺
术符号,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创产品,是较为常见的设计方式。比如故宫文创的口红,膏体颜色取自故
宫院藏国宝器物,外观取自宫廷绣裳纹饰;敦煌文创的胸章,选用六合莲花等盛唐时期的藻井纹饰。文创
产品的创新设计,不仅要关注外观,而且要体现内涵。比如有的文创产品围绕二十四节气发挥创意,表现
人与自然、物候之间的联系;有的文创产品运用“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造型语言,表现中国人追求美
好生活、积极向上的态度;有的文创产品展示中华悠久历史文化,表现中华文明海纳百川的广阔胸襟。
中华文化保存在典籍文献、遗址文物中,更蕴藏在人们衣食住行用的日常生活里。文化传统只有存续
在生活中,才能不断焕发生机与活力。过去,不少文博场馆的纪念品远离生活,缺乏创意。消费者买来后,
大多将其置于角落,任其蒙尘。当下,一系列文创产品从日常生活需要出发进行创意设计:小到胶带、便
笺、行李牌,大到公共空间的装饰品;古典的如古器复刻,新颖的有数码周边;时令性的如春茶、月饼、
夏季的遮阳帽、冬天的披肩。文创产品设计正打破固化认知,不再局限于礼品馈赠和纪念品收藏,而是深
度融入人们的生活。
生活是文创产品创新的广阔天地。为此,设计者当体察生活,深入理解文化内涵,在设计中充分考虑
应用场景和实用功能,以“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的艺术创造,优化文创产品的使用体验和情感体验,赋
予其独特性和生命力,让人们在“日用而不觉”中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获得丰富的精神启迪,
从而更好地传承民族文化。
(取材于《人民日报》文章)
材料二:
北京故宫有 180 多万件(套)藏品,但并不是所有藏品都能成为文创构思的源泉。只有打造符合时代
需求的知名品牌,才能有效传播藏品的文化价值,而文化价值是文创产品区别于其他商品的基本特性。选
取哪些文物作为文创素材,要考虑其主题是否喜闻乐见,色彩构图是否便于呈现等,但最重要的因素,是
藏品是否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广泛的影响力。例如《清明上河图》,其本身拥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强大的
传播力。文创只要主题鲜明,实用性强,就会备受欢迎。但更多藏品,需要文创研发人员发现、挖掘它们
的美和价值,才能渐渐成为拥有高辨识度、自带流量和强变现能力的文化品牌。
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海错图》,是康熙年间福建民间画师描绘的海洋生物图册。此图册并非艺术史名
作,也不是国家一级文物,不属于博物馆绘画体系中的重点研究对象。但从文创角度考虑,这份图册就很
有意思。首先,它是少见的清代宫廷收藏的博物馆资料,具有科学研究价值。其次,它对海洋生物的描绘
2
在写实中有很多浪漫想象的色彩,与《山海经》一类的古文献及民间传说密切相关,可以和文学以及神话
故事联系起来。再有,书中很多海洋生物的面貌神情可爱讨喜,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萌萌哒”,图像容
易被接受和传播。
通过以上分析,故宫文创团队认为《海错图》拥有不错的开发能力,于是开始持之以恒地研发和推广。
先在故宫和腾讯合作的大赛中,将《海错图》作为 QQ 表情包比赛的素材进行宣传,请知名博主介绍里面
的海洋生物;同时,文创团队着手做“海错”主题的各类文创,包括小家电、装饰画、家居用品等,为了
引发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参与,又举办了关于“海错”主题文创设计方案的线上投票活动,让故宫粉丝来决
定产品最终的呈现方式。除此之外,故宫还和招商局合作,将“海错”元素变成多媒体数字海洋科普教育
展,在全国巡展;故宫出版社和中信出版社联合出版了面向少儿的《故宫里的博物学》,该书成为了畅销
书。经过系列研发和推广,“海错图”成为了知名文化品牌。
文创的核心是充分发挥品牌感染力,既能传播文化内容,又能通过大众对文化内容的认同促进产品消
费。一个不被大众了解的博物馆藏品,很难为产品带来文化和经济附加值。集中力量打造知名文化品牌,
是博物馆文创的首要任务。
(节选自刘辉文章《关于博物馆文创的几点思考——以故宫博物院为例》)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当前人们开始关注商品中蕴含的精神内涵,文创设计者也在努力使文创产品成为滋养当代人生活的养分。
B.文创产品研发要以文化精神的创新表达为重心,设计者从外观到内涵创新设计文创产品,就是很好的做
法。
C.设计者应当体察生活,充分考虑产品的应用场景和实用功能,因为日常生活是文创产品创新的广阔天地。
D.并不是所有藏品都能成为文创素材,文物主题的喜闻乐见,色彩构图的便于呈现,是文创构思的首要因
素。
2.下列不属于“‘海错图’成为了知名文化品牌”因素的一项是(3 分)
A.《海错图》的素材内容具有科学研究价值。
B.文创团队对其进行了长时间的设计研发。
C.《海错图》的写实手法符合当下审美追求。
D.联合各方力量开展了多渠道的推广工作。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两则材料都谈及了互联网对于文创产业发展的带动作用,提倡让消费者参与文创产品的设计与研发。
B.“天下第一泉””济南兔子王”等系列文创产品,受到普遍欢迎,主要得益于对文化精神的创新表达。
C.要把山东省博物馆的《孙子兵法》竹简打造成知名文创品牌,既要关注时代需求,又要关注文化价值。
D.只有根植文化、关注需求、融入日常,文创产品才能更好地传承文化,使人们获得丰富的精神启迪。
4.两则材料都围绕文创产品展开论证,但论证的侧重点不同,请简要说明不同之处。(4 分)
5.北京故宫博物馆研发了一款名为“正大光明”的手机充电器,这款文创产品的设计广受好评。请阅读下
面的“链接材料”,并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的相关内容,具体分析其广受好评的原因。(6 分)
(链接材料)
北京故宫文创团队从众多匾额中,精心挑选了乾清宫殿堂正中高悬的“正大光明”匾额,发掘它与手
机充电器的诸多联系,实现对文化精神的创新表达。
【答案】
1.C(A.“文创设计者也在努力”于文无据,从材料一首段可知,文章只是讨论了“如何使文创产品成为
3
滋养当代人生活的养分”,并未提到“文创设计者也在努力;B.从材料一第二段可知,文创产品研发的重
心应是“实现从文化遗产到文化资源的转化”,并非“文化精神的创新表达”;D.从材料二第一段可知,
文创构思的首要因素是“藏品是否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广泛的影响力”,而非“色彩构图的便于呈现”。
故选 C。)
2.C(C.“写实手法”错误,根据材料二第二段可知,《海错图》的特点是“在写实中有很多浪漫想象的
色彩”,且其易于被接受是因为其“萌萌哒”。故选 C。)
3.A(A.材料一并没有“提倡让消费者参与文创产品的设计与研发”。故选 A。)
4.材料一侧重于文创产品研发的关键在于对文化精神的创新表达,而生活是文创产品创新的广阔天地。
材料二主要以海错图的成功为例,论述博物馆文创的首要任务应该是集中力量打造知名文化品牌。
5.①充电器的素材来源于故宫知名文化遗产“正大光明”匾额,该匾额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广泛影响
力。②充电器的形状与匾额相似,外观采用了匾额上的文字和纹饰,鲜明、直观地呈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特
色。③“光明”二字有语义双关之妙,既能体现充电器的功能,又与“正大”一起,寄寓了中华民族对坦
荡正直人格的追求。④充分考虑了应用场景和实用功能,使人们在“日用”充电器的过程中“不觉”受到
精神熏陶,做人行事应“正大光明”。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材料信息和图文转换的能力。解答此题,根据“发掘它与手机充电器的诸多联系”,
需要先分析两张图片的相似之处。从外形上看,充电器的素材来源于故宫知名文化遗产“正大光明”匾额,
充电器的形状与匾额相似,外观采用了匾额上的文字和印章。这与材料一中“从传统造物的形状、色彩、
纹饰中提取元素,把它凝练为直观鲜明的文化艺术符号,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创产品,是较为常见的设
计方式”相符,充电器样式仿照匾额,鲜明、直观地呈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特色,是设计广受好评的重要原
因。材料二说“但最重要的因素,是藏品是否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广泛的影响力”,从文化内涵上看,
“光明正大”寄寓了中华民族对坦荡正直人格的追求,同时,材料一说“文化传统只有存续在生活中,才
能不断焕发生机与活力”,这次的设计选取了人们日常生活用品,就能实现让人们在日常使用充电器的过
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精神熏陶。因此,这款实用功能与文化内涵兼具的充电器自然会广泛受到欢迎。)
湖北省沙市五中 2020-2021 学年高二下学期 3 月月考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I (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
当前世界去贸易全球化、去科技主导化愈演愈烈,“内循环”概念被提升到如此高度,显示了高层对
未来经济发展趋势的新判断。
什么是内循环?指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通过发掘内需潜力,合理调配资源,实现经济更加强劲可持
续发展的经济模式。超大的市场规模、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完备的基础设施让我国发展内循环具备足够底气。
“内循环”这一概念的提出,必将为金融、旅游、汽车、教育等各行各业带来新的机遇,推动各地经济发
展水平提升到新的层次。
后疫情时代,在经济增速下行叠加疫情冲击背景下,需求侧对金融产品的需求,无论是“质”(收益
率与安全性)。还是“量”(产品的充分供给),都更加迫切,居民大量财富将会借助专业机构进入资本市
场,理财、基金、养老资金投资和保险等行业都会迎来新的爆发。国产汽车品牌将迎来极大利好,汽车研
发会更加强调自主性,国产汽车相关产业链将获得更大的政策支持。还有旅游行业,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
4
国际旅游输出国,若中国旅游服务逆差能够转化为内需,该行业将每年多贡献约 1.15 万亿产值,这必然
会给受疫情重创的文旅产业带来活力并使其迎来新的发展。
实现国内循环具体到企业来说,重振中小微企业尤为重要。经济内循环先是老百姓有消费的欲望和能
力,然后有实体企业的正常生产,另外就是健康运营的市场秩序,这样才能形成循环。所以说,经济内循
环的保障是中小微企业的繁荣发展,让千万个中小实体企业走出困境,才是经济内循环的第一步。这也为
许多新兴企业带来新的商机,像互联网企业 360 集团便强势聚焦国内经济复苏大背景下中小企业发展路径,
凭借 360 智慧商业强大的资源优势和营销势能,通过精准的行业趋势洞察和覆盖全生命周期的产品服务,
数字化赋能中小企业快速提升自我“造血”机能。
当然,经济内循环的形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制定具有针对性的产业发展战略,打破经济内循环障碍,
实现各类经济社会资源的高效利用十分重要。提高各行业企业生产产品和提供服务的附加值,真正拉动内
需,为启动经济内循环模式奠定扎实基础。通过各种手段重塑企业经营生态,加快企业数字化进程,积极
融入数字经济、新基建产业的发展等。政府也要进一步简政放权,切实减轻企业负担,激发市场活力,推
动中国经济的良性增长并造福民生。
(摘编自盘和林《打通“内循环”,迎来新发展》)
材料二:
长三角经济是我国经济“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优秀代表。新形势下,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融通国
内国际双循环新格局,对于促进我国经济长远稳健发展更是至关重要。以长三角为背景来讲双循环大家可
能更容易理解。
就国际大循环而言,我国是全球产业链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而长三角地区的产业体系较为完备,产
业结构层次较高,对外开放起步早、发展好,经济国际化程度较高,很多产业已融入全球产业体系。2019
年,长三角地区经济外向度已达 52.4%,高出全国 18.4 个百分点;境外和国外资本大量进入长三角,目前
长三角地区外商投资企业近 19.3 万家,投资总额达 2.5 万亿美元,均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外商投资企业
进出口总额超过长三角地区进出口总额的二分之一,达到 50.6%。中外资本和中外产业在长三角地区已密
切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共同参加国际大循环。长三角一体化不仅会提升企业参与国际分工的能力,
而且会加深中外资本和中外产业的融合,奠定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的良好基础。
近年来,贸易保护主义的影响、新冠疫情的冲击和新一轮科技与产业变革,使全球产业链与供应链布
局正在发生重大变化。供给端方面的国外供应链出现高度不稳定性,需求端方面受保护主义影响又有更多
不确定性,我国在国际经济循环方面面临较大冲击。在这样的背景下,长三角企业更要参与全球产业链重
构,积极布局国际产业链供应链,将中国企业有机嵌入国际产业链供应链之中。面对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
及美国政府在前沿技术和高端产业方面极力阻挠我国企业进入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的严峻挑战,应进一步提
高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提升重点产业链供应链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和影响力,推进多层
次融入国际大循环。长三角不少企业已经布局,比如苏州亨通,已经构筑全产业链并拥有核心技术,正致
力打造全球通信和电力产业全价值链综合服务商。
5
构建双循环体系,要进一步培育和发挥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新优势,聚力培育和壮大世界级产业集群,
增强重点产业在国际产业与产业链发展中的不可替代性。解决产业链与产业发展的“卡脖子”关键技术问
题,提升优势产业在世界市场供应关键环节的自主可控性,确保我国产业与产业链独立发展,在一些优势
领域引领发展。最后,要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引导中国企业实施基于内需的经济全球化战略,在此基础上
向国际市场扩张生产能力和服务网络,为融通国内国际双循环打牢企业基础。
(摘编自程必定、孔令刚《以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融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思考》)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内循环状态下,经济发展不依赖国际市场,在国内扩大内需,开拓市场,形成完整闭环并循环运行。
B.中国旅游服务由国际需求转化为国内需求,旅游业产值大幅增收,文旅产业获得重振并迎来新发展。
C.保障中小微企业繁荣发展,帮中小微企业走出困境是经济内循环做到的第一步,这将为新兴企业带来商
机。
D.后疫情时代,老百姓对金融产品的收益率、安全性和产品多样化,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求更加强劲。
2.根据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中外资本和中外产业在长三角地区已密切融合,共同参与国际大循环,是推动长三角一体化的现实条件
之一。
B.美国政府在前沿技术方面极力阻挠我国企业进入国际产业链供应链,对于相关产业来说,是挑战也是机
遇。
C.我国在国际经济循环方面面临冲击的深层原因是国外供应链出现不稳定性,以及需求端又有更多不确定
性。
D.360 集团在服务中小微企业的同时也使自身得到发展,和许多中小微企业是互利互惠、合作共贏的关系。
3.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3 分)
A.江苏省委、省政府坚决贯彻中央部署要求,提升投资贸易合作水平,推动“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不断
走深走实、行稳致远。
B.2020 年 8 月 7 日,湖北省政府宣布,将组织举办“与爱同行惠游湖北”活动,期间全省所有 A 级景区对
全国人民免费开放。
C.政府通过激发和做大内需,挖掘消费潜力,提高居民收入,解决居民消费的后顾之忧,释放需求空间,
弥补外部需求波动。
6
D.“老小区加装电梯,每台可获 20 万元补贴”,这是市民从合肥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印发的通知中
获取的主要信息。
4.材料二在论证上有何特点?请简要说明。(4 分)
5.构建经济内循环体系,有哪些措施?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6 分)
【答案】
1.D(3 分)(A 项“不依赖国际市场”“闭环”文中无根据。B 项,原文为假设关系,未然变已然,原文是“逆
差”部分转内需,以偏概全。C 项,曲解文意,主客颠倒,原文意为中小企业的繁荣发展能保障经济内循
环)
2.C(3 分)(“深层原因”,无中生有。)
3.A(3 分)(A 项表述属于双循环经济行为范畴,符合材料二的观点,其它三项都在讲提振内需,激发消费潜
力,属“内循环”经济行为)
4.(4 分)①采用层进(递进)式结构。首先提出“一体化高质量”形成双循环经济格局的重要性问题,然后分
析长三角经济融入国际大循环的现状、优势和面临的问题,最后提出解决办法。(2 分)②多种论证方法相
结合,文中运用了举例论证、引用论证的方法展开论证。(2 分)
5.(6 分)①重振中小微企业,让中小企业走出困境。②制定具有针对性产业发展战略,实现各类经济社会资
源的高效利用。③提高产品和服务的附加值,真正拉动内需。④重塑企业经营生态,积极融入数字经济、
新基建产业等。⑤政府要进一步简政放权,减轻企业负担,激发市场活力。(每点 2 分,答对任意三点给
满分)
湖北省黄冈市麻城市实验高级中学 2020-2021 学年高二下学期 3 月月考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
金庸小说从文化角度构建了中国的民族国家形象,建立了一个磅礴宏伟的“文化中国”,从而赢得了
读者的喜爱。这是金庸小说的决定性魅力。
金庸的作品涉及几乎所有的中国文化分区,从《雪山飞狐》中的雪山极顶到《天龙八部》中的苍山洱
海,从《书剑恩仇录》中的新疆雪莲到《笑傲江湖》中的福建山歌……经常在一些大部头的作品中带领读
者进行全方位的中国文化旅游。金庸不仅描绘出了各地不同的景物、风俗,更写出了各地文化本质上的区
别,使读者鲜明地感受到中国文化的“版块构成”。例如郭靖成长于蒙古大漠,黄蓉成长于东南海岛,萧
峰成长于中原武林……这些人物身上的个性都与他们的“水土”密不可分。
金庸笔下的中国文化,在时间轴上也是富有变化的。同是儒家思想,在金庸笔下,宋朝时显得博大刚
健,如郭靖与萧峰成为金庸小说中最高大的英雄;到了明末清初,儒家文化更显得酸腐可笑、百无一用,
《书剑恩仇录》中的陈家洛自负文武双全,结果一事无成。金庸在表现中国文化时,并非一味弘扬,而是
带有鲜明的批判。
7
金庸小说中这些“大文化”的展现是建立在具体描摹的基础之上的。例如在《天龙八部》中,金庸就
通过对一个不知名的灰衣老僧的描写,充分展现了他对“大文化”高超的驾驭能力。灰衣老僧轻而易举地
制服了所有的超一流高手,他在给天下英雄论述佛法与武功的关系时说,练武功本是为了提高佛法境界,
然而佛法境界达到很高时,却又不屑于练武功了。这种对“大文化”的理解,让金庸在写作时挥洒自如。
上世纪 50~70 年代的文学作品,对中国古代的文化传统否定多而肯定少,竭力给读者造成一种“开天
辟地”的新气象。这样的国民文学使读者心理长期处于比较紧张的状态,相比之下,金庸小说所建立的民
族国家形象,则从容、厚重,更具长久的稳定性。
(摘编自孔庆东《金庸与国民文学》)
材料二:
“侠”是中国历史上一种独特的历史文化现象。
汉代史家司马迁从侠客所表现出的超人的精神力量和其在民众中的影响力出发,始对侠客立传,并对
侠义精神进行了极度褒奖和强力推崇。汉代以后,游侠虽从正史中销声匿迹,然而侠义精神作为传统文化
观念、时代精神的产物与人们自觉的价值选择,经过口头传说与文人歌咏,在大众潜意识中形成一种理想
的人格精神,从而融进了民族文化的血脉之中,丰富了民族文化基因库,成了正义的体现与象征。
接汉而降的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侠义精神的重要转折点,侠义精神由史家传颂过渡到文人歌咏时期,由
历史写实式书写转向文学想象和浪漫发挥。与两汉相比,侠义精神对文人士风的影响更加深入,动荡不安
的时代环境促使文人希图立功乱世、扬名立万的雄心壮志与游侠不爱其躯、仁义至上的人生信条一拍即合,
建安骄子曹植不禁发出了“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感叹。六朝以来,文人士子纷纷于咏侠诗中流露
出对侠义精神的向往,徜徉乐游于侠的精神世界,侠的人生道路和价值追求成为文人理想人格与精神气质
的有机组成部分。而唐代宏大的社会气象、强盛的国家实力与巨大的文化融合力更是文人歌咏侠义精神的
天然土壤。
宋诗沿着唐诗辉煌的留风余脉继续演绎着千载不衰的侠义精神,诉说着文人耿耿报国之心。此时有岳
飞“八百里路云和月”的侠义精神梦幻之旅、“壮士饥餐胡虏血”的国仇家恨,也有晚年陆游“家祭无忘
告乃翁”的家国梦萦。此时的侠义精神与国家民族的盛衰荣辱连在了一起,侠义情、家国恨不分彼此、合
二为一。在明清时期,古典文化进入整合时期,侠义精神并没有“躲进小楼成一统”,不仅静态地寄身于
《水浒传》《三国演义》等集大成的章回小说与历史回忆中,更弘扬于戚继光、俞大猷捐躯赴国难的英雄
壮举中。近代文人更是在国家民族遭遇空前危亡变局的关键时刻,以侠义精神著书立说启蒙愚昧国民、激
起民族斗志。
(摘编自张吉珍《中国文学中的侠义精神论释》)
材料三:
8
往昔人们看武侠小说,总认为它们是一种难登大雅之堂的低俗读物,怡情消遣尚可,要专注研究则似
乎太小题大做,正统的文化界对之更是不屑一提。然而,我却不以为然。如金庸的小说中,有不少的成分
都是根据中国传统文化的儒释道思想转化而来的,武功招数、人名地名、情节设计、人物性格……其深厚
的国学底蕴,是很多现当代小说都难以攀及的。同时,因为武侠小说有着一种更平易近人的亲和态度,让
读者消除了和文学之间因敬畏而产生的陌生感和距离感,能够更自然地把一些传统文化的知识根植在思想
之中。读者无意识的自我改造提升,其实正是一个民族的文化境界在潜移默化中缓步上移的必经过程。
从读者的角度看,由于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极其急促,人们心理的普遍浮躁已是不可改变的事实。
在烦嚣和压力之下,要静心看那些厚重沉实的古文经典,耐性听远古的回音,也确实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够
做到的。武侠小说正在读者与学术的距离中筑建着一个异类的文化架构,摆脱经院文学一直传承的固定思
维模式,给予文化另一种生存。
(摘编自宋韵琪《武侠:给予文化另一种生存》)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金庸著作几乎涵盖了中国各个文化分区,每一部经典作品,都能带你进行全景式文化旅游。
B.金庸对中国文化并非一味弘扬,也带有鲜明的批判,其建立的民族国家形象更具有稳定性。
C.随着读者素质的提高,武侠小说如今已经得到了专家学者的关注,开始进入研究者的视野。
D.虽然汉代以后武侠小说销声匿迹,但侠义精神作为正义的体现与象征,已融入民族血脉中。
2.根据以上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金庸作品中许多人物的个性鲜明,带有很强的区域特征,让读者感受到不同地区的文化。
B.汉朝以后,侠义精神由史家传颂过渡到了文人歌咏时期,其对文人士风的影响更加深入。
C.构建“文化中国”是武侠小说赢得读者的决定性因素,金庸小说就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
D.武侠小说平易近人,让读者消除和文学之间的距离感,使其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传统文化。
3.下列各项,不符合“侠义精神”内涵的是( )(3 分)
A.安史之乱爆发,杜甫写下“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的诗句。
B.关羽陷身曹营,得知刘备下落,保护两家皇嫂千里寻兄,最后在古城兄弟君臣夫妻相会。
C.林冲听李小二说有三个人在密谋陷害自己,于是在草料场中杀死陆谦等三人,后投奔梁山。
D.面对新冠疫情,各地医护人员放弃春节假期,主动请缨,迅速集结,毅然决然地驰援湖北。
4.材料一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6 分)
5.在当今时代,文学作品应如何传承侠义精神?请简要分析。(4 分)
【答案】
1.B【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A.“每一部经典作品,都能带你进行全景式文化
9
旅游”错误,由原文“金庸的作品涉及几乎所有的中国文化分区,从《雪山飞狐》中的雪山极顶到《天龙
八部》中的苍山洱海,从《书剑恩仇录》中的新疆雪莲到《笑傲江湖》中的福建山歌……经常在一些大部
头的作品中带领读者进行全方位的中国文化旅游”可知,是“经常在一些大部头的作品中”带领读者进行
全方位的中国文化旅游,而不是“每一部经典作品”。C.“随着读者素质的提高”“开始进入研究者的视野”
错,由原文“读者无意识的自我改造提升,其实正是一个民族的文化境界在潜移默化中缓步上移的必经过
程”可知,是“读者无意识的自我改造提升”,并不是“随着读者素质的提高”;是“在潜移默化中缓步上
移”,而不是“开始进入”研究者的视野。D.“虽然汉代以后武侠小说销声匿迹”错误,由原文“汉代以
后,游侠虽从正史中销声匿迹,然而侠义精神作为传统文化观念、时代精神的产物与人们自觉的价值选择,
经过口头传说与文人歌咏,在大众潜意识中形成一种理想的人格精神,从而融进了民族文化的血脉之中,
丰富了民族文化基因库,成了正义的体现与象征”可知,是汉代以后,游侠从“正史中”销声匿迹。
2.C【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C.“构建‘文化中国’是武侠小说赢得读者的决定性因素”
错误,由原文“金庸小说从文化角度构建了中国的民族国家形象,建立了一个磅礴宏伟的‘文化中国’,
从而赢得了读者的喜爱。这是金庸小说的决定性魅力”可知,构建“文化中国”是武侠小说赢得读者的“决
定性魅力”,而不是“决定性因素”。
3.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内涵的能力。C.林冲的举动是为自己,谈不上侠义。
4.①结构上采用了总分的形式,开门见山提出论点,观点鲜明,论证思路清晰。②从空间和时间两方面
论述作品特点,论证全面,说服力强。③多用例证,说理透彻,可读性强。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文章论证特点的能力。
①结构上采用了总分的形式,材料一第 1 自然段开门见山提出论点“金庸小说从文化角度构建了中国的民
族国家形象,建立了一个磅礴宏伟的‘文化中国’”,观点鲜明,论证思路清晰。
②从空间和时间两方面论述作品特点,材料一第 2 自然段是从空间方面论证,第 3、4、5 自然段是从时
间方面论证,论证全面,说服力强。
③多用例证,文章举《天龙八部》的例子,其中金庸就通过对一个不知名的灰衣老僧的描写,充分展现了
他对“大文化”高超的驾驭能力;从《雪山飞狐》中的雪山极顶到《天龙八部》中的苍山洱海,从《书剑
恩仇录》中的新疆雪莲到《笑傲江湖》中的福建山歌……经常在一些大部头的作品中带领读者进行全方位
的中国文化旅游。说理透彻,可读性强。
5.①要提升作品质量,注重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②要与时代紧密相联,体现新时代的侠义精神。③
要平易近人,把侠义精神自然地植于思想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读者的精神境界。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由原文“金庸小说从文化角度构建了中国的民族国
家形象,建立了一个磅礴宏伟的‘文化中国’,从而赢得了读者的喜爱。这是金庸小说的决定性魅力”可
知,要提升作品质量,注重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由原文“然而侠义精神作为传统文化观念、时代精神
的产物与人们自觉的价值选择,经过口头传说与文人歌咏,在大众潜意识中形成一种理想的人格精神,从
而融进了民族文化的血脉之中,丰富了民族文化基因库,成了正义的体现与象征”可知,要与时代紧密相
联,体现新时代的侠义精神。由原文“同时,因为武侠小说有着一种更平易近人的亲和态度,让读者消除
了和文学之间因敬畏而产生的陌生感和距离感,能够更自然地把一些传统文化的知识根植在思想之中。读
者无意识的自我改造提升,其实正是一个民族的文化境界在潜移默化中缓步上移的必经过程”可知,要平
易近人,把侠义精神自然地植于思想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读者的精神境界。
湖北省部分省重点 2020-2021 学年高二 3 月联考语文试题
10
(一)现代文阅读 I(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
礼治社会并不是指文质彬彬,像《镜花缘》里所描写的君子国一般的社会。礼并不带有“文明”或是
“慈善”,或是“见了人点个头”、不穷凶极恶的意思。礼也可以杀人,可以很“野蛮”。比如在缅甸有
些地方,一个人成年时,一定要去杀几个人头回来,才能完成为成年礼而举行的仪式。我们在旧小说里也
常读到杀了人来祭旗,那是军礼。——礼的内容以现代标准去看,可能是很残酷的。残酷与否并非合礼与
否的问题。
礼是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合于礼的就是说这些行为是做得对的,“对”是“合式”的意思。如
果单从行为规范这一点来说,本和法律无异,法律也是一种行为规范。礼和法不相同的地方是维持规范的
力量。法律是靠国家的权力来推行的。“国家”是指政治的权力,在现代国家没有形成前,部落也是政治
权力。而礼却不需要这有形的权力机构来维持。维持礼这种规范的是传统。
礼并不是靠一个外在的权力来推行的,而是从教化中养成了个人的敬畏之感,使人服膺;人服礼是主
动的。礼是可以为人所好的,所谓“富而好礼”。孔子就很重视服礼的主动性。
这显然是和法律不同了,甚至不同于普通所谓道德。法律是从外限制人的,不守法所得到的罚是由特
定的权力所加之于个人的。人可以逃避法网,逃得脱还可以骄傲、得意。道德是社会舆论所维持的,做了
不道德的事,见不得人,那是不好;受人唾弃,是耻。礼则有甚于道德;而如果失礼,不但不好,而且不
对、不合、不成。这是个人习惯所维持的,是十目所视,十手所指的,即使在没有人的地方也不会不能自
已。礼是合式的路子,是经教化过程而成为主动性的服膺于传统的习惯。
礼治从表面看去好像是人们行为不受规律拘束而自动形成的秩序。其实自动的说法是不准确的,只是
主动地服于成规罢了。孔子一再地用“克”字,用“约”字来形容礼的养成,可见礼治并不是离开社会,
由于本能或天意所构成的秩序了。
礼治的可能必须以传统可以有效地应付生活问题为前提。乡土社会满足了这一前提,因之它的秩序可
以用礼来维持。在一个变迁很快的社会,传统的效力是无法保证的。不管一种生活的方法在过去是怎样有
效,如果环境一改变,谁也不能再依着老法子去应付新的问题了。所应付的问题如果需要团体合作的时候,
就得有个大家都接受都同意的办法,要保证大家在规定的办法下合作应付共同问题,就得有个力量来控
制各个人了。这其实就是法律,也就是所谓“法治”。
(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礼治秩序》)
材料二:
11
客观地讲,“礼治秩序”在特定的历史时期、特定的环境下,对维持社会的稳定起过一定的作用,正
如梁漱溟先生在《中国文化要义》中所说,“旧日中国文明最使人惊异者,即是其社会秩序恒自尔维持,
若无假乎强制之力”。而且,礼的作用不仅在于提供给人们一些行为规范以维持社会秩序,更在于通过这
些外部的规范来起到教化的作用,启发和涵养人们内在的理性自觉,不断培育人们的道德心,从而提高人
们的道德境界。当道德境界提升到一定高度后,人们的行为就会由礼的约束进为道德自觉,由他律进为自
律,达此道德境界,人的内心高度自由,行为则于礼无不自然相合。在潜移默化中将人引向道德之途,于
不知不觉中提高人的思想境界,培养人的道德自觉,这就是礼的教化之功,也是礼治所赖以运作的内在机
制。正是这种代代相传的传统教化,使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精髓得以历经数千年而依然完好地保存流
传下来,这是与中国同时代的其他文明古国无法做到的。而且,“礼”中的很多优秀合理的成分,如尊老
爱幼、孝敬父母、谦虚礼让等好的传统直到今天依然对我们富有教育意义。这些都是“礼治秩序”的积极
作用。但是,从整个历史发展、社会进化的角度来看,它的消极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它阻碍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发展,尤其使中国近代科学的发展严重滞后。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
之一,古代科学曾有过辉煌的成就,四大发明极大地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然而近四百年欧洲近代科学
取得了辉煌成就,我们却远远落后了。其中有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过于崇拜、依赖传统,因循守旧,
躺在老祖宗的成果上睡大觉。
其次,“礼治”往往被封建统治者利用,成为反对变革、维护封建制度的屏障。从汉武帝开始,历代
的封建统治者都极力推崇儒学,提倡礼教,尤其是到了皇权专制空前强化的明清时代。
再次,乡土社会的礼治秩序在无形中扭曲了人格,压抑了人性,容易使人形成一种畸形心理。礼治社
会的另一个直接后果就是导致民主、法治意识的淡薄甚至可以说是缺失,人们只知道承担义务,不知道行
使权利。
(摘编自张璐《乡土中国“礼治秩序”浅析》)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礼是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并不带有“文明”“慈善”的意思,以现代标准去看,礼的内容
是很残酷的。
B.礼是从教化中养成了个人的敬畏之感,使人服膺;礼是由社会舆论所维持的,不需要外在的机构
来维持。
C.一直以来,在乡土社会中,传统可以有效地应付生活问题,所以乡土社会的秩序主要依靠“礼”
来维持。
12
D.如果我们不过于崇拜、依赖传统,不躺在已有的成果上睡大觉,我们中国近代科学的发展就不会
严重滞后。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只要符合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就算是残酷的行为或做法,也是符合礼治秩序的。
B.礼治秩序在特定的时期与环境下对维持社会的稳定和教化百姓有积极的作用,但在社会进步与科
学发展方面也有一定的消极作用。
C.材料二认为礼可以激发人的道德与良知,提高人的自知与自制能力,这与材料一中有关“礼治”
的观点一致。
D.《祝福》中祥林嫂的悲惨遭遇就体现了乡土社会的礼治秩序在无形中对人格的扭曲与对人性的压抑。
3.下列各项中,最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3 分)
A.在印度某些偏远部族,丈夫死了之后,在丈夫的葬礼上要用火烧死他的妻子。
B.封建社会,上到帝王将相,下到普通百姓,在家族祭祀中都有比较严格的程序和要求。
C.没有做过大夫的曾子在弥留之际发现自己躺在大夫专用的席子上,就命儿子把席子换掉。
D.过人行横道时,行人红灯停,绿灯行,行驶的机动车辆遇行人过斑马线时停车礼让。
4.材料一中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简要说明。(4 分)
5.在传统的结婚习俗中,男方准备彩礼,女方准备嫁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许多地方出现了“天价
彩礼”的现象,很多情侣因为彩礼问题而结束感情。现在《民法典》明确规定“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
请运用材料中“礼治”与“法治”的相关内容对上述现象进行简析。(6 分)
【答案】
1.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文本内容的能力。应先认真阅读文本,理解作者的观点,查看选项在文中
的位置,将选项与原文语句进行比对,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理解。A 项,曲解文意。“礼的内容是很残
酷的”错误。材料一第 1 段“礼的内容以现代标准去看,可能是很残酷的”。B 项,张冠李戴。材料一
第 4 段“道德是社会舆论所维持的”。D 项,说法过于绝对。材料二第 2 段“其中有个很重要的原因就
是我们过于崇拜、依赖传统,因循守旧,躺在老祖宗的成果上睡大觉”,这是我国近代科学发展严重滞
13
后的原因之一,没有这个原因,并不一定没有这个结果。
2.C【解析】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C 项,由材料一第 5 段“礼治从表面
看去好像是人们行为不受规律拘束而自动形成的秩序。其实自动的说法是不准确的,只是主动地服于
成规罢了。……可见礼治并不是离开社会,由于本能或天意所构成的秩序了”可见两者并不一致。
3.D【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论点与论据的关系。D 项材料属于“法”,不属于“礼”,不能用来支撑材料一
观点。
4.①举例论证。以“缅甸有些地方通过杀人来完成成人礼”“旧小说中的杀人祭旗”等为例,论证“礼治
社会并不是指文质彬彬,也可以很野蛮”。②对比论证。将“礼”与“法律”“道德”进行比较,指出
礼是从教化中养成的使人主动服膺于传统的习惯。
(每点 2 分,共 4 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论证方法的判断与分析理解。常见的论证方法主要有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道理论证、类比论证等。本题如答出道理论证(③道理论证。如引用《论语·学而》中的“富而好礼”,
论证“礼”是可以为人所好的,人服礼是主动的。)亦可给分。
5.①礼治的可能必须以传统可以有效地应付生活问题为前提。在过去的婚姻习俗中,男方准备彩礼,女
方准备嫁妆。这种传统可以有效地应付嫁娶的生活问题。大家都遵循这一传统行事,这就是礼治。(3
分)②但是现在出现“天价彩礼”,传统的效力无法得到保障。《民法典》做出“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
的规定,就是要通过法律控制不良习俗,这就是法治。(3 分)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内容,利用文章中的观点对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加以分析,注意从“礼治”与“法
治”角度分别阐明。
湖北省巴东县第一高级中学 2020-2021 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 I(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
戏曲改良要求的提出早于五四。戊戌维新失利后,社会维新派归因于民智不开,鼓吹时
事新戏以启迪民心。1904 年柳亚子为陈去病、汪笑侬主办的《二十世纪大舞台》杂志所写发
刊词直接祭出“戏剧改良”旗号,企盼“民智大开,河山还我,建独立之阁,撞自由之钟,
以演光复旧物、推倒虏朝之壮剧快剧”,一时应者云集,形成风潮。为了增强宣传效果,于
是借鉴西方话剧的所谓长于演说。新文化主帅陈独秀 1904 年呼吁戏曲“采用西法:戏中夹些
演说,大可长人见识”。戏台上逐出现许多脱离剧情议论时事的“言论老生”“言论小生”,
14
直接对社会发言,而穿西装、旗袍扯四门唱西皮、二黄的怪诞形式屡见不鲜,诞生出许多不
古不新不中不西不土不洋的怪胎。后来欧阳予倩批评改良新戏说:“他们的言论都是即兴的。
因此不可能有什么标准。高兴起来就完全不顾剧情,大放厥词,把其余角色僵在台上,说完
一通再来做戏,最初是为了宣传革命,后来就成了演员自我表现……像顾无为、潘月樵就往
往说得很长而词句不通,有时前后矛盾……不久观众也就厌倦了。”加之加装电灯和机关布
景的新式戏台蜂起,演出中不乏以时装和舞台设备的光怪陆离来取悦观众,造成罢花一现式
的轰动,终究短命。改良新戏就在这样的哄闹声中很快走向失败,连一出剧目也未保留下来。
其中有价值的是欧阳予倩的京剧探索。欧阳予倩从演改良新戏转为演改良京剧,带着新
文艺的想法、用自己的办法去改造京剧。他认为戏剧是综合艺术,而以剧本为统领。“戏剧
者,必综文学、美术、音乐及人身之语言动作,组织而成。有其所本焉,剧本是也。”“演
剧者,根据剧本,配饰以相当之美术品(如布景衣装等),疏荡以适宜之音乐,务使剧本与
演者精神之一致表现于舞台之上,乃可利用于今日鱼龙曼衍之舞台也。”因而他坚持自己编
剧,并且坚持一定要按照剧本演出,这就使他的戏不同于当时众多的幕表戏之随意。他还注
意克服旧戏结构松散、缺乏一盘棋精神的毛病,例如他编演红楼戏,“虽然是照着二黄戏编
的,却是照新戏分幕的方法来演,因为嫌旧戏的场子太碎,所以就把许多情节归纳为一幕来
做,觉得紧凑些,而且好利用布景”,另外“非常注意配角”,“不专求一人出风头,要注
意整个的平均”。由舞台价值方面衡量,欧阳予倩可说是有效推行戏曲改革第一人。
(摘编自廖奔、刘彦君《百年“戏改”》)
材料二
时装戏在上海京剧舞台的流行,引领了反映现实的剧目的编写和演出。与此相应,观众
对戏中角色的扮相“像不像”与舞台背景的设置“真不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京剧
中男旦演员的化妆而言,以往只是在脸上抹点胭脂,整体给人的观感与所扮演的女性还是有
较大的差距。但是在上海,由于洋行林立,资讯发达,世界上最新的化妆术与化妆品都能了
解与购置,从而为海派京剧演出追求“求真写实”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海派京剧的男旦演员
冯子和为了使所扮演的旦角面部更俊俏,“用锅胆脂(眉膏)加深眼圈,把传统的一字眉改
画为柳叶眉,把清末盛行的点唇樱桃小嘴,改成用胭脂板(口红)涂抹整个嘴唇,增强了女
性的自然美“。并用日本进口的最新化妆品进行化妆,整体塑造成更仿真的女性形象,因而
得到观众的认可和欢迎。
梅兰芳看后认为,“南方旦角的贴法似乎更为好看……回到北京,就在眼圈、片子方面
已经开始有了新的改革”。并据此排出《孽海波澜》《生死恨》《一缕麻》等时装新戏,对
传统旦角妆扮进行了贴片子、画眼圈的改革,进而带动整个京剧女性人物扮相的创新改善,
给人一种更贴切的真实之美。
求真写实的理念不仅促进了京剧化妆术的演进,也促进了京剧舞台演出的变革。传统京
剧在舞台表演上追求虚拟写意的美学风格,舞台道具极其简单,往往只有一张桌子,两把椅
子,后面挂一幅帐幔,边上有两个门,用门帘遮挡。舞台上再没有其他东西。如演员需要演
爬山,便临时搬上几张桌子搭起来虚拟为山。观众依靠演员程式化动作表演来想象具体内容。
这一方面是中国传统京剧的特征,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中国传统京刷在经营舞台布景上的简陋。
海派京剧受新理念的驱使,首创拟真布景道具的运用,使观众能在看戏时如临其境,感同身
受。海派京剧的著名演员欧阳予倩回忆道:“上海的舞台第一个大规模用布景的就是新舞
台……他们的布景最初是完全仿效日本,他们派人到日本去……聘了一个布景师和一个木匠,
又照日本造了转台,因此演戏的形式也就跟着变了……他们的办法,在当时正算一种大改革。”
这种仿真的舞台布景的设置,实物道具的上台应用,以及力求真实的舞台表演,使观众看戏
从完全的虚拟化领悟转变为设身处地的感受,心灵感触的深度和审美欣赏的效果自然大大强
化了,演新戏的受欢迎程度也就更加水涨船高了。
(摘编自陈伟《海派京剧:五四新文化的有力推手与重要角色》)
15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为了增强宣传效果,柳亚子在《二十世纪大舞台》上所写发刊词祭出了“戏剧改良”的旗
号,并且希望借鉴西方话剧的演说。
B.注重剧本作用、凝练戏剧情节和平衡舞台角色使得欧阳予倩的改良京剧获得了一定的舞台
价值,成为有意义的戏曲改革。
C.受到冯子和对旦角面部化妆的启发,梅兰芳对整个京剧女性人物的扮相进行了创新改善,
使得这些角色更富有真实之美。
D.海派京剧仿真布景道具的运用,改变了此前观众只能依靠演员程式化动作表演来想象具体
内容的虚拟写意的美学风格。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材料一认为戏曲改良的时代背景并非五四运动,戊戌变法的失败才是那些被改良的新戏陆
续登上舞台的时代背景。
B.和维新派提倡的改良戏曲的立场完全不同,欧阳予倩主要是带着新文艺的想法按照自己的
办法对京剧进行了改良。
C.世界上最新的化妆术与化妆品是海派京剧演员在“求真写实“的理念下能够对旦角的形象
进行成功改良的必要条件。
D.材料二分别引用的梅兰芳关于改变传统男旦形象和欧阳予倩关于仿真舞台背景的话,提高
了论述内容的可信程度。
3.根据材料一的内容,下列各项中最不可能是社会维新派所提倡的时事新戏的一项是(3 分)
A.《曾文正公平逆》 B.《二十世纪新茶花》
C.《民国万岁》 D.《新罗马》
4.请将材料二的主要内容压缩成一句话,不超过 25 个字。(4 分)
同样是对舞台设备进行改良,材料一中的改良新戏失败了,但材料二中的海派京剧新戏却深
受欢迎,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原因。(6 分)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中学 2020-2021 学年高二 3 月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按照西方经济学上的一般定义,凡是被普遍接受的支付工具,都可以看作是货币。虚拟货币仅仅是在
特定社交场景下,用于购买商品和服务的电子支付工具,因此不是数字货币。比如, QQ 币就是可以在腾
讯公司旗下相关游戏中使用的一种支付工具,离开了腾讯游戏的社交场景,就不是一种被广泛接受的支付
工具了。大家所熟悉的比特币也具有类似的性质,只是比特币在技术上比 QQ 币更加完备而已,因此,从
这个角度来看,比特币并不算完全意义上的数字货币。
如果一些数字资产能够被全社会普遍接受作为支付工具,那么这些数字资产就可以被称为数字货币。
16
数字货币可以是由政府(或者中央银行)发行的,也可以是由私人部门发行的。由政府(或者中央银行)
发行的数字货币被称为法定数字货币。例如,中国人民银行正在进行封闭测试的“央行数字货币(DCEP)”
就是一种由中央银行发行的数字货币。
数字货币也可以由私人机构发行,例如脸书公司(Facebook)正在开发的天秤币(Libra)。在正式上
线运行之后,全球将有超过二十亿的用户在该平台下各种交易场景中使用。如此大规模的使用和广泛的接
受使得天秤币成为名副其实的数字货币。
(摘编自范志勇《数字货币由何而来》)
材料二:
货币是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目的是解决“物物交换”的不便。随着经济发展和技术的进步,货币
在发展过程中被不同的价值符号所代表,从金属货币、纸币、电子货币到数字货币不断转变。每种不同的
货币形式代表了人们不同的信任形式。比如在金属货币时代,人们所信任的是金属的价值;在纸币时代,
人们信任的是纸币背后的国家信用;数字货币时代,人们信任的则是现代技术和货币的信用。价值尺度和
流通手段是货币的两项基本职能,而支付手段、贮藏手段和世界货币是派生性职能,可以让货币更具活力
和竞争力。一种货币能否很好执行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职能,是衡量其是否受欢迎的基本因素。法定数字
货币相较于虚拟货币具有以下优势:一是发行主体信用高。法定数宇货币的发行主体是央行,虚拟货币的
发行主体则是私人,央行的信用高于私人机构的信用。二是价值稳定度高。法定数字货币以国家信用为保
障,与法定货币是价值等价关系,价值稳定。虚拟货币则忽高忽低,价值不稳,无法实现价值尺度基本货
币职能。三是群众普遍接受性高。法定数字货币是“中心化”货币,能够得到有效监管,而虚拟货币是“去
中心化”货币,容易作为洗钱和恐怖犯罪的工具。
任何一种货币的形态和生命力是与当时的社会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法定数字货币是数字经济时代的
产物,其与现金、硬币具备相同的法定性质和职能,但也具备一些显著优势。一是制作成本低。纸币容易
被伪造,且破损概率大。而法定数字货币成本低,便于流通,节省印刷成本、储存成本、运输和安保成本,
交易快捷方便。二是监管便利。法定数字货币通过分布式账本技术、密码学等原理,可实现数字化记录和
追踪,有效监管货币来源与去向。三是应用场景多。微信、支付宝作为第三方支付方式,受到人们的普遍
欢迎,但其本质不是货币,人们可以拒绝此种付款方式,而法定数字货币是法币,人们不得拒绝。数字货
币支持离线支付,在没有网络情况下,碰一碰即可支付成功,微信、支付宝只能在网络情况下转账或支付。
因此法定数字货币更能满足数字时代人们生活便利需求,成为受欢迎的货币。
17
(摘编自赵莹《法定数字货币如何成为广受欢迎的货币》)
材料三:
数字货币处于测试早期,目前主要侧重在支付场景方面。从支付功能来看,中国已经有微信和支付宝,
央行数字货币仅从流通中介和支付角度带来的功能性改善并不大,但对安全性和反洗钱的作用将会比较突
出。DECP 目前在全国东南西北选择了有各自特色的试点城市,开始对各种应用场景进行测试,特别是最
近推出的深圳红包测试,是一个选择比较巧妙的并只对收付这样纯粹功能的测试。目前切入点主要是替代
MO(流通现金),当验证成功并全面推广完成后,其对 Ml(现金十存款)甚至是对 M2(Ml+金融产品)
实现替代也很容易,如何与现存支付融合并实现平稳替代,可能是接下来需要探讨的问题。因为 DECP
目前设计是提供流通支付免费,这将会对目前支付机构造成比较大的冲击。DECP 数字货币将来最重要的
发展方向应该是结合数据资产相关方面进行改进,发挥更大作用。DECP 设置离线功能,目前被认为是一
个重要特色,但从货币介质替换角度看,通常并不会实现完全替代,货币模式的替代则相对比较彻底。事
实上,目前数字货币需要给现有的纸币留有余地,在优势领域发挥特长特色,同时为一些传统活动保留生
存空间。
(摘编自王志诚《打牢基础建立共识,稳妥推进数字货币》)
1.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都属于数字货币概念的一项是( )
A. QQ 币、比特币 B. 比特币、支付宝 C. 天秤币、DCEP D. 微信、天秤币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比特币和 QQ 币都是“去中心化”货币,但前者在技术层面上比后者更加完备,因而更容易被用作洗钱
和恐怖犯罪的工具。
B. 脸书公司正在开发一种数字货币,这种数字货币正式上线运行后,全球将有超过二十亿的用户在各种交
易场景中使用。
C. 货币的产生是为了解决“物物交换”的不便,货币虽然在发展过程中被不同价值符号代表,但一直都是
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D. 因为特定的社会生产力水平决定了特定的货币的形态和生命力,所以在数字经济时代法定数字货币将成
为最受欢迎的货币。
18
3.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央行数字货币”尚处在中国人民银行的封闭测试环节,所以并没有真正实现货币的两项基本职能。
B. 某一种货币只要执行了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这两项职能,就表明该货币能受到人们信任和普遍欢迎。
C. 法定数字货币的“法币”身份,决定了人们不得拒绝使用,这是其与第三方支付方式的一大区别。
D. DECP 目前设计是提供流通支付免费,这将会对目前的第三方支付方式如微信等造成较大冲击。
4. 请结合材料二,给“法定数字货币”下一个简要定义。
5. 央行数字货币的实施会带来哪些影响?请结合材料三加以说明。
【答案】1. C 2. C 3. B
4. 法定数字货币是在数字经济时代由政府(或者中央银行)发行的,与法定货币价值等价的具有价值尺度
和流通手段职能的“中心化”货币。
5. ①对安全性和反洗钱的作用突出;②替代 MO(流通现金),M1(现金+存款)和 M2(现金+存款+金融
产品);③提供流通支付免费,对目前支付机构造成冲击。
【解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
由材料一“按照西方经济学上的一般定义,凡是被普遍接受的支付工具,都可以看作是货币”,而 QQ 币、
比特币“仅仅是在特定社交场景下,用于购买商品和服务的电子支付工具”,因此不能选 QQ 币、比特币,
排除 A 项和 B 项;再根据材料三“微信、支付宝作为第三方支付方式,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但其本质不
是货币”,因此“微信”也不选,排除 D 项。
故选 C。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19
A.“因而更容易作洗钱和恐怖犯罪的工具”于文无据,原文是“虚拟货币是‘去中心化’货币,容易作为
洗钱和恐怖犯罪的工具”,是将虚拟货币和法定数字货币进行比较,因而并没有说比特币“更容易被用作
洗钱和恐怖犯罪的工具”;
B.“全球将有超过二十亿的用户在各种交易场景中使用”不合文意,原文是“全球将有超过二十亿的用户
在该平台下各种交易场景中使用”,应该是“在该平台下各种交易场景中使用”,而非“在各种交易场景
中使用”;
D.首先,“因为特定的社会生产力水平决定了特定的货币的形态和生命力”,原因表述不当,“法定数字
货币将成为最受欢迎的货币”的原因是法定数字货币的三个显著优势,即“制作成本低”“监管便利”和
“应用场景多”;其次 “最受欢迎”表述绝对化,原文材料二结尾只是说“成为受欢迎的货币”。
故选 C。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
B.“就表明”太绝对,根据材料二“一种货币能否很好执行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职能,是衡量其是否受欢
迎的基本因素”可知,只是“衡量”,并不代表“就表明”,太过绝对。
故选 B。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
下定义的格式为:被定义概念=种差+邻近的属概念。“下定义”必须抓住被定义事物的基本属性和本质特
征,多采用判断单句的形式。其基本句式应为“……是……”,根据题干的定义对象“法定数字货币”,
通过材料二“法定数字货币是‘中心化’货币”语段可知,“法定数字货币是……货币”;再根据该句和
材料二中的“法定数字货币相较于虚拟货币具有以下优势……而虚拟货币是‘去中心化’货币”可得出,
法定数字货币的特征为:由政府(或者中央银行)发行,法定货币价值等价的具有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职
能。接下来让这两个特征作定语,由此得出法定数字货币得定义,即法定数字货币是在数字经济时代由政
府(或者中央银行)发行的,与法定货币价值等价的具有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职能的“中心化”货币。
【5 题详解】
20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
答题区间集中在材料三。材料三摘编自王志诚《打牢基础建立共识,稳妥推进数字货币》。故依次从材料
中找出和央行数字货币的实施影响相关的文字并加以组织即可。
根据“从支付功能来看,中国已经有微信和支付宝,央行数字货币仅从流通中介和支付角度带来的功能性
改善并不大,但对安全性和反洗钱的作用将会比较突出”可得出,央行数字货币的实施对安全性和反洗钱
的作用突出;
根据“目前切入点主要是替代 MO(流通现金),当验证成功并全面推广完成后,其对 Ml(现金十存款)
甚至是对 M2(Ml+金融产品)实现替代也很容易”可得出,央行数字货币的实施可以替代 MO(流通现
金),M1(现金+存款)和 M2(现金+存款+金融产品);
根据“因为 DECP 目前设计是提供流通支付免费,这将会对目前支付机构造成比较大的冲击”可得出,央
行数字货币的实施可以提供流通支付免费,对目前支付机构造成冲击。
由此梳理答案即可。
湖北省石首市一中 2020-2021 学年高二 3 月月考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黄河文化内涵丰富、历史深远。一方面,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摇篮;
另一方面,从中国文明诞生伊始到唐宋时期,黄河流域一直是中国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思想、文化
中心和重心。可以从文明的诞生、文化基因的养成、“自在”的中华民族的形成三个方面来看待黄河文化
的丰富内涵及其历史意义。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中国学术界研究文明起源的一个主流范式是:把聚落考古学与社会形态学结合
起来,用聚落形态的演进来标识社会复杂化进程。中国文明起源路径可以概括为“聚落形态演进的三个阶
段”,即由大体平等的农耕聚落形态,发展为含有不平等和初步社会分层的中心聚落形态,再发展为都邑
国家的“万邦”形态。中国早期文明是多元的,其多元性的源头可以概括为两大河流域——黄河与长江。
就黄河流域而言,在其上中下游都发现了作为上述三个阶段三种形态聚落的考古遗址,它们是早期黄河文
21
明的物化形态,为我们展现出一部中华文明起源的真实画卷。
始自夏王朝的中原正统观是中国历史上的传统观念。它历经夏商周三代而奠定根基。在对夏商王都的
历史地理考据中,夏朝和商朝的都城都有迁都情况,但其王都均在黄河中游地区。《论语·为政》说,“殷
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表明夏商周三代的制度是在继承基础上发
展的。夏商周的王都均建在中原地区,使得中原正统观经夏商西周代代相袭,成为中国历史上的一种传统。
“大一统”是中国传统的政治思想,它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密不可分。一般认为,中国历史上真正大
一统国家始于秦朝,但是夏商西周多元一体的复合制王朝国家结构却是另一种层次上的一统。从尧舜禹经
三代再到秦汉,先后经历了三种背景指向的大一统观念,即尧舜禹时代与族邦联盟机制相适应的带有联盟
一体色彩的“天下一统”观念;夏商西周与“复合制王朝国家”相适应的大一统思想观念;秦汉以后与郡
县制机制下的中央集权的帝制国家形态相适应的大一统思想观念。这三种背景指向、三个层次的大一统观
念,是历史发展三个阶段的标识。在我国历史上,大一统的思想观念对国家的统一和稳定一直发挥着深远
而积极的影响,构成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基因性要素之一,而建都在黄河中游地区的夏商周三代和汉唐王朝,
是为其奠基的两个重要阶段。
费孝通把中华民族的形成划分为“自在民族”和“自觉民族”两个阶段,古代属于“自在”阶段,近
代以来进入“自觉”阶段。民族类型与国家结构形态有对应关系。中国从秦汉开始,国家结构形态变为“中
央—郡县”制,大一统的封建王朝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大一统的王朝内,有两个层次的民族:一个
层次是作为主体民族的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另一个层次是包括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在内的、“正在形成
中”的中华民族,相当于费孝通所说的作为自在民族的中华民族。“自在”的中华民族的出现是与从秦汉
开始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结构形态联系在一起的,这是一种中央一元化统辖的郡县制结构。两千多年来,
这样的国家结构本身使大一统的国家至今具有高度的稳定性,也促进了国家认同与民族凝聚。
中华民族的形成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联系在一起,而从秦汉到唐宋这种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国都就建
在黄河中游地区。作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国都,既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凝聚中华民族向心力
的同心圆的圆心。黄河流域尤其是黄河中游地区也因此而成为了凝聚中华民族向心力的所在地。从这个意
义上说,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
(摘编自王震中《黄河文化的丰富内涵及历史意义》)
材料二: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与考古研究所常务副所长李立新谈到,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是延续历
22
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的战略要求。黄河文化是中华民
族取之不竭的精神宝库,要挖掘其时代价值,以文化融合发展为重点,推动黄河文化创新性发展。
“要推动黄河文化与产业的高度融合,发展黄河文化创意产业,丰富公共文化产品供给,促成黄河文
化的活态传承、可持续发展。特别要推动黄河文化和旅游业高度融合,形成历史文化展示带、旅游观光休
憩带,建设人们感受黄河、亲近黄河的休闲旅游后花园,让黄河成为中华民族精神家园和心灵故乡的主要
承载地。”李立新补充道。
(摘编自余璐、丁亦鑫《贯彻新发展理念,促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
材料三:
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区域,也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地带,在经济
社会发展和生态安全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新中国成立后,黄河治理取得了巨大成就。党的十八大以
来,党中央着眼于生态文明建设全局,明确了“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
黄河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水沙治理取得显著成效、生态环境持续明显向好、发
展水平不断提升。同时也要清醒看到,当前黄河流域仍存在一些突出困难和问题。新时代,我们要把黄河
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作为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贯彻新发展理念,遵循自然规律和客
观规律,促进全流域高质量发展,改善人民群众生活,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
福河。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
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实践证明,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生态财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只要我
们创新发展思路,转变发展方式,用好这笔财富,就能走好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
路。
(摘编自李贵成《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一般认为,虽然夏商周多元一体的复合制王朝国家结构实现了形式上的一统,但我国真正的大一统始于
秦朝。
B. 在研究文明起源时把聚落考古学与社会形态学结合起来的原因之一是,聚落形态的演进可以反映社会复
杂化进程。
23
C. 夏商周的王都均建在黄河流域,故而黄河流域尤其是黄河中游地区成为凝聚中华民族向心力的所在地。
D. 在黄河上中下游都发现了多种形态聚落的考古遗址,它们向世人展现了整个中华文明起源的真实画卷。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如今,我国面对国内外各种复杂形势依然能保持高度稳定,这与我国中央一元统辖的治理结构不无关系。
B. 自古以来,黄河流域一直是中国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思想、文化中心和重心。从某种意义上说,
黄河文化就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
C. 在新时代,我们需要挖掘黄河文化的时代价值,推进其与产业相融合,让黄河文化动起来、活起来、实
起来。
D. 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需要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推动二者实现共赢。
3. 根据材料二内容,下列各项中不符合黄河流域新发展理念的是( )
A. 兰州市黄河风情线清淤工作启动,临河公园即将开放。
B. 郑州市黄河国家博物馆选址初步确定。
C. 河南省西霞院水利枢纽输水及灌区工程启动。
D. 三门峡市举行黄河文化旅游品牌推广会。
4. 材料一在论证结构上有何特点?请简要说明。
5. 材料二和材料三在论述内容上有何异同?
【答案】1. B 2. B 3. C
4. ①材料一采用总分式结构组织全文。②首段总述“黄河文化内涵丰富、历史深远”,提纲挈领地提出看
待黄河文化的丰富内涵的角度;然后分别从文明的诞生、文化基因的养成、“自在”的中华民族的形成三
个方面对“黄河文化的丰富内涵”展开具体论述。
5. 同:二者都属于贯彻新发展理念,促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理论范畴。
异:材料二中的新发展理念侧重于黄河文化与产业融合方面;而材料三中的新发展理念侧重于黄河流域生
24
态保护方面。
【解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
A 项,“夏商周多元一体的复合制王朝国家结构实现了形式上的一统”错,原文的表述是“一般认为,中
国历史上真正大一统国家始于秦朝,但是夏商西周多元一体的复合制王朝国家结构却是另一种层次上的一
统”,并非指实现了形式上的一统。选项曲解文意。
C 项,“夏商周的王都均建在黄河流域”错,原因应该是“从秦汉到唐宋这种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国都就
建在黄河中游地区”。
D 项,“它们向世人展现了整个中华文明起源的真实画卷”错。选项扩大范围,中国早期文明是多元的,
黄河流域的考古遗址不能反映“整个中华文明的起源”。
故选 B。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 项,“自古以来”错。选项扩大范围,“自古以来”应改为 “从中国文明诞生伊始到唐宋时期”。
故选 B。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根据原文内容进行推断的能力。
材料二中的新发展理念侧重于黄河文化与产业融合,特别是与旅游业融合。
C 项,“河南省西霞院水利枢纽输水及灌区工程启动”错。选项属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范畴。
故选 C。
【4 题详解】
25
本题考查分析论证特点的能力。
本题,题干要求简要说明材料一在论证结构上的特点。
材料一采用的是总分式结构。
结合首段“黄河文化内涵丰富、历史深远。一方面,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
的摇篮;另一方面,从中国文明诞生伊始到唐宋时期,黄河流域一直是中国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思
想、文化中心和重心。可以从文明的诞生、文化基因的养成、‘自在’的中华民族的形成三个方面来看待
黄河文化的丰富内涵及其历史意义”可以看出,首段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首先综述黄河文化的特点“内
涵丰富、历史深远”;
然后根据第二段“就黄河流域而言,在其上中下游都发现了作为上述三个阶段三种形态聚落的考古遗址,
它们是早期黄河文明的物化形态,为我们展现出一部中华文明起源的真实画卷”分析可知,是从文明的诞
生展开论述。
根据第三段“夏商周的王都均建在中原地区,使得中原正统观经夏商西周代代相袭,成为中国历史上的一
种传统”,第四段“在我国历史上,大一统的思想观念对国家的统一和稳定一直发挥着深远而积极的影响,
构成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基因性要素之一,而建都在黄河中游地区的夏商周三代和汉唐王朝,是为其奠基的
两个重要阶段”分析,这两段是从文化基因的养成展开论述。
根据第五段“费孝通把中华民族的形成划分为‘自在民族’和‘自觉民族’两个阶段……”,第六段“中
华民族的形成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联系在一起……”分析可知,这两段是从“自在”的中华民族的形成三
个方面对“黄河文化的丰富内涵”展开具体论述。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文中重要信息、理解并把握文本内容的能力。本题,题干要求分析材料二和材料三在论述内
容上有何异同。
相同点:
结合材料二的标题“贯彻新发展理念,促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材料三的标题“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
的幸福河”可知,二者都属于贯彻新发展理念,促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理论范畴。
不同点:
26
结合“要推动黄河文化与产业的高度融合,发展黄河文化创意产业,丰富公共文化产品供给,促成黄河文
化的活态传承、可持续发展”分析可知,材料二中的新发展理念侧重于黄河文化与产业融合方面;
结合“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区域,也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地带,在经
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安全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黄河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
水沙治理取得显著成效、生态环境持续明显向好、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分析可知,材料三中的新发展理念
侧重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方面。
【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
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
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
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
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身。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
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
要照应好。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1)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从文中提炼);
(2)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
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抄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
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