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21 年浙江高考考点:《诲人不倦》错题本(试题版)
考点:
1.孔子教育观支撑点:实践论(17.2)(17.3)
(1)后天教育观(17.2)
(2)先天因素:天才与白痴(17.3)
2.教育原则和内容(15.39)(7.25)(11.3)
(1)教育对象:有教无类(15.39)
(2)四科:德才教育(7.25)
(3)教育成果:四科的代表人物(11.3)
3.教育态度(7.34)(16.13)
(1)学与教的态度(7.34)
(2)孔子教子的态度:庭训,庭闻(16.13)
4.教育方法:举一反三(7.8)(5.9)(1.15)(3.8)
(1)举一反三(7.8)
(2)举一反十(5.9)
(3)举一反一(1.15)
(4)教学相长(3.8)
5.因材施教(11.3)(11.22)
(1)个人发展上的因材施教(11.3)
(2)个人品性修养上的因材施教(11.22)
6.无言之教(17.19)
7.教学观:传承不创新(7.1)
8.教育的目的(9.15)
【考点研究】
1.四科:德才教育(7.25)
(1)德——行(社会实践),忠(待人尽心竭力),信(办事诚实可信)
(2)才——文(《诗》《书》六艺之文)
(3)教育的四种内容先后有序
①先教文,以识事理而有“知”;
②知而后能行,则进之于行:先知后行;“先行后知”“知行合一”;
③“知”务于夸博,“行”出于矫伪,则进之以忠信;
④忠发于心,信周于外。
(4)坟:古代典籍
三坟五典:上古伏羲、神农、黄帝之书叫“三坟”;少昊、颛顼、高辛、唐、虞之书叫“五典”。
2.教育成果:四科的代表人物(11.3)
(1)教育方法——因材施教
(2)位次:由主到次——德行,言语(讲;政治才能),政事,文学(写)
(3)“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神童诗》)——孔子读书,常韦编三绝,会说前面的话吗?不会。
(4)孔子讨厌能说会道的人,何以肯定“言语”好的弟子?——言语好,会背《诗》,可以应对宾客,出使
四方。
(5)历史的两个玩笑
①孔子死后有大名,主要是靠言语科的宰我、子贡和文学科的子游、子夏,还有十分偏激的子张。——好
2
人记不住(颜渊徒有虚名),记住的都是坏人和有毛病的人。
②历代取仕,全靠文章(考试成绩),与孔子反向行之。
【考题对接】
一、基础知识
1.下列每对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悱.恻—徘.徊 趋.势—胡诌.
B、角隅.—蟠.龙 高亢.—吭.声
C、琢.磨—谣诼. 磋.商—蹉.跎
D、谄.媚—陷.害 愤.怒—喷.薄
2.下列词语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放肆 气馁 襁褓 举一返三
B.接踵 迁徙 谄媚逢迎 暴虎凭河
C.俸禄 奸佞 辅仁 以德抱怨
D.笃厚 逾越 反躬自省 中道而废
3.选出加点字意义解释都正确的一项( )
A.举一隅.(方位)不以三隅反 女与回也孰愈.(胜过)
B.吾与.(跟)女,弗如也 巧笑倩.(面颊美好)兮
C.美目盼.兮(盼望) 素以为绚.(色彩繁盛)兮
D.绘事后素.(白色的底子) 起.(检举)予者商也
4.选出加点字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 )
A.告诸.往而知来者 闻斯行诸.?
B.唯上知与.下愚不移 吾与.女,弗如也
C.回也.闻一以知十 求也.退,故进之
D.若.圣与仁,则吾岂敢 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5.选出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
①陈亢退而.喜曰 ②贫而.无谄,富而无骄
③告诸往而.知来者 ④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A.①②③④都相同 B.①②③④都不同
C.①②同,③④不同 D.①④不同,②③相同
6.选出加点字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
①闻斯二者. ②起予者.商也
③如之何其闻斯.行之 ④其斯.之谓与
A.①②同,③④同 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C.①②同,③④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同
7.选出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正确的一项( )
①鲤趋而.过庭 ②鲤退而.学诗
③其.斯之谓与 ④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A.①②同,③④同 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C.①②同,③④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同
8.选出下列各句翻译不正确的一项( )
3
A.不学《诗》,无以言。【不学《诗》,就无法说话。】
B.其斯之谓与?【他说的不正是这个意思吗?】
C.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为人)贫穷却不谄媚,富有却不骄傲自大,怎么样?】
D.闻斯行诸?【听到了就要去做吗?】
9.选出下列各句翻译正确的一项( )
A.性相近也,习相远也。【人的天性是彼此接近的,但是习惯却彼此相差很远。】
B.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只不过(在圣与仁方面】不厌其烦地做,教导别人从不懈
怠,那是可以这样说的。】
C.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不到学生冲动的时候,不要去开导他;不到学生悲伤的时候,不去启发他。!】
D.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美好的笑容多么动人啊,美丽的眼睛望穿秋水啊,洁白的底子上
绘彩文。】
10.下列加点词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抑为之不厌.(讨厌) 有教无类.(种类)
B、不愤不启.(开导)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还复。指回过头来加以验证)
C、女与回也孰愈.(过分) 吾与.女,弗如也(赞同)
D、起.予者商也(启发) 始可与.言《诗》(参与)
11.下列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
B、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
C、尝独立..,鲤趋而过庭
D、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
1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告诸.往而知来者 闻斯行诸.
B、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 述.而不作
C、鲤退.而学《诗》 求也退.,故进之
D、不学礼,无以立. 又独立.,鲤趋而过庭
13.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研究学问有三种不同的境界,下列选项中最切
近最高境界的一项是( )
A、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
B、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C、真积力久则入,学至乎没而后止也
D、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14.对下列加点词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①若.圣与仁,则吾岂敢
②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③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
④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 相同
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
4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
15.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
A.《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论语》中的“子”“先生”均指的是孔子。
B.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后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C.《论语》是我国古代最早的语录体著作,后收入儒家“五经”之列。
D.在《诲人不倦》中孔子非常注重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教育。
16.根据课文内容填空(每空 1 分,共 8 分)
(1)为之不厌, 。
(2)不愤不启, 。
(3) ,则不复也。
(4)贫而无谄, 。
(5)如切如磋, 。
(6) , ,素以为绚兮。
(7)四时行焉, 。
二、课内语段阅读
(一)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子贡曰:“《诗》
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17.翻译下列句子
①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3 分)
。
②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3 分)
。
18.孔子认为完善修养的理想境界是什么?(2 分)
答: 。
三、延伸拓展
(一)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鲁定公问于颜回曰:“子亦闻东野毕之善御乎?”对曰:“善则善矣。虽然,其马将必侠。”定公色
不悦,谓左右曰:“君子固有诬人也。”颜回退。
后三日,牧来诉之曰:“东野毕之马侠,两骖曳两服入于厩。”公闻之,越席而起,出驾召颜回。回
至,公曰:“前日寡人问吾子以东野毕之御,而子曰‘善则善矣,其马将佚’,不识吾子奚何以知之?”
颜回对曰:“以政知之。昔者帝舜巧于使民,造父巧于使马。舜不穷其民力,造父不穷其马力。是以舜无
佚民,造父无佚马。今东野毕之御也,升马执辔,衔体正矣;步骤驰骋,朝礼毕矣;历险致远,马力尽矣,
然而扰乃求马不已。臣以此知之。”公曰:“善,诚若吾子之言也。吾于之言,其义大矣,愿少进乎?”
颜回曰:“臣闻之,鸟穷则啄,兽穷则攫,人穷则作,马穷则佚。自古至今,未有穷其下而能危者也。”
公悦,遂以告孔子。孔子对曰:“夫其所以为颜回者,此之类也。岂足多哉!” (选自《孔子家语· 颜
回》 )
19.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君子固.有诬人也 固:原来
B.昔者帝舜巧.于使民 巧:灵巧
C.是.以舜无佚民 是:此,这
D.岂足多.哉 多:称赞
20.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是( )(3 分)
A.鲁定公问于.颜回曰 勾践说于.国人曰
B.子亦闻东野毕之.善御乎?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5
C.善则.善矣 此则.国人之罪也
D.舜不穷其.民力 樊哙侧其.盾以撞
21.下列对鲁定公由“不悦”转而为“悦”的原因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颜回的话在政事方面给鲁定公以有益的启示。 B.颜回能公正地评价东野毕的驭术。
C.颜回详尽地分析了“马穷则佚”的原因。 D.颜回准确地预测了东野毕“马将佚”。
22.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是( )(3 分)
A.鲁定公开始认为颜回对东野毕有偏见,后来在掌管畜牧的官员的进谏下,他改变了自己的看法。
B.颜回认为,不管是驭马,还是使民,都要持之有方,否则就会产生严重的后果。
C.颜回认为东野毕的驭马技能虽然比较高明,但他同造父一样,都远未达到尽善尽美的境地。
D.鲁定公心悦诚服地向孔子转述了颜回的话,孔子分析了颜回之所以成为颜回的心理原因。
2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 分)
(1)公闻之,越席而起,促驾召颜回。(3 分)
答: 。
(2)自古及今,未有穷其下而能无危者也。(3 分)
答: 。
(二)表达运用
24.仿照示例,联系现实写一段评析,100 字左右。
示例:【原文】子曰:“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
【评析】古往今来,人们往往能够一眼看到别人的错误与缺点,却看不到自己的错误。即使有人明知自己
有错,也因顾及面子或其他原因而拒绝承认错误,更谈不上从内心去责备自己了。甚至有人,自己犯了错
误,非但不去认真检查自己,反而把责任推到别人头上,这是十足的伪君子。孔子说他没有见过有自知之
明、有错即改的人。其实,在现实社会生活当中,我们见到的伪君子这种人还少吗?
【原文】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7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公西华曰:“正唯弟子
不能学也。”(7.34)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7.8)
25.孔子在才智和仁德上在当世大概就为人们所崇敬,但他不喜欢这样的盛名,认为自己没能达到“□”和
“□”,只是努力做到“□□□□”、“□□□□”,文中最能体现孔子的教师职业精神的是“□□□□。
26.细析这两章内容,对于教育学生之事,孔子的态度似乎有些矛盾,你如何理解此矛盾?
答:
6
2021 年浙江高考考点:《诲人不倦》错题本(试题版)答案
一、基础知识
1. C【解析】A、悱.(fěi)恻,徘.(pái)徊;趋.(qū)势,胡诌.(zhōu)。
B、角隅.(yú),蟠.(pán)龙;高亢.(kàng),吭.(kēng)声。
C、琢.(zhuó)磨,谣诼.(zhuó);磋.(cuō)商,蹉.(cuō)跎。
D、谄.(chǎn)媚,陷.(xiàn)害;愤.(fèn)怒,喷.(pēn)薄。
2.D【解析】A 返—反;B 凭—冯;C 抱—报。
3.A【解析】B 与:赞同;C 盼:黑白分明;D 起:启发。
4.C【解析】也:均为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A 兼词,之于/兼词,之乎;B 连词,和/动词,赞同;D 连
词,如果/动词,及,比得上。
5.C【解析】①就,然后;②却;③却;④又,并且。
6.B【解析】①量词,种,件;②助词,…的人;③副词,就;④代词,这。
7.B 【解析】①连词,表修饰,着;②连词,表承接,就;③句首语气助词,表猜测,大概;④代词,他,
他的】
8.B 【解析】大概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吧?
9.B【解析】A“习相远也”应改为“由于习染不同而使品行智力相差甚远”;C 应译为:不到学生想弄明
白而不得的时候,不要去开导他;不到学生想说出来却说不出来的时候,不要去启发他;D“美目盼兮”应
译为:美丽的眼睛黑白分明啊。
10.B
11.D
12.B
13.D
14.D
15.C【解析】《论语》不属“五经”之列。
16.(1)诲人不倦;(2)不悱不发;(3)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4)富而无骄;(5)如琢如磨;
(6)巧笑倩兮,美目盼兮;(7)百物生焉。
二、课内语段阅读
(一)
17.①子贡说:“贫穷而能不谄媚,富有而能不骄傲自大,怎么样?”
②“要像对待骨、角、象牙、玉石一样,切磋它,琢磨它”,就是讲的这个意思吧?
18.孔子认为完善修养是能够达到贫而乐道、富而好礼这样的理想境界。
(三)课外知识延伸(18 分)
19.B 【解析】巧:高妙,擅长)(3 分)
20.C 【解析】A 都是介词,可译为“对”;B 都是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用;C 前“则”是连词,
表示并列关系,后“则”是副词,表示判断,可译为“是”;D 都是代词,指代前面的人物。)(3 分)
21.A 【解析】A 项陈述的是中心重点)(3 分)
22.C【解析】A 中“在掌管畜牧的官员的进谏下” 转述有误,应该是听了掌管畜牧的官员的回报,证实
颜回判断的正确后,通过深入的对话明白了。B 中的错误在于“他同造父一样”,这里是说他不能像造父
那样“不穷其马力”。D 项的错误在于“孔子分析了颜回之所以成为颜回的心理原因。” 意思应该是孔子
分析了颜回有这方面的认识能力。
23. (1)鲁定公听说了这件事,离开坐席站起来,派人招颜回来(派人把颜回招来)。
(2)从古到今,没有听说使他的臣民穷困而国家没有危险的啊。
7
(二)表达运用(7 分)
24.这句话极为精炼,但含义深刻。孔子希望人们少说多做,而不要只说不做或多说少做。在社会生活中,
总有一些夸夸其谈的人,他们口若悬河,滔滔不绝,说尽了大话、套话、虚话,但到头来,一件实事未做,
给集体和他人造成极大的不良影响,这真是害人又害己。因此,对照孔子所说的这句话,有此类习惯的人,
似乎应当揽镜自照,有所警戒了。
(三)
25.圣 、仁 为之不厌、诲人不倦 诲人不倦
26.第一章中孔子强调自己教育坚持“诲人不倦”的态度;第二章中孔子却有“则不复也。”(即不再教他)
的态度。 两者并不矛盾。 从“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可见孔子非常注重学生自身的学习主动性,他强
调学生首先需要进行思考,尝试表达,只有在学生进行主动学习的基础上,老师才会对学生进行启发诱导。
只有在学生没有良好的学习态度的时候,他才“则不复也”。如果学生自身有求学之心,他就会诲人不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