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各地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语文月考试题汇编现代文阅读专题(二)
加入VIP免费下载

湖北省各地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语文月考试题汇编现代文阅读专题(二)

ID:672547

大小:1.55 MB

页数:33页

时间:2021-04-15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1 湖北省各地 2020-2021 年高一下学期 3 月语文月考试题汇编 - 现代文阅读专题(二) 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县国际育才高级中学 2020-2021 学年高一 3 月月考语文试题 (二)现代文阅读 II(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 文字,完成各小题。 本次列车终点 王安忆 ①陈信从新疆回到了上海。过惯了一个人省心的日子,如今感到真烦心。第二天是厂礼拜,他天不亮 早饭没吃便出了门。他想出去走走,找个开阔一点的地方。在空阔的北方过惯了,在上海总感到气闷。 ②他顺着江岸向前走去,前边是外滩公园。一进去便是一个喷水池,水从假山顶上落下,落在池子里。 记得很久以前,水不是这么直接落在水面上的,水珠子落在一把伞上。伞下是一个妈妈,接着两个孩子, 笑嘻嘻地挤在一起躲雨。他小时候第一次看见这座雕像时,是多么惊讶,多么喜欢。现在想起来,雕像是 在冥冥中引起了共鸣。 他们从来就是这么生活的。爹爹很早就死了,妈妈和他们三个相依为命,什么苦 都吃过了。可就因为大家挤在一起,再怎么苦都是暖融融的。有一次刮龙卷风,一家四口人全挤在大床上, 紧紧抱成一团。闪电,霹雳,呼啸的狂风,引得大家又害怕又兴奋。弟弟夸张地尖叫着,妈妈笑着诅咒老 天,陈信以保护人的身份坐在离电灯开关最近的地方。雷打得真吓人,可真开心。这温暖,吸引着他,吸 引着他归来。 ③水,落在空荡荡的水面上,激起一个个单调而空洞的水圈。一滴水珠落在他撑在池边的手背上,他 忽然意识到,这水珠是从自己脸颊上滚落的。今天……他感到一种莫大的失望,好像有一样最美好最珍重 的东西突然之间破裂了。他扭头走出了公园。 ④商店开门了,营业员都在卸排门板,亮出了橱窗。他走到一个橱窗跟前,不由自主地站住了脚。他 感到心里忽然有什么被唤回了,是的,被唤回了。他离开上海时,心中留下了一片金色的记忆,而这记忆 在十年中被误认为是上海了。于是,他便拼命地争取回来。上海,是回来了,然而失去的,却仍是失去了。 2 ⑤路上的人越来越多,漫下了人行道。人和人,肩挨肩,脚跟脚,这么密集地生活在一个世界里,然 而彼此又是陌路人,不认识,不了解,彼此高傲地藐视着。那个地方却不是这样的,那里很清静,也许有 些荒凉了,但走在街上,可以奔跑,可以信步,可以畅快地呼吸。因为城市小,人和人,今天不见明天见, 低头不见抬头见。都是面熟的,相识的,一路走过去,几乎要不断地点头,招呼,倒别有一番亲切和温暖。 看来,大有大的难处,小,却也有小的好处。 ⑥他身不由己地跟随着人流向前走,自己也不知道走向哪里。他很茫然,十年里那点渗透他心灵的苦 苦的而又是甜甜的思念,消失了。十年里那种充实感也随即消失了。他的目的地达到了,下一步,他该往 哪儿走?人活着,总要有个目的地。人生的目的地,总归应该是幸福,而不是苦恼。他忽然感到,自己追 求的目的地,应该再扩大一点,是的,再扩大一点。 ⑦他郁闷的心情开朗了一点,好像沉重的乌云开了一条缝,一线朦朦胧胧的光透了进来。虽然是朦胧 隐约的,但确实是光。 ⑧“阿信!”他转脸一看,见马路上,熙熙攘攘的行人中间,无可奈何爬行着的一辆公共汽车窗户里, 伸出大哥的半个身子,向他伸着手。大哥背后还有大嫂。他不知出了什么事,掉转身子追着汽车跑去。大 哥一把抓住他的手,什么话也说不出来,只是呆呆地看着他。他心里一酸。大嫂也伸手抓住他:“阿信, 你可别想不开!” ⑨“你们想到哪儿去了?!”陈信笑了,眼泪却也滚了出来。 ⑩“回家吧!”哥哥说。 ⑪ “好的,回家。”他忽然感到羞愧,为自己把十年的艰辛当作王牌随时甩出去而感到羞愧。妈妈、 哥哥、弟弟、嫂嫂,都有十年的艰辛。当然,人生中,还不仅是这些,还有很多很多的欢乐!比如,林荫 道、小树林、甜水井,天真无邪的学生、月牙儿般的眼睛……可全被他忽略了。好在,还有后十年、二十 年、三十年,今后的日子还很长很长。该怎么过下去,真该好好想一想。 ⑫ 又一次列车即将出站,目的地在哪里?他只知道,那一定要是更远、更大的,也许跋涉的时间不止 一个十年,要两个、三个,甚至整整一辈子。也许永远得不到安定感。然而,他相信,只要到达,就不会 惶惑,不会苦恼,不会惘然若失,而是真正找到了归宿。 (原文有删改) 6.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3 A. 作者在小说中提到了在新疆生活的陈信拼命地争取回到自己的故乡上海,但回来后,他感到与上海越 来越陌生、疏远,有些东西永远失去了。 B. 陈信正因为一个人居住,没有朋友,太过无聊,所以很烦闷,连早饭都不吃就趁着假期出去走走,就 是想找回那曾经失落的青春岁月。 C. 陈信一路走着,最后被他大哥、大嫂一把抓住,生怕他一时想不开,叫他回家;而陈信也忽然感到羞 愧,因为他已意识到自杀的念头是错误的。 D. 陈信原来在新疆生活,那个地方人少,清静,但人际关系紧张,彼此高傲地藐视着;回来后觉得上海 的人多,尽管家人在上海,但自己难融其中。 E. 作者从小处着手,特别关注人的内心,更多地表现了陈信这样的人回城后的人生状态,进而推及深层 次的社会问题,从而引起人们深沉的思考。 7. 文中第 ② 自然段中画横线的部分从叙述顺序看,运用了什么方法?有什么作用? 8. 小说中的陈信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9. 小说的题目是 “本次列车终点 ”,但有人说,作者在小说的最后一自然段却写了“又一次列车即将 出站”,这不合情理。你认为这种说法有没有道理?请谈谈你的观点和具体理由。 【答案】6. AE 7. 作用:插叙了陈信原来家庭虽然贫困,但非常温馨的种种生活场面,既起到了补充说 明的作用,又丰富了文章的内容,使文章有起伏美。另外,与陈信现在的烦躁形成对比,突出了陈信郁闷 的心理状态。 8. ①重亲情,如文中“这温暖,吸引着他,吸引着他归来”以及后面他面对大哥大嫂关心时的感动与羞愧。 ② 有责任。如小时候他就“以保护人的身份坐在离电灯开关最近的地方”以及对未来出路的思考。③能 思考、会反省。他一路走着,一路思考,对人生理想与追求,对亲情,对人生价值观都有深沉的思考。④ 有决心。如在最后他虽然认为,到达下一个目的地也许要用一辈子的时间,但他仍然坚信,只要到达,就 不会惶惑,不会苦恼,不会惘然若失。 9. 示例一:这种说法没有道理。“本次列车终点”表面是指陈信回到了上海,也指陈信已意识到生活的美 好,而“又一次列车即将出站”所述内容更表明这是一个新的起点,让包括陈信在内的所有人都意识到, 人生就是一个接一个的到站与出站,人只有一直追寻自己的精神归宿,不要被生活消磨掉自己对生活的信 4 心,才能创造新的生活。小说的主题得到了深化。 示例二:这种说法有道理。题目是“本次列车终点”,就是指陈信从新疆回到了上海;而倒数第二自然段 结尾“该怎么过下去,真该好好想一想”又点明了陈信已感受到了人生需要奋斗,要去感受生活中的美好。 此时主题已完整呈现,没有必要再画蛇添足。若此时结尾,既能使小说简洁,还可留有意蕴,让人思考。 【解析】 【分析】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 B.根据原文可知,陈信烦闷的原因不是“一个人居住,没有朋友,太过无聊”,而是“过惯了一个人省 心的日子”“他感到一种莫大的失望,好像有一样最美好最珍重的东西突然之间破裂了”。 C.“因为他已意识到自杀的念头是错误的”不正确,原文第十一段中“为自己把十年的艰辛当作王牌随 时甩出去”,才是陈信感到羞愧的原因。 D.根据原文可知,是新疆的人际关系和谐,上海的人际关系紧张,人与人彼此高傲地藐视着。 故选 AE。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重要情节、语段的作用的能力。 解答此题时,首先,要找到画线部分在第二段中的具体位置。其次,要看画线部分具体写了什么内容,不 难看出画线部分主要写了陈信对往事的回忆。再次,要联系上下文分析画线部分所运用的叙述方法。通过 第二段中前半部分对现实的叙述及第三段回到现实之中的描写,可以看出画线部分运用了插叙手法。这样 写的作用,首先是丰富了文章的内容,避免了平铺直叙;再者,陈信现在的状态正是因为以前的和睦温馨 再也找不到了,以前的幸福感和现在的失落失意形成鲜明的对比。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 5 人物性格特点是通过具体事件中体现出来的,因此,要分析陈信性格特点,要梳理文章有关陈信的事例, 然后加以分析。文中关于陈信的事例主要有:对家人的看法,保护家人,对自己的人生进行反思,对未来 的向往等。对这些事例进行概括即可得出答案。如,他小时候在雷雨夜就知道保护家人,体现了他有责任 感;怀念过去虽然贫穷,但温馨温暖的岁月,以及看到大哥大嫂时的心情,体现了他重温情的特点。一路 走来,无时无刻不在思考反思,体现了他能思考、会反省的特点。结尾部分“他相信,只要到达,就不会 惶惑,不会苦恼,不会惘然若失,而是真正找到了归宿”,相信自己、有理想有信念。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 解答本题,首先要弄懂“本次列车终点”与“又一次列车即将出站”的内涵。“车到站”表面上是指陈信 回到了故乡“陈信从新疆回到了上海”,实际上是指陈信经历了内心的波动,“过惯了一个人省心的日子, 如今感到真烦心”“在空阔的北方过惯了,在上海总感到气闷”,经历一番内心的挣扎后他最终意识到生 活的美好“因为城市小,人和人,今天不见明天见,低头不见抬头见。都是面熟的,相识的,一路走过去, 几乎要不断地点头,招呼,倒别有一番亲切和温暖。看来,大有大的难处,小,却也有小的好处”。并感 受到人生漫长十年不是终点,而应该有更高远的追求“十年里那种充实感也随即消失了。他的目的地达到 了,下一步,他该往哪儿走?人活着,总要有个目的地。人生的目的地,总归应该是幸福,而不是苦恼。 他忽然感到,自己追求的目的地,应该再扩大一点,是的,再扩大一点”,可见“本次列车终点”只是一 个阶段的告终,只要活着就要不断地出发。所以它与结尾段所言“又一次列车即将出站”不矛盾,表面来 看,是指列车出站,但实际上是指陈信对未来的生活抱有信心“他相信,只要到达,就不会惶惑,不会苦 恼,不会惘然若失,而是真正找到了归宿”,他要开始新的征程。 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咸丰县春晖学校 2020-2021 学年高一 3 月月考语文试题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斑竹村里凤凰舞 惠 敏 麦芒节气之后,我们跟随老杨进入湖北省重点贫困村——斑竹村,老杨在斑竹村驻队已经五年了,口 口声声“我们村”,弄得一车人好像都是这里的村民似的,我们倒也乐意,城市待久了,会向往能让胸中 6 裂开,盛得下光辉、雨露、清风流水的田园。 快进村口的时候,一嘟噜一嘟噜的红桃毛茸茸、密匝匝地垂在枝头,像村姑们刚染的红指甲,随风撒 着迷魂散。我们一行人,情绪亢奋,眼睛挂了钩子,馋得慌。活了八百多年的花栎树,伸出千万只绿掌, 把影团儿铺在灰白的水泥路面上,风起,扑扑啦啦,晃晃悠悠,扩展它老迈却旺盛的疆土。 老花栎百米开外,一农舍,一家人。 老杨熟门熟道,黄狗儿凑近摇摇带着黑尖儿的尾巴,盯住我们,它想向上吠,但瞥一眼老杨,又有点 不好意思,默默地溜起墙角,远远卧住。房子九成新,红顶白墙,周周正正,朱红防盗大门敞开,立于一 侧的女人,所有皮肤都向下松垮垮地坠着,她老了,肩一个高一个低,花布衫挑着,飘荡荡。女人的眼睛 已浑浊不清,但在看到老杨时却蓦然涌出一束光来。堂屋里堆满了粮食,麻袋清一水地摞着。女人说,里 面是前天才收的麦子,苞谷是去年的,还剩不少,眼看着地里又要拔出新苞谷了,都快没地方放了。 南漳县斑竹村因盛产斑竹而得名,本地有传说,斑竹上的斑纹是王昭君辞别乡亲之泪,是苦泪悲泪, 珍贵神奇的很,可一路上却不曾得见,我心中不甘,想寻几株来看。便问女人:“现在哪里能找到斑竹呢?” 女人说:“斑竹村里原来是有些个,现在见不到了,只有老林子里有点吧。”说话间,一个少年晃出来, 跟我齐头,肤白,几颗黑痣挂在鼻翼四周抢眼,逗号,句号。 男孩叫瑞,几年前差一点辍学,也没少挨过命运的皮鞭。瑞 7 岁时,为了躲债的父亲一逃了之,母亲 出走再嫁,近八十岁的爷爷奶奶颤颤巍巍扛起了爹娘的担子。一家人,老的老,小的小,贫困像一根斑竹 狠狠地从他们体内穿堂而过。我问瑞:“你现在大了,知道父母为什么离婚吗?”瑞低头,玩手指。我为 我的残酷而后悔,正准备找个开心的话题。瑞忽然抬头:“是穷吧。”他开始盯住墙角一处发呆,若有所 思的样子。瑞清瘦言短,此刻,我只觉得他的内心有很多奇怪的念头在往外涌,他的“穷”在屋檐下炸裂 延伸,受伤后的他因失血过多而自卑、胆怯,绕着同学们走,躲着人群溜边,父亲的逃避和母亲的放弃早 已泥成了一口缸,记忆拼命攒压流出苦水,死死地围住他。他没被淹死,却时常呛水,从 7 岁到 12 岁, 他一直背着这口缸,拼命地抵抗拒载,缸在路上颠簸,水飞溅出来降落在脸上,男孩成了斑竹,逗号写出 12 岁之前的篇章,沮丧、苦楚没完没了,这一切在扶贫工作队驻村后,慢慢画上了句号。瑞从此多了几个 爸爸和妈妈:杨伯伯、胡叔叔、谭叔叔、王阿姨。瑞被爸爸妈妈接到家里玩,走出农村去看世界,他们给 瑞买书写信,还给他零花钱,空了一起看看星星聊聊天。奶奶不哭了,土坯房变成了大白房,无论冬夏, 太阳都会攀上屋前的老花栎,和瑞一起追逐绿油油、金灿灿的未来。村里翻天覆地的变化,合作社每年的 分红收入足够他们画出一个金色的版图,上面种着明天和希望,他们要与它世世相守,凤凰于飞和鸣锵锵。 7 用凤凰作比,自然有来头。我和几个当地的中年汉子树下闲聊。他们说,这儿是宝地,有人看到过凤 凰哩。我自然不信,随他们信口自嗨。老杨见我不屑,翻出手机用照片证实,因为拍摄角度巧妙,山棱棱 中凤凰、凤头、凤翅、凤爪依稀有形,忽然明白,楚人尊凤,是骨子里的基因,是这里祖祖辈辈的基因, 这似乎成了规矩,老杨是楚人,又是“村民”,护着规矩当然再正常不过了。 曾经,斑竹村的年轻人走了,他们在花栎树下出发,散落在社会的各个角落,即便是出苦力,挣微薄 的养命钱,他们也发誓再不要回到这里,这里瘦弱不堪,濒临窒息,老花栎下的家分明就是整日喉咙里卡 住的土疙瘩。如今,精准扶贫让土疙瘩亮了,花了,新了,世代耕种的土疙瘩,疲惫的土疙瘩,衰老的土 疙瘩,孤独的土疙瘩早已被姿仪绰约的无限风光惊醒,被村西数百亩各类培育养殖基地唤醒,被村东大大 咧咧的光伏发电方阵照醒,被村中簇新的别墅里家人的欢笑暖醒。他们回来了,要在自己的土地上掀开一 轮一轮火热的生活了。初次走进斑竹村感受里有点点滴滴的痛,更有凤凰涅渠的壮烈和希冀。从古到今, 人都在造心,如果说以前村人的心是斑竹,那么现在和未来,只有美玉才配镶嵌他们的心,凤凰才能托起 他们的梦。 (有删改) 6.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老杨不仅是个体,也是集体,是精准扶贫工作组的代表,他的“我们村”是扎根在扶贫村的精神体现。 B. 文章用大量的篇幅写了男孩瑞前后生活的变化,意在突出扶贫工作给人们带来了物质生活的改变。 C. 斑竹村的年轻人出去了又回来,是精准扶贫改变了他们的村庄,召唤他们回来投入到火热的生活中。 D. 文章阐述了“我”在斑竹村的所见、所闻和所感,写出了斑竹村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样写更有说服力。 7. 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第二段使用了大量的叠音词,既使描写的景物生动形象,又烘托了斑竹村蒸蒸日上的生活场面。 B. 文中画线句子写女人眼睛由“浑浊不清”到“涌出一束光",形象地刻画出女人看到老杨时心理的变化。 C. 文章中瑞母亲的嫌贫爱富与扶贫工作人员的爱心接力形成了鲜明对照,凸显出扶贫工作人员的伟大。 D. 文章结尾部分以整齐的排比句罗列了斑竹村扶贫工作成功后的喜人景象,表达了对扶贫工作的赞美。 8. 文中的“逗号”“句号”各指什么?请简要概括。 8 9. 请结合全文,分析标题“斑竹村里凤凰舞”的含义。 【答案】6. B 7. C 8. 表面上指瑞脸上的黑痣。“逗号”指瑞 12 岁之前父母离婚、无依无靠、自卑胆怯,痛苦、沮丧、苦楚 的生活;“句号”指扶贫工作人员像亲人一样对待瑞,让他摆脱了贫穷、苦楚的生活,过上了幸福安康的 生活。 9. ①“斑竹”指南漳县斑竹村盛产的斑竹,原意指王昭君的辞乡泪,这里借指斑竹村过去的“穷”;②“凤 凰舞”,这里借指斑竹村精准扶贫工作组的工作及其给斑竹村带来的变化;③“斑竹村里凤凰舞”意在说 明精准扶贫取得了喜人的成绩,并借“凤凰涅槃”说明斑竹村脱贫致富后人们幸福的生活和美好的未来。 【解析】 【6 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思想内容的能力。 B 项,“意在突出扶贫工作给人们带来了物质生活的改变”错误,不仅仅是物质,应该是物质和精神的变 化。“瑞被爸爸妈妈接到家里玩,走出农村去看世界,他们给瑞买书写信,还给他零花钱,空了一起看看 星星聊聊天”,可知瑞的精神世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故选 B。 【7 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的能力。 C 项,“文章中瑞母亲的嫌贫爱富”错误,原文“瑞 7 岁时,为了躲债的父亲一逃了之,母亲出走再嫁”, 不仅仅是贫穷,还有父亲的不负责任带给母亲的伤害;“凸显出扶贫工作人员的伟大”,主要凸显扶贫工 作人员工作细致,关注瑞的内心成长。 故选 C。 【8 题详解】 此题考查理解重要词语含义的能力。 9 “说话间,一个少年晃出来,跟我齐头,肤白,几颗黑痣挂在鼻翼四周抢眼,逗号,句号”,可知表面上 指瑞脸上的黑痣。 “男孩叫瑞,几年前差一点辍学,也没少挨过命运的皮鞭。瑞 7 岁时,为了躲债的父亲一逃了之,母亲出 走再嫁,近八十岁的爷爷奶奶颤颤巍巍扛起了爹娘的担子。一家人,老的老,小的小,贫困像一根斑竹狠 狠地从他们体内穿堂而过”,可知“逗号”指瑞 12 岁之前父母离婚、无依无靠、自卑胆怯,痛苦、沮丧、 苦楚的生活。 “瑞被爸爸妈妈接到家里玩,走出农村去看世界,他们给瑞买书写信,还给他零花钱,空了一起看看星星 聊聊天。奶奶不哭了,土坯房变成了大白房,无论冬夏,太阳都会攀上屋前的老花栎,和瑞一起追逐绿油 油、金灿灿的未来”,可知“句号”指扶贫工作人员像亲人一样对待瑞,让他摆脱了贫穷、苦楚的生活, 过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 【9 题详解】 此题考查标题含义的能力。 “南漳县斑竹村因盛产斑竹而得名,本地有传说,斑竹上的斑纹是王昭君辞别乡亲之泪,是苦泪悲泪,珍 贵神奇的很”,可知“斑竹”指南漳县斑竹村盛产的斑竹,原意指王昭君的辞乡泪,这里借指斑竹村过去 的“穷”; “村里翻天覆地的变化,合作社每年的分红收入足够他们画出一个金色的版图,上面种着明天和希望,他 们要与它世世相守,凤凰于飞和鸣锵锵”,可知“凤凰舞”,这里借指斑竹村精准扶贫工作组的工作及其 给斑竹村带来的变化; “如今,精准扶贫让土疙瘩亮了,花了,新了,世代耕种的土疙瘩,疲惫的土疙瘩,衰老的土疙瘩,孤独 的土疙瘩早已被姿仪绰约的无限风光惊醒,被村西数百亩各类培育养殖基地唤醒,被村东大大咧咧的光伏 发电方阵照醒,被村中簇新的别墅里家人的欢笑暖醒”“初次走进斑竹村感受里有点点滴滴的痛,更有凤 凰涅渠的壮烈和希冀。从古到今,人都在造心,如果说以前村人的心是斑竹,那么现在和未来,只有美玉 才配镶嵌他们的心,凤凰才能托起他们的梦”,可知“斑竹村里凤凰舞”意在说明精准扶贫取得了喜人的 成绩,并借“凤凰涅槃”说明斑竹村脱贫致富后人们幸福的生活和美好的未来。 【点睛】散文是一种重要的文学体裁,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现手法不拘一 格:可以叙述事件的发展,可以描写人物形象,可以托物抒情,可以发表议论,而且作者可以根据内容需 10 要自由调整、随意变化。“神不散”主要是从散文的立意方面说的,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 中,无论散文的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手法多么灵活,无不为更好的表达主题服务。阅读这类文本一定要掌 握答题方法,并且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分析,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湖北省麻城市二中 2020-2021 学年高一 3 月月考语文试题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垃圾人 谢初勤 老余的老家在贵州山区,因为看着日子实在过不下去了,老余才会举家来到沿海讨生计。说是举家, 也就他夫妇俩,加上一个年刚五岁的小儿子。 其实,老余只不过就四十出头,只是长年在地里干活,身上的“水气”早叫干渴的土地给吸完了,人, 也就显得黑瘦。 老余到了这个地方,连续找了几家厂,可是,人家刚跟他打个照面,就皱起眉头朝他直挥手。后来, 老余就带着老婆、儿子,踏着他那辆只剩下三个轮胎和一只后架的车子,到处捡拾破烂。 有一次,一家人捡了满满一车东西,老余在高兴之余,还唱起了小曲。当然,老余一高兴,老婆和儿 子也跟着乐呵呵。这时,他们一家听到了头顶一阵巨大的轰鸣声。儿子最先抬头一看,哦,好大的一个东 西,银白银白的,两只翅膀大得像那些工厂的大门!那时,一家人都给眼前这种景象震住了,呆呆地盯着 那个大东西远远地歇在一大片空阔的水泥地上。 那是……一只大鸟。儿子惊骇之余,半天才说出话来。 不。那是飞机。老余纠正着儿子的说法。那是一种只在天上飞翔的机器,所以叫作飞机。那,飞机是 用什么做的?儿子又问。 铁。用铁做的。老余肯定地说。 儿子听了,点点头,大声说,是不是用我们这种铁做的?说着,他把三轮车壁的铁皮打得咣咣响。 望着儿子这种天真执着的样子,老余开心地笑着。这小子,就爱打破砂锅问到底! 11 经过了这一次,以后,每回路过这里,儿子总是会叫他停一停,后来,不用儿子提醒,老余到这儿都 会让车子停一会儿。当然,每一回,儿子看了飞机,都会问出一些问题,比如说飞机为什么能飞,比如说 飞机是吃什么长这么大的等等。对于儿子的问题,老余能答则答,有一些自己实在不懂的,他也能编出一 个似是而非的答案。老余就是喜欢儿子这副样子,儿子能够这样问他,说明这小家伙聪明嘛,爱动脑筋嘛。 因此,儿子在问他话的时候,老余感觉到自己的生活原来是充满阳光,充满希望的。 老余对儿子是满怀信心的,他的下一代,一定能活出个人样,而不是像他这样低三下四地去看人眼色, 捡破烂收垃圾。 过了年,他就把儿子送进了当地一家幼儿园。可是,没几天,儿子就吵着说他不去幼儿园了,一打听, 老余才知道带孩子的老师都是讲本地话。儿子在那里边,听不懂,玩不成,简直就是在受罪。 不读就不读吧。老余心里想,再过一两年吧!再过一两年就把他送回家乡念小学。一定……有一次, 老余一家路过飞机场时,正赶上飞机起飞,儿子高兴得欢蹦乱跳,一双小脚把三轮车板踏得咣咣响。飞机 过后,儿子还呆呆地盯着那个方向。老余唤了儿子一声。儿子这时转过头来,大声地对老余说,爸爸,我 长大了,也要开飞机!说着,儿子就张开双臂,做出了一个飞机的样子。 老余一愣,随即兴奋了,他呵呵地笑着:行啊,小子!有志气!开飞机呢。那老爸就等着享福。儿子 又说,等我开上了飞机,我就带着你和阿妈两人去很远很远的地方,去一个没有人捡破烂的地方,我们可 以用飞机拉很多很多的破烂回来,爸爸就不用再和那些人争了。 儿子得意扬扬地说完,以为老爸总是要像平时一样夸奖他两句。谁知,老余一听,脸色就阴得可以挤 出水来。一会儿,突然高高地扬起手掌,“啪”地给那小子的屁股来上重重的一下! 儿子没提防挨了这么一下子,他眼巴巴地望着车上的爸爸,就像看着一个陌生人一样,委屈地哭了起 来。他的哭声在空旷无人的大路上传得很远,很亮…… 老余的老婆坐在车上,一会儿看看这个,一会儿看看那个,她还搞不懂他们爷儿俩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呢。 (选自《2011 中国微型小说年选》,有删改) 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A. 题目垃圾人交代了主人公的身份,也表现出了这个沿海城市本地居民对像老余这一类人的态度,深刻 12 揭示了社会底层劳动人民不受尊重的社会现象。 B. “哦,好大的一个东西,银白银白的,两只翅膀大得像那些工厂的大门”一句,运用了比喻的手法, 形象地写出了老余一家对都市生活的向往。 C. 老余的儿子天真可爱,聪明好学,他开飞机拉破烂的理想真实而感人地表现出一个五岁的孩子对父母 的爱。但老余不仅不理解他的理想,还强制改变他的理想。 D. 本篇语言质朴生动,多用短句,充满生活气息,如“行啊,小子!有志气!开飞机呢”,运用短句, 既生动地写出了老余的兴奋之情,又贴合人物身份。 5. 老余听了儿子的理想后,为什么先是“脸色就阴得可以挤出水来”,“一会儿”,“又给那小子的屁 股来上重重的一下”?试结合全文加以分析。 6. 小说以飞机为中心叙事写人,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答案】4. D 5. 儿子是老余生活的希望。他希望儿子能活出个样,而不是像他这样低三下四地去捡破 烂收垃圾;儿子开飞机拉破烂的理想,其实是延续老余现在的生活,这与老余对儿子的期望形成了巨大的 落差,所以老余一听,“脸色就阴得可以挤出水来”。“一会儿”反映了老余内心的矛盾与无助,“重重 的一下”则体现了老余内心的不甘。 6. ①飞机是行文的线索,可以使故事的情节更加集中紧凑。②飞机是理想的寄托,与老余一家的生活形成 巨大反差,给老余一家带来了希望。③飞机是城市文明、富足生活的象征,儿子开飞机捡垃圾的理想,使 老余的生活希望破灭,深化了主题。 【解析】 【分析】 【4 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最恰当的一项”,这属于综合题,既考 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形象的技巧,也考查故事的情节、主旨和环境。A 项,“深刻揭示了社会底层 劳动人民不受尊重的社会现象”非小说主旨,选项对小说的主旨理解有偏差,本文主要是说社会底层劳动 人民对生活的追求。B 项,“形象地写出了老余一家对都市生活的向往”理解有误。“儿子最先抬头一看, 哦,好大的一个东西,银白银白的,两只翅膀大得像那些工厂的大门”,这是儿子对飞机的印象,写出儿 13 子初次见到飞机的震惊。C 项,“还强制改变他的理想”无中生有,文中只写了老余听得到儿子理想时的 反应,但并没有说强制儿子改变理想。 【5 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老余听了儿子的理想后,为什么先是‘脸色就阴得可以挤出水来’,‘一会儿’, ‘又给那小子的屁股来上重重的一下’”,这是一道理解语句内涵概括文本信息的题目。解答此类题目, 要到文中找出题干中的引文,结合上下文理解。“脸色就阴得可以挤出水来”是神态描写,“又给那小子 的屁股来上重重的一下”是动作描写,可见本题主要是对情感的分析。从上文来看,“老余就是喜欢儿子 这副样子,儿子能够这样问他,说明这小家伙聪明嘛,爱动脑筋嘛。因此,儿子在问他话的时候,老余感 觉到自己的生活原来是充满阳光,充满希望的。老余对儿子是满怀信心的,他的下一代,一定能活出个人 样,而不是像他这样低三下四地去看人眼色,捡破烂收垃圾”,由这些内容可知,老余对自己的儿子是充 满希望的,想要让儿子“活出个人样,而不是像他这样低三下四地去看人眼色,捡破烂收垃圾”,而儿子 却说“等我开上了飞机,我就带着你和阿妈两人去很远很远的地方,去一个没有人捡破烂的地方,我们可 以用飞机拉很多很多的破烂回来,爸爸就不用再和那些人争了”,儿子开飞机拉破烂的理想其实与老余现 在的生活一样,还是“捡破烂”,这和上文老余对儿子的期望有了落差,所以老余“脸色就阴得可以挤出 水来”;从脸色到动作,作者用了 “一会儿”,这说明老余的内心出现挣扎,而最终“给那小子的屁股 来上重重的一下”,可见老余对于儿子的“理想”还是不甘心的。考生结合这些内容答题即可。 【6 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小说以飞机为中心叙事写人,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这既是考查 物象的作用,也是考查作者组织材料的用意,要既涉及到文章的内容,又要拓展,首先立足文本分析以“飞 机”为中心的好处,主要结合情节发展、人物塑造、主旨表达等方面分析。首先到文中圈出写“飞机”的 内容,如一开始见到飞机,儿子的反应是“哦,好大的一个东西,银白银白的,两只翅膀大得像那些工厂 的大门……”,儿子认识了飞机;后来每次经过,儿子要求“停一停”,而且“每一回,儿子看了飞机, 都会问出一些问题”,这让老余很高兴,因为这让他在儿子身上看到了生活的希望;后来见到飞机,儿子 说出自己的理想,“等我开上了飞机,我就带着你和阿妈两人去很远很远的地方,去一个没有人捡破烂的 地方,我们可以用飞机拉很多很多的破烂回来,爸爸就不用再和那些人争了”,这让老余“脸色就阴得可 以挤出水来”“又给那小子的屁股来上重重的一下”,找出这些内容可以发现,“飞机”贯穿全文,由“飞 机”带来生活的希望,到儿子的“飞机梦”让老余的希望破灭,“飞机”是文章的行文线索;从文中来看, “飞机”可以是说是老余理想的寄托,儿子对飞机的兴趣让老余看到了生活的希望,同时“飞机”也是城 14 市文明的象征,而最后儿子的理想让老余的希望破灭,可以说以飞机为中心叙事写人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点睛】理解句子的含义时要注意表层和深层之分。把语句放回原文,结合上下文。首先要注意从本句入 手,看清句子在文中的位置,确定解决问题的阅读空间,其次要注意分析对本句的语法分析,了解本句的 主干与枝叶成分,尤其要注意枝叶部分。第三要注意本句子与上下文的句子之间的关系。一般说来,句子 间的相互关系有:指代(复指)、总分(分总)、说明、扩展(含阐述、解说)、比较、呼应等。如果是复 句,其一般强调的重点是后半部分,那么就应该在此处着重揣摩。如本题儿子开飞机拉破烂的理想,其实 是延续老余现在的生活,这与老余对儿子的期望形成了巨大的落差,所以老余一听,“脸色就阴得可以挤 出水来”。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6 月 13 日,中国商飞公司传出喜讯,他们自主研发的国产 C919 大型客机再次收获订单,与国内一家 公司签订 30 架 C919 大型客机销售框架协议。至此,C919 大型客机的国内外用户达到 24 家,订单总数达 到 600 架。 今天的浦东祝桥,已建成 12 座现代化的民机总装制造厂房和 5 条国际先进民机总装生产线,一排排 高大厂房气势恢宏。 记者走进偌大的部装车间,一架新的 C919 大型客机停放在车间中央。刘林宗对记者说:“前不久完 成首飞的 C919 就是在这里完成总装的。” 巨大的车间里,记者看到,一台机器人上下挥舞着“手臂”,快速地进行制孔铆接,总工程师姜丽萍 说,这些年,公司的智能化制造正加速推进,未来 C919 批量生产后,98%的钻铆工作将由机器人完成。 “80%的部件是我国首次设计生产的,通过对 C919 的设计研制,我国掌握了民机产业 5 大类、20 个 专业、6000 多项民用飞机技术,推动新技术、新材科、新工艺实现全面突破。”C919 项目部技术管理处 处长崔克非如是说。 (摘编自倪大伟《国产 C919 大型客机纪实:打造中国自己的大飞机》) 材料二: 15 由于燃油效率等经济指标和飞行距离等技术指标的综合效能,使得单通道喷气飞机成为市场的宠儿。 这一细分主要包括波音的 737 系列和空客的 A320 系列。中国商飞的大飞机 C919 是定位于这一细分市场。 对于单通道喷气飞机,在现有航空公司的市场份额和未来订单中,波音 737 系列和空客 A320 系列平分秋 色、垄断市场。其实在所有的机型类别中,两家公司都形成近似的竞争机型,市场份额犬牙交错。从过去 十年看,两家公司市场份额旗鼓相当。 短期内,民机制造市场波音和空客的双寡头断格局不会有太大改变。 中国大飞机项目的成功必须经过双寡头垄断下市场破局的检验。当前中国商飞已经起航,竞争的环境 并没有改变。在政府产业政策的支持之下,联合全球合作厂商,发展新技术和新材料,系统化设计安全、 舒适和效率效能上有竞争力的产品,以及完备的售后物流服务平台,创新航空业运营模式,把握民航大众 化趋势,利用金融手段创新,通过虚拟航空公司模式大力发展低成本航空。以金融资本杠杆扩大国际贸易, 开拓国际市场。中国商飞在中国新增市场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就是商飞的初步成功,迈出国门在国际市场 三足鼎立之时,就是中国商飞真正成功之时。 16 (摘编自赵巍 蒋丽《双寡头垄断下中国大飞机的战略选择》) 材料三: 印度《经济时报》刊文称,“中国这个亚洲大国一直试图发展自己的航空领域,并向外国行业巨头的 声望和市场份额发起挑战”。随着大飞机 C919 总装下线,首飞日期已经慢慢临近,有关大飞机的消息频 频传出。在 C919 大型客机项目的引领带动下,一批民用航空产业园和航空城得以建成,形成全国一盘棋 的局面,也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另外,中国商飞公司充分利用国际民用飞机优质资源,推动国际供应 商与国内企业开展合作,提升我国民机产业研发与制造的整体水平。 目前,中国已经成功步入凤毛麟角的航天国家俱乐部,在未来,大飞机很有可能将会和目前非常有竞 争力的民用核能产业、高铁列车技术一道,成为中国对外出口的又一张名片。 据美联社称,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航空市场之一,但是严重依赖波音和空客飞机,他们质疑“C919 包括 引擎和航空电子设备在内的大多数关键系统由西方企业或中外合资企业提供”。BBC 也聚焦在中国 C919 客 机是否为“国产”上。 放眼全球,以 C919 对标竞争的波音 737 客机和空客 A320 客机为例,他们所使用的飞机发动机均来自 这几大公司,从这一点上,不能证明大飞机就非国产。了解航空工业的“粉丝”恐怕不会忘记 C919 项目 启动之初“国产化率大于 10%即可”的低标准,而即便是这样的低要求,当时也被一些资深飞行器爱好者 认为不易实现。如今,交付下线的成品,不仅拿到了 517 架的订单,还拥有高达近 60%的国产化率。 专家认为,尽管中国航空产业特别是民用大飞机项目,与欧美的波音、空客相比还处于起步阶段,尚 有差距。在研制过程中可能遭到欧美等航空产业强国更严密的技术封锁、市场钳制,发展仍任重道远。毋 庸置疑的是,C919 的成功研制,深刻证明了中国人有智慧、有能力打破技术封锁,“世界工厂”亦有能力 制出属于自己的高端产品。 (摘编自徐榕梓《中国大飞机打破世界航空制衡》) 7. 下列对材料一、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由商飞公司自主研发的国产 C919 大型客机试飞成功并得到大量订单,占有了国内、国际部分市场份额, 标志着中国飞机制造技术在世界航空领域获得了一席之地。 B. 中国大飞机制造使用了大量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实现了全面突破,并且智能化程度很高,如 17 98%的钻铆工作由机器人完成。 C. 在单通道喷气飞机制造市场,波音公司以 737 为主的机型和空中客车公司以 A320 为主的机型,市场犬 牙交错,份额旗鼓相当,垄断了世界民用客机的制造市场。 D. 中国大飞机项目必须在政府产业政策的支持下,联合全球合作厂商,发展新技术和新材料,系统化设 计安全、舒适和效率效能上有竞争力的产品,以及完备的售后物流服务平台,才能在世界商飞市场与波音、 空客形成三足鼎立之势。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况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大飞机试飞成功和制造量产化,西方媒体极为关注。他们认为“C919 包括引擎和航空电子设备在 内的大多数关键系统由西方企业或中外合资企业提供”,质疑大飞机的“中国制造”。 B. 在 C919 大型客机项目的引领带动下,一批民用航空产业园和航空城得以建成,也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 展。中国商飞公司充分利用国际民用飞机优质资源,推动国际供应商与国内企业开展合作,提升了我国民 机产业研发与制造的整体水平。 C. 中国大飞机制造以 80%的零部件自主设计生产,整机高达近 60%的国产化率,昂首开启了打开国际市 场的破冰之旅,与非常有竞争力的民用核能产业、高铁列车技术一道,成为中国对外出口的国家名片。 D. 尽管中国航空产业特别是民用大飞机项目已经取得了辉煌成就,但与世界先进技术相比,尚有差距, 在研制过程中可能遭到欧美等航空产业强国更严密的技术封锁、市场钳制,发展仍任重道远。 9. 中国商飞事业要真正获得世界性的成功,必须在哪些方面作出努力?请结合材料概况说明。 【答案】7. B 8. C 9. (1)争取政府产业政策的支持,调动各路资金与技术形成保障。(2)联合全球合作厂商,发展新技术 和新材料,系统化设计安全、舒适和效率效能上有竞争力的产品。(3)建立完备的售后物流服务平台。(4) 通过国际相关标准检验,安全运营,建立市场信任。(5)拥有批量化的工业生产能力以实现盈利最大化。 【解析】 【分析】 【7 题详解】 18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文中重要信息和解读图表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找出文章中相对应的语 句以及图表中相对应的信息,注意将选项转述内容与原文内容及图表内容逐一比对,寻找细微的差别确定 答案。B 项,未然当作了已然,“98%的钻铆工作将由机器人完成”不正确,由原文“未来 C919 批量生产 后,98%的钻铆工作将由机器人完成”可知,“98%的钻铆工作将由机器人完成”是量产之后,现在还没 有成为现实。故此题答案为 B 项。 【8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是实用类文本阅读筛选信息概括文章要点的题目,采用的是选择题形式,这类题目解答时 一般要注意把选项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做出判断。C 项,“与非常有竞争力的民用核能产业、高铁 列车技术一道,成为中国对外出口的国家名片”不正确。由材料三原文“大飞机很有可能将会和目前非常有 竞争力的民用核能产业、高铁列车技术一道,成为中国对外出口的又一张名片”可知,是“可能”,目前还 没有成为现实。故此题答案为 C 项。 【9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通读 全文,根据题干要求筛选出相关信息,再进行概括即可。由材料一“公司的智能化制造正加速推进,未来 C919 批量生产后,98%的钻铆工作将由机器人完成”,可概括出拥有批量化的工业生产能力以实现盈利 最大化;由材料二“中国大飞机项目的成功必须经过双寡头垄断下市场破局的检验”可概括出要通过国际 相关标准检验,安全运营,建立市场信任;由材料二“在政府产业政策的支持之下,联合全球合作厂商,发 展技术和新材料,系统化设计安全、舒饿效率效能上有竞争力的产品”“以金融资本杠杆扩大国际贸易,开 拓国际市场”可概括出争取政府产业政策的支持,调动各路资金与技术形成保障,联合全球合作厂商,发 展新技术和新材料,系统化设计安全、舒适和效率效能上有竞争力的产品;由材料二“完备的售后物流服 务平台,创新航空业运营模式”可概括出建立完备的售后物流服务平台。 【点睛】第 1 题考核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要找出文章中相对应的语句,注意将选 项转述内容与原文内容逐一相对。概念不能随意扩大或缩小,因果、前后关系不能颠倒。同时还要注意选 项肢之间的比较,如果选项中有内容矛盾的选项必有一错。注意叙述角度和表达方式的转换。分辨可能与 必然、必然与或然、未然与已然、全称与特称。推断不夸大不缩小,不无中生有。 湖北鄂州梁子湖高中 2020-2021 学年下学期高一年级月考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1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愿作兰州一游子 唐军 一条河,一座桥,一本杂志,一个坐标,一份远方的呼唤,兰州在我的心里就有了独特的气质和风情。 李修平的《兰州味道》,更像一封邀请函,于是在某个盛夏的清晨,我迎着黄河而上。 列车载着久居江南的我,一路飞奔,这一路是扎眼的横无际涯的黄土;这一路是连绵不断的“黄”山; 这一路是三三两两散落于山坡、山谷、山洼间土黄而低矮的民房或村庄,间或看见一星点的溪水或山泉, 这使得我不敢相信即将奔赴的城市被叫作“金城”。 置身于如意形状的甘肃大地,黄河一般蜿蜒悠长的兰州,我感于它虽没有北京宫阙的厚重,没有上海 高楼林立的繁华,没有南京六朝古都的沧桑,却似曾相识。 若说黄河是中华的根,那么中山桥则是兰州的魂。我解下行囊,奔向中山桥。一场雨却不期而至,偌 大的凉爽感扑面而来,即便是盛夏,兰州的太阳也没了脾气,兰州城变得如此清凉。雨不紧不慢地下着, 我在雨中散步,酷热难解的心绪、俗世纷扰的感伤,在雨丝自上而下的洗濯中,得以排解,作茧自缚的心 性也随之消弭。这里没有沉闷的空气、燥热的气流,有的是清风习习、尘嚣尽落,郁郁枝叶间,鸟韵虫鸣 弥漫。 隔栏观望滚滚的黄河水,心中怦然涌起一丝淡淡的依恋,从巴颜喀拉山脉涓涓汇聚的水流,不远千里 万里向着遥远的大海,蜿蜒曲折着,一分一秒不肯停下追逐的脚步,又在年年岁岁、分分秒秒地滋润着炎 黄子孙坚强不屈的脉搏、歌唱着华夏儿女的生生不息。向西遥望,黄河水不急不缓地流淌,浪花激起片片 涟漪,耳际不时响起水流相互击打的哗哗声;两岸绿植或高或低地迎风招扬,蝉站在树上,在黄河岸边的 浓荫里欢唱…… 黄河南岸,我信步于稀稀疏疏的市民中间,好一幅恬淡闲适、静谧祥和的图画:人们悠然淡定,神情 从容,悠悠长长融于蓝天、净土、黄水间……这里还能感受兰州人特有的水车情怀,忽然一辆或者几辆微 缩水车扑入眼帘,它们虽不如当年的水车那样雄峻壮观,但也玲珑可爱,或如车轮、磨盘大小,或如锅盖、 牛肉面海碗一般,它们都在鲜活的水流中转动。水花闪闪,芳草萋萋,水车在太湖石和黄河奇石的映衬下, 吱吱咕咕,唱出古朴的韵律。 黄河是中华文明的发源,这里孕育了生命,它饱含着某种嘱咐,一粥一饭都是尘世里的修行,渐渐地, 这里形成了特有的美食。一般说来,在中国说起吃面食,人们想到的不是包子、饺子、馒头,更不是舶来 的饼干、蛋糕、面包,而是面条。就像时下热门的宫廷神剧中,美若桃李的都叫娘娘,可被尊奉为皇后的 唯有一个。兰州拉面就是兰州人与万物不可名状的契合。正宗的兰州拉面有“汤净者清,肉烂者香,面细 者精”的独特风味,不仅如此,这面里还大有乾坤,蕴含着“一清二白三红四绿五黄”的玄学。一清(汤 清)、二白(萝卜白)、三红(辣椒油红)、四绿(香菜、蒜苗绿)、五黄(面条油亮),看似简单,却让兰 州拉面色香味鲜皆具,入口浓烈却不腻。 一艘依黄河岸而泊的船吸引了我的目光,其实它并非船,而是一间与众不同的面馆。我选择了一个临 窗的座位,从巨大的玻璃窗可以看到对岸白塔山的全貌,也可以感受到“黄河之水天上来”的气势,世态 光景有静有动,大抵如此。 20 据说,浆水面发源于陕西汉中,相传该名是汉高祖刘邦与丞相萧何在此吃面时所起。然而兰州浆水面 不同于汉中,其汤清且酸爽,将细面捞入冰爽的浆水,上面只放呛好的一抹香菜、几粒花椒,色香味俱全。 颤抖着双手接下这大碗,碗中的面条仿佛就是我的整个世界,面香、牛肉香,还有葱香、辣油香,一股脑 地涌上鼻头,嘈杂的面馆似乎也在浓香中安静下来。一座城好比一个人,在悠长的时间里,也有了它的表 情。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应该是指一个地方会用空气、温度、风、水、土质以及最重要的食物,塑造出 一款款与众不同的民风和民性。是不是就因为西北的人们把荒漠之地长成的蓬草,撒进这麦子粉里,并融 入自己的食物中,兰州人才有着这样如蓬草般的坚强生命力,让拉面走过了世间的沟沟坎坎,遍布于世间 的角角落落呢?在千百次对拉面的揉捏拍打间,他们把生命拉得如此细密绵长,分明有力。 这个盛夏,我立于黄河岸边,不想走了。在水一方,在水之湄,在水之涘,希望开始漫延 悠远, 诗意苍苍的生活。风,携着黄河的气息,漫过曲径街巷,漫过四季日月,使山水环绕的金城越发显出一种 宏大的格局来。我在黄河边上坐着,像一个归乡的游子,久久不想离开。 (选自《金山》2020 第 7 期有删改) 6.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作者在游览中山桥时遇上下雨,对下雨时自己心境变化的描写体现了兰州环境的舒适,以及这样的环 境对人的心灵的治愈作用。 B. 文中借对流过兰州的蜿蜒曲折的黄河的描写,表现了作者对“炎黄子孙坚强不屈”以及“华夏儿女的 生生不息”的歌颂与赞美。 C. 文章对黄河南岸周围环境的描写,体现出兰州人热情奔放、朴实敦厚的性格特点,同时也表达出作者 对兰州生活的喜爱和向往。 D. 文章最后一段照应标题,作者借“游子”这一情感丰富的词语,准确而生动地表达了自己对兰州城的 依依不舍与深切眷恋之情。 7. 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文中运用正衬手法,以北京、上海、南京等城市的重要特点作为描写兰州的铺垫,突出了兰州独具特 色的气质与风情。 B. 作者借用“美若桃李的都叫娘娘,可被尊奉为皇后的唯有一个”的类比,目的是突出兰州拉面在面食 中独一无二的地位。 C. 文章在描写兰州拉面时运用了色彩描写,“一清二白三红四绿五黄”用词简洁鲜明生动形象,为的是 突出其味道之鲜美。 D. “在水一方,在水之湄,在水之涘”既是排比又是用典,借用《诗经》中的诗句,既突出兰州自然之 美又增添文化底蕴。 8. 本文记兰州城时,在饮食描写上花费了大量笔墨,对此你如何理解?(4 分) 9. 本文在构思方式上有何显著特点?请简要赏析。(6 分) 【答案】 21 6. C【解析】“体现出兰州人热情奔放、朴实敦厚性格特点”,错误,由原文“黄河南岸,我信步于稀稀疏 疏的市民中间,好一幅恬淡闲适、静谧祥和的图画:人们悠然淡定,神情从容,悠悠长长融于蓝天、净土、 黄水间”可知,这里体现的应是兰州人淡定从容的特点。 7. D【解析】A.“文中运用正衬手法”“作为描写兰州的铺垫”,错误,应是对比手法,将兰州与北京、上 海、南京等城市对比。B.“目的是突出兰州拉面在面食中独一无二的地位”错误,由原文“一般说来…… 而是面条”可知,这里的类比是为了突出面条在中国面食中的重要地位。C.“为的是突出其味道之鲜美” 错误,应是突出兰州拉面的色质和用料之纯正。 故选 D。 8. ①写饮食,就是写兰州城独具特色的地方风物及其历史传承;②写饮食,就是写兰州城与兰州人坚强 有韧性的品格。 9. ①文章以作者的游踪为线索,以空间转换展开对兰州城所见景观的描写;②文章中作者由对兰州自然 景观的关注到对人文景观的关注,体现了作者对兰州的情感变化;③从开头的期盼到结尾的留恋,首尾照 应的结构形成了回环之美。 湖北省石首一中 2020-2021 学年高一下学期 3 月月考语文试题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文本一: 燕南园 62 号——记恩师林庚【注】 袁行霈 燕南园 62 号是一个中式的小庭院,庭院中央有一棵高大的柿子树,右手数竿竹子掩映着几扇窗户, 窗棂雕了花的,那就是静希师住房的东窗,窗边就是他经常出入的东门。走进东门穿过走廊是一间客厅, 客厅南窗外有一段廊子,所以客厅里的光线不很强,有一种舒缓从容的氛围。从客厅一角的门出去,右转, 再打开一扇门便是他的书房,那里东、南、西三面都是窗子。冬季的白天只要天晴,总有灿烂的阳光照进 来陪伴着老师。这正应了他的两句诗:“蓝天为路,阳光满屋。” 静希师在五十年代末期就买了电视机,那是一台苏联制造的黑白电视机。他喜欢体育,常看的是体育 节目。那时候电视机还是稀罕物,第 26 届世乒赛期间,系里的年轻教师们每天都到他家观看比赛的实况 转播,他的家成了演播厅。就在这次比赛结束以后不久,老师买了一张乒乓球台,放在院子靠近南墙一片 宽敞的地方,系里的青年教师常去那里跟老师打球,我也是其中的一个。老师的眼神好,对球的感觉敏锐, 处理球的手法细腻,会突然抖腕发力,改变球的方向,使我招架不住。 我在北大求学和工作的五十一年间,不知多少次进出这庭院,进出这客厅,在那里向老师求教,一起 谈论学问和人生。有时候老师让我进入他的书房,我们隔一张写字台面对面坐着。我们距离更近,谈话也 更亲切。不管甚么话题,老师都有独到的见解。有一次谈到孙悟空,他说孙悟空身上有知识分子怀才不遇 的愤慨情绪和叛逆精神。1962 年静希师开始主编《中国历代诗歌选》上部,他告诉我,李白的《独漉篇》, 别人都不选,我们要选。这首诗我原来没有留意,经老师指点,细细读了几遍,才明白它很能代表李白独 22 特的风格,末尾四句:“罗帏舒卷,似有人开。明月直入,无心可猜。”这样奇特的想象和构思,这样明 快而新鲜的语言,非李白写不出的。后来他仍不断鼓励我在学术上要胆子大一些,要追求突破,只要是经 过自己认真研究得出的结论就要坚持,不必顾忌别人一时的看法。这使我想起他对自己所提倡的“盛唐气 象”的坚持,当这个见解刚发表的时候,遭到强烈的反对,但他从未放弃,后来终于得到学术界的承认。 他常常把自己新写的诗读给我听,并让我评论。我特别喜欢他 51 岁时写的那首《新秋之歌》,诗的 开头说:我多么爱那澄蓝的天/那是浸透着阳光的海/年轻的一代需要飞翔/把一切时光变成现在。这首 诗里洋溢着对年轻人的爱和期望。他鼓励年轻人飞翔,希望他们把握现在创造未来。诗的结尾是这样的: 金色的网织成太阳/银色的网织成月亮/谁织成那蓝色的天/落在我那幼年心上/谁织成那蓝色的网/ 从摇篮就与人作伴/让生活的大海洋上/一滴露水也来歌唱。这样铿锵的韵律,这样富有启发性的意象, 这样新鲜的感受和语言,四十年后读起来还觉得好像是旦晚才脱笔砚的。 几十年近距离的接触,我越来越感到静希师首先是一位诗人,是一位追求超越的诗人,超越平庸以达 到精神的自由和美的极致。他有博大的胸怀和兼容的气度,我从未听他背后说过别人的坏话;他有童心, 毫不世故;他对宇宙和人生有深邃的思考,所以他总能把握自己人生的方向。他九十岁出版的诗集《空间 的驰想》,用物理学家的眼光思考时间和空间,呼唤人类对空间的突破。他可贵的独特之处,或者说别人 难以企及之处,乃在于他是以诗人之心从事研究,是带着新诗创作的问题和困惑来研究古典文学的,同时 将自己的研究成果用来指导自己的创作实践。他对“建安风骨”和“盛唐气象”的提倡,既符合建安和盛 唐诗歌的实际,也启示着新诗创作的一种突破的方向。 静希师在燕南园 62 号这栋住宅里生活将近六十年了。虽然院子大门的油漆已经剥落,室内也已多年 没有装修而显得有些破旧,但住在这里的年近百龄的主人精神依旧!有时趁着好天气我陪他在燕园散步, 他不要我搀扶,自己昂首向前,步履安详。他曾告诉我,走路一定要昂起头来。他一辈子都昂着头,而昂 着头的人,精神是不老的! 文本二: 盛唐气象之继承了建安风骨,盖为无可争辩的历史事实。建安时代乃是一个解放的时代,那是从两汉 的宫廷势力之下解放出来,从沉闷的礼教束缚之下解放出来;于是文学也就有力地从贵族文学中解放出来, 带着人民胜利的心情、民主要求的信念。建安也是一个艰苦的时代,因为一切都似乎是草创的。一种荒凉 高亢的歌声,所谓“惊风飘白日”“高台多悲风”,就是建安风骨的基调。而初唐社会上残余的门阀势力 与诗歌中残余的齐梁影响,到了盛唐就一扫而尽。这一种解放的力量,也就是建安风骨真正的优良传统。 盛唐时代是出现在百年来不断上升的和平繁荣的发展中,它是一个进展得较为顺利的解放中的时代。一种 春风得意一泻千里的展望,所谓“天生我材必有用”“黄河之水天上来”“大道如青天”“明月出天山”。 这就是盛唐气象与建安风骨,同为解放的歌声,而又不全然相同的地方。盛唐诗歌的色调要比建安更为鲜 明,其基调也更为爽朗。 (选自林庚《盛唐气象》) 【注】林庚(1910-2006),字静希,现代诗人、古代文学学者、文学史家,北京大学教授。 6.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23 A.“燕南园 62 号”既是一处庭院,也是本文构思的重要依托,文章写人记事,叙议结合,首尾呼应, 形散神聚。 B.林庚提出“盛唐气象”的见解,并在《独漉篇》的诗句中读出了“盛唐气象”,在《新秋之歌》中 表现了“盛唐气象”。 C.文章写林庚打球“突然抖腕发力”,走路“昂首向前”“一辈子都昂着头”,注重抓住动作和神态 来刻画人物形象。 D.从日常闲谈到传道授业,从诗歌创作到学术研究,林庚都表现出既源自天性而又久经修炼的独特的 气度和风范。 7.下列与文本有关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蓝天为路,阳光满屋”两句,诗境清新明朗,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的人生感悟,体现了近体诗鲜明 的形象性和韵律美。 B.林庚先生告诉袁行霈,坚持将别人都不选的李白的《独漉篇》选入《中国历代诗歌选》,说明治学 严谨细致的重要性。 C.林庚“盛唐气象”的见解一直遭到学界的反对,但他坚持自己的看法,表现了一位杰出学者的学术 自信和风骨。 D.《新秋之歌》对“网”这一意象的运用,以及《说“木叶”》中对“木叶”的美学辨析,体现出林 庚非凡的艺术感受力。 8.建安风骨与盛唐气象有什么异同?请结合文本二简要回答。(4 分) 9.有人认为林庚达到了“诗歌魅力、学术魅力与人格魅力的交融”。如果以此为主题写一则《燕南园 62 号 -记恩师林庚》的小评论,请结合文本列出评论要点。(6 分) 【答案】 6.B(“读出”“表现”盛唐气象欠妥。) 7.D(A 项“近体诗”有误,B 项“严谨细致”欠妥, C 项“一直遭到”有误。) 8.同:都有一种解放的力量;异:基调不同。建安风骨的基调荒凉高亢,盛唐气象的基调鲜明爽朗。 (每答出一点给 2 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9.多角度、多侧面刻画人物。突出人物的独特之处。强调写诗、治学、为人三者之间交融。 (每答出一点给 2 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湖北省麻城市实验高级中学 2020-2021 学年高一 3 月月考语文试题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2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鸳鸯笑道:“天天咱们说,外头老爷们吃酒吃饭,都有一个篾片相公,拿他取笑儿。咱们今儿也得了 一个女篾片了。”李纨是个厚道人,听了不解。凤姐儿却知道说的是刘姥姥了,也笑说道:“咱们今儿就 拿他取个笑儿。”二人便如此这般的商议。李纨笑劝道:“你们一点好事也不做,又不是个小孩儿,还这 么淘气,仔细老太太说。”鸳鸯笑道:“很不与你相干,有我呢。” 正说着,只见贾母等来了,各自随便坐下。先有丫鬟端过两盘茶来,大家吃毕。凤姐手里拿着西洋布 手巾,裹着一把乌木三镶银箸,掂掇人位,按席摆下。贾母因说:“把那一张小楠木桌子抬过来,让刘亲 家近我这边坐着。”众人听说,忙抬了过来。 凤姐一面递眼色与鸳鸯,鸳鸯便拉了刘姥姥出去,悄悄的嘱咐了刘姥姥一席话,又说:“这是我们家 的规矩,若错了,我们就笑话呢。”调停已毕,然后归坐。 薛姨妈是吃过饭来的,不吃,只坐在一边吃茶。贾母带着宝玉、湘云、黛玉、宝钗一桌,王夫人带着 迎春姊妹三个一桌,刘姥姥傍着贾母一桌。 贾母素日吃饭,皆有小丫鬟在旁边,拿着漱盂、麈尾、巾帕之物。如今鸳鸯是不当这差的了,今日偏 接过麈尾来拂着。丫鬟们知道他要撮弄刘姥姥,便躲开让他。鸳鸯一面侍立,一面悄向刘姥姥说道:“别 忘了。”刘姥姥道:“姑娘放心。” 那刘姥姥入了坐,拿起箸来,沉甸甸的不伏手。原是凤姐和鸳鸯商议定了,单拿一双老年四楞象牙镶 金的筷子与刘姥姥。刘姥姥见了,说道:“这叉爬子比俺那里铁锨还沉,那里拿的动?”说的众人都笑起 来。 只见一个媳妇端了一个盒子站在当地,一个丫鬟上来揭去盒盖,里面盛着两碗菜。李纨端了一碗放在 贾母桌上。凤姐儿偏拣了一碗鸽子蛋,放在刘姥姥桌上。 贾母这边说声“请”,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一个老母猪不 抬头。”说着,却鼓着腮帮子,两眼直视,一声不语。 众人先是发怔。后来一听,上上下下都哈哈大笑起来。湘云掌不住,一口饭都喷了出来;黛玉笑岔了 气,伏着桌子只叫“嗳哟”;宝玉旱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的搂着宝玉叫“心肝”;王夫人笑的用手指着 25 凤姐儿。只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掌不住,口里的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手里的饭碗都合在迎春身上; 惜春离了坐位,拉着他奶母叫揉一揉肠子。地下的无一个不弯腰屈背。也有躲出去蹲着笑去的,也有忍着 笑上来替他姊妹换衣裳的。 独有凤姐、鸳鸯二人掌着,还只管让刘姥姥。刘姥姥拿起箸来,只觉不听使,又说道:“这里的鸡儿 也俊,下的这蛋也小巧。怪俊的,我且抓得一个。” 众人方住了笑,听见这话,又笑起来。贾母笑的眼泪出来,琥珀在后捶着。贾母笑道:“这定是凤丫 头促狭鬼儿闹的,快别信他的话了。” 那刘姥姥正夸鸡蛋小巧,凤姐儿笑道:“一两银子一个呢,你快尝尝罢,冷了就不好吃了。”刘姥姥 便伸箸子要夹,那里夹的起来,满碗里闹了一阵,好容易撮起一个来,才伸着脖子要吃,偏又滑下来,滚 在地下,忙放下箸子要亲自去捡,旱有地下的人捡了出去了。刘姥姥叹道:“一两银子,也没听见响声儿 就没了。”众人已没心吃饭,都看着他笑。 贾母又说:“这会子又把那个筷子拿了出来,又不请客摆大筵席。都是凤丫头支使的,还不换了呢。” 地下的人原不曾预备这象牙箸,本是凤姐和鸳鸯拿了来的,听如此说,忙收了过去,也照样换上一双乌木 镶银的。 刘姥姥道:“去了金的,又是银的。到底不及俺那个伏手。”…… 少时吃毕,贾母等都往探春卧室中去说闲话。这里收拾过残桌,又放了一桌。刘姥姥看着李纨与凤姐 儿对坐着吃饭,叹道:“别的罢了,我只爱你们家这行事。怪道说‘礼出大家’。”凤姐儿忙笑道:“你 别多心,才刚不过大家取乐儿。”一言未了,鸳鸯也进来笑道:“姥姥别恼,我给你老人家赔个不是。” 刘姥姥笑道:“姑娘说那里话,咱们哄老太太开个心儿,可有什么恼的!你先嘱咐我,我就明白了,不过 大家取个笑儿。我要心里恼,也就不说了。” (选自《红楼梦》第四十回,有删改) 【注】①篾片:旧时依附于富贵人家,为主子帮闲凑趣的人叫“篾片”,也叫“清客”。 文本二: 刘姥姥到底是不是一个丑角?历来讨论者众,各家皆有自己的看法。 张欣伯于《再谈刘姥姥》一文中十分鄙视刘姥姥,认为:曹雪芹十分熟悉这种打抽丰的人物,也深深 26 厌恶这种打抽丰的人物,所以笔端带着嘲笑……他是刻意糟蹋刘姥姥的。 傅述先于《红楼梦的神话与幽默》一文中,则对刘姥姥给予高度的肯定,说:如果笑能给林黛玉那种 悲剧美人很多快乐,刘姥姥是很乐于变成可笑的人……这位老农妇从田野走进大观园,给大家带来了朗笑 的阳光,使花园的生机常青……刘姥姥是全书中的丑角……在小说的结构中,丑角最接近作者与读者,也 最能洞察情节的神秘运转 童元方《论红楼梦中的丑角》一文,仍是将刘姥姥归为丑角,但他却是带着同情与了解的态度,他说: 在这许多伤痛的扭曲脸谱中间(指《红楼梦》中的丑角),刘姥姥遍历岁月的刻痕,依然晃漾着明朗的笑 容……知道为了取笑儿,刘姥姥很能欣赏自己的土气,狡猾还胜过鸳鸯凤姐一手……刘姥姥在大观园的种 种丑态,制造出一连串的笑料,然而不论就事实来说,就心智来说,读者嘲笑刘姥姥,也嘲笑自己。童元 方以为刘姥姥虽是丑角,但绝非丑恶的人物,而是明朗而有自信的,能够欣赏自己的土气所带来的欢笑。 太愚于《刘姥姥是丑角吗?》一文,则对丑角的说法表示反对,他说:她是内心蕴藏着沉重的使命, 艰苦的心情而来的:来了之后自必须一方面战战兢兢进行争取;而另一方面却必须随机应变,敷衍环境。 她哪是什么滑稽逗笑的人物?她不过偶然闯上了一个陌生的舞台,遇到了一群喜欢看热闹戏的观众,这才 被人强制化装,临时做了一回票友罢了。她似乎粗直,却绝不鲁莽;似乎无知,却绝不低能;也颇有心机, 但不邪佞。就实质上说,她不过是一个冒充的丑角而已。 6.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鸳鸯和凤姐把刘姥姥当做“女篾片”来加以取笑,表现了她们的尖酸刻薄、仗势欺人。 B. 李纨由不解到劝阻,鸳鸯则干脆利索地予以回应,不同的言行体现出人物的鲜明个性。 C. 凤姐“掂掇人位,按席摆下”,大家吃饭各自分桌而坐,这都体现了贾府的规矩和礼节。 D. “去了金的,又是银的,到底不及俺那个伏手”,既说明刘姥姥对器具的不适,也凸显贾府的奢华。 7.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情节发展以饭前、饭中、饭后为时间节点组成,脉络清晰,层次分明,手法高超。 B. 作者重点运用了语言、动作等手法,塑造了刘姥姥这一鲜活生动颇具魅力的人物形象。 C. “独有凤姐、鸳鸯二人掌着,还只管让刘姥姥”,这里的插叙对场景进行了补充描写。 27 D. 本段文字虽只选取了《红楼梦》中一个小片段,却表现出了作者语言质朴自然的风格。 8. 作者是如何描摹众人大笑的场景的?请简要分析。 9. 清代点评家涂瀛评价刘姥姥时说:“刘姥姥深观世务,历练人情,一切揣摩求合,思之至深。出其余 技作游戏法……忽而痴人说梦……忽而嬉笑怒骂……无不动中窍要,会如人意。……视凤姐辈真儿戏也。” 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答案】6. A 7. C 8. ①运用动作、神态等描写方法,展示众人的个性差异:如史湘云的任性率真,林黛玉的身体娇弱,贾宝 玉的倍受宠爱。②点面结合。作者注重重点刻画,将史湘云、林黛玉等主要人物的各自不同笑貌写得活灵 活现;同时又注重群体塑造,在面上使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相互映衬,相得益彰。(答详略结合亦可) 9. 刘姥姥是一位憨厚又不失睿智、质朴又精通世故人情的农村老妪形象。①刘姥姥任由凤姐、鸳鸯捉弄取 笑却并不在意,而且十分配合,可见她忠厚又睿智的一面。②刘姥姥生活经验丰富,精通人情世故。她顺 水推舟送人情,既迎合了凤姐她们哄老太太开心的想法,也博得了贾母的开心,有利于自己获得更多的好 处。③表面看是凤姐等取笑憨厚没见过世面的刘姥姥,可实际上,是刘姥姥以自己的风趣戏耍着她们,刘 姥姥才是真正的主角。 【解析】 【分析】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A.“表现了她们的尖酸刻薄、仗势欺人”理解错误。文本并没有表达这层意思,只是突出每个人不同的性格 特点。鸳鸯和凤姐取笑刘姥姥的目的是哄贾母开心,刘姥姥也心知肚明。 故选 A。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小说艺术特色的能力。 C.“插叙对场景进行了补充描写”理解错误。“独有凤姐、鸳鸯二人掌着,还只管让刘姥姥”,是直接描 28 述部分,是对当时场景的正常描述。 故选 C。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场面描写的能力。 鉴赏此类题目,要从以下角度展开赏析:①要营造氛围。②要点面结合,以点为主。“点”一般是场面中 的中心人物,“面”往往是围绕中心人物而活动的其他人物。③要语言形象。④要渗透情感。⑤要表达主 题。⑥要凸显性格。 本文出场人物众多,每个人物通过细致的语言、动作、神态的刻画,展示了不同的性格。“凤姐一面递眼 色与鸳鸯,鸳鸯便拉了刘姥姥出去,悄悄的嘱咐了刘姥姥一席话”动作神态描写可看出凤姐的心思细密; “宝玉旱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的搂着宝玉叫‘心肝’”动作描写体现了宝玉的受宠,各个人物通过生动 描写体现不同的性格。虽然出场人物众多,但每个人都有典型性格; 选文在注重群体塑造的同时,又有对重点人物的刻画,例如宝玉,以“点”为主,以“面”配合,这是主 要人物和次要人物的相得益彰。点与面同时具备,相互作用,才能使场面描写重点突出,主次分明。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人物形象的能力。 刘姥姥在贾府既是被取笑的对象,同时也表现了其深谙世事的一面,表面的憨厚和深层的睿智集于一身。 当拿着一双老年四楞象牙镶金的筷子时,刘姥姥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 说着,却鼓着腮帮子,两眼直视,一声不语。逗得大家前仰后合,可以看出刘姥姥幽默风趣。 鸡蛋夹不起来掉到地上被人捡出去,刘姥姥又叹到:“一两银子,也没听见响声儿就没了。”可看出她的 质朴。 最后鸳鸯赔不是的时候,刘姥姥笑道:“姑娘说那里话,咱们哄老太太开个心儿,可有什么恼的!你先嘱 咐我,我就明白了,不过大家取个笑儿。我要心里恼,也就不说了。”可见刘姥姥不失睿智,精通世故人 情,既迎合了凤姐她们哄老太太开心的想法,也博得了贾母的开心,有利于自己获得的好处。 表面是凤姐等取笑憨厚没有见过世面的刘姥姥,可实际上,是刘姥姥以自己的风趣戏耍着她们,刘姥姥才 29 是真正的主角。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中学 2020-2021 学年高一下学期 3 月份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山在那儿 刘慈欣 (前情梗概:一心想要登山的冯帆曾经在大学组织攀登珠峰,最后导致全队四人死亡,为了惩罚自己 从此 远离陆地,他决定一辈子不登山。但机缘巧合,原本是为了逃离登山而来到海上的冯帆,遇到了因外星飞 船入 侵形成的一座比珠穆朗玛峰还要高两百多米的水山。人类大难临头……) 冯帆站在救生艇上,目送着蓝水号远去,他原准备在其上度过一生的。另一边,在太空中的巨球下面, 海 水高山静静地耸立着,仿佛亿万年来它一直就在那儿。 当感觉到救生艇的甲板在水坡上倾斜时,冯帆纵身一跃,跳入被外星飞船的光芒照得蓝幽幽的海 中。 他要成为第一个游泳登山的人。 现在,已经看不到海山的山顶,冯帆在水中抬头望去,展现在他面前的,是一面一望无际的海水大坡, 坡 度有四十五度,仿佛是一个巨人把海洋的另一半在他面前掀起来一样。冯帆用最省力的蛙式游着,想起了 大副 的话。 他大概算了一下,从这里到顶峰有十三公里左右,如果是在海平面,他的体力游出这么远是不成问题 的, 但现在是在爬坡,不进则退,登上顶峰几乎是不可能的,但冯帆不后悔这次努力。能攀登海水珠峰,本身 已是 自己登山梦想的一个超值满足了。 这时,冯帆有某种异样的感觉。他已明显地感到了海山的坡度在增加,身体越来越随着水面向上倾斜, 游 起来却没有感到更费力。回头一看,看到了被自己丢弃在山脚的救生艇,他离艇之前已经落下了帆,此刻 却见 小艇仍然稳稳地停在水坡上,没有滑下去。他试着停止了游动,仔细观察着周围,发现自己也没有下滑, 而是稳稳地浮在倾斜的水坡上!冯帆一砸脑袋,骂自己和大副都是白痴;既然水坡上呈流体状态的海水不 会下滑,上 面的人和船怎么会滑下去呢?现在冯帆知道,海水高山是他的了。 冯帆继续向上游,越来越感到轻松,主要是头部出水换气的动作能够轻易完成,这是因为他的身体变轻 了。 重力减小的其它迹象也开始显现出来,冯帆游泳时溅起的水花下落的速度变慢了,水坡上海浪起伏 和行进的速 度也在变慢,这时大海阳刚的一面消失了,呈现出了正常重力下不可能有的轻柔。 30 在低重力下,海浪的高度增加了许多,形状变得薄如蝉翼,在缓慢的下落中自身翻卷起来,像一把无 形的 巨刨在海面上推出的一卷卷玲珑剔透的刨花。海浪并没有增加冯帆游泳的难度,浪的行进方向是向着峰顶 的, 推送着他向上攀游。随着重力的进一步减小,更美妙的事情发生了:薄薄的海浪不再是推送冯帆,而是将 他轻 轻地抛起来,有一瞬间他的身体完全离开了水面,旋即被前面的海浪接住,再抛出,他就这样被一只只轻 柔而 有力的海之手传递着,快速向峰顶进发。 他突然想到了蓝水号,意识到船长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应该将船径直驶向海水高山,既然水坡上的 重力 分量不存在,蓝水号登上顶峰如同在平海上行驶一样轻而易举,而峰顶就是风暴眼,是平静的!想到这里, 冯帆 急忙掏出救生衣上的步话机,但没人回答他的呼叫。 冯帆已经掌握了在浪尖飞跃的技术,他从一个浪峰跃向另一个浪峰,又“攀登”了二十分钟左右,已 经走 过了三分之二的路程,浑圆的峰顶看上去不远了,它在外星飞船撒下的光芒中柔和地闪亮,像是等待着他 的一 个新的星球。 冯帆进行了最后的一次飞跃,他被一道近三十米高的薄浪送上半空,那道浪在他脱离的瞬间就被疾 风粉碎了。他正在被吹向气旋的中心。当冯帆飘进风暴眼时,风力突然减小,托着他的无形的气流之手 松开了,冯帆 向着海水高山的峰顶坠下去,在峰顶的正中扎入了蓝幽幽的海水中。冯帆在水中下沉着,过了好一会儿才 开始 上浮,这时周围已经很暗了。当窒息的恐慌出现时,冯帆突然意识到了他所面临的危险。一种熟悉的感觉 向他 袭来,他仿佛又回到了珠峰的风暴卷起的黑色雪尘中,死亡的恐惧压倒了一切。就在这时,他发现身边有 几个 银色的圆球正在与自己一同上浮,最大的一个直径有一米左右,冯帆突然明白这些东西是气泡!低重力下 的海 水中有可能产生很大的气泡。他奋力游向最大的气泡,将头伸过银色的泡壁,立刻能够顺畅地呼吸了!当 缺氧 的晕眩缓过去后,他发现自己置身于一个球形的空间中,这是他再一次进入由水围成的空间。他感觉自己 是在 乘着一个水晶气球升上天空。上方的蓝色波光越来越亮,最后到了刺眼的程度,随着“啪”的一声轻响, 大气 泡破裂,冯帆升上了海面。在低重力下他冲上了水面近一米高,再缓缓落下来。 不管怎么样,冯帆想,我登顶成功了。 (选自《刘慈欣作品 集·山》) 31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纵身一跃”,既写出了冯帆跳入水中时的敏捷,也显示出他要登上峰顶、征服海水高山的毅然决 然的 坚定信心。 B.冯帆最初没有考虑爬坡的因素,原本认为有足够体力支撑他登上峰顶,但他并未因此对登山这个决 定感 到后悔。 C.“海水高山是他的了”一句,写出了冯帆在察觉被丢弃的救生艇及自身的情况后重新燃起的登上峰 顶的 希望之火。 D.从峰顶正中坠入海水又上浮时,由于窒息,冯帆感受到了那熟悉的死亡威胁,他想起了曾经攀登珠 峰时 的危险境地。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小说以时间为序组织安排情节,符合人们对事件的一般认知过程,让读者对冯帆攀登海水高山的整 个过 程了解得详细透彻。 B.作者在行文中想象丰富,运用比喻和拟人手法将低重力下的海浪写得形象生动,也将冯帆在海水中 前行 的行为烘托得更加壮美。 C.小说在描写冯帆攀登海水高山的过程中穿插交代了船长的失误;而冯帆急忙用步话机呼叫想提醒船 长的 行动体现出他的善良。 D.小说结尾言简意赅,既交代了冯帆登顶终于成功的结局,又直接阐明小说的主题:一个人要想成功 就要 不畏险阻,勇于探索。 8.小说开头段落(含前情梗概)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 分) 9.刘慈欣的科幻小说是“宇宙科学之美和人性之美的自然结合”。请结合小说具体内容谈谈你对这一评 价的理解。(6 分) 【答案】 32 6.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的能力。B.“冯帆最初没有考虑爬坡的因素”不合文 意,从文中“他大概算了一下……但现在是在爬坡,不进则退,登上顶峰几乎是不可能的”可看出,他考 虑了爬坡 的因素。故选 B。 7.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D.“直接阐明”错误,从文 中来看,应该是“含蓄地揭示”;另外,对主题的概括也不够准确全面,从文中来看,要想成功不仅要 不畏险阻, 勇于探索,还要战胜自身的负罪感,要勇敢面对新的挑战。故选 D。 8.①交代了小说的主人公冯帆和他因负罪感躲避登山的处境,和后面攀登海水高山的过程形成对照,能 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②开篇点题,具体叙述海水高山的地理位置及情况,为下文具体写冯帆的登顶过程 提供背景空 间。③突出了冯帆的形象:战胜自身的负罪感,勇敢面对新挑战。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情节的作用的能力。一般从三方面考虑:内容上,考虑句段与全文写 作内容的关系,与主旨、作者情感、观点的关系;结构上,要注意句子在文章中的位置;表达效果上,多 是针对表 达上富有特色的句子,如有特殊表现手法的句子。 首先分析内容上的作用。由前情梗概可知,冯帆本是一心要登山,可是因为“曾经在大学组织攀登珠 峰, 最后导致全队四人死亡,为了惩罚自己从此远离陆地,他决定一辈子不登山”,可以看出冯帆因为内心的 负罪 感而躲避登山,而后文写冯帆攀登海水高山,前后内容形成对照,可以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而冯 帆由一开始 躲避登山到后来攀登海水高山,这一过程也是冯帆战胜自身负罪感而勇敢面对新挑战的过程,所以突出了 人物 的形象。然后分析结构上的作用。作为开头的段落,先要考虑和标题的关系,本文的标题是“山在那儿”, 由 梗概“形成的一座比珠穆朗玛峰还要高两百多米的水山”和开头段“海水高山静静地耸立着”可知,“山 在那 儿”的“山”就是指这海水高山,所以开篇点题,“形成的一座比珠穆朗玛峰还要高两百多米的水 山”“在太 空中的巨球下面,海水高山静静地耸立着,仿佛亿万年来它一直就在那儿”交代了这山的地理位置和具体情 况, 这就为下文的攀登提供了背景空间。 9.①作者在文中想象了外星飞船入侵,引发了海水的上升,形成了海水高山,而冯帆在重力减小的情况下 最终登上峰顶的艰辛过程,体现了宇宙科学之美,②冯帆在攀登海水高山顶峰的过程中,战胜了自身对死 亡的恐惧, 也战胜了羁绊自己已久的负罪感,体现出人性之美。③宇宙科学之美展示的是想象中的神秘的事物,颇 有诡谲意味;冯帆身上的勇敢、善良的人性之美让其登顶过程显得非常壮观,二者自然融合在一起,向读 者展示出一 种壮观的诡谲。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句子含义,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 33 首先要分析题干中对刘慈欣科幻小说的评价之语,即“宇宙科学之美和人性之美的自然结合”,由此可 知,考生应该到本文找出“宇宙科学之美”以及“人性之美”的表现,同时还要分析二者的结合。然后到文 中找到“宇 宙科学之美”。从文中来看,海水高山的形成与外星飞船的入侵而引发海水的上升有关,如 “因外星飞船入侵 形成的一座比珠穆朗玛峰还要高两百多米的水山”“在太空中的巨球下面”“外星飞船”;接着文中写 冯帆登上峰顶,因重力减小而遇到诸多困难,最终在这些困难之下成功登顶,这些体现了宇宙科学之美。 接着找到“人性之美”。文章的主人公是冯帆,所以这“人性之美”自然是从冯帆的身上展现出来。文章 主要写冯帆攀登海 水高峰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冯帆战胜了自身的负罪感,战胜了对死亡的恐惧,这 些展现出人性之美。最后 分析“宇宙科学之美”和“人性之美”的结合。“外星人”“外星飞船”等都是想象中的神秘事物,宇 宙科学之美借助这些神秘事物让文章有了诡谲的意味;而冯帆在登峰的过程中表现出的勇敢无畏也让登峰 的过程显得 壮观,两者的结合更是让文章有了引人入胜的力量。

资料: 1.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