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测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
点 、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
课程 。
2、 (工具性与人文性 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
语文素养 .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 学生全
面发展和终身发展 .的基础。
3、《语文课程标准》阶段目标从“ 识字和写字 ”、“ 阅读 ”、“ 写作 ”(小学
1~2 年级为“写话”,3~6 年级为“习作”)、“ 口语交际 ”四个方面提出要求。
课程标准还提出了“ 综合性学习 ”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与生活
的联系,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
4、语文是( 实践性很强 )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 语文实践能力 ,而培养
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该是 语文实践 ,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
5、新课程倡导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6、汉语拼音教学的要求是:读准(生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
准确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
(《汉语拼音字母表》)。
7、汉语拼音能帮助(学生识字),帮助(学生说好普通话) ,帮助(学生阅
读)。
8、识字是(阅读)和 (写作)的基础,是(整个语文学习活动)的教学重点。
12、口语交际课的教学教学设计>设计,首先要 (选择好话题 )。话题要贴近
(生活),密切联系学生的 (经验世界) 和 ( 想象世界 ),使每个学生有
话可说,有话要说。
13、口语交际的核心是(交际)二字,注重的是人与人之间的( 交流和沟通 )
。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在( 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进行。
14、 (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口语交际的技能)、(养成与口语交往相关的良好习
惯及待人处事的交往能力)是落实口语交际的主要任务。
15、阅读教学过程是(学生)、 (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16、现代阅读观认为,学习者 原有的经验 是学习的基础,知识或信息的获得
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间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和过程而建构 成的,外
部信息的输入如果没有 主体已有的经验 作为基础,这种信息对于学生来讲,是
毫无意义的。
17、《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 易于动笔,
乐于表达 ,应引导学生 关注现实 ,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18、《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小学各学段习作教学的目标是:低年级侧重激发兴
趣,培植自信,乐于写话;中年级侧重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生活,自由表达;
高年级侧重多读书,广见闻,善思考,有个性地表达。
21、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 ,增加学生的语文实践机会,
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 ,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
验”、“探究”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
和创新能力。
22、《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
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
径,应积极提倡。”
23、《语文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设计思路明确指出: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
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教学设计>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
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24、教学目标有两种叙写方式: 分解式目标 和 交融式目标 。
25、 “分解式目标”按照知识与能力 、 方法与过程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
个维度进行教学设计>设计,每个维度根据实际情况罗列若干小目标 。这种叙
写方式,思路清晰,具体明确,便于操作。
26、“交融式目标”在叙写时不会 出现“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
和价值观”这几个明显的提示语,但它的每一点目标却极好地把二维 乃至 三维
的目标都 交融 在一起。最大的优点就是叙写方便。 . 27、清晰明确 乃是教
学目标叙写的灵魂。
28、教学目标叙写时,首先,要注意选用合适的 刻画动词 ,然后要明确表述
教学后学生应该达到 何种效果 ,最后要注意用词用语 准确而有分寸。这样既
可体目标达成的 层次性 和 区分度 ,也可加强教学的 可操作性 与教学效果的
可测度性 。
二、基本概念题
1、语文素养:语文素养以语文知识为基础,语文能力(识字、写字、阅读、习
作、口语交际)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文积累(文化底蕴)、审美
情趣、思想道德、思想品质、学习方法和习惯的融合。这种素养不仅表现为有较
强的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的能力,而且也表现为有较强的综合运用能力──在
生活中运用语文的能力以及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
2、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与接受学习相对而言的,是指学生自己有目的的学
习,对自己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有自觉意识和自我冬至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
学习的关键在于引导,要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自觉性,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养成
良好的学习习惯。
3、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在学生独立读书、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有自己的见
解以后再去“合作”。通过学生间的“合作”学习,互相取长补短,不断丰富自己,
加深理解,提高认识,获取深刻的体验,同时培养一种与他人相处、共同生活、
共同学习的处世态度和合作意识、团队精神。
4、探究学习即“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
自主、独立的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
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与态度,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学习方
式和过程。”“探究”重要的不是结果,而是探究过程本身。要培养小学生主动探
究的意识,要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获取探究的乐趣。
7、课程资源:是指形成课程的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必要而直接的条件。(知
识、技能、经验、活动方式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培养目标等方面的因
素,就是课程的要素来源。直接决定课程实施范围与水平的人力、物力、财力和
时间、场地、媒介、设备、设施、环境,以及对于课程的认识状况等因素,就属
于课程的实施条件。
8、语文课程资源:是教学的基础,是语文实践的必要。它可以理解为为语文教
学服务的、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的校内、校外的一切课程资源。
9、人本语文课程资源:以人为载体的语文课程资源。包括教师、学生、家长以
及社会相关人士等。
11、动态语文课程资源:是指为语文教学服务的、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
与发展的、那些以活动过程为载体的语文课程资源。
12、体验学习: 指个人在人际活动中充分参与并获得个人经验,在对话交流中
获得新的知识,并将之整合运用于未来的解决方案或策略上,达成目标或愿望。
简而言之,凡是以活动为开始,先知后行的学习方式,都可以称之为体验学习。
三、简答题
1、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二)把握语文教育
的特点。(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四)努力建设开放而
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2、课程的性质和地位是什么?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规定:“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
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
程的工具性是源于语文的交际功能,而其人文性是因为语文是人类文化的组成部
分。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的定位可以概括为:“两个基础、一个重要。”《语文课
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发展。语文
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
程的多重功能和基石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3、为什么语文教育要重实践、重体验?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
的主要途径也就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为什么语文
教育要重实践、重体验呢?首先是由于语言运用往往因为“约定俗成”而无理可讲,
人们的母语是在生活中自然习得的。从课本上和教师那儿获得的,只有比自然习
得的更为集中和规范,并没有、也不可能改变自然习得中的实践经验和积累等本
性。再者,语文课程是应用型课程,“应用”要求实践,要求在实践中的体验和感
悟。
4、新课程要求老师角色怎么转变?
答:新课程要求教师转换到位、得体,放弃师道尊严,成为学生有效学习的组
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激励者。师生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对话关系。师生
关系民主、平等、和谐,是轻松自如地开展教学的保证。教学互动往往在民主、
平等、和谐的对话氛围中实现,教师不能高高在上,要降低自己的年龄、身份,
保持年轻的心态。如上课前或上课之初与学生朋友一样轻松、愉快地对话,消除
学生的距离感,课堂上始终面带微笑,语言亲切用商量的语气,带着亲和力,形
成沟通,尊重学生、宽容学生,对学生的答案要肯定为主,不去挑剔,也不冷漠
对话。师生互相交流对话,互助性强。当然课堂教学贯彻多元评价、人文关怀,
教师文化积淀丰富,能深刻全面地把握新课程,具有较高的教学艺术修养。
5、《语文课程标准》对汉语拼音教学有哪些要求?
答:语文课程标准对汉语拼音的要求是:“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
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语文课程标准》
对汉语拼音的难度降低了,时间减少了,但是汉语拼音的能力并没有削弱。
6、汉语拼音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具有什么地位?
答:(1)汉语拼音帮助学生识字。(2)汉语拼音帮助学生说好普通话。 (3)
汉语拼音帮助学生阅读。总之,汉语拼音为学生的终生学习奠定了基础,它也必
将陪伴学生不断地学习、生活。
10、口语交际教学应注意哪些问题?
1、 激趣导入,创设民主和谐的交际氛围。 2、 创设情景,激发学生互动交际
的动机。 3、 双向互动,发展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 4、 互动评价,促进学
生良好口语交际习惯的形成。
11、什么是阅读教学?阅读与阅读教学有什么区别?
“阅读是 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
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途径,不是目的。
阅读教学应培养学生哪些能力? 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
13、与以往的教学大纲比,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习作教学提出了哪些
新的要求?
答:①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
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②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要求学生说
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激发学生展开想像和幻想,鼓励
写想像中的事物。
③应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
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
④写作知识的教学力求精要实用。应抓住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
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
高写作能力。14、低段的写话教学与中高段的习作教学侧重点有哪些不同?
答:低年级侧重激发兴趣,培植自信,乐于写话;中年级侧重引导学生热爱生活,
关注生活,自由表达;高年级侧重多读书,广见闻,善思考,有个性地表达。
15、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有什么意义?
答:《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受兴趣的自主活动
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
径,应该积极提倡。”
19、三维目标的整合有哪些策略?
答:1、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1) 明确“导向”的重点是“高尚的道
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2)要重视熏陶感染、潜移默化,避免“贴标签”式
的教育。(3) 教师努力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 2、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
方法。(1)多给学生听说读写的实践机会。(2) 善于将课内学习引向课外,将
课外学习引入 课内,有计划,有意识地做出安排,做好引导。(3)课内的“拓展
活动”和课外的综合性学习活动都要注意“量”的问题。
20、什么是课程资源?答:课程资源是指形成课程的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必
要而直接的条件。
21、课程资源有哪些种类?
答:一种有形资源、无形资源。比如李商隐故乡,我们如何挖掘适合学生学习的
内容这属于无形资源。 一种素材性资源、条件性资源两大类。 一种校内资源、
校外资源与网络化资源三大类。 ()比如我们学校在校外博雅大讲堂上邀请有
专长的家长讲课,如医院的讲护眼知识等,都属于课程资源中的校外资源。
22、新课程倡导怎样的学习方式?
答:本次新课程改革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对传统学习的
挑战,也是一次革命。 “自主”学习是与接受学习相对而言的,是指学生自己有
目的的学习,对自己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有自觉意识和自我控制的学习方式。
倡导“自主”学习的关键在于引导,要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自觉性,逐步掌握学习
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合作”学习是在学生独立读书的、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有自己的见解以后再去“合
作”。通过学生间的“合作’学习,互相取长补短,不断丰富自己,加深理解,提
高认识,获取深刻的体验。同时培养一种与他人相处、共同生活、共同学习的处
世态度和合作意识、团队精神。 “探究”学习,即“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
(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
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态度,培养
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学习方式和过程”。“探究”重要的不是结果,而是探究过程
的本身。要培养小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要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获得探究的乐
趣。
23、什么是探究学习?请举例说明。 答:“探究”学习,即“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
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
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态度,
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学习方式和过程”。如:教学《捞铁牛》一文第二段,
这一段包括四、五、六自然段,讲的是怀丙和尚利用水的浮力捞起一只只铁牛。
可以这样处理这一部分的:(1)课前用小木板、木条制作了类似教材插图中的
“大船”,还准备了绳子、石块、“铁牛”(用大石快代替)、玻璃缸。(2)然后
让学生分组操作,演示怀丙捞铁牛的过程,同时让学生说说他们在捞铁牛的过程
中看到了什么。 (3)最后再读第四自然段,去验证观察的结果。又如:教学
《白杨》学生可以抓住重点词语探究,可以抓住爸爸的三次“沉思”:想一想,爸
爸在什么情况下沉思,沉思什么?具体是怎么想的?你是通过哪些句子读懂的?
(“一思”眼前的白杨,体会白杨高大挺拔的特点;“二思”胸中的白杨,体会爸爸
扎根边疆的心意;“三思”未来的白杨,体会孩子们在边疆成长。
24、你认为,当前课堂上的合作学习存在哪些问题?
答:新课标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应当说深入人心。但前新课程
起始阶段中的小组合作学习不同程度存在“花架子”和“假繁荣”问题,主要表现在
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活动安排不充分,学生能做的事没让学生做。第二,视小
组学习为小组交流,只讲不写.第三,小组内学习时间太少,学生自主学习的时
间和空间被大量剥夺。第四,不该分工的分了工。第五,团团围坐成摆设,小组
学习有名无实。第六,角色轮换周期长,“优生”“独舞”唱主角。第七,离开课文
讲迁移,舍本逐末,漫无边际,学生预习失去依托,有的甚至上成了政治课。第
八,座位设置老一套,不运用小组学习的学习方式,我行我素,雷打不动。
四、观点论述
1、谈谈你是如何理解“语文素养”的?
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其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
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把“语文素养”
的内容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分为 6 个层次:第一,必要的语文知识。轻
易否认语文知识对语文学习的指导和促进作用,容易使语文教学走向非理性主义
的误区。第二,丰富的语言积累。语文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一篇篇具体的范文,这
就决定了语文教学必须让学生占有一定量的感性语言材料,在量的积累的基础上
产生质的飞跃。第三,熟练的语言技能。熟练的技能到了一定程度就成为一种能
力。第四,良好的学习习惯。语文教学必须牢记叶圣陶先生的名言“教是为了不
需要教”。第五,深厚的文化素养。第六,高雅的言谈举止。语文教学要注重培
养学生的儒雅气质和文明举止。可见,《课程标准》中语文素养的内涵是非常丰
富的。它绝不是一种纯粹的语言技能,而是一种综合的文明素养,是个体融入社
会、自我发展不可或缺的基本修养。
2、试述语文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首先,语文是工具,而掌握任何工具的基本途径是实践。从某种意义上说,语言
以及一切技能都是一种习惯。凡是习惯都是通过多次反复的实践养成的。” 其次,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基本的语言能力表现为语感。语感的主要特征是直觉性和自
动化。所谓自动化,就是能在不知不觉中进行活动,而长时工作记忆形成的一个
重要条件,就是对有关材料非常熟练。熟练语言材料和基本途径是朗读、背诵等
语文实践活动。第三,语言是一种约定俗成的社会现象。要掌握这些东西,唯一
可行的办法就是在反复多次的语文实践中把它记住,记得的语言材料越多,语言
经验越丰富,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也就越强。
3、有人说“探究学习解放了学生的思维,接受学习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你是怎
么看待这个问题的?
答:这种说法是片面的。探究学习是有利于学生主动构建的,但不能拒此否定接
受学习,因为接受学习包括主动接受和被动接受,如果是主动接受还是有利于学
生思维发展的。比如某些生字的读写,某些词的意思就需要接受性学习。
4、你认为在拼音教学中还有哪些需要注意的方面?
(1)优化教学环境,教师要注意随教材内容的变化不断更换教室内的拼音乐园
(如板报、墙报、拼音角等)内容。(2)借助游戏活动,汉语拼音教学中要注
意把游戏引入教学实践,寓教于乐,这样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3)借助图
画等媒体,汉语拼音教材中的插图直观形象富有童趣,应注意引导学生利用图弄
明白字母的音和形。(4)在动手实践中巩固,教师应注意在教学过程中教学设
计>设计动手摆一摆,捏一捏等实践活动。(5)开放教学时空,汉语拼音教学
应拓展教学时空,针对本地方言的 特点,明确教学内容的重点,在儿童言语交
际的实践过程中,有计划的进行正面教育。
7、《课标》提倡习作教学要鼓励学生自由表达,是否意味着教师要少指导?请
谈谈自己的看法。
曾听过一位专家关于作文的讲座,对讲座的内容模糊了,而那位专家的一句
话至今令我记忆深刻,那句话是“无拘无束写,有章有法练。”因此作文指导
应该注重的章法,而非注重内容。所谓的章法,无非就是一些写作技巧,写作
的方法,整篇作文的布局谋篇等等。这些是作文共性的章法,而对于某一篇作
文,或命题或半命题,应该还有些比较细致的指导,比如书信要知道格式,说
明文类的注意写作顺序,写人记事的要有点睛之笔等等,这要因作文的题目和
题材而定。
少指导是必然的,不指导是不可能的。《课标》提倡学生自由表达,是为学生的
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的束缚,但并不是不指导。作为
教师,既要上顾课标,下思学情,利用教材,开发资源,沟通生活,激发想象,
鼓励创新,给学生的习作创设广阔的自由发展空间,把习作引向其他学科的学习,
引向大自然,引向社会生活,引向广袤的想象空间,鼓励“童话化”、个性化习作,
让学生满怀信心地自由习作,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发展。
8、在当前正在进行的课程改革中,有许多老师认为新课程特别强调三维目标中
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那就是意味着“知识与能力”不重要了。请
问你是怎么看待的?
在教学目标中强调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并非
简单的并列关系,而是彼此渗透、相互融合,统一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中。在这
三个维度中,知识和能力是基础,是核心,是实现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
关两个目标维度的载体。过程与方法是链接知识与技能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两个
维度的桥梁,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教学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升华。语
文素养的核心是语文能力。假如把语文素养比做一座大厦,由三维目标构成,知
识与能力就是大厦的基座。
9、你认为“生命课堂”有哪些具体表现?答:课程是动态生成的生态系统,因“教
师——教材——学生”之间不断地相互作用而生长。在这个系统中,学生是最活
跃的因素。每个学生都是鲜活的生命个体,他们的生活经验、认知水平等方面存
在的差异,影响着对学习对象的认识,在学习过程中,经常全迸发出一些充满生
命灵动的想法。在教师的预设和学生的生成之间产生冲突时,教师应及时判断生
成信息对学生成长和发展具有的价值,适时调整预设,使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因此,我认为“生命课堂”有下列具体表现:学生个体和群体是充满生命力的,教
师个体及教学技能是充满生命力的,教学内容是充满生命力的,流程也是充满生
命力的。
10、重点语文教学“应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
事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感受”。你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
答:《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为了在课堂上体现学生的多
元感悟,许多课中出现了这样的现象:教师想方设法引出学生的各种不同的答案,
不管学生的答案与文本追求的价值观是否一致,只要与众不同,教师就给予表扬,
甚至称之为“有创意”,结果引起了学生的误解。于是学生绞尽脑汁说出一些“标
新立异”的答案,以博得老师的赞赏。新课程追求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对改变唯
一答案的弊端无疑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但我们应该明确,这里追求的并不是违
背文本和社会价值观的个性阅读。当学生的个性化理解与文本和社会价值观发生
矛盾冲突时,作为教师应及时发挥引导作用,使学生获得“正确的价值观”导向。
如教学《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时,学生有“我敬佩白骨精” 的个性化解读,这其
实已经背离了正确的价值观,教师应及时引导:白骨精费尽心机想达到什么目
的?她的出发点是什么?稍一点拨,学生就会发现白骨精的出发点是残害别人,
越会动脑筋想办法,害人就越深,所以不值得我们敬佩、学习。有了这样的提醒,
学生们就不会造成价值观的混乱了。对于学生独特体验的尊重、理解应该以不违
背文本和社会的主导价值为前提,应该合情合理。我们要尊重学生,但绝对不能
丢弃正确的价值引导而是非不分。
16 有人说语文课程建设和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是课程专家的事,我们只要按教
科书教完该教的书就是了,何况我们基层(农村)也没什么语文课程资源。你认
为这种观点对吗?为什么?
答:这种观点是不对的。因为,我们一线的许多老师对于“课程资源”的认识比较
模糊,总认为语文课程资源建设和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是课程专家的事,我们只
要按教科书教完该教的书就行了。其实这也是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中存在的误区。
语文课程资源是教学的基础,是语文实践的必要。语文课程资源是为语文教学服
务的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的、校内、校外一切课程资源。对于小学
语文课程,其可以开发与利用的资源很多,可以开发的素材丰富多彩。如:语文
教材、学校图书室、实践基地、教师、学生、家长及社会相关人士,语文课堂上
的生成性资源,师生的生活经验,校园课间文化等。因此,作为一线的语文老师,
进行语文课程建设和语文资源的开发是必要的,也是有条件的 。
17、城市学校中能开发的语文课程资源一定比农村学校多。这样书对吗?为什
么?
答:这种说法不对。 课程资源是指为语文教学服务的、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
形成与发展的、校内、校外一切课程资源。它可分为三大板块:一是物本语文课
程资源,二是人本语文课程资源,三是动态语文课程资源。从中可以知道:对于
小学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它并没有城市与农村之分。并不是说农村没有先进的
教学设备、网络设备,能开发的语文课程资源就一定比城市学校少。我们语文是
无处不在的,语文课程资源也无处不在。只要我们广大小学语文老师具备一定的
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技能,树立正确的小学语文课程资源观,具有细致的观察
能力,深入的挖掘能力和教学方案的实施能力,并投入到这充满热情与创
18、有人认为“学生只要学好语文书上的内容就能把语文学好,教师不必花时间
与精力进行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你认同这一观点吗?为什么?
答:不赞同。语文负载着传承祖国文化和民族精神的任务,有着极其丰富的文化
内涵,极其辉煌的人文精神,而这种内涵与精神的传承,仅依靠教材和课堂是不
够的。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也正因为这样而显得特别重要。课程改革为我
们提供了一个提高素质、实现创造性的跨越平台。作为第一线的课堂实施者,应
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树立课程资源观,积极开发利用新的课程资源。切
实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语文能力和综合素质。和所有的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一
样,小学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可能在朝夕之间完
成。只要我们是有心人,只要愿意不懈努力。我们就一定能在小学语文课程资源
的开发与利用中不断收获精彩。
19、重点有观点认为,《语文课程标准》淡化了语文知识的教学,这就意味着
语文知识教学不重要,语文知识教学是可有可无的。你怎么认为?
答:《新课标》非常重视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
心的综合素养,其中的要素就包括语文知识。《新课标》中是这样表述的: “……
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
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这一表述至少提供了三个信息:一
是仍然要学习语言知识,但必须从小学生的实际出发,要考虑到学生的已有能力
和接受程度,要有利于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要随文学习,而不是概念的演绎;
二是“不求系统和完整”,也就是不要把大学生中文系要学的汉语的系统知识全都
下放到中小学,而是要根据需要适当教学;三是以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为目的,
小学语文学习是以语言运用主的,而不是以语言运用规律的研究为主的,因而语
言的学习和运用,必须重视语言环境。新课程改革也好,传统教学也好,从来没
有否定过语文知识的教学,淡化语文知识的教学,只不过是从中小学语文学习的
实际出发,不再像过去那样系统地学习语文知识,而不是意味着语文知识教学不
重要,语文教学是可有可无的。离开知识的能力是不可设想的,轻易否认语文知
识对语文学习的指导和促进作用,容易使语文教学走向非理性主义误区。在小学
阶段,教学一定的汉字音形义的知识、常用标点的知识、基本的语法和修辞知识、
常用的段落和篇章结构知识、基本阅读和写作方法知识等,是非常必要的。(仅
供参考)
20、你认为目前语文教学中学习方式的实施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
答:新课程所倡导的学习方式转变的基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是转变过于接
受的学习方式,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新的学习方式。新课程实施以来,学生
在学习态度、情感与学习兴趣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改观,学习方式发生了可喜的变
化。但是,由于课程推进中各种各样因素的影响,学生学习方式转变中仍然存在
一定的问题。 1、自主学习能提高学生的主体精神,是从物本到人本的提升,
从认知活动到生命活动的提升,是符合时代精神的儿童观。然而目前语文教学中
的自主学习为体现“自主”而放任自流,教师对于学生的感知或是听之任之,或是
蜻蜓点水,或都予以肯定,缺乏对学生的语言表达加以点拨引导和在感情体验上
体现拨云见日。有时自主学习又华而不实,我们看到的自主学习对于大多数学生
来说是一种虚假的自主,学生在活动中没有充分的时间读书,没有足够的时间思
考,没有更多的时间实践,每次只是匆匆而过,活动效果大打折扣。 2、合作
学习。合作学习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实现了信息的多向交流,拓展了获取知识、
能力、情感的渠道,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还创设了
自由、平等、活动的空间,解放了学生的个性,树立了进取精神。但目前教学中
的合作学习更多的是流于形式:合作中优生唱独角戏,学生之间没有互动合作;
合作时间没有保证,学生没有进入合作状态就结束了。教师对采用合作学习过于
随便;合作学习没有明确分工,不能提高学生合作技能等。 3、探究学习。探
究学习带领学生走上了新的学习旅程。但许多教师对探究学习是雾里看花,教学
中安排的探究环节教学设计、设计往往脱离了文本的价值取向,甚至离开教材与
学生进行空对空的交流。有时的探究活动是教师信手拈来,不能引导学生提炼有
价值的问题,过于随意,或是探究的问题过于分散,在交流中产生各自为阵的局
面,这些都不能实现应有的探究效果。 4、体验学习 “注重体验”是《语文课程
标准》重要的教育理念之一。在“实施建议”中特别强调‘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
体验和理解。”可是在我们看到的体验过程中,更多的是教师因注重学生的个性
张扬,追求课堂气氛的活跃而忽视了文本内容中有价值的东西。(仅供参考)
21、“‘自主学习’的就是让学生自己学习,而老师只在一边串接一下教学环节、
维持一写教学纪律就可以了。”你赞同这种观点吗?为什么?
答:我不赞同这种观点。因为“自主学习”,是指学生自己有目的的学习,对自己
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有自觉意识和自我控制的学习方式。因此这是一种不听命、
不依赖于别人的独立自主的学习。“自主学习”能提高学生的主体精神,是从物本
到人本的提升,从认知活动到生命活动的提升,是符合时代精神的儿童观。当然,
“自主”并不是指那些无节制地沉湎与学业以外的活动,放任自流的行动方式,不
是我想怎么样就怎么样,谁也管不着的“天马行空”式的学习态度。《语文课程标
准》倡导的“自主”在于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读书,有足够的时间思考,有较多的机
会实践。“自主学习”是一种学习方法,在缺乏有效支持和正确引导的情况下,学
生无法履行这种方法。所以如果教师在组织自主学习时为了体现学生的“自主”,
一味地对学生放任自流,只在一边串接一下教学环节、维持一下教学纪律是远远
不够的。教师支持性的参与对学生来说更有意义。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需要教
师经常地启发、点拨、和引导,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自觉性,逐步掌握学习方法,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如何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决定了“自主学习”效率的高
低。教师除了要在学生自主学习时串联教学环节、维持课堂纪律,保证活动有序
进行外,还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提供更多的支持。教师提供支持的形式可以包括:
(1)组织:组织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重视课堂上的师生情感交流,
提供开放的学习环境。(2)教学:教师应提供学习目标或方法上的建议,帮助学
生训练技能、提供反馈,解释学习中的理论概念。(3)引导:帮助学生完成向更
独立、更高层次的学习方式的过渡。总之,教师要调整好与学生间的站位关系。
把自己变成“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与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
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同时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努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变接受型的被动学习为探索型、发现型的学习。
准(教师业务考试题)练习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测试题:
一、 填空题。(20 分)
1、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 )的形成和发展。
2、语文教学应在( )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 )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
3、课程目标按( )整体设计,根据( )、( )、
( )三个维度设计。
4、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 )和( )。
5.语文课程的四个基本理念是:一是( )、二是( )、
三是( )、四是( )。
6、阶段目标是从( )、( )、( )、( )四个 方面提
出要求的,课程标准还提出了( )的要求。
二、单选题。根据新课标,选择符合课标理念的大写字母填入题后的括号内。(其
中 1—4 题全做,5 —7 题为任教第一学段的教师做,8—10 题为任教第二学段
的教师做,11—13 题为任教第三学段的 教师做。)(21 分)
1、关于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
简称“新课标”) 的观点是:( )
A、工具性 B、人文性 C、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D、工具性、思想性与人
文性的统一
2、阅读教学过程是:( )
A、学生与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B、学生与教师之间对话的过程。
C、教师与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D、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3、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应鼓励学生:( )锻炼。
A、在各科教学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B、在口语交际课中
C、在家庭生活中 D、在与社会人群交往中
4、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 ) ①朗读 ②分角色读。 ③表演读。
④默读 A、①②③④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第一学段新课标对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的目标要求是:( )
A、了解 B、基本掌握 C、掌握 D、不要求
6、第一学段新课标对默读的要求是( )
A、初步学会 B、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C、有一定的速度 D、养
成习惯
7、语文课程标准将原来的第一学段识字的要求改为( )
A、认识常用汉字 2500 个,其中 2000 个左右会写。
B、认识常用汉字 1600~1800 个,其中 800~100 个左右会写。
C、累积认识常用汉字 2800 个,其中 2000 个左右会写。
D、累积认识常用汉字 1800 个,其中 1500 个左右会写。
9、第二学段对习作提出了明确的目标要求,其中对标点的学习提出:根据表达
的需要,使用(
A、句号、逗号 B、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C、冒号、引号 D、感叹号、省略
号
10、新课标第二学段对口语交际提出了四项目标,以下哪一条是不确切的( )
A、能用普通话交谈。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
不同的意见与 人商讨。B、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 C、
能清楚明白的讲述见闻,并说出 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D、在交际中注意语言
美,抵制不文明的语言。
11、语文课程标准将原来的中高年级“以写记叙文为主”改成了( )
A、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 B、能写常见的应用文。
C、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 D、能写议论性的文章。
三、结合实际情况谈谈自己对新课标的感受。(9 分)
五、简略写出自己所教年段的阅读教学的阶段目标?(30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