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河南省各校
2020-2021 年高一下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精选汇编
-古诗词阅读专题
河南省 2020-2021 学年高一下学期 3 月月考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
这首宋词,完成13~14 题。
浣溪沙 张孝祥
霜日明霄水蘸空,鸣鞘声里绣旗红,澹烟衰草有无中。 万里中原烽
火北,一尊浊酒戍楼东,酒阑挥泪向悲风。
【注】这首词写于宋孝宗乾道四年(1168 年),当时词人身处宋金交战的前线荆州。
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上阕前两句从视觉听觉的角度写景,描写了秋日晴空、天水相连、鞭声响亮、红旗耀眼 的景象。
B.上阕先勾勒出一幅明丽壮阔的秋日图,又以“澹烟衰草”烘托出词人感伤的心境。 C.下阕抒写了作
为爱国志士的词人北望中原的无限感慨,尾句中“挥泪向悲风”更突出了 词人的悲愤。
D.这首词词意悲壮,气势雄健,意蕴丰厚,表达了词人收复中原的坚定信念,体现出豪放 派的词风。
15.这首词和杜甫的《登高》、范仲淹的《渔家傲》都写到“浊酒”这一意象,表达的情感
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6 分)
【答案】
14、答案 D
命题透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思路点拨 “表达了词人收复中原的坚定信念”错,整首词抒发的是词人无法收复失地的悲 伤之情。
15.命题透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情感的能力。
答案 相同点:都有感慨现实艰难,难以实现心中志向的悲愤。(3 分,意思对即可) 不同点:杜甫《登高》
中还有年老多病的感伤;范仲淹《渔家傲》还表达出思乡之情;本词 中还有对中原国土沦陷、陷入战火的悲
痛。(3分,意思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 亦可酌情给分)
河南省洛阳市一中 2020-2021 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题
四、古代诗歌阅读(9 分)
邯郸冬至夜思家
【唐】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2
宿渔家
【宋】郭震
几代生涯傍海涯,两三间屋盖芦花。灯前笑说归来夜,明月随船送到家。
11. 下列对两首诗内容和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两诗均为七言绝句,诗歌内容都是写诗人夜宿他乡的情景,第一首诗写夜宿邯郸驿站,第二首诗写夜
宿海边渔家。
B. “冬至”是我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之一,在古代,这是一个重要节日,这样的节日而诗人白居易却羁
旅在外,更显示出他对家人的思念。
C. 第一首诗的后两句,从侧面来写“思家”,夜深时当诗人抱膝灯前,直接抒发了想到家里人应该同样
还没有睡,在“说着远行人”的无限深情。至于“说”了什么,则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D. 第二首诗的首句叠用两个“涯”字,把生涯与海涯联系起来,音节朴实流畅,形成朴 实中见巧思的妙
处;而“芦花”意象,简洁准确地勾勒出渔家的生活环境。
12. 两首诗都写到了“灯”这一意象,请联系诗歌的内容,分析这个意象在两首诗中的不同表现。
【答案】11. C 12. (1)白诗中的“灯”是思念之灯,通过冬至佳节的反衬,抱膝细节的刻画,以及三
四句“对写法”的使用,可以看出,此“灯”的意象表现了诗人旅途漂泊中的凄清怅惘和孤寂思家之情;
(2)郭诗中的“灯”是温暖之灯,通过芦花意象的衬托,“笑说”一词的点明,明月送归的渲染,可以
看出,此“灯”的意象则表现了诗人住宿在渔家所感到的温馨、愉悦之情。
【解析】
【分析】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情感以及手法技巧的综合赏析能力。
C.“从侧面来写‘思家’……直接抒发了……”赏析错误,“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两句
不是侧面写思家,而是正面写思家,只不过带有想象的意味。还有,也不是直接抒情,而是用“对写法”,
含蓄抒情。
3
故选 C。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物象能力。
白诗中的“灯”是思念之灯。第一句叙客中度节,已植“思家”之根。第二句,写作者“抱膝”二字,活
画出作者在灯前枯坐的神态,思家之情,溢于言表。后两句运用想象,正面写“思家”。诗人想象家人冬
至夜深时分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以此来表现“思家”,使这种思乡之情更加真实感人。
此“灯”的意象突出表现了诗人羁旅漂泊中的凄凉孤寂和思家之情。
郭诗中的“灯”是温暖之灯。“两三间屋盖芦花”句中的“芦花”意象,勾勒出渔家的生活环境。而“灯
前笑说归来夜”句中的“灯前笑说”描写了渔人待客的热情,主客之间无拘无束、愉快交谈的生活情象,
从而引出了下文渔人笑说的内容:白天在海上捕鱼虽然非常辛苦,但是晚上归来,有青天明月、大海涛声
伴送到家,真是非常的开心惬意。可见,郭诗中的“灯”的意象表现了诗人在渔家所感到的温馨、愉悦之
情。
五、课内阅读(6 分)
13. 对课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引用古代神话,极写山之高峻,山之愈高,则愈可见路之难行。
B. “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自然景观中富有浓郁的感情色彩,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
氛围,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难。
C.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运用夸张与衬托的手法,写出了山峰之高、绝壁之险。
D. 诗人展开丰富的想象,着力描绘了蜀道上瑰丽惊险的山川,表现了蜀道的艰险;实则是写仕途坎坷,
从中透露了诗人对社会的某些忧虑与关切,这恰恰反映了诗人那种美好善良的情怀以及关注社会、关注人
生的一贯诗风。
【答案】D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
4
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
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
析。题中 D 项,“关注社会、关注人生的一贯诗风”错。李白的诗中有一些“关注社会、关注人生”的内
容,但这并不是其一贯诗风。
14.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下列对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三)》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咏怀古迹》是一组结构严密的诗歌,都借古迹抒发诗人的身世之感。本诗是借怀念王昭君来抒写自
己怀抱的咏怀诗。
B. 首联点出昭君故乡的自然环境,“群山万壑赴荆门”从正面描写昭君形象,这雄伟的山川,正是她那
坚强性格的象征。
C. 诗歌颔联营造出了昭君墓那种悲凉萧瑟的氛围,与前面两句诗形成了生地和死地的鲜明对照,概括了
昭君一生的遭遇。
D. 颈联写皇帝昏庸致使昭君遗恨千古。昭君不忘故土,魂魄月夜归来,“空”字突出昭君遗恨之深,并
深寄诗人的同情。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情感和手法技巧赏析能力。
5
B.“‘群山万壑赴荆门’从正面描写昭君形象”错,应是侧面烘托,正面描写是直接写昭君的形象,这里
是通过山壑来表现人物,属于侧面烘托。
故选 B。
15. 选出下列对《过秦论》最后一段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且夫”一句,写秦朝江山依旧,险关如故。照应课文第一段,说明秦非亡于地理形势的变化。
B.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是全文的中心,作者用以劝说当世及后代统治者施行仁义以安民。
C. 本段是在前文铺叙基础上的集中议论,大量的史实使作者的论点水到渠成。
D. 对比论证是本段的鲜明特色,陈胜与山东六国进行对比,说明比陈胜强大的山东六国未能战胜秦国的
原因以及秦亡于陈胜首倡的起义均在于他们不施行仁政。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内容的能力。
B.“作者用以劝说当世及后代统治者施行仁义以安民”错误,作者写作该文是劝说汉文帝的,因此“后世”
不妥。
故选 B。
河南省豫南九校 2020-2021 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联考 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14~15 题。
饮酒(其七)
陶渊明
秋菊有佳色,裛①露掇其英。
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
一觞虽独尽,杯尽壶自倾。
日入群动息,归鸟趋林鸣。
6
啸傲东轩②下,聊复得此生。
[注]①裛(yì) :通“浥”:沾湿。②轩:窗。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一、二句写清晨带露摘花,三、四句写纵情饮酒,诗人借此忘却忧愁、消解郁愤。
B.“壶自倾”用语极妙,运用拟人手法,写出酒壶的善解人意,也暗示自酌时间之长。
C.七、八句写日落之时,群动止息,飞鸟归林,运用了以动写静、以声写寂的手法。
D.结尾两句表明诗人闲情逸致,归隐田园后歌咏自得,生活已无拘无束、自由自在。
15.陶渊明在诗中借“菊”和“鸟”,表达了怎样情怀?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 分)
【答案】
河南省正阳县高级中学 2020-2021 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素质检测语文试卷
(二)古代诗歌阅读(9 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踏莎行·小径红稀
宋 晏殊
小径红稀,芳郊绿遍。高台树色阴阴见。春风不解禁杨花,蒙蒙乱扑行人面。
翠叶藏莺,珠帘隔燕。炉香静逐游丝转。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是(3 分) ( )
A.“红稀”“绿遍”“树色阴阴”,标志着春天即将逝去,暮春气息很浓。从“小径”“芳郊”“高台”的顺序看,
有移步换景之感。
B.“翠叶藏莺,珠帘隔燕”两句,分写室外与室内,一承上,一启下,转接自然。着“藏”“隔”二字,生
动地写出了嘉树繁阴之景与日长闲静之状。
C.“炉香静逐游丝转”中的“逐”“转”字写香炉里的香烟袅袅上升,和飘荡的游丝纠结、缭绕,逐渐融合
在一起,体现景物的动态美,反衬出整个室内的寂静。
D.结尾两句词人午间小饮,酒困入睡,等到一觉醒来,已是日暮时分,西斜的夕阳正照着这深深的朱
门院落。这里点明“愁梦”,传递出一种衰颓的情绪。
15.本词是如何表现景物特点的?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6 分)
【答案】
14.D“传递出一种衰颓的情绪”说法错误。前面的描写中有春暮夏初的充满活力的自然景象的欣赏,
7
而此时梦醒后斜阳仍照深院,遂生初夏日长难以消遣之意,又隐含有对已逝春光的惋惜。由于这种春愁只
是一种时序流逝的惆怅,所以这种情绪体现的也不那么强烈,它归根到底不过是淡淡的轻愁,而非衰颓的
情绪。
15.①运用拟人手法,将春风、杨花人格化,形象生动地描绘出春风不懂得约束杨花,任其漫天飞舞
的情景,表达了词人惜春(惜花)之情。②动静结合,将“红稀”“绿遍”“阴阴树色”的静态描写与扬花“乱扑
行人面”的动态描写结合起来,突现了春之速逝的情景。③以动衬静的写法.“藏莺”“隔燕”似静实动,再加
上“炉香逐游丝”的动态描写,渲染了幽静的环境气氛,从而流露出种幽幽的惆怅之情。④远景与近景交错,
先写“芳郊”之远景,写出春之将逝:再写庭院、居室之近景,突现清幽孤寂的环境:最后再宕开一笔,写“斜
阳”“深院”,把愁思扩展至无限时空。⑤叠词,“阴阴”“蒙蒙”“深深”写出暮春的特点,并且具有音韵美。(回
答任意 3 点即可得 6 分)
河南省驻马店市新蔡县第一高级中学 2020-2021 学年高一下学期 3 月份月考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 14~15 题。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4.(3 分)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诗格律十分工整,通首皆对。首联不仅上下两句对仗,比如“猿啸”对“鸟飞”,还句中自对,比
如上句“天高”对“风急”,下句“沙白”对“渚清”,读来极富节奏感。
B.颔联典型地捕捉了夔州秋江的景物,诗句意境旷远。诗人仰望弥茫无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奔流
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于俯仰间融入个人情感,而不着痕迹。
C.首联中的“哀”字为诗人营造的画面增添了哀感,也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颈联的“悲秋”则是全
诗的诗眼,藉此将诗人心境的沉痛表露无遗,读来倍感哀怨迷惘。
D.《登高》前两联采用描写的笔法,以写景为主,但景中含情;后两联采用叙述的笔法,以述说为主,但
述中有情。全诗情与景交融相洽而诗意愈深,有无限悲凉之意。
8
15.(6 分)前人评《登高》诗颈联“片言明百意”,“百意”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
15.C
16.“百意”是言其多,主要是八意:①万里,指家乡之遥远;②悲秋,伤时节之惨凄;③常,明漂泊之
长久;④作客,为异地之羁旅;⑤百年,说人生之迟暮;⑥多病,道疾病之缠身;⑦独,谓重阳之无朋;
⑧登台,示立身之高迥。
【分析】
15.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
C 项,“哀怨迷惘”错。此诗将独在异乡的孤独惆怅感与深秋景色之荒凉凄冷水乳交融,达到出神入化的
境界,寄托诗人悲秋伤己的伤感情怀。没有“哀怨”,也并不“迷惘”。
故选 C。
16.
本题考查鉴赏诗句丰富含义的能力。
“百意”是言其含义多。
颈联“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共有八层含义。“万里”是从空间距离上说,指离家之遥远;
“悲秋”是从时节上说,指秋天这个季节的景物让人感觉悲凉;“常”表明“作客”是常态,也就是漂泊
时间之久;“作客”与“万里”相呼应,抒发羁旅之愁;“百年”是从时间上说,指人生短暂,自己已进
入暮年;“多病”是说身体孱弱,疾病缠身;“独”是说亲朋无音讯,佳节无人陪伴之孤独;“登台”是
指等到高迥处,天地辽阔更感自身孤独、生命渺小。
短短十四字写尽人生悲凉,的确是“片言明百意”。
河南省信阳市浉河区新时代学校 2020-2021 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阶段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4~15 题。
岁晏行①(节选)
杜甫
岁云暮矣多北风,潇湘洞庭白雪中。
渔父天寒网罟冻,莫徭②射雁鸣桑弓。
去年米贵阙军食,今年米贱太伤农。
高马达官厌酒肉,此辈杼柚③茅茨空。
[注]①诗歌写于唐与吐蕃作战时期,此时五十七岁的杜甫携家人从夔州出三峡来到岳州。②莫徭:少数民
族,自言其先祖有功,尝免征役。③杼柚:织布机的部件。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第一联上句承接题上“罗晏行”,点明时令节候,描写出一年将尽、北风呼啸的景象。
B.第一联下句“潇湘洞庭”点明诗人行经之地,潇湘洞庭都飘扬着雪花,气氛悲凉惨淡。
C.第二联通过想象,虚写渔父在天寒地冻时捕鱼、莫徭无奈射雁,表现百姓生活的艰难。
D.第三联通过对比写百姓生活,去年军粮不足、米价上涨,今年粮食丰收,但米贱伤农。
15.诗歌的最后一联与杜甫的《自京杜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中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都表达了当时
怎样的现实?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分析。(6 分)
河南原阳县第三高级中学 2020-2021 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唐首诗,完成各题。
晚晴①
李商隐
深居俯夹城②,春去夏犹清。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睛。
10
并③添高阁迥,微注④小窗明。
越乌⑤巢干后,归飞体更轻。
[注]①开成三年,李商隐入赘泾原节度使王茂元(被视为李党)以后,便陷入党争的泥潭,一直遭到牛党的
忌恨与排挤。宣宗继立,他离开长安,跟随郑亚到桂林当幕僚。郑亚对他比较信任,在幕中多少能感受到
一些人情的温暖,这首诗即是在此背景下写成的。②夹城:城门外的曲城。③并;更。④微注:晚景斜晖,
光线显得微弱和柔和,故说“微注”。⑤越乌:南方的鸟。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直接点明时间、地点,事情,即清和的初夏,深居简出的诗人凭高远眺城外的曲城。
B. 颈联写诗人看到了在远处的楼阁。近处夕阳柔和的余晖透过小窗,带来了一线光明。
C. 尾联写雨后天晴的傍晚,越鸟的巢穴干了,归飞越鸟体态尤显轻盈。“越鸟”有自况的意味。
D. 全诗写景细致而生动。诗人把对人生际遇、自身命运的联想融人晚晴景物的描写之中。
15. 请从“情”与“景”的角度来分别赏析诗歌颔联的上句和下句。
【答案】
14. B 15. ①上句触景生情。幽僻处的小草得到天公的怜惜特为之放晴。诗人由“幽草”
联想到自己的身世及政治遭遇,流露出对目前得到郑亚信任的满足与珍惜之情。②下句借景
抒情。晚晴美景虽然短暂,但也值得人去珍惜。“晚晴”暗指目前诗人的幸遇,“重”则表
达出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14 题详解】B 项,“诗人看到了在远处的楼阁”理解错误,应是“诗人登上楼阁凭高览眺,
视界更为广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