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专题
江苏省徐州市、宿迁市 2021 届高三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
四、写作(60 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已经进入环绕火星轨道的中国探索器"天问 1 号"何时着落备受关注。"天问"一词来自屈
原创作的长诗《天问》,作者从自然现象一直追问到神话和历史,体现出了强烈的怀疑精神
和探索精神。
无独有偶。中国的探月工程称作"嫦娥工程";作为地月通讯和数据中转站的卫星叫"鹊桥
";热词"小康社会"中的"小康"源出《诗经·大雅》"民亦劳止,范可小康";华为开发的操作
系统命名"鸿蒙","鸿蒙"是中国神话传说中盘古开天地之前的远古时代……
你所在学校的校刊要开设"传统与现代"专栏,请你向专栏投稿,请结合以上材料谈谈自
己的理解和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
于 800 字。
淮安市 2021 届高三年级适应性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四、写作(60 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2021 年中央 1 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
化的意见》于 2 月 21 日发布,这是第 18 个指导“三农”(农业、 农村、农民)工作的中央
一号文件。文件指出:要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街接、加快推进农业现
代化、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
农业兴,基础牢:农村稳,天下安。18 年来,中央 1 号文件始终聚焦在三农领域,既谋
当前,又谋长远,擘画了新时期乡村振兴和“三农”发展新图景。民族要复兴,重在乡村,
乡村要振兴,重在人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
展才华、大显身手。从 2016 年开始,许多省份先后推行定向乡村医生、定向乡村教师、定
制乡村干部乡村人才培育工程,专门拨出招生计划。
请以“用青春的热情点亮乡村”为主题,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完成写作。
(1) 乡村人才培育工程中大一 在读学生李建农回高中母校,要向高三毕业生作招生宣传演
讲,结合上面材料,以李建农的名义写一篇演讲稿。
(2) 乡村人才培育工程高校专场招生宣传会将在振淮中学举行,届时多所高校招生老师、
2021 年高考考生及考生家长将参加会议。请你以该校学生会主席的身份,为招生宣传会写
一篇开场主持词。
(3)振淮中学高三 9 班学生李建农想要报考“乡村人才培育工程”相关高校,请结合上面材
料,以李建农名义,向高校招生办写一-封自荐信。
(4)振淮中学高三 9 班学生李建农想要报考“乡村人才培育工程”相关高校,请结合上面材
料,以班主任的身份,为他向高校招生办写一封推荐信。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请在答题卡相应位置标明所选任务)
江苏省姜堰、海门、淮阴、 2021 届高三第二学期 G4 联考语文试题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1 年 3 月 12 日,长征七号改遥二运载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象征着
我国又一次攻克了航天技术的发展难关,但其实中国的航天事业并非一帆风顺。2020 年 3
月 16 日,我国长征七号改中型运载火箭发射任务失利,看到这个消息后,一位有着航天梦
的初中生非常难过和着急,他利用课上课下积累的知识给科研人员寄了一封信,讲述了自己
对于长七失利原因的分析。其间细腻的分析、仔细的推理透露了其一定的专业知识与素养。
在信件寄出约一周后,长征七号总设计师范瑞祥和长征七号总指挥孟刚便给这位初中生
写了回信,“你分析推理很有逻辑,见解也很独特,相信长大后一定可以为祖国的航天事业
贡献力量”。
近日,这两封信的事情被媒体报道后迅速刷爆网络。网友们被这两封信打动,鼓励少年
再接再厉,“继续保持热爱,奔赴下一场山海”;同时也对中国航天事业送上深深的祝福:
“继续冲,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读完上述材料,请从初中少年、科研人员和网友们三方中,选择一方写一篇文章来表达
你的感受和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
少于 800 字。
江苏百校 2021 届高三第三次联考调研语文试题
四、作文(70 分)
2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照要求作文
日前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做好 2021 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再次重申:严禁各地
教育部门以任何形式公布、宣传和炒作“高考状元”,这一禁令自 2018 年明确提出至今,教
育部已经连续四年发布。虽然社会各界理解支持的呼声很高:“让教育回归常态,让高考状
元不再成为某些媒体牟利的工具”“对高考状元的过度宣传,是对应试教育的强化,有违学校
教育本质” “对高考状元的炒作是应试教育思想和媒体浮躁心态的反映,不利于教育均衡
发展”……但新闻媒体总是在高考放榜之时想方设法寻找“高考状元”,大张旗鼓地宣传和
炒作“高考状元”的现象仍然在一定范围内存在着,“状元之热”每年高考后、入学前仍会
重演一遍。
请结合材料内容,以一名高三学生的身份面向新闻媒体写一篇倡议书,倡议新闻媒体不
要公布、宣传和炒作“高考状元”,体现你对“媒体责任与教育发展”的深刻认识与思考,
并发出呼吁,提出希望。
要求:选准角度、自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
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23.作文审题立意与评分细则:
一、审题与立意
1.审题
本道作文题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题,材料分为三部分,就“虽然教育部明确禁令各地
教育部门以任何形式公布、宣传和炒作高考状元,但新闻媒体却仍然热衷于宣传和炒作高考
状元”这一矛盾现象,围绕核心话题“媒体责任与教育发展”进行倡议呼吁,重点考查学生
辩证思维和深度思考的能力。
第一部分首先陈述了话题提出的背景,教育部已经连续 4 年明文规定 “不得公布和宣
传高考状元”,这一禁令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充分认可,呼声较高的就是这一禁令有利于回
归教育的常态,有利于回归教育的本质,有利于维持教育的均衡……然后提出矛盾,现实状
况是媒体依然热衷于宣传高考状元,“状元之热”的现象依然是屡禁不止,作文的深度取决
于学生对媒体责任和教育发展的分析思考。
第二部分给出了本次作文的写作任务,一是明确身份——以一名高三学生的身份;二是
情境任务——面向新闻媒体倡议;三是文体任务——倡议书;四是核心议题——倡议媒体不
要公布宣传炒作高考状元;五是主题任务——媒体责任与教育发展。
第三部分明确了具体的写作要求。
2.立意
材料是本次写作的依据,是自拟题目、选取角度、确定立意、构思行文的出发点和凭借。
行文时要倡议新闻媒体不要宣传和炒作高考状元,围绕“媒体责任与教育发展”这一主题表
达自己的深刻认识和思考,提出自己的呼吁与希望。
立意参考:
1 媒体要摒弃逐利猎奇的浮躁心态,担起让学校教育回归常态发展的责任。
2 媒体要摒弃“唯分数论”的宣传理念,担起引领教育回归教书育人本质的责任。
3 媒体要有自己清醒的责任担当,不要让“高考状元”造成所谓的名校效应,扰乱教
育的均衡发展。
……
二、评分标准细则
(一)基础等级
1.基础等级分内容和表达两项,基础等级的评分,以题意、内容、语言、文体为重点,
全面衡量。
2.内容项(20 分)的重点是题意、内容。
3.对于内容要综合考虑,对于材料的把握虽然符合题意,但文章不好、中心基本明确、
内容单薄、感情基本真实的,可以在三等上打分。
4.考生的考卷中所述论据的真实性要特别注意,如果是编造,或者有明显错误,或者不
能佐证文章观点的,要适当扣分。
5.表达项(20 分)的重点是作文的结构、语言、文体、卷面等,但也要综合考量。
(二)发展等级(20 分)
基础等级分要与发展等级分相匹配,发展等级分不能跨越基础等级的得分等级。
1.发展等级分原则上随内容或表达的等次给分,如内容二等,表达三等,发展等级一般
可在二等给分。
2.发展等级一般不在内容或表达的下一等给分,如内容一等,表达二等,发展等级一般
在一等或二等给分。
3.发展等级在内容给分的基础上,一般不跨等给分,如内容三等,发展等级不能在一等
给分。
4.内容在四等的,“发展等级”可以给 1 到 2 分;确为抄袭的,“发展等级” 不给分。
发展等级评分:不求全面,可根据“特征”4 项 16 点中若干突出点按等评分。
1.深刻:①透过现象看本质;②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③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2.丰富:④材料丰富;⑤论据充足;⑥形象丰满;⑦意境深远;
3.有文采:⑧用词贴切;⑨句式灵活;⑩善于运用修辞手法;
⑪
文句有表现力。
4.有创意:
⑫
见解新颖;
⑬
材料新鲜;
⑭
构思精巧;
⑮
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
⑯
有个性特
征。
三、关于作文的其他项评定
(一)扣分项评定
出现错别字,1 个错别字扣 1 分,重复不计,扣完 5 分为止;标点符号出现 3 处以上错
误的酌情扣分;不足字数者,每少 50 字扣 1 分;无标题扣 2 分。
(二)残篇评定
1.400 字以上的文章,按评分标准评分,扣字数分。(少 50 个字扣 1 分)
2.400 字以下的文章,20 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
3.200 字以下的文章,10 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
4.只写一两句话的,给 1 分或 2 分,不评 0 分。
5.只写标题的,给 1 分或 2 分,不评 0 分。
6.完全空白的,评 0 分。
江苏省南通市 2021 届高三新高考模拟演练语文试题
四、写作(60 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她说:“我们要松弛下来,要发现孩子的喜爱,要尊重孩子的个性,要引领孩子发现自
我,而不是一定要考上名牌大学。”而她说:“我们必须拼了,要不停地刷题,要死记硬背,
要用填鸭式教育逼孩子走出贫困和大山,要考上浙大、武大、厦大和川大。”她们,一个是
清华大学副教授刘瑜,一个是华坪女中的老校长、2020 年感动中国的张桂梅老师。
即将参加高考的你,对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教育观,有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选好角度,确定立意,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
800 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23.
【写作指导】本题考查学生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
审题:题目以清华大学刘瑜副教授、“时代楷模”张桂梅老师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教
育观作为引发考生思考的写作情境,刘瑜强调教育要松弛,要尊重孩子的个性,引领孩子发
现自我、实现自我;张桂梅强调教育要严格,要用填鸭式的方式逼迫孩子走出贫困与大山:
两者的站位不同、立场不同、观点不同,教育观自然不同。考生要立足于此展开思考联想。
题目要求考生针对两种教育观去思考,若仅写其中一种则只能算基本符合题意,若忽视材料
而只写“尊重个性”“奋斗”“应试教育”等则容易落入话题写作窠臼,是泛化写作。考生
应按照要求从高中生的角度写作。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两种教育观并不存在非黑即白的关系,两者也,不存在对错优劣的区
别。它们一是“精英阶层”为消除内卷化而做出的多维度实现个体价值而不是仅仅聚焦于考
名牌大学的努力,一者 是“底层”为提升成功几率、实现自我价值而进行的奋斗。从这个
角度上讲,考生需要去分析两种教育观之间的差异及其产生的背景、适用的对象以及各自存
在的不足,而不能进行孰优孰劣的定论。考生应在此基础上关注、思考这个问题。考生只要
围绕这两种教育观,从任何一个角度入手分析都可建构文章。比如,考生可以分析两种教育
观提出的背景、适用的对象、存在的隐患,等等;也可以综合论述;还可以高屋建瓴,站在
教育大局观的角度看待问题,分析两种教育观的共同指向,即两种教育观的最终目的都是为
了培养人,只不过途径、方法存在不同,而方法不存在好坏,只有合适与否的差别。
立意:1.环境不同,教育方法不同;2.立足环境的教育更现实、更客观;3.填鸭式教育
背后也是人性关怀;4.以快乐教育缓解教育的内卷化;5.“因境施教”是对“因材施教”的
发展。
江苏省新高考基地学校 2021 届高三第二次大联考语文试题
四、写作(60 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刘秀祥出生在贵州一个边远贫困山村。四岁时父亲不幸病故,母亲患上间歇性精神病,
生活无法自理。他从小就挑起家庭重担,并没有放弃学业,相反更加努力,同时在别人的资
助下,以优异的成绩考上高中。上高中时,他租下了学校附近的一个废弃的猪圈、与母亲一
起生活。考上大学后,他又"千里背疯娘上大学",通过打工完成学业。大学毕业,他放弃外
面优厚的工作待遇,段然回到家乡,做一名教师,并资助了山区数千名贫困学生,其中有 47
人已考上大学。
班级计划举行"学习刘秀祥事迹"主题班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请结合你的感受和
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不少于 800 字。
23.(60 分)
【立意角度】
①自强自立;②要有孝行;③学会报恩;④关爱他人;⑤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⑥牺牲
小我,成就大我……
江苏省 2021 届高考语文模拟预热卷
四、写作(60 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1)古今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苏轼)
(2)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荀子)
请就上述材料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题目自拟,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③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答案:
23. 略
解析:
23.审题:
这是一则材料作文,所给材料是两句名言。材料中,(1)句出自北宋·苏轼《晁错论》,说
的是从古至今做出大事业,大成就的人。不只是有超出世间旁人的才华,也一定有坚韧不拔
的意志。(2)句出自荀子《劝学》,说的是骏马一跨跃,也不足十步远;劣马连走十天,(也
能走得很远,)它的成功就在于不停地走。这样比喻做事、做学问,说明我们应该持之以恒。
综合两则材料,最佳立意则为:实现远大理想、志向(做大事),需要出众的才能和坚强的意
志(毅力),还应不断坚持。
立意:
(1)做大事(实现远大理想)需要出众的才能和坚强的意志(毅力)。
(2)成功需要坚强与坚韧。
(3)成功需要持之以恒。
(4)坚持——成功的基石。
素材:
1.翻开奥林匹克的百年长卷,亦可发现坚持的亮点,早在 1984 年洛杉矶奥运会上,许海峰
为中国夺的了首枚奥运金牌时,24 岁的王义夫就站在了领奖台上。此后,国家队的成员更
换了一批又一批,可王义夫始终坚持在赛场上,他誓要夺下一枚奥运金牌。92 年巴塞罗那
奥运会,王义夫如愿已偿,夺得十米汽手枪金牌。32 岁,他本应功成身退,但质疑声使他
留在了赛场上——他要证明自己。终于,在经历了 96、00 年的两次失利后,王义夫圆梦雅
典,用实际行动使舆论哗然。此时,他已 44 岁,是坚持,让他受挫折而不辍,终于成功。
2. 历史如沉沙折戟,自将磨洗;是坚持,让刘禹锡历经了“二十三年弃置身”的悲苦后,
终成出淤泥而不染的清莲;是坚持,让苏子瞻身陷“乌台诗案”而坚持写出“老夫聊发少年
狂”;是坚持。让柳永全然不顾衣带渐宽,而流下了千古佳话。曹雪芹举家食粥坚持写下了
不朽的红楼梦;欧阳修年幼丧父笃学成材;匡衡家境贫寒坚持凿壁借光,终成大学。圣贤们
正用亲身经历向我们诉一个真理:坚持,是通向成功的不可缺少的条件。
3. 发明大王爱迪生在研制白炽灯时,尝试了上千种材料,均告失败。有人嘲笑他说:“你
永远不会成功。”爱迪生不为所动,不抛弃不放弃,坚持废寝忘食进行研究。终于,他成功
研制出世界第一枚电灯,带给了世界光明。他一生坚持研究,发明了一系列使后人获益匪浅
的发明,把他的名字熠熠生辉地烙在了史册上,经岁月流洗而不褪色,盛名流传至今。是坚
持,让他一生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