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作文:人物精神个性怎样写出来?(附:作文指导及范文)
人物的精神个性是怎样写出来的?
新语文部编本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作文是“写出人物的精神”。看过很多老师
的指导,也听过一些老师的课,讲得真是很细啊!什么——
“要写出人物的精神,首先,可以抓住典型细节来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其次,
可以借助一些写作手法来加以突出、强调。如对比、衬托、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
合等,都可以起到提示和突显人物精神的作用。另外,还可以借助一些抒情、议论的
句子,对人物的精神品质进行点睛式的概括……”
“要写出人物的精神,首先要从肖像描写上去体现,通过动作描写、语言描写、
心理描写、议论抒情来展示……”
……
看过这些,你会发现所讲和课文中提示没区别,这些东西还用讲吗?
还有的讲解,让人感到你不说学生似乎还知道,你越说学生越如坠五里雾中了!
也难怪!时下,有多少语文老师会写文章啊?想一想:你见过你的老师发表的文章吗?
退一步想,发表文章难,那你见过他们写的下水作文吗?自己不会写,当然作文指导
也是乱弹琴了!教育部已经充分认识到了这些问题,指出教育改革,首先必须抓好教
师培训。
其实,我在很多文章中都指出过:“作文不难”,就是“发挥性情之自然”。
作文要写出人物个性,最重要的是选材,你在确定写谁的时候,首先想到他(她)
的精神个性。如果你写的人有精神个性,一切迎刃而解,至于你是写肖像、写心理、
侧面、正面……那只是手段。没有个性的人,你写了什么、怎么写也出不来个性!这就
像要得到一朵美丽的花,首先你要找到这朵美丽的花!至于是偷、抢、骗、想办法让
人家心甘情愿地给你......这些手段,在没有花的情况下,全没有意义!
我之所以批评一些老师的说法,就在于他们本末倒置。
下面我来教你怎样“写出人物的精神”来。
第一步,选择一个有精神个性的人作为你写作的对象(这一步最关键)!
导引:
人只要活着,就是有精神的!否则他们就已经是死人了,活着也是活的死人。当
然,作家臧克家早就写道:“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但是
你不论怎么说,大千世界都不缺乏有精神的人。如:我们生活里的“常有理”“惹不
起”“淘气包”“快乐猴”“阎王爷”“小傻瓜”“乐翻天”有个性、有精神的人太
多了!只要你关注精神个性,就一定有你写的人物。
第二步,想一想他们的这些个性都由哪些事体现出来的,把这事写出来!
导引:
人的精神,一定是你从他(她)所做的事中看出来的。比如“常有理”,一定有
没理占三分,甚至不讲理的事;“淘气包”一定做过淘气的事情,甚至经常做......
文章源于生活。要写好人物的精神个性,必须懂得抓住体现精神个性的事件,这是表
现人物精神个性的血肉。只有生动的事件才能让人物精神个性的表现血肉丰满。
第三步,感到这事不够特别生动、表现力不够特强,移用点他人的事或进行虚构
加工。
导引:
文章源于生活,但是又不照搬生活。作文是艺术,艺术往往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
活。也许你选择的有个性的人物他(她)所做的事不够生动、表现力不足,那么你完
全可以“张冠李戴”移用他人懂得事,或者通过想象联想虚构补充了。这样,作文中
人物精神个性的表现一定丰满,作文肯定生动。
第四步,写事时,重点写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
导引:
呵呵,俗话说看人要“听其言观其行”啊!文章源于生活。生活是这样,写作
文也不例外。要用事件表现人的精神个性,也必须得写好人物语言、动作。
按着上面这四步做,你写不出好作文,一定见鬼了!
请看例文:
那远远的云端
学生最爱给老师评头论足了。要是有个有点“特点”的老师往讲台上一站,同学会
相互挤眉弄眼。下课后,三三两两议个没完没了。记得刚进高二时,就有这样一位富有
“特色”的老师成了我们最有趣的议题。
上课前,有消息透漏:此人年过花甲,性格外向,喜怒无常……喜怒无常?我心
抽了一下。
“来了!”有人一声惊呼。只见一个老头从甬路那端缓缓“颠”来,教室顿时静
煞,一双双好奇的目光(原文是眼睛)齐刷刷地射向他:好一个醉仙人!走起路来噔
噔有声,两条手臂大幅度摆动,整个身子摇来晃去。上讲台了,嗬,满面红光,眉眼
灵动,精神矍铄!他略一扫视,带着余喘就哇啦哇啦讲课了。和新班学生见面不讲客
套也罢,总要讲上一串有趣的废话嘛!可他啥也不讲,真是……
第二天,关于“怪老头”的轶事便风传开了。别的都记不住了,只记得“小灵通”
说,当年她伯父听他讲课,这位老师曾经在讲台上背诵《孔雀东南飞》,背呀背呀,
禁不住潸然落泪,不能自己,直到悲恸咽住,才停下喘气。我们听后全都捧腹大笑,
真是滑稽得可爱。有趣的是,30 年后的今天,他又要向我们讲《孔雀东南飞》了,多
想看一看他泪挂两腮哟。
可等到了!他要我们先自行读注释,然后略讲解几句难句,接着便是范读。只见
他稍一酝酿,一次深呼吸,便沉下脸,小声地开始朗读起来。我发现好些同学都抿嘴
窃笑。是嘛,瞧他摇头晃脑,拖腔拉调,这是朗读吗?哦,这也许就叫“吟哦”吧!我
禁不住也想笑。可他似乎完全沉浸在课文的意境中。有些同学自觉没趣,便也捧起书
来听他读了。渐渐地,他越吟越带劲儿,越来越凄切,读到刘兰芝告别小姑时,只见
他不断地咽喉头,不像前边那般流畅有调了。听得出,他近乎沙哑酸涩的声音是理智
克制感情的结果。这时,默无声息的教室里,一张张面孔也都露出悲怆的神情来。我
不断咬着牙,不让泪水涌出。直到下课铃响,大家还是沉重得很,无人哗笑,无人追
跑。
上他的课,我总被他的感情所左右。他不是演员,但他情感的变化,却犹似春末
夏初那变幻莫测的云天。渐渐地,我也养成了带情朗读的习惯,读到好章段,我竟也
会旁若无人,忘乎所以。如今,细细琢磨一下他这种独特的教学方法,不禁深深赞叹。
我已深切领会了他的一句话:“读到有情时,文也通大半。”唉,说他喜怒无常,莫
非由此而生?
去年,我曾连获校、地、省作文比赛一等奖。那天早会时,全校师生集合在大操
场,校长将给我颁奖。忽然,他风风火火地闯进我们的队伍,一眼瞄住我,挤了过来,
没等我明白,他已把我拖出了队伍,郑重地教我:“一会儿你上台领奖,要先进三步,
双手接奖品,然后转身向全校师生亮一亮奖品,然后退后三步,看,像这样……”周
围的同学全都哗然大笑,他却充耳不闻,仍一本正经地为我做着木偶似的机械的师范
动作。我都是高三年级的学生了,又不是第一次上台领奖,真是个老古董!我虽不敢
笑,心里却埋怨他没事找事。可是说来也怪,在我短短的生活道路上,曾印下多少激
动人心的绚丽画面:在万人歌咏大会上,我的手风琴演奏曾赢得如雷的掌声;在长沙省
委礼堂,我郑重地接过省委书记颁发的奖状;也曾像一颗小明星,荣幸地和名作家一
起游山玩水,一起留影,一起上电视……然而那些画面随着时间的流逝都渐渐淡漠了,
偏偏只有他为我做木偶似的机械的动作的场面不时地在我脑幕里映现,而且越来越清
晰,每次都使我感受到了一种暖乎乎地、特殊的爱。
在我的记忆中,他只有一次对我发脾气。我读高三,学校成立文学社,他当顾问。
那天,他兴冲冲地摇进教室来,眯着眼笑着告诉我:“你被选为社长!”我立即本能
地红着脸,照中国人的传统习惯婉言推诿一番。没料到,他的脸立即露出愠色,严肃
地盯着我:“你以为韬光养晦,隐藏才华是谦虚,是美德吗?不,现在观念变了,有才
不漏,还不如毛遂……当社长算什么?你应该向大家拍胸脯,公开宣布,我得几个奖
算什么?我还要得更多的大奖,我——”我浑身发烫,借口溜了。
你说他是老古董吗?这种新思想至今我还难于接受呢!然而暗地里这些话却像一
团火,在我心中燃烧着,越燃越旺。眼前摆着的是好几张获奖证书、奖状。抽屉里,
放着复旦大学的免试录取通知书。我抬起头,望着窗外云天,呀,老师就站在那远远
的云端,又在向我教训道:“得几个奖算什么?我还要得更多的大奖!”
分析:
这绝对是一篇上乘的文章!人物精神个性极其突出!作者写得极其自然!老师
的“古怪”“思想的超前”“育人的认真”,学生的活泼、调皮、可爱,跃然纸上。
这些个性由什么体现出来的?
第一,选择的人物有精神个性——文章开头就说了:人物是“怪老头”,是一
位富有“特色”的“喜怒无常”老师。
第二,选择的事表现力强——走路像一个醉仙人;和新班学生见面不讲客套,
直接讲课;动情的朗诵《孔雀东南飞》和讲课让本来调皮想欣赏老师“泪挂两腮”的
学生“一张张面孔也都露出悲怆的神情来”;认真严肃地给“我”示范上台领奖的动
作;有新思想,指责“我”的推诿,不出头。这些事,没有一件不是表现老师有精神
个性的。至于这些事是否都是这位老师的,有无虚构补充,真得说是“天知地知你知
我知”,反正事件极有表现力。
第三,作者所写的人物以及所写的生活情境多么生动!这不能不承认多做描写、
语言描写抓得好。
写学生,我极其欣赏“挤眉弄眼”,这个词很一般,但是用到文中,学生“活
泼”调皮跃然纸上,根源何处?人物动作抓得好啊!还有“我心抽了一下”,一个“抽”
字写出了万般紧张、惧怕。“来了!”这一声“惊呼”,把同学们对老师的关注、渴
望,表现得淋漓尽致。
写老师,走路的“颠”,活画出了人物个性;“不断地咽喉头”是老师动情的写
照;“风风火火地闯进我们的队伍,一眼瞄住我,挤了过来,没等我明白,他已把我
拖出了队伍,郑重地教我”这“木偶似的机械的师范动作”,以及语言“一会儿你上
台领奖,要先进三步,双手接奖品,然后转身向全校师生亮一亮奖品,然后退后三步,
看,像这样……”“你以为韬光养晦,隐藏才华是谦虚,是美德吗?……”同样是老师
精神个性、育人尽心的最好表现。
这篇文章的人物写得精神个性突出,表现得饱满,服不服?赞佩不赞佩?这些得
来全部不费功夫的原因是选材好,人物有个性,写作时抓住了人物个性的动作和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