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21 年浙江高考考点:《克己复礼》错题本(试题版)
考点:
1.“礼”“仁”概念与产生原理(12.1)
2.“礼”的来源与代表人物(3.14)(7.5)
3.“名不正”的表现与目的(3.1)(6.25)(16.2)
4.“正名”的概念、意义与方法(13.3)(12.11)
5.孔子的发明:“孝”与“礼”“仁”的关系(1.2)(2.8)(17.21)
6.“礼乐”与“仁”的关系(17.11)(3.3)
【考点研究】
1.“礼”的来源
(1)“周礼”的来源——夏商
(2)夏商周“礼制”的特点——夏商简陋、朴实,周文化发达、文明程度高(“文”)
(3)“周礼”形成的方式:监(通“鉴”,借鉴)——顺时(顺民心),损益(增删)夏商礼制
(4)孔子对周礼的态度:郁郁(丰富多彩),文(完美)——“述而不作”:非复古,非革命,积累进化(传承基础
上创新)
2.“礼”的代表人物与孔子的态度
(1)“礼”(周文化)的代表人物——周公
(2)“梦见周公”的象征义——盛世有望的征兆,表明孔子对周代文化的推崇和向往(向往西周礼乐社会的政
治理想)。
(3)“吾衰”与“不梦”的并举的作用——个人命运与世道盛衰的联系
(4)“不梦”的两种解读
①志衰不梦——复兴东周、恢复旧礼无望
②志在身衰——年老心余(“猛志固常在”),力不足(“时不利兮”)
(5)孔子的心情:谓语前置句(“甚矣”,程度;“久矣”,时间)——悲伤,思慕
【考题对接】
一、基础知识
1.选出下列选项中读音有误的一项( )
A.众星共.之(gǒng) 道.之以德(dǎo) 既庶.矣(shù) 千乘.之国(shèng)
B.焉用彼相.(xiàng) 期.(qī)可已矣 必偃.(yǎn) 周监.于二代(jiàn)
C.八佾.(yì) 盖阙.如也(quē) 先生馔.(zhuàn) 衣.夫锦(yì)
D.譬.(pì)如 三年之丧.(shāng) 孝弟.(tì) 闻乐.(páo)不乐
2.选出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意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三年之丧,期.己久矣(一周年)
B.陪臣执.国命(掌握)
C.君子务.本(致力,从事)
D.克.己复礼 (约束)
3.选出下列各句加点字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 )
A.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郁郁乎.文哉
B.克己复礼为.仁 为.仁由己
C.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2
D.人而.不仁,如礼何? 人而.不仁,如乐何
4.选出对下列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
①有是哉,子之.迂也 ②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③予之.不仁也 ④夫君子之.居丧
A.①②同,③④同 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C.①②同,③④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同
5.选出下列加点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 )
A.请问其.目 B.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
C.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D.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
6.选出下列加点字的意义、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 )
例句: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
A.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
B.齐景公问政于.孔子
C.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D.周监于.二代
7.选出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 )
A.五世希不失矣 B.则民无所错手足
C.周监于二代 D.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8.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活用类型不相同一项( )
A.子将奚先. B.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C.必也正.名乎 D.衣.夫锦,于女安乎
9.选出下列句子句式类型不相同一项( )
A.有是哉,子之迂也! B.甚矣吾衰也
C.久矣吾不复梦见周 D.然后免于父母之怀
10.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A.有事,弟子..服其劳 B.曾是以为..孝乎
C.有酒食,先生..馔 D.然后免于父母..之怀
11.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在春秋战国时代,许多政治家和士人都充斥急功近利的情绪,他们提出了许多政治策略和措施都是短视
的。
B.孔子认为拯救道德人心才是解决社会问题的根本,他的主张被人们视为迂腐。
C.孔子在奔走于列国之间的年代里,曾多次受到暴力威胁,每次他都以坚定的信心克服了困难。
D.无论历史条件还是自身条件,孔子若实现改造社会的理想,其困难都比汤、武大得多。
12.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有误的是 ( )
A.相互间的猜忌终于使原本感情和睦的夫妻俩分崩离析....各走各的路了。
B.刚才唐兄说国王必是暂缓吉期,那知全出乎意料之外,并且大动干戈....,用兵征剿。
C.小小三岛之国,如此欺辱我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中华古国,是可忍,孰不可忍........?
D.若得着死难者的热情的全部,便可以追他们的踪迹,杀身成仁....了。
13.选出下列各句翻译正确的一项( )
A.子曰:“必也正名乎!”【那一定得有正当的名义吧!】
B.虽有粟,吾得而食诸?【即使有粮食,我能吃得到吗?。】
3
C.三年之丧,期已久矣。【服丧三年,我已经期待很长了。】
D.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乐呀乐呀,难道钟鼓能开口说话吗?】
14.选出下列各句翻译正确的一项( )
A.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践行仁德,完全靠自己,难道还要靠别人吗?】
B.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如果由大臣来执行国君的命令,三代的希望就不会落空。】
C.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君子对于他所不知道的事情,总是努力去探求得知。】
D.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孝敬父母,照顾弟弟,那难道不是践行仁道的关键?】
15.下面四副对联中不适用于孔子的一副是 ( )
A.至圣无域泽天下 盛德有范垂人间 B.万世文章祖 历代帝王师
C.先师功德垂青史 儒学精华照五洲 D.尊王言必称尧舜 忧世心同切孔颜
16.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⑴一日克己复礼, 。
⑵非礼勿视, ,非礼勿言, 。
⑶是可忍也, ?
⑷名不正则言不顺, ,事不成则礼乐不兴, ,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
足。
⑸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 。
⑹君子务本, 。
⑺人而不仁,如礼何? , ?
二、语段检测
(一)课内语段阅读
17.阅读《论语》片段,回答问题:
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这一则《论语》中,引号内的都是 句式,第一句应读出孔子 的心情,
第 二 句 应 读 出 孔 子 的 心 情 。 这 两 句 主 要 是 表 达 了 孔 子
对 的推崇和向往。
(二)课内语段阅读
18.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以下各题。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
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 ,请事斯语矣。”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1)解释加点词(4 分)
①归( ) ②敏( ) ③鲜( ) ④务( )
(2)下列句读不正确的一项( )(3 分)
A.甚矣/我衰也 B.其为人也/孝弟
C.克己复礼/为仁 D.请事/斯语矣
(3)下列词语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3 分)
A.克己复礼为.仁 为.仁由己
B.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 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
4
C.请事.斯语矣 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D.回虽.不敏 北海虽.赊,扶摇可接
(4)下列句子的宾语前置和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3 分)
A.岁不我与
B.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C.无乃尔是过与?
D.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5)翻译划线句子(4 分)
①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②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三、拓展延伸(14 分)
(一)阅读下面短文,完成文后各题。
宋 之 丁 氏 家 无 井 而 出 溉 汲 常 一人 居 外 及 其 家 穿 井 告 人 曰 吾 穿 井 得 一 人
有 闻 而 传 之 者 曰 丁 氏 穿 井 得 一 人 国 人 道 之 闻 之 于 宋 君 宋 君 令 人 问 之 于 丁
氏 丁 氏 对 曰 得 一 人 之 使 非 得 一 人 于 井 中 也 求 闻 之 若 此 不 若 无 闻 也
19.在原文上加上标点(5 分)
20.解释加点的词(3 分)
(1) 及.其家穿井( )
(2)国人道.之( ) (3)不若..无闻也( )
21.下列“得”字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吾穿井得一人 得到、获得
B.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找到
C.虽有粟,我得而食诸 能够
D.今日有,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 表示完成
22.“穿井得人”的故事告诉我们 的危害。(3 分)
(二)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各题。
【1】子曰:“觚不觚,觚哉!觚哉!”(《论语·雍也》)
【2】子曰:“麻冕,礼也;今也纯①,俭,吾从众。拜下②,礼也;今拜乎上,泰③也。虽违众,吾从下。”
(《论语•子罕》)
【注】①纯:黑丝,以黑丝为冕,省时。②拜下:古时臣民面见君上时,先在堂下跪拜,再到堂上跪拜。③
泰:骄纵傲慢。
23. 以上两则材料反映了当时社会__________的现象。
24. 材料二中,孔子既“从众”又“违众”,否矛盾?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答:
5
2021 年浙江高考考点:《克己复礼》错题本(试题版)答案
一、基础知识
1.B 【解析】jī
2.A 【解析】为期
3.D【解析】A 表反问,吗/助词,然,什么的样子;B 动词,就是,称为/动词,实践;C 连词,虽然/连词,即使;D 连词,如
果。
4.A【解析】①②结构助词,的,③④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5.C【解析】与句末“与”配合表示测度语气,大概,恐怕;其余为第三人称,代人或物】
6.C【解析】“于”在 C 与例句中均为介词,对,对于;A 从,B 向,D 从】
7.D
8.C【解析】C 形作使动,ABD 名作动。
9.D【解析】D 状语后置,ABC 谓语前置。
10.D 【解析】A 子弟,年轻人/门人徒弟 B 把…当作/认为 C 年长者/①老师②称知识分子③尊称男人
11.A 【解析】句式杂糅。
12.A 【解释】崩:倒塌;析:分开。崩塌解体,四分五裂。形容国家或集团分裂瓦解。
【出处】《论语·季氏》:“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
【示例】战争使全国~的局面变成了比较团结的局面。 ◎毛泽东《和英国记者贝特兰的谈话》
【解释】:干戈:古代的两种武器。大规模地进行战争。比喻大张声势地行事。
【出处】:《论语·季氏》:“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业;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示例】:刚才唐兄说国王必是暂缓吉期,那知全出乎意料之外,并且~,用兵征剿。 ◎清·李汝珍《镜
花缘》第三十五回
【解释】:是:这个;孰:那个。如果这个都可以容忍,还有什么不可容忍的呢?意思是绝不能容忍。
【出处】:《论语·八佾》:“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示例】:小小三岛之国,如此欺辱我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中华古国,~? ◎杨沫《青春之歌》第二部第
二十三章
【解释】名:名分,名义;顺:合理、顺当。原指名分正当,说话合理。后多指做某事名义正当,道理也
说得通。
【出处】《论语·子路》“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利。”
【示例】待小生得官回来,谐两姓之好,却不~。 ◎元·郑德辉《倩女离魂》第二折
【解释】成:成全;仁:仁爱,儒家道德的最高标准。指为正义而牺牲生命。后泛指为了维护正义事业而
舍弃自己的生命。
【出处】《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示例】若得着死难者的热情的全部,便可以追他们的踪迹,~了。 ◎闻一多《文艺与爱国——纪念三
月十八》
13.B【解析】A 那一定是纠正各种名分吧!C 三年的守丧期,期限也太长了吧。D 乐呀乐呀,难道指的仅
仅是钟鼓之类的乐器吗?
14.A【解析】B 如果是家臣操纵了国家的政令,传至三代很少有不失掉的。C 君子对于他所不知道的事情,
大概应该是存而不论吧。D 孝敬父母,敬爱兄长,大概就是仁道的根本吧?
15、D【解析】与孟子有关。
16.(1)天下归仁焉 (2)非礼勿听/非礼勿动 (3)孰不可忍也 (4)言不顺则事不成/礼乐不兴 (5)
6
言之必可行也 (6)本立而道生 (7)人而不仁/如乐何
二、语段检测
(一)课内语段阅读
17、主谓倒装 悲凉(年老体衰,四处碰壁) 感叹(礼乐崩坏) 周礼
(二)课内语段阅读
18、(1)①赞许;②聪明;③很少;④致力,从事。
(2)D(3)D(4)C
(5)①一旦努力约束自己,使自己的行为符合(周)礼的要求,天下的一切就都归于仁了。
②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而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
三、拓展延伸(14 分)
(一)
19、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①。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
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②,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
③,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20、(1)等到 ;(2)说、讲;(3)不如。
21、D【解析】能够 。
22、以讹传讹
【译文】
宋国有个姓丁的,家中没有井,只好到外边去洗涤、打水,经常要一个人居住在外面。等到他家打了
井,告诉人家说:“我家打井得了一个人。”有人听到这句话,就传出去说:“丁家打井得了一个人。”
全国的人都在说这件事,后来被宋国的国君听到了。他就派人向那个姓丁的人家查问,姓丁的人回答说:
“我家打了一口井,多得了一个劳动力使用,并不是从井里挖出一个人。”像这样听到传闻,还不如不听。
(二)
23. 礼崩乐坏(或“名实不符”)
24. 不矛盾。①“从众”是因为孔子赞同世人戒奢以俭的风气;“违众”,是因为孔子反对臣下越礼犯上
的态度。②孔子认为,对于涉及原则性的如仁、礼等必须坚持,对纯属外在形式的则可变通。③孔子的行
为,既表明了他对礼与仁的重视,又体现了他知权达变的思想(或处世的灵活性)。
【译文】
孔子说:“用麻线来做礼帽,这是合乎礼的;如今用丝来制作礼帽,这样省俭些,我赞成大家的做法。
臣见君,先在堂下磕头,然后升堂磕头,这是合乎礼节的;现在大家都只是升堂磕头,这是倨傲的表现。
虽然违反了大家的做法,我还是主张要先在堂下磕头。”
【解读】
此章表明了孔子并不是一味地维护传统的礼仪,而是对于礼仪改革持有坚守、有变通的开明态度。涉
及礼之精神的是必须坚持的,而那些纯外在的仪文规矩,可以不必坚持。礼讲究简朴,以前的礼仪是用麻
布做礼帽,但现在用丝料制作礼帽显得简朴,所以从之。礼讲究发乎内心的真情,而行礼的简化是心有不
诚而导致行为的简慢,所以不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