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2020-2021年高一下学期3月语文月考试题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
加入VIP免费下载

湖北省2020-2021年高一下学期3月语文月考试题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

ID:672543

大小:68.46 KB

页数:21页

时间:2021-04-15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湖北省各地 2020-2021 年高一下学期 3 月语文月考试题汇编 - 文言文阅读专题 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县国际育才高级中学 2020-2021 学年高一 3 月月考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李时珍,字东璧,蕲州人。祖某,父言闻,世孝友,以医为业。年十四,补诸生...。三试于乡,不售。读书十 年,不出户庭,博学无所弗窥。善医,即以医自居。富顺王嬖庶孽..,欲废适子。会适子疾,时珍进药,曰附子和 气汤。王感悟,立适子。楚王闻之,聘为奉祠,掌良医所事。世子暴厥,立活之。荐于朝,授太医院判,一岁告 归,著《本草纲目》。 年七十六,为遗表授其子建元。其略曰:臣幼苦羸疾,长成钝椎,惟耽嗜典籍,奋切编摩,纂述诸家,心殚 厘定。伏念本草一书,关系颇重,谬误实多,窃加订正,历岁三十,功始成就。自炎皇..辨百谷,尝众草,分气味 之良毒;轩辕..师歧伯,遵伯高,剖经络之本标,爰有《神农本草》三卷;梁陶宏景益以注释为药三百六十五唐高 宗命李勣重修长史苏恭表请增药一百一十四;宋太祖命刘翰详较,仁宗再诏补注,增药一百,唐慎微合为《证类》。 修补诸本,自是指为全书。夷考其间,瑕疵不少。品类既烦,名称多杂,或一物而析为二三,或二物而混为一品。 似兹之类,不可枚举。臣不揣愚陋,僭肆删述。重复者芟之,遗缺者补之。旧药一千五百一十八,今增三百七十 四;分一十六部,五十二卷。正名为纲,附释为目,次以集解、辨疑、正误,详其出产、气味、主治。上自坟典, 下至稗记,凡有攸关,靡不收掇。虽命医书,实赅物理。伏愿皇帝陛下特诏儒臣补著成昭代之典。 万历中,敕中外献书,建元以遗表进,命礼部誊写,发两京、各省布政刊行。晚年,自号濒湖山人。所著诗 文他集失传,惟《本草纲目》行世。 (选自《白茅堂集》第三十八卷,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梁陶宏景益/以注释为药三百六十五/唐高宗命李勣重修/长史苏恭表请增药一百一十四 B. 梁陶宏景益以注释/为药三百六十五/唐高宗命李勣重修长史/苏恭表请增药一百一十四 C. 梁陶宏景益/以注释为药三百六十五/唐高宗命李勣重修长史/苏恭表请增药一百一十四 D. 梁陶宏景益以注释/为药三百六十五/唐高宗命李勣重修/长史苏恭表请增药一百一十四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补诸生,明清两代皇亲国戚王公重臣子弟免试入学为生员。 B. 庶孽,指姬妾所生的儿子。为稳定宗法制度,立嫡不立庶。 C. 炎皇,指炎帝,神农氏,传说他尝百草,发展用草药治病。 D. 轩辕,即黄帝,传说他与岐伯讨论病理,作《黄帝内经》。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李时珍勤勉好学。李时珍三次参加乡试,都没有考中举人,于是闭门读书十年,广泛涉猎,博览群书,终成 一代良医。 B. 李时珍医者仁心。富顺王想废掉嫡子,李时珍借看病之机,委婉规劝他要父子和气,富顺王醒悟之后,仍立 嫡子为继承人。 C. 李时珍治学严谨。他发现一本名叫《本草》的书,错误很多,就用三十年的时间研读典籍,订正错误,著成 《本草纲目》。 D. 李时珍著述详备。《本草纲目》既汇集了前代诸家对药物的解释,又进行了释疑辨正,还介绍了药物的产地、 气味和功能。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不揣愚陋,僭肆删述。重复者芟之,遗缺者补之。 (2)上自坟典,下至稗记,凡有攸关,靡不收掇。虽命医书,实赅物理。 14. 文中反映了李时珍怎样的性格和精神? 【答案】10. D 11. A 12. C 13. (1)我没有考虑到自己的愚钝浅陋,就越分地大胆放肆地著述。重复的地方就去掉它,有缺漏的地方就补 全它。 (2)上自历代的典籍,下至野史笔记,凡是(与药物)有关的,没有不收录其中。虽然将它命名是医书,但实 际是包括了万物的道理。 14. 为事业而忘我探索、不辞劳苦的性格与精神;谦虚好学、业精于勤的精神;严谨认真的治学精神。 【解析】 【分析】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 “益以注释” 是状语后置句,“以注释” 是后置状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 A、C;“重修”宾语是“《神农 本草》”,承前省略了,而且“长史”为官职,官职一般和任职的人的名称不能断开,排除 B。 故选 D。 句子大意为:梁代陶宏景又对其加以注释,归纳了药品共有三百六十五味。唐高宗时又命李勤对《本草》重新加 以编写修正,长史苏恭上表申请增加新药一百一十四味。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 A.“皇亲国戚王公重臣子弟” 范围错误。民间极端俊异者,也可免试入学为生员。李时珍父亲是一名医生,而 非“皇亲国戚王公重臣”。 故选 A。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 C.“一本名叫的《本草》医书”错误。“伏念本草一书”中的“本草一书”应该是特指唐慎微“合为”的《证类》 (《证类本草》)这一本书。“修补诸本,自是指为全书”是指《证类》“修补” 了历史上中药类书籍的各种版 本,从此被认为是一本全面阐述草药的书籍;但李时珍“夷考其间”,发现很多错误;从后文看,“旧药一千五 百一十八,今增三百七十四”,也应该是在《证类》基础上增加药物三百七十四味,而不是什么《本草》这样一 本书。另外,在古代,中药类的书籍多称本草。 故选 C。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揣”,“估量”,可意译为“考虑”;“僭”,“超越本分”;“芟”,“删除”。 (2)“坟典”,“古代典籍”;“稗记”,“野史笔记”;“靡”,“没有”;“赅”,“包括”;“物理”, “事物的道理(规律)”。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进行评价探究的能力。 由“读书十年,不出户庭,博学无所弗窥”“臣幼苦羸疾,长成钝椎”可知,李时珍谦虚好学;由“惟耽嗜典籍, 奋切编摩,纂述诸家,心殚厘定”可知,李时珍在医学上竭心尽力、不辞辛劳、忘我探索都性格和精神; 由“历岁三十,功始成就”可知,李时珍三十年如一日地钻研医学,终成大器,足见其业精于勤的精神; 由“伏念本草一书,关系颇重,谬误实多,窃加订正”“夷考其间,瑕疵不少”“重复者芟之,遗缺者补之”可 知,李时珍严谨认真的治学精神。 参考译文: 李时珍,字东璧,蕲州人,祖父李某,父亲李言闻,世代孝顺父母,友爱兄弟,以行医为业。李时珍在十四 岁时补做国学学生,三次参加乡试,没有中举。读书十年,不出家门,广泛学习,没有什么不看的。他擅长医术, 就以医生自居。富顺王宠爱庶子,想废掉适子的王位继承权,恰逢适子患病,李时珍进献汤药,说,这服药叫“附 子和气汤”。富顺王有所醒悟,仍然立适子为王位继承人。楚王听说李时珍后,召他去做王府“祭祠”,并兼管 王府医疗事务。楚王嫡子突然休克,李时珍(药到病除),使之活命。楚王(于是) (将他)给推荐朝廷,(朝廷)授 予他太医院判一职。一年后请求回乡,开始写作《本草纲目》一书。 在七十六岁那年,他写了份遗表,交给了他的儿子李建元。内容大致是说:我从小就受体瘦多病之苦,到了 成年又像钝椎一样笨拙, 只是我却沉湎在经典书籍中,勤奋切磋反复琢磨,收集诸家学术观点,竭尽心力加以 整理制定。想到《本草》(这里的《本草》,应该是《证类》,即《证类本草》的简称),关系(到人的生命安危), 十分重要,但错误确实很多,我就私下进行校订,经历了整整三十年,才算有了最终结果。上古时炎帝就辨别各 种谷物,尝遍百草,通过药的气味分辨它的药性和毒性;轩辕,向歧伯学习,又按着伯高的指导,剖析了经络的 始末因由,于是有了《神农本草》三卷。梁代陶宏景又对其加以注释,归纳了药品共有三百六十五味。唐高宗时 又命李勤对《本草》重新加以编写修正,长史苏恭上表申请增加新药一百一十四味。至宋太祖时,又命刘翰对此 书进行了详细校正,仁宗再次下诏要求补加注释,又增添了一百味药。唐慎微合编为《证类》。《证类》修补了各 个版本,从此可以认为它是一部较系统全 面阐述草药的书籍。可是仔细认真的考察这本书的内容,(发现)仍有 不少瑕疵。药物品种繁多,名称繁杂,有的一种药物却分为两三个名称,有的两种药物却混同为一种药物。如此 之类,不胜枚举。我没有考虑到自己的愚钝浅陋,就越分地大胆放肆地著述。重复的地方就去掉它,有缺漏的地 方就补全它。原有药物一千五百一十八味,今天增加的有三百七十四味;把它们分为十六部,共有五十二卷。以 正名为纲,以附加注释为目,汇集了前代诸家对药物的解释,辨析了可疑的地方,更正了错误的地方,详细地说 明药物的产地、气味、主治等。上自历代的典籍,下至野史笔记,凡是(与药物)有关的,没有不收录其中。虽然 将它命名是医书,但实际是包括了万物的道理。希望皇帝陛下特地命令我将它增补变成政治清明的时代的典籍。 在万历年间,皇帝诏令朝廷内外献书,李建元把父亲的遗表呈递了上去,皇上命令礼部进行誊写,下发到了 二地京都、各省的布政司进行刻本发行。李时珍晚年,自号濒湖山人,所写的诗文及其它文集都失传,唯有《本 草纲目》留传在世。 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咸丰县春晖学校 2020-2021 学年高一 3 月月考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苏轼字子瞻,四川眉山人。母程氏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嘉祐二年,试礼部。主司..欧阳修惊喜, 殿试..中乙科,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洵卒,赠光禄丞,既除丧,还朝,以判官 告院。安石创行新法。轼上书论其不便,新政日下,轼于其间,每因法以便民,民赖以安。徙知密州。司农..行手 实法,不时施行者以违制论。轼谓提举官曰:“违制之坐,若自朝廷,谁敢不从?今出于司农,是擅造律也。” 提举官惊曰:“公姑徐之。”未几,朝廷知法害民,罢之。元佑元年,轼以七品服入侍延和,即赐银绯,迁中书 舍人。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暖昧单词诬 以为罪轼尽奏逐之。四年,积以论事,为当轴..者所恨。轼恐不见容,请外,拜龙图阁学士、知杭州。既至杭,大 旱。饥疫并作。轼请于朝,免本路上供米三之一,复得赐度僧牒,易米以救饥者。明年春,又减价粜常平米,多 作饘粥药剂,遣使挟医分坊治病,活者甚众。轼曰:“杭,水陆之会,疫死比他处常多。”乃裒羡缗得二千,复 发橐中黄金五十两,以作病坊,稍畜钱粮待之。徽宗立,更三大赦,遂提举玉局观,复朝奉郎。轼自元佑以来, 未尝以岁课乞迁,故官止于此。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轼师父洵为文,既而得之于天。尝自谓:“作文如行 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虽嬉笑怒骂之辞,皆可书而诵之。其体浑涵光芒,雄 视百代,有文章以来,盖亦鲜矣。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暖昧 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 B. 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暖昧 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 C. 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暖昧 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 D. 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暖昧 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主司既可指主管某项事务的言员,又可特指科举的主试官,文中指后者。 B. 殿试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最高一级的考试,在殿廷举行,由丞相主持。 C. 司农是官名,又称为大司农,主要掌管农桑、仓储、租税等相关事务。 D. 当轴,指做官处在重要的位置;当轴者则指身居显赫职位的当权官员。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顶是( ) A. 苏轼自幼聪颖,深受时贤赏识。母亲亲自为他授课,他往往能说出要点。欧阳修十分看重他,曾对梅圣俞表 示,应当避开此人让他出人头地。 B. 苏轼因势利导,利用新法便民。当时王安右创行新法,他上书论其不便:新政下达,她常常设法使这些法令 有利于百姓,百姓生活得以安宁。 C. 苏轼直面饥疫,解救受灾百姓。他在任职杭州时遭遇旱灾病疫,减免上供米三分之一纾缓灾情;同时又集贮 钱粮、建造治病场所以防备疫病。 D. 苏轼天赋异禀,为文得心应手。他从父习文,又极具才华,作文如行云流水,行止有度,嬉笑怒骂之辞,皆 可书而诵之,最终成为一代文宗。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又减价粜常平米,多作饘粥药剂,遣使挟医分坊治病,活者甚众。 (2)其体浑涵光芒,雄视百代,有文章以来,盖亦鲜矣。 14. 苏轼在杭州为官期间为百姓做了哪些好事? 【答案】10. A 11. B 12. C 13. ⑴(苏轼)又减价出售常平米,制成许多稠粥、药剂,派人带着医生分街道治病,救活的人很多。 ⑵他的文章博大深沉光辉灿烂,称雄百代,自有文章以来,也属少有。 14. ①减免米供,买米救济饥饿之人;②减价卖米,制作稠粥,拯救穷人;③开设药房,制作药剂,派遣医生, 救治病人,抗击疫情 【解析】 【分析】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元佑三年代理掌管礼部贡举,适逢下大雪,同情士子们坐在庭院中,因寒冷哆嗦而说不出话,苏轼放宽对 他们的禁令,让他们能全力施展才能。巡视考场的宦官常侮辱应试士人,而且抓住意义暧昧的个别辞语,诬陷为 罪状,苏轼把这些宦官都奏请驱逐。 “宽其禁约”的主语是“轼”,即苏轼,所以“轼”和“宽其禁约”不能断开,排除 BC。 “每摧辱举子”的主语是“巡铺内侍”,所以二者不能断开,排除 D。 故选 A。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B.“由丞相主持”错误,殿试,又称“御试”、“廷试”、“廷对”等,由内阁预拟,然后呈请皇帝选定。由 此可知,是由皇帝主持。 故选 B。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C.“他……减免上供米三分之一纾缓灾情”错误,文中原句是“轼请于朝,免本路上供米三之一”,可见不是苏 轼减免的,而是上奏皇上减免的。 故选 C。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第一句中,句首添加主语“苏轼”;“粜”,卖;“饘粥”,稠粥;“挟”,带着;“分坊”,分街道;“活者”, 救活的人。 第二句中,“其”,他的;“浑涵光芒”,博大深沉光辉灿烂;“雄视百代”,称雄百代;“鲜”,少。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从题干来看,考生需要先找到苏轼在杭州为官的内容,然后概括苏轼为百姓所做的好事。 由“拜龙图阁学士、知杭州。既至杭”可知,后面是他在杭州为官所做的事情。 由“轼请于朝,免本路上供米三之一,复得赐度僧牒,易米以救饥者”可知,苏轼向朝廷请求减免米供,买来米 救助饥饿者。 由“明年春,又减价粜常平米,多作饘粥药剂”可知,苏轼减价来卖米,并制作稠粥,来救助受灾之人。 由“遣使挟医分坊治病,活者甚众”“复发橐中黄金五十两,以作病坊,稍畜钱粮待之”可知,苏轼开药房,制 作药剂派去医生来救助病人。这些都是苏轼为杭州百姓所做的好事。 参考译文: 苏轼字叫子瞻,是眉州眉山人。母亲程氏亲自教他读书,听到古今的成败得失,常能说出其中的要害。嘉祐 二年,参加礼部考试。主考官欧阳修(看了他的文章)很惊喜,参加殿试中乙科。后来苏轼携书信拜见欧阳修, 欧阳修对梅圣俞说:“我应当让这个人出人头地了。”苏洵去世,朝廷赠光禄丞。苏轼服丧期满,回到朝廷,以 判官告院,当时王安石开始颁行新法,苏轼上书论新法不便;当时新政天天下达,苏轼在这中间,每每借行新法 之际方便百姓,百姓赖之以得到安定。调任密州知州。司农寺推行手实法,不按时实行的官吏以违反法令论处。 苏轼对提举官说:“违反法令的罪名,如果出自朝廷,谁敢不遵从?现在出于司农寺,这是擅自制造法律。”提 举官惊慌地说:“您暂且慢慢施行。”不久朝廷知道手实法危害百姓,废除了它。元祐元年(1086),苏轼穿戴七 品官服入延和殿侍奉皇帝,哲宗立即赐给苏轼用银装饰的红色六品官服,升为中书舍人。元祐三年,苏轼权知礼 部贡举。适逢大雪纷飞十分寒冷,参加贡举考试的士人坐在庭院中,噤冷得说不出话。苏轼放宽对他们的禁约, 使他们得以施展自己的全部才能。巡铺内侍每每折辱应试的举人,并且抓住意义暧昧的个别辞语,诬陷为罪状, 苏轼全部上奏朝廷赶走了他们。元祐四年,因为积久评论政事,苏轼为当权大臣所恼恨。苏轼担心不被大臣宽容, 请求出任地方官,任龙图阁学士,知杭州。不久苏轼到杭州,杭州大旱,饥馑瘟疫一起发生。苏轼向朝廷请求, 减免本路上供米三分之一,又得到赐给剃度和尚的度牒,换成大米来救济饥饿的百姓。第二年春天,又减价出卖 常平米,做了很多粥和汤药,派人带着医生分街坊给百姓治病,救活了很多人。苏轼说:“杭州,水陆交会的地 方,因瘟疫死亡的人常常比其他地方多。”于是集中多余的公款二千缗,苏轼又拿出自己的黄金五十两,办起治 病场所,稍微积蓄一些钱粮收治有病的百姓。徽宗即位当皇帝,经过三次大赦,苏轼于是提举玉局观,恢复为朝 奉郎,苏轼从元祐以来,不曾因为每年的考课要求升官,所以他的官职停止在此。建中靖国元年(1101)苏轼在常 州逝世。随父亲苏洵学习文章,后来文学才能得自天赋。苏轼自己曾说:“写文章好比行云流水,开始时没有一 定的形态,但是文章要常行在它所应当行的时候,止在它不可以不停止的地方。”即使是嬉笑怒骂的言语,也都 能写成文章诵读。他的文章博大丰富,光辉灿烂,称雄百代,自从文章产生以来,(这种情况)大概也是很少见的。 湖北省麻城市二中 2020-2021 学年高一 3 月月考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不忽木,字用臣。资禀英特,进止详雅,世祖..奇之,师事太子赞善王恂。恂从北征,乃受学于国子祭酒....许衡。 览诸经,日记数千言,衡每称之,以为有公辅器。十五年,出为燕南河北道提刑按察副使。帝遣通事脱虎脱护送 西僧往作佛事,还过真定,箠驿吏几死,诉之按察使,不敢问。不忽木受其状,以僧下狱。脱虎脱直欲出僧,辞 气倔强,不忽木令去其冠庭下,责以不职。脱虎脱逃归以闻,帝曰:“不忽木素刚正,必尔辈犯法故也。”继而 燕南奏至,帝曰:“我固知之。”十九年,升提刑按察使。 二十四年,右丞相桑哥奏立尚书省,诬杀参政杨居宽、郭佑。不忽木争之不得,桑哥深忌之,尝指不忽木谓 其妻曰:“他日籍我家者此人也。”因其退食,责以不坐曹理务,欲加之罪,遂以疾免。车驾还自上都,其弟野 礼审班侍坐辇中..,帝曰:“汝兄必以某日来迎。”不忽木果以是日至帝见其癯甚问其禄几何左右对以病假者例不 给帝念其贫命尽给之。 二十八年春,帝猎柳林,彻里等劾奏桑哥罪状,帝召问不忽木,具以实对。帝大惊,乃决意诛之。罢尚书省, 复以六部归于中书,欲用不忽木为丞相,固辞。帝曰:“朕昔听桑哥,致天下不安,今虽悔之,已无及矣。朕识 卿幼时,使卿从学,欲备今日之用,勿让也。”不忽木曰:“朝廷勋旧,位居臣右者尚多,今不次用臣,无以服 从。”帝曰:“然则孰可?”对曰:“太子詹事完泽可。向者籍没阿合马家,其赂遗近臣,皆有簿籍,唯无完泽 名;又尝言桑哥为相,必败国事,今果如其言,是以知其可也。”乃拜完泽右丞相,不忽木平章政事。大德三年, 卒.于官,年四十六,谥文贞。 (节选自《元史·列传》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不忽木果以是日至/帝见其癯/甚问其禄几何/左右对以病假者例不给/帝念其贫命/尽给之。 B. 不忽木果以是日/至帝见其癯/甚问其禄几何/左右对以病假者例不给/帝念其贫/命尽给之。 C. 不忽木果以是日至/帝见其癯甚/问其禄几何/左右对以病假者例不给/帝念其贫/命尽给之。 D. 不忽木果以是日/至帝见其癯甚/问其禄几何/左右对以病假者例不给/帝念其贫命/尽给之。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世祖:庙号,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太祖、太宗、高宗等。 B. 国子祭酒:为国子学或国子监的副长官,相当于现在的副校长,主管教务训导之职。 C. 辇:古代用人拉着走的车子,后多指天子或王室坐的车。如:帝辇、凤辇。 D. 卒:古代指大夫死亡,后为死亡的通称。古代帝王死日崩,有爵位的大官死日薨。 12. 下列对原文的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不忽木天资聪颖,博闻强识。曾先后师从太子赞善王恂、国子祭酒许衡。许衡常常称赞不忽木,认为日后其 能成为王公辅相之人。 B. 不忽木廉正守职,执法公允。西僧横行无法,差一点将驿吏鞭打致死,不忽木毅然接受连按察使都不愿受理 的案子,惩处了作恶者。 C. 不忽木不畏权臣、险遭报复。不忽木为被桑哥诬告杀害的杨居宽和郭佑辩护,因此得罪了右丞相桑哥。桑哥 想加罪于不忽木,不忽木因患病而免遭加罪、报复。 D. 不忽木淡泊名利,让位于人。元世祖欲用不忽木为丞相,但是不忽木决然辞让,力荐完泽,世祖最终采纳了 不忽木的建议。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辞气倔强,不忽木令去其冠庭下,责以不职。 (2)朝廷勋旧,位居臣右者尚多,今不次用臣,无以服众。 【答案】 10. C 11. B 12. C 13. (1)(脱虎脱)语辞口气固执强硬,不忽木下令在庭下去掉他的官帽,斥责他不履行职守。 (2)朝廷有功勋的旧臣,官位在我之上的还多,现在不按次序用我,不能使众人心服。 【解析】 【分析】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首先把语句放入文本,结合上下文理解句子的含义,“不忽木果以是日至帝见其 癯甚问其禄几何左右对以病假者例不给帝念其贫命尽给之”,这句话的含义是:不忽木果然在这一天到来。皇帝 见他很瘦,就问不忽木的俸禄有多少,左右的人回答说休病假期间按惯例不给俸禄,世祖想到他贫穷,命令把俸 禄全部给他。根据对文句的理解,“帝见其癯甚”皇帝见他很瘦,“帝”前面要断开,所以可以排除 BD 两项。 根据对文句的理解,“问其禄几何”就问不忽木的俸禄有多少,单独成句,所以排除 A。故答案选 C。 【11 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 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 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选项 B,“国子 祭酒:为国子学或国子监的副长官”理解有误。为国子学或国子监的主管官,国子监是中国古代国立最高学府和 官府名,传授儒家思想,其中最重要的礼仪就是祭祀,所以国子监的主管被命名为祭酒。故答案选 B。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理解文本内容的能力。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是文言文必考的题目,错误选项的设置 多以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错位为重点,有时会在一些词语的翻译上命题,因对词语翻译错误而出现误判, 有时还涉及到文章写作手法的分析。内容的角度答题时注意分析选项涉及到的上下文,注意核实这些情节,手法 上注意手法是否正确,效果分析是否合理。选项 C,“桑哥想加罪于不忽木,不忽木因患病而免遭加罪、报复” 理解有误。根据对原文的理解,不忽木招致了报复,桑哥以不忽木患病为借口免去了他的官职。故答案选 C。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 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 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1)“辞气”语辞口气;“去”去掉;“其”代词,他的; “责”斥责。(2)“勋旧”有功勋的旧臣;“右”之上;“次”次序;“无以”不能;“服”使动用法。 【点睛】翻译句子的具体方法是留、删、补、换、调、变,“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 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 出的文言虚词。“补”,就是增补。变单音词为双音词,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换”,就是替换。用现代 词汇替换古代词汇。“调”。就是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变”,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 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 参考译文: 不忽木,字用臣,天资禀赋超群,举止安详温雅,元世祖认为他奇特,(让他)拜太子赞善(官名)王恂为师, (后)王恂跟从元世祖向北征伐,于是从师于国子祭酒许衡。阅读各种经书,每天记背几千字,许衡常常称赞他。 认为他有王公辅相的才能。至元十五年,出任燕南河北道提刑按察副使,皇帝派遣通事(古官名)脱虎脱护送西 域僧人前往作佛事,返回路过真定,僧人用鞭将驿站的胥吏差点打死,案子上诉到按察使,按察使不敢过问。不 忽木接受这个状子,把僧人抓捕入狱,脱虎脱一直坚持要释放僧人,语辞口气固执强硬,不忽木下令在庭下去掉 他的官帽,斥责他不履行职守。脱虎脱逃回京城告诉元世祖,元世祖说:“不忽木向来刚正,必定是你们这些人 犯法的缘故。”接着燕南的奏章到了,世祖说:“我本来知道这个情况。”至元十九年,升任提刑按察使。 至元二十四年,右丞相桑哥奏请设立尚书省,诬告杀害参政杨居宽、郭佑。不忽木为他们(杨居宽、郭右)辩护 而未能有效,桑哥很恨他,曾经手指不忽木对他的妻子说:“将来籍我们家(籍家:亦称收孥,就是在犯人判处 某种刑罚时,还同时将其妻子,儿女等家属没收为官奴婢。 )的就是这人啊。”因为不忽木退朝回家吃饭,桑哥 就指责他不在衙门办公处理事务,想要施加不忽木罪行,于是以不忽木患病为借口免去他的官职。世祖从上都回 来,他的弟弟野礼审班陪侍坐在车中,世祖说:“你哥哥一定会在某一天来迎接。”不忽木果然在这一天到来。 皇帝见他很瘦,就问不忽木的俸禄有多少,左右的人回答说休病假期间按惯例不给俸禄,世祖想到他贫穷,命令 把俸禄全部给他。 至元二十八年(1291 年)春,世祖到柳林打猎,彻里等人弹劾上奏桑哥罪状,世祖召问不忽木,不忽木全部把 实情告诉了世祖。世祖非常震惊,于是决定杀了桑哥。解散尚书省,再把六部归于中书省管辖,世祖想用不忽木 为丞相,不忽木坚决推辞,世祖说:“我过去听从桑哥,使天下不安宁,现在虽然后悔,已经来不及了。我记得 你小时候,让你学习,正是要准备今天的大用,不要推辞。”不忽木说:“朝廷有功勋的旧臣,年龄官位在我之 上的还多,现在不按次序用我,不能使众人心服。”世祖说:“那么谁可以?”不忽木回答说:“太子詹事完泽 可以。从前登记并没收阿合马家产时,阿合马贿赂近臣,都有簿册登记(受贿者的名字),只没有完泽的名字; 完泽又曾经说桑哥做相,一定要败坏国家大事,现在果然像他说的那样,因此知道他可以。”世祖于是授给完泽 右丞相、不忽木平章政事的官职。 大德三年,不忽木在官任上死去,终年四十六岁,谥号文贞。 湖北鄂州梁子湖高中 2020-2021 学年下学期高一年级月考语文试卷 (一)文言文阅读 (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白居易,字乐天,太原人,北齐五兵尚书建之仍孙..。其父季庚,建中初为彭城令。世敦儒业,皆以明经出 身。居易幼聪慧绝人襟怀宏放年十五六时袖文一编投著作郎吴人顾况况能文而性浮薄后进文章无可意者览居易 文,不觉迎门礼遇曰:“吾谓斯文..遂绝,复得吾子矣。” 贞元十四年,始以进士就试,礼部侍郎高郢擢升甲科,吏部..判入等,授秘书省校书郎。居易文辞富艳,尤 精于诗笔。所著歌诗数十百篇,皆意存讽赋,箴时之病,补政之缺,而士君子多之,而往往流闻禁中。元和二 年十一月,召入翰林为学士。三年五月,拜左拾遗。居易自以逢好文之主,欲以生平所贮,仰酬恩造。居易与 河南元稹相善,稹自监察御史谪为江陵府士曹掾。翰林学士李绛、崔群上前面论稹无罪,居易累疏切谏,曰: “臣昨缘元稹左降,频已奏闻。元稹左降..有不可者三。何者?元稹守官正直,举奏不避权势。今中官有罪,未 闻处置;御史无过,却先贬官;远近闻知,实损圣德。计天下方镇,怒元稹守官。今贬为江陵判司,即是 送与方镇。臣恐元稹贬官,方镇有过,无人敢言,陛下无由得知不法之事。 上又欲加河东王锷平章事,居易谏曰:“宰相是陛下辅臣,非贤良不可当此位。锷诛剥民财,以市恩泽, 而与之宰相,深无益于圣朝。”乃止。十年七月,盗杀宰相武元衡,居易首上疏论其冤,急请捕贼以雪国耻。 宰相以宫官非谏职,不当先谏官言事。会有素恶居易者,掎摭居易,言浮华无行,执政方恶其言事,奏贬为江 表刺史。诏出,中书舍人王涯上疏论之,言居易所犯状迹,不宜治郡,追诏授江州司马。 (节选自《旧唐书·白居易传》,有删节)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居易幼聪慧绝人/襟怀宏放/年十五六时/袖文一编/投著作郎吴人顾况/况能文/而性浮薄/后进文 章无可意者/ B.居易幼聪慧/绝人襟怀宏放/年十五六时/袖文一编/投著作郎吴人顾况/况能文/而性浮/薄后进文章/ 无可意者/ C.居易幼聪慧/绝人襟怀宏放/年十五六时/袖文一编/投著作郎吴人顾况/况能文/而性浮薄/后进文章无 可意者/ D.居易幼聪慧绝人/襟怀宏放/年十五六时/袖文一编/投著作郎吴人顾况/况能文/而性浮/薄后进文章/ 无可意者/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仍孙,家族中,从本身下数至第八世孙为仍孙(包括本身),亦称“耳孙”。 B.斯文,古今异义词,现指很有涵养、文质彬彬,懂得尊重人,文中指这篇文章。 C.吏部,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各级文武官员的任免、升降以及调动等。 D.左降,古代指贬官,与“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的“左迁”意思相近。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白居易出身仕宦,为官颇受赏识。他的祖上白建和他父亲都做过官。他为官后曾被章武皇帝召进翰林院任学 士,元和三年,被任命为左拾遗。 B.白居易能诗善文,令人交口称誉。白居易文辞丰富艳美,尤其擅长作诗,其诗能针砭时弊,弥补政务缺陷, 因而受到赞赏,常常流传到宫中。 C.白居易敢于直谏,纠正皇帝做法。他认为王锷搜刮民财,以求得皇上恩泽,这对圣明之朝是极为不利的,劝 谏皇上不要加封王锷做平章事。 D.白居易遭人猜忌,被贬出了朝廷。有厌恶白居易的人,指摘白居易华而不实,当权者也憎恨白居易上书言事, 上奏朝廷要求贬他为江州司马。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代汉语。(8 分) (1)居易自以逢好文之主,欲以生平所贮,仰酬恩造。 (2)中书舍人王涯上疏论之,言居易所犯状迹,不宜治郡,追诏授江州司马。 14.白居易认为元稹左降有“不可者三”,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3 分) 【答案】 10. A【解析】根据文意,“聪慧绝人”是一个词,中间不能断开,故排除 B、C 项;“薄后进文章”虽可说通, 但后 文“无可意者”主语缺失,故“后进文章”应做“无可意者”的主语,“浮薄”是一个词,不应断开, 故排除 D 项。 11.C 【解析】 吏部是掌管天下文官的任免、升降等事务,不包括武官 12.D 【解析】 当权者上奏朝廷要求贬白居易为江表刺史。 13.(1)白居易自认为遇到了爱好文学的君主,就决心用平生所学得的知识,上报皇上的恩泽。 (2)中书舍人王涯上疏议论此事,说根据白居易所犯过错,不宜让他治理州郡。于是追发诏令授任江州司马。 14.(1)元稹做官正直,不畏权势。(元稹守官正直,举奏不避权势) (2)元稹无罪却被处罚,有损圣德。(中官有罪,未闻处置;御史无过,却先贬官;远近闻知,实损圣德。) (3)处理元稹,坏人更肆无忌惮,陛下无法得知不法之事。(无人敢言,陛下无由得知不法之事。) 湖北省石首一中 2020-2021 学年高一下学期 3 月月考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0~14 题。 李琰之,字景珍,小字默蠡,北魏陇西狄道人,司空韶之族弟。早有盛名,时人号曰神童。从父司空冲雅异 之,每曰:“兴吾宗者,其此儿乎?”恒资给所须,爱同己子。弱冠举秀才,不行。曾游河内北山,便欲有隐遁 意。会彭城王勰辟为行台参军,苦相敦引。寻为侍中李彪启兼著作郎,修撰国史。稍迁国子博士,领尚书仪曹郎 中,转中书侍郎、司农少卿、黄门郎,修国史。迁国子祭酒,转秘书监、兼七兵尚书。迁太常卿。孝庄初,太尉 元天穆北讨葛荣,以琰之兼御史中尉,为北道军司。还,除征东将军,仍兼太常。出为卫将军、荆州刺史。顷之, 兼尚书左仆射、三荆二郢大行台。寻加散骑常侍。琰之虽以儒素自业,而每语人言吾家世将种,自云犹有关西风 气。及至州后,大好射猎,以示威武。尔朱兆入洛,南阳太守赵修延以琰之庄帝外戚诬琰之规奔萧衍袭州城遂被 囚执修延仍自行州事。城内人斩修延,还推琰之厘州任。出帝初,征兼侍中、车骑大将军、左光禄大夫、仪同三 司。永熙二年薨。赠侍中、骠骑大将军、司徒公、雍州刺史,谥曰文简。琰之少机警,善谈,经史百家无所不览, 朝廷疑事多所访质。每云:“崔博而不精,刘精而不博;我既精且博,学兼二子。”谓崔光、刘芳也。论者许其 博,未许其精。当时物议,咸共宗之。又自夸文章,从姨兄常景笑而不许。每休闲之际,恒闭门读书,不交人事。 尝谓人曰:“吾所以好读书,不求身后之名,但异见异闻,心之所愿,是以孜孜搜讨,欲罢不能。岂为声名劳七 尺也?此乃天性,非为力强。”前后再居史职,无所编辑。安丰王延明,博闻多识,每有疑滞,恒就琰之辨析, 自以为不及也。 (《魏书·李琰之列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南阳太守赵修延以琰之庄帝外戚/诬琰之/规奔萧衍/袭州城/遂被囚/执修延仍自行州事 B.南阳太守赵修延以琰之庄帝外戚/诬琰之规奔萧衍/袭州城/遂被囚执/修延仍自行州事 C.南阳太守赵修延以琰之庄帝外戚/诬琰之规奔/萧衍袭州城/遂被囚执/修延仍自行州事 D.南阳太守赵修延以琰之庄帝外戚/诬琰之/规奔萧衍/袭州城/遂被囚/执修延/仍自行州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从父,作为亲属称谓,指称祖父的亲兄弟的儿子。其中年长于父者为从伯,年幼于父者为从叔。 B.男子 20 岁称弱冠,这时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 C.秀才,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吏的科目,亦曾作为学校生员的专称。文中指前者,意被地方举荐。 D.谥或谥号,是古代皇帝、官员或其它有地位的人死后依据其生平事迹,给予的带有褒扬意义的称号。 12.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李琰之早年淡泊,无意功名。曾游河内北山,有归隐之意;出来做官,也是受人举荐。 B.李琰之虽为文人,却尚武德。常说他家世是将帅之种;为官后很喜欢射猎,以示威武。 C.李琰之喜欢读书,不求虚名。他说搜寻奇闻异见,是其本性所为,所以从不觉得劳累。 D.李琰之勤奋好学,知识渊博。王延明以博学闻名,却虚心向他请教,自认为比不上他。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司空冲雅异之,每曰:“兴吾宗者,其此儿乎?” (4 分) (2)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4 分) 14.李琰之的不足是什么?请略举两例说明。(3 分) 【答案】 10.B 11.D(解析:谥号有褒也有贬) 12.C(解析:由原文“岂为声名劳七尺也”可知“故从不觉得累”错。) 13.(1)司空李冲(对他)很是惊异,经常对人说:“(将来)振兴我李氏宗族的,大概是这个孩子吧?” (给分点:雅、异、其,句意通顺 1 分) (2)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4 分) 【参考翻译】慎重办理学校教育,用孝顺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告诫他们,头发花白的老人不会在路上背着 或顶着东西了。 评分建议:“庠序”“孝悌”“负戴”各 1 分,大意 1 分。 14.喜欢自夸。夸自己是将种,夸自己精而且博,夸自己文章写得好。 【附】文言译文: 李琰之,字景珍,小字默蠡,北魏陇西狄道人,司空李韶的同族弟弟。少小时即有盛名,当时人称他为神童。 族父司空李冲(对他)很是惊异,经常对人说:“(将来)振兴我李氏宗族的,大概是这个孩子吧?”李冲经常 提供琰之所必须的东西,爱怜(他)同于自己的孩子。 少年时,李琰之被推荐为秀才,不愿前往。曾经游历河内北山,便产生了隐居的念头。恰逢彭城王勰征他为 行台参军,苦相邀请。不久又被李彪推荐兼任著作郎,编修国史。逐渐升迁为国子博士,领任尚书仪曹郎中,转 任中书侍郎,司农少卿、黄门郎,修编国史。又升任国子祭酒,转任秘书监,兼七兵尚书。升任太常卿。孝庄帝 初年,太尉元天穆北伐葛荣,任命李琰之兼御史中尉,任北道军司。师还,升任征东将军,仍兼太常职。 李琰之出任卫将军、荆州刺史。不久,兼任尚书左仆射、三荆二郢大行台。很快又加授散骑常侍。李琰之虽 以读书耕种作为自己谋生之业,但他每次与人谈到家世,总是说我家本是将种,自己还说自己身上还带有关西风 气。等他到州上任之后,非常喜好射猎,用来显示威武。尔朱兆进入洛阳,南阳太守赵修延以李琰之是庄帝外戚, 诬告李琰之打算逃奔萧衍,袭击州城,于是李琰之被抓了起来,赵修延便自己代理州中事务。城内人斩了赵修延, 还是推举李琰之到州上任。出帝初年,朝廷征拜他兼任侍中、车骑大将军、左光禄大夫、仪同三司。李琰之于永 熙二年(533)逝世。朝廷赠他为侍中、骠骑大将军、司徒公、雍州刺史,谥称文简。 李琰之少年机警,擅长言谈,经史百家书籍无所不看,朝廷遇到疑难事情经常征询他的意见。李琰之经常说: “崔广博而不精湛,刘精湛而不广博,我既精湛且广博,学识包括二人之长。”崔、刘指的是崔光、刘芳二人。 评论的人赞同他的学识渊博,不赞同他的学识精湛。当时舆论,都同意这种看法。李琰之又夸耀自己的文章,堂 姨兄常景只是微笑,并不附和。每当官休之日,总是闭门读书,不交来接往。曾经对人说:“我喜欢读书的原因, 不是求取身后之名,只是奇闻异见,是我心之所好,所以我孜孜不倦、搜寻探讨,欲罢而不能。哪里是为了自家 声誉而劳碌七尺之躯呀?这是天性,并不是强己为之。”李琰之前后两次任史官,无所编撰。安丰王延明,博闻 多识,但是每有疑难问题,总是找李琰之为其辨析,自认才识不如李琰之。 湖北省麻城市实验高级中学 2020-2021 学年高一 3 月月考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刘向字子政,本名更生。年十二,以父德任为辇郎。既冠.,以行修饬擢为谏大夫。是时,宣帝循武帝故事, 招选名儒俊材置左右。更生以通达能属文,与王褒等并进对,献赋颂凡数十篇。会初立《谷梁长秋....》.,征生受《谷 梁》,讲论《五经》于石渠。元帝初即位,太傅萧望之为前将军,少傅周堪为诸吏光禄大夫,皆领尚书事,甚见 尊任。更生年少于望之、堪,然二人重之,荐更生宗室忠直,明经有行,擢.为散骑宗正给事中,与侍中金敞拾遗 于左右。四人同心辅政,患苦外戚许、史在位放纵,而中书宦官弘恭、石显弄权。望之、堪、更生议,欲白罢退 之。未白而语泄,遂为许、史及恭、显所谮诉,堪、更生下狱,及望之皆免官。成帝即位,显等伏辜,更生乃复 进用,更名向。向以故九卿..召拜为中郎,使领护三辅都水。迁光禄大夫。是时帝元舅阳平侯王凤为大将军秉政, 倚太后,专国权,兄弟七人皆封为列侯。向睹俗弥奢淫,而赵、卫之属起微。逾礼制。向以为王教由内及外,自 近者始。故序次为《列女传》,凡八篇,以戒天子。采传记行事,著《新序》《说苑》凡五十篇奏之。数上疏言得 失,陈法戒。书数十上,以助观览,补遗阙。上虽不能尽用,然内嘉其言,常嗟叹之。向为人简易无威仪廉靖乐 道不交接世俗专积思于经术昼诵书传夜观星宿或不寐达旦。向自见得信于上,故常显讼宗室,讥刺王氏及在位大 臣,其言多痛切,发于至诚。上数欲用向为九卿,辄不为王氏居位者及丞相御史所持,故终不迁。居列大夫官前 后三十余年,年七十二卒。 (节选自《汉书·刘向传》,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向为人简易/无威仪廉靖乐道/不交接世俗/专积思于经术/昼诵书传/夜观星宿或不寐/达旦 B. 向为人简易/无威仪廉靖乐道/不交接世俗/专积思于经术/昼诵书传/夜观星宿/或不寐达旦 C. 向为人简易无威仪/廉靖乐道/不交接世俗/专积思于经术/昼诵书传/夜观星宿或不寐/达旦 D. 向为人简易无威仪/廉靖乐道/不交接世俗/专积思于经术/昼诵书传/夜观星宿/或不寐达旦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冠,古代男子年满二十岁时行加冠礼,表示已经成年。 B. 《谷梁春秋》,与《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合称“春秋三传”。 C. “擢”是选拔、提拔的意思,与“除”“征”“辟”“迁”等意思相同。 D. 九卿,古代中央部分行政长官的总称,类似后来的六部尚书。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刘向通晓经书,擅长写作。他曾经被征召教授《谷梁》,在石渠宣讲《五经》,也曾经编撰《新序》《说苑》等 著作。 B. 刘向正直有为,疾恶如仇。他曾带领一起辅助政事的大臣请求皇上罢免身居高位的骄纵外戚和玩弄权术的宦 官。 C. 刘向忠君爱国,献计献策。他曾编纂《列女传》来警诫天子注重教化,多次上书谈论利害,陈述法则戒律, 弥补遗漏的过失。 D. 刘向颇有才能,深受重用。宣帝选用贤才,他进献了几十篇赋颂;后来成帝多次想任用他做九卿,但始终没 能施行。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未白而语泄,遂为许、史及恭、显所谮诉,堪、更生下狱,及望之皆免官。 (2)向自见得信于上,故常显讼宗室,讥刺王氏及在位大臣,其言多痛切,发于至诚。 14. 关于礼仪教化,刘向有怎样的看法?请简要说明。 【答案】10. D 11. C 12. B 13. (1)没有禀告皇上话就泄露了,于是被许、史和弘恭、石显等人诬陷,周堪、更生被关进监狱,和萧望之等 都被免去了官职。 (2)刘向看到自己被皇上信任,所以经常颂扬宗族,批评王氏和在位的大臣,他的言论大多沉痛而恳切,这都 出于极度忠诚。 14. 反对奢侈淫逸的习俗;出身微贱的人行事不能超越礼制;王的教化应由内到外施行,从亲近的人开始。 【解析】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无威仪”是“为人简易”的表现,而“廉靖乐道”的意思是廉洁清静,喜好圣贤之道,所以“无威仪廉靖乐道” 中间需断开,据此排除 A、B 两项。 “不寐”的意思是不睡觉,“达旦”的意思是到天亮,中间不能断开,据此排除 C 项。 句意:刘向为人平易没有威仪,廉洁清静,喜好圣贤之道,不和世俗相接触,专心研究经术,白天朗读书传,晚 上观察星象,有时不睡觉直到天亮。 故选 D。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C.“与‘除’‘征’‘辟’‘迁’等意思相同”错误。“除”“征”“辟”都表示授予官职。“迁”表示调动 官职,一般表示升职。 故选 C。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曾带领一起辅助政事的大臣请求皇上罢免”的说法不正确。由原文“患苦外戚许、史在位放纵,而中书宦 官弘恭、石显弄权。望之、堪、更生议,欲白罢退之。未白而语泄”可知,既没有“带领”,也没有”请求皇上”, 只是有这个想法。 故选 B。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白”,禀告;“为……所”,表被动,被动句;“谮诉”,诬陷,谗毁攻讦。 (2)“讼”,歌颂;“痛切”,沉痛而恳切;“发”,生,出。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内容,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本题要求概括刘向对礼仪教化的看法,解答时首先要在文中找到相关内容,通读文章可知,本题答案集中在“向 睹俗弥奢淫,而赵、卫之属起微贱,逾礼制”“向以为王教由内及外,自近者始”两句,刘向看到习俗更加奢侈, 而赵、卫之流出身低贱,超越礼制。刘向认为王的教化应该从里到外,从亲近的人开始。然后将其内容分点进行 归纳即可。 参考译文: 刘向字子政,本名更生。十二岁时,因为父亲刘德被任用为辇郎。成年后,因为品行美好谨慎被提拔为谏大 夫。这时,宣帝按照武帝的先例,招引选出有名的儒士、才智出众的人放置在身边。更生因为洞明事理能缀缉文 辞,和王等一起进献应对,献上赋颂共几十篇。适逢(朝延)刚把《谷梁秋》立于学官,征召更生教授《谷梁》, 在石渠讲解谈论《五经》。元帝刚即位,太傅萧望之担任前将军,少傅周堪担任诸吏光禄大廴,都兼掌尚书的事 务,很受尊重信任。更生的年纪比萧望之、周堪小,然而这二人器重他,推荐更生宗族忠诚正直,又能通晓经术 有所作为,更生升为散骑宗正给事中,和侍中金敞担任左、右拾遗。四人一心辅助政事,憎恶外戚许、史在位放 纵,而中书宦官弭恭、石显玩弄权术。萧望之、周堪、更生商议,想要禀告皇上,(让皇上)罢免他们。没有禀 告皇上话就泄露了,于是被许、史和恭、石显等人诬陷,周堪、更生被关进监狱,和萧望之等都被免去了官职。 成帝即位,石显等人服罪,更生于是又被提拔任用,改名为刘向。刘向凭借过去的九卿身份被召见授予中郎一职, 让他管理保卫三辅都水。升为光禄大夫。这时皇上的大舅阳平侯王凤担任大将军执掌政权,依仗太后,专擅国权, 兄弟七人都被封为列侯。刘向看到习俗更加奢侈,而赵、卫之流出身低贱,超越礼制。刘向认为王的教化应该从 里到外,从亲近的人开始。因此编次《列女传》,共八篇,用来警诫天子。搜集传记、往事,写成《新序》《说苑》 共五十篇,并把它们进献给皇上。多次上书谈论利害,陈述法则戒律。上书几十次,用来帮助皇上阅览,弥补遗 漏的过失。 皇上虽不能都采用,然而内心赞许他的言论,经常咨嗟感叹。刘向为人平易没有威仪,廉洁清静,喜好圣贤 之道,不和世俗相接触,专心研究经术,白天朗读书传,晚上观察星象,有时不睡觉直到天亮。刘向看到自己被 皇上信任,所以经常颂扬宗族,批评王氏和在位的大臣,他的言论大多沉痛而恳切,这都出于叛度忠诚。皇上多 次想任用刘向做九卿,都不被在位的王氏和丞相御史支持,所以(刘向)始终没有晋升。做列大夫官前后三十多 年,七十二岁时去世。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中学 2020-2021 学年高一下学期 3 月份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田昼者字承君,阳翟人。其人物雄伟,议论慷慨,俱有前辈[注]之风。邹浩志完者,教授.颍昌,与承君游相 乐也。浩性懦,因得承君,故遇事辄自激励。元符间,承君监京城门。一日报上召志完,承君为之喜。又一 日,报志完赐对.,承君益喜。监门法不许出志完亦不来久之志完除言官承君始望志完矣志完遣客见承君以测 其意 客问:“承君近读何书?”承君曰:“吾观《墨子》,诗有‘知君既得云梯后,应悔当年泣染丝’之句。” 为邹志完发也。客言于志完,志完折简.谢承君,辞甚苦,因约相见。承君曰:“斯人尚有所畏,未可绝也。” 趣往见之,问志完曰:“平生与君相许者何如?今君为何官?”志完愧谢曰:“上遇群臣,未尝假以声色,独 于某若相喜者。今天下事故不胜言,意欲使上益相信而后言,贵其有益也。”承君许之。既而朋党之祸大起, 时事日变更,承君谢病.,归阳翟田舍。一日,报废皇后孟氏,立刘氏为皇后。承君告诸子曰:“志完不言,可 以绝交矣。”又一日,志完以书约承君会颍昌中涂,自云得罪。承君喜甚,亟往,志完具言:“谏废立皇后时, 某之言戆矣。上初不怒也,某因奏曰:‘臣即死,不复望清光矣。’下殿拜辞以去,至殿门,望上犹未兴,凝 然若有所思也。明日某得罪。”志完、承君相留三日,临别,志完出涕,承君正色责曰:“使志完隐默,官京 师,遇寒疾不汗,五日死矣,岂独岭海之外能死人哉!愿君无以此举自满,士所当为者,未止此也。”志完 茫然自失,叹息曰:“君之赠我厚矣!”乃别去。建中靖国初,承君入为大宗丞,宰相曾布欲收置门下,不能 屈,除提举常平,亦辞,请知淮阳军以去。吏民畏爱之。岁大疫,承君日自挟医,户问病者,药之良勤。一 日小疾不出,正昼,一军之人尽见承君拥骑从腾空而去,就问之,死矣。或曰为淮阳土神云。 (选自宋·邵伯温《邵氏闻见录》卷第十五,有删改)【注】 前辈:指田昼的伯父田况,北宋名臣、学者。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监门法不许出/志完亦不来/久之/志完除/言官承君始望志完矣/志完遣客见/承君以测其意/ B.监门法不许出/志完亦不来/久之/志完除/言官承君始望志完矣/志完遣客见承君/以测其意/ C.监门法不许出/志完亦不来/久之/志完除言官/承君始望志完矣/志完遣客见承君/以测其意/ D.监门法不许出/志完亦不来/久之/志完除言官/承君始望志完矣/志完遣客见/承君以测其意/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教授,现代一般指高等教育机构中教师的职称,文中指设置在地方官学中的学官。 B.赐对,赐有赏赐之意,对则指应对。在文中指邹浩因应对符合皇上心意得到赏赐。 C.折简,古人以竹简作书,简就成了书札或信笺的代称;折简在文中指裁纸写信。 D.谢病,字面意思是因病辞谢,古人常托病谢绝会客或自请辞职,文中是后者之意。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田昼有前辈风范,堪为楷模。他言行出众,与性格怯懦的邹浩结成好友;在二人的交往中,邹浩遇事常以 他为榜样激励自己。 B.田昼待人真挚,心地坦诚。好友受朝廷重用,他真心为其感到高兴,但是也并没有因为好友比自己官高权 重而有所讳饰奉承。 C.田昼直言责劝,堪称诤友。皇上废孟氏另立刘氏为皇后,他当面指斥邹浩的无能失职,得知实情后又深感 欣慰并进一步勉励。 . . . . D.田昼崇尚气节,体恤百姓。宰相笼络,他不屈不从;发生瘟疫,他带医为民疗治;白日飞升看似荒诞,却 体现了百姓的感念。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趣往见之,问志完曰:“平生与君相许者何如?今君为何官?”(4 分) (2)愿君无以此举自满,士所当为者,未止此也。(4 分) 14. 翻译《烛之武退秦师》里的“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这句话。(3 分) 【答案】 10.C(原文标点为:监门法不许出,志完亦不来,久之,志完除言官,承君始望志完矣。志完遣客见承君, 以测其意。) 11.B(赐对:帝王召见臣子对答问题) 12.C(“他当面指斥邹浩的无能失职”与原文不符) 13.(1)(田昼)急忙去会见邹志完,并问他:“我平日与您所共同赞赏的行为是什么?现在您又担任什么官 职?”(4分。“趣”“平生”“许”“为”各1分) (2)希望您不要因为这个举动而自生烦闷,士大夫(臣子)应当做到的事情,不只是这些。(4分。“以”“满”、“所” 字结构、“止”各1分) 14. 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并且(在与晋国结盟的情况下)对楚国有二心。(“以”“贰”状语后置各 1 分) 参考译文: 田昼,字承君,阳翟人。他身材高大魁梧,言谈慷慨激昂,很有其前辈田况的风范。邹浩,字志完,任 颍昌官学教授,和田承君交情甚好。邹浩性格怯懦,因为与田昼相处,遇到难以解决的事情就能以田昼为楷 模激发鼓励自己。元符年间,承君任京城监门之职。一天,有人来报,说皇上召见邹志完,承君替他感到高兴。 又一天,又有人来报,说帝王召见邹浩对答问题,田昼更加高兴。按照法律规定,监门官不许外出见人,邹浩 也不能前来见田昼。很长时间后,邹浩担任朝中言官,田昼也开始想念邹浩了。邹浩就派人来见田昼, 并以 此来了解他的心意。来人问田昼:“您近来读什么书?”田昼回答说:“我在读《墨子》,并且写了‘知 君既得云梯后,应悔当年泣染丝’这样的诗句。”这两句诗是他为邹浩有感而发的。来人回去告诉了邹浩, 邹浩立刻写信向田昼道歉,信中言语很是悲苦恳切,于是约定见面。(读信后,)田昼说:“这个人还是有所敬 畏的,不能和他绝交。”急忙去会见邹浩,并问他:“我平日与您所共同赞赏的行为是什么?现在您又担任 什 么官职?”邹浩惭愧道歉说:“皇上平素对待群臣,从未和颜悦色,惟独对于我却仿佛有些喜悦之色。现在天 下大事多而杂乱,说也说不完。我的想法是想使皇上更加相信我后才进谏,(我认为,)这样做会更有好 处。” 田昼同意他的这种做法。不久,朋党之祸突然兴起,当时的事情每天都有所变化,承君托病辞职,回到阳翟 家中。一天,有人来报,说皇上废黜了皇后孟氏,立刘氏当皇后。田昼告诉他的子侄们说:“(对于这件事,) 邹浩不向皇上进言,我可以和他绝交了。”又一天,邹浩写信来约田昼在颍昌中涂相会,说自己犯了 罪。田昼 十分高兴,赶快前去见面,邹浩详细地说:“皇上废立皇后时我直言劝谏,言论过于直率鲁莽。皇上起初并不 生气,我于是又启奏说:‘我很快就要死了,不能再次见到皇上容颜了。’走下来后,我叩拜告辞 21 而去,到大殿门口,望见皇上仍未发怒,(只是)脸色凝重,若有所思。我第二天就因罪而被处罚了。”邹浩、 田昼相处三天才分别,分别前,邹浩哭泣,田昼一脸正气,责备他说:“假如你沉默不语,能在朝廷任职, 生伤寒之疾不出汗,五天也就死了,(这样说来,)难道只有岭海之外这样的僻远之地能使人死去吗!希望 您 不要因为这个举动而自生烦闷,士大夫(臣子)应当做到的事情,不只是这些。”邹浩怅然若失,叹息说: “您 赠送我的太丰厚了!”于是就离别而去。 建中靖国初年,田昼入朝担任大宗丞,宰相曾布想把他收归自己门下,田昼没有屈从,授官提举常 平, 也推辞了,请求担任淮阳军而离开京城。当地官吏百姓敬畏爱戴他。这一年遇到大的疫情,田昼每天自 己带 着医生,挨家挨户去探望生病的人,尽心尽力地为他们治病。一天他患小病没有出门,正当白天,全军的 人 们都看见田昼骑着马带着随从腾空而去,到府上询问,已经去世了。有人说他是淮阳土神。

资料: 1.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