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热点素材速递:大报时评之 严管才能彻底解决问题
目录:
1、 假期旅游,如何减少“挤厕所过夜”般尴尬
2、 “解封”一周年,武汉早已满城生机
3、 帮老年人远离诈骗陷阱
4、 沉迷网游、染上赌瘾……年轻干部切莫因贪自毁
5、 规范招聘平台,需自律更需严管
假期旅游,如何减少“挤厕所过夜”般尴尬
原创 沈其安 人民日报评论
最近,有网友“爆料”泰山山顶南天门附近的酒店太贵,1200 元一间,不少游客只好
挤在厕所过夜。对此泰山景区发布情况说明,称该价格是在综合考虑生产经营成本和市场
供求关系的基础上,由经营者自主定价、明码标价,未接到山顶宾馆“坐地起价”、单方违
约等方面的投诉。
及时回应舆论关切、澄清事实真相、消除公众误解,泰山景区实事求是的态度值得肯
定。作为热门旅游景区,游客“挤厕所过夜”虽然听起来刺耳,但也算事出有因。一方面
山顶住宿资源有限、床位紧张,旅游高峰期一房难求这是常态;另一方面三四月份气温较
低、昼夜温差大、附近建筑物又少,夜爬泰山看日出的年轻人找个避风处歇一歇,也是普
遍现象。正因如此,绝大部分网友并没有盲目跟风指责,而是对泰山景区表示理解。
不过,理解归理解,我们也要正视“挤厕所过夜”背后存在的问题。面对设施难以承
载人流的难题,有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如何创造更加舒心的旅游环境、提供更高品质的
服务?这些应该是这次舆论风波之后,热点景区需要认真思考并加以解决的。事实上,游
客在泰山的经历并非个例。对许多假期出行的游客来说,旅游景点人挤人、高速公路车挨
车、餐馆排队上千号等现象并不鲜见。“人从众”式的旅游,给景区服务、管理、保障带来
不小挑战,也降低了游客体验、屡屡受到吐槽。
问题出在哪里?说到底是旺盛的假期旅游需求和优质旅游资源相对稀缺之间的矛盾。
据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今年清明节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达 1.02 亿人次;从以
往数据来看,清明期间每天也有数万人登泰山。旅游热情高涨、消费需求井喷,折射旅游
日益成为人们美好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此同时,随着生活品质跃升,人们对更高品质
的旅游产品有着更高期待,对旅游过程中存在的痛点包容度更低。从“有没有、缺不缺”,
到“好不好、精不精”,这是我们这样一个超大规模市场的“成长烦恼”,也是实现旅游高
质量发展的当务之急。
更高品质的旅游,光靠呼吁游客理性、提醒游客做好出行规划只能治标,发力供给侧
才是治本之策。现实中,少数景区“黑导游”“强制消费”“坐地起价”等现象尚未根除,
对这些损害景区口碑、侵犯消费者权益的违规行为必须严厉打击。此外,也要在规范旅游
管理、优化基础设施、提升旅游服务水平上下功夫。比如针对节假日等高峰期,有必要实
施好景区限流、网上预约等措施,引导错峰出行。再比如针对夜晚爬山等客观需求,能否
把游客的现实需要和困难想得更充分一些,把预案做得更周全一些。市场调节具有一定滞
后性,相关部门主动作为,大有必要。
进一步来看,热门景区节假日客流压力大,也在于优质旅游产品供给总体不平衡不充
分。近年来,一些地方通过深挖旅游资源、优化设施配套,全域旅游发展迅猛;有的大力
推动乡村休闲游、周边游、深度游提质增效,丰富游客选择;还有一些文旅单位试水“上
云、用数、赋智”,将优质资源搬到云端线上供大家参观……这些无不启示我们,既要补齐
服务短板,也要加大优质旅游产品供给,如此才能减少“挤厕所过夜”般尴尬,让在路上
的游客都能舒心、安心抵达“诗和远方”。
“解封”一周年,武汉早已满城生机
原创 张近山 人民日报评论
最近不下雨的时候,张定宇都会骑自行车穿过东湖绿道去上班,“春天的东湖非常美,
满处的樱花、碧桃、海棠,看着就赏心悦目。中午时分,阳光明媚,人们在里面穿行、奔
跑,在草坪上晒着太阳,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灿烂的笑容。”今天是 4 月 8 日,武汉“解封”
一周年的日子。在这个特殊的时间节点读到张定宇的这些话,让人心潮起伏、感慨万千。
从冷冷清清,到游人如织;从空旷寂静,到车流滚滚;从处境艰难,到浴火重生……
一年前的帧帧画面仿佛就在昨天。小巷道里热干面飘着香气,樱花树下抗疫英雄迎来重逢,
龟山上春风和煦、绿意盎然,工厂车间里传出机器阵阵轰鸣……一年后的武汉早已满城生
机,这样的景象最是寻常,也最为珍贵。
一年来,英雄的城市加速奋起。作为全国封控时间最长、受疫情影响最大的城市,武
汉 2020 年一季度地区生产总值一度降至—40.5%。逆风奔跑、负重爬坡,2020 年全年经济
总量重返全国城市前十,一条“V 形”反转曲线为武汉的奋起写下生动注解。曾作为方舱
医院的武汉博览中心和会展中心,如今各大会展排期满满,大投资大项目纷至沓来。一些
曾在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挥汗如雨的建设者,现在又将满腔的干劲和豪情倾注到湖北
最大的装配式还建房示范工程建设工地上。一场艰苦卓绝的抗疫硬仗之后,一个生机勃勃、
韧劲十足的武汉正在回复昔日的活力。
一年来,英雄的城市烟火气愈发浓郁。从“物理解封”到“心理解封”,一场史无前例
的全员检测,让风暴过后的武汉人民放心走出家门,重新开启热气腾腾的生活。从户部巷
琳琅满目的小吃到璀璨的黄鹤楼灯光秀,再到熙熙攘攘的光谷步行街,那份属于武汉人的
惬意和繁华又回来了。去年 4 月 8 日零时,江汉关的钟声曾随着网络响彻大江南北。如今,
这条疫情后全面改造升级的百年老街热闹非凡,今年一季度客流量达到 1625 万人次。楼台
草木,重归静好;大街小巷,再现生机。活力涌动在城市的各个角落,人们怀揣坚定和勇
敢接续着和疫情前相似的生活。不同的是,防疫已经自觉深植这座城市的肌理。
“解封”一年的武汉,正是疫情防控常态化下中国经济社会复苏的一个缩影。从在全
球范围内率先控制疫情,到成为疫情发生以来第一个恢复增长的主要经济体,中国交上了
一份人民满意、世界瞩目、可以载入史册的答卷。站在特殊的时间点上回望,我们更能深
切体会到,果断关闭离汉离鄂通道,实施史无前例的疫情管控,无疑是危急关头最重要的
决策,是决定战局的制胜一招。武汉“解封”一年来走过的重启之路,再次证明了中国经
济的强大韧劲。
当前,疫情仍在全球蔓延,国内零星散发病例和局部暴发疫情的风险仍然存在,夺取
抗疫斗争全面胜利还需要付出持续努力。疫情防控要慎终如始、再接再厉,决不能让来之
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前功尽弃。在武汉,曾经的“江夏方舱医院”已经变身“大花山方舱
医院新冠疫苗接种点”,人们排队走进接种点,以另一种方式继续为抗疫做贡献。
帮老年人远离诈骗陷阱
巩育华 人民日报评论
日前,有媒体公布了多起老年人被骗案例,包括诱导老年人出售房产,设赌局掏
空老年人钱袋子,送小礼物诱骗老年人购买“三无”保健品,等等。以案释法,普及老年
人防诈知识,有利于让社会进一步重视起老年人反诈的课题。
近年来,针对老年群体的诈骗犯罪时有发生,五花八门的诈骗“套路”让许多老年人
防不胜防。这些骗局有一些共同点,往往有组织、有预谋,一般都先给些“甜头”,骗取老
年人信任,等老年人逐渐放下防备,再悄悄揭开陷阱盖子。以多地出现的“免费鸡蛋”圈
套为例,诈骗周期一般持续 8 天左右,前 3 至 5 天为造势阶段,通过发放宣传单、赠送鸡
蛋、抽奖、播放电影等方式,吸引老年人到场,之后 2 至 3 天为实施阶段,诈骗分子假扮
成专家现身讲课,夸大保健品功效,忽悠老年人购买。反诈防诈,不能忽视老年群体。织
牢“防护网”很关键,要用法律和技术为老年群体的权益护航。
法治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特点。用好反诈防诈的法治利器,需要
完善立法,加大监管和执法力度,在对诈骗分子强化打击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对黑灰产人
员的打击、对失信人员的惩戒。近年来,《网络安全法》《关于办理电信网络诈骗等刑事案
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等法律法规相继出台,为打击针对老年人的诈骗提供了有力
武器。
很多针对老年群体的诈骗犯罪,都属于电信诈骗,老年群体获得信息的渠道较为单一,
对各种骗术了解不多,容易上当受骗。要加强联防联动,进一步推动电信运营商与互联网
公司、银行数据联动处置,以及失信用户数据共享。当发现老年人在短期内手机信息异常、
通话异常、银行账户异常等情况,相关单位应给予特别关注。每一个环节联起手、加把力,
才能帮老年人远离诈骗陷阱。推动技术创新,加大诈骗反制技术研究和态势监测预警,也
有助于遏制诈骗犯罪。推进电信网络实名制、用大数据建模对诈骗行为挖掘分析、智能识
别涉诈账号并及时中止交易……用好科技的力量,可以事半功倍地护佑老年人权益。
还有一项防诈举措不能忽视,就是为老年人提供“情感后盾”。家庭和子女,应主
动帮助老年人远离套路营销。除了向老年人多科普诈骗套路、多聊聊社会动态、多进行风
险提醒,还要关注老年人情感需求、思想心理状态。走入人生的暮年,对孤独的害怕、对
陪伴的向往、对健康的渴望,成为老年群体的主要期盼,也容易成为诈骗团伙牟取非法利
益的突破点。当推销假冒伪劣保健品的人天天上门嘘寒问暖,“比儿女都暖”,有的老年人
便心甘情愿地购买“三无”产品。
莫道桑榆晚,人间重晚晴。家人的关心帮助,可以有效帮老年人形成预防诈骗免疫力,
提升老年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帮老年人远离诈骗陷阱,需要不断完善养老服务,更好
满足老年群体的美好生活需要。每个人都会变老,让老年人不仅老有所养而且安心舒心,
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沉迷网游、染上赌瘾……年轻干部切莫因贪自毁
原创 沈逸林 人民日报评论
沉迷网游,为了虚拟世界的“存在感”疯狂敛财;染上赌瘾,为了网络赌博的“爽快
感”挪用公款;贪图享乐,为了物质消费的“虚荣感”以身试法……在近年来查处的贪腐
案件中,不乏一些原有大好前途的年轻干部的身影。令人惋惜之余,更让人叹息:为何要
自毁前程,走上贪腐“不归路”?
有办案人员梳理其中典型案例发现:从年龄上看,违纪违法低龄化程度加重,部分干
部参加工作没几年就开始犯案;从岗位上看,权力集中、资金密集的部门和岗位是涉案“重
灾区”;从结果上看,涉案资金经常挥霍一空,用于奢侈消费不在少数。可以说,对各种诱
惑缺乏免疫力,在权力漩涡中迷失自我,是少数年轻干部走上歧途的一大共性。
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在于信仰之基动摇、精神之钙缺失、思想之舵偏差。一些年轻
干部放松自我约束,不比奋斗比享乐,不比努力比投机,交“江湖朋友”,寻“经济基础”,
谋划“远大前程”,争取“更大进步”;有的年轻干部爱慕虚荣、炫富攀比,为此不惜监守
自盗、铤而走险。第一次收取礼品,第一次接受吃请,第一次侵吞公款,第一次权钱交易……
从不拘小节到丧失气节,胃口越来越大,欲望越陷越深,最终也就自甘堕落。
应该说,学历高、能力强、潜力大,是年轻干部的优势;思想活、理念新、善交流,
是年轻干部的特点。但反过来看,他们处于事业、生活的起步期,党性修养、社会阅历、
基层锻炼相对不足。正因如此,现实中有的年轻干部成为一些人处心积虑的“围猎对象”,
有的年轻人沦为一些人违法犯罪的“中间工具”。每一名年轻干部都需要对此保持清醒,“天
下没有免费的午餐”。那些别有用心之人、阿谀奉承之举,投入的是金钱,培养的是感情,
等待的却是利益。
对待年轻干部,既要厚爱,也要严管。根除腐败低龄化的现象,需要对症下药。比如,
年轻干部的问题线索一般不会隐藏特别深,一些行为的异样也早有迹可循。在组织层面,
各级党组织有必要针对年轻干部身上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咬耳扯袖”“红脸出汗”,及
时“踩一脚刹车”;在个人层面,年轻干部要有“检身若不及”的自觉,搞清楚哪些事情干
不得,哪些习气染不得,哪些地方去不得。无论如何,贪腐没有年龄之分,任何人任何时
候任何情况下都要不改其心、不移其志、不毁其节。有腐必反,有贪必肃,一查到底,绝
不姑息!这是最基本的态度,也是最负责的举措。
“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在今年 3 月初举行的中央党校(国家行
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语重心长:“年轻干部要时刻警醒自己,
培育积极健康的生活情趣,坚决抵制享乐主义、奢靡之风,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
本色。”在振翅欲飞的年纪,不被欲望所挟,不为名利所缚,年轻干部才能在广阔的天空扶
摇直上、迎风翱翔。
规范招聘平台,需自律更需严管
张向阳 人民日报评论
线上筛选信息、精准适配岗位,线上招聘平台运用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在求职
者和招聘者之间搭建信息共享的通道,极大提高了求职招聘的效率。如今,先到各大招聘
网站看一看,已经成为许多求职者与公司招聘负责人的习惯性选择。但近年来,本是几方
共赢的商业模式,却在部分招聘平台急功近利的影响下,引发了变形走样的问题。
今年央视“3·15”晚会上,一些招聘网站存在隐私泄漏、倒卖用户简历的问题被曝光。
除此之外,现实中还有一些应聘者被网上虚假招聘信息“拉”入“消费贷”“培训贷”甚至
传销骗局。鉴别难、维权不易,招聘平台的套路与“陷阱”,让许多人防不胜防。求职者的
需求何以变成一些人眼中的牟利工具,引发人们对互联网招聘平台发展的思考。
对于这些问题,招聘平台自身难辞其咎。比如,一些平台服务能力不足、管理措施不
到位,过于追求企业入驻流量,自动降低门槛,导致招聘信息泥沙俱下;一些平台对用户
隐私信息的保护意识缺位,将求职者信息“打包”贩卖,待价而沽。这些突出问题,给求
职者埋下风险隐患,侵害了用户权益乃至间接危害生命财产安全,一定程度上触碰了法律
红线。
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数字经济也是诚信经济。人们在互联网招聘平台上投出简历,
是基于其专业可靠优质的服务,以及带来的高效资源配置、快捷对接渠道。问题招聘平台
的不当行为,却直接损害着用户的信任,甚至让有的求职者“不敢再相信招聘网站了”。对
平台而言,一味逐利,无视责任,有悖于创立的初衷,最终损耗的也是自身竞争力和生存
空间。招聘平台理应认识到,只有用户信任才有前景可期,阻挡发展前行的不是市场竞争,
而是那些灰色产业链。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平台经济发展正处在关键时期,要着眼长远、兼顾当前,补
齐短板、强化弱项,营造创新环境,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推动平台经济规范健康持续发
展。作为平台经济的重要部分,互联网招聘平台的发展十分迅速。截至 2019 年底,全国共
有 3.96 万家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建立人力资源市场网站 1.5 万个,2019 年通过网络发布招
聘信息 4.04 亿条、发布求职信息 8.23 亿条。当前,互联网招聘平台形式多、数量多,市场
需求庞大,但发展越是火热,越需要警惕“成长中”的安全风险,对于暴露出的短板和问
题,更应及时给予规范和治理。
求职连着就业,事关千千万万劳动者的权益。作为互联网招聘平台企业,首先应清晰
认识到自己的责任边界,切实履行起网络安全保护义务,采取技术措施或者其他必要措施,
确保招聘服务网络、信息系统和用户信息安全。同时,更多从提升服务质量、满足用户需
求上下功夫,靠创新模式而不是一时流量去赢得市场青睐和认可。
推动招聘平台规范健康持续发展,“管”好也势在必行。除了严厉打击招聘违法行为,
相关部门应坚持问题导向,强化合作、精准施策,全方位规范平台服务行为,加强运用大
数据等技术,提升网络招聘服务监管精准化、智能化水平。加大监管和查处力度,规范好、
引导好招聘平台发展,让求职者放心、安心。
自今年 3 月 1 日起,人社部出台的《网络招聘服务管理规定》开始施行,对网络招聘
服务活动准入、服务规范、监督管理、法律责任等作出了明确规定。正值春季招聘季,更
好保障求职者合法权益,更好促进互联网招聘平台健康发展,助力就业,正当其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