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市第二十中学 2020-2021 学年度下学期第一次质量监测
高一语文(分值:120 分 时间:120 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24 分)
(一)课内文本阅读(本题共 5 小题,5 分)
阅读课文选段,完成 1~5 题。
①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②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
舞女的裙。③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
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④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
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
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
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
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
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
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
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
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1.第一段,第②③④句所使用的修辞方法依次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1 分)
A.比喻、拟人、比喻、通感 B.比喻、排比、比喻、拟人
C.比喻、比喻、比喻、通感 D.比喻、拟人、比喻、拟人
2.对第一段文字分析、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1 分)
A.这段文字依次描写了荷叶、荷花、荷香、荷波。
B.这段文字没有直接写月,但却处处写月,所描绘的都是淡淡的月下的景。
C.这段文字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细腻的描绘了静态的荷塘上面的美景。
D.这段文字用了许多叠字,如“曲曲折折”“田田”“亭亭”“脉脉”,既传神地
描摹出眼前之景,又使得文气舒展,音节和谐。
3.“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和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的修辞特点与下列不同的一项是( )(1 分)
A.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的渺茫的歌声似的。
B.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
C.绿茸茸的草地,像一支充满幽情的乐曲。
D.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淡紫色的。
4.下列理解、说明不准确的一项是( )(1 分)
A.画横线句子中的“弥”字与“弥天大谎”"的“弥”字意义相同。
B.“又如碧天里的星星”中“碧天”指荷叶,“星星”指荷花。
C.画波浪线的句子中“酣眠”喻满天朗照,“小睡”喻淡云遮月。
D.这两段文字中第一段侧重写荷塘上的月色,第二段侧重写月下的荷塘。
5.“虽然是满月”,却“不能朗照”,作者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是因为( )
(1 分)
A.朦朦胧胧的月色下一切都变得美好,正和他向往美好生活的心情吻合。
B.这淡淡的月色能给人丰富的遐想,使作者感到"到了另一个世界”似的,它
使作者摆脱了惆怅与烦恼。
C.它与作者孤寂冷落的感受相一致。
D.它与作者淡淡的哀愁和片刻的逍遥的喜悦感受相合拍。
(二)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8 题。
在儒家的传统中,孔孟总是形影相随。孔曰“成仁”,孟曰“取义”,他们的
宗旨也始终相配合。但是仔细比较他们,却也发现很多不同的地方。
最明显的,《论语》中所叙述的孔子,有一种轻松愉快的感觉,不像孟子凡
事紧张,所以孔子能够以“君子坦荡荡”的风格去保持他的悠闲;与这种态度截
然相对的是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主张。孔子还说这样不吃那样不吃,
衣服也要色彩裁剪都合适;孟子却毫不忌讳地提出“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
饥色,野有饿莩”。
孔子没有直接地提到人之性善或性恶,但是他既说出虽为圣贤仍要经常警惕
才能防范不仁的话,可见他认为性恶来自先天;他又说“观过,斯知仁矣”,好
像这纠正错误、促使自己为善的能力,也要由内外观察而产生。孟子则没有这样
犹疑。他斩钉截铁地说:“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
下。”孔子自己承认,他一生学习,到 70 岁才能随心所欲不逾矩;孟子的自信,
则可以由他自己所说的“我善养吾浩然之气”的话里看出,这种道德力量,经他
解释,纯系内在的,由自我产生的。
孔子对“礼”非常尊重。颜渊是孔子的得意门徒,他死时孔子痛哭流涕,然
而孔子却根据“礼”的原则反对厚葬颜渊;又因为“礼”的需要,孔子见南子,
使子路感到很不高兴。孟子就没有这样的耐性。齐宣王称病,他也称病;鲁平公
没有来拜访他,他也不去见鲁平公;他对各国国君的赠仪,或受或不受,全出己
意。
这中间的不同,不能说与孔孟二人的个性无关。或许《论语》与《孟子》两
部书的取材记载不同,也是有一定影响的。孔子和孟子相去约两百年,时局已有
很大变化。
春秋时代的战事,显示了社会的不稳定性;但战事本身,却不足以造成社会
的全面性动荡。孔子对当日情形,还没有完全失望。他的闲雅代表着当时的社会,
相对于战国的暴乱而言,还相当宁静,所以他仍提倡“克己复礼”,显然认为过
去的社会秩序可以恢复,表现一腔复古的热忱。
孟子被称为有“革命性”,这是因为战国时代的动乱已经大大超过春秋时期
竞技式的战争,这使他知道,只是恢复故态而不改弦更张是不能济事的。齐宣王
问他贵戚之卿应做的本分,他说:“君有大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也就
是容许废君而另立族中贤人。这已经不是孔子所说的“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
礼勿言,非礼勿动”的严格规矩了。
宋朝以后,《孟子》既为各朝经筵讲解之用,也为科举取士的标准,对中国
思想史有巨大的影响。他的性善论必定带着一种强迫性的推论,因人既生性为善,
那么强迫人们保持这种天性也不算过分了。他的低水准平等思想,例如“乐岁终
身饱,凶年免于死亡”,以及“省刑罚,薄税敛”,在一个简单的农业社会里,被
奉作经典,同时也符合事实的需要。
(节选自《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
6.下列各项中关于孔孟不同之处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孔子给人“君子坦荡荡”的轻松愉快的悠闲感;而孟子则提出“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的主张,给人忧虑不安的紧张感。
B.孔子没有直接提出人之性善或性恶,但可以间接地看出他认为人性本恶;而
孟子则坚定地认为人性本善,认为“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
C.孔子非常尊重“礼”,“礼”大于“情”,循“礼”而行事;孟子却不然,行
事完全不遵循“礼”,全凭自己的意愿。
D.孔子提倡“克己复礼”,认为旧的社会秩序可以恢复,希望复古;而孟子却
更有“革命性”,认为必须改弦更张,废君而另立族中贤人。
7.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孔孟有“很多不同”的原因的一项是( )(3 分)
A.可能与两个人的个性不同有一定的关系。
B.《论语》和《孟子》两部书取材记载不同。
C.两人所处的时代不同,时局有很大的差异。
D.两人对“礼”的遵循不同,孟子超出了“礼”的严格规矩。
8.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 分)
A.孔子在衣食方面还有所挑拣,但孟子提出的“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
色,野有饿莩”却更具有平等思想,虽然这种平等思想和孔子相比是属于低水准
的。
B.孔子认为要实现“仁”,既要靠学习和自我约束,又要靠由内外观察而产生
的纠正错误并促使自己行善的能力;但是孟子却认为道德纯粹是由自我产生的。
C.春秋时期的战争是属于竞技性的,虽然也造成了社会的不稳定,但这种不稳
定是可以平息的;而战国时期的战争则是剧烈的,给社会造成了全面性的动荡。
D.自宋朝以后,《孟子》就取代了《论语》,为各朝经筵讲解之用并成为科举取
士的标准,从此以后,对中国的思想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9~11 题。
西塘的心思
任林举
相传,春秋时期吴国大夫伍子胥兴修水利,引胥山以北之水入境,故有胥塘,
别称西塘。这样算来,西塘已经有两千年以上的历史了。许多世代已经从它身边
一一过去,而西塘,至今仍然没有起身离去。
南来北往的客,纷纷慕盛名来看西塘,却又难免与西塘擦肩而过。有的人知
道,西塘不仅仅只是一渠水、一座桥、一篷小船或一些旧房子,更不是被杜撰、
修改了很多次的传说。于是,他们便在游览的流水线上格外用了些心思,四处看
一看,找一找。无奈市声嘈杂、人潮如蚁,目光交错如麻,最后乘兴而来扫兴而
归,也就自觉或不自觉地陷西塘于“其名难副”的怨诽之中。有一些人兴冲冲地
到了西塘,抱着手机与远方的亲人朋友“微”来“微”去,或随人流在一家挨一
家的店铺里找一件儿工艺品,盘算着如何低价买下。还有一些人,要么在某知名
景点偷偷刻下“某某到此一游”,要么就是拥着挤着争着抢着在古镇的水巷边、
石桥头或一处刻着字的古宅前排队留影,希望自己的倩影在古镇背景的映衬下更
加隽永美好。但是,很多人拍完照片一看,人与景儿之间你是你我是我地分离着、
隔阂着。而那些守候于观光必经之路的本地人,常常以主人的身份向外出租和出
卖着西塘。他们中的一些人虽然每天背靠西塘,一颗心却不舍昼夜地悬于客人的
背包和口袋之下。对他们来说,西塘不过是一个栖身和谋生的地点。
然而,西塘总会以自己的方式展开另一程的生命叙事。
水巷两边的客栈是老房子,别致的木质雕花窗,通常都是敞开的。从窗外进
去的是风和阳光;从窗里流溢而出的是各种各样的声音和色彩、各种各样的情感
和故事。有情侣情不自禁地让故事从窗里延伸到窗外。他们用店家备好的钓竿去
街溪钓鱼,其实他们并不急于得鱼,他们只是要让那些幸福的时光如街溪水一样
缓缓地在西塘流淌。如果能够偶尔从水中钓得一条或大或小的鱼儿,那便是平静
幸福中的快乐与激情。当一条指头大小的鱼儿上钩了,情侣们便笑着把渔线收回,
小心地将那鱼儿存放在水盆中,宛如存放一枚生动的记忆。两天后,这个曾经拥
有甜蜜故事的窗后人去屋空;再以后,又住进一对安详的老夫妇。而那窗前的水
巷和拥有很多水巷的西塘,平静得仿佛什么都不曾发生过。
这梦幻般的细节,让我想起了短暂与永恒。我们之于西塘,正如蜉蝣之于我
们。蜉蝣没有能力懂得人类,就像我们没有能力懂得西塘。虽然人类的智者隐约
感知到了自身的局限,然而,雄心勃勃的人类从来不甘于生命的短暂与幻灭,即
便是拥有了某个闪光的或意味深长的瞬间,也希求将其转化成永恒。
春风掠过水面,从人们的指间溜走,水却记住了春风这短暂的抚摸,于是就
有微波兴起,让菱花从水中开出来。菱花艳黄,不久便谢了,如春光莞尔一笑。
但在这以后的那些沉寂的日子里,这一渠多情的水,却悄然把那次甜蜜的记忆酝
酿成外表坚硬内在甜软的菱角。在水中莞尔一笑的还有一种叫“芡”的植物,花
深紫而大。这一切美好而短暂,人类却不甘心。于是,有人将菱角晒干剁成细粒
熬粥,一边吃一边回想那些逝去的光景。更有人将芡实采来磨粉、蒸熟、敲敲打
打制成芡实糕。这些美味在西塘一传就是几百年。人类就是这样,把自己对永久
或永恒的愿望寄托于物,通过物的永恒实现生命信息的传承。
沿着一排排摆满芡实糕和煮田螺的摊子前行,总能在某处房子的阴影中看到
一个只管埋头干活而无心叫卖、推销的传统手工匠人。他们有的在织粗布方巾,
有的在用当地的一种木材加工梳子,有的则挥汗如雨地加工灶糖。有一位剪纸的
老妇人,坐在自家门外,专注地裁剪着折叠的红纸,鲜红的纸屑像是时光的碎片,
扑簌簌落在她脚下的暗影中。两千多年岁月成就的西塘古镇,就这样点点滴滴凝
聚着人类世世代代的心愿和种种努力。但西塘却超越了多情的人类,严严地挡住
了我们探寻的目光。
庄子曾在《逍遥游》里描述过一种叫大椿的植物,据说它以我们的八千岁作
为自己的一个春秋,没有人能确切地知道它的寿命。如果以此比拟,我们同样不
知道西塘到底处于生命进程的哪一阶段。但我一直主观地认为,西塘就是一个年
轻俊美的女性。在夜晚的静谧之中,侧卧于水巷边的客栈里倾听西塘,仿佛能清
晰地感觉到她沉静安详的呼吸。我曾一遍遍追问那个关于永恒的秘密,但西塘始
终沉默不语。
清晨,我站在客栈的窗前,久久凝望着西塘古镇。有一对早起的恋人,正从
来凤桥头幽暗的巷口走出,两张脸在初升阳光的照耀下,像花儿一样明艳灿烂。
他们一路徜徉,在靠岸的乌篷船边悄声私语,在美丽的来凤桥畔相拥而立。当他
们在永宁桥上再一次相拥而笑时,突然间有些许感动击中了我。如果那庸常的快
乐与幸福,能被人铭记,就再没有什么必要去追问那个叫作永恒或永远的字眼儿
了。
那一刻,我恍然大悟,我们之所以看不清西塘,是因为我们身在西塘;我们
之所以猜不透西塘的心思,是因为我们就是西塘的心思。
(取材于任林举同名散文,有删改)
9.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文章开头说西塘“至今仍然没有起身离去”,用拟人的手法展现了西塘的古
老。
B.文中第四段写到的小情侣与老夫妇,是“各种各样的情感和故事”中的一部
分。
C.第五段中作者借“我们之于西塘”的尴尬,批评了人类在认知领域的盲目乐
观。
D.第八段中作者从“感觉到她沉静安详的呼吸”的角度,写西塘之美的内在深
沉。
10.下列对第二段中加点词语在文中意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擦肩而过,指有些人只是浮光掠影地游览,没有真正领悟到西塘之美。
B.其名难副,指一些人在对照自己的感受而评价西塘时内心的不满之意。
C.到此一游,指个别不讲公德的游人在西塘景点乱刻乱画而留下的痕迹。
D.不舍昼夜,指西塘本地居民为了给游客提供服务,夜以继日不辞劳苦。
11.在西塘,作者是怎样从许多“闪光的或意味深长的瞬间”体会到人类“从来
不甘于生命的短暂与幻灭”的?请简要概括文中相关内容。(4 分)
答:
二、古诗文阅读(24 分)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5 分)
阅读课文选段,完成 12~16 题。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
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
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12.下列各项古今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1 分)
A.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B.行李之往来
C.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D.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13.下列各项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1 分)
A.又欲肆.其西封 肆:扩张 B.若不阙.秦 阙:侵损
C.唯君图.之 图:图谋 D.秦伯说. 说:高兴
14.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用法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1 分)
例句:夜缒而出.
A.越国以鄙远. B.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C.朝济而夕设.版焉 D.既东封.郑
15.下面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1 分)
A.“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说的是郑国灭亡了,秦国不可能得到什么好处。
B.如果郑国灭亡了,领土肯定被晋国侵占,晋国的势力雄厚了,秦国的势力就会
相对减弱,这是“邻之厚,君之薄也”的意思。
C.“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是“(晋)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
阙秦,将焉取之”的典型事例。
D.“阙秦以利晋”虽然并没有成为事实,但使秦穆公对晋国的侵略野心有了警惕,
这是他解除“秦国围郑”的重要原因。
16.以下几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烛之武说服秦伯退兵理由的一项是
( )(1 分)
①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②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③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④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⑤ 秦伯说,与郑人盟
A.①②④ B.①②⑤ C.③④⑤ D.①②③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4 分)
阅读课文选段,完成 17~20 题。
诸葛亮字孔明,琅邪阳都人也。亮早孤,从父..玄为袁术所署豫章太守,玄将
亮及亮弟均之官。玄卒,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亮身高八尺少有群逸之
才英霸之器容貌甚伟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许之也时左将军刘备以亮有殊量,
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亮深谓备雄姿杰出,遂解带..写诚,厚相结纳。及魏武帝南
征荆州,刘琮举州委质.. , 而备失势众寡,无立锥之地。亮时年二十七,乃建
奇策,身使孙权,求援吴会。权既宿服备,又观亮奇雅,甚敬重之,即遣兵三万
以助备。备得用与武帝交战,大破其军,乘胜克捷,江南悉平。后备又西取益州。
益州既定,以亮为军师将军。备称尊号,拜亮为丞相,录尚书事。及备殂没,嗣
子幼弱,事无巨细,亮皆专之。于是外连东吴,内平南越.. , 立法施度,整理
戎旅,工械技巧,物究其极,科教严明,赏罚必信,无恶不惩,无善不显。至于
吏不容奸,人怀自厉,道不拾遗,强不侵弱,风化肃然也。当此之时,亮之素志,
进欲龙骧虎视,包括四海,退欲跨陵边疆,震荡宇内。又自以为无身之日,则未
有能蹈涉中原、抗衡上国者,是以用兵不戢,屡耀其武。然亮才,于治戎为长,
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而所与对敌,或值人杰,加众寡不侔,攻守异
体,故虽连年动众,未能有克。青龙二年春,亮帅众出武功,分兵屯田,为久驻
之基。其秋病卒,黎庶追思,以为口实。至今梁、益之民,咨述亮者,言犹在耳。
(节选自陈寿《三国志·蜀书三十五》)
1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亮身高八尺/少有群逸之才英/霸之器容/貌甚伟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
许之也/
B.亮身高八尺/少有群逸之才/英霸之器容/貌甚伟/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
许之也/
C.亮身高八尺/少有群逸之才/英霸之器/容貌甚伟/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
许之也/
D.亮身高八尺少有/群逸之才/英霸之器/容貌甚伟/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
许之也/
1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从父,指祖父兄弟的儿子,年长于父者为从伯,年幼于父者为从叔。
B.解带,解开衣带表示熟不拘礼;也指解韦带去就任官职,文中指前者。
C.委质,卑幼往见尊长,呈献礼物放在地上然后退出以表敬意,文中指投降。
D.南越,指秦末至西汉时期位于岭南地区、由秦国将领赵佗所建立的国家。
1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诸葛亮身世坎坷,才能超群。诸葛亮很早失去父亲,随从父诸葛玄前去赴任,
从父过世后在田中耕种,自视甚高,刘备以为他才华非凡,请其出谋划策。
B.诸葛亮审时度势,高瞻远瞩。当刘备失势之时,诸葛亮深谋远虑,向孙吴求
援,孙权佩服刘备,敬重诸葛亮,决定派兵援助,帮助刘备攻取益州。
C.诸葛亮勤于政事,鞠躬尽瘁。刘备去世后,无论大事小事,他都亲力亲为,
对外对内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纪律严明,赏罚兑现,取得显著效果。
D.诸葛亮志向远大,受民爱戴。诸葛亮志向坚定,进要统一天下,退要震动海
内,率众兵到达武功后,分兵屯田为久驻打下基础,其秋病逝,百姓追思。
2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 分)
至于吏不容奸,人怀自厉,道不拾遗,强不侵弱,风化肃然也。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5 小题,5 分)
2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不畏浮云遮望眼, 。(《登飞来峰》)
(3)浴乎沂, ,咏而归。(《子路、曾皙、冉有、公西
华侍坐》)
(4)《赤壁赋》中“ , ”两句
写作者用桂木和兰木做的桨划着船,在铺满月光的江面逆流而行,极富诗情画意。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 4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2~24 题。
人民创造历史,历史造就英雄。新中国成立 70 年来,全国各族人民在党的
领导下,在改革、革命、建设的历程中,经过艰苦卓绝的持续奋斗,一曲曲感天
动地、气壮山河的赞歌唱响在历史的天空,各条战线各个领域涌现出一批批英雄
模范人物。行程万里,礼赞英雄从来都是最动人的乐章。或是赤胆忠心献身国防
事业,或是全心全意服务民生福祉,或是 推动科技创新……获得“共和国
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的功勋模范人物,是新中国英模群体的典型代表,是人民
的光荣,国家的财富。铭记他们的历史功绩,尊崇他们的英雄风范,彰显了关心
英雄、珍爱英雄、尊崇英雄的国家态度。( )功勋模范人物不仅是国家栋梁、
民族先锋、社会楷模、行业 ,也是我们身边可爱可敬、可亲可感的榜样。
以身许国的崇高风范、奉献牺牲的高尚情怀、 的奋斗品质、矢志创新的敬
业态度、敢于斗争的革命精神……功勋模范人物身上,生动地体现着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观。开展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活动,扬起信念风帆,树立模范标
杆,有利于在全社会推动形成 、崇德向善、争做先锋的良好氛围,不断培
厚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
2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全国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在改革、革命、建设的历程中,经过艰苦卓绝
的持续奋斗,在历史的天空唱响了一曲曲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赞歌。
B.全国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在改革、革命、建设的历程中,经过艰苦卓绝
的持续奋斗,一曲曲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赞歌在历史的天空唱响。
C.全国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历程中,经过艰苦卓绝
的持续奋斗,一曲曲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赞歌在历史的天空唱响。
D.全国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历程中,经过艰苦卓绝
的持续奋斗,在历史的天空唱响了一曲曲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赞歌。
2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鞠躬尽瘁 翘楚 默默无闻 择善而从
B.呕心沥血 魁首 当仁不让 择善而从
C.鞠躬尽瘁 翘楚 默默无闻 见贤思齐
D.呕心沥血 魁首 当仁不让 见贤思齐
24.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是国家最高荣誉,是无上的荣光,也是激发亿万人
民奋勇前行的巨大力量。
B.作为激发亿万人民奋勇前行的巨大力量,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是无上的
荣光,是国家最高荣誉。
C.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是激发亿万人民奋勇前行的巨大力量,也是国家最
高荣誉,是无上的荣光。
D.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是无上的荣光,是国家最高荣誉,也是激发亿万人
民奋勇前行的巨大力量。
2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
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2 个字。(3 分)
完成月面工作后,(1) 。这趟回家的旅程要经历两道
难关,第一道难关就是首次月面起飞上升。嫦娥五号要想在月面起飞,必须依靠
航天器实现起飞时自主定位、定姿。(2) 。上升器要飞
到月球轨道上,与轨返组合体交会对接,把采集到的月壤转移到返回器。而在
38 万公里外的月球轨道上进行无人交会对接,(3) ,而且
也是人类航天史上的第一次。嫦娥五号采用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月球轨道交会对
接技术,设计了交会、对接、组合体运行、轨返组合体与对接舱分离等一系列关
键动作,助推嫦娥五号实现完美对接,以顺利完成首次采样往返任务。
四、写作(60 分)
26.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由“读”至“懂”,是一段心灵成长的旅行:读山,读懂山的静穆与厚重;
读水,读懂水的柔情与刚劲;读童年,读懂纯真与清澈不再的珍贵;读母爱,读
懂唠叨和琐屑背后的深情……
对于“读懂”,你有怎样的感受和思考?请以“读懂”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拟题目,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②不得抄袭、套作;
③用规范汉字书写,不少于 600 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长春市第二十中学 2020-2021 学年度下学期第一次质量监测
高一语文答案
1.(1 分)A
2.(1 分)C
3.(1 分)B
4.(1 分)D
5.(1 分)D
6.(3 分)B
7.(3 分)D
8.(3 分)B
9.(3 分)C
10.(3 分)D
11.(4 分)
①从情侣们在西塘一起垂钓的生活细节中,体会到人们会寻找不同的方式去珍藏属于自己
的幸福时光。②从人们将菱角和芡实做成精美食物的行为中,体会到人们以各种方式怀念
逝去的美好时光、寄托生命信息。③从传统手工匠人专注于劳作无暇他顾的情景中,体会
到匠人们的手艺凝聚着世世代代的心愿和种种努力。(每个要点 2 分,答出两点,意思对即
可)
12.(1 分)D
13.(1 分)C
14.(1 分)C
15.(1 分)C
16.(1 分)D
17.(3 分)C
18.(3 分)D
19.(3 分)B
20.(5 分)
以至于官员中不存在奸邪,人人心怀自我激励之心,路上没有人把别人丢失的东西拾走,
强大的不欺弱小的,社会风气清净良好。(“容奸”,存在奸邪;“自厉”,激励自己;“风
化”,社会风气;“肃然”,清净良好的样子。)
21.(5 分)
(1) 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登飞来峰》)
(3)浴乎沂,风乎舞雩 ,咏而归。(《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4)《赤壁赋》中“ 桂棹兮兰桨 , 击空明兮溯流光 ”两句写作者用桂木和兰木做的桨
划着船,在铺满月光的江面逆流而行,极富诗情画意。
22.(3 分)D
23.(3 分)C
24.(3 分)A
25.(3 分)
(1) 嫦娥五号将踏上回家的旅程
(2) 第二道难关是交会对接
(3) 不仅在我国尚属首次
26.写作(60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