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7 圆锥曲线第二定义与焦点弦(解析版)-2021高考数学满分突破之解析几何篇
加入VIP免费下载

专题07 圆锥曲线第二定义与焦点弦(解析版)-2021高考数学满分突破之解析几何篇

ID:674819

大小:2.37 MB

页数:27页

时间:2021-04-18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专题 07 圆锥曲线的第二定义与焦点弦 【突破满分数学之秒杀技巧与答题模板】: 焦点弦定义:过焦点的直线与曲线相交于两点 A、B,弦 AB 叫做曲线的焦点弦。 秒杀题型一:椭圆与双曲线焦点弦中常考的秒杀公式: ①焦点弦长公式: 22 2 cos1 2 e a b  ( 为直线与焦点所在轴的夹角),通径: 22b a (最短焦点弦); ②焦点弦被焦点分成两部分 ,m n ,则 2 1 1 2a m n b   (定值)(取通径即可)。 ③ BFAF  ,则有 1 1cos    e ( 为直线与焦点所在轴的夹角)。 秒杀题型二:抛物线的焦点弦中常考的秒杀公式: ①过抛物线 )0(22  ppxy 焦点的直线交抛物线于 A 、 B 两点,则: 2pyy BA  , 4 2pxx BA  。(焦 点在 y 轴上的性质对比给出。) 引伸: M ( ,0)a ( 0)a  在抛物线 2 2 ( 0)y px p  的对称轴上,过 M 的直线交抛物线于两点。 1 1 2 2( , ), ( , )A x y B x y , 1 2.y y = 2pa (定值)。 ② 2sin 2|| pAB  ( 是直线 AB 与焦点所在轴的夹角)= 1 2x x p  (焦点在 x 轴正半轴上)(其它三种同 理可以推导),焦点弦中通径(垂直于对称轴的焦点弦,长为 2p )最短。 ③ BFAF  ,则有 1 1cos     , cos1 pAF , cos1 pBF ( 为直线与焦点所在轴的夹角)。 ④面积: sin2 2pS AOB  , 3 2 sin 2pS AMNB  ( 是直线 AB 与焦点所在轴的夹角)。 ⑤以 AB 为直径的圆与准线 MN 相切,切点为 MN 中点Q , BQAQ, 分别是抛物线的切线,并且分别是 NBAMAB  , 的角平分线。 ⑥以 MN 为直径的圆与 AB 相切,切点为焦点 F 。 ⑦以焦半径为直径的圆与 y 轴相切。 ⑧ NOA ,, 三点共线, MOB ,, 三点共线。 ⑨ pBFAF 2 || 1 || 1  (定值)。 ⑩设抛物线的顶点为O ,经过焦点垂直于轴的直线和抛物线交于两点 ,B C ,经过抛物线上一点 P 垂直于 轴的直线和轴交于点Q ,线段 PQ 是 BC 和 OQ 的比例中项。 【考点精选例题精析】: 例 1.已知点 2(0 )A , ,椭圆 E : 2 2 2 2 1x y a b   ( 0a b  )的离心率为 3 2 ,F 是椭圆 E 的右焦点,直线 AF 的斜率为 2 3 3 ,O 为坐标原点.设过点 A 的动直线 l 与 E 相交于 P .Q 两点,当 OPQ△ 的面积最大时,直 线l 的斜率为( ) A. 1 2  B. 2 2  C. 3 2  D. 7 2  【答案】D 【分析】 先由已知求出椭圆方程,再设直线方程 l:y=kx﹣2,联立直线和椭圆的方程,结合韦达定理,将 OPQ△ 的 面积表示为关于 k 的表达式,利用不等式求得最值及取得最值时的 k 即可. 【详解】 设椭圆 E: 2 2 2 2 x y a b   1(a>b>0)的右焦点 F(c,0), 因为直线 AF 的斜率为 2 3 3 ,所以 2 2 3 3c  ,解得 c 3 . 又椭圆 E: 2 2 2 2 x y a b   1(a>b>0)的离心率为 3 2 ,∴ 3 2 c a  ,可得 a=2. 则 E 的方程为 2 2 14 x y  , 当 l⊥x 轴时,不存在 OPQ△ ;所以直线l 存在斜率, 则设 2y kx  ,设 1 1( )P x y, . 2 2( )Q x y, ,将 2y kx  代入 2 2 14 x y  得: 2 2(1 4 ) 16 12 0k x kx    ,由 216(4 3) 0k    得 2 3 4k  , 2 2 2 2 1 2 1 2 2 4 1 4 31 ( ) 4 4 1 k kPQ k x x x x k        , 又点 O 到直线 PQ 的距离 2 2 1 d k   , 令 24 3k t  ,则 2 1 4 4 42 4OPQ tS d PQ t t t        , 则 4 4t t   ,当且仅当 2t  时 7 2k   时等号成立,且满足 0  ,∴ 1OPQS ≤ , 当 OPQ△ 的面积最大时直线 l 的斜率为 7 2  , 故选:D. 【点睛】 方法点睛:设而不求点法:应用韦达定理求弦长是常用方法. 例 2. 1F 、 2F 是椭圆 2 2 2 2 1x y a b   ( 0a b  )的左、右焦点, P 是椭圆上的动点.若椭圆长轴长为 16,则 1 2PF F△ 面积的最大值为( ) A.8 B.16 C.32 D.64 【答案】C 【分析】 依题意可得 2 2 64b c  ,当 p 在椭圆的上下顶点处,此时三角形面积取得最大值,再利用基本不等式计算 可得; 【详解】 解:依题意 2 16a  ,所以 8a  ,又 2 2 2a b c  ,所以 2 2 64b c  P 是椭圆上的动点,要使 1 2PF F△ 的面积取得最大值,则 p 在椭圆的上下顶点处,此时三角形面积取得最 大值, 1 2 2 2 max 1 2 322 2PF F b cS b c bc     △ ,当且仅当b c 时取等号; 故选:C 例 3.已知椭圆 2 2: 14 xC y  的焦点是 1F , 2F ,点 P 为椭圆C 上一点,且 1 2 90F PF   ,则 1 2PF F△ 的 内切圆半径 r 为( ) A. 3 B. 2 3 C. 2 3 D.2 【答案】B 【分析】 由余弦定理得  2 2 1 2 1 2 1 2 1 2 1 22c 2 os PF PF F P PF F F F PF F P PF        , 得到 1 2F P PF ,可求得面积,再由  1 2 1 2 1 2 1 2PF FS PF PF F F r   可得答案. 【详解】 2 2 14 x y  , 2 2 24, 1, 3a b c   , 由题意得 1 2+ 2 4F P PF a  , 1 2 2 2 3F F c  ,由余弦定理得  2 22 2 2 1 2 1 2 1 21 2 1 2 1 2 1 2 1 2 2 02 + 2cos PF PF F P PF F FPF PF F FF PF PF PF F P PF        , 得 1 2 2F P PF  , 1 2 1 2 1 2 1 1sin 2 1 12 2PF FS PF PF F PF       , 设内切圆的半径为 r ,则    1 2 1 2 1 2 1 1 4 2 3 12 2PF FS PF PF F F r r        , 所以 2 3r   . 故选:B. 【点睛】 椭圆的焦点三角形常常考查椭圆定义,三角形中的正余弦定理,面积公式等等,覆盖面广,综合性较强, 因此受到了命题者的青睐,特别是面积和张角题型灵活多样,是历年高考的热点. 例 4.已知焦点在 x 轴上的椭圆 2 2 2 2: 1( 0)x yC a ba b     的左、右焦点分别为 1F 、 2F ,直线 l 过 2F ,且 和椭圆 C 交于 A,B 两点, 1 1 | | 3 | | 5 AF BF  , 1 2AF F△ 与 1 2BF F△ 的面积之比为 3:1,则椭圆 C 的离心率为 ______________. 【答案】 2 2 【分析】 设 1 3AF x , 1 5BF x , 2 3AF y , 2BF y ,根据椭圆的定义可得 x y ,进而得出 1 2AF F△ 为等腰 直角三角形,从而求得离心率. 【详解】  1 1 | | 3 | | 5 AF BF  ,不妨设 1 3AF x , 1 5BF x , 由点 B 作 BP x 轴,同时也过点 A 向 x 轴引垂线,  1 2 1 2 : 3:1AF F BF FS S   ,且 2 2AOF BPF  2 2: 3:1AF BF  , 设 2 3AF y , 2BF y , 由 1 2 1 2 2AF AF BF BF a    , 3 3 5x y x y    , x y  , 所以 1 2 5 5 6AF AF x y x x x      , 所以 2 3AF x , 1 2AF F 为等腰三角形, 3 4AB x x x    , 1 5BF x , 2 2 2 1 1AF AB BF   , 1AF B 为直角三角形, 1 2AF AF  , 1 2AF F△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1 1 2 2OF OA AF   , 1 1,OF c AF a  , 即 2 2 ce a   . 故答案为: 2 2 【点睛】 关键点点睛:本题考查椭圆的离心率问题,关键是利用椭圆的定义判断出 1 2AF F△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考查 了计算求解能力,属于中档题. 例 5.已知椭圆 E: 2 2 12 x y  ,点 P(2,t),F 为椭圆的左焦点,过点 P 作椭圆的切线 PA、PB,切点分别 为 A、B,则 ABF 面积的范围是__________.(经过椭圆 2 2 2 2 1x y a b   上一点(x0,y0)的椭圆的切线方程是: 0 0 2 2 1x x y y a b   ) 【答案】 0, 2 【分析】 先设点 1 1( , )A x y , 2 2( , )B x y 并表示出切线 PA 的方程和切线 PB 的方程,接着表示出直线 AB 的方程并确 定直线 AB 过定点 (1,0) ,且定点是椭圆 E 的右焦点 2F ,再联立方程求得 1 2 2 2 2 ty y t    , 1 2 2 1 2y y t   , 最后表示出 2 2 2 2 1 2ABF tS t   求其范围即可. 【详解】 解:设点 1 1( , )A x y , 2 2( , )B x y , 所以切线 PA 的方程为 1 1 12 x x y y  ,切线 PB 的方程为 2 2 12 x x y y  , 因为点 P 在切线 PA 和切线 PB 上, 所以 1 1 2 2 1 1 x ty x ty      ,所以直线 AB 的方程为 1x ty  所以直线 AB 过定点 (1,0) ,且定点是椭圆 E 的右焦点 2F , 联立方程 2 2 1 12 x ty x y     ,消去 x 得: 2 2( 2) 2 1 0t y ty    , 所以 1 2 2 2 2 ty y t    , 1 2 2 1 2y y t   , 2 2 2 2 1 2 1 2 1 2 2 2 2 1 1 2 1 2 2 1| | | | 2 ( ) 4 ( ) 42 2 2 2 2ABF t tS FF y y y y y y t t t                 令 2 1 1t m   ,则 2 2 1t m  , 1 2m m   ,则 1 10 1 2m m    则 2 2 2 2 2 1 2 2 2 2 0, 212 1ABF t mS t m m m          故答案为:0, 2 【点睛】 本题考查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求椭圆内的焦点三角形的面积范围,是偏难题. 例 6.已知椭圆 C: 2 2 149 24 x y  ,左、右焦点分别为 1F 、 2F , P 是椭圆 C 上位于第一象限内的点且满足 1 2PF PF ,延长 2PF 交椭圆 C 于点 Q, 则△ 1F PQ 的内切圆半径是_______. 【答案】12 5 【详解】 由椭圆的性质知, 1 2 14QF QF  , 1 2 14PF PF  . 而直角△ 1F PQ 的内切圆半径是 1 1 1 2 2 1 2 1 1( ) ( )2 2r F P PQ FQ PF PF QF QF QF        , 在△ 1 2F PF 中, 1 2 2 49 24 10F F     , 1 2 14PF PF  . 因为 1 2 2F PF   ,即 2 2 2 1 2 1 2PF PF F F  , 所以 1 28, 6PF PF  ,可得 2 1 3cos 5PF F  , 所以在△ 1 2F QF 中, 2 2 2 1 1 2 2 2 1 2 2 12QF F F QF QF F F COS QF F      , 可得 2 2 2 2 2 3(14 ) 100 2 10 ( )5QF QF QF       , 解得: 2 12 5QF  , 则 1F PQ 的内切圆半径是12 5 . 【点睛】本题考查了圆锥曲线中椭圆基本量的计算问题,焦点三角形问题是椭圆中的常见题型,本题的切 入口是利用面积和求内切圆的半径。此题属于中档题. 例 7.已知椭圆 2 2 14 3 x y  的右焦点为 ,F A为椭圆在第一象限内的点,连接 AF 并延长交椭圆于点 B ,连 接 AO (O 为坐原点)并延长交椭圆于点C ,若 3ABCS △ ,则点C 的坐标为______. 【答案】 31, 2      【分析】 求得 (1,0)F ,设 AB 的方程为 1x my  ,联立椭圆方程,运用韦达定理,以及完全平方公式,结合题意 可得 1 2 1 3 2 2ABO AOF BOFS S S OF y y      △ △ △ ,即有 1 2 3y y  ,平方后由韦达定理,即可求得C 的坐标 【详解】 根据题意画出图象: 由题意可得  1,0F , 设 AB 的方程为 1x my  , 联立椭圆方程可得  2 24 3 6 9 0m y my    , 设  1 1,A x y ,  2 2,B x y , 可得 1 2 2 6 4 3 my y m     , 1 2 2 9 4 3y y m    , 由O 为 AC 的中点,且 ABC 的面积为 3 , 可得 ABO 的面积为 3 2 , 1 2 1 3 2 2ABO AOF BOFS S S OF y y      △ △ △ , 即有 1 2 3y y  , 可得 2 2 2 2 36 36 9(4 3 ) 4 3 m m m    , 化为 4 29 8 0m m  ,即 0m  , 则 AB x 轴,可得 31, 2A     , 根据点 A 与C 关于原点对称 点C 的坐标为 31, 2      .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直线与椭圆交点问题,解题关键是掌握圆锥曲线与直线交点问题时,通常用直线和圆锥曲 线联立方程组,通过韦达定理建立起目标的关系式,采用“设而不求法”并进行一系列的数学运算,从而使问 题得以解决. 例 8.(2010 年辽宁卷)设椭圆 )0(1: 2 2 2 2  bab y a xC 的左焦点为 F ,过点 F 的直线与椭圆 C 相交于 BA, 两点,直线l 的倾斜角为 60 , FBAF 2 . (1)求椭圆C 的离心率; (2)如果 4 15AB ,求椭圆C 的方程. 解析:(1)设 1 1 2 2( , ), ( , )A x y B x y ,由题意知 1y <0, 2y >0,直线 l 的方程为 3( )y x c  , 联立 2 2 2 2 3( ), 1 y x c x y a b      得 2 2 2 2 4(3 ) 2 3 3 0a b y b cy b    ,得 2 2 1 22 2 2 2 3 ( 2 ) 3 ( 2 ),3 3 b c a b c ay ya b a b       , 因为 2AF FB  ,所以 1 22y y  ,得 2 3 ce a   。 秒杀方法:由秒杀公式得: 3 2 12 12 2 1   ee 。 (2)因为 2 1 11 3AB y y   ,由 2 3 c a  得 5 3b a ,所以 5 15 4 4a  ,得 a=3, 5b  ,椭圆 C 的方 程为 2 2 19 5 x y  。 秒杀方法: 4 15AB = 2 2 4 11 2 e a b  = a ba b 4 9 9 8 2 2 2  ,即 235 ba  , 3 2 a c ,得 22 95 ba  ,即 3a , 5b , 椭圆 C 的方程为 2 2 19 5 x y  。 例 9.(2018 年新课标全国卷 II19)设抛物线 xyC 4: 2  的焦点为 F ,过 F 且斜率为  0k k  的直线 l 与 C 交于 A , B 两点, 8AB  . (1)求 l 的方程; (2)求过点 A , B 且与 C 的准线相切的圆的方程. 【解析】:(1)由题意得  1,0F , l 的方程为   1 0y k x k   ,设  1 1,A x y ,  2 2,B x y ,由   2 1 4 y k x y x     , 得  2 2 2 22 4 0k x k x k    , 216 16 0k    ,故 1 2 2 2 2 4 kx kx   , 所以    1 2 2 2 4 4| | | | | | 1 1 kAB A xF BF kx        ,由题设知 2 2 4 4 8k k   ,解得 1k   (舍去), 1k  ,因此l 的方程为 1y x  。 (2)由(1)得 AB 的中点坐标为  3,2 ,所以 AB 的垂直平分线方程为  2 3y x    ,即 5y x   , 设所求圆的圆心坐标为  0 0,x y ,则 0 0 2 2 0 0 0 5, ( 1)( 1) 162 y x y xx        ,解得 0 0 3 2 x y    或 0 0 11 6 x y     , 因此所求圆的方程为   2 23 2 16x y    或    2 211 6 144x y    。 【达标检测】: 1.(2017 年新课标全国卷 I)已知 F 是双曲线 13: 2 2  yxC 的右焦点, P 是C 上一点,且 PF 与 x 轴垂直,点 A 的坐标是  3,1 .则 APF 的面积为 ( ) A. 3 1 B. 2 1 C. 3 2 D. 2 3 【解析】: 3 2  a bPF ,而 P(2,0), 2 33122 1 S ,选 D。 2.(2008年新课标全国卷)过椭圆 2 2 15 4 x y  的右焦点作一条斜率为2的直线与椭圆交于 ,A B 两点,O 为坐标 原点,则 AOB 的面积为 . 【解析】:法一:利用弦长公式(一般弦长公式)求出 AB ,再利用O 到直线距离求出高,可求出三角形的 面积;由焦点弦长公式得: 3 55 25 24 5 8 AB , 5 2d , 3 5 2 1  ABdS AOB 。 法二:直线方程为: 2 2y x  ,与椭圆联立可得两个交点的坐标  0, 2 , 5 4,3 3      ,从图中可直观得到 3 5 2 1 21  yycS AOB 。 3.(2013 年新课标全国卷 II)设抛物线 2: 4C y x 的焦点为 F ,直线 l 过 F 且与 C 交于 A , B 两点.若 BFAF 3 ,则l 的方程为 ( ) A. 1y x  或 1 xy B. 3 ( 1)3y x  或 3 ( 1)3y x   C. 3( 1)y x  或 3( 1)y x   D. 2 ( 1)2y x  或 2 ( 1)2y x   【解析】:法一:由 pBFAF 2 || 1 || 1  得 2sin 2 3 16 pAB  ,得 2 3sin  , 3k 或 3 ,选 C。 秒杀方法: 2 1 1 1cos     , 3   或 3 2  ,选 C。 4.(2014 年新课标全国卷 II10)设 F 为抛物线 C : 2 3y x 的焦点,过 F 且倾斜角为 30°的直线交 C 于 BA, 两 点,O 为坐标原点,则 OAB 的面积为 ( ) A. 3 3 4 B. 9 3 8 C. 63 32 D. 9 4 【解析】:代入公式 sin2 2pS AOB  中,得 9 4 ,选 D。 5.(2013 年新课标全国卷 II11)设抛物线 C : )0(22  ppxy 的焦点为 F ,点 M 在C 上, 5MF |,若以 M 为 直径的圆过点  2,0 ,则C 的方程为 ( ) A. xy 42  或 xy 82  B. xy 22  或 xy 82  C. xy 42  或 xy 162  D. xy 22  或 xy 162  【解析】:可知 M 的横坐标为 25 p ,纵坐标为: )25(2 pp  ,(0,2)是切点,即 )25(2 pp  =4,得 2p 或 8p ,选 C。 6.(2018 年新课标全国卷 III16)已知点  1,1M 和抛物线 xyC 4: 2  ,过 C 的焦点且斜率为 k 的直线与 C 交 于 A , B 两点.若 90AMB  ∠ ,则 k  ________. 【解析】:依题意得,抛物线C 的焦点为 (1,0)F ,故可设直线 : ( 1)AB y k x  ,联立 2 ( 1), 4 , y k x y x     消去 y 得 2 2 2 2(2 4) 0k x k x k    ,设 1 1( , )A x y , 2 2( , )B x y ,则 2 1 2 2 2 4kx x k   , 1 2 1x x  , 1 2 1 2 4( ) 2y y k x x k k      , 2 1 2 1 2 1 2[ ( ) 1] 4y y k x x x x      ;又 1 1( 1, 1)MA x y   , 2 2( 1, 1)MB x y   ,∴ 1 2 1 2( 1)( 1) ( 1)( 1)MA MB x x y y        1 2 1 2 1 2 1 2( ) 1 ( ) 1x x x x y y y y        2 2 2 4 41 1 4 1 0k k k        ,∴ 2k  。 秒杀方法:以 AB 为直径的圆与准线相切,而 M 在准线上, M 是切点,则有 AB 中点的纵坐标为 1, 则有 21  pk , 2k  。 7.过椭圆 :T 2 2 12 x y  上的焦点 F 作两条相互垂直的直线 1 2l l、 ,1l 交椭圆于 ,A B 两点,2l 交椭圆于 ,C D 两点,则 AB CD 的取值范围是( ) A. 8 3 ,3 33       B. 8 2 ,3 33       C. 8 2 ,3 23       D. 8 3 ,3 23       【答案】C 【分析】 当直线 1 2l l、 有一条斜率不存在时,可直接求得 3 2AB CD  ,当直线 1 2l l、 的斜率都存在且不为 0 时, 不妨设直线 1l 的斜率为 k,则直线 2l 的斜率为 1 k  ,则可得直线 1l 的方程,与椭圆联立,根据韦达定理及弦 长公式,可求得 AB 的表达式,同理可求得 CD 的表达式,令 21 k t  ,则可得 2 6 2 1 12 t t AB CD    , 令 2 1 12y t t    ,根据二次函数的性质,结合 t 的范围,即可求得 AB CD 的范围,综合即可得答案. 【详解】 当直线 1 2l l、 有一条斜率不存在时,不妨设直线 1l 斜率不存在,则直线 2l 斜率为 0, 此时 2 2AB  , 22 2 2 2 bCD a    , 所以 3 2AB CD  , 当直线 1 2l l、 的斜率都存在且不为 0 时,不妨设直线 1l 的斜率为 k,则直线 2l 的斜率为 1 k  , 不妨设直线 1 2l l、 都过椭圆的右焦点 (1,0)F , 所以直线 1 : ( 1)l y k x  ,直线 2 1: ( 1)l y xk    , 联立 1l 与椭圆 T 2 2 ( 1) 12 y k x x y     ,可得 2 2 2 2)2 021 4 2(    x k x kk , 2 2 2 2 2( 4 ) 4(1 2 )(2 2) 8 8 0k k k k         , 2 2 1 2 1 22 2 4 2 2,1 2 1 2 k kx x x xk k      , 所以 2 2 2 1 2 1 2 1 21 1 ( ) 4AB k x x k x x x x        22 2 2 2 2 2 2 4 2 2 2 2(1 )1 41 2 1 2 1 2 k k kk k k k             , 同理 2 2 2 2 12 2(1 ) 2 2(1 ) 211 2 kkCD k k             , 所以 2 2 2 2 2 2(1 ) 2 2(1 ) 1 2 2 k kB kC kA D      , 令 21 k t  ,因为 0k  ,所以 1t  , 所以 2 2 2 2 2 2 2(1 ) 2 2(1 ) 2 2 2 2 6 2 1 2 2 2 1 1 (2 1)( 1) k k t t tAB tD k k t t tC           = 2 2 2 6 2 6 2 1 12 1 2 t t t t t     , 令 2 2 1 1 1 1 92 2 4y t t t           , 因为 1t  ,所以1 (0,1)t  , 所以 92, 4y    ,所以 1 4 1,9 2y     , 所以 1 8 26 2 ,3 23AB CD y         , 综上 AB CD 的取值范围是 8 2 ,3 23       . 故选:C 8.已知 1F , 2F 是椭圆 2 2 2 2: 15 4 x yG   的两个焦点,过 1F 作直线l 交G 于 A , B 两点,若 32 5AB  ,则 2F AB 的面积为( ) A. 24 5 B. 48 5 C. 96 5 D. 16 41 5 【答案】C 【分析】 判断出 AB x 轴,直接由三角形面积公式计算即可. 【详解】 由 2 2 2 2: 15 4 x yG   知 2 2 2 25 4 3c    , 所以 1( 3,0)F  , 把 3x   代入椭圆方程可得 4 2 4 25y  , 故 16 5y   ,又 32 5AB  , 所以 AB x 轴, 则 2 1 1 32 96| | 22 2 5 5F AB AB d c    △S , 故选:C 9.设椭圆C : 2 2 1100 48 x y  的左,右焦点分别为 1F . 2F ,点Q 在椭圆C 上,目满足 1 2 2 3QF QF ,则 1 2QF F 的面积为_________. 【答案】48 【分析】 依题意可得 1 2 20QF QF  ,即可求出 1QF , 2QF ,即可得到 1 2QF F 是直角三角形,从而求出三角形 的面积. 【详解】 椭圆C : 2 2 1100 48 x y  ,所以 10a  ∵ 1 2 2 3QF QF , 1 2 20QF QF  ,∴ 1 8QF  , 2 12QF  , 又 2 1 2| | 4 (100 48) 208F F     , ∴ 2 2 2 1 2 1 2| | | | | |QF QF F F  , ∴ 1 2QF F 是直角三角形, ∴ 1 2 1 2 1 1 8 12 482 2QF FS QF QF       . 故答案为: 48 10.已知椭圆 2 2 4 x y =1 的两个焦点为 F1,F2,过 F1 的直线交椭圆于 A,B 两点,则三角形 F2AB 的内切 圆半径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_. 【答案】 10, 2      【分析】 设 : 3AB x my  ,内切圆的半径为 r ,利用等积法可得 1 24 3r y y  ,联立直线方程和椭圆方程, 从而可得 2 2 13 4 mr m   ,利用基本不等式可求 r 的范围. 【详解】 解:如图,由椭圆 2 2 14 x y  ,得 2 4a  , 2 1b  , ∴ 2a  , 3c  , 当直线 AB 无限接近 x 轴时, 2AF B 无限趋近于 0 , 则 ABC 的内切圆的半径无限趋近于 0; 设 : 3AB x my  , 联立 2 2 3 14 x my x y      ,得 2 24 2 3 1 0m y my    . 1 2 1 22 2 2 3 1,4 4 my y y ym m     . 设内切圆半径为 r ,则 1 2 1 14 1 2 32 2r y y       即 1 24 3r y y  , ∴   2 2 1 2 1 2 2 2 3 3 2 3 444 4 4 4 mr y y y y m m           2 2 13 4 m m   , 令  2 1 1t m t   ,得 1 13 9 26 r t t      ,当且仅当 3t  时等号成立, ∴三角形 2F AB 的内切圆半径的取值范围为 10, 2      . 故答案为: 10, 2      . 11.椭圆 2 2 14 3 x y  的左焦点为 F,直线 1y kx  与椭圆相交于 A、B 两点,当 FAB 的周长最大时, FAB 的面积为________. 【答案】12 2 7 . 【分析】 首先利用椭圆的定义得 FAB 的周长为 2 2AF BF AB a AF a BF AB         8 8 8AB AF BF AB AB         ,得出直线 AB 经过椭圆的右焦点时周长最大,进而得出 直线 AB 的方程为: 1y x  ,与椭圆方程联立,求出 1 2y y 的值,利用 1 2 1 2FABS FF y y   即可 求解. 【详解】 由椭圆的标准方程得: 2a  , 1c  如图所示,设椭圆的右焦点为 F , 则 FAB 的周长为 2 2AF BF AB a AF a BF AB         8 8 8AB AF BF AB AB         , 当且仅当直线 AB 经过椭圆的右焦点 F时取等号, 将 1,0 代入 1y kx  得 1k  , ∴直线 AB 的方程为: 1y x  , 设  1 1,A x y ,  2 2,B x y , 联立 2 2 1 14 3 y x x y     ,消 x 得: 27 6 9 0y y   , ∴ 1 2 6 7y y   , 1 2 9 7y y   , ∴   2 2 1 2 1 2 1 2 6 9 12 24 47 7 7y y y y y y                    , ∴ FAB 的面积= 1 2 1 1 12 2 12 222 2 7 7FF y y       故答案为:12 2 7 . 【点睛】 关键点点睛:本题的关键点是 FAB 的周长为 AF BF AB  利用椭圆的定义转化为 2 2a AF a BF AB      8 8 8AB AF BF AB AB         ,进而求出直线 AB 过右焦 点 F 时 FAB 的周长最大,直线 AB 的方程为: 1y x  ,与椭圆方程联立很容易想到,下一步求面积迎 刃而解. 12.(2014 年新课标全国卷 II20)设 1F , 2F 分别是椭圆 C :  22 2 2 1 0yx a ba b    的左,右焦点,M 是C 上一点, 且 2MF 与 x 轴垂直,直线 1MF 与C 的另一个交点为 N . (1)若直线 MN 的斜率为 3 4 ,求C 的离心率; (2)若直线 MN 在 y 轴上的截距为 2,且 15MN F N ,求 ba, . 【解析】:(1) 4 3 2 2  c a b ,得 acb 32 2  ,即 0232 22  aacc , 0232 2  ee , 2 1e 或 2e (舍 去); (2)由三角形中位线可知: 4 2 2  a bMF ,       1,2 3 cN ,代入椭圆中得: 72,7  ba 。 13.已知椭圆 2 2 2 2: 1( 0)x yE a ba b     的离心率为 6 3 ,且过点 ( 3,1) . (1)求椭圆 E 的标准方程; (2)过椭圆 E 右焦点的直线 1 2l l、 相互垂直,且分别交椭圆 E 于 A B、 和C D、 四点,求 AB CD 的最小 值. 【答案】(1) 2 2 16 2 x y  ;(2) 2 6 . 【分析】 (1)设椭圆的标准方程为 2 2 2 2 1x y a b   ,将点 3,1 代入方程,由 6 3 c a  ,结合 2 2 2a b c  即可求解. (2)当直线 1l 的斜率为 0 时,分别求出 AB , CD ,可得 AB CD ;当直线 1l 的斜率不存在时,求出 AB CD ;当直线 1l 的斜率存在且不为 0 时,直线 1l 的方程可设为  2 0x my m   ,可得直线 2l 的方 程为 1 2x ym    ,分别将直线与椭圆联立,利用弦长公式求出 AB , CD ,可得  22 4 2 8 6 1 3 10 3 m AB CD m m      ,令 2 1m t  ,构造函数   2 23 4 4 tg t t t    即可求解. 【详解】 解:(1)由题意可设椭圆的标准方程为 2 2 2 2 1x y a b   由 6 3e  ,即 6 3 c a  再由 2 2 2a b c  可得 3a b= ① 将点  3,1 代入椭圆方程,可得 2 2 3 1 1a b   ② 由①②可解得 6, 2a b  故椭圆的方程为 2 2 16 2 x y  (2)由(2)知,椭圆右焦点为  2,0 , 设        1 1 2 2 3 3 4 4, , , , , , ,A x y B x y C x y D x y 当直线 1l 的斜率为 0 时, 2 2 6AB a  ,直线 2 : 2l x  ,可得 2 6 3CD  所以 2 6 8 62 6 3 3AB CD    当直线 1l 的斜率不存在时,直线 2l 的斜率为 8 60, 3AB CD  当直线 1l 的斜率存在且不为 0 时,直线 1l 的方程可设为  2 0x my m   , 则直线 2l 的方程为 1 2x ym    2 2 16 2 2 x y x my       整理得 2 23 4 2 0m y my     2 216 8 3 0m m     恒成立, 则 1 2 2 1 2 2 4 3 2 3 my y m y y m          而  22 2 1 2 1 2 1 21 1 4AB m y y m y y y y        22 2 2 2 2 2 6 14 21 43 3 3 mmm m m m                 联立直线 2l 与椭圆方程可得   2 2 2 2 12 6 1 2 6 1 3 11 3 m m CD m m                 则  222 2 2 2 4 2 8 6 11 12 6 3 3 1 3 10 3 mm mAB CD m m m m            令 2 1m t  令     2 22 2 1 1 14 43 4 4 23 1 4 tg t tt t t t t               当  1,t   时,   22 1 4 3,4t        则   2 1 1 1,4 32 1 4 g t t           所以 8 62 6, 3AB CD       , 综上, 8 62 6, 3AB CD        , 当 2 1m  时, AB CD 的最小值为 2 6 . 【点睛】 关键点点睛:本题考查了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弦长公式,解题的关键是利用弦长公式以及韦达定理得 出  22 4 2 8 6 1 3 10 3 m AB CD m m      ,考查了数学运算以及分类讨论的思想. 14.在 ABP△ 中,点 ( 2,0), (2,0)B A ,顶点 P 满足: 1 2PA PBk k   . (1)求顶点 P 的轨迹方程 E ; (2)过点 ( 2,0)F 的直线l 与 E 交于不同的两点 M , N ,求 MAN△ 面积的最大值. 【答案】(1) 2 2 14 2 x y  ( 0y  );(2)最大值为 2 2 . 【分析】 (1)设出 P 点坐标,利用 1 2PA PBk k   求得轨迹方程. (2)设出直线l 的方程并与 P 的轨迹方程联立,化简写出韦达定理,结合弦长公式求得三角形 MAN 面积的 表达式,利用基本不等式求得面积的最大值. 【详解】 (1)设  ,P x y ,则 1 2PA PBk k   , 即 1 2 2 2 y y x x     , 2 2 2 2 2 2 2 2 1 , 2, 2, 14 2 2 2 4 2 y x x x yy yx          , 所以顶点 P 的轨迹方程 E 为 2 2 14 2 x y  ( 0y  ). (2)点 (2,0)A ,  2,0F ,由题意知直线 l 的斜率不为 0, 故设 l 的方程为 2x my  ,  1 1,M x y ,  2 2,N x y , 联立方程得 2 2 14 2 2 x y x my       , , 消去 x ,整理得 2 2( 2) 2 2 2 0m y my    , ∴ 216( 1) 0m    , 1 2 2 2 2 2 my y m     , 1 2 2 2 2y y m    ,       2 1 2 1 2 1 2 2 2 2 2 2 2 2 2 2 ) 2 24 2 8 1m my y y y y y m m m              16( , 2 1 2 2 4 1 2 my y m     ,   1 2 1 2 22AMNS y y        2 2 12 2 2 2 m m       2 2 12 2 2 2 211 1 m m       „ , 当且仅当 0m  时等号成立,此时 l : 2x  , 所以 AMN 面积的最大值为 2 2 . 【点睛】 求直线与圆锥曲线形成三角形面积的最值问题,首先要利用三角形面积公式求得三角形面积的表达式,再 结合基本不等式来求得最值. 15.如图,已知椭圆 2 2 2 2: 1 ( 0)x yC a ba b     上一点 (0, 2)A ,右焦点为 (c,0)F ,直线 AF 交椭圆于 B 点,且满足| | 2 | |AF FB , 3 3| | 2AB  . (1)求椭圆C 的方程; (2)若直线 ( 0)y kx k  与椭圆相交于 ,C D 两点,求四边形 ACBD 面积的最大值. 【答案】(1) 2 2 13 2 x y  ;(2)3 2 . 【分析】 (1)由已知得 2b  ,由| | 2 | |AF FB 且 3 3| | 2AB  ,知| | 3AF a  ,即可求出椭圆C 的标准方 程; (2)直线 AF 的方程为 2 2 0x y   ,与椭圆联立求出 3 2( , )2 2B  ,求出点 ,A B 到直线 ( 0)y kx k  的距离为 1 2 2 1 d k   , 2 2 3 2 2 1 kd k   ,联立直线 y kx 与椭圆方程结合弦长公式求出 CD ,求出四边形 ACBD 的面积 1 2 1 ( )2S CD d d  ,整理化简利用二次函数求出最值. 【详解】 (1) (0, 2)AQ 为椭圆C 上一点, 2b  又 | | 2 | |AF FB , 3 3| | 2AB  可得,| | 3AF  ,即 3a  所以椭圆C 的标准方程是 2 2 13 2 x y  . (2)由(1)知 (1,0)F , (0, 2)A ,直线 AF 的方程为 2 2 0x y   , 联立 2 2 13 2 2 2 0 x y x y        ,整理得: 2 24 6 2( 3 ) 0x x x x    , 解得: 1 2 30, 2x x  , 3 2( , )2 2B  设点 (0, 2)A , 3 2( , )2 2B  到直线 ( 0)y kx k  的距离为 1d 和 2d , 则 1 2 2 1 d k   , 2 2 3 2 2 1 kd k   , 直线 ( 0)y kx k  与椭圆相交于 ,C D 两点, 联立 2 2 13 2 x y y kx      ,整理得: 2 2(3 2) 6k x  ,解得: 3 42 2 6 6, 3 2 3 2 x x k k      . 2 2 3 4 2 2 6 11 3 2 kCD k x x k       . 设四边形 ACBD 面积为S ,则 2 1 2 2 2 1 6 1 3( 2)( )2 3 2 2 1 k kS CD d d k k        2 3 6 2 ( 0)2 3 2 k k k     . 设 2 ( 2, )t k    ,则 2k t  , 2 2 2 3 6 3 6 3 6 1 2 2 2 1 13( 2) 2 3 6 2 8 3 6 2 8 t tS t t t t t                2 3 6 1 3 22 1 3 2 38 8 4t          当1 3 2 8t  ,即 8 4 2 233 2 t k    ,即 2 3k  时,四边形 ACBD 面积有最大值 3 2 . 【点睛】 思路点睛:解决直线与椭圆的综合问题时,要注意: (1)注意观察应用题设中的每一个条件,明确确定直线、椭圆的条件; (2)强化有关直线与椭圆联立得出一元二次方程后的运算能力,重视根与系数之间的关系、弦长、斜率、 三角形的面积等问题.

资料: 1.9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