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新高考)高三大题优练 信息类文本阅读(三)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1届(新高考)高三大题优练 信息类文本阅读(三)

ID:674352

大小:53.03 KB

页数:16页

时间:2021-04-16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21 届(新高考)高三大题优练 信息类文本阅读(三) 优 选 例 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 多年来,网络文学从蹒跚学步到健步前行,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丰富了读者的精神文化生活、 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推动了中华文化走出去,已经成为新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新时代的来临,网络文学行业坚定初心、锐意进取,在守正创新中,从内容创作到商业模式全面探索网络文 学健康蓬勃发展之路。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勇于回答时代课题。2012 年以来,中国网络文学读者规模以年均超过 10%的增速不断 壮大,用户规模已达 4.3 亿。作为一种精神文化产品,网络文学依托便利的传播条件,内提素质、外树形象, 已成为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因此,网络文学行业要牢牢树立以 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和发展方向,通过讲述精彩的故事、展现鲜活的语言、塑造丰满的形象,使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观浸润在作品中,让读者感悟、认同社会主流价值。 坚持加强现实题材创作,反映时代精神。《2018 中国网络文学发展报告》显示,在 2442 万部各类题材网 络文学作品中,现实题材作品已超过六成,同比增长 24%,一批反映创新创业、社区管理、精准扶贫、物流快 递、山村支教的现实题材作品脱颖而出,主题格调、内容质量以及社会效益均有明显提升,并产生出一批既反 映现实生活又体现网络文学节奏与特色的优秀作品,实现了表现形式与作品选题的双重突破。 今年,网络文学平台纷纷推出现实题材征文大赛,在“庆祝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现实题材主题征文大赛 中,就涌现出《旷世烟火》《无字江山》《天梯》《俗艺大师》等多部优秀作品,此外,网站从推荐位到稿费也 都向现实题材作品倾斜,不但将很多网络文学作者引向现实题材作品创作,也吸引了不少传统作家加盟。 (摘编王小书《守正创新,探索网络文学健康发展之路》) 材料二: 中国网络文学自诞生起便与优秀传统文化有深切渊源。在其发轫之初,一些网络文学作品就是模仿经典或 戏仿名作的文字,一些早期作者,也是在文学经典指引下,一步步走进网络文学园地。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佳作名篇如浩宇繁星,众多启迪思想、温润心灵、陶冶人生的典范之作, 既是文学创作技巧的取法宝库,也是作家灵感的不竭源泉。通过化用和改造的方式致敬经典作品,是网络文学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如莲青漪的《狼毫小笔》,模仿唐诗宋词情韵兼备,描绘名胜古迹形神俱 足,演绎历史传说袭故弥新,广受读者喜爱,这类清新雅丽、古意悠悠的作品,大都直接受益于经典的熏陶或 名作的浸染。古风小说《绾青丝》大量引用唐宋诗词,颇有“清词丽句必为邻”的意味。小说中《咏柳》《问 刘十九》《水调歌头》《卜算子·咏梅》《一剪梅》等名篇起到烘托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还原和再造传统文化中的经典意境,也是网络文学的典型创作模式。纵观当红的网络文学作品,往往营造 一种古雅和精致的意境,表现出对民族审美传统和优秀传统美德的追慕和认同。如《琅琊榜》《鹤唳华亭》等 轰动一时的作品,从小说文本到影视改编都表现突出。这些作品的成功固然各有原因,但有一点大致相同,那 就是原作者大多是酷爱古典文学的人。他们对诗经楚辞、汉魏乐府、唐宋诗词中经典意境的巧妙借用和转化, 让雅好此道的读者爱不释手。 一些网络文学作品则着力发掘中国传统哲学、传统神话的现代价值,以全新网络文学形态进行演绎和创新。 (摘编自陈定家《网络文学:开掘宝贵资源打造精品力作》) 材料三: 近年来,网络文学在我国蓬勃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盗版行为的侵害。据有关统计,2018 年我国网络文 学因盗版造成的损失高达 58.3 亿元。打击各种盗版平台花样百出的侵权行为,成为网络文学发展壮大的重要 前提。 与已经在正版化道路上取得很大进展的网络视频和网络音乐相比,网络文学的盗版难题显得格外突出。这 既与文字作品本身的特性有关,也与新技术发展带来的挑战有关。 相比视频和音乐作品,文字作品的存储空间特别小,即使是长达数百万字的作品,也只有几百个千字节(KB)。 文字作品对服务器和带宽的要求也极低,盗版者只需租用一台小型服务器就能下载成千上万部作品。尤其是随 着移动阅读的兴起,盗版网络文学聚合类 APP 应用的监管难度显著增大。门槛低、获利大、打击难,网文盗版 现象因此比较严重。行政、司法和社会多管齐下、形成合力,是打击侵权盗版的有效途径,其中司法保护尤为 重要。实践中,许多权利人即使赢得了诉讼,所获赔偿也难以填平损失。按照现行有关法规,在权利人的实际 损失难以确定的情况下,侵犯著作权的最高赔偿金额为 50 万元。和权利人的损失相比,与不法分子的违法所 得相比,这一赔偿标准明显不够。 打击侵权盗版,需要完善版权保护制度体系。当前,网络文学已成为诸多文化创意产业的源头,创造的价 值越来越大,侵权盗版所造成的损失也水涨船高。如果不从立法层面加大处罚力度,考虑引入惩罚性赔偿措施, 将不足以对不法分子构成威慑。除此之外,也应从制度上鼓励创新、激发原创动力,推动优秀作品创作生产; 创新版权治理模式,建立协同治理联动机制;推动版权信息共享,促进交易平台透明化等等。 (摘编自张贺《合力打击网络文学盗版行为》)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网络文学在迅速发展中,守正创新,目前已经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成为新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B.中国网络文学注重汲取传统文化的精髓,早期的网络文学作者就是在模仿文学经典中走进文学园地的。 C.网络文学面临侵权盗版行为的侵害,损失严重,目前侵权盗版难题无法破解,网络文学发展遭受重创。 D.材料一倡导网络文学要凸显时代性,材料二则倡导网络文学要开掘古典资源,二者针锋相对,观点迥然不 同。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中国网络文学拥有不断壮大的读者规模和便利的传播条件,内外兼修,已成为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 B.2018 年我国现实题材网络文学作品数量占比超过半数,优秀作品实现了表现形式与选题的双重突破。 C.古风小说《绾青丝》大量引用优美的唐诗宋词,既丰富了语言的表达意味,又烘托了人物形象,推动了情 节发展。 D.《琅琊榜》等作品之所以轰动一时,主要是因为这些作品发掘了中国传统哲学、传统神话的现代价值。 3.下列说法中,与材料三内容不一致的一项是(3 分)( ) A.在数字音乐、网络视频等领域的版权问题已经有所改善的时候,网络文学领域却成了盗版的“重灾区”。 B.在融媒体环境下,侵权主体非常分散,作品被侵权后,往往在各平台上铺天盖地出现,难以找到侵权源头。 C.打击侵权盗版行为主要靠行业自律,在网络文学行业内部,建立畅通、健全、良性的沟通环境是关键。 D.如果盗版问题得到有效解决,那么网络作家著作权会得到很好保护,网络文学创造的价值也会更加巨大。 4.请简要概括材料三的论证思路和主要论证方法。(4 分) 5.网络文学应该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6 分) 模 拟 优 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国山水画可谓中国人情思中最为厚重的沉淀。历代山水画家在画面中充分表现笔墨气韵的同时,更注重 意境美。意境是艺术的灵魂。我们欣赏画时,时常为其内含的艺术魅力所吸引,为画外之意、弦外之情所陶冶、 所感染,这就是意境美的作用。 中国山水画的空灵之美,是山水画艺术的主要审美趣味形式。空灵之空为静,为虚,为无;空灵之灵为灵 气,为实,为有。空和灵是对立统一的。宋代马远的《寒江独钓图》中,茫茫寒江,一叶孤舟,渔翁独坐,钓 丝飘浮,微波之外,皆是空白,营造出一种空灵、深远、简淡的意境。空灵之美一方面使画家在意境构成上获 得了充分的主动权,打破了特定时空中客观物象的局限,另一方面也给欣赏者提供了广阔的艺术想象的天地, 使作品中的有限的空间和形象蕴含着无限的大千世界和丰富的思想内容。 中国山水画的外象之美不仅表现在画作本身,也包括画作以外的无限性,即“画外有画”。正如美学大师 宗白华所说:“中国绘画所表现的精神是深沉静默地与这无限的自然、无限的太空浑然融化,体合为一。”山水 画是一种哲理的最高境界,它不追求繁芜的世界,而是追求自然与人文的完美统一,是一种摆脱世俗的精神追 求。从元朝的倪瓒,明清时期的石涛、董其昌等的山水画中我们所看到的不只是绘画的语言符号,更重要的是 画家内在的精神追求。 中国山水画的诗意之美,是中国绘画历来所提倡的。不论是《春山烟雨》还是《春浦帆归》,只看画题, 就会觉得诗意盎然。诗意之美丰富了中国山水画的美学意境。真正山水画中的诗境,体现在画的构思、章法、 形象、色彩的诗化,诗情与画意交融。中国山水画中所具有的那种空灵美、外象美、诗意美的意境既是画家创 造的终点,又是观者再创造的起点。 (选自颜景龙《中国山水画的意境美》,有删改) 材料二: 田园中的诗意栖居是中国人最早的乌托邦理想,“田园综合体”则是当下的一个热词。 人们回归田园的渴望,是对工业社会和现代性的平衡,是传统文化在现代文明中的再次和重新定位,是传 统生活方式重建自我认同的努力。钱穆先生曾言,乡村代表着自然、孤独与安定,而城市则代表着文化、人群 与活动,乡里人终需走进都市,城市人终需回归乡村,乡村与城市需要各自的智慧。在城市化的进程中,人与 自然渐行渐远,在众声喧嚣中心生浮躁。于是便产生到乡村放松一下的需要,与大自然亲近以调整心绪。 现代田因不仅仅是城市人寻觅的桃花源,是乡村里走出来的人们留得住的乡愁和回得去的故土,更是乡里 人日日在其中生活劳作的家园。近年的新农村建设中,乡村生活逐渐实现现代化,然而由于配套设施和服务跟 不上,垃圾处理难,过度商业化、货币化,精神生活空虚等许多负面后果也凸显出来。“田园综合体”是探索 “就地城镇化”的新方向,不仅要着眼于教育、医疗、社保、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均衡化,更要通盘考虑现代田 园的社会和文化建设,创造新型田园社区和田园生活。 一些地区对农业的丰富内涵、特性与作用认识不足,只重视农业的经济功能,却忽略了农业的多功能作用, 特别是文化和社会建设方面的作用。“田园综合体”之“综合”即着眼于此。宋代大儒程颢曾言,“观鸡雏可以 知仁”。农事活动——饲养牲畜与种植庄稼都是一样,它的对象是活物,是整个的、生动而有活趣的,容易养 成疏阔自然的心性,乡村也有了从容的社会风气。 中国农耕文化传统中形成的伦理与美德在现代城市已不多见,而在许多乡村却仍是“萧鼓追随春社近,衣 冠简朴古风存”。正所谓“礼失而求诸野”,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让乡风美俗滋养世人,正是发展“田 园综合体”的题中应有之义。 (节选自《光明日报》张源《挖掘传统田园的特有魅力》,有删改) 材料三: “心”,包括志、意、情等在内,在不同情况下有不同的含义,但基本上一个意思,是中国传统哲学、文 艺理论的重要范畴,无论是书法、音乐、绘画、舞蹈还是诗歌,中国艺术基本都是从“心”字出发。 西汉文学家扬雄在《扬子法言》中提出“书,心画也”。他当初所说的“书”,原本指书籍。但后人以书法 解释“心画”,已被普遍认可,可表达为人的“心灵活动的轨迹”。 在心为志,发言为诗。诗是中国人的人文心胸,主要用来表达情感。有些诗虽格律正确,却缺少真情实感; 有些诗看似华丽规整,却是套用前人陈词,或是胡乱堆砌词语,令人读之无味。 反之,有些诗虽不工整,但自有情怀真意,令人回味无穷。据传宋代诗人潘大临一日见窗外雨打秋林,风 涛阵阵,遂诗兴大发,写下“满城风雨近重阳”。这句诗刚落笔,突然被收租人打断兴味,无以为继。所以只 要不做作,抒真情,明其志,即便没有名篇传世,也不失为一名合格的诗人。 中国画讲求形神兼备,早期重形。如《尔雅》所云:“画,形也。”西班牙画家毕加索首说,“我花了四年 时间画得像拉斐尔一样,但用一生的时间,才能像孩子一样画画”。可见,中外艺术传统虽有差别,但亦有共 通之处。即以“有意味的形式”来说,形是直觉可视的,但必须有意味。 情,乐本情性。古人曾说,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有一天,我吃早饭时,看到报纸上有句话,“嗓门大的 人不见得会唱歌”。我认为这话说得很对。有的人嗓门很大,唱歌却跑调,徒有“声”而没有“乐”。或说那“声” 本来就缺少美的素质。从声到音再到乐的过程,需要无数次的规范化和美化,最终抒发情性才足以动人。 “写心”是中华民族悠久的艺术传统。当下我们要“写心”,就要发挥创作中的主观能动作用。“心”应该 是天赋、精力和体验的积累,只有不断学习、行动、体会,才能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人格力量和独立个性, 最终才能达到“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境界。 (节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外象之美指画家通过绘画语言符号所体现出来的内在的精神追求,表现在画作外。 B.诗意美指画中有诗意,体现于画题,题诗,画的构思、章法、形象、色彩的诗化等。 C.历代山水画家都注重意境美而轻视笔墨气韵,是因为意境才是灵魂,是魅力所在。 D.空灵美打破了时空,使画家获得了想象空间,使欣赏者在意境构成上取得了主动权。 2.根据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在城市化进程中,人与自然渐行渐远,人们容易产生到乡村去,与大自然亲近的愿望。 B.现实中,乡村建设凸显出垃圾处理难,过度商业化、货币化,精神生活空虚等负面后果。 C.“田园综合体”体现了“就地城镇化”的新趋势,它致力于创造新型田园社区和田园生活。 D.传统文化的伦理美德在现代城市已销声匿迹,而在乡村仍是可贵的“衣冠简朴古风存”。 3.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材料一采用举例论证和引用论证等论证方法,阐述了中国山水画意境美的三个方面。 B.材料一指出“空”和“灵”是对立统一的,并以《寒江独钓图》为实例进行了论证。 C.材料二综合采用引证、对比论证、假设论证、事实论证等方法,不仅论据丰富,而且论证有力。 D.材料二在阐释“田园综合体”的意义时,从“礼失而求诸野”的角度,阐释了乡风美俗的滋养作用。 4.材料三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4 分) 5.在当代城市文明中,传统田园是否还有深厚的魅力?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6 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书院楹联多含导化性情、启迪智慧之意蕴,也是儒家文化在书院中最直接的体现。江西白鹿洞书院楹联曰: “泉石可人,烟霞友(老)我;青山傍屋,绿树盈门。”朱熹评此地“无市井之喧,有泉石之胜,真群居讲学、 遁迹著书之所”“择胜地、立精舍,以为群居读书之所”,书院这种选址观念主要是受到儒家“天人合一”“天 人感应”思想的影响,即顺应天道,以求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同时,儒家学派认为,自然山水具有某种 与人的精神品质相类似的形式结构,具有德化的作用。①“萦回水抱中和气,平远山如蕴藉人。”(凤凰山敷文 书院联)中和、蕴藉正是儒家对人的涵养所要求的一种极高境地。书院的创立者大多认为,书院培养人才的目 的并非仕途经济,亦非文思辦才,而是实现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即一方面提高自身道 德修养;另一方面传播道业,济世救民。②正如朱熹在《白鹿洞书院揭示》的《跋》中所言:“窃观古者圣贤 所以教人为学之意,莫非使之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己及人,非徒欲其务记览,为辞章,以钓声名、取 利禄而已。”东林书院有著名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摘编自冯刚、田昀相关论文) 材料二: 主持人(《光明日报》智库问答专栏记者):历史上,书院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地方,也是思想、文化、 观念交流碰撞的地方,可以说是名家大儒荟萃,群星竞相闪耀。历史上的传统书院缘何有这么大的吸引力,这 给现代教育带来哪些启发? 肖永明(湖南大学岳麓书院院长):传统书院带给现代教育很多启发。在千余年的发展过程中,书院形成 了独特的教育宗旨和人才培养理念。无论是在自然环境的选择、人文环境的营造方面,还是在教育内容、组织 管理方式、教学形式方面,传统书院都留下了宝贵的经验。例如,传统书院教育追求“求学”与“求道”相统 一,重视培养学生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将道德情操、健全人格、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 传统书院教育师生关系密切,教师的高尚人格对学生产生吸引力、感召力,学生与教师朝夕相处,深受其影响 和感染;传统书院教育提倡自由讲学、自由研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经常切磋商榷、质疑问难;传统书院教 育尊重学生禀赋、个性差异,注意因材施教。 主持人:清末时期,传统书院为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纷纷转化为新式学堂。历经沧桑后,如今得以完整 保存的书院可谓凤毛麟角。进入新时代,存世的书院应该更好地融入和服务现代社会、培养现代人才,可是该 如何打造“活的书院”呢? 吴国富(白鹿洞书院文化研究所副所长):打造“活的书院”,必须认真总结历史上的经验教训。书院教育 应当以儒家经典为核心,以积极入世、承担社会责任为主体精神,若背离这一主体精神,就不能称之为书院教 育。知行合一,知与行良性互动、互相促进,是衡量书院教育效果的主要指标。能知不能行,或按照刻板的教 条去行为,都无法取得真正的效果。总之,针对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进行专门教育,在学习经典的过程中,结 合社会实践,不断进行反思、反省,③不做“两脚书橱”式的人,不做“嘴长手短”的人,不站在旁观者的立 场做社会的“看客”“说客”,以内化于心的人文素养为根本,才能取得实际效果,才能使受教育者成为现代社 会喜欢和接纳的人才。当现代社会和书院建立不可或缺的联系时,书院就能“浴火重生”了。 主持人:书院千年,为中国文脉传承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千年之后再回望,书院留给我们很多宝贵的 财富,我们如何更好地传承书院文化和书院精神?在推动现代文化繁荣发展中,书院可以提供哪些力量? 肖永明:在人才培养方面,应当努力挖掘传统书院教育资源,从中汲取智慧,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总结 出一套兼具传统书院教育与现代教育之长的人才培养模式,为中国教育的健康发展提供启示与借鉴。在学术创 新方面,应当弘扬历代书院先贤的创新精神,发挥书院的独特优势,致力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的发掘和现 代价值的研究,为学界奉献具有原创性的高端学术成果,以学术创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在 文化传播方面,应当利用当代最先进的传媒手段,充分体现书院的文化传播、社会教化功能,在传统文化的传 播、普及、弘扬方面发挥引领作用。 (摘编自《光明日报》“书院文化传千年”系列报道) 材料三: 谈剑桥,可从不同的角度与观点着眼,就教育制度来说,剑桥的特色是她的书院制。剑桥大学不止是一大 群“学部”的组合,更是一大群“书院”的结合。她是一个由书院结合而成的联邦团体,故剑桥亦称为“书院 式的剑桥”。剑桥现在共有 30 个学院。最老的圣彼得书院已经有七百年的高寿,最新的罗宾逊书院则刚刚诞生 不久。30 个书院,有 30 种风格,30 种情调。从伦敦去剑桥,你心目中只有一个剑桥大学,但到了剑桥,你只 看到一个个书院。④诚然,书院是剑桥的灵魂,讲剑桥不讲书院,就像讲《王子复仇记》漏了丹麦王子。 我们看到现代大学越来越向“综集大学”趋进,学术日益专化,人际关系日渐疏离,教育与生活裂为两橛。 剑桥书院重视居息一堂,重视生活性情之陶冶与知性之启发,实值得借镜取鉴。剑桥书院制是成长的,不是创 造的。刻意模仿,大可不必,亦难有功,但如能取其精神,配合本土社会文化而模铸之,则宜为有心于大学教 育者所深思。 (选自金耀基《剑桥书院制的特色》) 6.下面有关我国古代书院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选址多为风景优美之地,将自然美纳人书院之中,使之成为道德教化的一部分。 B.精心营造人文环境,寓教化于生活之中,楹联文化就直接体现了书院的儒家文化。 C.教育上“学”“道”统一,仕途经济、文思辩才与传道济民、担当天下不分伯仲。 D.教师中有学范德高的大儒,引领、感召学生,学术上师生常切磋商榷,质疑问难。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省肖永明和金耀基都认为,书院可以带给现代大学教有很多启发,如书院的教育宗旨、人才培养理念、教 育方式等可用来改善现代教育。 B.吴国富认为,只要以“知行合一,知与行良性互动,相互促进”来衡量书院教育效果,就能在新时代打造 “活的书院”。 C.肖永明认为,我们应该学习传统书院人才培养智慧、学术创新精神、文化传播手段,以更好地推动当代文 化繁荣发展。 D.金耀基认为,现代大学向“综集大学”趋进,导致了学术专化,人际关系日渐疏离,教育与生活裂为两橛 等问题出现。 8.根据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三个访谈问题经过精心设计,紧密围绕“传统书院”和“现代”两个关键词,不枝不蔓,并且有其内在逻 辑的连贯性。 B.三个开放式问题给予受访者较高的作答自由,但主持人抛出问题前的表述中掺杂了太多个人主观判断,会 限制受访者。 C.主持人在提问时使用了“传道授业解惑”“名家大儒荟萃”“缘何”“凤毛麟角”这样典雅的语言,符合受访 者身份。 D.主持人在第二次提问时,使用了“活的书院”这样生动形象的表述,既切合谈话主题,又激发了受访者畅 谈的兴致。 9.请从四处画线语句中任选两处分析其论证方法,写清标号,简要作答。(4 分) 10.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依据上述三则材料,对这些现代大学教育与“书院制”结合的现实案例进行简 要点评。(6 分) 千年“岳麓书院”一直在湖南大学“弦歌不绝”;2014 年,香港中文大学、台湾清华大学、台湾政治大学、 复旦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7 所高校在京发起成立亚太高校书院联盟;2016 年 9 月 10 日,中美合作成立的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举行开学典礼,迎接来自全球 31 个国家的 110 名学者。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当科学家们放弃现有理论而支持一种新的理论时,我们该做如何解释?最新的科学理论在客观性上是否就 比先前的更好?大多数关于这些问题的现代讨论都源于美国科学哲学家托马斯·库恩的一部著作——《科学革 命的结构》,它无疑是过去几十年中最有影响的科学哲学著作。 库恩是一位训练有素的科学史家,他尤其对科学革命感兴趣,每一次革命都导致了科学世界观的根本变化, 一系列现存的思想被另一些完全不同的思想所推翻。 当然,科学革命还是相对较少地发生的——大多数时间任何特定的科学都不处于革命状态。库恩创设了“常 规科学”这一术语,来描述当科学家所属的学科没有经历革命性的变化时他们所从事的每天平常的科学活动。 库恩对常规科学进行解释的核心概念是范式,一个范式就是对科学的总体观点——联结科学共同体并且允许常 规科学发生的一系列共享的假设、信念和价值观。 按照库恩的观点,常规科学主要是一种解惑的活动。无论一个范式多么成功,它都将遇到特定的困难—— 那些它无法涵盖的现象、理论预见和实验事实之间龃龉,等等。常规科学家的工作就是试图消除这些较小的困 惑,同时使得对范式的改变尽可能少。最重要的是,库恩强调常规科学家并不试图检验范式。如果一位常规科 学家得到了一个有悖于范式的实验结果,她通常会假定实验方法有误,而不认为是范式错了。 常规科学的时期一般能持续几十年,有时甚至是几个世纪。在此期间科学家们逐渐地阐释范式,解答越来 越多的困惑,扩大范式的适用范围,等等。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出现了反常——那些不论常规科学家们如何 努力都无法与范式的理论假设相一致的现象。当反常累积得越来越多时,一种逐渐增强的危机感就笼罩着科学 共同体。对既存范式的信心瓦解了,常规科学的进程也暂时趋停。这标志着库恩所说的“革命的科学”时期的 开始。在此时期,主要的科学观念都处于公开竞争的地位。各种对旧范式的替代方案被提出,最终,一种新的 范式就被确立。大约需要一代人的时间,科学共同体的所有成员都转而信奉新范式——这标志着科学革命的完 成。 来自科学史上大量的例子恰好符合库恩的概括。例如,当我们考察从托勒密到哥白尼的天文学变化,或从 牛顿到爱因斯坦的物理学变化时,库恩关于旧范式怎样被新范式取代的解释相当准确地得以适用。也有一些科 学革命并非如此精准地符合库恩模型,例如近来生物学上的分子革命。然而尽管如此,大多数人都赞同,库恩 对于科学史的描述蕴含着重要的价值。 为什么库恩的思想能引起如此的风暴?因为除了对科学史纯粹的陈述外,库恩还提出了一些相当有争议的 哲学命题。库恩认为,接受一种新的范式是科学家出于信念的一种特定行为。如果一种特定的范式拥有强有力 的倡导者,它就更有可能赢得广泛的认同。库恩对于范式转换的解释,似乎很难与实证主义者眼中作为一种客 观、理性活动的科学相容。一位评论者写道,按照库恩的解释,科学中的理论选择就是“群众心理学的事”。 (摘编自萨米尔·奥卡沙《科学哲学》) 材料二: 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系统地提出了他关于科学发展的动态模式,该书引起了广泛的注意和激烈的争论。 库恩的科学哲学观点,在认识论方面存在着严重的错误,这主要表现在承认知识的相对性时,却否认了科 学的客观真理性,从而陷入相对主义。在库恩看来,科学范式不是关于客观世界的真理性的知识,而是科学家 集团在不同的社会条件和心理条件下的信念、约定的规则、方法。这只是科学家集团所共同使用的工具,即一 种用以解除科学难题的工具,并没有什么客观真理性可言,不同范式没有什么真理与谬误之分。在《科学革命 的结构》最后一章,他写道:“为了更加精确,我们也许必须放弃这种明显的或含蓄的观念,规范的改变使科 学家和向他们学习的那些人越来越接近真理。” 在库恩看来,由于不同科学共同体中的范式不同,他们心目中的世界也就不同;知觉的变化是随着范式的 不同而不同的。他说:“两组科学家在不同的世界里实践着,当他们从相同的问题出发按相同的方向看时,看 到的是不同的东西。而且那不是说他们能看到他们喜欢的任何东西。两个都在看这个世界,而且他们所看到的 东西并役有改变。但是在某些领域里他们看到了不同的东西,而且他们是在不同的相互关系中去看这些东西。” 可见,库恩把认识限制在主观经验的范围内。他所说的拥护不同规范的科学家们生活在不同的世界,并不是反 映客观世界,而是科学家们主观约定的世界,这就远离了唯物主义,而陷入了约定主义。 (摘编自李国秀《评库恩的》) 11.下列对材料中库恩提出的“范式”概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常规科学家笃信既存范式的合理性,他们“解惑”是为了阐释范式,而非检验范式。 B.天文和物理学界的科学发展逐一印证了范式理论,但生物学界的分子革命是个例外。 C.范式理论提供了关于科学如何演变、发展的独特理解,某种程度上刷新了科学史。 D.范式理论尽管在全球有广泛持久的影响,但其核心观点的科学性也一直饱受争议。 1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库恩认为分别信奉牛顿和爱因斯坦的两位物理学家会因范式不同而缺乏共识。 B.材料一结尾提到的“群众心理学的事”与材料二对库恩的批评有不谋而合之处。 C.材料二通过对库恩原文的引用,论证其学说陷入了相对主义和约定主义的误区。 D.库恩的研究借用了哲学的方法,因此其影响也主要在哲学界,材料二即是反映。 13.综合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库恩认为,科学家们放弃现有的理论而支持一种新的理论时,其态度未必是理性的。 B.科学革命会带来世界观的根本变化,而常规科学对于人类文明进步的意义关系不大。 C.新范式要被普遍接受,关键在于拥有一位强有力的倡导者,并对其他科学家构成压力。 D.库恩的科学史可以描述为常规科学和科学革命交替,推动科学向更高程度发展的过程。 14.请结合材料一,概括库恩范式学说中科学革命的过程。(4 分) 15.库恩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中说:“在革命以前科学界中的鸭子,在革命以后成了兔子。”请结合材料,谈 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 分) 参考答案 优 选 例 题 【答案】1.A 2.D 3.C 4.文章首先提出问题,并亮明观点:打击各种侵权行为,是网络文学发展壮大的重要前提。然后分析问题, 分析网络文学盗版现象严重的原因;最后解决问题,指出打击网络文学盗版的有效途径。文章运用了对比论证 和例证法。 5.①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浸润在作品中,让读者感悟、认同社会主流价值;②加强现 实题材创作,反映时代精神,提升主题格调、内容质量以及社会效益;③通过多种方式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发 掘古典的现代价值,以全新形态进行演绎和创新;④多措并举,合力打击网络文学盗版行为。 【解析】1.本题考查考生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 C 级。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 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 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等。B 项,“早期的网络文学作者就是在模仿文学经典中走进文学园地的”以 偏概全,原文是“在其发轫之初,一些网络文学作品就是模仿经典或戏仿名作的文字,一些早期作者,也是在 文学经典指引下,一步步走进网络文学园地”,注意是“一些早期作者”;C 项,“目前侵权盗版难题无法破解” 曲解文意,原文有“行政、司法和社会多管齐下、形成合力,是打击侵权盗版的有效途径,其中司法保护尤为 重要”,可见打击有难度,并非无法破解;D 项,“材料一”是说网络文学的发展离不开对现实的关注,“材料 二”是说网络文学借鉴传统和经典文化打造精品;“材料一”与“材料二”从不同角度论述问题,观点并非针 锋相对。故选 A。 2.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 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 心。D 项,“主要是因为这些作品发掘了中国传统哲学、传统神话的现代价值”错,《琅琊榜》等作品轰动一时, 主要是因为“营造一种古雅和精致的意境,表现出对民族审美传统和优秀传统美德的追慕和认同”。故选 D。 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和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 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C 项,“打击侵权盗 版行为主要靠行业自律”不符合材料三的内容,原文说“行政、司法和社会多管齐下、形成合力,是打击侵权 盗版的有效途径,其中司法保护尤为重要”。故选 C。 4.本题考查梳理文本结构,分析论证思路和论证方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要先给题干要求的文段划 分层次、概括层意,然后分析论证思路,再看其中用到的论证方法。题目是,请简要概括材料三的论证思路和 主要论证方法。材料三共有四段。第一段有三句话。第一句提出当前存在的问题“近年来,网络文学在我国蓬 勃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盗版行为的侵害”;第二句是举出例子,特别是具体数字对第一句加以论证;第三句 提出观点“打击各种盗版平台花样百出的侵权行为,成为网络文学发展壮大的重要前提”。可见此段是提出问 题,并亮明观点,采用了举例论证。第二段共两句话。“网络文学的盗版难题显得格外突出。这既与文字作品 本身的特性有关,也与新技术发展带来的挑战有关”主要是分析网络文学盗版现象严重的原因。“与已经在正 版化道路上取得很大进展的网络视频和网络音乐相比”这是采用了对比论证。第三段应当分为两层。第一层从 开头到“门槛低、获利大、打击难,网文盗版现象因此比较严重”,这一层是紧承第二段,具体分析网络文学 盗版现象严重的原因;第二层从“行政、司法和社会多管齐下、形成合力,是打击侵权盗版的有效途径,其中 司法保护尤为重要”到结尾,是在谈打击网络文学盗版的有效途径。“相比视频和音乐作品……”这一段也是 采用对比论证。第四段中心句是“打击侵权盗版,需要完善版权保护制度体系”,这也是在说打击网络文学盗 版的有效途径。据此可总结出:文章首先提出问题,并亮明观点:打击各种侵权行为,是网络文学发展壮大的 重要前提。然后分析问题,分析网络文学盗版现象严重的原因;最后解决问题,指出打击网络文学盗版的有效 途径。文章运用了对比论证和例证法。 5.本题考查对文章信息的整合和对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其次确定答 题区间,第三要勾画出相关语句,第四进行整合。题目是,网络文学应该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请结合材料谈 谈你的看法。结合材料一“网络文学行业要牢牢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和发展方向,通过讲述精彩的故 事、展现鲜活的语言、塑造丰满的形象,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浸润在作品中,让读者感悟、认同社会主流价 值”可概括出第一点;结合材料一“一批反映创新创业、社区管理、精准扶贫、物流快递、山村支教的现实题 材作品脱颖而出,主题格调、内容质量以及社会效益均有明显提升,并产生出一批既反映现实生活又体现网络 文学节奏与特色的优秀作品,实现了表现形式与作品选题的双重突破”可概括出第二点;结合材料二“通过化 用和改造的方式致敬经典作品,是网络文学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一些网络文学作品则着力发 掘中国传统哲学、传统神话的现代价值,以全新网络文学形态进行演绎和创新”可概括出第三点;结合材料四 “行政、司法和社会多管齐下、形成合力,是打击侵权盗版的有效途径,其中司法保护尤为重要”“打击侵权 盗版,需要完善版权保护制度体系”可概括出第四点。 模 拟 优 练 一、 【答案】1.B 2.D 3.C 4.①采用总—分—总的论证结构。论证了“写心”是中国古代艺术的共同特征,并通过书法、诗歌、绘画、 音乐四个门类进行具体论证说明。②综合运用多种论证手法。第 3 段运用对比手法,阐释“表达情感”是诗歌 的重要特征。用潘大临的事例说明诗歌创作需要灵感,灵感是心灵的即兴发挥,要一气呵成。第 4 段运用了引 证法,引用毕加索的话来阐明写实的绘画技巧易于学习,很容易达到一定高度,但纯熟地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 却非常困难。第 5 段使用例证法,以现实生活中的鲜活事例说明必须是饱含“情性”的声音才是悦耳的音乐, 才能给人带来美的享受,才能真正打动人心。 5.传统田园依然有深厚的魅力。①田园是对工业社会和现代性的平衡;②田园是乡村里走出来的人们留得住 的乡愁和回得去的故土;③在田园里容易养成疏阔自然的心性,形成一些好的品德。(每点 2 分)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时,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如本题,题干 问的是“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 比对。A 项,由原文“中国山水画的外象之美不仅表现在画作本身,也包括画作以外的无限性”“我们所看到 的不只是绘画的语言符号,更重要的是画家内在的精神追求”可知,“外象之美”也表现在中国山水画作本身, 而且“画作以外的无限性”也不只是“画家内在的精神追求”。C 项,“注重意境美而轻视笔墨气韵”是错误的, 由原文“充分表现笔墨气韵的同时,更注重意境美”可知,历代山水画家并没有轻视笔墨气韵。D 项,“使画 家获得了想象空间,使欣赏者在意境构成上取得了主动权”是错误的,由原文“空灵之美一方面使画家在意境 构成上获得了充分的主动权,打破了特定时空中客观物象的局限,另一方面也给欣赏者提供了广阔的艺术想象 的天地”,“在意境构成上取得了主动权”的应是画家,“获得了想象空间”的应是欣赏者。故选 B。 2.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和分析归纳内容要点并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 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根据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这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 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 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 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D 项,“传统文化 的伦理美德在现代城市已销声匿迹”是错误的。由原文“中国农耕文化传统中形成的伦理与美德在现代城市已 不多见”可知,传统文化的伦理美德在现代城市是不多见,而不是销声匿迹。故选 D。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 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 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C 项,“材料二综合采用引 证、对比论证、假设论证、事实论证等方法”是错误的。材料二中没有使用“假设论证”的方法。故选 C。 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证特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首先要理解论证方面的知识,从论证结构和论证方法的 角度进行分析。从论证结构上来分析,材料三采用了总—分—总的论证结构。文章首段提出了总的观点:中国 艺术基本都是从“心”字出发。然后第 2 段从书法方面进行了具体论证,第 3 段从诗歌方面,第 4 段从绘画方 面,第 5 段从音乐方面进行具体论证。从论证方法上来分析,运用了多种论证手法。原文“有些诗虽格律正确…… 令人回味无穷”,运用了对比手法,阐释“表达情感”是诗歌的重要特征。用潘大临的事例说明诗歌创作需要 灵感,灵感是心灵的即兴发挥,要一气呵成。第 4 段运用了引证法,“西班牙画家毕加索曾说,‘我花了四年时 间画得像拉斐尔一样,但用一生的时间,才能像孩子一样画画’”引用了名人名言。第 5 段使用例证法,以现 实生活中的人为例,有的人嗓门很大,唱歌却跑调,徒有“声”而没有“乐”,说明必须是饱含“情性”的声 音才是悦耳的音乐。 5.本题考查对文本的分析概括以及根据材料表达观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首先要表明观点,然后结合文本 阐明理由。阐明理由时一定要立足文本,理由充分,并且能够自圆其说。先表明观点:传统田园依然有深厚的 魅力。再进行分析,根据“人们回归田园的渴望……是传统生活方式重建自我认同的努力”,我们可总结为: 田园是对工业社会和现代性的平衡。根据“现代田园不仅仅是城市人寻觅的桃花源……更是乡里人日日在其中 生活劳作的家园”,可总结为:田园是乡村里走出来的人们留得住的乡愁和回得去的故土。根据“农事活动— —饲养牲畜与种植庄稼都是一样……乡村也有了从容的社会风气”,可总结为:在田园里容易养成疏阔自然的 心性,形成一些好的品德。 二、 【答案】6.C 7.A 8.B 9.①举例论证,证明书院楹联体现了“自然山水也有德化作用”的儒家文化。②引用论证,证明了书院培养 人才的目的是传道济世。③比喻论证,将按“刻板的教条去行为”的人比作“两脚书橱”,证明要“知行合一”。 ④类比论证,将剑桥与书院的关系类比为《王子复仇记》和主角的关系,证明了书院是剑桥的灵魂。 10.①接通传统书院与现代大学教育有利于汲取中国古代传统书院育人智慧,开拓出人才培养的新路子。②建 立现代书院并加强交流与合作,既可以传播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又利于博采众长,推动我国书院制进一步发展。 ③在国际书院教育的合作与交流中,一味模仿并不可行,需要结合我们自己的文化,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 体制。 【解析】6.本题考查考生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 C 级。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 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 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等。C 项,“仕途经济、文思辩才与传道济民、担当天下不分伯仲”说法错误, 材料一有“书院的创立者大多认为,书院培养人才的目的并非仕途经济,亦非文思辦才,而是实现儒家‘修身、 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可见选项中说的“仕途经济、文思辩才”不正确。故选 C。 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和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 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B 项,“只要……就” 说法绝对。材料二吴国富说的是“知行合一,知与行良性互动、互相促进,是衡量书院教育效果的主要指标”, 可见知行合一只是一个“指标”,而不是“条件”。C 项,“我们应该学习传统书院……文化传播手段”错。材 料二肖永明说的是“在文化传播方面,应当利用当代最先进的传媒手段,充分体现书院的文化传播、社会教化 功能,在传统文化的传播、普及、弘扬方面发挥引领作用”,没有说从书院中学习“文化传播手段”。D 项,“导 致了”强加因果。材料三说的是“我们看到现代大学越来越向‘综集大学’趋进,学术日益专化,人际关系日 渐疏离,教育与生活裂为两橛”,这只是所列现代大学一系列问题,但没有体现“现代大学越来越向‘综集大 学’趋进”“导致了”这些问题。故选 A。 8.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 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 心。B 项,“但主持人抛出问题前的表述中掺杂了太多个人主观判断,会限制受访者”错。支持人的三个问题 是“历史上的传统书院缘何有这么大的吸引力,这给现代教育带来哪些启发”“进入新时代,存世的书院应该 更好地融入和服务现代社会、培养现代人才,可是该如何打造‘活的书院’呢”“我们如何更好地传承书院文 化和书院精神?在推动现代文化繁荣发展中,书院可以提供哪些力量”这三个问题从历史到现在和未来,很有 针对性和启发性,不存在选项说的问题。故选 B。 9.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 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 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论证方法, 要判断属于哪种论证方法,并阐明论证的观点。注意选取两个就可以。①结合原文“同时,儒家学派认为,自 然山水具有某种与人的精神品质相类似的形式结构,具有德化的作用。‘萦回水抱中和气,平远山如蕴藉人。’ (凤凰山敷文书院联)中和、蕴藉正是儒家对人的涵养所要求的一种极高境地”,这是举例论证法,证明书院 楹联体现了“自然山水也有德化作用”的儒家文化。②结合原文“书院的创立者大多认为,书院培养人才的目 的并非仕途经济,亦非文思辦才,而是实现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即一方面提高自身道 德修养;另一方面传播道业,济世救民。正如朱熹在《白鹿洞书院揭示》的《跋》中所言:‘窃观古者圣贤所 以教人为学之意……’”,这是引证法,证明了书院培养人才的目的是传道济世。③结合原文“针对道德品质和 人文素养进行专门教育,在学习经典的过程中,结合社会实践,不断进行反思、反省,不做‘两脚书橱’式的 人”,这是比喻论证,将按“刻板的教条去行为”的人比作“两脚书橱”,证明要“知行合一”。④结合原文“从 伦敦去剑桥,你心目中只有一个剑桥大学,但到了剑桥,你只看到一个个书院。诚然,书院是剑桥的灵魂,讲 剑桥不讲书院,就像讲《王子复仇记》漏了丹麦王子”,这是类比论证,将剑桥与书院的关系类比为《王子复 仇记》和主角的关系,证明了书院是剑桥的灵魂。 10.本题考查筛选整合信息和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以及个性化解读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 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回归文章,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分条回答问题。同 时又要结合实际思考,给出属于自己的有价值的意见,实际也是考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现代大学教育 与“书院制”结合,符合材料中说的“在人才培养方面,应当努力挖掘传统书院教育资源,从中汲取智慧,通 过不断探索和实践,总结出一套兼具传统书院教育与现代教育之长的人才培养模式,为中国教育的健康发展提 供启示与借鉴……”,接通传统书院与现代大学教育有利于汲取中国古代传统书院育人智慧,开拓出人才培养 的新路子。其次,链接中说“香港中文大学、台湾清华大学、台湾政治大学、复旦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华东 师范大学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7 所高校在京发起成立亚太高校书院联盟”“中美合作成立的清华大学苏世民书 院举行开学典礼,迎接来自全球 31 个国家的 110 名学者”,书院之间加强合作可以互相借鉴,博采众长,推动 书院制进一步发展;与国外大学的交流合作既能够吸收优秀经验,又能够传播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当然,任何 事物的借鉴都必须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不能一味模仿,现代大学教育与“书院制”结合要在学习借鉴的基础 上打造出有自己特色的教育体制。 三、 【答案】11.B 12.D 13.A 14.①常规科学研究积累大量无法被既有范式解释的反常,给科学共同体带来危机感;②常规科学暂停,各种 替代方案和范式被提出,公开竞争;③一种新范式被确立;④经过一代人的时间,新范式被科学共同体的所有 成员信奉,科学革命完成。 15.①库恩的科学革命意味着新的科学范式的建立,而新的范式意味着对科学总体理解的变化,连带的是科学 共同体遵从的信念、规则和方法的变化。②由于范式不同,科学共同体看待问题的思路和观念也都不同,同样 的东西,在不同范式观照下意味着不同的东西。③库恩的表述过于强调了认识的主观经验,忽视了科学演进的 客观性和实证性。 【解析】1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 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结构思路 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B 项,“生物学界的分子革命是个例外”分析错误,材料一中的表述是“当 我们考察从托勒密到哥白尼的天文学变化,或从牛顿到爱因斯坦的物理学变化时,库恩关于旧范式怎样被新范 式取代的解释相当准确地得以适用”“也有一些科学革命并非如此精准地符合库恩模型,例如近来生物学上的 分子革命。”生物学上的分子革命对“范式理论”的印证只是不精准,并非不能印证。故选 B。 12.本题考查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其做法是,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并对文章中所述的 事件或所述道理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进而推理概括。D 项,“其影响也主要在哲学界”分析错误,库恩的 《科学革命的结构》虽是一部哲学著作,但它系统地提出了他关于科学发展的动态模式,来自科学史上大量的 例子恰好符合库恩的概括,这一理论在整个科学届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故选 D。 13.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此种归纳内容要点和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题目,解答 时应先根据选项确定原文信息所在的位置,然后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并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判断。B 项, “常规科学对于人类文明进步的意义关系不大”说法错误,库恩对常规科学进行解释的核心概念是范式,一个 范式就是对科学的总体观点——联结科学共同体并且允许常规科学发生的一系列共享的假设、信念和价值观。 因而,常规科学的范式对于人类文明进步的意义重大。C 项,“关键在于拥有一位强有力的倡导者”说法错误, 库恩认为,接受一种新的范式是科学家出于信念的一种特定行为。如果一种特定的范式拥有强有力的倡导者, 它就更有可能赢得广泛的认同。分析可知,这个关键是“信仰”,“拥有强有力的倡导者”只是提供了被广泛认 同的更多的可能性。D 项,“库恩的科学史可以描述为……的过程”说法错误,库恩是一个科学史家,但《科 学革命的结构》是一部哲学著作,不仅仅是一部“科学史”,他提出的“范式”理论指出,“新老范式”的更替, 推动科学向更高程度发展的过程。故选 A。 14.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筛选整合文章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应根据对文意的理解,从文本中筛选 出主要信息,然后运用文中词语概括作答。①库恩对常规科学进行解释的核心概念是范式。常规科学的时期一 般能持续几十年,有时甚至是几个世纪。在此期间科学家们逐渐地阐释范式,解答越来越多的困惑,扩大范式 的适用范围,等等。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出现了反常——那些不论常规科学家们如何努力都无法与范式的理 论假设相一致的现象。当反常累积得越来越多时,一种逐渐增强的危机感就笼罩着科学共同体。②对既存范式 的信心瓦解了,常规科学的进程也暂时趋停。这标志着库恩所说的“革命的科学”时期的开始。③在此时期, 主要的科学观念都处于公开竞争的地位。各种对旧范式的替代方案被提出,最终,一种新的范式就被确立。④ 大约需要一代人的时间,科学共同体的所有成员都转而信奉新范式——这标志着科学革命的完成。 15.此题考查学生对文中重要句子理解的能力。对句子的理解一定要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因 此不能孤立理解这个词,应联系全文。具体答题中要做到“三结合”,及结合句子本身、结合上下文、结合主 旨(句子的含义不能脱离、背离主旨)。对“在革命以前科学界中的鸭子,在革命以后成了兔子”这句话的理 解,我们可以结合材料做出如下分析:①根据材料一,库恩认为,科学革命意味着新的科学范式的建立,“接 受一种新的范式是科学家出于信念的一种特定行为”,而新的范式意味着对科学总体理解的变化,连带的是科 学共同体遵从的信念、规则和方法的变化。在库恩看来,科学范式不是关于客观世界的真理性的知识,而是科 学家集团在不同的社会条件和心理条件下的信念、约定的规则、方法。②根据材料二,库恩的这句话说的是在 不同的理论背景下,科学家对同样的观察现象作出的解释与理解就会不同,因而形成的科学发现也会不同。由 于范式不同,科学共同体看待问题的思路和观念也都不同,同样的东西,在不同范式观照下意味着不同的东西 ③根据材料二,“在库恩看来,由于不同科学共同体中的范式不同,他们心目中的世界也就不同;知觉的变化 是随着范式的不同而不同的”,库恩的表述过于强调了认识的主观经验,忽视了科学演进的客观性和实证性。

资料: 1.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