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考作文热点时评素材:阳刚之气、航空天问、文科生太多、早恋、体育、文化、环境…
加入VIP免费下载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21 高考作文热点时评素材:阳刚之气、航空天问、文科生太多、早恋、 体育、文化、环境… 01 教育局长跳霹雳舞为学生减压,可贵的不只接地气 02 勇攀高峰,向着更深更远的太空不断出发 03 纠正流量偏执,当从不打扰别人开始 04 日方擅自排海!海洋不是“下水道”,别“辐射”国际公共利益 05 钱学森试卷火遍全网,给了我们哪些启示? 06 把课间 10 分钟还给孩子,让他们下楼“撒个欢儿” 07 教育焦虑下的“科学早恋”,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08 上热搜的中国女足,为中国足球赢得尊严 09 传统文化教育绝不是几门简单的课程,而是一种传承 10 人民日报和音:为打造全球环境治理新格局而行动 11 “阳刚之气”无关性别外形,重在责任和担当 12 “文科生太多影响发展”,一本正经的扯淡 综合自人民日报、新京报、中青报、南方日报、羊城晚报、红网、齐鲁壹点、澎湃新 闻等 01 教育局长跳霹雳舞为学生减压,可贵的不只接地气 新京报陈广江 2021-04-12 4 月 10 日,四川乐山市犍为县一中校园内,犍为县教育局局长段礼富为高三学生跳霹 雳舞视频在网上热传,同学们掌声雷动。 活动结束后,段礼富在采访中表示跳霹雳舞为了帮高三学子减压,希望他们忘掉烦恼 和忧愁,轻装上阵去面对高考和人生的选择。有网友评论:“那个跳霹雳舞的孩子长大了。” 也有网友说:“擦玻璃的动作有点东西。”话里话外,都是对段礼富跳霹雳舞为学生减压的 赞赏。 一般来说,教育局局长作为领导,给学生们留下的固有印象是“正襟危坐”“不苟言笑”。 谁料到这位段局长如此接地气,不仅放下架子跳舞,跳的还是紧跟潮流的霹雳舞,用学生 “喜闻乐见”的方式减压,也难怪现场沸腾。 谁都经历过青春时代,谁的青春都不容易。面对即将到来的高考,很多学生难免会有 焦虑、挣扎、迷惘等负面情绪。对此,老师、家长以及相关部门工作人员没少为学生做思 想工作,以使他们以平和心态迎接“人生大考”。 相较于单纯的言语上的开导,教育局局长为学生跳霹雳舞的减压效果无疑更好:不端、 不装、接地气,用容易使学生产生共鸣的方式开展工作。这种创新、亲民、务实的作风值 得点赞,值得各地教育部门借鉴。 无需讳言,对一位教育部门官员来说,能在众目睽睽之下放下身段来一段霹雳舞,不 仅需要“实力”,更需要勇气——一方面,跳得好不好,难免被人评头论足;另一方面,还 要面对可能引发的“博眼球”“哗众取宠”之类的争议。 “干工作就不能怕有争议。”段礼富回应称,“无论是在台上跳霹雳舞,还是令全县 81 家校外培训机构停业整顿的举措,都不是博人眼球,而是作为一个‘教育人’的本分。” 这种“本分意识”比接地气、没架子更可贵,或者说,正因为这种尽职尽责的“本分 意识”,犍为县教育局及局长段礼富才有了直面质疑的勇气和底气,才赢得了舆论普遍认可。 (有删减) 02 勇攀高峰,向着更深更远的太空不断出发 人民日报余建斌 2021-04-12 苍凉而广袤的火星逐渐进入视野,稀薄的大气层和火星表面形貌清晰可见,探测器上 太阳翼的轻微震动,提醒人们这个壮丽的太空视角来自造访火星的地球航天器。不久前, 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拍摄的火星影像公布,让航天迷们扎扎实实过了把瘾。 在航天迷看来,2021 年是中国航天的“大年”。自开年以来,从长征七号改遥二运载 火箭成功发射,到嫦娥五号轨道器飞抵距地球 150 万公里的日地引力平衡点,再到“天问 一号”登陆火星、中国空间站核心舱发射等大动作的预告,激发起无数人对太空探索的热 情和向往。 探索浩瀚宇宙,是梦想的远航,也是创新的跋涉。刚刚过去的“十三五”,中国在太空 探索领域取得了显著成绩,不断刷新纪录。从近地轨道到太阳系深处,中国航天器的队伍 越来越大,足迹不断延伸。北斗、嫦娥、天宫、玉兔、天问……这些名字背后,是航天发射 能力的显著提升,卫星、飞船等航天飞行器技术的持续进步,反映着从航天大国迈向航天 强国的有力步伐。太空探索事业的突破和进展,不断夯实着创新型国家建设的丰硕成果。 卓越不凡的创新进一步激起人们对星空的好奇,而这种热情的向往,无疑又会驱动着探索 脚步不断前行。 太空探索的进步不仅映照着“可上九天揽月”的豪情,也进一步增强了科技自立自强 的信心和底气。经过一代代航天人接续奋斗、攻坚克难,我们取得了以载人航天、北斗导 航、月球探测等为代表的标志性成就,不断实现着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跨越 发展。至今环绕地球飞行的东方红一号卫星,仍在月球上“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玉兔 号月球车,以及即将踏上火星表面的中国火星车,它们在地球外探索的勇敢身影,凝结着 中国航天人坚持走自主创新之路的汗水和智慧,体现着中国科技强起来的决心和勇气。 面向未来,太空探索仍将是科学探索的有力牵引,中国探索太空的脚步更为坚定。宇 宙起源与演化等基础科学研究,探月工程四期、火星环绕、小行星巡视等星际探测,和新 一代重型运载火箭和重复使用航天运输系统研制、北斗产业化应用等,都已被列入相关规 划之中。预计 2022 年前后建成的中国空间站,作为国家级太空实验室,将为科学家们提 供极其宝贵的科学实验平台,有望产生重大的科学突破。可以说,对宇宙奥秘的探究和对 深空的探测,将继续牵引科学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 面对浩瀚宇宙,人类是渺小的,但人类的探索精神是伟大的。一代代中国航天人以追 逐梦想的热情和坚忍不拔的壮志,创造出“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北斗精神和 探月精神,丰富了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彰显了坚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 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怀揣不懈追求的航天梦,敢于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勇于 攀登航天科技高峰,一步一个脚印开启建设航天强国和世界科技强国新征程,我们将向着 更深更远的太空不断出发。 03 纠正流量偏执,当从不打扰别人开始 南方日报静子 2021-04-13 “我觉得人老了应该有个价值”“只要是钱来的正道没有不容易的事,来的不正道,再 容易也不容易”……近日,郑州坚持摆摊 30 年的 96 岁老奶奶语出金句,以通透的人生观 收获网友点赞。然而,十几位主播为蹭流量,竟跑去老奶奶的摊位前围观、直播。 “男子拜师不成狂砸大衣哥家门”“拉面哥家门口遭数百人围观”……侵犯式蹭流量行 为一直在上演。这次,部分主播将镜头对准了 96 岁老人,尤其引发舆论声讨。“歇着?那 人家来吃馍怎么办”老奶奶坦诚面对前来的“客人”。长时间摆摊本就消耗很大体力,年事 已高的老人更是禁不起鼎沸嘈杂。那些高擎手机的主播们,难道就不愿放弃“消费老人” 的邪念吗?当善良的人被无底线的流量裹挟时,势必伤害推动社会前行的正能量。 那些被主播围追堵截的人,或有真实才学,或诚信经营,或积极乐观,总能给人一种 向上的力量。他们看似意外的走红,其实背后都可窥见成功的秘密,那就是坚守本心,坦 诚生活。主播们的介入,一方面确实扩大了美好善行的影响力,但另一方面也给当事者造 成了巨大困扰:家门口被围得水泄不通,养家糊口的摊位被挤占……生活的平静归于终结, 私人生活被过度打扰,“求放过”成为他们的最大心声。此情此景下,那些心怀美好、努力 生活的善良人很难再想现于街头闹市中,更不要说积极走进公众视野了。 与之相反,在如火如荼的网络直播中,众多主播异常活跃。他们敏锐地寻找着所谓网 红,一窝蜂涌入瞬息万变的流量高地,期待在其中分得一杯羹。在唯“流量”是从的观念 指引下,出格的行为频频发生。“尝馍是假,看人是真”,老人一语道破主播们的心思。牺 牲别人的平静生活换取无底线的流量,部分主播正鲜活地展示着自私自利的特性。需要说 明的是,追求流量的行为无罪,但问题在于,采取的手段是否恰当,是否顾及到了别人的 感受。不难想象,一味夺眼球、博流量的出格行为必定会被当事人谴责、被粉丝唾弃。 不打扰是最好的尊重,各路围观的主播们是时候重拾正常的人际交往法则了。向无底 线蹭流量行为说“不”,对别人的生活少些干涉,才能收获相伴长久的粉丝与关注,这也是 直播的正确打开方式。“年轻人正是发奋图强的时候,老年人应该向他们学习”,老奶奶坦 言对年轻人的高期待。对年轻的主播来说,不负期待的方式之一当属放下对流量的偏执, 放过别人的平静生活。 04 日方擅自排海!海洋不是“下水道”,别“辐射”国际公共利益 人民日报评论微信公号梁言品 2021-04-13 4 月 13 日,日本政府决定以海洋排放方式处置福岛核电站事故核废水。对此,我国外 交部表示,作为日本近邻和利益攸关方,中方对此表示严重关切。 日方擅自排海,牵动全世界的心。日方决定一出,不少外国网友纷纷用“难以置信” “震惊”来形容。这是一个在全球范围内充满争议、质疑的决策。要知道,福岛核事故是 迄今全球发生的最严重核事故之一,造成大量放射性物质泄漏,对海洋环境、食品安全和 人类健康产生了深远影响。 把福岛核电站含氚废水排入海洋,危害和威胁不言而喻。联合国原子能辐射效应科学 委员会报告认为,福岛核电站事故核废水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需持续跟踪观察。德国海 洋科学研究机构指出,福岛沿岸拥有世界上最强的洋流,从排放之日起 57 天内,放射性物 质将扩散至太平洋大半区域,10 年后蔓延全球海域。联合国人权专家表示,核污水会对人 类环境和人权带来极大的危害,将核污水排入大海的决定不是可以令人接受的方案。如何 处理核废水,能不能排放入海,是科学问题,关乎全人类安全,不是一岛一国的利益问题, 不能任意妄为、一意孤行。 日方的决定,可谓极其不负责任。安全处理核废水有很多技术手段,日方决定排海前, 尝试了多少、努力了几何?遭受核辐射影响的日本公民在请愿书上说,“目前自己也受遗传 影响在经历痛苦”,本国国内质疑和反对声音听到了吗?核废水排海,受污染的是公海,不 属于日本,影响周边国家乃至全球,日本与相关利益方充分协商了吗?没有穷尽安全处置 手段的努力,没有倾听本国人民的声音,没有与国际社会妥善协商,单方面擅自决定排海, 将严重损害国际公共健康安全和周边国家人民切身利益。有外国网友直言不讳,“这是针对 人类的犯罪”。 中方态度是坚决的,立场是明确的。我国外交部指出,“强烈敦促日方认清自身责任, 秉持科学态度,履行国际义务,对国际社会、周边国家以及本国国民的严重关切作出应有 回应”“在同各利益攸关国家和国际原子能机构充分协商并达成一致前,不得擅自启动排海”。 太平洋是世界的太平洋,不是日本的“下水道”。一个负责任的国家,不能对国际公共利益、 国际公共产品视而不见、充耳不闻。福岛核电站事故核废水处置问题,早已不只是日本国 内问题,中国也将继续同国际社会一道密切关注事态发展,并保留作出进一步反应的权利。 海洋是人类共同财产,人类是紧密相连的命运共同体。常识都会告诉我们,流动的海 水会将核废水扩散到世界的任何角落,当放射性物质沉淀到动植物体内后,再通过食物链 扩散至人类,请问,那些决定、赞成排海的人,还能安心踏实地吃上一口食物吗?在人类 安全与健康面前,没有一滴海水可以被无视,没有任何国际公共利益允许被肆意“辐射”。 环球同此凉热,排放核废水入海、威胁全人类安全的公共责任,日本担不起!全人类都会 反对! 一位日本网友说得好,“大海是所有生命的源泉。世界是紧密相连的。海水遇热变成云, 云又让山间下起雨,雨水流入河川最终注入大海。一切都是循环。”这种极其不负责、极其 短视的做法,只会害人又害己,该趁早打住!全人类汇集众智众力,找到更好的解决之道, 才是面对共同挑战应有的良方善治。 05 钱学森试卷火遍全网,给了我们哪些启示? 红网魏泽鸿 2021-04-14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迎来 125 周年校庆,新建成的校史博物馆中“镇馆之宝”——钱 学森试卷成为焦点。这份试卷的卷首时间为 1933 年 6 月,课程为水力学(Hydraulics), 考卷不仅书写工整,整洁漂亮,而且解题一气呵成,6 道题全部解答正确。只最后一题公 式推导中“Ns”漏写了一个“s”,被扣去 4 分,得 96 分。 截至目前,钱学森试卷已被央视新闻、《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等全国多家主流媒 体的转载报道,在相关消息评论区网友们的佩服与膜拜随处可见,“书法名帖”“学霸笔记” “我辈楷模”等诸如此类的赞誉不绝于耳,甚至不少网友还开玩笑地表示:“自己大学白念 了。” 可以这么说,钱老先生的试卷火遍全网是名副其实的“热搜”不仅使人大开眼界,也 给了大家几点启示。 一是朴素宣传。 近年来,不少名人名家不为人知的事迹成为美谈,在林徽因的建筑作品手稿中我们能 感受到第一代建筑师工作的严谨,在周恩来总理与夫人的来往信件中我们能感受崇高意志 下的柔情,在钱学森的试卷中也在传递着它的独特魅力。没有惊天动地的宣传,但是这些 小事传递的能量却潜移默化地渗透进人们的心间,勉励着大家奋勇前行。社会大众对于“空” 且“大”议题设置早已厌倦,对于媒体工作者,挖掘先辈真实故事朴素宣传,从小处着手 更能引发人的共鸣,对于大众更能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此外,朴素宣传也能破除过分宣 传而对人物的“神化”的现象,使宣传内容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二是严谨治学。 当今有不少高校生还抱着“60 分至上”“游戏人生”的理念虚度光阴,在学术上也时 常传出造假的丑闻。钱学森试卷此次能火遍全网不仅因为他个人在中国科技史上如雷贯耳 的名声,更是反映了人们对于试卷中体现的严谨治学的呼唤,它恰如一股清流,荡涤着广 大学生特别是大学生浮躁的心。从前人们可能只津津乐道于那个“能抵五个师”“中国航天 之父”“中国导弹之父”的钱学森,而如今一张试卷却拉近了他与当今广大学生的距离,激 励着广大学子用双手造就一个美好充实的大学生活,特别是在学业上严谨与认真要渗透进 生活的各个方面。 三是严格教育。 在钱学森的试卷中“Ns”漏写了一个“s”,被扣去 4 分,这也成为了老交大优良教学 传统中严格教育的典型反映。反观如今的部分大学,学校与老师不仅没有严格教育,而且 “水课”频频,更有甚者导师教唆学生数据造假,教授猥亵、性侵女学生的例子也不在少 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大学应该是培养人品学兼优、人格独立之地,而欲造品学兼优 之才,必先造品学兼优之校、造品学兼优之师。严格教育,营造良好校风,打造优质教师 团队是持续为国家建设输送人才之保障。 钱老先生的试卷既是赠给当代人的惊喜,更给了当代人的诸多启示,无论哪个时代天 才都非“神造”,个人的严谨治学、严格的教育才是关键。 06 把课间 10 分钟还给孩子,让他们下楼“撒个欢儿” 新华每日电讯赵叶苹 2021-04-14 只允许学生喝水和上厕所,不让他们下楼,课间只能在教室跟前后桌同学聊聊天,每 个楼层还安排值日老师,课间在楼道内巡查……近日,有媒体报道了在中小学校普遍存在的 “课间圈养”现象,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为此不少人呼吁,把课间 10 分钟还给孩子,让他 们能出教学楼玩耍。 活泼好动的孩子,在课间竟然不能下楼“撒个欢”?如此“神兽归笼”仿佛是在坐牢。 不少学校以强调纪律为名,想方设法让好动的学生安静下来,美其名曰“文明休息”。表面 上看,孩子们是得到了休息,但这样的做法,实质是披着文明外衣的“野蛮”:它野蛮剥夺 了孩子课间自由活动的权利,野蛮干预了孩子选择何种方式玩闹的权利,野蛮阻止了少年 间游戏交友的权利。 健康的身心是孩子学习发展的良好基础。一张一弛、劳逸结合是自古流传的学习良方, 这不仅不会耽误学习,而且能“一举多得”。比如,孩子课间身心放松了,课上学习就能更 专心;校园游戏多且自由了,就能更爱校园;学习兴趣更浓了,学起来就能更得心应手。 诚然,孩子课间嬉戏打闹,可能增加意外发生的几率,但为了保安全而简单采取“课间圈 养”并不可取。 点滴积累,方能积小流而成江海,积跬步而至千里。如今,体育教育已受到越来越多 的关注和重视,体育考试也在不少升学考试中占有一定的比重。然而,孩子强健的体魄, 不仅需要专门的体育教育和体育考试,也需要利用课间 10 分钟锻炼身体、愉悦心情。 07 教育焦虑下的“科学早恋”,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澎湃新闻叶克飞 2021-04-14 近日,一篇关于“科学早恋”的帖子引发关注,上了微博热搜。 在某著名中学里,有老师吐槽:班上有两个“早恋”的孩子,家长觉得挺合适,干脆 像亲家一样来往走动,并让老师不要干涉,要让孩子在引导下“科学早恋”。 有人将这种行为诠释为“新中产家长圈风险对冲:先垄断亲家”,认为如今年轻人结婚 难,两家人要是从孩子小时就知根知底,不是坏事。而且这事背景特殊,事发学校里的孩 子都是学霸级别,具备兼顾恋爱的余力;家长在经济条件、教育理念等方面相近,是典型 的“门当户对”。 他们进而认为,“科学早恋”成了,能实现多赢:“两个学霸能相爱,至少以后孙子不 用我来带。学神组合多傲娇,未来孙子学习不用我来教”,完全可以视之为“A 轮天使投资”。 即使失败,这笔投资也不亏,可以让孩子早早体验“门当户对的爱情”与“携手进步的艰 辛”,而且下次找对象不会眼光下跌,降低婚恋选择失误的风险。 其实“早恋”这个词,本身就不太科学,它的“学名”应该是“青春期恋爱”。“早恋” 的“早”字,有着极大的感情色彩,代表着成年人的反对意志。曾经,在世界范围内,似 乎只有一些中国父母才会用这个词。但欣慰的是,越来越多的为人父母者,已经不再将孩 子成长期的情感问题视为洪水猛兽。很多网友表示,比起一些家长“严禁早恋但毕业就催 婚”,还是“科学早恋”好,因为它是对未成年人的正视。 少男少女对异性有好感,是人的天性,也是美好的事,需要的是成年人的呵护与引导, 而非打压。不顾孩子感受,蛮力干涉,容易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不利于其身心健康,也 不利于孩子正确两性观和婚恋观的形成。从这一点来说,“科学早恋”有进步性,更有可能 给孩子提供一个健康的成长空间。 但要警惕的是,家长的引导与推动,会不会走向干涉子女的另一个极端?毕竟在中国 式家庭教育中,好心办坏事的现象太多了。就像“严禁早恋但毕业就催婚”是家长对孩子 人生的过度干涉,早早为孩子选定“门当户对的爱情”,也有可能演变为以宽容之名的反向 干涉。 而且,少男少女的互生情愫,没有太多功利因素,也可以超越所谓的阶层和家境。但 在成年人的世界里,大多数人都难免将婚恋与各种现实因素挂钩,陷入不断取舍权衡的境 地。如果将两种不同的两性相处规则强行挂钩,让孩子过早失去青春期情感的纯粹,何尝 不是一种遗憾? 在父母推动下的“门当户对的爱情”,更大的争议点在于,有人认为它会进一步加剧教 育焦虑,制造阶层对立。 虽然婚姻最初就是人类社会抱团取暖的防风险制度,“门当户对”符合婚姻双方利益最 大化的诉求,但在如今的文明社会里,什么算“门当户对”,观念也要同步更新。将“门当 户对”简单理解为社会地位与经济层面的对等,已显得片面。思想观念、教育背景的契合, 在实际生活中同样重要。 “科学早恋”所追求的“门当户对”,表现为双方家庭背景、学区房门槛和父母的认知 能力等方面,已经不能说完全局限于经济和地位层面。但也正因如此,这个案例并不具备 普遍性。由此而推广到社会,过分强调“门当户对”,甚至将婚姻视为商业的风险投资和并 购重组,就会狭隘片面,也会断绝人生的更多可能性。 从根源上来说,“科学早恋”与“严禁早恋”没有本质区别,都是教育焦虑的体现。不 管鼓励还是禁止,最终的指向都是孩子的学业,以及从这个“起跑线”上延伸出去的未来 人生。“科学早恋”故事中的两个家庭,置身于中国优质教育资源最集中的地方,孩子们承 受了更多更沉重的自我期待与外部要求,家长们急切希望将奋斗来的财富和阶层优势代际 传递,这些都可以理解。 只不过,这种焦虑的蔓延似乎永无止境。这一次是孩子的恋爱,下一次呢? 08 上热搜的中国女足,为中国足球赢得尊严 钱江晚报伍里川 2021-04-15 4 月 13 日,中国女足在奥运会足球亚洲区预选赛附加赛次回合比赛中,危境求生,以 连扳两球的气势淘汰韩国女,拿到奥运会决赛圈亚洲最后一张门票。踢出血性的中国女足, 不仅让球迷兴奋不已,也引爆了微博热搜话题。比赛结束后,微博上出现了 11 个与中国女 足相关的热搜位,其中,#中国女足晋级东京奥运会#这一话题持续高居热搜榜第一位。 在笔者看来,在热搜榜上激荡的这股热流,正是对体育英雄的致敬。 这场跌宕起伏比赛的结果,给了当下中国足球最为需要的一点信心。中国女足叱咤绿 茵场,用绝不低头、永不认输的气概为中国足球赢得了尊严、 守住了底线。 众所周知,中国足球正处于新一轮的低谷中。世预赛亚洲区 40 强赛,首次有归化球员 助阵且赛前踌躇满志的中国男足,被一骑绝尘的叙利亚甩远,且作为根基的联赛也出了不 少风波,就是明证。而在女足这边,尽管 2020 年底中国女足在亚洲的排名保住了第三位, 但不进世界排名前十已经好多年了。尤其是,2019 年夏天的女足世界杯,中国女足 0:2 完败于欧洲女足新势力意大利队,无缘八强,创出参加女足世界杯正赛以来的最差战绩。 比战绩“创纪录”更令人忧心忡忡的是,中国女足闭门修炼的技战术,在欧洲新潮流、新 力量面前显得落后了,被打懵了的中国女足几乎失去了和欧洲强队掰手腕的能力。在这种 局面下,如果中国女足再被长期居于身后的韩国女足超越,甚至失去奥运会的参赛资格, 那将是致命的打击。 相对于从未进入过奥运会决赛圈的韩国女足,中国女足的压力更大。因此,这次中国 女足涉险完成中国足协 2021 年三大任务的首个任务,意义重大。这意味着卧薪尝胆的中 国女足仍有机会与世界列强切磋,从而检验近两年来中国女足立志求变的成效,而不是猝 然掉队。而这是靠一群满血苦练了 130 天的姑娘以亮剑精神争来的有利局面。 正因如此,以王霜为代表的铿锵玫瑰重新归来的场景,才让人热血贲张,才让无数的 网友感动泪目。无疑,中国球迷和中国足球一样,背负了沉重的负担,每个人都需要“激 情燃烧的赛场”给予的释放之力。 相对男足,女足受到的关注可谓有限。举国“怒赞”玫瑰绽放,仿佛昨日重现,这份 感性十足的瞩目与拥抱,已经超越了体育的范畴, 成为人们内心深处的呐喊与希冀。那一 刻,把中国足球水平搞上去的不灭理想,与撸起袖子加油干的中国梦发生了奇妙的共鸣。 热搜榜在某种意义上折射着社会价值观。以英雄之名,以家国榜样之名,垂青和呵护 为所有人奋斗不息的卓越者,显示了“网络评价机制”的应有内涵。这是让人特别欣慰的 地方——谁说热搜榜只有明星八卦和浮云口水?它一样可以被热血和力量带动。 09 传统文化教育绝不是几门简单的课程,而是一种传承 人民日报朱永新 2021-04-15 原标题:在青少年心中播下传统文化的种子(新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 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十四五” 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实施中华优秀传统 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如何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好、发扬好?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 课本、进课堂、进校园,是一个重要路径。 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课本、课堂、校园,有着很强的时代价值。文化自信是更基础、 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筑 牢文化自信的根基,教育是一个重要方面。通过课本、课堂、校园,可以让传统文化和现 实生活贯通、与成长过程对接,让学子进一步感受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沉淀下来的思想理念、 人文精神、传统美德、文学艺术,让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在广大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永 续中华民族的根与魂。同时,优秀传统文化也有很强的教育价值。优秀传统文化能为铸魂 育人提供重要支撑,其中的道德、思想可帮助立德修身,文学、艺术可用来提升素养。中 华民族几千年积累的独特智慧,是新时代铸魂育人的宝贵财富。 深入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课本、课堂、校园,广大教育工作者责无旁贷。要将中 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与实践纳入教师培养体系、教师继续教育体系和全社会终身教育体 系,纳入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全过程。鼓励教育工作者在认真学习的基础上大 胆探索,勇于实践,更好地感受和传承传统文化中蕴藏的智慧和价值。 推动传统文化进课本、课堂、校园,关键在落实。教育部印发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正是旨在充分发挥中小学课程教材承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功能,是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系统化、长效化、制度化的重要举措。除此之外, 还可以鼓励支持各级学校结合区域特点研发、开设传统文化校本课程;鼓励采取请进来走 出去等方法支持优秀传承人为中小学生开设相关课程;分学段、分年级开展中小学传统文 化主题活动,特别是在传统节日和节气中潜移默化地组织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在学科 课程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并建立全社会的参与和支持机制。同时,可以按照相关改革要 求,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教师教学述评、学校和区域教育质 量考评体系,并在学业水平测试中探索强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养的考核。 传统文化教育绝不是几门简单的课程,而首先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价值的涵养。充分 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从中汲取文化自信的力量,以强大精神动力凝聚人心、汇聚民力, 才能筑造全民族的精神家园,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源源不绝的力量。 (作者为全国政协副秘书长、民进中央专职副主席) 10 人民日报和音:为打造全球环境治理新格局而行动 人民日报和音 2021-04-17 应对气候变化是全人类的共同事业,是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关乎人民福祉, 关乎人类未来。 砥砺前行、步履稳健,中国将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全面推行 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发展。今日之中国,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频频创造的“绿色奇迹” 让世界刮目相看。卫星图像显示,全球从 2000 年到 2017 年新增的绿化面积中约 1/4 来 自中国,贡献比例居世界首位。英国《自然》科学期刊发表的研究成果显示,中国森林碳 吸收量对全球的贡献超乎原有预期。“三北”防护林工程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确立为全球沙 漠“生态经济示范区”,塞罕坝林场建设者、浙江省“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等先后荣 获联合国环保最高荣誉“地球卫士奖”……作为生态文明的践行者、全球气候治理的行动派, 中国取得的绿色发展成绩有目共睹。 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应对气候变化,合作是必需选择。中国真诚携手全球伙伴, 积极参与重要多边议程,为打造全球环境治理新格局不断注入新动力、开辟新前景。(有删 减) 11 “阳刚之气”无关性别外形,重在责任和担当 羊城晚报杨朝清 2021-04-16 如何培养青少年的“阳刚之气”,一直备受社会关注。教育部此前表示,将“更多注重 学生‘阳刚之气’培养”。日前,一项调查显示,85.5%的受访者认为现在的青少年需要培 养“阳刚之气”,86.8%的受访者认为要注重增强责任意识、团队精神。(4 月 15 日中国青 年报) 男孩不“男”、青少年“异性化”“中性化”,打破了传统的社会审美,引发了一些人的 担心和焦虑。 当下,青少年缺乏“阳刚之气”,已经成为一种无奈的现实。家庭结构的小型化,让孩 子们得到太过精心的呵护,而妈妈、奶奶、外婆和女性教师环绕的阴柔氛围,弱化了孩子 们的阳刚之气;单一、片面的应试指挥棒,局限了孩子们磨砺意志、强大内心、拓展眼界 的渠道;社会分工和家庭分工的性别壁垒逐渐被打破,让“中性美”成为一种时尚,不少 青少年也受到浸润和影响。 在风度、气质、气概和体魄等方面呈现出来的阳光、刚强之气,自然是一种美;只不 过,阳刚之气并不简单等同于“行为男性化”,女性也同样可以拥有干练、担当、坚韧的“阳 刚之气”。在赛场上演惊人“逆袭”和绝地反杀的中国女排和中国女足,她们的“阳刚之气”, 并不比某些男性运动员差。此外,一些男性尽管长相上不够健壮粗放,却并不意味着他们 不够勇敢坚毅;简单、片面地“以貌取人”,往往会有失偏颇。 “阳刚之气”不能停留在外部形象的健硕粗犷,而是要成为一种精神内核和价值追求。 在现实世界里,不乏有的男性长得挺“爷们”,实际上缺乏自强自立、责任担当等精神品质, 是不折不扣的“巨婴男”和“妈宝男”;有的女性虽然看上去瘦小柔弱,但骨子里却无比顽 强、坚韧。 “阳刚之气”并非男性所独有的精神气质,没有性别之分;“阳刚之气”也不能徒有其 表,而是要看一个人的内涵。 一个理性、成熟的社会,在包容多元化、个性化审美的同时,弘扬“阳刚之气”,就是 弘扬果断、勇敢、坚韧、担当等精神品质。人与人之间容貌或有差异、外形风格不同、颜 值也有区别,却可以具备同样的“阳刚之气”。 法国哲学家福柯有句名言,“一个人最好的作品,就是他自己”。涵养青少年的“阳刚 之气”,关键要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化进程中“处处留心”。磨砺青少年的意志, 淬炼孩子们的精神,只有经历过痛苦的破茧成蝶,只有经历过大浪淘沙,青少年们才会更 有“阳刚之气”。 12 掉入中等收入陷阱,文科生背锅? 来源:中青报 4 月 14 日,公众号“中国人民银行”发表题为《关于我国人口转型的认识和应对之策》 的工作论文,文章提出应全面放开和鼓励生育,切实解决妇女在怀孕、生产、入托、入学 中的困难。在该文的第五部分“我国的应对”内容中,认为要“重视理工科教育,东南亚 国家掉入中等收入陷阱原因之一是文科生太多。”这番表述让有的网友认为是在歧视文科生。 对文科生的偏见被如此表述,自然令人甚感不满。因为文章经由公众号“中国人民银 行”发布,便不免使人猜测:这番表述是否带有官方色彩? 但并非如此,下载论文可以看到,文章早在 3 月 26 日就已发表,且声明“本文内容 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人民银行,文责自负。”而“工作论文”的全称是《中国人民银行 工作论文》,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网站对此的解释是:《中国人民银行工作论文》刊登人民 银行系统工作人员撰写的学术论文,内容涉及经济、金融和有关改革发展的议题,多为人 民银行工作人员开展课题研究的初步成果。论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学术观点,不代表人 民银行。可见,“工作论文”是人民银行系统内部的学术栏目,而学术研究的观点,并不等 同于央行的实际决策,人们不必进行太多无关联想。 从学术角度出发,作者想表达重视理工科教育的意思,只不过论据只有“东南亚国家 掉入中等收入陷阱原因之一是文科生太多”,并未详细展开。有人质疑作者没能征引文献、 运用数据,下此判断无凭无据,有失学术严谨,也抹黑文科生。 或许由于趋近论文结尾,作者已不便展开详谈,把过多笔墨用在展开论证这一论点, 也会偏离文章中心。但问题在于:这样没有具体来由的论断,很容易使人产生歧视文科生 的观感。 因此,论文相关表述有失严谨。而焦点还在于:东南亚地区的中等收入陷阱是文科生 过多造成的吗?对这一问题,有学者认为中等收入并不一定是“陷阱”,作为经济现象,该 理论可能是伪命题。中等收入陷阱现象主要集中在拉美和东南亚地区,原因十分复杂,而 想要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国家要努力扩大内需、转变发展方式、升级产业结构、布局新兴 产业并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同时做好制度设计。 在实现制造业升级、基础科研领域突破方面,理工科人才十分重要,但有关法律政策 的完善、文化生活的丰富,岂不也需要文科生的努力和付出?或许该文作者认为应平衡好 文理科人才的比例,形成科学的人才培养体系,并提升培养质量,为重大基础领域发展提 供理工科人才支撑,但相关表述的不当,则给大众造成了不少负面印象。 理工科、文科只是标签,从社会大分工来说,理工科主要提供物质基础,而文科则更 注重提升精神文明。实际生活中,不乏有良好人文素养的理工科生,也有不少文科生具备 较高的科学素质。两种教育、两种素质对人的成长同等重要,社会的多元发展,离不开彼 此的配合互补。 一些人认为文科生在数理化上“呆若木鸡”,有的则根据一时的就业机会、工资收入等 差异,认为读文科专业前景黯淡。其实,这些低级幼稚的抹黑贬抑,并不会提高理工科生 的价值分量,只会暴露立论者人文素养的匮乏、阅历视野的局限。 自然科学和人文社科有紧密联系,很多著名的哲学家本就是自然科学家,他们平衡着 理性和激情,成为研究和思辨并行不悖的典范。经济学本就属于社会科学,研究者通过论 文追寻社会发展完善的路径,并提出应重视理工科的发展,恰恰证明了人文社科存在的必 要性,它不能直接改造社会、升级产业,却能为现实指明方向。人文社科的意义和地位, 由此可见一斑。 “文科生太多影响发展”,一本正经的扯淡 来源:齐鲁壹点 然玉 4 月 14 日,央行官方微信发布工作论文《关于我国人口转型的认识和应对之策》,直 指我国面临的人口严峻形势,直指应该全面放开和鼓励生育。我国要认清人口形势已经改 变,要认识到人口红利当时用得舒服,事后是需要偿还的负债;要认识到教育和科技进步 难以弥补人口的下降。论文还表示,重视理工科教育,东南亚国家掉入中等收入陷阱原因 之一是文科生太多。 洋洋洒洒数万字的雄文,因为个别只言片语的“高论”,意外出圈爆红。“东南亚国家 掉入中等收入陷阱原因之一是文科生太多”,虽然只是文末收篇的“一笔带过”“随口一说”, 终究还是引发了轩然大波。有“央行”这块金字招牌背书,也难怪这篇文章被广泛解读为 是侮辱性极强的“官方伤害”。当然了,事实的真相,并非网友所想象的那样。涉事的所谓 “央行工作论文”,说到底也只是个人观点而已,既不能代表央行立场,其本身的学术含金 量也很是可疑。 央行工作人员所撰写的这篇“工作论文”,可谓是天马行空、无所不谈,属于典型的“广 博有余深度不足”,大有蜻蜓点水、浅尝辄止之感。其最大的缺陷,实则也是社科类学术写 作的“通病”,也即多定性判断少定量研究,多主观表述少实证论证。严格说来,这很难称 得上是严肃的“学术论文”,而还是更像金融系统内研究员、分析师所撰写的“研究报告”。 这样一份并不权威的“论文”,其所抛出的“结论”,自然是不必太过介意的。 “东南亚国家掉入中等收入陷阱原因之一是文科生太多”,这可说是语不惊人死不休、 一杆子打翻一船人了。只是很可惜,此文并未给出足够的论据支撑,也毫无必要的说理推 演过程。试问,东南亚国家文科生占比具体有多少?文科生太多导致掉入中等收入陷阱的 原理是什么?再者说,社科类研究,仅仅拿局部地区的小样本说事,本身也是不科学、不 具说服力的。根本性的逻辑漏洞,决定了该论文的相关观点就是空中楼阁,是难以服众的。 我们说,一国的教育结构,的确是会影响其产业结构、消费模式以及价值文化的。一 般而言,注重“理科”,意味着更强劲的科研力量,更扎实的制造业基础,这在一定意义上 也被视作是生产型、创新型大国的标配;与之相较,“文科”范围浓厚的社会,往往被理解 为“第三产业”更发达,同时思想生活、政治生活也更多元和复杂……即便有这种种“刻板 印象”,所谓“文科生太多会掉入中等收入陷阱”,也纯属是想当然的无稽之谈。 一个最基本的道理是,是产业结构在内的经济基础,决定了一国国民教育系统的构成, 而绝不是相反。动辄甩锅和污名化“文科生”,本就是诡辩。尽管文科生惯于自黑自嘲,诸 如“生而为文科生我很抱歉”“理科生拯救世界”的段子大肆流传。可玩笑归玩笑,以学术 研究之名传播谬论、为群体偏见张目,这就影响很恶劣了。

资料: 1.9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