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写作一周鲜素材:醉驾不起诉,家长支持“科学早恋”?
01
教育
# 教育焦虑下的“科学早恋”,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近日,一篇关于“科学早恋”的帖子引发关注,上了微博热搜。
在某著名中学里,有老师吐槽:班上有两个“早恋”的孩子,家长觉得挺合适,干脆像亲
家一样来往走动,并让老师不要干涉,要让孩子在引导下“科学早恋”。
澎湃评论:“科学早恋”所追求的“门当户对”,表现为双方家庭背景、学区房门槛和父母
的认知能力等方面,已经不能说完全局限于经济和地位层面。但也正因如此,这个案例并不
具备普遍性。由此而推广到社会,过分强调“门当户对”,甚至将婚姻视为商业的风险投资和
并购重组,就会狭隘片面,也会断绝人生的更多可能性。
从根源上来说,“科学早恋”与“严禁早恋”没有本质区别,都是教育焦虑的体现。不管鼓
励还是禁止,最终的指向都是孩子的学业,以及从这个“起跑线”上延伸出去的未来人生。“科
学早恋”故事中的两个家庭,置身于中国优质教育资源最集中的地方,孩子们承受了更多更
沉重的自我期待与外部要求,家长们急切希望将奋斗来的财富和阶层优势代际传递,这些都
可以理解。
适用话题:教育焦虑、未来人生、人生的可能性
# 让孩子在劳动中流汗,这一课不可或缺
不久前,浙江富阳一所小学将劳动列为“必修课”的做法火了。从 10 年前开始,这里的
孩子就有计划、系统化地参加一定数量的家务劳动、校内劳动、农场劳动和志愿服务公益劳
动,设计校内农场耕种计划,在不同时令种菜、养蚕、除虫、收割……
半月谈:
新时代,新的劳动教育方式还有许多。我们的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不妨一
起发力、科学谋划,从减少课业时间做起,给孩子留出一定的劳动时间和机会。让一颗爱劳
动的种子伴随孩子们的一生,不断结出美好、丰盛的人生果实。
适用话题:劳动、生活教育、成长
02
法治
#醉驾不起诉,怎么让公众信服?
浙江桐乡市纪委市监委通报了 2 起公职人员醉驾典型案例,因造成轻微交通事故,2 名
公职人员醉驾并造成交通事故均予以不起诉处理。
武汉市蔡甸区电视台在官方微信公号上发表《这起案件为何不起诉?》一文:醉驾司机
周某被查出醉驾,但是因为“在大型外商独资企业担任较为重要的职务,对其从轻处罚,也
有利于该企业的正常运营”,结果被不起诉。
澎湃新闻:
可以说,目前在司法实践当中,相当数量的情节不太严重的醉驾案件,最终做了不起诉
处理(在接受了行政处罚的前提之下),做到“小惩大戒”,既是为了节省宝贵的司法资源,
也是体现罪罚相当的法治精神。可以说,醉驾被不起诉处理,本身不是特例,或者是“特权”
的体现,很多普通人也“享受”了这一待遇。
但是,从之前强调“醉驾一律入刑”,到现在“可以不起诉”,怎么做到司法公平、公正、
公开?哪些醉驾才算是不需要起诉“情节轻微,社会危害不大”?特别是,涉及到公职人员、
企业高管、富豪醉驾时,怎么能做到公平适用法律,所有嫌疑人都能适用同一把法律的尺子?
桐乡、武汉蔡甸两地相关醉驾者被不起诉之后,引发了舆论争议,也是公众在追问:不起诉
是因为违法情节轻微,还是因为“身份特殊”?
适用话题:小惩大戒、法治精神、公平、公正、公开
# 警惕名人高仿号行骗套路
针对网上大量冒用“白岩松”名义的高仿号,4 月 13 日晚,白岩松本人在节目中公开打
假:自己没有任何微博、微信、公众号,“网上同名号没一个是我”。近年来,网络上名人高
仿号层出不穷,钟南山、马未都等名人,陈道明、靳东等演艺明星,都在自媒体平台被高仿
过。很多网友不明就里,尤其是中老年网友纷纷转发,给高仿号带来可观的高流量。
北京晚报:
今年 2 月 22 日正式施行的《互联网用户公众账号信息服务管理规定》中已经明确,恶
意假冒、仿冒或者盗用组织机构及他人公众账号生产发布信息内容,属违规行为。那么,对
收割网民利益、污染网络环境的高仿号,执法部门就应该加大惩治力度、依法全面打击。对
于存在监管不严问题的相关平台,更应及时问责,加以处罚。让严格监管无空白点、无盲点,
才能让各类高仿号无处遁形,再无生存空间。
适用话题:互联网、新媒体、监管
# “扬言报复就能如愿不离婚”?家暴受害者谁来保护
湖南女子宁某从 2016 年至今,5 年 4 次起诉离婚都没有成功,判决理由总是夫妻二人
感情没有破裂。然而,男方陈某不仅赌博还家暴,公然殴打、威胁宁某及其家人,法院两次
下达人身安全保护令,禁止陈某家暴;禁止陈某骚扰、跟踪、接触宁某及相关近亲属,可就
是同一位审判长,仍然坚持以“为保障家庭稳定和社会和谐,以不离婚更为适宜”为由,再次
驳回了宁某的诉讼请求。宁某今年 3 月发起了第五次离婚诉讼。
光明网:
面对恐吓,宁某没有屈服,一直在法律框架内寻找解决路径,这既说明她的勇敢,也说
明她并未失去对法律的信任。现在,此案已经得到当地高院和妇联的关注和介入,相关部门
应拿出更智慧的措施和更有力的态度,来回应宁某的求助,也回应公众的呼声。
适用话题:法律、信任、法理与人情
03
科技
# 对电话手表的担忧,折射数字时代的成长问题
近年来,很多家长为孩子购买了电话手表。这些电话手表不局限于打电话的功能,还可
以微聊、在朋友圈留言评论、拍照和视频聊天,相当于一部微型智能手机。尽管电话手表方
便孩子与家长联系,但一些家长担心其存在泄露隐私、影响学习、引发近视等风险。
光明网:
未成年人是国家的未来,社会的希望。让未成年人与科技和谐相处,让下一代更理性地
理解技术、运用技术,是成年人的使命和责任。只有明确了未成年人使用高科技产品的边界,
才能帮助他们更好地享受技术的便利,进而激发他们的学习潜力和创造力。
适用话题:科技、边界
# 实时直播公民隐私,对这种不法行为必须零容忍
不法分子利用黑客技术轻易破解并控制家用及公共场所摄像头,搭建 APP 或利用其他
视频管理平台向客户收取“会员费”“套餐费”牟利,无数隐私画面通过“第三只眼”被窥探无余……
据新华社报道,“4•15 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前夕,记者调查发现,不法分子采用隐蔽的方
法出售破解摄像头 ID 及破解软件,且价格“水涨船高”,对公民隐私安全带来巨大的威胁和
隐患。
光明网:
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经济社会稳定运行,广大人民群众利益也难以得到保障。一个 APP
控制全球 18 万个网络摄像头,这是网络时代的惊天案例。如果不消除这种隐秘的犯罪,不
铲除隐私监控黑灰产业,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成为受害者。全社会都要重视这种暗流,并尽快
采取有力有效措施遏制这股邪气,最大程度保护公民权益,让民众获得最基本的安全感。
适用话题:隐私、犯罪、科技
# “电子警察”成了“逐利执法”的利器?设置各类“电子眼”应接受社会监督
日前,广东“佛山一高速路口 62 万车主违章,总罚款超 1.2 亿元”一事引发舆论热议,
一些被罚车主认为该地段交通标识施划不合理。
中国青年报:出行是重要的民生,民生不能异化成创收手段。有关部门应该倾听社会舆
论的呼声,重视人民大众的关切,对现有交通电子警察进行排查。“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相关单位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设置不合理、不必要的电子警察应当坚决整治;对于新增的
电子警察要严格审查、科学论证,听取民声,怀揣善意进行交通执法。
适用话题:严格审查、合法性、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