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检测·语文试卷(二)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1年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检测·语文试卷(二)

ID:674377

大小:236.91 KB

页数:9页

时间:2021-04-16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年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检测·语文试卷(二) (本卷共 24 小题,满分 15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 号、姓名及科目,在规定位置粘贴好条形码。 2.答题要求: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非选择 题使用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 均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 20 分)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自南朝的宋、齐、梁、陈到唐初,这种炽.(chì)盛的骈体文风就像是藻荇.(xìng)藤蔓, 已经缠得中国文学步履蹒跚。但是,文坛却以为其光彩夺目、堆锦积绣,还在竞相趋附。 B.她的人生才刚迈入成熟,刚刚摒.(bìn)弃了形形色色的海市蜃.(shèn)楼,便又隐隐伤感 起来,因为她最终成了这副甚至自己都一直不敢承认的模样:一个华贵雍容的女仆。 C.人们兴.(xìng)高采烈地表示欢迎,相信何塞·阿尔卡蒂奥会一道归来。但他并没有出现, 吉卜赛人也没有带蛇人来,在乌尔苏拉看来有关儿子的唯一线索也没了着.(zháo)落。 D.有学问的书法家明辨是非,闻过则喜,即使踽.(jǔ)行于荆棘遍布的征途,他也一往无前; 求名利的书法家只重技巧,文过是非,容易在改革道路上趑趄.(jū)不前。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3 题。 (甲)作为“诗的三部曲”终章 (前两部分别为《如雾起时》、《化城再来人》),由陈传兴执导的 文学纪录片《掬水月在手》日前..上映。猫眼电影的购票评分榜数据显示,该片以 9.3 的评分荣膺..评 分榜的前列。 客观地说,这是一部“难于看懂”的电影。片中多次出现了呢喃般的影音,叶先生如游吟诗人般 对格律的吟诵,唐诗,宋画……(乙)叙事整体看似在时间线上从人物幼时讲起,但又总是以诗词 间隔。这当中有古诗,也有新诗;有已亡人的旧篇,也有叶先生的自创。这种材料组织方式让影片 的空间感十足,但也增加了理解领会的难度。前一段还是平易近人....的生活琐事的描写,后一段却是 意味深长的言此及彼。没有解说词的纪录片,很像没有脚注的文章。这是对观者的挑战,也是其作 为文学纪录电影的魅力之所在。 (丙)这不是一部标榜与赞美为传扬中国古诗词文化做出杰出贡献的叶先生的传记片,而是一 首电影诗~~以叶嘉莹的人生轨迹为蓝本、用声画为媒所作的电影诗。和无数的璀璨诗篇一样,它永 远无法一时间尽悟,但是每每捧卷,都是一次新的生命淬炼..。 2.文段中的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日前 B.荣膺 C.平易近人 D.淬炼 3.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 A.甲 B.乙 C.丙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甘孜藏族小伙丁真在走红网络后,恶意抢注商标者纷至沓来,既有以“丁真”为名直接申请的 人,也有以“我爱丁真、遇见丁真、丁真笑”等相关内容为名申请的人。 B.电影《你好,李焕英》凭借浓浓的亲情故事、真挚的情感力量,呈现出内容大于技法的效果, 让银幕前的观众对深沉绵长、细腻无私的母爱作了一次集体回望。 C.由盖娅传说出品的《山水霓裳》服装大秀,遭到众多网友的吐槽。这个一向围绕以“创新中 国传统服饰”为理念的“中国风”品牌,被冠以“人民艺术家”称谓。 D.茅台集团总工程师王莉入围中国工程院增选院士名单尽管是个专业问题,不该轻易被舆论 情绪化裹挟,但重申其结果一定要经得起舆论拷问,不可敷衍了事。 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 不超过 15 个字。 海明威是驾驭叙事艺术的高手,他在美国文学史上的重要性不在于他写了什么,① __________。他在欧化文风上有较大改变,写得短而精,少而含蓄,叙述隐蔽而不晦涩,又打 破了作者全知叙事的格局,②________________,从而削弱了作者的权威性,留给读者想象的 空间。他在叙事语言上同样有较大超越,写得平淡而不贫乏,朴素而不干巴,尽管也都使用美 国日常词汇,却字字珠玑。海明威③____________为美国文学平添了一道绝美的风景线。 6.下图是 2021 年央视春晚的徽标,原图背景为红色,文字和图案部分为金黄色。请观察徽标,按 要求作答。 (1)写出该徽标中除文字以外的构图要素。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 40 字。 (2)结合该徽标的寓意拟一副春联,不超过 20 字。 二、现代文阅读(共 30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10 分) ①工匠之美世界中,“工匠”既要“创物”(包括发明、创造、设计等)以弥补自然的缺失,还要“制 器”(制造、生产)以满足人类日常生活及其相关需求,更要“饰物”以满足人类日益丰富的精神需求 或提升社会生活品质等,是三位一体。由此而言,依据现代社会分工,“工匠”既是哲学家、科学发 明家,也是工程师和技术创新专家,还是艺术家和美化师等,是多重身份或职能的统一。 ②手艺工匠在自然经济时代创造了男耕女织的手艺美学图景和天人合一的生活方式。机械工匠 在工业经济时代创造了人类机械化大生产的机械美学图景与全新的人造生活方式。数字工匠在虚拟 经济时代创造了人类高情感化智能的数字美学图景和后人类新生态生活方式。大国工匠,则是工匠 各个历史形态审美典型化,突出了“工匠”对于国家强盛和人类社会福祉的决定性价值和意蕴。 ③制器尚象,工匠之美的原则。“象”在工匠之美中更有其特殊意义。一般而言,工匠造物的结 果是一定形体的器物,但真正意义上的“器”,不在于“形”(实存性、物质性),而在于“象”(精神性、 情感性),而“象”内涵着“意蕴”“智慧”等,是工匠的技术原则(巧)和艺术原则或审美原则(饰)的 高度统一。 ④五材并用,工匠之美的智慧。“五材”既指世界构成五种物质(金、木、水、火、土),也指人 类的五种德性(勇、智、仁、信、忠),还指工匠活动的五种具体材料(金、木、皮、玉、土)。“五 材”是一种虚指,是指自然之美向人类开放的程度,以及人类智慧回应大自然的强度。 ⑤技进于道.,工匠之美的创新。“技进于道”在于工匠的传承与创新,在于工匠技艺高超之“神来” 状态。“道”不远人,存乎“匠心”。工匠之美的创新使得“工匠之美”超越“工匠”而进入更为广阔的视域, 从而赋予了工匠更为神圣的美学或宗教价值,正所谓“百工之事,皆圣人之作也”。 ⑥器以载道.,工匠之美的哲学。如果说技进于道,还只是一种形而上的抽象的神秘性质的美学 样态,那么器以载道,则更是一种具体的美的哲学范式了。百姓日用之器的最大价值就在于“日常 性”“普适性”,具有一种强大的行为规范作用。很自然,器物承载着人类认识和掌握世界的观念、思 想和方式。无论是古建筑的上栋下宇,还是传统服饰的天圆地方,无不显示着“器以载道”的工匠之 美的哲学价值。 7.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工匠之美,是工匠创物、制器、饰物三位一体的美,意味着工匠物质美和精神美的完美统 一。 B.以时间为序,工匠发展至今,依次经历了手艺工匠、机械工匠、数字工匠、大国工匠四阶段。 C.工匠制器崇尚“象”,“象”超越物质性,实现了工匠“巧”和“饰”两大原则的高度统一。 D.五材涵盖自然和精神两方面,既指自然美向人类开放的程度,也指人类智慧回应自然的强 度。 8.下列对文中“技进于道.”和“器以载道.”中的“道”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两者相同,均指工匠“制器尚象”“五材并用”之道。 B.两者相同,均指工匠凭借高超的智慧达到的技艺水平。 C.两者不同,前者指工匠的技艺所达到的美学价值高度,后者指器物传达出的工匠的世界观。 D.两者不同,前者只是一种形而上的抽象的美学样态,后者则是一种具体的美的哲学范式。 9.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概括选文③~⑥段分别是从什么角度来说明工匠之美的。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0~13 题。(20 分) 敞开的落地窗 [英]萨 契 “纳托尔先生,我婶婶马上就下楼来。”一位神色泰然的十五岁少女说,“在她下楼前,暂且由我 招待您,请多包涵。” 弗兰普顿·纳托尔尽量地应酬几句,想在这种场合下既能恭维眼前招待他的这位侄女,又不至于 冷落那位还没露面的婶婶。可是心里他却更为怀疑:这种出于礼节而对一连串的陌生人的拜访,对 于他当时所应治疗的神经质毛病,究竟会有多大好处? 在他准备迁往乡间时,他姐姐曾对他说:“我知道你一到那里准会找个地方躲起来,和任何活人 都不来往,忧郁会使你的神经质加重。我给你写几封信吧,把你介绍给我在那里的所有熟人。我记 得,那里有些人是很有教养的。” 弗兰普顿心里正在琢磨,他持信拜访的这位萨帕顿夫人,属不属于那一类有教养的人。 “附近的人,您认识得多吗?”那位侄女问道。 “几乎谁也不认识。”弗兰普顿回答说,“四年前我姐姐曾在这里呆过,就住在教区区长府上。她 写了几封信,叫我拜访一些人家。”说完最后一句时,他叹了一口长气,随即耷拉下了脑袋。 “这么说,您一点也不知道我婶婶家的情况了?”泰然自若的少女追问道。 “只知道她的芳名和地址。”弗兰普顿承认说,推测着萨帕顿夫人是有配偶呢还是孀居,屋里倒 是有那么一种气氛暗示着这里有男人居住。 “她那场大悲剧刚好是三年前发生的。那该是在您姐姐走后了。” “她的悲剧?”弗兰普顿问道。悲剧和这一带静谧的乡间看来总有点不和谐。 “您可能会奇怪,我们为什么在十月间还把那扇窗户敞开得那么大,尤其在午后。”那位侄女指 着一扇落地大长窗说。窗外是一片草坪。 “这季节天气还相当暖和。”弗兰普顿说,“可是,那扇窗户和她的悲剧有关系吗?” “恰好是三年前,她丈夫和她两个兄弟出去打一天猎,就是从那扇窗户出去的。他们从此再也没 有回来~~他们三个人都被沼泽地吞没了。那年夏天的雨水特别多,往年可以安全行走的地方会突然 陷下去。连他们尸体都没找到。可怕也就可怕在这儿。”说到这里,孩子讲话时的那种镇静自若的声 调消失了,她的话语变得断断续续,激动起来,“可怜的婶婶总认为有一天他们会回来,他们仨,还 有那条和他们一起丧生的棕色长毛小狗。他们会和往常一样,从那扇窗户走进屋来。这就是为什么 那扇窗户每天傍晚都开着,一直开到天色十分黑的时候。可怜的婶婶,她常常给我讲他们是怎样离 开家的,她丈夫手背上还搭着件白色雨衣,她的小兄弟朗尼嘴里还唱着:‘伯蒂,你为何奔跑?’您知 道么,有的时候,就像在今天,在这样万籁俱静的夜晚,我总会有一种令人毛骨悚然的感觉,我总 觉得他们几个都会穿过那扇窗户走进来~~” 她打了个寒噤,中断了自己的话。这时她婶婶匆忙走进屋来,连声道歉,说来迟了。弗兰普顿 不禁松了一口气。 “薇拉对您的招待,总还可以吧?”她婶母问道。 “啊,她挺风趣。”弗兰普顿回答。 “窗户开着,您不介意吧?”萨帕顿夫人轻快地说,“我丈夫和兄弟们马上就要打猎回来。他们一 向从窗户进来。今天他们到沼泽地去打鹬鸟,回来时准会把我这些倒霉的地毯弄得一塌糊涂。” 她兴致勃勃地继续谈论着狩猎、鹬鸟的稀少和冬季打野鸭的前景。可是对弗兰普顿来说,这一 切确实太可怕了。他拼命想把话题转到不那么恐怖的方面去,可是他的努力只有部分成功。他注意 到,她的目光不时从他身上转到敞开着的窗户和窗外的草坪上。他竟在悲剧的纪念日里来拜访这个 人家,这真是个不幸的巧合。 “医生们都一致同意要我完全休息,叫我避免精神激动,还要避免任何剧烈活动。”弗兰普顿宣 称。他有着那种在病人中普遍存在的幻觉,错误地认为,萍水相逢的朋友,都非常渴望知道他的疾 病细节,诸如得病的原因和治疗方法之类。 “噢,是吗?”萨帕顿夫人用那种在最后一分钟才把要打的呵欠强压了回去的声调说。突然,她 笑逐颜开,精神为之一振~~但却不是对弗兰普顿的话感到了兴趣。 “他们可回来了!”她喊道,“刚好赶上喝下午茶。你看看,浑身上下全是泥,都糊到眼睛上了!” 弗兰普顿略微哆嗦了一下,把含着同情的理解的目光投向那位侄女。可是那孩子此时却凝视着 窗外,眼光里饱含着茫然的恐怖。弗兰普顿登时感到一股莫名恐惧。他在座位上急忙转过身来,向 同一方向望去。 (甲)在苍茫暮色中,三个人正穿过草坪向窗口走来,臂下全挟着猎枪,其中一个人肩上还搭 着一件白色雨衣。一条疲惫不堪的棕色长毛小狗紧跟在他们身后。他们无声无息地走近这座房子。 然后一个青年人沙哑的嗓音在暮色中单调地唱道:“我说,伯蒂,你为何奔跑?” 弗兰普顿发疯似地抓起了手杖和帽子,急火如风,慌不择路地冲出门厅,跑上甬路,逃出大门…… “亲爱的,我们回来了。”拿着白色雨衣的人说道,从窗口走了进来,“我们走过来的时候冲出去 的那个人是谁呀?” “一个非常古怪的人物,纳托尔先生。”萨帕顿夫人说,“他光知道讲他自己的病。你们回来的时 候,他连一句告别的话也没说就跑掉了,真像是大白天见到了鬼。” “他大概是因为看见了那条长毛小狗。”侄女镇定地说,“他告诉我说,他就是怕狗。有一次在恒 河流域什么地方,他被一群野狗追到了一片坟地里,不得不在一个坟坑里过了一夜。那群野狗就围 着他头顶转,呲着牙,嘶叫着,嘴里还吐着白沫。不管是谁,也得吓坏了!” 灵机一动,编造故事,是这位少女的拿手好戏。 (删改自《英美短篇小说选》,梁献章译) 10.小说中划横线的句子分别写出了人物怎样的心理?请简要分析。 (1)他叹了一口长气,随即耷拉下了脑袋。 (2)她的目光不时从他身上转到敞开着的窗户和窗外的草坪上。 11.文中标注(甲)的文段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 12.赏析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 13.构思巧妙奇特是萨契小说的一大特点,请结合全文赏析这篇小说构思方面的巧妙奇特之处。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 40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4~18 题。(20 分) 南山集序 [清]方 苞 壬午之冬,吾友褐夫卜宅..于桐城之南山而归隐焉,从游之士刻其所为古文适成,因名曰《南山 集》。其文多未归时所作,而以.兹所居名焉,著其志世。 余自有知识,所见闻当世之士,学成而并于古人者,无有也;其才之可拔.以进于古者,仅得数 人,而莫先于褐夫。始相见京师,语余曰:“吾非役役于是而求有得于时也。吾胸中有书数百卷,其 出也,自忖将有异于.人,非屏居深山,足衣食,使身一无所累,而一其志于斯,未能诱而出之也。” 其后各奔走四方,历岁逾时相见,必以是为忧,余以代为忧。而自辛未迄今十余年,而莫遂其所求。 吾闻古之著书者,必以穷愁;然其所谓穷愁者,或肥遁..不出仕宦,而中秩名尊身泰,一无所累 其心,故得从容著书以自适也。自科举之法行,年二十而不得与于诸生之列,则里正得而役之,乡 里之吏,鞭笞行焉。又非贵游素封之家,则所以养父母畜妻子者,常取足于佣书授经。窘者拘囚, 终身而不息,尚何暇学古人之学而冀其成耶?故士穷愁别必不能著书。其事若与古异,而以理推之, 则固然.而无足怪也。 褐夫少以时文发名于远近,凡所作,贾人随购而刊之,故天下皆称褐夫之时文,而不知此非褐 夫之文也。其载笔墨以游四方,喜述旧闻,记山水之胜,而以传序说请者,亦时时应焉,故世复称 其古文,是集所载是也。而亦非褐夫之文也。褐夫之文,盖至今藏其胸中而末得一出焉.。夫立言者 不朽之末也而其道尤难书传所记立功名守节义与夫成忠孝而死者代数十百人而卓然自名一家之言自 周秦以来可指数也。岂非其事独希,故造物者或靳.其才,或艰其遇,而使皆不得以有成耶? 褐夫之年长矣,其胸中之书,继自今而不出,则时不赡矣。必待身之无所累而为之,则果有其 时耶?故余序是集而为褐夫忧者倍切焉。因发其所以,使览者知褐夫之志,而褐夫亦时自警而亟成 其所志也。同里方苞撰。注:褐夫,戴名世的字,一字田有,清代古文家。 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吾友褐夫卜宅..于桐城之南山而归隐焉 卜宅:选择住宅 B.其才之可拔.以进于古者 拔:超出 C.或肥遁..不出仕宦 肥遁:逃遁 D.故造物者或靳.其才 靳:束缚,限制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而以.兹所居名焉 斧斤以.时入山林 B.自忖将有异于.人 当其欣于.所遇 C.则固然.而无足怪也 虽然.,犹有未树也 D.盖至今藏其胸中而末得一出焉. 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戴名世归隐安徽桐城南山,他将自己所撰的文章编印成集,以隐居地取名为《南山集》,旨 在世人中彰显他的志趣。 B.方苞非常钦佩同乡戴名世著书立说的志向,虽然《南山集》得以刊行,但方苞并不认为它能 真正体现戴名世的志趣。 C.方苞认为戴名世的年纪大已经了,若定要等到他身心都毫无烦忧时来写“胸中之书”,那么恐 怕时间也不多了,因而对他忧虑的心情更加急迫了。 D.文章叙议结合,记叙简练,重点突出戴名世横溢的才华和远大的志向;议论切中肯綮,剖 析戴名世至今未遂己愿的原因,希望戴名世能自警。 17.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夫立言者不朽之末也而其道尤难书传所记立功名守节义与夫成忠孝而死者代数十百人而卓然自 名一家之言自周秦以来可指数也 1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窘者拘囚,终身而不息,尚何暇学古人之学而冀其成耶? (2)因发其所以,使览者知褐夫之志,而褐夫亦时自警而亟成其所志也。 (二)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 19~20 题。(8 分) 送 魏 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蝶恋花 散花楼送客 纳兰性德 城上清笳城下杵,秋尽离人,此际心偏苦。刀尺又催天又暮,一声吹冷蒹葭浦。 把酒留君君不住。莫被寒云,遮住君行处。行宿黄茅山店路,夕阳村社迎神鼓。 19.这两首诗歌从题材上看都属于__________诗,第一首诗歌所写的景物季节是____________ 20.“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和“行宿黄茅山店路,夕阳村社迎神鼓 ”两句共同运用 了哪种表现手法,请赏析。 (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 21~22 题。(6 分) (材料一)子曰:“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 之,无所不至矣。”(《论语·阳货》) (材料二)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 小人穷斯滥矣。”(《论语·卫灵公》) (材料三)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 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告子下》) 21.材料一,可以归纳出两个成语“患得患失”和“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显示了子路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的性格。 22.评述上述材料,说一说我们应该如何面对困境? (四)古诗文默写。(6 分) 23.补写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 3 小题)(6 分) (1)既竭吾才,_____________________,卓尔。虽欲从之,_________________。(《论语》) (2)廊腰缦回,________________;各抱地势,____________________。(杜牧《阿房宫赋》) (3)西当太白有鸟道,______________。地崩山摧壮士死,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4)屈原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以见放。”(《渔父》) (5)_________,_________。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 四、作文(60 分) 24.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 分) 对于“界”的认识,有人说,心有底线,守住边界;也有人说,科学无界,大爱无疆;还有 人说,人无高下,界有高低,当自我修持。 你如何认识“界”?对于“界”之有无、高低,你有怎样的思考? 根据材料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 800 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参考答案 【答案】1.A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字音、字形的能力。 B.“摒弃”的“摒”应读 bìng。 C.“着落”的“着”应读 zhuó。 D.“文过是非”应改为“文过饰非”。 故选 A。 【答案】 2.B 3.A 【分析】 2.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A.日前,几天前,符合语境。 B.荣膺,光荣地接受或承当,后面应该跟荣誉称号之类的词,此处应该用“荣登”。 C.平易近人,态度谦逊和蔼,使人容易接近;(文字)浅显,容易了解。此处使用的是后者。 D.淬炼,锤炼,多用于抽象事物。此处用于生命,使用正确。 故选 B。 3.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A 两个书名号连用的时候中间不用顿号,所以《如雾起时》和《化城再来人》中间的顿号要 去掉。故选 A。【答案】4.B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A.中途易辙,“甘孜藏族小伙子丁真在走红网络后”,缺少谓语,又另起炉灶写了一句,可以把“在” 提到句首。 C.句式杂糅,“围绕以……为理念”可以删掉“围绕”。 D.语序不当,两个分句主语不一致,关联词“尽管”要放在主语前面。 故选 B。 【答案】5.①而在于他怎么写 ②加入了有限叙事 ③素美的叙事艺术特色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一句,“而在于”与前文“不在于”构成关联词,从整体看,这句是总起句,后文始终围绕艺术特色 来叙述,再对应“写了什么”,这句就是“怎么写”。 第二句,前文提到“打破”“全知叙事的格局”,后文语意是作品靠人物自己发言,而不是作者来评价, 可见是第一人称叙事,又因“削弱”一词暗示全知叙事的保留,因此是“加入有限叙事”。 第三句,从整体看,这句与前文构成“总-分-总”形式,根据前文两个并列分句的特征,可得出“素美”“叙 事艺术”两个关键词。 【答案】6.(1)构图要素:徽标图形由“2021”四个数字连笔构成,整体上又呈现为昂扬向上 的奔牛形象。 (2)示例:子去丑来腾锦绣 鼠归牛到竞辉煌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图文转换和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以及拟写对联的能力。 (1)要求写出除文字以外的构图要素,考生要注意观察整个图形特点,也要注意细节组成。 表述时要有逻辑顺序。2021 年央视春晚的徽标,整体形状是数字“2021”,同时又组成了“奔牛”的形 象。 (2)拟写对联时要注意徽标“春晚”的主题,与春节有关,因此可从属相的变换的角度写对联 内容,注意格调要昂扬向上,表达辞旧迎新的喜悦;还要注意对联的格式,尤其是下联尾字要用平 声字。 【答案】 7.B 8.C 9.①工匠之美的理念/原则要求,②工匠之美的材料要求,③工匠之美的技艺要求,④工匠 之美的哲学要求。 【分析】 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 的要求。其次,要回归文本,吃透文本表达的观点,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 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推敲琢磨。本题要求选择“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宜 采用排除法。 B 项,曲解文意,错在“以时间为序,工匠发展至今”这个地方。从原文句子“大国工匠,则是 工匠各个历史形态审美典型化”可以判断出“以时间为序,工匠发展至今”的说法不对。事实上,“大 国工匠”不在时间发展序列中,而是存在于“手艺工匠、机械工匠、数字工匠”三个阶段的每个阶段之 中。 故选 B。 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重要观点或概念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 即选择“正确”或“错误”等要求。这类题要认真读图,从文中基本概念、重要语句、图表、引述的资 料获取信息,结合选项进行准确解读,常见错误有漏掉信息、以偏概全;因果倒置、主客互换;未 然已然、信息有变;无中生有、查无实据。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 一进行比对。本题要求选择“对文中‘技进于道’和‘器以载道’中的‘道’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 AB 两项,以偏概全,表意绝对,错在“均指工匠……之道”“均指工匠……的技艺水平”。这些 地方,故排除。 D 项,表述虽对,看到了二者的差异,但未揭示这两种“道”的本质,也排除。综合以上分析: 故选 C。 9.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有 这样几点:①根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②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 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③准确寻找,筛选提取。题干要求用自己的语言, 简要概括选文③~⑥段分别是从什么角度来说明工匠之美的。做这个题的关键是抓住段首句,从“制 器尚象,工匠之美的原则”这句话可以概括出:工匠之美的原则;从第四段首句“五材并用,工匠之 美的智慧”,可概括出:材料要求,体现智慧。从“技进于道,工匠之美的创新”可概括出:美在技艺 的创新。从“器以载道,工匠之美的哲学”这句话可概括出:工匠之美的哲学要求。 【答案】 10.(1)透露出弗兰普顿对姐姐给他安排的拜访活动感到无趣..和失望..。(2)表现出夫人对 弗兰普顿的不耐烦...,以及急切..盼望家人回来的心情。 11.①真实地再现上文薇拉故事中的场景和细节,增加小说的“真实性”,让弗兰普顿乃至读 者对薇拉的鬼故事深信不疑;②呼应上文,解开萨帕顿夫人“笑逐颜开”、薇拉“恐怖”、弗兰普顿“莫 名恐惧”的悬疑;③突出了薇拉对生活的细致观察能力和高超的化生活为故事的能力,进而突出其聪 慧形象;④渲染了阴森恐怖气氛,为下文弗兰普顿狼狈逃窜埋下伏笔。 12.①描写方法上运用一系列传神的动作描写和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生动传神地写出了 弗兰普顿落荒而逃时动作的迅速和狼狈、心理的紧张和恐慌至极。②结构上巧作铺垫,自然引出下 文萨帕顿夫人的抱怨和薇拉再次编排故事的情节。③内容上采用留白方式,激发读者自由想像弗兰 普顿最终可能的结局。 13.①巧设全文线索——“敞开的落地窗”,薇拉从眼前的落地窗引出话题,围绕落地窗展开 奇幻的故事,最后弗兰普顿又是在落地窗前落荒而逃,小说围绕“敞开的落地窗”展开全部情节。② 巧设悬念,层层铺垫,如弗兰普顿的拜访及内心的怀疑、婶婶的缺席、薇拉“眼光里饱含着茫然的恐 怖”等细节,使小说情节悬念迭起,极大地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③巧设貌似荒诞的情节,小说故 设荒诞的鬼故事增加了小说的神秘性和趣味性。④结尾突转/结尾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小说 最后一段含蓄地暗示读者,薇拉关于萨帕顿夫人的悲剧故事也只不过是她灵机一动编造出来。 【分析】 10.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心理变化的分析能力。分析人物心理一定要结合具体的句子,有的 还要结合上下文以及全文内容,看人物做了什么事,说了什么话,有什么样的表情、反应等。根据 这些揣摩出人物的情感有哪些方面,最后用通顺的语句把这些情感表达出来即可。题干要求简要分 析小说中划横线的句子分别写出了人物怎样的心理?要善于结合上下文语境来分析。第一句“他叹了 一口长气,随即耷拉下了脑袋”,要善于抓住这几个词“他”是指代文章的谁?他为什么“叹气”;“耷拉” 一词又说明了什么?从上下文可知:“他”指代的是弗兰普顿·纳托尔,一个有神经质毛病的人。他“叹 气”是对姐姐信中给他的建议拜访一些有教养的陌生人来消除神经质的办法感到怀疑,感到无聊、无 趣,内心纠结而无所适从。 第二句话要抓“不时地”“从他身上转到敞开着的窗户”,说明被拜访的萨帕顿夫人对弗兰普 顿·纳托尔的不太在意,而十分关心家人的安危。也说明她对薇拉给弗兰普顿讲的“悚然”的故事完全 不知情。总之,要分析这句话说的对象是谁,上下文语境是什么等。 11.本题考查把握文本(小说)的重要语段(情节)的作用的能力。①对上下文情节的作用。 首句(段):一般有点明主旨、总领下文的作用,也可为后文提出观点或引出主要人物、事件作铺 垫,还可点题及交代起因或缘由,还可设置悬念,吸引读者。过渡句(段):多出现在文章中间, 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内容上起转换或逐层深入的作用。若是插叙,行文起伏跌宕,摇曳 生姿。尾句(段):前后照应、卒章显志、总结全文、深化主旨、启发人思索、言有尽而意无穷。 ②对刻画人物的作用(包括揭示的人物心理)。③对表现主题的作用。④给读者的感受,即站在读 者的位置上考虑情节的作用。题干要求回答:文中标注“甲”的文段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要善于从 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以及主题等角度回答。选文的氛围正是上文小女孩薇拉讲的故事 的情景再现,如此逼真的呈现,这才会有后来为什么弗兰普顿神经质厉害到一下子就冲出去了的情 节。从环境渲染的角度看,如此凄厉、诡异的情景让人更加毛骨悚然,也深深地抓住了读者的内心。 从人物的塑造角度看表现了薇拉这个小女孩善于观察生活与善于将生活故事化的高超水平。她知道 弗兰普顿有神经质的特点后就用这样的故事来刺激他,表现了她的淘气和天真,也增加了文章喜剧 性的艺术效果。 12.本题考查赏析文章关键句段的作用,品味其独特艺术效果的能力。首先明确句段在具体 语境中的内容,然后从结构和内容、表达效果等角度去分析。结构上,要注意伏笔、照应、铺垫等 手法和术语;内容上,要注意事件的丰富、完整,人物形象的刻画以及主旨的体现等等;表达效果 方面,主要从运用的手法角度分析语言表达的独特之处以及给读者的感受等。题干要求赏析文中划 波浪线的句子。“弗兰普顿发疯似地抓起了手杖和帽子,急火如风,慌不择路地冲出门厅,跑上甬路, 逃出大门……”这句话从“发疯似的”“急火如风”等词语看出使用了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用漫画式 的讽刺笔法刻画了弗兰普顿的狼狈逃离的形象,更看出他的神经质已经到了一种病入膏肓的地步。 从内容和结构的层面来看引出了后文萨帕顿夫人及其丈夫、兄弟的不解等内容,丰富了故事的情节, 也为后文薇拉继续编造故事铺垫。而画线句的结尾是以省略号结束的,在内容上给读者留下了无限 的想象空间,这正是作者高超的艺术手笔的体现。 13.本题考查学生对情节结构及相关手法的把握分析以及个性化解读文章的能力。这是一道 综合性阅读题,难度较大,按题目要求对文章进行深入分析,从文本的内容主题、情节结构、人物 塑造、表达手法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归纳。而在探究这方面,需要结合自身,联系文本,做出合理、 有创意的推断。题干要求结合全文赏析这篇小说构思方面的巧妙奇特之处。小说的构思要善于从情 节、悬念、线索、表达效果等角度分析。本文的题目是《敞开的落地窗》,而这正是全文的线索之 所在,是薇拉讲述悚然的故事“原点”,故事从“落地窗”说开去,高潮部分是落地窗外的轻悄悄归来 的人和弗兰普顿的夺“窗”而逃。而本文构思上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悬念迭起,疑窦丛生。弗兰普顿 要拜访的人迟迟不会面,而自己的姐姐也只是信上的符号而已,而薇拉夸张的讲述,逼真的表情, 渲染了一种惊悚恐怖的氛围,令人读之欲罢不能。“灵机一动,编造故事,是这位少女的拿手好戏” 结尾的这句话让读者疑窦顿消,原来是小女孩编的故事罢了,而男主人公弗兰普顿却被吓得不轻, 这更增加了故事的喜剧性效果,而细细地回头咀嚼发现:情节的发展过程中,小女孩讲述的悲惨事 件其实是编的,这在文中处处有伏笔,这不由得令人拍案叫绝。 【答案】 14.C 15.C 16.A 17.夫立言者/不朽之末也/而其道尤难/书传所记立功名守节义与夫成忠孝而死 者/代数十百人 /而卓然自名一家之言/自周秦以来/可指数也 18.(1)被穷窘困扰的人,一生不得安宁,哪里还有空闲的时间钻研古人的学问并希望学业 有所成就呢? (2)于是阐明个中原因,使后来读到的人了解他的志趣,也希望他时时警醒自己并尽快实现 他的追求。 【分析】 14.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平时注意积累文言实词 的意思,注重和现代汉语的比较,然后审清题干,逐项对比。 C 项,“肥遁:逃遁”错,“或肥遁不出仕宦”意思是有的隐居避世不出来做官。“肥遁”,隐居避 世。 故选 C。 15.本题考查虚词的意义用法。解答此类题,可用结构分析法,分析该虚词在句中的结构作 用,从而推测其意义。 A 项“以”,前一个作介词,用;后一个作介词,按照,通过; B 项“于”,前一个作介词,跟;后一个作介词,对; D 项“焉”,前一个作语气词,表陈述语气;后一个作语气词,表疑问语气。 C 项两个“然”都是代词,这样的意思。 故选 C。 16.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 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 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 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 A 项,“他将自己所撰的文章编印成集,以隐居地取名为《南山集》”错,由原文“吾友褐夫卜 宅于桐城之南山而归隐焉,从游之士刻其所为古文适成,因名曰《南山集》”可知,《南山集》非戴 名世自己编印,而是由与他交往的士人所编印。 故选 A。 17.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时,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要 确定谓语。一般情况下,句首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要停顿;分析谓语, 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 省略、对偶、反复等修辞;尤其要关注“曰”“乎”“于”“而”“之”“也”“矣”“焉”“耳”“则”这些关键词。 第一、二处, “……者,……也”为判断句式,所以在“者”“也”后分别停顿;第三处,“而其道 尤难”意思是但立言之道又尤其难,紧承上文语意;第四处,“者”意思是“……的人”,“立功名守节义 与夫成忠孝而死者”作“记”的宾语;第五处,“而卓然自名一家之言”中“而”表转折,之前停顿;第六、 七处,“自周秦以来”作时间状语,其前后都断开。 18.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 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 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 第(1)句得分点:被动句式,“拘囚”,被困扰;“息”,“安宁”;“尚”,还;“暇”,空闲;“冀”, 希望。第(2)句得分点:“发”,阐明;“所以”,原因;“自警”,警醒自己;“亟”,尽快。 参考译文: 壬午年冬天,我的友人戴名世在桐城的南山选择一处住宅并隐居在那里,(恰好)与他交往 的士人刻印他所写的古文刚完成,于是取名叫《南山集》。其 中的文章多数是他没归隐时所写的, 却用这居所命名,旨在世人中彰显他的志趣。 我自从有了相知相识的朋友,所见到所听到的当今士人,学业有成并且能和古人并驾齐驱的 人,还没有啊;那些才华可以超过古人的人,我只能找到几人,但没有谁能超过他。当初我们在京 师相见,他对我说:“我并不是想靠勤于古文写作来在当世求得声名。我胸中可写的东西有数百卷, 如果写出来,自料将与别人有不同之处,(如果)不是隐居深山,使衣食充足,使身心毫无烦劳, 并 且使自己的志向专一在这方面,那就不能诱发并写出来。”之后,我们各奔东西,一年后我们又相见, 他以此为忧,我也替他忧虑。从康熙三十年到现在十多年了,他却仍没有实现他的愿望。 我听说古代著书立说的人,一定因困厄而愁苦;但是那所说的困厄愁苦之人,有的隐遁不出 来做官,有的到了中年名望尊显身心安泰,全无烦劳,所以能够悠闲舒缓著书立说来自我满足。自 从科举制度推行以来,一个读书人如果到了二十岁仍不能跻身到秀才的行列,那么里正就可差遣役 使他,乡里的小吏就可以鞭打他;(再加上)又不是权贵或富豪之家,那么他用来赡养父母养活妻 子儿女的(钱),就常常只能从受雇抄写或教书所得中获取。被穷窘困扰的人, 一生不得安宁,哪 里还有空闲的时间钻研古人的学问并希望学业有所成就呢? 所以穷窘愁苦的士人一定不能著书立 说。戴名世的情境如若与古人不同,但按 常理来推测,那么本来是这样也并不值得奇怪了。 戴名世年轻时凭时文在远近一带闻名,凡他所写的文章,商人随即买来并刊印,所以天下的 人都称颂他的时文,却不知道这并不是能真正表现他志向的时文。他带着笔墨游历四方,喜欢记述 以前的一些事情,描述山水美景,并对那些请求作传写序的人,也常常应承,因此世人再三称颂他 的古文,这《南山集》中所收录的就是这些。但它们也不是真正能体现他志趣的古文。戴名世的文 章,大概到现在还藏在他胸中还没写出一篇。立言,是人流芳后世的最末等事,但立言之道又尤其 难。书传中所记述的立功名、守节义和那些成忠孝之名而死的人,每个朝代都有几十上百人,但与 众不同能自称一家之言的,从周秦以来,那却是屈指可数的。难道不是他们的境遇独特少有,所以 上苍要么束缚他们的才华,要么让他们坎坷一生,以致使他们都不能有所成就吗? 戴名世的年纪大了,他胸中的文章,到现在都没写出来,那么时间就不多了。一定要等到身 心都毫无烦忧时来写作,那么果真有那时间吗?所以我为《南山集》作序并且为戴名世忧虑的心情 更加急迫了。于是阐明个中原因,使后来读到的人了解他的志趣,也希望他时时警醒自己并尽快实 现他的追求。(此文是)同乡方苞撰写的 【答案】 19.送别 秋季 20.两句都是想象虚写。(或对方入笔)王诗由眼前情景转为设想对方抵达后的孤寂与愁苦, 通过想象拓展意境,使主客双方惜别深情表达得更为深远。纳兰诗想象别后朋友旅途中所见的景象, “行宿黄茅山店(荒山野店)路,夕阳村社迎神鼓”纯朴热闹的景象,勉励宽慰友人不必忧愁,表现 了对友人的祝福。 【分析】 19.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题材和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 要求,如本题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问的是这两首诗歌从题材上看都属于什么诗(或词),第二 个问题是第一首诗歌所写的景物季节是什么季节,然后根据诗歌的内容来辨析诗歌的题材,再根据 第一首诗歌中的景物来辨析季节。第一首诗歌的标题是“送魏二”,第二首的标题是“散花楼送客”, 两个标题中都有“送”字,这说明这两首都是送别诗(或词)。第一首诗歌中,根据“橘柚香”“凉”可知, 应该是秋季。 20.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审清楚题 干的要求,如本题问的是“‘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和‘行宿黄茅山店路,夕阳村社迎神鼓’ 两句共同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请赏析”,然后理解诗句的意思,看这两句使用的共同手法是什么, 有何效果。“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意思是“想象你独自远在潇湘明月下,满怀愁绪梦里 静听猿啼悠长”,由“忆”可知,这是从对面生情,为行人虚构了一个境界:在不久的将来,朋友夜泊 在潇湘之上,那时风散雨收,一轮孤月高照,环境如此凄清,行人恐难成眠吧,即使他暂时入梦, 两岸猿啼也会一声一声闯入梦境,令他睡不安恬,因而在梦中也摆不脱愁绪。“行宿黄茅山店路,夕 阳村社迎神鼓”意思是“在未来的漫漫长路上,您将夜宿荒村野店,请笑对夕阳下的村社神鼓”,由“行 宿”可知,后面是想象友人旅途之景,作者借助“夕阳村社迎神鼓”所勾勒出的热闹纯朴的景象来劝慰 友人要以豁达之心迎接未来的漫漫长路。由此可知,这两句诗都是想象别后情景,使用虚写或想象 的手法。 【答案】 21.无所不至 直率、鲁莽(卤莽) 22.①人生肯定会遇到困境,但是在困境中,应该坚守底线,坚守志向和节操,不能胡作非 为、肆无忌惮。②把苦难看做人生的财富,认为经受磨炼之后,才能有所作为,成就大业。 【分析】 21.本题考查学生对成语以及人物性格的把握能力。解答此类题型首先要了解语段的含义, 然后再根据平时的积累归纳出相应的成语。人物性格的概括也要在理解语句含义的基础上抓住人物 的言行。 材料一的意思是:孔子说:“可以和一个见识浅薄的人一起侍奉君主吗?他在没有得到官位时, 总担心得不到。已经得到了,又怕失去它。如果他担心失掉官职,那他就什么事都干得出来了。” 所以相应的成语一是患得患失,二是无所不至。 材料二的意思是:孔子一行在陈国断了粮,学生生了病,大家精神不振。子路生气对孔子说: “道德高尚的君子也落得穷困的下场吗?”孔子说:“君子陷于穷困,还会坚持原则,小人穷困就会乱 来。”通过“愠见”一词,以及子路对自己的老师质问可以看出子路的直率、鲁莽。 2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内容、概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应在理解各材料内容的基础上 抓住里面关键性词语进行概括。 这三则材料都是在说如何面对困境,材料一中说到见识浅薄的人如果失掉自己的官职就会无 所不至,没有原则和底线。而材料二通过孔子和子路的对话可知,君子陷于穷困,还会坚持原则, 小人穷困就会乱来。也就是面对困境君子和见识浅薄的人的态度是不一样的,那么我们应该:在困 境中,应该坚守底线,坚守志向和节操,不能胡作非为、肆无忌惮。材料三的意思是上天将要把重 大责任降临在某人身上的时候,一定要先使他的意志遭受挫折,使他的筋骨经受劳累,使他的身体 经受饥饿,使他的全身困苦疲乏,使他的行为总是遭受困扰麻烦。这样,便可使他的心态受到震动, 使他的性格更加坚韧,从而增加他们所未具备的能力。所以这里面把困难看做人生的财富,认为经 受磨炼之后,才能有所作为,成就大业。 【答案】(1)如有所立 末由也已 (2)檐牙高啄 钩心斗角 (3)可以横绝峨眉巅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4)举世皆浊我独清 众人皆醉我独醒 (5)垆边人似月 皓腕凝霜雪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错字有:立、已、啄、钩、峨眉巅、钩连、垆边、皓。 【答案】【范文】 守住心灵疆界 世上有许许多多界限,有的是客观存在的,但更多的则存在于人们的心里。界限在心中就像 一堵墙,遐想驰骋在墙内的世界,这对许多人来说是美好的、正确的,是可以接受的。而围墙之外 呢?超出了这个界限,有的人就会产生恐怖、畏惧、羞愧及各种负面情绪,仿佛超越心灵的界限就 是地狱。于是心灵疆界就成了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的分界线,成了许多人的道德底线。 人们的心灵疆界是在成长过程中不断构筑起来的。因为每个人所受的教育与身处的环境千差 万别,所以判断是非的标准也就各不相同了。但是无论你处在哪行哪业,都应守好心灵的疆界。 教育者说:人要循规蹈矩,闯红灯是错的;而有的父母带着孩子闯了红灯却显得无所谓。谁 是谁非? 教育者说:待人要态度诚恳、有礼貌;而在现实生活中以此作为行为准则却处处碰壁。孩子 应该怎样面对呢?为什么别人的行为在我眼中总是“错”呢? 当今世界竞争激烈,新鲜事物不断涌现,旧的传统观念有的已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加 上有些地方是非、善恶、美丑混淆,欺骗欺诈、腐化堕落现象严重,常使我们茫然、惑然;心灵有 时也在接受考验。 但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以及体现时代要求的新的道德观念,诸如社会公德、职业道德、 家庭美德无论如何也不会动摇。因此,每个人在道德情操上必须遵循的底线是不能超越的。 无视这底线的人就应该受到谴责。为了金钱与富贵出卖国家利益、民族利益的人,为了私欲 出卖亲情、友情的人,为了名利出卖人格的人……他们心灵的疆界消失了,充斥心中的只有私欲和 贪婪。比如为仕途、为钱财而不顾国法的贪官们,谋财害命的强盗,不顾社会公德的好色之徒,他 们失去了心灵道德底线的约束,走向了堕落。 所以,每个人都应守好自己的心灵疆界,它是作为一个“人”的最后底线;但也不必过分拘泥 于一个狭小的空间,适当地让它高于原先保守的标准,你才不至于活得太累。心里有一个疆界,又 有一定的空间,你才会“活出自我”来。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写作材料作文的能力。 【审题】 把握界线,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界”的定义可以是实在的,如边界、疆界、国界、界域等, 也可以是抽象的,底线,境界等。如何定义“界”,反映考生的思考方向。如何思考界,则反映了考 生的价值取向。材料第一句话的指向是:有界。于人而言,守住底线是基本,是出发点,古今社会 都存在守不住基本边界底线的人,简单说“底线”,就是根据社会契约,一个人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 不同领域的人各有该尽的职责本分(该有的作为),越过了这条边界,就出现了道德上的瑕疵,甚 或走上违法犯罪之路。 材料二旨在引导学生思考:“无界”。人生短暂,面对科学、艺术、道德等方面的追求,要向 更高处攀登,突破身体、界域的限制,敢牺牲,能奉献,就会收获赞誉。 材料三,综合前两则材料,人无高下贵贱之分,不同性别年龄职业的人,把握好做人“有界” 和修养“无界”两者关系,都可达到人生的至高境界。 【立意】 1.人生价值的体现在于把握好界的尺度,守住底线,追求充实的人生价值,达到理想的人生 境界。 2.做人“有界”和修养“无界”,达到人生的至高境界。 3.科学、艺术、道德等方面的追求,要突破身体、界域的限制,敢牺牲,能奉献。 【素材】 1.如何增强底线思维?关键是要学会做这样的判断:一些事如果没办好,会不会前功尽弃, 会不会不可逆转,会不会全局被动?比如:经济发展速度,快了可以调控下来,慢了可以加快发展, 但是,一旦经济秩序乱了就会造成全局被动的后果。那么,维护经济秩序的稳定就是底线思维。又 比如:发展中的安全问题决定全局,人都没了,发展又有什么用?那么,守住“以人为本”的发展目 标就是底线思维。以底线思维划定边界,“坏处”才能全力避免,“好处”才能尽力赢得。 在改革中坚持底线思维,也要防止另外一种倾向,那就是:由于担心捅娄子、出问题,于是 墨守成规,谨小慎微,遇到问题绕着走,面对矛盾心发慌,该改的不敢大刀阔斧地改,该闯的不敢 义无反顾地闯,该试的不敢放开手脚去试。有向好的愿望,不知底线和风险在哪儿,那是莽撞冒进; 有守住底线的决心,没有努力向好的行动,则是消极保守。底线思维,应是“有守”和“有为”的有机 统一。一方面,我们要充分估计困难和阻力,设定调整阵痛与成长烦恼的可承受底线,继而坚守底 线,严防出现颠覆性的失误;另一方面更要有舍我其谁的责任担当、“不到长城非好汉”的进取精神, 充分挖掘潜力、激发动力、释放活力,为发展赢得新的生机。 《大学》里说:“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这 里的“止”,既是一种理想目标,也是一种底线要求。树立底线思维,喜不忘忧、未雨绸缪、防患未 然,我们就能做到从底线出发,不断逼近顶线,让改革“蹄疾而步稳”、发展更上一重天。 2.做人没有界线,就会失去底线。 做人要有界线,要知道自己的底线在哪里。敌友要有界线,要分得清谁是自己的敌人,谁是 自己的朋友,否则就会做出些亲者痛仇者快的事情来;亲疏要有界线,不要因为是你的朋友,就只 讲感情,不讲原则,就吃吃喝喝,拉拉扯扯,沆瀣气,狼狈为奸;取舍要有界线,要明白什么该取, 什么该舍,否则,不该取的取了,不该舍的舍了,就会给自己引来麻烦,招来灾祸。 国与国有界线,国界模糊了,就容易发生争端和战祸;星球与星球之间有界线,有自己运行 的轨道,如果超越了自己运行的轨道,超越了自己运行的界线,就会引起星球之间的碰撞和灾难。 守住界线,就是守住自己的本分,守住自己最后的底线。 做人没有界线,就会失去底线,就会守不住自己的本分,从而迷失自我、失去自我,并在迷 失自我和失去自我中招来连连的灾祸。 3.要守住权利和责任的边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权利,是每个人行为和主张的依据,任何组 织和个人都不可侵犯。但是,一个社会人有权利就有义务和责任。二者不可相互替代也不可相互压 缩、挤占。这个“度”就在彼此边界之内,任何失“度”的行为就是“越界”,需要通过法律进行调整,回 归界内。 要守住道德的底线。道德是人们内心的约束。在一个多元社会里,很多情况下,尤其是在熟 人社会,道德的约束力高于法律,千百年形成的村规民约,让人们更忌惮,一人作恶,全家乃至家 族抬不起头。当然,人非圣贤,不能要求每人都拥有崇高的道德水准,只要恪守底线,知荣辱、有 敬畏即可。在道德不能约束或与法律发生冲突时,必须以法律的普遍约束力来进行调整。以法治、 德治相结合,调整人们的行为,做到“随心所欲,不逾矩”。这样,社会运行就会顺畅有序,充满活 力,富有弹性。

资料: 1.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