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新高考)高三大题优练 文学类文本阅读(三)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1届(新高考)高三大题优练 文学类文本阅读(三)

ID:674359

大小:58.77 KB

页数:18页

时间:2021-04-16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21 届(新高考)高三大题优练 文学类文本阅读(三) 优 选 例 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马克思墓地 唐弢 马克思墓在伦敦市郊北部的海格特小山上。我在英国时正值铁路工人罢工,交通不便,陪我的孔慧怡女士 又没有去过那里。7 月 12 日早晨,我们决定先到北区的查林再说。大风骤起,阴云密布。从筑路工人口中问 明路由,缓步上坡,路不太陡,但对像我这样一个心脏病患者来说,还是有点吃力。两旁是属于中等阶级的住 宅,看去简单朴素,幽静整洁。大约走了半个小时,便到坡路尽头,绿树成荫的滑铁罗公园已在眼前。进入大 门,绕着池塘穿行,芳草如茵,杂花满圃。出北门向左ー拐,便是与小山同名的海格特公墓,马克思和他的爱 妻燕妮、外孙哈利・龙格、“忠诚的琳蘅”——海伦・德穆特等葬在一起。公墓的铁门半掩。里面到处是十字 架,到处是大小不同、式样各别的墓碑。我们沿着一条长满蔓草的小径往南,读着每一块墓碑上的名字,其中 有资本家、小商人、教师、海员……找不到一个我们曾经听到过的熟识的名字,更不用说全世界都知道的卡尔・ 马克思了。 不久,我从小径左边发现一座方形尖顶、巍然矗立的高高的碑石,碑座正面刻着墓中人的姓名。原来这是 英国女作家乔治·艾略特埋骨之处。艾略特生前从热心教会的善行转变到介绍唯物主义的无神论,大大的轰动 了当时英国的思想界。她的长篇小说《亚当・比德》、《弗洛斯河上的磨坊》、《织工马南》取材农村,描写社会 动态、刻画人物心理,从生活里提出了许多值得注意的问题。如像莎士比亚、狄更斯笔底的人物一样,马克思 也引用过艾略特小说里的人物,去比拟他的朋友和熟人。例如在给她大女儿燕妮的信里,就说地质学家达金斯 有点像艾略特小说《费里克斯・霍尔特》的主人公,不过达金斯不像费里克斯“装腔作势,而是有学识的”。 他还告诉燕妮,自己曾开玩笑警告达金斯,要他别让艾略特夫人遇见,否则,“她会立刻抓住他,把他写进她 的文学作品里”去。看来马克思酷爱文学,很有风趣,常用艺术形象强化自己的观点,加深对方的感受,不肯 轻易地放过从文学作品中得来的一切动人的印象。 我们继续前行。远处,一缕青烟冉冉上升,有个老人将成堆的枯枝点燃了,一面烧,一面不停地从四周把 落叶扫拢来。我们加快步子,正待向前问讯,立刻发现自己原来到了一个比较开阔的地方,绿荫环抱,不需要 再问什么,马克思的头像已经赫然在望了。 头像底座是一块方形的浅色大理石。全部高三米余,宽一米五,正面中间微凹的小块白石,刻着墓中人姓 名及其生卒年月,底座上端是英文金色大字:“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下端则是《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 的名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比起中国传统的墓碑来,两句话也许 简单了ー些,但我以为选得十分恰当。正如李ト克内西说的:马克思不需要人家为他立纪念碑,他已经用《共 产党宣言》和《资本论》为自己树立了纪念碑。是的,这オ是不朽的纪念碑。因此,1883 年 3 月 17 日——马 克思逝世后第三天,他被合葬在海格特公墓一角的爱妻燕妮的墓穴里,离此一箭之地。我们现在站的并不是当 年恩格斯作墓前演说的地方。这里是 1954 年新迁的墓址,由几个国家的共产党筹资建成。它并不豪华,却显 得庄严,大方,雄伟,特别是 1956 年劳伦斯・布雷德肖雕塑的马克思青铜头像安上以后,这位思想家便以他 的坚毅、慈祥、风趣,同时又带一点期待的神情,从高处凝望着这个世界,凝望着人类的正在变化的一切。 布雷德肖的马克思头像的确是一个杰作,就我见过的马克思画像或者塑像而言,似乎还没有一个能够超过 他。为政治伟人——尤其是像马克思那样伟大的思想家造像是不容易的。布雷德肖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当然也 不是十全十美。罗丹的《巴尔扎克》放手大胆,给人以一种粗犷的美,而他的《维克多·雨果》却是浑朴的、 厚实的。我们的雕塑家为了保持严肃而不敢过于放任,为了表示正直而不想使棱角流于圆熟,我的印象是有点 拘谨。这是艺术上的问题,又不完全是艺术上的问题。 我们在墓前大约流连了半个小时,天,始终是欲雨不雨的样子。当我转到滑铁罗公园,出了大门,踏着坡 路走上归途的时候,脑海里时隐时现地闪动着马克思的头像,闪动着他的带一点期待从高处凝望这个世界的神 情。这个神情使我困惑。我忽然若有所悟:呵,他在沉思,他的期待也正因为他在沉思。 恩格斯的墓前演说开头说:“3 月 14 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不,我现在 要说,他没有停止思想,他还在思想。100 年过去了,在伦敦北郊海格特小山上,我亲眼看到马克思带一点期 待的神情凝望着这个世界。他没有停止思想,他还在思想。他在凝望中沉思。 马克思在沉思。 1983 年 6 月 30 日追记 1.下列对文章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马克思引用艾略特作品里的人物形象去比拟他的朋友和熟人,既表现了马克思的风趣性格,也说明他酷爱 文学的特点。 B.作者引用李卜克内西的话,旨在表明马克思的著作和理论为他得了巨大的声誉,也表现了作者对马克思的 敬仰之情。 C.1954 年筹资迁墓、1956 年雕塑青铜头像等,这既表明马克思的理论学说广为传播,也表明后人对他的纪念 与缅怀。 D.恩格斯说马克思“停止思想了”,而作者却说“他没有停止思想”,这两种说法看似矛盾其实二者表达了相 同的含义。 2.下列对文章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文章较为详细地介绍了艾略特的小说创作情况,这既突出了艾略特的文学成就,也衬托了马克思的理论贡 献。 B.“全部高三米余,宽一米五”“微凹的小块白石”“英文金色大字”等数字说明和细节描写,给人留下了非常 具体的印象。 C.拿罗丹的雕塑作品作对照,指出布雷德肖雕塑的马克思青铜头像不是十全十美的,其原因并不完全是艺术 方面的。 D.这篇文章以游踪为线索,详细记述了作者在英国伦敦北郊海格特公墓瞻仰马克思墓过程中的所见所思所感 所悟。 3.“大风骤起,阴云密布”“天,始终是欲雨不雨的样子”两处天气描写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4 分) 4.“这位思想家便以他的坚毅、慈祥、风趣,同时又带一点期待的神情,从高处凝望着这个世界,凝望着人类 的正在变化的一切”,马克思有何期待?下文又两次写到马克思的这种期待神情,这有何用意?请结合全文简 要分析。(6 分) 模 拟 优 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白灵之死 后来部队发生了揭露国民党潜伏特务事件,并因此而导致了一场内乱,使这支刚刚蓬勃起来刚刚形成气候 的红军游击队又急骤直下陷入灭顶之灾。 那个特务以投奔革命的名义潜入根据地时,也带着西安地下党的路条;他比白灵晚半年来到南梁,被分配 给一位游击大队长做随身秘书。他在前几天突然逃亡,游击队的情报小组从获得的证据最终鉴定出这个人可怕 的身份。紧接着举行了廖军长和毕政委的最高层密谈,内容不得而知。又紧锣密鼓似的在当晚举行了支队长以 上的干部大会,内容依然不得而知。 白灵开始预感到自己已跌入一种危险的境地。这并不是她过于敏感,而是凭她的常识。她平时能旁听各种 重要会议,包括廖、毕二人的最高决策。凡这些会议或决策,都由他们两三个机要人员作出记录,形成文字, 写成决议,整个根据地的重大决策和军政大事都对她不存在保密的问题。她没有被通知旁听廖、毕的最高会议 尚可自慰,而支队长以上指挥官会议也回避她参加,她就感到了不正常,一种被猜疑、不被信任的焦虑开始困 扰着她;尤其是支队长以上指挥员会议之后,整个根据地里陡然笼罩着一片沉默紧张的严峻气氛,白灵从那些 指挥员熟悉的脸上摆列的生硬狐疑的表情更证实了某种预感。 她晚上失眠了,这是进入根据地一年多来的第一次困扰。第二天晌午,她被通知参加全军大会,会议由毕 政委做肃反动员报告,宣布组成肃反小组名单,紧接着就对十一个游击队员当场实施逮捕。白灵在惊恐里猛然 发现,十一个被宣布为潜伏特务的游击队员全部是由西安投奔红军的男女学生,禁不住一阵哆嗦。 白灵被调出军部编入游击支队。游击队员们不再跟她学写名字,不再求她补缀衣服,更不给她唱动听的信 天游曲儿,全都用一种狐疑,一种警惕戒备的眼光瞅她。 白灵很痛苦却无法摆脱,整个根据地里迅速掀起一股强大的仇恨风暴,甚至比对国民党当局的仇恨还要强 烈。这是对内奸的,她可以理解,却忍受不住被怀疑被仇恨的压迫和冤屈。 她终于决定要找廖军长去说明自己,突然被两个女队员扯回窑洞,正告她不许乱跑乱找,这时她才意识到 自己早已被专人监控着。七八天后,又实施了第二次逮捕,被拘捕的七个人仍然是从西安来的学生。白灵心里 稍一盘算,全部从西安陆续来到根据地的二十一名学生,只剩下连她在内的二女一男了,这时她又感觉到,同 样的下场已不可逃脱,而且已经为时不远。 第二次逮捕发生的前一天晚上,第一批被逮捕的十一个人中的五个被活埋。第二天,就有一张布告贴在各 大队聚会的窑洞门口。白灵是在她做文化教员经常进出的那个窑洞门口看到的,五个人全部被判定为特务。到 离第一次逮捕刚刚半月时间,头批被逮的十一个中余下的六个和二次被逮的七个中的两个又被处死,同样采取 的是挖坑活埋的刑罚。 这种处死的办法并不被队员们看成残忍,因为子弹太珍贵了。游击队员手中的枪和枪膛里的每一颗子弹都 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为此有许多游击队员牺牲了性命。这个时候,在根据地发生了更严重的一件事,第一大 队的大队长被肃反小组下令逮捕。 大队长在一次高层会议上拍着胸脯对毕政委喊:“我敢拿脑袋担保那些西安学生绝对不会全部是特务。你 把他们一个个活埋了等于自己消灭自己!往后谁还敢投奔到咱们这杆军旗下……” 肃反早已超过了原先的对象范围,也不管你是不是从西安来的那条路数了。廖军长和毕政委的分歧终于发 展到表面化公开化,廖军长说:“你这是……”他气急如焚却不知给毕政委扣什么主义的帽子合适,急迫中联 想到那个叛变投敌的姜政委:“你跟那个叛徒是一路子货!”毕政委没有再继续争辩,而是签发了逮捕廖军长 的命令。毕政委召集全体将士会议,宣布肃反取得彻底胜利,不仅挖出了潜伏到根据地来的一小帮特务,重要 的是挖出了一条隐伏在红军里的右倾机会主义路线,其中的骨干分子结成了一个反党集团…… 白灵是在这个大会上被逮捕的,她是西安来的二十一个人中最后被抓的一个,那是廖军长下了死令保护的 结果;廖军长自己已被打入囚窑,白灵的保护伞自然没有了。 白灵被抓得最迟,却被处死得最快,这可能主要是她与廖军长的过密关系被看作死党,也可能是她的野性 子招致的结果。她被关进囚窑,日夜呼叫不止,先是呼叫毕政委:“我要跟你说话!”接着呼叫毕政委的尊姓 大名,随后就带有侮辱性挑衅性地呼叫毕政委的外号:毕——眼——镜——毕瞎子!看守囚窑的游击队员汇报 给肃反小组,便决定提前审问她。 白灵的嗓子堪称天生的铁嗓子金嗓子,在囚窑里像母狼一样嗥叫了三天三夜,嗓子依然洪亮,精神亢奋, 双眼如炬。她看了一眼审讯她的肃反小组成员说:“叫毕政委来,我有重要话说。” 毕政委进来时踌躇满志地扶扶眼镜。白灵已无法控制腾起的激情,便抛出砖头一样的话:“听说你也是‘关 中大地方人’?”她引用了廖军长和她说笑时的用语,“我因为跟你同是关中人感到耻辱!”毕政委当即变了 脸色:“你是最狡滑,也是隐藏最深的一个。你已经打入我们的心脏!” 白灵已不在意毕政委说她是什么,说她是什么不是什么都不重要了,最重要的是时间,是她不可能再争取 得到的和他直接说话的时间。她像一头拼死的母狮凶猛而又沉静地咆哮起来:“你的所作所为,根本用不着争 辩。我现在怀疑你是敌人派遣的高级特务,只有经过高级训练的特务,才能做到如此残害革命而又一丝不露, 而且那么冠冕堂皇!如果不是的话,那么你就是一个野心家阴谋家,你现在就可以取代廖军长而坐地为王了。 如果以上两点都不是,那么你就是一个纯粹的蠢货,一个穷凶极恶的无赖,一个狗屁不通的混蛋!你有破坏革 命的十分才略,却连一分建树革命的本领也不具备!我过去最憎恨的是那些软骨头叛徒,现在最瞧不上眼的就 是你这号难以形容的人……” 毕政委烧骚得坐不住了,拍响了桌子:“廖军长庇护你,你迷惑了他!我早看穿了你,你骂我不在乎,这 是反革命垂死的疯狂……” 白灵冷笑一声说:“我早已不考虑我的下场了。我的下场早都摆在那儿了。我今天死比前半月前一月死没 有两样,唯一的好处是我把骂你的机会等到了!你处死我,你也同时记住:你比我渺小一百倍!” (节选自《白鹿原》) 1.以下对小说思想内容分析不正确的是(3 分)( ) A.白灵是一个青年知识分子,她有坚定的革命信念,曾赢得过战士们的信任与友好,但后来却遭人误解,这 加深了人物的悲剧色彩。 B.白灵等同志被冤枉的原因就是那个打入游击队内部的国民党特务,因为过分警惕,革命队伍中对战友的怀 疑逐渐扩大,最后导致了白灵等人的惨死。 C.白灵是一个塑造得非常成功的女共产党人的形象。她身上的优良品质坚定信念是足以与《红岩》中的江姐 媲美的。 D.白灵之死的意蕴是非常深刻的他昭示着我们革命斗争的严酷与艰难。我们不仅要与强大的敌人斗争,而且 在我们内部也存在着激烈复杂的斗争。 2.对小说的艺术特色分析不正确的是(3 分)( ) A.小说开头“导致了一场内乱”的交代明显的受了古典小说的影响,这种剧透是话本儿小说常用的手法。 B.小说对白灵之死的过程逐步深入,一步一步的将在白领颈上的绞索勒紧,让我们愈来愈感受到痛苦与压抑, 手法极为老道。 C.作者在叙事过程中大量运用陕西方言表明了自己陕西作家的身份,也更令作品具有了浓郁的地方色彩。 D.作品对大队长的描写也是非常成功的,这个形象从侧面表明了白灵等人的无辜,也更加深了白灵之死的悲 剧色彩。 3.作品是从哪些方面表现白灵之死的悲壮的?(4 分) 4.白灵临终对毕政委的痛斥具有强大的逻辑力量,请予以分析。(6 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四世同堂(节选) 老舍 北平陷落了,瑞宣像个热锅上的蚂蚁,出来进去,不知道要做什么好。他失去了平日的沉静,也不想去掩 饰。出了屋门,他仰头看看天,天是那么晴朗美丽,他知道自己还是在北平的青天底下。一低头,仿佛是被强 烈的阳光闪的,眼前黑了一小会儿——天还是那么晴蓝,而北平已不是中国人的了!他赶紧走回屋里去。到屋 里,他从平日积蓄下来的知识中,去推断中日的战事与世界的关系。忽然听到太太或小顺儿的声音,他吓了一 跳似的,从世界大势的阴云中跳回来:他知道中日的战争必定会使世界的地理与历史改观,可是摆在他面前的 却是这一家老少的安全与吃穿。祖父已经七十多岁,不能再去出力挣钱。父亲挣钱有限,而且也是五十好几的 人。母亲有病,禁不起惊慌。二爷的收入将将..够他们夫妇俩花的,而老三还正在读书的时候。天下太平,他们 都可以不愁吃穿,过一份无灾无难的日子。今天,北平亡了,该怎么办?平日,他已是当家的;今天,他的责 任与困难更要增加许多倍!在一方面,他是个公民,而且是个有些知识与能力的公民,理当去给国家做点什么, 在这国家有了极大危难的时候。在另一方面,一家老的老,小的小,平日就依仗着他,现在便更需要他。他能 甩手一走吗?不能!不能!可是,不走便须在敌人脚底下作亡国奴,他不能受!不能受! 出来进去,出来进去,他想不出好主意。他的知识告诉他那最高的责任,他的体谅又逼着他去顾虑那最迫 切的问题。他想起文天祥,史可法,和许多许多的民族英雄,同时也想起杜甫在流离中的诗歌。 老二还在屋中收听广播——日本人的广播。 老三在院中把脚跳起多高:“老二,你要不把它关上,我就用石头砸碎了它!” 小顺儿吓愣了,忙跑到祖母屋里去。祖母微弱的声音叫着:“老三!老三!” 瑞宣一声没出的把老三拉到自己的屋中来。 哥儿俩对愣了好大半天,都想说话,而不知从何处说起。老三先打破了沉寂,叫了声:“大哥!”瑞宣没 有答应出来,好像有个枣核堵住了他的嗓子。老三把想起来的话又忘了。 屋里,院中,到处,都没有声响。天是那么晴,阳光是那么亮,可是整个的大城——九门紧闭——像晴光 下的古墓!忽然的,远处有些声音,像从山上往下轱辘石头。 “老三,听!”瑞宣以为是重轰炸机的声音。 “敌人的坦克车,在街上示威!”老三的嘴角上有点为阻拦嘴唇颤动的惨笑。 老大又听了听。“对!坦克车!辆数很多!哼!”他咬住了嘴唇。 坦克车的声音更大了,空中与地上都在颤抖。 最爱和平的中国的最爱和平的北平,带着它的由历代的智慧与心血而建成的湖山,宫殿,坛社,寺宇,宅 园,楼阁与九条彩龙的影壁,带着它的合抱的古柏,倒垂的翠柳,白玉石的桥梁,与四季的花草,带着它的最 轻脆的语言,温美的礼貌,诚实的交易,徐缓的脚步,与唱给宫廷听的歌剧……突然的都让给了敌人! “大哥!”老三叫了声。 街上的坦克,像几座铁矿崩炸了似的发狂的响着,瑞宣的耳与心仿佛全聋了。 “大哥!” “啊?”瑞宣的头偏起一些,用耳朵来找老三的声音。“呕!说吧!” “我得走!大哥!不能在这里作亡国奴!” “啊?”瑞宣的心还跟着坦克的声音往前走。 “我得走!”瑞全重复了一句。 “走?上哪儿?” 坦克的声音稍微小了一点。 “上哪儿都好,就是不能在太阳旗下活着!” “对!”瑞宣点了点头,胖脸上起了一层小白疙瘩。“不过,也别太忙吧?谁知道事情准变成什么样子呢。 万一过几天‘和平’解决了,岂不是多此一举?你还差一年才能毕业!” “你想,日本人能叼住北平,再撒了嘴?” “除非把华北的利益全给了他!” “没了华北,还有北平?” 瑞宣愣了一会儿,才说:“我是说,咱们允许他用经济侵略,他也许收兵。武力侵略没有经济侵略那么合 算。” 坦克车的声音已变成像远处的轻雷。 瑞宣听了听,接着说:“我不拦你走,只是请你再稍等一等!” “要等到走不了的时候,可怎么办?” 瑞宣叹了口气。“哼!你……我永远走不了!” “大哥,咱们一同走!” 瑞宣的浅而惨的笑又显露在抑郁的脸上:“我怎么走?难道叫这一家老小都……” “太可惜了!你看,大哥,数一数,咱们国内像你这样受过高等教育,又有些本事的人,可有多少?” “我没办法!”老大又叹了口气,“只好你去尽忠,我来尽孝了!” 这时候,李四爷已立起来,轻轻的和白巡长谈话。白巡长已有四十多岁,脸上剃得光光的,看起来还很精 神。他很会说话,遇到住户们打架拌嘴,他能一面挖苦,一面恫吓,而把大事化小,小事化无。因此,小羊圈 一带的人们都怕他的利口,而敬重他的好心。 今天,白巡长可不十分精神。他深知道自己的责任是怎样的重大——没有巡警就没有治安可言。虽然他只 是小羊圈这一带的巡长,可是他总觉得整个的北平也多少是他的。他爱北平,更自傲能作北平城内的警官。可 是,今天北平被日本人占据了;从此他就得给日本人维持治安了!论理说,北平既归了外国人,就根本没有什 么治安可讲。但是,他还穿着那身制服,还是巡长!他不大明白自己是干什么的! “你看怎样呀?巡长!”李四爷问,“他们能不能乱杀人呢?” “我简直不敢说什么,四大爷!”白巡长的语声很低。“我仿佛是教人家给扣在大缸里啦,看不见天地!” “咱们的那么多的兵呢?都哪儿去啦?” “都打仗来着!打不过人家呀!这年月,打仗不能专凭胆子大,身子棒啦!人家的枪炮厉害,有飞机坦克! 咱们……” “那么,北平城是丢铁.了?” “大队坦克车刚过去,你难道没听见?” “铁啦?” “铁啦!” “怎么办呢?”李四爷把声音放得极低,“告诉你,巡长,我恨日本鬼子!” 巡长向四外打了一眼:“谁不恨他们!得了,说点正经的:四大爷,你待会儿到祁家、钱家去告诉一声, 教他们把书什么的烧一烧。日本人恨念书的人!家里要是存着三民主义或是洋文书,就更了不得!我想这条胡 同里也就是他们两家有书,你去一趟吧!我不好去——”巡长看了看自己的制服。 李四爷点头答应。白巡长无精打采地向葫芦腰里走去。 (取材于老舍同名长篇小说第四章) 5.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瑞宣得知北平陷落后,想起文天祥、史可法等民族英雄和杜甫在流离中的诗歌,这与他的身份和职业有着 密切的关系。 B.老二在屋中收听日本人的广播,老三在院中扬言要“用石头砸碎了它”,可见二人虽是亲兄弟,却有着截 然不同的观念。 C.李四爷敢跟白巡长说“我恨日本鬼子”,白巡长不肯亲自去传烧书的命令,让李四爷去代为转达,可见他 们之间相互信任。 D.“上哪儿都好,就是不能在太阳旗下活着”,老三这句话说出了自己和大哥瑞宣共同的心声,因而赢得了 大哥的全力支持。 6.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小说运用了心理描写、动作描写、肖像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等多种手法塑造瑞宣的形象,突出表现 了他的矛盾和苦恼。 B.作者善于运用比喻修辞,效果非常显著,比如把九门紧闭的北平城比作古墓,令人深切地感受到北平陷落 后的死寂。 C.文中多次提到天气晴朗,阳光明亮,突出强调了自然环境的美好,以此反衬日寇光天化日之下的侵略暴行 令人发指。 D.小说的语言体现出典型的地方特色,比如文中加点的“将将”表示勉强达到某种程度,“铁”则是“确定” 的意思。 7.赏析文中画线语句的艺术手法和表达效果。(4 分) 8.这段选文塑造了瑞宣怎样的形象特征?请简要分析。(6 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使圆成方 [美]欧·亨利 自然界的事物是循圆周运动的,人为的事物则沿直线行进。孩子的圆眼睛象征天真,女人卖弄风情时眯缝 成一条线的眼睛就说明矫揉造作。 在大城市里,本性丧失得最快。大城市的街道和建筑的直线,法律和社会风俗的拘泥古板,人行道的循规 蹈矩,城市生活方式的严格、冷酷和沉默,毫不通融的规则——这一切都冷漠而鄙夷地对自然界的弧线表示轻 蔑。 这个数学气十足的引子揭示了肯塔基州两个家族之间的世仇的前因后果。 这个世仇是在坎伯兰山岭的福维尔和哈克尼斯两个家族之间形成的。冤仇的第一个牺牲品是比尔·哈克尼 斯的猎狗。哈克尼斯家立刻杀掉福维尔家族的头儿作为赔偿。福维尔的亲属急于报复,又让比尔·哈克尼斯跟 随他的猎狗到了另一个国度。 四十年来,这两个家族冤冤相报,没完没了。哈克尼斯家的人一个个地被枪杀,福维尔家族的成员也给一 枝一枝地砍掉。两个家系的树枝经过这样修剪之后,都只剩下一个成员。卡尔·哈克尼斯也许领悟到了什么, 便突然离开了坎伯兰山岭,避开了福维尔家族最末一个后裔山姆。 一年后,山姆听说那个冤家住在纽约市,于是整装准备出发。他从梳妆台抽屉里找出一把老式而可靠的科 尔特左轮手枪。在城市里干冒险和复仇的勾当,这把手枪似乎是最好的武器了。山姆把它放在毡提包里,骑上 骡子,向火车站进发。 山姆到纽约时天色已晚。他的行动和生活仍旧遵循着自然界自由的圆周运动,看不到大城市隐藏在黑暗里 的可怕、无情、好动、凶恶的手段,准备向他圆形的心脏和头颅包拢过来。一辆马车飞快地把他送到一家同他 的靴子和毡提包相称的旅馆。 第二天早晨,福维尔家硕果仅存的后代向那个掩护哈克尼斯家最后一个子弟的城市发起了突袭。他把科尔 特手枪藏在上衣里面。他只知道这两个情况:卡尔在这个城市里驾驶运货马车,而他自己,山姆,要来杀他。 山姆踏上人行道时,眼珠变红了,心头升起一股世袭的仇恨。 但是一小时过去了,卡尔没有出现。中午时分,山姆站在城市里两条笔直的大动脉互相交叉的地方。人们 形成直排熙来攘往,可怕的喧嚷和轰响把他吓蒙了。 山姆靠在一座石头建筑的尖角上。在他身边经过的人何止千万,可是没有一个转过脸来向他看看。 一个胖子从人流中滑了出来,站着等汽车,离他只有几步远。山姆挨到他身边,在嘈杂声中嚷着对他说: “兰金斯家喂的猪比我们的肥多啦,不过他们那边的猪草也比我们这边的好——” 胖子神气活现的样子有所收敛,他走开去买炒栗子,以便掩饰自己的惊惶。 山姆感到需要喝一点山间露水。对街的人们在弹簧门里进进出出,隐约可以看到门里一个金光锃亮的酒吧 和酒吧上面的装饰。这个复仇者穿过街道,打算进去。人为的事物又在这里挤掉了熟悉的圆形。山姆找不到门 的把手,连大头针那样小的捏手的东西都找不到。 他手足无措,羞红着脸,伤心地从这扇没有用的门前走开,坐到石阶上。一根警棍戳戳他的肋骨。 “另找个地方去遛遛吧。”警察说,“你在这里闲荡得太久啦。” 在下一个拐角上,一声锐厉的口哨直刺山姆的耳朵。他赶快转过身去,只见一个满面怒容的恶狠狠的家伙, 在热气腾腾的堆着花生豆的机器后面朝他直瞪眼睛。他穿过街去。一辆庞大的、不用骡子拖的车辆,发着牛吼 似的声音和冒烟的煤油灯似的气味,唰地擦过他的膝盖。 一个马车夫用车毂撞了他一下,还训斥他;一个电车司机使劲踩铃叫他闪开;一个穿着走样的绸坎肩的胖 太太用胳臂肘撞他的背脊;一个报童不慌不忙地朝他扔香蕉皮:“我不愿意这样干,可是看到我的人得让路!” 卡尔干完了一天的工作,存好运货马车,从一幢房屋旁边拐出来。他在三码开外的地方,在一群匆匆忙忙 的行人中间,发现了那个仍旧活着的、不共戴天的、世世代代的仇人。他猛地站住,犹豫了片刻,因为他身边 没有武器,情况又那样突然。山姆锐利的山地居民的眼睛也在人群中发现了他。 来往的人流中间突然跳动了一下,起了一个漩涡,山姆的声音响了起来:“好啊,卡尔!我见到你真高兴!” 在百老汇路、五马路和第二十三号街的交叉口,坎伯兰山岭的世仇握手言欢了。 (有删改) 9.下列对这篇小说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当两个世仇家族冤冤相报,都只剩下最后一个成员的时候,卡尔决定离开家乡,避开福维尔家族的报复, 可能是因为他已领悟到这样的情况继续下去对双方都没有意义。 B.小说通过写城乡差别带来的心理冲击令两个世仇家族握手言和的故事,揭示了都市人的冷漠和人性本真的 缺乏。 C.“来往的人流中间突然跳动了一下,起了一个漩涡”表明在城市的直线运动中,有了一点和谐的圆周运动, 暗示了小说追求自然本性的主题。 D.小说记叙了山姆到纽约找卡尔复仇所经历的一系列事情,细致生动地刻画了这两个人物形象,且巧妙地设 计了一个出乎读者意料的大团圆结局。 10.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小说前两段写了自然界循圆周运动的特点和大城市人为事物的特征,两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有助于揭示 主题。 B.文中画线句通过神态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山姆在大城市中的手足无措。 C.小说语言形象幽默,如把家族成员的被杀形容为树枝的修剪,把胖子走出人流形容为“滑”出来,把找不 到门把手说成“连大头针那样小的捏手的东西都找不到”。 D.小说多次以“圆”与“直线”来描述情景,如“笔直的大动脉”“人们形成直排熙来攘往”“挤掉了熟悉 的圆形”等,暗示了山姆对城市生活的不适应。 11.请简要分析山姆这一人物形象的特征。(4 分) 12.小说结尾可谓“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 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马兰花 李德霞 大清早,马兰花从蔬菜批发市场接了满满一车菜回来。车子还没扎稳,邻摊卖水果的三孬就凑过来说:“兰 花姐,卖咸菜的麻婶出事了。” 马兰花一惊:“出啥事啦?” 三孬说:“前天晚上,麻婶收摊回家后,突发脑溢血,幸亏被邻居发现,送到医院里,听说现在还在抢救 呢。” 马兰花想起来了,难怪昨天就没看见麻婶摆摊卖咸菜。三孬又说:“前天上午麻婶接咸菜钱不够,不是借 了你六百块钱吗?听说麻婶的女儿从上海赶过来了,你最好还是抽空跟她说说去。” 整整一个上午,马兰花都提不起精神来,不时地瞅着菜摊旁边的那块空地发呆。以前,麻婶就在那里摆摊 卖咸菜,不忙的时候,就和马兰花说说话,聊聊天,有时买菜的人多,马兰花忙不过来,不用招呼,麻婶就会 主动过来帮个忙…… 中午,跑出租车的男人进了菜摊。马兰花就把麻婶的事跟她男人说了。男人说:“我开车陪你去趟医院吧。 一来看看麻婶,二来把麻婶借钱的事跟她女儿说说,免得日后有麻烦。” 马兰花就从三孬的水果摊上买了一大兜水果,坐着男人的车去了医院。 麻婶已转入重症监护室,还没有脱离生命危险。门口的长椅上,麻婶的女儿哭得眼泪一把,鼻涕一把。马 兰花安慰了一番,放下水果就出了医院。男人撵上来,不满地对马兰花说:“我碰你好几次,你咋不提麻婶借 钱的事?” 马兰花说:“你也不看看,那是提钱的时候吗?” 男人急了:“你现在不提,万一麻婶救不过来,你找谁要去?” 马兰花火了:“你咋尽往坏处想啊?你就肯定麻婶救不过来?你就肯定人家会赖咱那六百块钱?啥人啊!” 男人铁青了脸,怒气冲冲地上了车。一路上,男人把车开得飞快。 第三天,有消息传来,麻婶没能救过来,昨天她女儿火化了麻婶,带着骨灰连夜飞回了上海。 男人知道后,特意赶过来,冲着马兰花吼:“钱呢?麻婶的女儿还你了吗?老子就没见过你这么傻的女 人!” 男人离开时,一脚踢翻一只菜篓子,红艳艳的西红柿滚了一地。 马兰花的眼泪在眼眶里打转转。 从此,男人耿耿于怀,有事没事就把六百块钱的事挂在嘴边。马兰花只当没听见。一天,正吃着饭,男人 又拿六百块钱说事了。男人说:“咱都进城好几年了,住的房子还是租来的,你倒好,拿六百块钱打了水漂儿。” 马兰花终于憋不住了,眼里含着泪说:“你有完没完?不就六百块钱吗?是个命!就当麻婶是我干妈,我 孝敬了干妈,成了吧?” 男人一撂碗,拂袖而去,把屋门摔得山响。 日子水一样流淌。转跟,一个月过去。 这天,马兰花卖完菜回到家。一进门,就看见男人系着围裙,做了香喷喷的一桌饭菜,马兰花呆了,诧异 地说:“日头从西边出来啦?” 上小学二年级的女儿嘴快,说:“妈妈,是有位阿姨给你寄来了钱和信,爸爸高兴,说是要犒劳你的。” 马兰花看着男人说:“到底咋回事?” 男人挠挠头,嘿嘿一笑:“是麻婶的女儿从上海寄来的。” “信里都说了些啥?” 男人从抽屉里取出一张汇款单和一封信,说:“你自己看嘛。” 马兰花接过信,就着灯光看起来。信中写道:“兰花姐,实在是对不起了。母亲去世后,我没来得及整理 她的东西,就大包小包地运回上海了。前几天清理母亲的遗物时,我意外地发现了一个小本本,上面记着她借 你六百块钱的事,还有借钱的日期,根据时间推断,我敢肯定,母亲没有还这笔钱。本来母亲在医院时,你还 送了一兜水果过来,可你就是没提母亲借钱的事。还好我曾经和母亲到你家串过门,记着地址。不然麻烦可就 大了。汇去一千元,多出来的四百块算是对大姐的一点心意吧。还有一事,我听母亲说过,大姐一家住的那房 子还是租来的,母亲走了,房子我用不上,一时半会儿也卖不了,大姐如果不嫌弃,就搬过去住吧,就当帮我 看房子了,钥匙我随后寄去。” 马兰花读着信,读出满眼的泪水…… 13.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马兰花刚从市场接了菜回来,三孬就急忙告诉她麻婶生病住院的亊,还鼓动她到医院向麻婶女儿要钱,说 明三孬好嚼舌,是个搬弄是非的人。 B.马兰花的丈夫因为六百元钱就耿耿于怀,收到一千元的汇款单后又主动为妻子做饭,这些细节惟妙惟肖地 写出了这个人物的世故圆滑、反复无常。 C.小说注重于细微处写人,从上海来信中可以看出,麻婶的女儿是一个通情达理的人,又是一个精明能干的 人,她内心深处很不愿意欠别人的情。 D.发生在马兰花与麻婶两家之间的故事温馨动人,其中也蕴含着作者对当下社会伦理道徳和人际关系的忧虑 与反思,这是小说的深刻之处。 14.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一脚踢翻一只菜篓子”“把屋门摔得山响”,这两处细节描写生动地表现了“男人”的对麻婶母女的不 满情绪。 B.女儿的话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交代了“男人系着围裙”高高兴兴做饭的原因,并将情节逐渐推向高潮。 C.小说构思巧妙,设置了明暗两条线索,明线是马兰花一家为借款而引发的矛盾冲突,暗线是麻婶母女的还 款过程。 D.小说以麻婶女儿来信作为结局,不仅呼应了故事留下的悬念,还巧妙地造成了情节的逆转,颇具艺术匠心。 15.小说在刻画马兰花这个形象时,突出了她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4 分) 16.小说三次写马兰花流泪,每次流泪的表现都不同,心情也不一样。请结合小说内容进行具体分析,并说明 这样写有什么效果。(6 分) 参考答案 优 选 例 题 【答案】1.D 2.A 3.(1)第一处交代天气变化,渲染肃穆的氛围,烘托作者要去拜谒马克思墓时的沉重心情。(2)第二处照应 了上文的天气变化,烘托了作者瞻仰马克思墓后的沉重心情,暗示了马克思头像“欲语不语”的沉思。 4.(1)马克思的期待:期待人们的思想由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的变化;期待关于基层民众的社会问题的解决; 期待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2)交代马克思“期待”的原因;突出马克思作为思想家的形象特点;表达对马 克思无限崇敬的感情。 【解析】1.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型,需要首先明确题干要求,然后认真阅读文本, 结合文本内容来筛选比对,分析鉴赏选出正确答案。D 项,“这两种说法看似矛盾其实二者表达了相同的含义” 表述错误。恩格斯用“停止思想了”委婉表达了马克思的逝世;作者用“他没有停止思想”写出了自己瞻仰马 克思头像的感受和思考。故选 D。 2.本题考查对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型,需要首先明确题干要求,然后认真阅读文本,结合 文本内容来筛选比对,分析鉴赏选出正确答案。A 项,“也衬托了马克思的理论贡献”表述错误。根据文本可 知,文章较为详细地介绍了艾略特的小说创作情况,主要是为了突出了艾略特的文学成就。而非“衬托了马克 思的理论贡献”。故选 A。 3.本题考查环境描写的作用。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等背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性格或某种心理;推动情节发展;深化主旨;象征或者暗示等。本题要求简要分 析“大风骤起,阴云密布”“天,始终是欲雨不雨的样子”两处天气描写有何作用?第一处“大风骤起,阴云 密布”属于自然环境描写,交代了当时的天气变化。根据文本“马克思墓在伦敦市郊北部的海格特小山上。我 在英国时正值铁路工人罢工,交通不便,陪我的孔慧怡女士又没有去过那里”可知,作者是去拜谒马克思墓, 通过天气的阴沉变化刚好渲染庄严肃穆的氛围,烘托作者当时的沉重心情。(2)第二处“天,始终是欲雨不雨 的样子”也属于自然环境描写,还是通过天气的描写,来照应了第一处的天气变化,而此时作者面对伟人之墓, 更是心情沉重,所以烘托了当时的沉重心情,同时也暗示了马克思头像“欲语不语”的沉思。 4.本题考查对文本的内容的理解和个性化解读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然后根据题干 要求,来认真的阅读文本,通过筛选,得出答案。本题中“这位思想家便以他的坚毅、慈祥、风趣,同时又带 一点期待的神情,从高处凝望着这个世界,凝望着人类的正在变化的一切”,马克思有何期待?下文又两次写 到马克思的这种期待神情,这有何用意?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1)第一个问题要结合马克思的生平简介来思 考。我们都知道马克思是德国的思想家、政治学家、哲学家、经济学家、革命理论家、历史学家和社会学家。 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革命导师,无产阶级的精神领袖,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开创者。他的主要著作有 《资本论》《共产党宣言》等。马克思创立的广为人知的哲学思想为历史唯物主义,其最大的愿望是对于个人 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马克思创立了经济理论《资本论》,马克思确立他的阐述原则是“政治经济学批判”。马 克思认为,这是“政治经济学原理”的东西。马克思认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他和恩格斯共同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学说,被认为是指引全世界劳动人民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而进行 斗争的理论武器和行动指南。由此可见,马克思的期待:期待人们的思想由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的变化;期待 关于基层民众的社会问题的解决;期待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2)文章后面确实曾两次出现了马克思的期待 神情。第一处是“脑海里时隐时现地闪动着马克思的头像,闪动着他的带一点期待从高处凝望这个世界的神情。 这个神情使我困惑。我忽然若有所悟:呵,他在沉思,他的期待也正因为他在沉思”,第二处在文章的结尾部 分“在伦敦北郊海格特小山上,我亲眼看到马克思带一点期待的神情凝望着这个世界。他没有停止思想,他还 在思想。他在凝望中沉思”。这两次描写巧妙地为我们交代马克思“期待”的原因;即他在沉思。而全文通篇 都在强调马克思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所以这样的描写恰好能够更好的突出他的这一形象特点,从而也表达对 马克思崇拜赞扬的感情。 模 拟 优 练 一、 【答案】1.B 2.C 3.(1)在人物形象上,突出了白灵的善良、睿智、坚定、忠诚,毁灭这样的生命有悲壮之感。(2)情节上, 从被排挤、疏远到被监视、逮捕,最后活埋逐步将悲壮的气氛升级。(3)主题思想上,为我们揭示了极“左” 思想给革命事业造成的危害,这是用鲜血凝聚德沉痛教训,更是体现了白灵之死的悲壮。 4.白灵运用了选言推理。(1)毕政委要么是天才要么是蠢货。(2)如果毕政委是天才,那么他或者是特务, 或者是野心家阴谋家。 【解析】1.本题考查对小说内容及思想情感的理解能力。B 项,“原因就是那个打入游击队内部的国民党特 务”错。国民党特务只是诱因。原文说“肃反早已超过了原先的对象范围,也不管你是不是从西安来的那条路 数了”,“肃反”扩大化的极“左”思想才是根本原因。故选 B。 2.本题考查对小说的艺术特色的分析能力。C 项,“大量运用陕西方言”错。文中只有极个别地方如“毕政 委烧骚得坐不住了”运用了陕西方言,作者并没有“大量运用陕西方言”。故选 C。 3.本题考查对文本重要内容的赏析能力。此类试题一般从小说的人物、情节、主题三方面进行分析。人物形 象方面,本文通过“我早已不考虑我的下场了。我的下场早都摆在那儿了。我今天死比前半月前一月死没有两 样,唯一的好处是我把骂你的机会等到了!你处死我,你也同时记住:你比我渺小一百倍”等描写,突出了白 灵性格的善良、睿智、坚定以及忠诚,衬托了白灵之死的悲壮。情节方面,本文写白灵从被排挤、疏远到被监 视、逮捕,最后被活埋的过程,这一系列情节逐步将悲壮的气氛升级,使我们深刻感受白灵之死的悲壮。主题 方面,本文为我们揭示了极“左”思想给革命事业造成的危害,这是用鲜血凝聚德沉痛教训,如此更是体现了 白灵之死的悲壮。 4.本题考查逻辑推理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找到答题区间:“你的所作所为,根本用不着争辩。我现在怀疑 你是敌人派遣的高级特务,只有经过高级训练的特务,才能做到如此残害革命而又一丝不露,而且那么冠冕堂 皇!如果不是的话,那么你就是一个野心家阴谋家,你现在就可以取代廖军长而坐地为王了。如果以上两点都 不是,那么你就是一个纯粹的蠢货,一个穷凶极恶的无赖,一个狗屁不通的混蛋!你有破坏革命的十分才略, 却连一分建树革命的本领也不具备!我过去最憎恨的是那些软骨头叛徒,现在最瞧不上眼的就是你这号难以形 容的人……”以上痛斥中,白灵运用了选言推理。“如果不是的话,那么你就是一个野心家阴谋家,你现在就 可以取代廖军长而坐地为王了。如果以上两点都不是,那么你就是一个纯粹的蠢货”,毕政委要么是天才要么 是蠢货。“我现在怀疑你是敌人派遣的高级特务,只有经过高级训练的特务,才能做到如此残害革命而又一丝 不露,而且那么冠冕堂皇!如果不是的话,那么你就是一个野心家阴谋家”,如果毕政委是天才,那么他或者 是特务,或者是野心家阴谋家。 二、 【答案】5.D 6.A 7.①用排比的手法列举了北平城有代表性的自然与人文景观,概括了北平人为人处世的方式与生活特点。② 强调北平城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北平人淳朴温和,美好文明,指出北平是中国的象征,中国和中国人热爱和平。 ③表达了瑞宣对北平的无比热爱和对侵略者的无比痛恨,也传达出作者对北平、对中国的无限深情。 8.①瑞宣是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他有知识也有些能力,能从平日积蓄下来的知识中,去推断中日的战 事与世界的关系。②具有坚定的爱国情怀。北平陷落,瑞宣万分焦急;他痛恨侵略者,希望为国尽力,不做亡 国奴。③对家庭富有责任感。他忧虑一家人乱世中的生计,担负养家糊口的重任。④有些懦弱,缺乏主见。忠 孝无法两全,令他无奈、痛苦与忧愤,甚至感到无所适从。 【解析】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 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每个选项,结合上下文 的内容再逐一进行分析。D 项,“因而赢得了大哥的全力支持”是错误的。由原文可知,瑞宣并不支持他立刻 就走,而是让他再等一年,一方面老三还有一年就毕业了,另一方面瑞宣认为万一过几天北平“和平”解放了。 故选 D。 6.本题考查学生对艺术特色的鉴赏能力。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小说艺术 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立足考查“艺术特点”,然后浏览每个选 项,再逐一进行分析。A 项,“肖像描写”是错误的。文中对瑞宣的描写没有肖像描写。故选 A。 7.本题考查学生对重要语句艺术手法的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型首先要明确所运用的艺术手法,然后结合上 下文来理解所运用的艺术手法的表达效果以及结合文章的主旨理解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本段列举了北平 城最具代表性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如湖山、宫殿、坛社、寺宇、宅园、楼阁与九条彩龙的影壁,合抱的古 柏、倒垂的翠柳、白玉石的桥梁、与四季的花草,最轻脆的语言,温美的礼貌,诚实的交易,徐缓的脚步,与 唱给宫廷听的歌剧,句式上采用了“带着他……,带着他……,带着他……”的形式,所以从手法上来看运用 了排比的手法,概括出了北平人的生活特点。文段运用排比的形式,由自然人文景观写到北平人为人处世的方 式与生活特点,写出了北平城历史悠久的深厚底蕴,北平人的淳朴温和,美好文明。并且“最爱和平的中国的 最爱和平的北平”,写出了北平是中国的象征,中国和中国人热爱和平。而这一些都要在北平陷落后让给敌人, 从而表达出瑞宣对北平的热爱和眷念之情,同时也是对整个中国的热爱,也能体现出他对侵略者的无比痛恨。 8.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形象的把握能力。解答此类题型,首先要明确人物描写的手法。然后回归文本对人物 身份进行定位,然后在文本中找到对人物进行描写的语句,最后进行概括分析。由原文“到屋里,他从平日积 蓄下来的知识中,去推断中日的战事与世界的关系”“从世界大势的阴云中跳回来:他知道中日的战争必定会 使世界的地理与历史改观”可知,首先瑞宣是个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的形象,他能从平日的知识积累中推 断出中日的战事与世界的关系。由原文:“在一方面,他是个公民,而且是个有些知识与能力的公民,理当去 给国家做点什么,在这国家有了极大危难的时候。在另一方面,一家老的老,小的小,平日就依仗着他,现在 便更需要他。他能甩手一走吗?不能!不能!可是,不走便须在敌人脚底下作亡国奴,他不能受!不能受!” 可知,瑞宣不愿做亡国奴,想要在国家危急关头去为国尽力,所以瑞宣具有坚定的爱国情怀。但是作为家里的 长子,一家老小的生计都寄托在瑞宣身上,他想走却又不能走,忠孝无法两全,令他无奈、痛苦与忧愤,甚至 感到无所适从,所以他的身上又有些懦弱,缺乏主见。由原文可知,作为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他想在国 家危急关头去为国家效力,但是作为祁家的长子,摆在他面前的却是一家老小的安全和吃穿,所以最终让老三 去尽忠,而他留下来尽孝,从而可以看出他对家庭富有的责任感。 三、 【答案】9.D 10.B 11.①有强烈的复仇心理。他离开坎伯兰山岭的家乡,到大城市追杀已躲避的卡尔。②缺少见识。城市的设施 及规矩让他陌生,使他羞涩。③渴望与人交流沟通。他主动挨近胖子和他交谈。④单纯自然。遵循习惯的生活 方式,当他对城市极度失望的时候,很快就与曾是仇敌的同乡握手言欢。 12.山姆本是去复仇的,却在见到卡尔后表现得非常高兴,这似乎不合情理,但前面其实早有铺垫。小说先交 代了山姆持枪准备复仇,再以“眼珠变红”强化读者对他复仇心理的印象,为出人意料的结局进行铺垫;然后 叙述了他在纽约一系列的遭遇,为结局的合理性进行铺垫;当感到极度孤单和对城市极度失望的时候,他渴望 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也就顺理成章了。 【解析】9.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散文类阅读中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这种选择题, 主要考核对文意、主旨、结构、人物形象等的分析、理解,这些是命题者的设题点,做题时在读懂文章的基础 上,尤其要注意分析备选答案在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性格或心理等方面的表述是否得当。D 项,“细致 生动地刻画了这两个人物形象”错,小说对卡尔的形象刻画并不细致。故选 D。 10.本题考查对文本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的能力。散文阅读的选择题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 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本题考的是后者,即赏析艺术特色概括.对否 恰当。选择题错误选项命制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 B 项,画线句没有使用心理描写的手法,“手足无措,羞红着脸”“伤心”是神态描写,“走开,坐到”是动 作描写。故选 B。 11.这是一道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的题目,在分析要分析人物的形象特征。可以从原文中找出表现人物形象的语 句,通过分析其中的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等把人物形象概括出来。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分析 人物形象时,在整体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 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小说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 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即列举文中反映该性格特征的事例。注意各点之间不要重合、 不要相互包含,答题不要只简单的回答性格特征。此题从“强烈的复仇心理”“缺少见识”“渴望与人交流沟 通”“单纯自然”等角度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然后列举具体的事例进行分析。例如,“山姆听说那个冤家住 在纽约市,于是整装准备出发。他从梳妆台抽屉里找出一把老式而可靠的科尔特左轮手枪。在城市里干冒险和 复仇的勾当,这把手枪似乎是最好的武器了。山姆把它放在毡提包里,骑上骡子,向火车站进发”概括为:山 姆离开坎伯兰山岭的家乡,到大城市追杀已躲避的卡尔,表明他有强烈的复仇心理。“山姆找不到门的把手, 连大头针那样小的捏手的东西都找不到”“他手足无措,羞红着脸,伤心地从这扇没有用的门前走开,坐到石 阶上”“一辆庞大的、不用骡子拖的车辆,发着牛吼似的声音和冒烟的煤油灯似的气味,唰地擦过他的膝 盖”“一个马车夫用车毂撞了他一下,还训斥他;一个电车司机使劲踩铃叫他闪开;一个穿着走样的绸坎肩的 胖太太用胳臂肘撞他的背脊;一个报童不慌不忙地朝他扔香蕉皮:‘我不愿意这样干,可是看到我的人得让路’” 概括为:城市的设施及规矩让他陌生,使他羞涩,这表明山姆作为一个山民,在城市里缺少见识。“山姆挨到 他身边,在嘈杂声中嚷着对他说:‘兰金斯家喂的猪比我们的肥多啦,不过他们那边的猪草也比我们这边的好’” 概括为:渴望与人交流沟通。他主动挨近胖子和他交谈。“山姆的声音响了起来:‘好啊,卡尔!我见到你真 高兴’”概括为:山姆遵循习惯的生活方式,当他对城市极度失望的时候,很快就与曾是仇敌的同乡握手言欢, 表明他单纯自然。 12.本题考查欣赏作品中结尾的作用。题干已经明确了这篇的小说是“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本文的作者 是欧·亨利,他的作品的一大特点就是“欧·亨利”式结尾,即故事的结局既出人意料,细细分析又在情理之 中。这样,在回答时,首先要答出小说情节的“出乎意料”表现在哪里,然后答出小说情节的“情理之中”表 现在哪里。,而要呈现出这个特点,文中必不可少的便是巧妙的伏笔和铺垫。所以,找到文中的伏笔和铺垫之 处即可得出答案。 比如,前文说“山姆听说那个冤家住在纽约市,于是整装准备出发。他从梳妆台抽屉里找出一把老式而可靠的 科尔特左轮手枪。在城市里干冒险和复仇的勾当,这把手枪似乎是最好的武器了”,结局是“山姆的声音响了 起来:‘好啊,卡尔!我见到你真高兴’”,山姆本是去复仇的,却在见到卡尔后表现得非常高兴,这似乎不 合情理,但前面其实早有铺垫。前文先交代了山姆持枪准备复仇,再以“他自己,山姆,要来杀他。山姆踏上 人行道时,眼珠变红了,心头升起一股世袭的仇恨”的描写来强化读者对他复仇心理的印象,但是结局却是“坎 伯兰山岭的世仇握手言欢”,这真是出人意料的结局。 四、 【答案】13.D 14.A 15.①朴实善良,听说麻婶的不幸后,不时发呆,并及时到医院探视。②善解人意。见麻婶女儿伤心,便不再 提借款的事;丈夫对她不满她尽量忍让。③做人有原则。尽管挣钱不容易,但不为钱伤害情义,丈夫言行过分, 她会据理力争。 16.具体分析:①第一次是“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强忍泪水的背后,是受到丈夫指责后的委屈与隐忍。②第 二次是“眼里含着泪”,含着泪水的背后,是对丈夫不明人情事理、斤斤计较的气愤与不满。③最后一次是“满 眼的泪水”,满眼泪水的背后,是对麻婶去世的惋惜,对麻婶女儿知恩图报的感激,以及对丈夫终于不再唠叨 埋怨的释然。说明效果:三次描写,层层递进,丰富了马兰花的人物形象,凸显了“人间自有真情在”的主题。 【解析】13.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形象(包 括人物形象、物象和景物特点)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 要求,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A 项,“鼓动”“说明三孬好嚼舌,是个搬弄是非的人”错误, 三孬得知麻婶重病住院,劝马兰花向麻婶女儿要钱,只是一种善意的提醒;且只是对马兰花进行劝说,“鼓动” 的说法不准确。B 项,“写出了这个人物的世故圆滑、反复无常”错误,马兰花的丈夫之所以耿耿于怀,是因 为一家人生活艰苦,六百元钱对他们而言不是小数目。后来麻婶女儿寄过来一千元钱以及借房子给马兰花一家 人住,丈夫的反应是“挠挠头”“嘿嘿一笑”,主动做饭,应是感悟到人间真情,对自己以前的想法和行为感 到羞愧和内疚。C 项,“是一个精明能干的人,她内心深处很不愿意欠别人的情”错误,分析文章倒数第二段 可知,文本只是突出了她通情达理的品质,并没有写出“精明”的特点,“她内心深处很不愿意欠别人的情” 更是无中生有。D 项,正确。故选 D。 14.本题考查分析鉴赏作品的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本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从考查的范围来看,既涉及全 篇,又侧重局部;从考查的角度来看,既有对主旨的探究,也有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全 文,整体感知;其次明确主旨,关注手法;最后逐一将每个选项回归原文,结合文章主旨做出准确判断。A 项, “表现了‘男人’的对麻婶母女的不满情绪”错误,依据前文“男人撵上来,不满地对马兰花说:‘我碰你好 几次,你咋不提麻婶借钱的事’”“男人知道后,特意赶过来,冲着马兰花吼:‘钱呢?麻婶的女儿还你了吗? 老子就没见过你这么傻的女人’”可知,“男人”是在生“马兰花不肯开口向麻婶女儿要钱”的气。故选 A。 15.本题考查鉴赏人物形象。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 体上把握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文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 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即列举文中反映该性格特征的事例。注意各点之间不要重合、 不要相互包含,答题不要只简单的回答性格特征。麻婶重病住院,三想到的是让马兰花向麻婶女儿要钱,而马 兰花想到的却不是要钱,她整整一上午都提不起精神,不时地想起往昔与麻婶交往的点滴。到医院探望麻婶时, 她买了一大兜水果,并不提麻婶借钱一事。这些都表现出她的朴实善良。在医院见麻婶女儿伤心,她不顾丈夫 多次提醒,绝口不提还钱的事,可以看出她的善解人意。此后对丈夫的唠叨,能忍则忍。而从对马兰花的不多 的语言描写“你也不看看,那是提钱的时候吗?”“你咋尽往坏处想啊……啥人啊!”“你有完没完……成了 吧?”可以看出,马兰花虽挣钱不易,生活艰苦,但做人有自己的原则,绝不会为了钱而伤害情义,对丈夫过 分的行为也据理力争,绝不退让。 16.本题考查小说中某些情节的作用。情节设置的作用一般包括结构、内容、表达三个要点,内容重点把握交 代了什么情节,对人物形象的塑造或展现有什么作用,抒发什么情感三方面;结构上主要考虑其与前文、后文、 标题的关系;表达方面则主要指在交代内容时所用的表现手法及效果,以及结构安排产生的效果等。小说中马 兰花流泪,是在情节的不同阶段,基于特定的情境、心理发生的,要结合选文具体内容,从所在的矛盾冲突、 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等角度进行分析。第一次流泪是丈夫对马兰花的行为不理解,并做出了将菜篓子踢翻的 过分举动时,马兰花虽内心满是委屈,但隐忍不发。第二次流泪是当丈夫不停地唠叨指责时“眼里含着泪”, 这是对丈夫不通情达理的气愤不满。第三次流泪是看到麻婶女儿的来信时“满眼的泪水”,这泪水有对麻婶借 钱记账的感慨,对麻婶去世的惋惜,对麻婶女儿知恩图报的感激,更有对丈夫思想行为转变的释然。

资料: 1.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