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指导 】考场议论文的结构范例
导语:
“结构清晰”一直是考场作文一个重要要求,也是改卷场上老师断定一篇好文
章的一个主要途径。如何快速写出一篇符合题意、内容充实而且结构清晰的作文,
是我们考生急待解决的一个难题。当我们掌握了审题技巧,积累了不少的素材,
而且明确了议论文展开的方式之后,我们不妨熟记几种作文的结构模式,或者选
定一个合适自己的结构思路,以便我们在考场上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快速构架起
自己文章,让自己能够在一个清晰的文章构架中展开文章的论述,写出一篇结构
清晰而且富有逻辑性的文章。
于是,结合考场作文的特色,我们选用了一些考场上优秀的作文范例,让这些
作文的结构模式来引领我们的考场写作思路。
范例一:【对照式的文章结构(正反论证)】
1. 例文一:
让纪念闪耀理性光芒
纪念是内心情感的涌动,但又不是感情的无节制挥霍;纪念需要行动来升华,
但又需要理性的引导。真正的纪念是心灵的回响,是历史的回音;它审视过去,
启迪未来……
黑格尔曾经自夸德国人天生就是哲学家。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天生严谨自
律的民族,就在一个狂人的引诱下,陷入了战争的渊薮。60 年前的那幕惨剧:生灵
涂炭、妻离子散、血流成河……生者在对往者的审视中找到道德的标杆,也找到
了纪念的理由。德国人用尽一切方法阻止时间淡褪那血色、稀薄那呼声:修建集中
营纪念馆,全力处理战后的善后问题,还有那德国总理在犹太人纪念碑前的惊世
一跪!德国人在 60 年里不断地反思,不停地纪念,终于完成了灵魂的自我救赎。
德意志民族向世界展示了理性的力量,也赢得了世人的尊敬!
可见理性的纪念才是正确的纪念,理性让纪念闪耀出人性的光辉。
但纪念一旦脱离理性的制约,它就会变成不可控制的魔鬼。日本在 60 年
前那幕惨剧中同样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作为亚洲地区的主要刽子手,日本犯下
的罪行罄竹难书。往者已矣,大和民族的纪念却是如此这般:右翼势力大肆鼓吹“中
国威胁论”,还妄图为二战罪行翻案;不顾史实修订历史教科书,文过饰非,美
化侵略罪行;更有首相一年一度的靖国神社“拜鬼”……日本这种偏离理性范畴
的“纪念”活动,自然得到各国人民的一致谴责。有句话说得好:“跪着的德国人
比站着的日本人更高大!”
中国在抗日战争中付出巨大的代价才取得胜利,中国人民自然无法容忍
这种倒行逆施的行为。于是各地都掀起了声势壮大的抗议和纪念活动。但近来这
些纪念活动在少数激进分子的鼓动下出现了打砸抢日货商店的不理智举动。群众
爱国的赤子之心可以理解,但纪念并不是感情的挥霍,非理性举动无益于解决问
题。我国领导人多次表达出严正立场,但同时并不关闭中日会晤的大门,“前事
不忘,后事之师;以史为鉴,面向未来”无疑就是对过去痛苦最理性,也是最深
刻的祭奠。
人不能忘本,“忘记过去意味着背叛”。而高贵的心灵在铭记苦难,咀嚼苦难
过后,方能理智地纪念苦难。当纪念的洪波涌动时,勿忘用理性的“闸门”控制
情感。
2.结构简析:
总起部分:第 1 自然段:引入——明确中心观点:真正的纪念需要理性的引导。
主体部分:第 2 自然段:正面事例和扣题分析
第 3 自然段:总结正面的观点,强调理性纪念的作用。
第 4 自然段:反面观点总 + 反面例子及分析,强调不理性
纪念的危害。
第 5 自然段:联系当下分析理性纪念的现实意义。
结尾部分:第 6 自然段:借助格言,结尾强化中心。
3.教师建议:
对照式的文章思路很清晰,正反论证也凸显了论述的力度,同时可以从正反两
方面获得素材佐证,所以是考场中实用性很高的一种结构模式。值得广大考生借
鉴模仿。
范例二:【平面并列论证】
1. 例文二:
回到原点
文学创作是雨水缓缓渗入大地,再化作泉水泗泗流出的过程,而不是冷水直接
装入冷饮车间,从流水线上批量生产的过程。当我们看到评判一本书的好坏仅仅
由其印数和销量来决定时,我们应该反思。我们必须回到原点,回到文学创作的
根本……
回到原点,要回到生活中去寻找创作的源泉,而不是闭门造车。文学创作本就
是来源于生活,然后才是高于生活,然而现在很多作家却离这个原点越来越远。
有些作家以“作家团队”的形式,打着“名牌作家”的旗号,开个会讨论一下就
可以出书,这样的闭门造车,只能产生无病呻吟之作。回望历史,那些有成就的
作家在创作时却是紧紧把握住这个原点。列夫·托尔斯泰在他几部著作期间漫长
的时间里,他总是深入到庄园里,与那里的农民们一起劳作、收获、编草鞋、编
识字课本……他之所以被称为“耕作的诗人”,正是因为他没有远离文学创作要
来源于生活这个原点,也才有了那些闪烁着人性光辉的文字。如今,我们需要更
多像托尔斯泰这样的作家,回到原点,以一种谦敬、悲悯的姿态去体察民众的生
活,这样的文字才能有持久的生命力。
回到原点,要回到文学创作的根本使命,而不是一味地追求印数与销量。文学
创作本肩负着触及灵魂、涤荡思想、感召人性的使命,然而我们却看到,它已经
渐渐变为一种只需要类型标准、只需要印数与销量的纯技术活动。从一年出一本
书,到一年出几本书,再到杂志书的出现,有些作家为了保持读者的关注度,持
续吸引读者的眼球,已经将出书速度化,将文学创作的使命这个原点全然忘却。
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论语》中的一字一句都是他带着使命周游列国的见
证。白居易也说:“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先人的理念,却是绕
着这个原点,带着使命来创作。如今,我们已经偏离了这个原点,如果我们再不
回到原点,那这种姿态必然阻止文学创作走向深刻,走向宽广辉煌的文学圣殿。
中国作协主席铁凝说:“我们要有放慢脚步回望从前的勇气”。确实,现在我
们的文学创作已经偏离了原点,远离了文学创作的根本。我们需要放慢脚步,少
一些急功近利,不要再闭门造车,去看看先人们是怎样做的,回归文学创作的根
本。
2.结构简析:
总起部分:第 1 自然段:明确写作范畴“文学创作”,提出“回到文学创作的原
点”的观点。
主体部分:第 2 自然段:做法一 + 过渡 + 事例 + 分析
第 3 自然段:做法二 + 过渡 + 简例 1 + 简例 2 + 分析
结尾部分:第 4 自然段:借助名人名言,结尾强化中心。
3.教师建议:
“并列式”的结构模式,可以从“原因”或者“做法”的一个方面去找到多个
观点依据来支持总观点。并列式的结构也很简单明了,但这种结构模式的难点在
于考生是否能在不同的角度找到多个合理有力的理由来支持观点,也就是分论点
是否能合理展开的问题。
范例三:【并列例证法】
1. 例文:
生逢其时
我想起了《双城记》中中开篇的那句话:“这是一个最繁华的年代,这是一个
最萧条的年代。我们永远在时代的夹缝里徘徊、挣扎、踟蹰独行,天上地下人间
更仿佛找不到一个立足之地。而我却以为,不论生活在哪个时代,我们都要怀着
宽恕与爱,去面对这个世界,去活着。
生活在十九世纪的狄更斯,彼时改革初行社会动荡,英国贵族与底层贫民矛盾
激化,资产阶级戴着虚伪的面纱,招摇过市。那算不上一个好的时代,换句话说,
那并非一个适合文艺发展的时代。可是生在那个时代的狄更斯并没有纵情歌酒怀
着绝望的心情自暴自弃,也没有愤懑偏激,用一支笔写作生命的孤注一掷,相反
他给当时的英国开出的一剂良方是宽恕与爱。他书写《双城记》、《雾都孤儿》,
他写的不是革命史,而是捕捉了那一个时代的氛围,用一个故事告诉人们仇仇相
报终无已时,流血只能造成更多的流血,只有宽恕能拯救这个世界,仁慈如狄更
斯,看似是最不适合那个阴暗的时代的,可是他能勇敢地直面它,用自己的力量
去感化那个社会,在最不合适的时期里做了最合适的壮举。
而在现代,二十一世纪的伊拉克,我仿佛又看到了这种力量——那个生活在巴
格达的八岁少年卡马尔·哈西姆,他行走在哀鸿遍野,民不聊生的那片土地,有
那么一句诗歌形容这个时代的中东,“山坡上的灵车来来往往,日以夜继”。没
有少年的玩乐,没有吃得饱的热饭,只有硝烟与战火,明灭不熄,多少人在贫民
窟、难民营里祷告,来生不要生在这里。可是卡马尔并没有,他拿着相机记录伊
拉克的点点滴滴,每一个温情的画面:有老人坐在书店的门口阅读,太阳从棕榈
树后徐徐升起,咖啡馆的门外摆着一杯免费饮料。这算是一个糟糕的时代,这是
一个没有任何孩子愿意生活的时代,然而卡马尔用自己微薄的力量去记录那些爱
与温暖,鼓励每一个伊拉克人勇敢地、努力地活下去,这是在最不合适的时期里
最合适的救赎。
我们无法选择自己的主宰,然而又有多少人终生困于自己的生不逢时而最终郁
郁而终。如那个错生在帝王家的亡国诗人李煜,如那个忧愤了一生最终病死的贾
谊,倘若他们能正视自己的年代,能用自己的力量去改变一些什么,那么历史会
否有所不同?
不论我们生活在繁华的年代,抑或萧条的岁月,都应当拿出自己的力量,那不
是残忍的力量,不是无情的力量,它或许微弱并伴随苦难,却能在深渊中带来光
明,在坚韧中捍卫我们的爱——这便是生逢其时的全部诠释。
2.结构分析:
总起部分:第 1 自然段:引入明确观点
主体部分:第 2 自然段:事例 1 (夹叙夹议)
第 3 自然段:事例 2 (夹叙夹议)
第 4 自然段:集中分析
结尾部分:第 5 自然段:结尾强化中心。
3.教师建议:
并列例证法是针对中心观点,以两个详细的例子进行夹叙夹议分析,然后再进
行集中的道理分析和总结。这样结构的优点在于简单好操作,但这样的结构要出
彩,一定要材料新颖,立意深刻,分析到位。否则文章将变得平白肤浅难以得高
分。
范例四:【由古而今递进式论证】
1.例文四:
还是淡泊宁静些好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自从诸葛亮在他的《诫子书》中讲
过这话以后,经过一千余年岁月的沉淀,已凝固成一句著名的箴言而被许多人奉
为座右铭。恐怕这足以说明,这句话所包涵的人生意味该是多么隽永深长;淡泊
宁静,该是多么令人崇尚的美德。
在我国历史上,能做到淡泊宁静的志士仁人并不鲜见。博于学而精于思的
庄周,曾因贫困贷米度日;楚庄王闻其才名,用厚币礼聘,许以为相,庄周却表
示宁为“孤豚”,不为“牺牛”,将做官视同被宰杀而献祭的牛,甘愿清心寡欲,
终于成为一代宗师。诸葛亮少时不求闻达,躬耕于南阳,遍读诸子百家;因为通
阴阳,晓八卦;仰知天文,俯察地理;定国安民,用兵施政之道,无不了然于胸,
终成一代名相。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淡泊宁静,对于我国古代志士仁人来说,乃是一
种修身立世所追求的境界,一种恒定志向、获取成功的路径,一种于扰攘红尘中
保持独立人格的自重和高洁。因此,作为一种美德,才世世代代被人广为称颂。
今天,我们生活在一个巨变的时代,市场经济大潮的涌动,已使急功近利
成为时尚;社会心态的浮躁和浅薄,也使世俗化、物欲化倾向日益明显。在这种
情况下,要做到淡泊宁静也许更难了。但是,难以做到并非不应该做到;唯其难
以做到,也就更需要我们大力倡导。
大家知道,著名数学家陈景润就是一个淡泊宁静的人。为了攻克“歌德巴
赫猜想”,他毕生沉浸在自己的数学王国,宠辱不惊,视名利同陌路。而另一位
被誉为“文化昆仑”、“学界泰斗”的钱钟书先生,则更是淡泊宁静得令人肃然。
记者采访,他回避;为他录像,他谢绝;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的编辑们曾想
尽办法,但他坚决不同意上镜。至于这个会那个会的邀请,他也从不给面子。他
的妙论是:“找些不三不四的人,说些不三不四的话,花些不明不白的钱,何苦
来?”如此人格,真令那些钻天觅缝,蝇营狗苟之徒羞煞愧煞!
当然,我们认为淡泊宁静值得提倡,并不反对某些人宦海凌风,商海弄潮,而
只是说,无论如何,我们不应该将淡泊宁静看作是一道过去的风景线,看作是一
种时代落伍者的迂阔和陈腐。其实,就是宦海、商海,又何尝不需要淡泊宁静?
其实,淡泊宁静,永远都应该是人生的一种力量,一种崇高。所以,诸葛亮的那
句箴言,仍然值得我们牢牢记取。人,还是淡泊宁静些好!
2.结构简析:
总起部分:第 1 自然段:名言引入,明确中心
主体部分:第 2 自然段:古人的事例论据(排例)
第 3 自然段:分析总结古人事例
第 4 自然段:转折引入“当今意义”
第 5 自然段:今天的人物事例。(详例)
结尾部分:第 6 自然段:辩证分析后总结
3.教师建议:
“由古而今递进式结构”的优点在于能够从古今两个很分明的方向去找素
材,而且文章的内部逻辑性很强,前面的讲古人古事是为后面讲今人今事作铺垫
蓄势,这样能给考生一个很清晰的思路。
范例五:(由古而今对照式论证)
1. 例文五:
沉默未必就是金
一曲张国荣的名曲《沉默是金》道出了多少人缄默不言的心声。古有言“夫士
之生,务在口中,所以斩身,有事恶言”。又有言“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推出
于岸,流不湍之,众必非之。”因而,人们渐渐谙熟了“沉默是金”的作用。然
而,沉默未必就是金。人处社会,默而不语,未必是明知之举。
回望历史,那宁被宗教烈火活埋的布鲁诺,即便牺牲自我也要提出“日心说”,
是对真理的执着让布鲁诺选择大声说出宗教之弊,因为他知道如果自己选择缄默,
那么真理将无法为人所知道,人们将一味被宗教所愚弄。是布鲁诺的敢说敢言让
真理揭示人世。由此可见:一味沉默,真理或许就在沉默中掩埋。
再看今朝,东方日报记者简光州远只是电台幕后的小小跑腿,平日里的他沉默
不语。然而当他发现三鹿奶粉中的问题时,速来缄默不言的他执起笔杆,直指三
鹿集团,揭发了中国奶制业的黑暗。因为他的直言不讳,让更多的婴儿免受毒奶
粉的侵害。无独有偶,近日李阳的“家暴门”时间正闹得沸沸扬扬。因为李阳妻
子不再沉默,敢于在网络上说出了真相,才让李阳的丑事昭之天下。如果她一味
忍气吞声,沉默不言,那她只能继续遭受这种不人道的对待,继续放任李阳为所
欲为了。这便让人不禁深思,沉默未必就是金,沉默只能让罪恶延续。
然而,反观当下,多少人即便自身利益受损还一如既往沉默不语,多少人即便
亲眼目睹官场的暗中勾结干一些令人不齿的行为,为了明哲保身也选择沉默。就
是因为人们的沉默,让贪官们的魔爪越深越长,再掠夺,再沉默,再掠夺……一
如当年清政府,是清政府的以为沉默才让西方列强为所欲为。所以,沉默只能让
他人认为你是弱者,劲儿肆无忌惮地掠夺本属于你的一切。
张国荣歌词中这么唱道:冥冥之中一切都有主意,是错永不对,是真永是真。
所以人们也认为真永远是真,及时不说也是真,于是选择缄默不语。但是,当真
理真相不被常提起,而错误谬论却总被他人大肆宣扬时,沉默能让那真理真相永
存吗?
所以,醒醒吧,沉默的人们,沉默未必就是金,别再惜字如金了。
2.结构简析:
总起部分:第 1 自然段:名言引入,明确中心
主体部分:第 2 自然段:回望历史 + 古人的正面例子(1 个详例)
第 3 自然段:再看今朝 + 今人的正面例子(2 个简例)
第 4 自然段:反观当下 + 今天的反面现象
第 5 自然段:呼应开篇分析
结尾部分:第 6 自然段:总结强调
3.教师建议:
该文章的第 2、3 自然段属于从历史和当今去寻找正面的材料论证观点,而第 4
自然段是文章的关键段落,从反面凸显了观点的重要性。其简单而严谨的写作思
路值得考生借鉴模仿。
范例六:“为什么——怎么样”的递进式结构
1.例文六:
错 过
如果航船错过了灯塔,又如何可以归航;如果大海错过了流水,又何以成就其
广博;如果万物错过了春天,又怎能焕发生机;如果人生充满了错过,我们又从
何成就精彩?所以,精彩人生不容错过。
人生不容错过,因为机会转瞬即逝。当居里夫人和她的丈夫在日复一日
的寻找镭的工作中感到绝望的时候,正是她在夜色中发现了实验废弃材料中闪烁
着光芒的物质后,没有选择忽视它,最终在那闪光的废料中找到了搜寻已久的镭。
对于这样一个转瞬即逝的机会,如果居里夫人选择忽视而错过了它,或许世界上
从此便少了一个伟大的女科学家。 无独有偶,当摩尔根在他饲养的成千上万
只果蝇中筛选仅有的变异果蝇时,如果他错过了它历尽千辛万苦培育出的果蝇,
而让那万分之一乃至数十万分之一的机会从眼前逝去,也许人类在生物学领域的
发展将会严重滞后。但幸运的时他没有错过。
当流行划过天空,正是天空丝毫不容许错过地抓住了一闪即没的流星,
才能让世界见证它的绚丽,而生命中一次又一次的机会都亦如同天际偶尔划过的
流行一般稍纵即逝,如果我们总是错过,我们的人生又怎能多彩?
人生不容错过,世上不容后悔,当面对机会,要学会抓紧和珍惜。也许
这样的道理人人都懂,但遗憾的是,现实中不懂珍惜,任机会与自己擦肩而过最
终饮恨收场的事例却不胜枚举。当项羽在乌江边行面对敌人的围追堵截,却在“山
重水复疑无路”的时候等来了渡船的时候,如果他肯就此抓住这个难得的机会逃
出生天,也许“卷土重来未可知”也不会只是后人的慨叹;当岳飞在抗金前线将
敌人打得节节败退,收复大片失土的时候,如果南宋朝廷能够抓紧这个难得的战
机,让岳飞趁胜追击,也许“封狼居胥”也不会只是一个令人扼腕叹息的黄粱美
梦了;当明王朝的郑和七下西洋,在航海技术上领先同时期的别国数十年乃至上
百年的时候,如果统治者能够抓住这个机会,发展航海,那么数百年后的那场中
华民族的劫难还会发生吗?
然而,这一切终究只是一个充满遗憾和后悔的假设。因为他们不懂得抓
紧珍惜这得之不易的机会,就这样与这些难得一遇的机遇错身而过,失去了一个
让自己的人生充满荣耀与光辉的机会。
是的,人生不容错过,当机会来敲门的时候,请紧紧地与它拥抱。
2.结构简析:
总起部分:第 1 自然段:比兴引入,明确中心
主体部分:第 2 自然段:提出“原因” + 详例 1 + 详例 2
第 3 自然段:从“原因”方面集中分析
第 4 自然段:提出“方法” + 排例
第 5 自然段:承接第 4 段,归纳分析
结尾部分:第 6 自然段:总结
3.教师建议:
文章从“原因”和“方法”两个角度展开论证,富于变化的文段模式和事例后
面的集中分析是文章的出彩之处,让文章呈现出丰富而深刻的特点。
范例七:【“摆现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
1.例文七
欲望“抢”去原规则
当物质远不足以满足人的需求时,人们的欲望会显得更大,渐渐地,人
们会变得浮躁,甚至失去理智,并为满足自己的欲望而去“抢”。这样,原本“公
平”的规则渐渐地消去,而“抢”似乎就成为了一种新的中国式规则。(引出写
作中心。)
传闻日本核事故将对盐产生影响,人们便开始疯狂的“抢”盐。同样的是,
当 iphone4s 推出后,国人更是为之痴迷,一轮“抢”的热潮又被掀起,如此种种,
不胜枚举。“抢”也就成为了一种欲望主导心灵并逐渐形成的大众行为。渐渐地,
也就成就了新的规则。但凡好东西出现,必有一番大抢镜头上演。(摆出两种“抢”
现象,由个别现象归纳出普遍情况)
“抢”的热潮往往是这样开始的。首先,新的物质或稀缺的资源引起了人们向
往的欲望。于是,他们为此有序的获取,当其中一人忍不住心中那庞大的占有欲
而“抢”先了一把,原本已发热的人就是紧跟而上,由此一连贯的“抢”便如化
学反应遇上催化剂般越发强烈。于是,“抢”的“正常”心理也就形成了!( 分
析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
然而,我认为“抢”这一现象不仅是因为物质需求诱发了人类的贪婪,更重要
的是国人的身心修养和道德素质未达到应有的高度。有句俗话说得好:“没有不
爱漂亮女人的男人,但却有能自律的男人!”面对欲望,有好的身心素质的人,
往往能自律,不会失去自己的理智;而往往定力差的人却占据了多数,“抢”便
像“新产品”一样成为了人们追捧的“新规则”。(深入分析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
“抢”的规则一旦形成,便会向那连锁的核聚裂变,只会越演越烈。只有
从根本上去解决!当然,如果需求能够满足的话,问题也会一点点的解决,但往
往这点很难做到。所以我们从精神层面去解决,让精神引领行动,丰富人们的精
神世界就离不开政府对文艺演出的鼓励与支持,也就离不开一本好书的熏陶。让
人们的精神饱满,才能学会“克己”。(分析其危害后提出初步的解决方法)
同时,建立信仰也成为了一种不可或缺的手段。大众心理的形成,除了
自身知识与素养的缺失,还因为人们长期缺少精神的依托——信仰。当今的中国
也许正是没有一种信仰的力量来影响人们的行为,这样可能加大人们对物质上幸
福的渴望,抢也便是常见的事了。所以我就觉得政府必须建立起一种信仰去引导
国人精神,从而影响国人的行为。毕竟,没有信仰的国家是可怕的。( 进一步提
出更根本更有效的解决办法)
欲望抢去的规则,还需要自身的修养与信仰来抢回。
2.结构分析
总起部分:第 1 自然段:引出写作对象
主体部分:第 2 自然段:摆出“具体的现象”,并归纳出普遍现象。
第 3 自然段:分析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
第 4 自然段:分析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
第 5 自然段:提出初步的解决办法
第 6 自然段:提出根本的解决办法
结尾部分:第 7 自然段:总结
3.教师建议:
“摆现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我们分析问题现象时常用的写作思路,
它以层层深入剖析而备受关注。是一个很好的议论文写作思路。
范例八:【“引-议-联-结”—时评式结构】
1. 例文八:
这教育你受得起吗?
《四川新闻网》发表了一则有关“最牛高三班”的新闻。何以称其“最牛”?
该班所有人均上重点线,且无一不上名牌大学,甚而美国麻省理工。对此,人们
对此众说纷纭,褒贬不一。有人如是说:“这是教育的不公平!凭什么他们就享
受优于他人的教育,凭什么他们就上清华北大,接受高等教育?人人都应享有平
等的受教育权!”
我却不以为然,不,简直嗤之以鼻!要我说,这恰恰是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
何出此言?且听我细细道来:
首先,无可否认的是,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先天性的智力差异。每个人的智力,
在出生时就已不公平。有些人天资聪慧,智力超常,一看就是当科学家的料;有
些则不过是常人而已,甚而不过常人,即使接受再高的教育,也难有建树。这是
不能矢口否认的事实。而目前的社会却无视这种差异,主张所谓的教育公平,妄
图让傻子与天才共处一室,你说着这是幸福了傻子呢,还是委屈了天才?
其次,如若人人都要上清华北大,去追求所谓的平等受教权,那么清华就丧失
了它之所以为清华的意义,哈佛不再是哈佛。高等学府其培养顶尖人才的作用也
只能是天方夜谭。而如今的大学里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大学生无事可做,饱食
终日,无所用心,只顾吃喝玩乐,不读圣贤书。有大学生竟戏谑说,上大学就是
玩!呜呼!我们的大学都成什么样了?大学沉沦至此,我们该归咎于谁呢?我说,
这就是所谓的教育公平惹的祸!没错,现在是人人都可以享受上大学的权利了,
可是大学生在大学里究竟都学了些什么东西呢?吃喝玩乐,游手好闲,又是流水
四年!
我们应该明智而不偏执地看待教育公平问题,执拗地追求所谓的教育公平没有
任何意义。强调智力先天性差异,但并不否认其后天性,所以在接受中低教育上,
如小学,中学阶段,我们则应追求教育公平,因为在此阶段,每个人的智力水平
尚未稳定而有发展的空间。但在接受高等教育上我们便要思虑了。要认识到并不
是每个人都适合接受高等教育。你不能让一个逻辑思维能力贫乏的人去同未来的
科学家跻身一堂讨论学术吧?推行乌托邦式的教育公平只会导致全面平庸!是科
学家的料就应该进科学院,我们没那水平就要谦虚呀,别小心眼不服气!
总之,是该公平接受教育,但也要看你受得起吗?
2.结构分析
总起部分:第 1 自然段:引用材料和他人的相反观点作铺垫
第 2 自然段:明确提出自己的观点
主体部分:第 3 自然段:议论:原因一
第 4 自然段:议论:原因二
第 5 自然段:回归材料,联系现实情况
结尾部分:第 6 自然段:总结
3.教师建议:
“引-议-联-结”—时评式结构适合写时事评论,也适合于写“事件评析类”
的材料作文。它有利于让文章始终紧扣材料在分析。而这样文章中的“议”部分
是最关键的,它最能体现笔者的思想深度和分析力度。
范例九:【“先破后立”的结构模式】
1.例文九: 放 下
社会纷繁复杂,忙碌的生活里,红丝布满了眼球,身心充满了疲惫。停步驻足,
去寻找心灵的归属,满眼尽是答案。何处才是尽头。不得了,白岩松也发出了幸
福了吗的感慨。
有的人认为放下拥有的钱财和权力,那么我会一无所有;有的人认为放下物质
追求,那么我会穷困潦倒;有的人认为放下尊严,那么我只会被屈辱。于是,他
们疲于奔命,不撞南墙不回头,甚至撞了南墙也不回头。因为怕放下了就失去,
放下了就错过,放下了就显示自己的懦弱。
然而,即使他们遍体鳞伤,美好的梦想依然是天空耀眼的星星,可见而不可及。
于是,我想说,有时放下是一种智慧,只有懂得放下,我们才能收获更多。
尧舜禹放下名利,禅让的品质让历史长河引流;孔子懂得放下,“己不
欲而勿施于人”,使儒学学派数千年得以长存;越王勾践放下尊严,屈辱的活着,
十年地“卧薪尝胆”,让他得以复国。还有舞鸡起舞的祖狄,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的周恩来总理……他们不也放下了尘嚣,在这放下的日子里坚守着。他们无畏,
他们放下了,但却因此收获了更多,成为今天一颗颗闪耀的星星。
而想想当今那些贪官污吏,总是苦于对名利的无止境追求,放不下名放
不下利,于是权术成了他们的手段,最终也慢慢地走上了一条不归路,引人深思。
于是,想想我们,当我们苦于无法在一条路上走到尽头的时候,或许放下会是我
们最明智的选择。毕竟人生条条大路而非独木桥。或许因为放下了,所以坦荡,
所以无惧,所以我敢于向前闯。
社会的底线正在不断地被突破。奶粉有三氯氰胺,瓜菜里有伤人的农药
和“地沟油”,为了自己的不舒服甚至可以去伤害一些无关人的性命,别人只是
你一个可以践踏的棋子,而理想只是一个嘲弄的词汇。尘世中,我们有太多的牵
挂,有太多的放不下,殊不知放下了才是幸福的尽头。
2.结构分析
总起部分:第 1 自然段:引入
主体部分:第 2 自然段:“破”的部分,否定与自己相反的做法或观点,做好铺
垫。
第 3 自然段:“立”的部分,鲜明提出自己的观点。
第 4 自然段:正面的例证(排例或者详例都可以)
第 5 自然段:联系当下,利用反面例子突出自己的观点。
结尾部分:第 6 自然段:总结
3.教师建议:
“先破后立”的文章结构很适合写争议性观点的文章,可以论证与自己相反
的观点的错误性,来自认地引出自己的观点,然后对自己的观点加以论证。文章
的展开思路简单而又效。
结语:
考场作文的结构模式始于此而不止于此,也就是说文章是没有固定的模式,只
要能够按照自己一个严谨的论证思维展开,让自己的论证严谨有力,思路清晰流
畅,那就可以了。所以,上面的所提供的结构模式并不是所有的作文模式,不要
求所有同学都要按照这些结构模式来写。反而,我们鼓励有较好写作能力的同学
能够放开去,在正确立意之下大胆写出富有个性而符合逻辑的文章。
但是,对于大部分依然备受考场作文折磨的考生来说,能够借鉴他人的写作思
路来组织自己的写作是一条捷径。请同学们大胆利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